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发展幼儿语言教育 全面提高幼儿素质

发布时间:2021-08-27 大班语言教案 幼儿语言教案 中班语言教案 -->

【摘 要】本文探讨了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以及幼儿语言发展的方法,提出了在观察、游戏、阅读中发展的观点,指出发展幼儿语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家庭教育尤其重要。

【关键词】幼儿 语言教育 观察 游戏 阅读

一、为什么要加强幼儿语言教育

幼儿期是大脑发育最迅速的时期,语言发育是智力发育的基础。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的发展是各方面发展的基础。幼儿语言的培养关系到孩子今后的可持续发展。

二、对幼儿语言教育的认识

幼儿语言教育的特点

(1)语言学习是幼儿语言主动建构的过程

(2)语言学习是幼儿语言个性化的过程

(3)语言学习是幼儿语言综合化的过程

(4)语言学习是幼儿语言循序渐进、逐步积累的过程

影响幼儿语言学习的因素

(1)社会生活环境因素

因社会生活环境不同而影响儿童语言发展。

(2)成人语言观念的影响

无论是教师或家长对幼儿语言的培养都注重于书面表达,而轻视于口语。

(3)对待幼儿的态度的影响

不同的教育观点,对待幼儿的不同态度,也会影响幼儿的语言发展。

幼儿语言学习水平的发展

(1)良好的语言环境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

宽松和谐的语言环境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前提,是调动幼儿有话敢说的内部动机和必要条件。

(2)故事表演游戏有助幼儿语言学习的发展

①表演游戏符合幼儿学习语言的特点

②故事表演游戏能帮助幼儿获得有关的语言经验

三、发展幼儿语言的方法

在观察中发展幼儿语言

1、掌握幼儿观察力的发展规律

3 岁左右的幼儿大脑兴奋和抑制的发展不平衡,他们容易激动,抑制力较差,注意力不集中。他们只能观察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事物的表面或明显的特征,其观察的印象也是模糊的、笼统的,不能区分事物的主要部分和次要部分,对事物的细微差别分辨不清。而5~7岁的幼儿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机能都有所增强,他们能够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比较准确地认识周围的事物。他们不仅能注意事物的表面特征,而且能比较事物的本质特征和非本质特征,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及分辨事物的细微差别。

2、培养幼儿的观察兴趣

一是要引导幼儿观察。

二是要鼓励和启发幼儿提问。

三是利用时令特征来培养幼儿的观察兴趣。

四是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让幼儿饲养小动物和种植植物,并让幼儿参观图片、实物展览,使幼儿在种养、参观过程中培养观察兴趣。

3、教会幼儿观察的方法

首先,要引导幼儿有目的地进行观察。

其次,要引导幼儿按顺序进行观察。

再次,要引导幼儿有比较地进行观察。

4、组织多种形式的观察活动

组织幼儿到大自然中去观察。组织幼儿到社会中去观察。? 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 组织幼儿在游戏中观察。

5、创造鼓励幼儿观察的良好氛围

创造鼓励幼儿观察的良好氛围是培养幼儿观察能力的重要保障。教师对幼儿的观察行为,应多加鼓励,必要时开展观察竞赛,创造竞争的气氛,切忌一味压制和批评,以免压抑幼儿的观察兴趣和信心。WwW.Yjs21.COM

在游戏活动中发展幼儿语言

游戏活动是幼儿语言实践的最佳时机。

1、区域游戏对幼儿语言的发展

游戏是幼儿快乐而自主的一项实践活动,作为思维工具和交际工具的语言,自始至终地伴随着游戏的进行。

2、益智游戏对幼儿语言的发展 幼儿在游戏中既增强了想说的愿望、锻炼了说话的勇气,同时又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

