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父母的教育,孩子的一生

发布时间:2021-09-06

值日生的教育笔记。

校园是孩子的第二个家,孩子的教育工作离不开这两个大家庭!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需要互相包容,及时注意孩子学习情况,帮助孩子在学习的乐趣中不断成长!那么,家园教育中有哪些是父母必做的功课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父母的教育,孩子的一生》,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导读】“人生而具备为人父母的本性,却未必具有教育子女的能力。”接受采访的一些教育界人士说,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就是首席工程师,教养方式是影响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值得注意的是,父母在教育孩子中存在五大误区,或多或少地干扰孩子这一“工程”的质量。

第一是期望虚高,脱离孩子的实际情况。

在对孩子的期望上,很多家长就像对股市一样,期望虚高,不从孩子的实际出发,一味盲目跟风、从众,对孩子高标准、严要求。事实上,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没有可供复制的成才之路。家长要基于孩子的实际,发挥孩子所长,让他成为一个可能成为的人。

第二是学习成绩至上,忽略孩子身心健康和品德的养成。

一些家长对孩子提要求的口头禅就是“只要成绩好,其他怎么都行。”育子标准的倾斜,导致一些学生成绩虽好,却品德欠佳。王文英认为,待孩子长大后才发现,重才轻德的教育育不出真正的人才,而有才无德的人也不会受到尊重。随着包括品德在内的综合评价纳入某些省份高考评价体系,品德已成为衡量教育效果和人才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志。

第三是唠叨、抱怨多于倾听和表扬,忽视孩子的内心感受。yJs21.COM

当孩子没有考好或经过辅导仍对问题不理解时,有的父母便不冷静地说“笨蛋”、“猪脑袋”等。当孩子不愿意去做某件事或没达到父母要求时,有的家长不分情由地指责孩子“没出息”。当孩子成绩不理想,有的家长甚至说“你就不是念书的材料”。这些忌语会把孩子引入误区,产生负作用,导致孩子得不到认同和肯定,缺乏自信,更易产生对抗和愤怒情绪,使亲子关系往更差的方向发展。孩子的自尊心很强,过于苛责会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正面鼓励,肯定孩子的长处,才能树立孩子的信心,令孩子获得前进的动力。爱是有艺术的,训斥、打骂、放弃等“恨铁不成钢”的爱不是真爱,袒护、迁就、姑息等溺爱也不是真爱。真正的爱是激励。 第四是只顾言传要求孩子,忽视律己及身教。

一些家长给孩子立起各种规矩,提出种种目标,自身言行却不端,这样的教育对孩子而言不但毫无效果,更可能误导孩子的是非观。作为父母,要求孩子努力学习,自身首先要勤奋,无论对工作还是家庭,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要求孩子在固定的时间上床睡觉、起床,父母自己应以身作则,少看电视,利用晚上做些诸如看书等静态活动,给孩子良好的示范;要求孩子玩耍后归放用具,父母也要注意家中整洁、不脏乱,让孩子潜移默化受到良好影响。

第五是强迫孩子学习,久而久之,令孩子厌倦学习。

孩子生而具有对万物的好奇,在此基础上让其轻松自然地学习,才能学有所得。若一味被迫学习,孩子对学习会产生厌倦情绪。家长指导孩子学习时,可以换一种方法,改变常用的让孩子解答问题的方式,尝试着让孩子自己提出问题。父母要适时给予鼓励,表达对其创意的欣赏。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父母的语气会影响孩子一生


成功的家教与父母的言语表达息息相关。尤其是父母跟孩子说话的语气,将对孩子的情商、智商、气质、修养产生深刻的影响。

信任的语气

孩子特别希望得到成人特别是父母的信任,所以对孩子说话时要表现出充分的信任。如,孩子想学打羽毛球,你用信赖的语气说:“星星,只要努力学,认真学,一定能学会打球的。”这无形中就给了孩子一份自信,并让他明白,只有坚持才能获得成功。假如用的是挖苦的语气:“就你这样三分钟热情还想打球啊?”就会给孩子的自尊心带来伤害,令他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不自信。

尊重的语气

从两三岁起,孩子的自我意识就开始萌芽,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自我意识会愈发强烈。孩子有了自己的一些主见,说明孩子知道了自己的力量和能力。当他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和要求时,不要认为是他不听你的话,跟你对着干,而粗暴地反对他。如你要求孩子学英语,可他还想再跟小伙伴们玩一下,你不能发脾气:“越大越不听话了,不好好学习,看你长大了能干什么。”这样做只会让孩子更加厌恶学习。应该用尊重的语气:“那你再玩一会儿,不过,玩完了,可一定要学英语。”孩子就乐于接受了。

商量的语气

每个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要孩子去做某件事情,可用商量的语气,让他明白,他跟你是平等的,你是尊重他的。比如,你想要孩子把地上乱丢的玩具收拾整理一下,可以这么说:“星星,玩具乱丢,多不好的习惯啊,你跟妈妈一起把玩具收拾一下好吗?”千万不要用命令的语气:“你怎么搞的,玩具乱丢,快点去收拾好!”否则,孩子听你责备,心里就会产生反感,即使按你的要求去做,也是不开心的。

