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论语言活动中幼儿的主动性教育价值

发布时间:2021-09-02

现代教育论笔记。

毋庸置疑,作为一位刚入职不就的教师来说,我们需要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和思考,而教育笔记可以促进老师教育素质和能力的提升。你知道一篇教育笔记应该怎么书写吗?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论语言活动中幼儿的主动性教育价值”,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

整理了关于幼儿社会培养论文论文《论语言活动中幼儿的主动性教育价值》,希望对幼儿学习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语言是人的重要能力之一,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语言在儿童发展中极为重要的地位,语言、儿童的语言以及语言教育应当是教育关注的最重要的课题之一。幼儿时期语言尚未发展成熟,是语言学习的关键时期,需要在这一时期大力发展语言能力。《纲要》中“语言教育目标”第四条规定:“喜欢听故事、看图书”。幼儿能够喜欢欣赏文学作品,交好地理解文学作品内容,初步感知不同类型文学作品的特点和构成,培养对艺术语言的敏感性。

关于语言的主动性,人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丰富多样的分析。语言的主动性具有愉悦情绪,陶冶情趣,传成视角艺术,在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发展美感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如何从教育的角度,特别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深入挖掘语言活动主动性的价值,则是我们当前愉仪活动教育实践中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

主动性地学习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幼儿形成主动学习和探究的态度与倾向;二是在学习中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三是让幼儿掌握一定的学习与探究的方法,提高其主动学习的能力,从而幼儿的主动性,语言是幼儿与周围世界沟通、交通的工具,因此,语言的学习和发展,对幼儿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何发挥幼儿在语言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促使其语言能力的最佳发展,首行要遵循完整的,有意义的原则,从教材的选择及合理地确定教育目标,设计活动思路入手,挖掘幼儿的学习动机,调整师幼互动过程,使教师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为幼儿提供主动学习的基本条件,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在语言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语言活动中需要情感、观擦、想象、思维等诸多心理因素共同参与,因此,发展幼儿语言主动性的过程也是发展幼儿心理能力过程。但是在早期教育中,发展幼儿语言主动性还没有被家长和教师重视,一个本身蕴涵教育价值的语言内容,只用十几分钟就草草结束,没有进行深入挖掘,这样大大削减教育价值。

一、首先,在选择语言活动的材料时,应该全面、准确地分析其中的文化蕴涵和审美情调

幼儿园的语言教育有三大功能:语言学习和发展、文化启蒙教育和审美教育,而语言文学教育的材料作为一个整体来看,有着丰富的内涵,某一个具体材料,则有不同的侧重点,从幼儿的发展需要来考虑,可以分为五类:1、认知发展类;2、情感陶冶类;3、意志品质形成类;4、行为培养类;5、语言表达训练类。另外,在语言文学作品中还渗透着审美感知,审美情感,审美想象,如果我们能准确地把握作品文化蕴涵和审美情调,根据教育的实际需要选择活动材料,引导幼儿全身心地融入到作品艺术情境和氛围,身心愉悦地作品的美,那么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就能得到充分发挥,爱美是人类的天性,凡是美的东西幼儿都喜欢。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应用语言文学作品中的语言美、韵律美、意境美、意趣美……来引发幼儿共鸣,提高兴趣。如儿童诗《捉谜藏》,优美的语句,孩子所独有的奇特想象,加上教师又营造背景音乐,把孩子们带进了优美的意境,使他们思绪飞舞,教师进一步的启发:听了这段儿童诗,你有什么感受?你最喜欢它的哪一句话?为什么?于是,孩子们几乎可以把诗中所有句子都说出来,有的喜欢这一句,有的喜欢那一句,并谈了自己的感受,对美的喜爱和理解,使一首很抽象的散文诗很轻松的就融入了孩子们的理解和记忆中,在许多童话故事、童话诗中也有非常美的意境、语言优美、深刻积极的教育意义,别是一些世界名著童话书,提供给幼儿主动讲述,陶冶情操。

二、全面准确地分析教材,使活动设计的思路和教育指导的策略更清晰、合理,从而帮助幼儿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选定教材后,还需全面准确地分析教材,充分考虑设计活动过程,灵活掌握教学法,尽是使活动过程游戏化,特别是在中、小班,幼儿园的语言教育活动所采用的材料中,大多数是有情节的,如故事,叙事诗、看图讲述、情景讲述、生活经验讲述等,我们可充分利用其情节结构的起伏性,真实性和有趣性,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把教育过程游戏化,让幼儿亲自参与,使教育活动的设计更贴近幼儿的接受心理和表达水平,从而激发幼儿主动参与的兴趣。例如,大班童话故事《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曲曲折折的情节,一次又一次的悬念总吸引得幼儿流连忘返,教师这样设计,在完整听故事后,师生一起布置故事场景,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执掌故事中的人物,学说人物间的对话,幼儿兴趣有增,全身心地融入了故事的情节发展中,对故事的记忆和理解更深刻了,同时,孩子们的表现潜力和创造性也得到了挖掘。