3、户外游戏对幼儿语言的发展

户外游戏使孩子社会交往大大提高,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也进一步完善。

重视游戏的评价为幼儿创建说的平台

游戏结束,进行评价,可以成人先说幼儿倾听,可以小朋友做评论员,自己来评价今天的活动情况,有了评价讨论后,语言方面的能力也会迅速得到发展。

在阅读中发展幼儿语言

3--8岁是人的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至关重要。?人的主要阅读能力,是在3--8岁期间形成的。

1、为幼儿提供阅读的材料

笔者认为比较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早期阅读材料有:幼儿园画报、亲子故事等。这些书图文并茂、语音规范、语义浅显、知识面广,幼儿通过听声情并茂的录音磁带、看色彩鲜艳的画书、读朗朗上口的文字,通过游戏 和生活,逐步将口语符号与文字符号联系起来,自然地过渡到早期阅读。

2、提供阅读的机会和场所

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能进一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使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接受书面语言。早期阅读活动重在为幼儿提供阅读经验。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渗透阅读内容,为幼儿提供阅读机会 和场所就显得十分重要。

3、建立互动的阅读关系

人,是引导幼儿学习“与书对话”的关键,整个阅读行为最为重要的一环就是人。良好的父子(母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是早期阅读教学活动的重要构成因素,幼儿阅读兴趣的产生,阅读能力的发展离不开与阅读交往的相互作用。在轻松、愉快的亲密气氛中,读些书给幼儿听听,引导他们选书、看书、读书;引导他们发问、讨论、思考;引导他们进行绘画、表演、歌唱、做游戏等阅读延伸活动。发展幼儿的阅读技能,使幼儿产生阅读的愉悦、快乐之感。

父母越早开始、越经常和孩子一起读书,孩子对文字的理解能力、写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强,知识面就越广。家庭环境及父母阅读习惯对孩子阅读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影响。在有空闲的时候,家长常常会给自己的孩子朗读一两个小故事,能和孩子一起看看幼儿读物。有的家长还很善于引导自己的孩子,在讲完故事后一起交流感觉;提一些问题让孩子动动脑筋;或者一起扮演角色进行表演等。家长和幼儿之间的关系变的更加亲密、和谐。

结论? 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正是幼儿与他人交往和主动运用的过程中完成的,因此,要让幼儿成为语言的主动学习者、建构者,我们就应重视语言教育,为幼儿创设敢说、愿说、会说的语言环境和交流与表达的机会。

发展幼儿的语言学习,是幼儿自身成长的需要,是全面提高幼儿素质的须要,是终生学习的需要,也是全社会的责任和义务。让我们一起努力,为幼儿创造一切机会,让幼儿无拘无束地表达、交流、争论,满足幼儿“说”的愿望,从而提高全民族的语言表达能力作出积极的贡献。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延伸读

浅谈幼儿语言发展


-->

摘要: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时期。只有学会了说话,幼儿才能正

确表达自己的愿望,才能自由交谈,才能更好的认知、感知、接受和再创造。 因

此,学前儿童的语言教育是保教工作人员 的一项艰巨的任务。怎样去发展和提高

学前儿童的语言能力呢,教师必须丰富幼儿的生活,为幼儿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必须掌握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训练;创造机会让幼儿多听、

多看、多说、多练,培养幼儿良好的语言习惯和语言兴趣。这样,幼儿的语言一

定会得到健康、顺利地发展。

关键词:直接感知 礼貌用语 普通话 观察法

child language development

Early childhood language development is a very important and crucial period. Only learned to speak, children can correctly express their desire to be free to talk, they can better cognitive, perceptual, receive and re-creation. Therefore, the children in the pre-school education is the language of conformal staff an arduous task. How to develop and improve pre-school children's language ability? Teachers must enrich the lives of young children for child care to create a good language environment; Child must master the language learning of the law, there are plans to conduct training and training; create the opportunity for children to listen more, see more of, say, more training, foster child good language habits and language interest. Thus, children's speech will be healthy and smooth development.