赞赏的语气

每个孩子都有优点,都有表现欲,发现孩子的优点并加以赞赏,会让他更加乐于表现。孩子画了一幅画,也许画得不是很好,可孩子作画的热情和认真劲儿就是最大的优点。当孩子把画捧给你看时,不能轻描淡写地应付几句:“画得一般,好好练。”这样会让孩子对画画失去热情和信心。应该用赞赏的语气肯定他的作品:“想不到我的宝宝画得这么好,继续努力,一定会画得更好。”孩子的表现欲得到了满足,有了快乐的情绪体验,对画画就会更有兴趣。

鼓励的语气

要孩子做到没有过失,这是不可能的。当孩子做错了事,不要一味地批评责备,而应帮助他在过失中总结教训,积累经验,鼓励他再次获得成功。如孩子第一次帮妈妈端饭碗失手掉到地上打烂了。你不能责备他:“连个碗都端不稳,真笨。”这样会打击孩子尝试新事物的信心和勇气。应该用鼓励的语气:“星星不小心打烂了碗,没关系,以后先用手指试试烫不烫再去端。”这样,既教给实践的方法,又给了孩子再次尝试的信心。

父母的运动观念,决定了孩子的一生


父母的运动观念,决定了孩子的一生

没有谁不关心孩子的健康,但大多数时候,中国的父母会认为孩子的体育运动是一项附加值,可有可无,有则加分,没有也不减分。有的家长认为孩子不生病就行了,没必要专门花时间进行体育锻炼;

还有的家长认为,想要使孩子身体好,重要的是吃好喝好,运动完全被排斥在了家庭日常生活之外。

而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相比运动,绝大多数家长的观点是学习才是最重要的,况且学习负担已经够重了,哪里还有时间运动?

在中国,大部分的孩子都是家里的“掌上明珠”,很多家长对孩子呵护过度,怕孩子运动时累着、摔着、碰着,甚至为了孩子不愿意上体育课便给他们请病假的事情也时有发生……

由于家长认识上的误区,很难有意识地把运动作为家庭教育的内容,培养孩子的运动习惯在相当一些家庭中俨然成为教育的“盲点”。

其实,父母才是孩子接触体育教育时的第一导师,只要父母的观念转变了,才有可能让孩子慢慢喜欢上运动,爱上运动。

01

父母以身作则最重要

孩子运动习惯的养成在很大程度上受父母的影响,对体育运动没有兴趣的父母很难在行为上给孩子积极的示范。通过一项关于“城市少年儿童生活习惯研究”,对六个城市的2000余名小学三年级至初二学生和家长调查显示,课余时间没有体育运动的孩子中,他们的父母有60.6%平时也不喜欢进行体育锻炼。

喜欢运动的父母会为体育运动积极创造家庭物质条件与孩子一起活动,而自身对体育运动的排斥,也很少在家庭中为孩子创造体育运动的条件。所以对父母而言,首先要在观念上转变,强化自己运动健身的意识;二是“从我做起”,创造条件与孩子一起做运动。

尤其在孩子幼时,行为习惯的养成很大程度上与父母的言传身教有关,所以在孩子小时候,家长爱运动的话,宝宝爱上运动也会顺理成章。

02

让运动融入家庭生活

运动与吃饭、睡觉一样,是人的健康生活必不可少的,关系到家庭生活的质量。居里夫人非常重视孩子的体育锻炼,她在自己家的庭院里竖起一个秋千架,让两个孩子每天做完功课到这个运动场去锻炼。在工作之余,她还跟孩子一起骑自行车、带她们去游泳,两个女儿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事业都有所成就。

此外,挖掘家里的运动资源也能促进运动。比如住高层的家庭在平时大人和孩子一起“拒绝电梯”,有了一定的基础时还可以在节假日里来个爬楼梯比赛,这是个绝好的运动项目。在家庭中,运动形式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全家人在共同活动中放松精神,感受休闲的乐趣。

03

养成“见缝插针”的运动习惯

孩子平时在家里写作业累了,或者写完作业之后,总要休息休息,换换脑子,许多孩子选择或者坐着、或者躺着看电视,身体依然处于静态。

其实,即使是看电视,也可以让身体动起来,伸伸臂、扭扭腰、踢踢腿、单腿站立练练平衡力等背外语、背课文的时候未必正襟危坐,转转脖子、散散步,不会影响记忆效果。只要脑子里有了运动这根弦,大人孩子都能想出见缝插针、一举多得的好方法。

总之,应该让体育运动成为家庭教育之“重点”,运动于孩子,于父母都有好处,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是人这一生最大的财富。将体育运动作为家庭教育的内容,在家庭体育中需要父母以身作则,最重要的是,让运动融入家庭生活,养成“见缝插针”的运动习惯,如此即可让孩子拥有良好运动习惯,爱上运动。

当然,如果觉得家里施展不开,外面的天地很广阔,你带宝宝来运动哦!