三、走出语言培养的误区,调动幼儿参与语言活动的积极

培养幼儿连惯性、完整性语言是幼儿语言学习是非常重要的理解和实际运用,因此,在语言的学习活动中,应尽量使用语言的完整性,但在语言活动的设计中,教师往往只偏重某一句式或某语言目标的完成,总要求孩子在回答老师提高时使用完整的语言,但尽管老师一再强调要用完整、连续的语言回答,但是大多数情况下,幼儿还是我行我素——用口语回答老师,在这种情况下,很多老师都会用挑剔的眼睛看待孩子,并苦口婆心地强调“要说完整话”,但效果依然欠佳,在这种情况下同,孩子说话的自信和愿望也受到了严重的挫折,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其实,没有必要刻意去要求幼儿生搬硬套各种语言模式,因为语言具有一定的习惯性,在特定的环境中对话、交谈。说话完整只是语言规范的要求之一,用规范的语言讲述,才是语言活动目标中长期的,持久的任务,而且这开不是一朝一夕或一次活就能完成的,甚至应该说,一个人从出生至成人,从未间断过对语言的学习。实际上,再次语言活动的目标都不是一样的,语言学习是一个综合的、连续的、长期的过程。因此,教师在组织和语言活动时,最主要的任务是:调动幼儿参与语言活动的积极性,满足幼儿说话的愿望和要求,多给幼儿鼓励,多给幼儿创造说话的机会,还有一点最重的是:教师一定要做到语言规范,完整、简洁、明了,做好幼儿的语言表率(例如:教师出示图片‘鸟’,问幼儿“这是什么?”要求幼儿回答:这是一只鸟,但幼儿几乎都不会用一句完整的话来回答,大部分孩子的回答都是:一只鸟,在这样对话式的提问,幼儿做这样的回答并没有错,如果有问题,只能是教师语言环境设计方面的问题)。

四、为创设宽松的语言交流环境

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除需要组织专门的语言活动外,还必须为创设良好的学习和运用语言的环境,实践表明,创设平等、宽松的语言交流氛围,使幼儿想说、敢说、有时间说、有地方说,有交流的对象,主动地运用语言,能有效地发挥幼儿的主体性,促进幼儿的语言的发展,具体可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坚持每天和每个幼儿交流,教师虽然是有意识地与幼儿沟通、交流,但幼儿可感到随自然地与老师聊天,这种交流,一方面有助于教师动态地了解幼儿的语言发展变化,另一方面有助于增加幼儿与老师交流的机会,激发幼儿乐于表达,敢于表达的兴趣和愿望。另外,还可用在班里设置语言活动角,自制电视,设计一个每天广告词等方式,让幼儿把每天在电视上看到或自己想到的广告词,在电视在讲给大家听,在活动区中开展“我做小老师”活动,让幼儿模仿老师的语言给小朋友复习学过的知识技能,只要我们动脑筋,就可找到很多可激发幼儿语言积极性的途径。

2、注意不打断的讲述和他们之间的交流,尊重幼儿说话的权力,如当幼儿在讲述时,即使发现他的用词不适当或是内容不正确,也不应该立即打断进行纠正,而应等幼儿讲完后再进行讨论、纠正,这样,既保证了幼儿讲述的完整性,也不伤孩子的自信心,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流也是幼儿学习语言的途径之一,幼儿之间的谈话内容非常广,他们交谈时所用的词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小编推荐

教育随笔:用幼儿自己画的图谱促进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鉴于之前在表演区幼儿有自己画图谱的经验,所以在今天这个活动中熟悉歌词环节,我利用幼儿自己画的符号标记为图谱引导幼儿进行问答游戏,效果良好,在进行了3~4遍的问答游戏后,孩子们已能较好地记住歌词,并进行歌词说唱。

接着,我配上钢琴伴奏,孩子们就自然而然地唱了起来,孩子们从说到唱的过程过渡得非常自然,孩子们表现出了主动学唱的情绪,并积极地投入其中。我在之前的问答游戏(歌词说唱)中就已经加进了切分音的节奏,意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幼儿进行感受节奏的变化。其次,当幼儿在跟唱的过程中出现节奏问题时,我利用了节奏图卡引导幼儿进行节奏练习。所以,原本活动中的这个难点在真正实施的过程中并没有表现出我原本想象的那么难,大部分的孩子则在潜移默化中已经掌握,少部分的孩子则在进行节奏练习时解决了,过程很轻松。

因为是自己画的图谱,座椅在本次活动的整个过程,孩子们都表现得特别专注,他们变得喜欢说,乐意唱。

试论语言的文化载体特征与学前英语教育


-->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民族语言和民族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语言的理解和使用都以特定的文化背景为依据;每个民族的文化都必然在其语言中有所体现。语言的这种文化载体特征决定了外语学习的过程必然会涉及到所学语种的文化因素。有人甚至提出,外语学习就是“一个适应新文化的过程”。因此,在进行外语教学中,教师应该认识到,外语教学不能局限于语言本身的语音、词汇和语法,不能仅把语言看作一种纯符号系统来传授,还应该注意语言的文化载体特征,尽可能让学生在学习外语的同时掌握某一种语言所储存的民族文化知识。

“幼儿英语热”是目前我国幼儿园教育中出现的一种现象,许多幼儿园已经在实践上进行了这方面的尝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学前英语教育在我国刚刚起步,所以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其中之一便是将英语教育仅仅理解为语音、词汇、语法等“纯”语音知识的教育,而未考虑这些语言知识所包含的丰富的文化背景内容。在我国的学前英语教育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英语所包含的文化因素的影响。让学前儿童初步接触、感知英语的文化现象和文化因素,有利于他们对英语的习得,有利于他们长大后熟练地掌握英语。如果不让学前儿童接触一些浅显的英美文化知识,那么学前儿童获得的英语只能是孤立的单词、句子,既不能达到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目的,也很难使他们对英语产生敏感,他们以后也很难全面而准确地掌握英语。例如,在儿童接触“Howareyou”或“Howareyougoing”时,教师必须使儿童明白,这两句话在EFL儿童(即以英语为第一语言的儿童)看来,并不代表“你身体好不好”、“工作是否顺利”之意,而是表示朋友见面时的问候。如果学前儿童没有理解这一点,他们就可能会出现交往障碍。

