因材“管教”
发布时间:2021-09-08 幼儿小班语言活动方案 幼儿园感恩节亲子活动方案 幼儿拍卖活动方案今天,我被重新分配到小班去当“孩子王”。怀着兴奋的心情,我来到了我们幼儿园神圣的地方——小班活动室。我曾经无数次的想象小班孩子们可爱、纯真的笑脸,更曾在心底小小的期盼“有一天我也能当小班的老师”。但当我迈入小班时,入眼的是抱紧爸妈不放手的宝宝、入耳的是一片嚎啕。手足无措的我,只能站在一边“看着”。
你看,尹俊杰小朋友死命抱住送她来园的妈妈,怎么劝也不放手;你再看,马心桐趁着上厕所又偷偷跑到滑梯上玩了,任你在下边喊破喉咙,依旧我行我素;还有,那个是家中独子的王俊杰更是软硬不吃、油盐不进......我现在真是一个头俩个大,实在没了办法。“原来,小班的孩子这么难‘管教’呢......”我正在想着。突然见到尹俊杰抽噎着放开了妈妈的手;看到马心桐乖乖的从滑梯上走了下来;看到“调皮鬼”王俊杰端端正正的坐好了......发生了什么,奥,原来小班的老教师——马老师出马了。
午休的时候,我赶忙跑过去请教这神奇的“魔法”。马老师神秘一笑:我也没有什么特殊的“魔力”,不过因材“管教”罢了。平常孩子来了,我就细心的观察他们的特点,渐渐地就找到了“对付’他们特用的方法。这些方法不适用所有孩子,有的仅仅是针对一个孩子。就像尹俊杰每次来园老哭,我就承诺她“你不哭,我们玩会儿滑梯,妈妈就会第一个来接你”;还有马心桐,她是一个“小吃货”,每次不听话,你就只要说:“再不来,加餐都被别人吃掉了”保证管用......至于小尹同学就更好处理,这孩子吃软不吃硬,你只要夸夸他保证做得比谁都好......
真是活到老,学到老,今天我又学到了一招:因材“管教”。平时静下心来观察孩子,找到突破点,教孩子就没有我们看到的那么难。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小编推荐
我和别人不一样(因材施教)
家长接孩子的时候,和往常一样,我一边和家长交谈,一边提醒孩子带好东西。泓泓小朋友看见妈妈来了,张开双臂扑过去:“妈妈,我想到楼下再玩一会儿。”平时经常亲亲、抱抱孩子的我,一把抱起泓泓亲了一下,并逗她说:“等老师抱够了,你再和妈妈一起去玩。”谁知孩子一边挣扎,一边叫:“不好,不好!”眼泪都流下来了。我连忙放下孩子,刚想跟她说声对不起,孩子却一转身气呼呼地下楼去了。
第二天,我向泓泓道歉后问她为什么不开心,孩子说:“我不喜欢开玩笑,也不喜欢别人亲我。”“可老师是爱你才亲你的,别的小朋友都希望老师能亲一亲抱一抱呢。”“我和别人不一样!”孩子很干脆地说。泓泓的话让我深思。平时
,我总是认为只要是爱孩子,不管用什么方式和表达都行,孩子肯定是愿意接受老师的爱意的。可今天却让我清醒地意识到孩子与孩子是不一样的,他们还是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而是千姿百态、各有喜好的。我们要根据孩子的个性爱好,选择适当的表达爱的方式。如果不恰当,反而会引起孩子的误会,甚至反感。“因材施教”这一原则不仅在教育教学中要好好遵循,在对孩子的情感表达上也是如此。
问明原因,因势利导
每次吃点心时,幼儿总会一哄而上,争着拿饼干,有的幼儿明明嘴正吃着,手里却还要再拿一块。对此现象我教育了好多次效果都不大。一天,我看到点心是小饼干,在吃之前,我先给幼儿打“预防针”:“一会儿吃饼干的时候,要喝一口牛奶咬一口饼干,不要先在手里抓一把,要吃完一块再拿一块。”可到吃的时候,幼儿依然我行我素。等幼儿都快吃完饼干的时候,一个幼儿跑来告诉我:“老师,小羽把饼干藏在口袋里要带回家吃。”小羽是我班最胖的幼儿,胃口很好。但这次似乎太过分了,竟然还想把饼干带回家吃。如果我不制止,以后幼儿都会把班里的东西偷偷藏回家了。想到这,我连忙把小羽叫来询问:“你口袋里有没有藏饼干啊?快点拿出来!”他胆怯地看着我,手使劲攥紧口袋。