家庭教育影响孩子的一生


家庭教育影响孩子的一生

孩子成长离不开家庭,家庭对孩子影响不可谓不大。有的孩子分外出彩,而有的的孩子却平淡无奇。这些,都是家庭教育的影响。

作为父母,我们当然想让孩子成为那个出彩的人,那么怎么样的家庭教育才算是正确的呢?

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

没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成功的父母都是不断学习提高的结果。

一位优秀的母亲甚至说:很多人都认为我很轻松,说你的孩子那么优秀,根本不用管,殊不知,我连晚上睡觉其实都有一个眼睛是睁着的!

好母亲防患于未然,而不合格的母亲是,孩子的问题已经很严重了,甚至老师都已经找孩子谈话了,她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存在。

进入21世纪,信息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任何岗位都要求培训、考核,但似乎只有生养、教育孩子不需要培训,好象自动就会上岗而且永远不会下岗,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每一个人在做父母之前都要学习相关的知识,关于怎样做父母的意识和知识准备得越早越好,越充分越好。

好孩子都是教出来的

我接触过数百位优秀的父母,他们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在教育孩子上费尽心思!

有些人可能会说,有那么多的父母大字不识一个,不也教育出好孩子吗?其实,文盲并非不会教育,这些父母同样是教育孩子的高手。

《焦点访谈》曾介绍过世界中学生奥数金牌获得者安金鹏的事迹。他家里极穷,考取了重点中学,却没有钱上,父亲说让孩子去打工,人家上了大学还没有工作呢,更何况你能不能考上大学还不知道。

但母亲坚决不同意,将家里唯一的一头驴卖了。孩子在中学里是唯一一位连素菜都吃不起的人,是唯一一位连肥皂都用不起的人。照这样来说孩子全靠自己了吧?

当面一问才知道,虽然这位母亲连小学都没有毕业,但她却让自己的孩子在小学之前就把四则运算做得滚瓜烂熟。仅此一点又有几个大学毕业的父母能够做到呢?

好习惯都是养出来的

很多父母将孩子的不好的习惯怪罪到学校身上,怪罪到老师身上,怪罪到孩子身上,唯独没有怪罪到自己身上。

其实孩子身上的多数习惯——无论是好习惯还是不好的习惯都是我们父母有意或无意培养出来的。其实父母每时每刻都在教,只是自己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教,这就是“潜教育”,是比“显教育”威力大得多的本质教育。

优秀的孩子多是优质教育的结果,问题孩子多是问题家庭的产物。

孩子的问题大多不是孩子自身造成的,而是父母问题的折射,父母常常是孩子问题的最大制造者,同时也是孩子改正错误与缺点的最大障碍。

当务之急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没有父母的改变就没有孩子的改变。没有不想学好的孩子,只有不能学好的孩子;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父母。

好成绩都是帮出来的

关于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全社会都要有正确的认识。应试教育是学校和家长都回避不了的问题,需要学校和家长共同来适应。

据统计,我国有近1000万“闲散”的未成年人。所谓闲散的未成年人,就是指理应在学校读书而不愿读书,选择辍学的孩子。这其中94%是学业失败的结果,学业落后、厌学、逃学、离家出走成为当今未成年人犯罪的四步曲。

因此,帮助孩子适应应试教育也就成了我们父母的一份应尽的义务,而帮助孩子减负的最好办法是我们父母增负,就是我们父母能够成为孩子的导师。

好成绩当然是学校老师带出来的,但在应试教育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这些好成绩正越来越多地浸透着父母的汗水。

好沟通都是听出来的

对于孩子进入初中、高中的家长来说,普遍存在一种困惑,那就是同孩子难以沟通。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与进入更年期的母亲的冲突更多,不仅是因为处于内在的心理动荡期,更重要的是两者的外部压力都很大,孩子面临的是升学的压力,母亲面临的是事业的压力,这就更需要加强沟通。

优秀的父母在这方面大都做得很好,他们良好的沟通来源于自觉地遵循了以下这三条原则:

第一个步骤是倾听,就是让孩子把话说出来,并且听懂孩子话里的真实意思。

第二个步骤是理解,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是不是有道理。

第三个步骤是建议,有道理的孩子并不一定就能采取正确的行动,因此父母这里应该给予建议。

在这三个步骤中,倾听是父母们做的最差的。

好成就都是化出来的

智力不是最重要的,比智力重要的是意志,比意志重要的是胸怀,比胸怀重要的是一个人的品德。

遗憾的是,现在对品德重视的人不是越来越多,而是越来越少。至于说到一个人的胸襟和抱负,更是父母们不愿听的海外奇谈,因为与当下的考试分数无关!