在学前英语教育中应创设模拟的情景,让学前儿童在具体的情景中接触并获得实用性较强的语言。这样,学前儿童在具体的情景中获得英语词汇、句子时,由于在同一情景中多次模仿、重复,他们便可在无意之中掌握哪些英语句子应在什么场合下使用。此外,还应让学前儿童感知、了解必要的英美文化背景知识。这是学前儿童习得英语的一种手段。目的仍在于促进学前儿童对,英语更好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如果他们从录像片或与外国小朋友接触中了解到,当别人夸他的衣服好看或他长得漂亮时,只需用“Thankyou”作为回答,那么,在别人夸他时,他就不会说“Don‘tsayso”或“It’snotsobeautiful”之类的话。只有这样,他对“Thankyou”这句话才算是有了真正的理解。

在学前英语教育中,教师应该创设各种模拟的“自然”情景,让学前儿童像EFL儿童一样,在获得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获得一定的英美文化背景知识,使他们在模拟的文化环境中接触并习得英语。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对话领先,而非字母、单词领先。对话领先是由学前儿童的年龄特点决定的。学前儿童注意持续时间短,自制力较差,他们的记忆对环境的依赖性较强,而短时间的对话则易于他们全身心地投入,新异的情景吸引了他们的注意,有利于他们及时地掌握有关语言。

学前英语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激发学前儿童对英语的兴趣。而情景对话可以使儿童很自然地置身于英语环境之中,使他们在冲动和积极投入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获得英语的词汇和语法以及英语的有关民族文化知识,从而产生对英语语言和情景的敏感。如果像成人学英语一样,首先学习音标、字母及单词,那么,这样的枯燥无味的学习活动会改变学前英语教育的性质,使自然习得英语变成课堂学习英语。这样,不仅会扼杀学前儿童对英语的兴趣,影响他们积极主动的投入,也必然会增加学前儿童的学习负担。这与英语启蒙教育的初衷是相违背的。

(二)创设必要的文化情景。由于我国多数学前儿童处在一种单汉语环境之中,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有机会接触英语,这给他们习得英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师在进行学前英语教育中,须创设模拟的英语环境,使儿童感到他们的确处在真实的英语环境之中。创设文化情景包括创设外部环境和创设活动内的语言环境两方面的内容。活动的外部环境包括在活动室内外张贴外国小朋友的照片、外国风景画,常放外国儿童歌曲,常让学前儿童观看外国小朋友在幼儿园内外的生活及活动的录像片等,有条件的幼儿园还可以邀请外国专家、小朋友来园与学前儿童联欢。英语活动内的语言环境,包括给每个学前儿童起一个英语名,让他们在英语活动中体验到自己“确实”在扮演外国小朋友;在安排英语活动时,充分考虑英国、美国的风土人情等文化特点;在活动中教师多使用些英语。

(三)选择地道的英语教育内容,避免中国式的英语出现。中国学生学习英语时,常会说出一些连英、美等国家的人也难以理解的中国式英语,这是因为这些中国学生在运用英语进行交往时套用了中国文化背景下的交往规则。殊不知,如前所述,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差异很大,很多汉语文化内的交往规则在英语文化中是不合适的。例如,外国朋友在得到别人帮助之后,一定会说:“Thankyourforyourhelp.”一位不熟悉英美文化中的“礼节”交往规则的中国学生遇到这种情况时,可能会很客气地回答道:“Don‘tthankme.”这就犯了在用英语交往时套用中国文化内的“礼节”交往规则的错误。在上述情景中,这位中国学生只需说一句:“youarewelcome.”或“It’smyfavour.”就足够了。学前英语教育作为英语启蒙教育,首先应该避免此类的中国式英语的干扰,以正确、实用的英语作为英语教育内容,让学前儿量接触地道的英国英语或美国英语。

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主动识字


-->

幼儿期原本是人的主体性初步确定的时期,在正常情况下,儿童主体性的各个方面的品质已经萌芽,甚至十分活跃。其主要表现在:他们什么多想知道,什么多想尝试,什么多要关心,什么多要参与。他们的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对自己充满信心。近年来,脑科学的研究表明,儿童的学习随时发生在日常生活中,在非注意状态下,儿童也可能对环境信息保持敏感,并逐步主动学习获得大量知识、规则与行为方式、技能。因此,在丰富多采的环境中通过特殊的教育训练,幼儿心理能力的发展可以得到明显的提高。我们在开展科学识字活动以来,充分利用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引导幼儿主动学习汉字。

一、利用壁面装饰,诱导幼儿主动识字。

我国儿科专家鲍秀兰教授曾经说过:婴幼儿时期是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是接受外界刺激的敏感期。良好的育儿刺激和早期教育能使孩子有一个丰富的良好环境。在此环境中接受视、听、触觉等各种刺激,对幼儿大脑的影响有着重要作用。幼儿入园后,接触最多的环境是活动室,如何发挥这一环境的教育功能呢?我们充分利用壁面装饰来诱导幼儿主动识字,这主要是因为墙饰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审美性,也是幼儿最感兴趣的,能给幼儿美的感受、艺术的熏陶。所以我们结合墙壁装饰,布置了一些字卡字条,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欣赏了画面,习得了汉字。如:我将每个幼儿设计的树叶贴在墙上作为评比栏,宾在上面写上幼儿姓名。幼儿在给自己贴红花、与同伴交谈、比较谁的花多的时空中,无意间认识了同伴的姓名。在主题墙的创设中,我们结合主题内容,与幼儿一起收集相关资料并呈现在主题墙中。我们主要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来呈现,幼儿在观察同时,也会主动去释读图片下的文字,从而自主获得相关知识。