我把他的手掰开,果然从他的衣袋里发现了一块饼干。“你为什么要把饼干藏到口袋里呢?”“我想给我弟弟吃。这饼干很好吃,他没有吃过。”想不到小羽还有这样一份心意,让我和同事对他又多了一层了解。小羽平时虽有些调皮,可他也非常愿意帮助人,对班里事也很关心。想起我刚才对他的误解和行为,感到有些过火了。于是,我对他说:“偷偷把饼干带回家是不对的,但是你想让弟弟分享好东西老师还是应该表扬你,这样,我们下不为例好吗?”小羽点了点头,我把饼干又塞进了他的口袋。有时,幼儿的一些不良行为其实背后都有其特别的想法,作为教师,我们不能过急地去给予简单的批评,而是问明原因,因势利导,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个性品德和行为习惯
教育叙事:不喊“到”的原因
我们幼儿园在早上孩子们吃完早点以后都会点名,点到名字的小朋友就会大声喊“到”。小朋友喊“到”可有意思了,赵环喊的“到”很不清楚,介于到和赵之间的音。石芳君喊的声音很细但很高。王耀辉喊“到”的声音又粗又大,李秉洋喊“到”的声音又细又小。杨婧涵喊“到”的时候,还会把“到”拐个弯喊,逗得小朋友们哈哈大笑。张晓坤小朋友喊完“到”以后总喜欢左右看看,看到没人注意他就立刻坐下。从小朋友喊“到”的声音里,就能知道这个孩子的性格,而且不用看就能分辨出是谁的声音。但也有的小朋友,开始喊“到”的时候并不是很顺利的,是经过一番努力才喊的“到”。
我们班有个小男孩名叫王锦浩,这个小朋友个性很强,遇到他不愿做的事情就什么也不说了。这天,我点到他的名字时,他一动也不动,我连喊了三遍,他还是没有任何表示,于是我说:“咱们班没有王锦浩是吧?那我在他的名字上画个记号,今中午就不分他的饭了。”说完我偷偷看了他一眼,这一招也不管用,他还是没有任何反应。于是我又说:“王锦浩,你不会说话是吧?不喊“到”中午就不用吃饭了。”说完我又点了一遍他的名字,他还是不出一点声音,当时我的火就上来了,刚想发作但转念一想,对这样的孩子不应该批评,批评反而不管用,于是我走过去,蹲下身子对他说:“你是不是觉得害羞,不好意思喊?你跟老师一块喊好吗?”我看到他点了点头,于是我和他一起喊“到”,但这一次他的声音很低,我对他说:“下次高一点老师和小朋友就都能听到了,当我再一次点他的名字时,他终于喊的声音大一点了,他喊完以后,孩子们自觉地给他鼓掌了,我也及时表扬了他,从此以后,在喊到的时候,就能听到他响亮的声音了。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有些时候我们应该改变教育方式,试着和孩子谈心,消除他心中的顾虑,这样也许会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走到孩子的心里!
因爱教师这个职业而幸福
有一个曾做过教师的人说:教师这工作是少有的净土,如果能在光荣感之余再多点幸福感,是值得一直干下去的。
做为一个工作了六多年的教师,在工作中也总结了许多经验,幼儿教师的岗位是神圣的,幼儿教师站在人类未来的摇篮边,她幸福,她快乐,她也需要不断地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孩子的爱是满足教师爱的需要的重要途径。与成人之爱相比,孩子的爱更显得真挚和纯洁,更接近爱的本质。说起来,教师这职业到底给了我们许多,比如一份可以矜持一些的心态,一种相对安定的生活,一个三餐准时的习惯……所以,那些多年不见的朋友听说我做了老师,往往都会问:你的薪水高吗?你的待遇不错吧?
可是,即使是再关心我的好友,也无人问及,你幸福吗?
我幸福吗?我又为什么感到幸福?你们呢?又有没有一个可以不假思索就说出来的答案呢?幸福是什么?也许我们记住了许多快乐的场面,可幸福却是一种自己灵魂的问答。你因为付出而幸福过吗?你因为失去而幸福过吗?