其实这些正是一个人成长中最重要的。我们在看人物传记时,常常都会对主人公幼年时的不同凡响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原因就是这种成就动机对一个人的影响巨大。

意志、胸怀、品德等这些最重要的因素,不是通过父母的说教——这种“显教育”就能产生效果的,而是通过父母的行为——即“潜教育”化进孩子的血肉里。

让孩子养成大胸怀的最好方式,除了父母能做好的表率外,就是让孩子多读名著,多读伟人的传记,让孩子从小学会用伟人的眼光来看社会和自己。

读《好父母决定孩子一生》有感


读《好父母决定孩子一生》有感首先感谢xx妈公益阅读让我拥有了这本《好父母决定孩子一生》,收到书的时候打开一看又有了意外的惊喜,随书而来的还有一本杂志《财智会》,呵呵,这可是高端融智平台,精英成长领地啊,好吧,咱也有时间高深一下,试着看看成功人士的成功经验,那本小白书是时代光华的宣传册,里边有好多书籍的简介。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话乍一听感觉过于偏颇好像过分强调了外因,不太符合咱们内因起决定作用的理论,但是反过来想想某种程度上还真的是这样。

“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原件什么样,复印件就什么样。看着孩子就知道父母会是什么样,看着父母就知道孩子会是什么样。这样的结论落在自己身上都说不是,拿这样的结论去看别人,你都说很准。你说什么,你的孩子将受影响,你做什么你的孩子更受影响;你不做什么你的孩子也受影响。因为家长的不想、不懂、不做,孩子对社会的认识面窄,这些在未来必定成为制约他发展的盲点。”《好父母决定孩子一生》的第一章就让我折服了,陆老师切准了很多父母焦虑的点。我们难道不是经常为自己的语言和行为将会对孩子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而焦虑不安吗?接着看吧,在这本书里陆老师用真实的案例教给了我们怎样才能做合格的父母。

在本书的第四章我看到了我最关心的问题:如何培养女孩子。

“当你生了一个女孩子,你要培养她美丽、温柔、善解人意的脾气和习惯,而尊严永远要高于一切。女孩子长大成人时,必须说话美、步态美、包容和善,眼光和谐而大气,大有母仪天下之风范,就连起名字也要字美音美。每个爸爸想想当初想找什么样的女朋友,希望女朋友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就是你培养女孩子的方向。”“妈妈们更要教会女儿贵气,贵气是阻挡一切肮脏之事的屏障。贵气哪里来?培养她不贪小便宜,凡是讲究和认真就叫贵气的女孩子了。而且,贵气总是与安全、幸运、和谐、富足和成功为伴”

这本书还给我们写出了家长应有的智慧。比如“吃点亏又如何?”这点引起了我强烈的共鸣,是啊,作为父母我们首先应该教会孩子不要凡事斤斤计较,吃点亏又能怎样,生活中免不了要面临种种不公,伟大的人心胸都是被委屈撑大的,只有教会孩子心胸开阔的去面对吃亏她才能真正做到我们希望的快乐。在“跟孩子交流先学会问问题”里我学会了很多交流的技巧,相信不久的将来**就需要语言和问题的交流啦。

在父母这个专业里我们或许无法做到最好但我们一定要努力做的更好。好父母决定孩子的一生,其实,不好的父母也决定了孩子的一生,只是我们决定的是孩子未来不同的人生轨迹。为了我们的孩子,让我们更好,更好!

百万家长追着看的“家教圣经”《好父母决定孩子一生》用真实的案例解决我们面临的很多实际问题,陆惠萍老师用中外结合的教育理念引领者许多迷茫的父母。从这本书中我们真的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影响孩子一生的家庭教育


孩子是上天给每个家庭最好的礼物,孩子出生时,我们会如此的喜悦和充满希望,短短几年,家长们却面临着让人头痛的的教育问题,无所适从,彷徨而迷茫。

在一个家庭里,孩子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孩子代表了一个家庭的全部。孩子3—6岁时,是学习阶段的重要时期,家长把孩子送到了幼儿园,有些家长认为,孩子上了学,那学习自然是老师的事,有什么不会的,直接找老师。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和在家里完全是不同的,周一到周五孩子是在幼儿园,学校有学校的规章制度,每天早睡早起,生活变的条条有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吃饭自己吃,自己整理物品。到了周末,家长想要孩子多睡一会儿

,打乱了以往的一日常规,周一再回到幼儿园,早晨不想起床,不想上幼儿园,吃饭时边吃边玩,精神状态不佳,生活习惯一塌糊涂。为什么一样的孩子会有不一样的未来,为什么有的孩子聪明伶俐,健康活泼,而有的孩子却木讷迟钝,体弱多病。事实上,孩子生下来时在天赋方面存在的差距并不大,巨大的差距来源于后天教育。特别是3—6岁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早期智力开发几乎决定了孩子的终身成就,俗话说,孩子最好的老师是父母,对一切事物都感到好奇,喜欢模仿,家长的一言一行都看在眼里,对待孩子,要以身作则。

有这样一个故事,公交车上,妈妈给儿子说起昨天的考试,看到孩子的分数,妈妈很不满意,想到每天辛苦赚钱来供你读书,你却考这么低的分,笨死了,你是猪吗?孩子的回答让妈妈惊愕不已,说:“我是你生的,我是猪那你不就是母猪吗?妈妈无言,默默流泪。孩子在3—6岁时,家庭没有明确地给孩子指印目标,没有正确的引导,家长一些激烈的语言会让孩子铭记于心。

孩子的成长父母别随便插手,小心害了孩子一生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是大多数父母教育孩子时的口头禅。但是,说易行难,当父母看着孩子把米粒弄得全身都是,衣服系错了扣子,或是磨磨蹭蹭半天不能让玩具归位,又有多少家长能够忍住伸手的冲动,坚持让孩子自己做完这些事呢?