二、利用菜谱,引发幼儿主动识字。

汉字认知的“复脑效应”的实验中指出汉字的表意性,方块形正适合于幼儿脑右半皮层发育比左侧快的特点,为此,我们利用幼儿自然记忆较强的认知特点,让幼儿在进餐的环境中认识了一些菜谱中的常见的汉字。活动开始时,我们每天把菜谱写在白纸上,在老师给幼儿分菜时,让幼儿看看盆中的菜,再看看菜谱,并通过品尝菜的味道来记住菜谱,进行识字活动。这样反复多次后,再进行第二步。我们利用孩子好奇性强,在进餐前就想知道今天吃什么菜的心理,让幼儿先看菜谱,猜猜今天吃什么菜,当幼儿看到某些已经吃过的菜的名字时,就会立即读出菜名。当幼儿说不出时,我在利用该菜的味道、形状、颜色等特征,提醒幼儿回忆或直接出示盆中的菜,帮助幼儿记忆。这样幼儿在宽松的环境中,通过自然记忆,轻松的认识了一些菜名中的汉字。

三、利用大自然,激发幼儿主动识字。

大自然物象奇幻:风、云、雨、草、木、鸟、兽、虫对幼儿来说这是一个多么神奇而充满诱惑的自然界,特别是我们农村孩子,一推门就能感受到这浓浓的自然气息,是大自然首先给了这些孩子灵气和学习冲动,陶行知在他的“六大解放”中讲到:“要解放孩子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去获取知识,扩大眼界,激发创造灵感。”所以我们经常组织孩子去欣赏周围大自然的景色,草木茂盛时领他们去踏肃,放风筝,在田间野火,认识各种小虫,小动物,并把他们带入幼儿园进行识字活动,如:小昆虫联演会,在给昆虫标本下贴上相应的汉字,并进行认读;《庆丰收》活动中认识各种农作物:小麦、蚕豆、油菜等。

四、利用区域游戏,促进幼儿主动识字。

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特别是区域自选游戏,更能发挥幼儿的主体性、积极性。针对以上特点,我们将汉字教育渗透到区域游戏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从而轻松愉快的主动习得汉字。如:幼儿在参观游戏区角时,通过老师的引导发现并认识了“贝贝家”、“银行”、“蓝猫图书馆”、“家乐福超市”、“华庄医院”等区域;当他们想到区域游戏时,就可以到相应的游戏区佩带自己想要扮演的角色牌,“妈妈”、“爸爸”、“经理”、“医生”、“营业员”、“建筑师”、“服务员”等进行游戏;当幼儿想到菜场、超市购物时,必须先到银行提取写有“元”、“角”的钱币,走进“菜场”、“超市”就能购买一些“汉字商品”(商品外形上写上相应的汉字名称),游戏在快乐的进行,汉字的学习和巩固也在无意中完成。

环境是幼儿的第三位老师,幼儿具有拥有环境的权利。只要我们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有利环境,通过幼儿视、听、触手感官对幼儿的大脑皮层进行有意刺激,让幼儿在优化的环境中自主的探索着,享受着快乐,体验着成功,教师在活动中成为幼儿工作的伙伴和引导者,幼儿的识字兴趣和识字能力定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教育随笔:游戏力的价值优势及在小班教学中的重要性


游戏是打开小班幼儿心扉的一把钥匙,更是提高小班幼儿语言表达力的有力武器。在游戏中,小班幼儿完全处于一种轻松愉悦的释放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的幼儿,他的语言表达是具有火山爆发力的,在无意识中就完成了自然、流畅的的语言表达。

小班的幼儿处于低龄阶段,其认知能力、思维能力还处在初步发育时期,在了解事物、掌握事物规律上存在较大的认知障碍,教师要克服这一难题往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但是,处于这个阶段的小班幼儿有一个十分明显的特点,即对于所接触到的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探究欲望。因此,在幼儿园小班开展游戏活动时,教师可以在这一点上来寻找突破口,促进小班幼儿快速的发展,尤其可以利用新鲜、趣味性高的游戏来激发小班幼儿的兴趣,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从而引导小班幼儿理解知识内容、掌握知识原理。

在幼儿园小班教学中,发挥游戏力主要有着两方面的优势,一个是游戏本身具备的趣味性,能够缓解长时间游戏活动带来的乏味性,吸引小班幼儿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二是有效地构建了游戏活动情境,让小班幼儿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来说,期间对于小班幼儿相关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也有着显著的效果。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结合课程内容来设计游戏的环节,让小班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真正体会到学习乐趣,进而有效提高小班幼儿语言表达力。

教育随笔:你不主动说,我不主动问


最近天气渐渐变凉了,孩子们的衣服穿得也越来越多了。虽然已经是大班了,但是生活能力较弱的小朋友还是不会自己穿脱衣服。所以每次午睡前,总有好几个孩子围在我的周围。但是,我发现有的孩子很好,知道在请求我的帮助前说:“老师,你能不能帮帮我?”有的孩子很却很内向,一句话也不说就知道看着我。一开始我也会心领神会地帮助他们脱衣服。可久而久之他们便也习惯了。这样下去的话,他们就更不愿意张口说话,请求帮助了。后来我决定了,他们不主动说,我也不主动问。