我身边的年轻朋友,崇尚前卫的生活,歌厅是他们热衷的场所。其实,我也向往过这样的浮华,可作为一个老师,每天下班后,想想第二天教室里那无数张眼睛等着你的到来,我无法忘情于享受;但这样的经历也使我懂得,一样流逝的青春,可以用来虚掷,也可以用来奉献。
找寻那隐藏已久的幸福的种子,它就会成为你源源不断的能量,于是,那花白的头发,佝偻的背影,将不再是老师唯一的形象;那一盏清灯,伏案深夜,将不再是老师单调的写照。我们应该长久的拥有年轻的光芒,青春的朝气,蓬勃的活力;我们应当骄傲的招展博大的关爱,美丽的心灵,磊落的胸怀;我们应当和孩子们打闹在一起,保留那份青春与活力.前人已为我们刻下了一个个崇高的标尺:有教无类,诲人不倦,春风化雨,蜡炬成灰。而今天,我们当以全新的教师形象汇聚成一幕崭新的特写:
一名忠诚的教师,就是一个幸福的符号。
教师手记:因为老师光夸我
一天,我问女儿:“你最喜欢哪个幼儿园?”“我最喜欢城里的幼儿园。”女儿说。“因为啥?”“因为老师光夸我。”女儿说。听着女儿的话,我陷入了沉思。
女儿从开始上幼儿园以来,先后上过三所幼儿园。女儿先是在我工作学校附近的一家幼儿园上小班和中班,这是一所民办幼儿园。每天,只要一上课,幼儿园总会把门锁上.至于孩子们在幼儿园都学啥,家长谁也不知道。后来,听说另一所幼儿园有蒙氏班,老师教得好。中班一上完,我就把女儿转了过来上蒙氏班。开学一上课,女儿的老师就打来打电话问:“您的孩子是不是没上过中班?”“上过中班。”我问:“咋啦?”我看您的孩子连1—10的数都不认识。您还让她在中班上吧。”后来,在我的一再坚持下,老师才同意让女儿上大班,还让我平时多辅导女儿。为让女儿掌握一项特长,我让女儿在每个星期天到县城跟着一位老师学舞蹈。每次,我一接女儿回家,女儿总会笑着说:“爸爸,老师今天表扬我了。”
由此,我想到以前听到的一件事:一天,一位将军吃饭时发现菜很咸。于是就把厨师叫来问话:“今天的菜咋这样咸?”厨师听完将军的话后就问将军:“将军,你看,现在坑里有一群鸭,你要是能把这群鸭赶走,我就告诉你。”将军听后去赶鸭。无论将军怎样赶。坑里的鸭还是无动于衷。最后,将军生气了,大叫一声,“苦啊。”鸭们才四处逃窜。厨师见状笑着说:“将军,我给您做了十几年饭了。您从来没有夸过我,今天,我只是把菜里的盐放多了,你就批评我。这就像你刚才赶鸭一样,你“夸”了一声,鸭才跑的。”将军听到这里,才明白了厨师的真正用意。
从以上的事例中,我们不难看出,表扬对人的影响。老师们,不要吝啬您的表扬,因为您的表扬,每个孩子都会爱上学校。也许在你的表扬声中,会出现许多中国的“牛顿”。我坚信!