慢慢地,父母的手越伸越长。孩子交什么样的朋友,如何跟伙伴们相处,学什么,将来要干什么,每一步,父母都要掌舵引航。他们就像直升机一样盘旋在孩子的上空,时时刻刻监控孩子的一举一动,随时准备俯身为孩子扫清障碍处理问题,生怕他们行差踏错,多走弯路。

殊不知,他们可以为孩子做事,但不能替孩子成长。他们越想填满孩子的未来,孩子就越无法达到他们要求的完美。但,这不是孩子的问题,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说,孩子是看着父母的背影长大的,教育孩子是从改变自己开始的,“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这才是家庭教育的本质。”父母不要剥夺孩子发现的机会

杨先生在德国做访问学者期间,带着5岁的儿子在海滩上玩。他们旁边是一位德国妈妈,在躺椅上看书,她的孩子却抓了一把沙子往嘴里塞。杨先生非常着急,他走上前去,提醒德国妈妈,“你的孩子要吃沙子了。”可是,那位母亲非常茫然。“那又怎么样呢?”她说,等他尝过之后知道沙子不好吃,自然也就不吃了。

杨先生愕然,如果这是在中国,大部分家长会阻止孩子。家长告诉孩子沙子不能吃,抑或是孩子自己放到嘴里发现难以下咽,结论是一致的,但获得这个结论的方式却不一样。前者,孩子获取的是父母判断之后提供的间接经验;后者,孩子却是亲身体验之后的直接经验。

“差别就在体会上。”孙云晓说,回忆一下让我们印象深刻的事,你会发现基本上都是自己的亲身体验。有时候,成人眼里举手之劳的事,让孩子自己去体验,他们反而能从中体会到更多,对他们的影响也更深远。在孙云晓看来,孩子长大的过程,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实践性。他们通过亲身体验才能明白许多道理,而父母应该尽可能多地为孩子提供体验的机会。

3岁的孩子擦完桌子之后去洗抹布,观察到“抹布比以前白了”,“水变成黑色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在成人看上去很明显,但孩子却是通过亲身实践了解到了事物的变化。如果父母对孩子说“别抓抹布”、“水都黑了,不能洗手了”,那么,他是不能在实践中体会到这两者之间的联系的。

孙云晓认为,孩子的成长不能替代,父母往往太急于帮助他们,或者要求他们一出手就是正确的。可也正是这样,父母剥夺了孩子发现的机会,扼杀了他们学习的兴趣,打击了他们解决问题的主动性。“父母要学会放手让孩子长大。”孙云晓说,生活能力强的孩子长大后是充满自信的、有魅力的人。

孩子是在群体交往中长大的孙云晓曾经主持过一个调查,结果发现,80%的城市独生子女具有不同程度的攻击性需要。“这种攻击性需要并不一定是暴力的,比如打人骂人,而是说他们在与同伴的交往当中,容易忽略别人的感受、说话很刻薄、伤人,而他自己没有意识到,因为他心里没有别人。”

儿童社会化过程的另一个特点,是他的群体性。也就是说,孩子是在群体的交往中长大的,再好的父母都不能代替伙伴。然而,对独生子女来说,这却是个难题。

赵女士的女儿7岁了,除了做作业,每天的课余时间都在玩电子产品,不是切水果就是玩“植物大战僵尸”。好容易到了周末,赵女士跟朋友相约带着孩子出去玩,两个孩子却大吵一架,各自哭着回家。事情也简单,两个孩子在抢玩具的时候,朋友家的男孩推了小姑娘一下,正好磕到后脑勺,一个青紫的大包让赵女士很是心疼。朋友内疚不已,抬手打了儿子的屁股,两个孩子哭得天昏地暗,只能散场了事。这次不愉快之后,赵女士也不好意思再约朋友一起玩儿了。“其实,有时候,孩子打完架就没事了,可家长心里的疙瘩却解不开。”孙云晓说,不少父母会在有意无意间干扰孩子和同伴之间的正常交往。比如,当孩子发生争执后,家长一般都坐不住,他们会袒护自己的孩子,或不问缘由地苛责自己的孩子。

在一项调查中,81%的中小学生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和学习好的同学交朋友,75%的父母对孩子交朋友有严格的要求;71%的父母反对孩子有亲密的异性朋友,反对孩子和一些学习不好的人交朋友等。“这同样是过度干涉。”孙云晓说,孩子的朋友不是按照分数划分的,也不是根据父母列出的标准按图索骥,他们按照性格、兴趣选择喜欢的朋友,有时候是互补,有时候是性格相投,孩子有交友的自由。

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朋友,引导他们正确处理与同伴之间的矛盾,而不是制定各种条条框框,对他的朋友们指手画脚,“孩子只有在与同伴的交往中,才能明白如何与他人交往,丰富交流技能,总结出解决冲突的方法。”家长更应该是个旁观者而非主宰。