有一次午睡前,戈畅还是像往常一样站在我边上,还是什么也不说。一开始他以为我会等别的小朋友脱完再去帮助他。可是等到所有小朋友都上床我就故意在备课,其实我在等待他跟我说话。可是,他没有。就只是做出很“痛苦”的样子,他的表情在告诉我“这衣服真的很难脱。”可我依旧不予理睬。过了很久,他还是在用力的扯着那件看似难脱的毛衣。后来,我把他叫到我跟前问他:“你想干什么?”“脱衣服”“你是不是想我帮帮你?”戈畅点了点头。我继续说:“想要请老师帮忙就要跟老师说,要不然老师怎么知道呢,下一次,你想要请别人帮助,就要说清楚。”他如释重负地上了床。

下午离园的时候,我把这件事跟她妈妈说了。第三天是我值中班。睡觉前,我特别注意戈畅。他还是像之前那样在我边上,只是这一次他主动跟我说:“俞老师,我想脱衣服,请你帮帮我。”我一边表扬他一边帮他脱衣服。可是,见他语言组织的很好,很好奇就问他是谁让你这么说的。“是我妈妈!”他自豪地说。

教育孩子是老师的事,更是家长的事。只有幼儿园和家庭相互合作才能将这项伟大的事业做好。

教育随笔:把主动还给孩子


对于语言活动,特别是故事活动,我们一般的常态套路是老师讲述然后帮助幼儿分段分析故事情节,最后整理再讲述一次故事。在本次活动中我在目标中增加通过猜测的方法预知故事内容,想着这种新的套路是不是能带来幼儿不一样的感觉,活动导入其实便开始了猜测,猜一猜谁会来报名考试,每个幼儿都各抒己见,有的说“啄木鸟”、“蜂鸟”、“鸵鸟”、“猫头鹰”,也有很多幼儿猜中了“麻雀”,通过老师的引导幼儿慢慢猜中了“大雁”、“鸭子”等。此时幼儿的兴趣已经被激发到了最高点,他们急切想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就把故事讲了个大概。特别印象深刻的是孩子们那亮闪闪的眼睛和争先恐后地发言,还有一些小小的争执。接下来,我把故事完整地讲述一遍,中间还请幼儿配合表演一下,再提一些综合性的问题,一堂活动就这样顺利地结束了。

优势:

1.把自主还给了孩子。活动中我没有象预先设计的那样,分段欣赏故事,再看图片讲述,而是引导幼儿边看图片,边自己猜测讲述故事的情节内容。

2.认可幼儿的多角度讲述,让其获得成功体验。

3.注重问题的引导。

不足:孩子们在活动体验了自主的快乐,获得了成功感,但孩子体验过这样的活动后再开展其他基本套路的语言活动时会觉得枯燥无趣,所以教师还是在教案设计的时候多花心思,认真备课,认真审议什么活动适合幼儿,能促进他们发展。

《纲要》中幼儿语言教育精神的解读


-->

[摘要]根据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的领悟,笔者阐述了对幼儿园儿童文学作品活动的理解;同时从幼儿早期读、写能力发展规律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如何开展早期阅读活动;另外,对如何在语言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倾听能力进行了必要的分析。

[关键词]纲要解析;幼儿园语言教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颁布已经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了,许多幼儿教育工作者在理解和执行《纲要》的过程中,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有些做法不免失之偏颇,或背道而驰,却美其名曰“《纲要》精神”,令人担忧。在此,笔者根据学习《纲要》的体会,发表一些拙见,供大家讨论。

一、对幼儿园儿童文学作品活动的理解

儿童文学作品的学习活动是学前儿童喜闻乐见的一种教育活动,是幼儿园语言教育中重要的活动类型。《纲要》中非常明确地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这句话已经把幼儿园开展儿童文学作品学习活动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概括得相当清楚。

首先,要考虑选材问题。所选择的古今中外儿童文学作品,必须是符合现代儿童社会生活和儿童发展特点的,是儿童易于并乐于接受的。教师要进行筛选,并充分提供让儿童接触文学作品的机会。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我们以前过于看重文学作品对儿童社会性和文明行为习惯养成的作用,而《纲要》比较注重的则是文学作品对儿童语言发展的作用。因此,让幼儿在教师所提供的文学作品中充分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是一种组织和设计幼儿园语言文学教育活动的新导向和新思路。

其次,活动形式要多样化。这就要求不仅要有正式的语言文学教育活动,还要有非正式和随机的语言文学教育活动。教师在“茶余饭后”时间随口的吟诵和讲述,幼儿的睡前倾听,自由活动时间给幼儿播放文学作品录音、录像,上网观看卡通片等,都是很好的学习和教育形式。

再次,文学作品自身的文学性、艺术性、知识性和启蒙性等功能的发挥,需要教师提供大量的感知、欣赏、理解、想象和体验等活动来帮助幼儿深入思考、评价和创造。因此,正式的文学作品学习活动不可能是单一的形式,多媒体手段可以成为教师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体验和理解的一种辅助技术,但并不是必然手段。儿童的直接经验较为贫乏,这就需要教师提供一些直观手段来帮助儿童将文学语言转换成画面和意境,从而充分理解。幼儿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应该包括对文学语言、意境、作品的思想脉络以及文学结构和特殊表现手法的理解。至于“体验”的含义,幼儿完全可以用自己所喜欢的方式充分地表达和表现。但现在,我们在幼儿园看到的多数是形式主义的“体验”,幼儿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场面已非常鲜见了。语言教育活动不是重在“表达”,而是变成了重在“表现”,这不能不说是幼儿园语言教育的退化和悲哀。

二、对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培养的理解

《纲要》明确提出,要“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形式,引发幼儿对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的技能”。下面分别就幼儿前阅读、前识字和前书写的能力及其发展规律等三个方面,讨论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