教师随笔:因为老师喜欢你
因为老师喜欢你
案例一:午睡时间到了,往往这个时候孩子们都还比较兴奋,似乎有许多话要说。上周五午睡时间,罗罗小朋友一直翻来覆去不肯睡觉,老师多次提醒后,她仍是没睡觉,自己躲在被子里,小屁屁撅得老高。没办法,我就只能呆在她边上,一直看着。等到起床时间,她却要睡觉了,起床后我与罗罗进行了交流。我厉声说道:“罗罗,你睡在角落里睡不着,从下周一开始,你睡到老师旁边的床上,只有这样你才能睡觉。”听到我的斥骂,孩子马上用大声哭来表示抗议。我装作听不见,坚决帮她换位置。
放学时,我和罗罗妈说到了午睡事件,罗罗妈的一句话让我想到:换一个说法和孩子沟通。于是我们找来了罗罗,问她愿意换位置吗?起初孩子还是不愿意,然而当听到妈妈说“老师喜欢你,所以想让你在离老师近点的地方睡觉。就像曹容晨,他喜欢老师,老师也喜欢他,所以他就睡在离老师最近的地方。你现在愿意换到老师旁边的床上吗?”这样一说,罗罗欣然接受了。
原来,一句“老师喜欢你”,可以让孩子乐意接受原本不愿接受的事。
案例二:今天午休,孩子们特别兴奋,叽叽喳喳说个不停,我说:“安静、安静!”孩子们也没什么反应,仍然各说各的,这可怎么办?于是我想到了周末在网上看到的一个办法:和孩子说悄悄话,也许能缓和孩子们的情绪。
我轻轻地走到庄正熙跟前,抚摸了一下他的头,贴在他的耳边,说了声悄悄话,他笑眯眯的闭上眼睛。一时间,我这一举动把孩子们吸引住了,他们马上静下来,轻声地对我说:“薛老师,你对他说什么?”我装出一副神神秘秘的样子说:“谁先安静地躺到床上,闭上眼睛就告诉谁。”此话一出,孩子们立刻都安静下来,闭着眼睛。于是我对每个小朋友都说了同样的悄悄话——你是好孩子,老师喜欢你,请你快快闭上眼睛,好好睡一觉,做个美梦!就这样,孩子们都甜甜地睡了,我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原来,爱是这么简单,一个爱抚的动作,一句亲切的话语,就能使孩子感到爱的真谛。
通过这两件小事,使我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要教育好孩子,就要抓住良机。现在时代变了,环境变了,孩子的心也变了,变的和我们小时侯大不相同,读懂孩子的心,的确是件难事,过多的干涉,会带给孩子一些无奈。因此,要因势利导,随机教育,一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插队的原因
每次户外活动结束后,小朋友们都要排队喝水,但是这一次喝水时却传来了一阵吵闹声,保温桶旁的几位小朋友喊着:“书铭你在干嘛!”我连忙赶过去,原来是书铭挡在了杯子柜前,由于书铭的个子长得又高又大把小朋友们都挡住了,后面的小朋友由于着急挤在一起乱成一团。我想把书铭拉开,他却僵在那里不肯走,还大声哭喊起来:“妈妈,妈妈!”我耐着性子对他说:“老师不批评你,只是想知道到底怎么了。”这时其他小朋友七嘴八舌地说:“书铭不让我们拿杯子。”“他还推我!”听到孩子们纷纷告状,书铭继续大声的哭喊。“真是这样吗?你把你的理由说给大家听听吧!”听了我的话,书铭擦了擦眼泪,慢慢停止了哭喊,还略微带点哭腔地说:“我要喝水,我太渴了。”“小朋友你们渴吗?”“我们也很渴。”“小朋友们都很渴,这该怎么办呢?谁愿意让书铭排前面”。这时文静的文宣愿意让书铭排前面,我表扬了这位小朋友。其他小朋友也跟着说愿意。“书铭,小朋友们对你真好!”在我的一再启发下书铭有点不好意思地说:“我下次也让小朋友排我前面。”这件事后,我引导孩子们讨论我们的队为什么总排不好,他们很快的找到了有人插队的原因,我们又讨论怎么才能把队排好。
通过这些活动我深切的感到:幼儿的常规习惯养成非一朝一夕,需要有重点的关注、教育,并采取多种方式去进行培养。另外,常规教育也需要变通。
好孩子不靠管教
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但“性格”又是如何形成的呢?美国作家杰克·霍吉说:“行为变成了习惯,习惯养成了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原来,命运的基石就是养成习惯的行为。
他把“习惯”比喻为飞驰的列车,惯性使人无法停步地冲向前方。
前方有可能是天堂,也有可能是深谷,习惯就是人生的方向盘。
战胜惰性
暑假马上就要到了。
对于在课堂上奋战了一个学期的学生来说,“终于轻松啦”,无疑是发自心底的呼声。
但是,放暑假,是不是该彻彻底底地抛开一切,只顾休息玩乐呢?这种想法显然不足取。
人们恐怕都有这样的经历:清晨闹钟将你从睡梦中惊醒,你一边想着自己所订的计划,同时享受着躺在被窝里的舒适,不断地对自己说:该起床了;一边又不断地给自己寻找借口——再等一会儿。
于是,在忐忑不安之中,又躺了5分钟,甚至10分钟……暑假了,类似的镜头恐怕会更多地再现。
到了暑假,一般家庭的父母都是白天上班,大段的时间只有孩子一人在家,家中即使有老人,管理的力度显然远不如父母。
当孩子的惰性占据了上风之时,一切就处于失控状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