一个16岁的北京女孩,多才多艺,会唱歌会弹琴,舞也跳得很好,只是学习成绩不好。她的愿望是成为一名幼儿教师,但父母却坚决不同意,不断地跟女孩强调,“只有考上大学才有希望。”父母托关系花重金把女儿送进了一所重点高中。高二的时候,女孩因为会考成绩有两门不及格,在家里自杀了。

这件事给孙云晓很大的触动。女孩虽然可能考不上大学,但父母要是放手让她发展自己的兴趣,这个孩子可能会活得很快乐。“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现行的教育体制。”孙云晓说,目前,我们的教育评价标准单一,家长往往有“成就焦虑”,好像孩子上不了重点,一生就完了。孩子因此被逼得更加恐慌,“这个痛苦的结让家长和孩子不断地互相折磨。”

根据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人的智能至少可以分为8个范畴,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智能组合,而传统意义上的学校一直只强调学生在逻辑-数学和语文(主要是读和写)两方面的发展。

孙云晓认为,孩子的成长是有规律的,教育同样也是有规律的。家长们可以为孩子报兴趣班、课外班,但与认识多少英语单词、会弹多少曲子相比,更重要的是发现孩子的兴趣,“童年时代强烈的兴趣可能是孩子潜能优势的体现。”

“我的一个朋友,夫妻俩都是成功人士,可唯一的儿子却钟情于散打。他们很犯愁,来问我怎么办。”孙云晓说他竖起大拇指,毫不吝啬地把这个孩子夸奖一番,“他多棒啊!他知道自己要什么并为此努力,他能坚持有责任感,你们还愁什么?”“没有兴趣就没有真正的学习,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

父母要做的是提供机会,观察孩子的潜能特点,认识自己的孩子,重视学业但更要给孩子充分的自由空间,不要强求他们做不想做的事、做不到的事,要鼓励和支持孩子闯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更应该是个旁观者,而非他们的主宰。”

家庭教育小贴士

1.家长教育孩子的时候请谨言慎行。童言无忌的孩子才能保持自由探索的天性。父母和教师要宽容孩子的胡说八道,要有足够的肚量和理解力。如果孩子的做法跟你预想的不同,哪怕你认为他是在闯祸,开口的时候不妨慢一点,想想这是不是在干预他。

2.小家变大家,独养变群养。一个小区的独生子女家庭可以考虑组成互助组,3个以上但不要多于5个,让他们一起吃饭一起游戏,甚至在一张床上睡觉,孩子们的问题让他们自己解决,家长不要参与。如果是两个孩子在一起,出现矛盾很容易谁都不理谁,家长又不得不干预,而3个孩子在一起对他们来说要复杂一些,他们必须动脑筋“找朋友”。

3.儿童时代是延迟满足训练的最佳时期。不要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要让他们学会等待,懂得节制,没有延迟满足的训练就难以有自制力,而没有自制力就难以有幸福的人生。教育的奇迹是靠父母的精神引导实现的,而非物质满足。

4.关注孩子的成绩不能不关注他们的学习能力,而学习能力是由感觉动作、听知觉和视知觉三大功能决定的。明智的父母会让孩子多运动多游戏,并以此带动孩子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

5.培养孩子发展某种特长必须以潜能和兴趣为前提,无潜能则无基础,无兴趣则无动力。父母的兴趣未必是孩子的兴趣,父母的特长未必是孩子的特长。逼迫没有音乐耳朵的孩子成为音乐天才,就像要让石头开花一样难以如愿。

让孩子们幸福一生的教育


孩子都喜欢被善待、喜欢长大、需要小小的惊喜刺激他的感受。幸福的孩子都具有相同的基本特性,包括自信、乐观、有控制世界的感觉。一旦掌握了好的方法,你孩子的这种特性能很容易被发掘出来。

让孩子无拘无束

成功的孩子才会经常感到自己是幸福的。但你要做的是让他有能力迎接一生的挑战,不让诱惑充斥他的生活。每个孩子都有减压的机会,玩或者学习的时候稍微休息一下、自由活动一下、让他们的想象自由驰骋。不受时间限制地去捉萤火虫、堆雪人、或者看蜘蛛织网,都能给你的孩子带来生命的惊叹。用他们自己的方式探索世界。

为什么不放下你手中的活,从被你排得满满的生活里走出来一会儿,和孩子一起追寻这种快乐?你会发现浴缸里洋娃娃们的生日晚会上也有一段奇遇。

教孩子关心别人

孩子需要感受到他是集体中有价值的一员,要让他能够通过一些意味深长的方式触及到别人的生活。给他更多接触别人的机会,让助人为乐的感受慢慢走进他的心灵。你可以选一些他不想要的玩具送到孤儿院。。在超市里,让他选一些家里不需要的商品援助给贫困区。

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能学会从帮助别人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做小熊用的布可以给坦桑尼亚医院里的孩子做一件衣服。即使是两岁的孩子,只要你告诉他,他的视野里就能够注意到这些东西了。

接触自然

和孩子一起去滑雪,或者一起在公园里玩,和孩子一起骑车,可以让孩子更健康、更茁壮,还能让他拥有更多的欢笑。经常运动能让孩子身心放松,能让孩子有健康的体态,也能让孩子因为自己能完成一些体育运动而获得自豪感。如果你鼓励他去做他喜欢的运动,或许他还能从这项运动中得到更多的乐趣。

发自内心地大笑

给他讲笑话、唱儿歌、告诉她你自己遇到的可笑的事,对自己、对孩子都有好处。这纯粹是生理上的好处,当你大笑的时候,可以缓解紧张情绪,吸入更多氧气、让你的心灵有一次自由的翱翔。

表扬得有技巧——不要只对孩子说:“做得真棒!”