(一)幼儿前阅读能力及其发展规律

图书阅读能力是幼儿早期阅读能力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图书是幼儿阅读发展的重要媒介。有关研究表明,阅读能力强的幼儿,一般生活在语言丰富的环境中,幼儿的早期图书阅读能够带领他们超越其原有的语言形态。苏日比(1985)研究幼儿萌发的图书阅读行为发现,两三岁幼儿的口语阅读图书的能力发展,可以分为以下五个阶段:1.注意图画,但未形成故事。幼儿指着图画,述说所画的物品名称,将每一页当做是独立的,常跳着翻页,不能按顺序翻书,因而不能联结成一个故事。2.注意图画并形成口语故事。幼儿边翻书边看图画,跟随画面内容,用讲述故事的语音语调说话,串连起一个完整的故事。3.注意图画,阅读和讲故事。幼儿看着图画念读,有时以讲述的语音语调念读,有时以朗诵的语音语调念读。4.注意图画,并开始形成书面的故事内容。幼儿看着图画念读,念读的字句和语调好像是在读书。5.注意文字。这个阶段会依次出现四种情况:先是只关注文字而忽略故事;接着是部分阅读,重点关注自己认识的字;继而以不平衡的策略读书,在读书时过度省略不认识的字,或者凭猜测取代某个不认识的字;最后过渡到独立阅读文字书。在苏日比的研究基础上,台湾学者杨怡婷(1995)对汉语儿童图画书阅读行为发展,进行了同种研究,她将汉语儿童图书阅读行为发展分成以下三个阶段:1.看图画,未形成故事。幼儿从跳动翻页、说出物品名称,到手指图画、述说画面中人物行动,逐步发展到用口语说图画内容的能力,但是还不能形成完整的故事。2.看图画,形成故事。在这个阶段,幼儿能够从图画中看出故事的连贯性,开始用口语说出与书中部分情节内容相似的故事。3.试着看文字。幼儿这时开始注意到书上的文字,他们从部分地读,到以不平衡策略地读,再进一步到独立地读,最后学习独立而且完全阅读。

(二)幼儿前识字能力及其发展规律

幼儿识字,主要是对字形的再认,一般不包括对字形的再现。幼儿前识字能力的发展与他们形象视觉的发展特点有密切联系。心理学家认为,处于幼儿期的孩子,已经具有模式识别的能力,即他们能够通过反复观察,把整个图案或面孔的印象原封不动地作为一个模式印进大脑,以后再遇见同样的印象,就能够认识。新近的有关研究也证明,幼儿掌握字形与实体的联系比掌握语音与实体的联系更为容易,他们往往把一个字甚至由两个字组成的词作为一个整体来感知,因此,与其说幼儿在识字不如说他们在辨认图谱。作为早期阅读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幼儿前识字能力的发展与他们的口头语言发展密切联系。前识字能力的发展可以分为萌发、初期、流畅三个阶段:1.幼儿能够有兴趣地捧着书看,注意周围生活环境中的文字,会给书中的图画命名,能改编书中熟悉的故事内容,能辨认自己的名字,开始辨认某些字,喜欢重复儿歌和童谣。2.幼儿开始了解文字是有意义的,改编故事时注意原作品的文字,愿意念书给别人听,能够在各种情况下辨认熟悉的文字。3.幼儿能够自动处理文字的细节,能够独立阅读各种文字的形式(如诗歌、散文或菜单等),会以适合文字形式风格的语速和语音语调阅读。研究发现,幼儿的阅读行为发展主要处于萌发阶段和初期阶段,他们以自己的独特方式探索文字,逐步扩展他们处理多种文字材料的能力。

(三)幼儿前书写能力及其发展规律

幼儿学习书写的方式与学习阅读和识字的方式相似,都要有一个尝试和探索的过程。他们先觉得好玩而在纸上涂涂画画,慢慢地了解写字的各种形式,进而开始试着写出了类似“字”的东西。只有知道了写字的用途之后,幼儿才能够真正学习并逐步写出一些文字。幼儿的前书写能力的发展过程是这样的:首先了解书面语言是有意义的;然后认识写字时一再重复使用少数几个笔画;进而发现这些笔画有许多变化的形式;经过探索,幼儿再进一步认识形成字的笔画只能有限度地变化;最后发现写字次序和方位的规则。

目前,由于缺乏对早期阅读内涵、幼儿语言理解能力发展及其规律的认识,我国幼儿园早期阅读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误区,如将早期阅读等同于早期看书、早期识字、早期写字或早期诵读等。我们知道,教育绝不是可以任意妄为的,但目前却有人打着《纲要》的旗号,对早期识字、早期诵读等曲解盲从,令人担忧。笔者在此抛砖引玉,希望引起大家对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探讨和研究。

三、对在语言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倾听能力的理解

《纲要》指出:“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倾听,是幼儿感知、理解语言的行为表现,也是幼儿不可缺少的一种行为能力。只有懂得倾听、乐于倾听并善于倾听的人,才能真正理解语言的内容、语言的形式和语言运用的方式,掌握与他人进行语言交流的技巧。《纲要》在制订和实施的过程中,十分关注学前儿童倾听行为的培养,这是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一个可喜的进步。

一般来说,幼儿的听音和辨音能力早于发音能力。有调查表明,我国幼儿现有的倾听状况并不理想。因此,学前教育工作者应当逐步帮助幼儿建立三种倾听技能。

一是有意识的倾听技能,即集中注意倾听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应当从幼儿一出生就开始。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发现,幼儿与成人面对面地进行交谈时,会产生交际倾向,并做出相应的动作反应。成人与幼儿面对面的语言交流,可以帮助幼儿将语言与动作建立同步反应,久而久之,幼儿就会养成集中注意倾听的习惯。幼儿教师要了解并依据幼儿这种倾听的特点,在与幼儿交谈时,尽量保持面对面的交流和个别交流的状态,使幼儿获得最佳的倾听效果。