当孩子有进步或者掌握了一门新技能的时候,你要能指出你观察到的细节,说:“你描述的英雄真形象,好像就在我的眼前。”或者“我喜欢你这种画树的方法”这远比一句空洞的赞扬要好得多。

同样,不要过分奖赏孩子。这样会使孩子更重视他所得到的奖励,而不是他做了什么。

给孩子吃有营养的东西

如果你的孩子非常任性、暴躁(而不是病了),他可能是饿了。如果还没到吃饭时间,给孩子找些有营养的东西吃。吃得好能让孩子情绪更稳定,表现得更有礼貌。合适的食物有:酸奶、新鲜水果、干果、花生、带果酱的全麦面包等。

让艺术走进孩子的心灵

毫无疑问,你一定听说过古典音乐能促进大脑发育的理论。而且接触音乐、舞蹈、以及其他任何类型的艺术,都能丰富孩子的内心世界。弹钢琴、听音乐能给孩子一个情绪发泄的出口,这是孩子表达对自己、对世界的感受的一种有创造性的方法。这种感觉来自于他对艺术的感受过程,无论是他在学钢琴,还是参加幼儿园的演出,都能让孩子觉得他是优秀的。

微笑

对孩子微笑能让孩子感到更舒服。这是在用最快的方法对孩子说:“我爱你!”在孩子身边的时候,一定要拥抱他。有专家说:拥抱就像一个人的营养,每天给一个人4次拥抱,仅是生存需要。给他8次拥抱,他能保持好的状态,给他16次拥抱,他才会成长。而且,你要记住,每次拥抱和微笑对你和孩子都是有好处的。

聆听

没有什么比你能专心听孩子讲话对他更重要了。这是在表示你很关注他。想做一个更好的聆听者吗?不要似听非听,如果孩子和你讲话的时候,你正在兑帐、在做家务,请你停下来,把注意力转移到孩子身上。无论你在做什么,都不要打断他,让他把话说完或者直接说出他表达的意思,即使这些话你以前已经听过了。

适时地让步

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但有时当孩子做得不是很好,你想纠正或者完善他的时候,却在不经意间破坏了孩子的信心。如果孩子擦过的地板,你再去重新擦,你是在告诉孩子他做得不够好。

如果你下一次还想纠正孩子做过的事,请你问自己几个问题:

1.这会影响健康和安全吗?

2.这件事会从现在开始影响你10年吗?

如果答案是不,那就顺其自然吧。当然,让孩子获得生活技能是养育孩子的一部分,但那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你和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比关心餐桌上刀叉是不是放在正确的位置更重要。

教他解决问题

从系鞋带到安全地过马路,孩子掌握每一种技能,就向独立迈向了一个新的台阶。

其实知道问题解决了,就能让孩子觉得自己很棒。当孩子遇到障碍,被同伴笑话或者问题让他迷惑不解的时候,你可以通过以下几步帮助他:

1.告诉他问题是什么。

2.让他描述一下他希望得到的结果。

3.告诉他什么样的步骤能实现这样的结果。

4.判断他是否能通过自己的能力达到目的,或者需要帮助。

5.如果他需要帮助,要让他相信它随时可以得到帮助。

给孩子展现自己的机会

每个孩子都在某个方面有天才般的本领,为什么不让他展现一下呢?他喜欢书吗?你做饭的时候让他读给你听。他对数字很敏感吗?购物的时候,让他帮你挑选价格最合适的商品。当你调动起孩子的积极性,并展现出你对他的表现很满意,你就有开辟了另一条让孩子更自信的小路。

幸福,有一扇门

幸福感是跟着情绪走的,如何面对挫折、如何对待自己、如何拥抱生活。如果你家里的成员能将快乐和幸福的感受分给每个人,你的孩子也会觉得很幸福。学习能力的好坏有50%是遗传的。即使你的孩子经常闷闷不乐,或者容易丧失信心也不必害怕。你可以帮助他去发现更多乐观的前景。

如何引导他面对失望

生活不会总是按照孩子的意愿前行。或许他想小睡一会的时候,他的毯子还没干,或者他的出玩计划被取消了。了解他的失望心理,然后告诉她如何解决:“宝贝儿,我知道你喜欢你的毯子,我们来把这本书读完,毯子就干了。”不要忽视他的感受。对孩子一个很小的否定态度就能击倒他,渐渐变成愤怒。

与此同时,要避免孩子陷入她的悲伤情绪里。对孩子的问题过分关注,可能会导致她无法再面对新的问题,要告诉他们坏的事情发生了,但你需要翻开新的一页。

教孩子鉴赏他拥有的东西

给孩子买东西,即使是他想要的,也不能让他真正感到快乐。唯一的结果是他想要更多的东西。告诉孩子他所拥有的玩具的是什么,怎么玩儿,并且和他一起玩这些玩具。给他解释为什么不可能小朋友有什么,他就有什么。设计一些活动,比如给小鱼喂食,让他享受玩的过程,而不是注意花了多少钱。

偶尔允许孩子有厌倦情绪

不要一听到孩子抱怨:“没什么好玩的。”你就冲过去和她一起玩。孩子应该学会怎样自娱自乐。让孩子列一个“我烦了的时候该做什么”的表格,然后贴在冰箱上,把他要的书、拼插玩具、绘画笔都放在他很容易就能拿到的地方。如果孩子还在抱怨他无事可做,你不妨建议他做一些家务,比如整理他自己的房间,可能他马上就会发现新的好玩的事情。

让孩子掌握新的技能

和她玩的过程,也是让她掌握新的技能的过程。一步一步地教孩子完成一些有价值的任务,比如包礼物、使用瓶子开盖器等。完成这些有意义的活动所获得的成功,能让孩子获得满足感。这时不需要你的表扬,他就已经自我感觉非常好了。教他切面包片,打开鸡蛋放进烤箱里,然后,让他把自己做好的早餐端到餐桌上,他会觉得非常自豪和幸福。

教孩子控制自己的行为

有自制能力的孩子比那些需要你不断提醒和反复要求的孩子要幸福。学习自我控制对孩子有积极意义上的帮助,他更容易交到朋友。自我约束是能让他一生快乐的基本因素,就像高楼大厦的地基一样。如果你的孩子养成了随心所欲的坏习惯,即使他犯了错误也会觉得自己自己是对的、是骄傲的。

家园共育《父母的教育,孩子的一生》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值日生的教育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父母的语气会影响孩子一生 成功的家教与父母的言语表达息息相关。尤其是父母跟孩子说话的语气,将对孩子的情商、智商、气质、修养产生深刻的影响。 信任的语气 孩子特别希望得到成人特别是父母的信任,所以对孩子说话时要表现出充分的信任。...
    2022-03-14 阅读全文
  • 父母的运动观念,决定了孩子的一生 父母的运动观念,决定了孩子的一生 没有谁不关心孩子的健康,但大多数时候,中国的父母会认为孩子的体育运动是一项附加值,可有可无,有则加分,没有也不减分。有的家长认为孩子不生病就行了,没必要专门花时间进行...
    2020-09-29 阅读全文
  • 家庭教育影响孩子的一生 家庭教育影响孩子的一生 孩子成长离不开家庭,家庭对孩子影响不可谓不大。有的孩子分外出彩,而有的的孩子却平淡无奇。这些,都是家庭教育的影响。 作为父母,我们当然想让孩子成为那个出彩的人,那么怎么样的家庭...
    2020-09-29 阅读全文
  • 读《好父母决定孩子一生》有感 读《好父母决定孩子一生》有感首先感谢xx妈公益阅读让我拥有了这本《好父母决定孩子一生》,收到书的时候打开一看又有了意外的惊喜,随书而来的还有一本杂志《财智会》,呵呵,这可是高端融智平台,精英成长领地啊...
    2020-10-22 阅读全文
  • 影响孩子一生的家庭教育 孩子是上天给每个家庭最好的礼物,孩子出生时,我们会如此的喜悦和充满希望,短短几年,家长们却面临着让人头痛的的教育问题,无所适从,彷徨而迷茫。 在一个家庭里,孩子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孩子代表了一个家庭的全...
    2020-09-21 阅读全文

成功的家教与父母的言语表达息息相关。尤其是父母跟孩子说话的语气,将对孩子的情商、智商、气质、修养产生深刻的影响。 信任的语气 孩子特别希望得到成人特别是父母的信任,所以对孩子说话时要表现出充分的信任。...

2022-03-14 阅读全文

父母的运动观念,决定了孩子的一生 没有谁不关心孩子的健康,但大多数时候,中国的父母会认为孩子的体育运动是一项附加值,可有可无,有则加分,没有也不减分。有的家长认为孩子不生病就行了,没必要专门花时间进行...

2020-09-29 阅读全文

家庭教育影响孩子的一生 孩子成长离不开家庭,家庭对孩子影响不可谓不大。有的孩子分外出彩,而有的的孩子却平淡无奇。这些,都是家庭教育的影响。 作为父母,我们当然想让孩子成为那个出彩的人,那么怎么样的家庭...

2020-09-29 阅读全文

读《好父母决定孩子一生》有感首先感谢xx妈公益阅读让我拥有了这本《好父母决定孩子一生》,收到书的时候打开一看又有了意外的惊喜,随书而来的还有一本杂志《财智会》,呵呵,这可是高端融智平台,精英成长领地啊...

2020-10-22 阅读全文

孩子是上天给每个家庭最好的礼物,孩子出生时,我们会如此的喜悦和充满希望,短短几年,家长们却面临着让人头痛的的教育问题,无所适从,彷徨而迷茫。 在一个家庭里,孩子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孩子代表了一个家庭的全...

2020-09-21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