二是辨析性的倾听技能,即分辨不同的语音、语调和语气的能力。出生以后四个月左右的婴儿就已经具备这样的能力。在幼儿园,我们经常听到教师提高嗓音跟幼儿说话,仿佛只有这样幼儿才能听得见,幼儿在回答问题时也是大喊大叫。甚至在以前的幼儿园语言教育目标中,还有“能声音响亮地或大声地回答问题”等字样的出现。其实,正是因为在幼儿周围环境中长期有“噪音”刺激,幼儿的听力才会有所减弱,从而造成一种“喉咙不响,儿童就不听”的假象。殊不知,幼儿的听力比成人更为敏锐,因为他们内耳基膜纤维的感受能力比成人强,能接收到成人所不能接收到的频率刺激。因此,教师对幼儿讲话时应该是“低声调”,而不是“高八度”。国外的一些幼儿园就十分强调教师的“低声调”教学,当然也更强调教师与幼儿的“面对面对话”。这既是幼儿辨析性倾听技能培养的要求,也是对幼儿尊重的一种表现。

三是理解性倾听技能,即掌握倾听到的主要内容的能力。这就需要让幼儿在大量的日常交际活动和语言文学教育活动中,通过与人交谈、文学欣赏和讲述活动,学习正确地理解语言,增强对不同语境中语言运用、语词排列等的敏感性。这种理解能力的培养是离不开“语境”的。正是因为幼儿具有这样的“语境依赖度”,使得他们在社会生活、游戏、认知活动中,对倾听到的不同的语言结构不断地进行调整和重组。而语义、语法、语用和幼儿主体认知水平之间又常常发生矛盾和不平衡,教师要利用幼儿希望并尝试直接与成人对话的需要,为幼儿提供调整语言交际策略的机会。从而使幼儿更加主动地倾听、理解加工和表达语言信息,达到相互作用中新的平衡;从而促使幼儿在交往语言建构中,更多地迎接语料倾听的挑战。幼儿的听力是有差异性的,受到遗传、环境和教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幼儿语言教育中要因人而异,有的放矢地进行。

阅读区中的幼儿语言教育重点


-->

新《纲要》中明确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随着新《纲要》思想的不断深入,区域活动以其独特的“自由、自主、宽松、愉快”的形式越来越受到幼儿的欢迎,它为幼儿提供了充分的、自主活动的表现机会。有意识地为幼儿创设一个阅读材料丰富的阅读区,让其充满无限的童趣和生机,能够有效提高阅读区对幼儿的吸引力,使幼儿喜欢到阅读区去找书“做朋友”。实际上,谈到幼儿语言育,就离不开早期阅读。通过早期阅读活动,幼儿的语言能力得以进一步发展,不仅培养了对阅读书籍和文字符号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幼儿能够运用口头语言理解阅读的内容,知道借助口头语言去认知书面语言,在阅读中获得基本的阅读技能和阅读策略等。

幼儿阅读的读物主要有无字图画书、以图为主以字为辅的图画书、图文并茂的图书,并以前两种为主。布置阅读区时,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有的放矢地为幼儿提供大量有具体意义的、形象的、生动的阅读材料,并摆放在幼儿容易拿到的地方,让幼儿自由地选择阅读材料,自主地进行感知、体验、探索。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为幼儿提供内容丰富的幼儿读物,并保证读物每月换一次,同时逐步增加程度相同而内容不同的图书,保持幼儿对阅读的兴趣,促使幼儿通过自由阅读提升已有的阅读经验,进一步发展语言能力。

下面结合几个案例分析阅读区可以培养幼儿哪些方面的能力以及教师可以做些什么。

一、培养幼儿乐于与人交谈、表达自己观点的习惯

在阅读区,有两个幼儿在翻看图书《小兔乖乖》。看完图书他们到了书架旁的一张小桌子前面,从柜子里选了个小动物拼搭积木准备边讲故事边表演。天天拿着块画着兔妈妈的积木说:。“我来做兔妈妈,你做我的宝宝吧!”凡凡说:“我们只有两个人,怎么表演小兔乖乖呢?”于是天天拿着画着红眼睛和短尾巴的积木一个个去问其他同伴:“和我们一起表演小兔乖乖吧!你做红眼睛好不好?”一会儿大家拿着积木开始表演了,表演到一半他们忽然发现没人扮演大灰狼,于是凡凡说:“大灰狼的积木到哪里去了?”大家又停下来到柜子里去找大灰狼积木,最后还是没找到,璇璇跑到教师跟前说:“大灰狼的积木找不到了,老师帮我们重新画一个吧!”

在这一阅读区中,教师提供了自由操作的空间和自由选择的材料,幼儿可以根据所选择的动物或背景讲、编或演不同的故事。整个活动是幼儿自发生成的,教师没有干预事情的发展,而是在幼儿需要的时候提供必要的帮助。虽然故事没有表演完,但是幼儿成了积极的语言运用者,在实际的语言情境中,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了自己的意图,与同伴和教师发生了良好的互动交流。

二、引导幼儿自主学习

教师在更换阅读区的汉字“天冷我不怕”时,婷婷跑过来说:“我知道上面写的是什么,上面写的是‘天冷我不怕’,对不对?”她还拉教师到午睡室:“这里的字我也认识的,我念给你听……”有些字是不常见的,教师一一对照着看,竟然一个都没错,于是教师及时在全班幼儿面前夸婷婷认字的本领大,她很得意,学起东西来更用劲了。班里其他幼儿也都学习婷婷,积极主动地学习识字等各种本领,希望有一天也能在大家面前得到教师的表扬。

幼儿在认和读的过程中,把语音和汉字联系起来,把口语和书面语进行对应,从中发现了汉字的构成特征,并能通过此特征去推导文字的意义和联系等。这一切不仅提高了幼儿的视觉感知、辨别能力,还促进了其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在活动室环境创设中,可以在一些动物等的实物图片上贴上相应的“字宝宝”,让幼儿随时看,强化记忆,在这一过程中增强幼儿的自主意识。同时,对于幼儿取得的点滴进步,教师要及时给予恰当的表扬,从而有效地激励幼儿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三、帮助幼儿丰富语词

在阅读区中,教师设置了“视听天地”,莹莹把自己带来的《格林童话》故事磁带放进录音机中,并戴上耳机一边静静地欣赏,一边翻看《格林童话》。明明凑过去说:“莹莹,让我也听听吧!”莹莹点点头,拿下了一个耳机给明明,他们一起边听边看。

以听录音的方式欣赏文学作品,幼儿边听录音磁带里的标准朗读边看看读读,有利于幼儿听觉、视觉、触觉的协调。跟读要求幼儿眼、手、脑、口、耳五种感官同时并用,协调一致。教师可以提醒幼儿跟读时要小声,注意模仿录音中的语音、语调、语气。可以为每一个幼儿订一本《看图讲述》与《幼儿画报》等画刊,并配置相应的磁带。在听磁带跟读的过程中,幼儿喜欢模仿。当幼儿反复听熟以后,就会跟着录音情不自禁地读出声来。

在阅读区中,幼儿可以比较自由地参与同伴之间的活动,可以轻松自由地运用语言,发展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另外,游戏是幼儿产生和保持识字阅读兴趣的主要手段。所以,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阅读区活动时,要善于通过各种形式的游戏培养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寓教于乐。阅读区内的图书、音像资料等题材应该多样化,要从幼儿的生活到科学知识,从环境问题到生命教育,从亲情、友谊到克服困难、经历奇险等。丰富多样的题材有助于吸引幼儿到阅读区活动,帮助幼儿获得多元的语言知识与情感体验,促进幼儿语言、情感、思维等多方面能力的发展。

相信《论语言活动中幼儿的主动性教育价值》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笔记,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现代教育论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教师如何在活动区时间支持幼儿主动性学习 我们一起来回想一下,每天的活动区时间里,你在做些什么?是像消防队员一样帮助幼儿解决各式各样的问题,还是忙于自己手头的其他文本工作,抑或是找个合适的位置坐下来看护着幼儿“自由地玩儿”?你是否也有过这...
    2019-12-16 阅读全文
  • 别低估了孩子的学习主动性 别低估了孩子的学习主动性上个周末,儿子的班主任给我发了一条短信,通知儿子下下周担任国旗下班级演讲的光荣使命,全家都十分高兴,一起研究演讲的主题,老师让结合平时和孩子外出的游记,写一篇内容偏重于鼓励孩子...
    2020-11-24 阅读全文
  • 浅谈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 浅谈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 论文导读:发他们的思维积极性,找出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玩中生智。2.游戏的社会作用。幼儿在游戏中是以集体为单位的,必须学会互相理解,这也是游戏经验在幼儿社会化方面最重要...
    2019-12-19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用幼儿自己画的图谱促进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鉴于之前在表演区幼儿有自己画图谱的经验,所以在今天这个活动中熟悉歌词环节,我利用幼儿自己画的符号标记为图谱引导幼儿进行问答游戏,效果良好,在进行了3~4遍的问答游戏后,孩子们已能较好地记住歌词,并进行...
    2021-06-01 阅读全文
  • 如何调动和激发幼儿教师的工作主动性 什么是主动工作?主动工作就是不用别人告诉你,你就能出色地完成工作,或者别人告诉了你一次,你就能去做。 我们的幼儿教育实在是太需要这样的人才了,幼儿园工作千头万絮,园长不可能每一件事都事必躬亲,园长的眼...
    2021-05-05 阅读全文

我们一起来回想一下,每天的活动区时间里,你在做些什么?是像消防队员一样帮助幼儿解决各式各样的问题,还是忙于自己手头的其他文本工作,抑或是找个合适的位置坐下来看护着幼儿“自由地玩儿”?你是否也有过这...

2019-12-16 阅读全文

别低估了孩子的学习主动性上个周末,儿子的班主任给我发了一条短信,通知儿子下下周担任国旗下班级演讲的光荣使命,全家都十分高兴,一起研究演讲的主题,老师让结合平时和孩子外出的游记,写一篇内容偏重于鼓励孩子...

2020-11-24 阅读全文

浅谈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 论文导读:发他们的思维积极性,找出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玩中生智。2.游戏的社会作用。幼儿在游戏中是以集体为单位的,必须学会互相理解,这也是游戏经验在幼儿社会化方面最重要...

2019-12-19 阅读全文

鉴于之前在表演区幼儿有自己画图谱的经验,所以在今天这个活动中熟悉歌词环节,我利用幼儿自己画的符号标记为图谱引导幼儿进行问答游戏,效果良好,在进行了3~4遍的问答游戏后,孩子们已能较好地记住歌词,并进行...

2021-06-01 阅读全文

什么是主动工作?主动工作就是不用别人告诉你,你就能出色地完成工作,或者别人告诉了你一次,你就能去做。 我们的幼儿教育实在是太需要这样的人才了,幼儿园工作千头万絮,园长不可能每一件事都事必躬亲,园长的眼...

2021-05-05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