Keywords : direct perception polite language of Putonghua observation

幼儿期虽然具备了学习和掌握语言的基本潜能,但最终语言发展的水平却取决于周围环境的影

响 及后天的学习、锻炼、应用。“狼孩”的事例大家都知道,所以,为幼儿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

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和有计划、有目的的语言训练和语言学习方式

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在教育工作中,要给幼儿创设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开阔幼儿视野,提

供语言发展的条件,通过相互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促进幼儿思维发展,培养幼儿良好的语言表达

能力,帮助幼儿熟悉、听懂并学说普通话。

一、掌握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训练

(一)通过直接感知,在认识周围事物中发展幼儿语言。

幼儿学习语言,都要与周围的现实的人、物、大自然及社会现象紧密相连。通过各种感官直接感

知,听、看、触、摸、尝、闻,等等,获得周围的一切知识,继而发展幼儿的语言。语言的发展提

高了幼儿的认识能力,而认识范围的扩大,内容的加深又丰富了幼儿的语言。因此,要注意发展语

言交往能力紧密与认知能力发展相结合。根据幼儿直观感知的特点,给幼儿创设条件、丰富生活内

容,在实践中认识世界,发展幼儿语言。冬天,让幼儿去接雪花,观察雪花的形状,看雪景,幼儿

可以观察到雪花有六个瓣,是一片片,一团团飘落下来的,美极了。然后可向幼儿提一些具有启发

性的问题:“雪像什么呀,”有的幼儿说:“像雪白的棉花。”有的说:“像白糖。”有的说:“像厚厚的

毯子。”“像盐。”春天,观察绿油油的麦苗;夏天,欣赏荷花;秋天,采摘树叶。这样,既丰富了幼

1

儿的词汇又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在种植区糖幼儿松土、选种、种植、移植……在做每一项工作时,都是边干边讲,使幼儿知道这种劳动叫什么,相应地丰富幼儿词汇。教师选几种种子,让幼儿观察,比较它们的异同。幼儿会说:"有的像眼睛,有的像桔子瓣……"出苗了,幼儿观察得更仔细了,兴趣更浓了。通过种植与照料花草,不仅丰富了知识,也陶冶了情操,使幼儿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美,自然界千姿百态的变化。幼儿生活内容丰富了,思路也就开阔了。让他们动手、动脑、动口,在幼儿直接感知中丰富知识和发展语言。

(二)通过相互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扩展幼儿的经验,发展幼儿思维能力,提供发展语言的条件。

幼儿园的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他不同划分。个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只是、技能等方面的发展。而语言是连接各科领域的重要工具,各科教育教学内容的进行离不开语言,反过来,语言又促进了幼儿行为、思维、能力的发展。语言与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没有语言思维无法进行,而思维活动的成果,必须用语言表达出来。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同步进行的,幼儿掌握语言的过程也就是思维发展过程;而思维的发展,又促进语言的构思能力、逻辑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幼儿背诵了一些儿歌、诗歌、故事等文学作品,但如何运用并且发展幼儿的创造思维,却考虑不多。在幼儿教育过程中,要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发展幼儿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和思维能力,在培养幼儿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上,不单让幼儿具有模仿语言的能力,还要学习举一反三,会依照原有的语言范例,填换内容,表达新的意思,从而具有口语表达能力。如教师上《我给月亮做衣裳》时,有幼儿问:"月亮为什么没有一件合体的衣服,"为了培养幼儿的求知欲就说:"是呀~为什么呢,"教师建议幼儿每天晚上观察月亮的变化。经过一段观察时间后,教师请幼儿说说月亮是怎么变化的,幼儿说:"有时像小钩,有时像小船,有时像半圆……因为它老在变化,所以没有办法给它做合体的衣服。"在实际观察中,

幼儿得出了结论,丰富了知识。在实践活动中,幼儿动手、动脑,发展了幼儿的注意力、观察力,分析比较和判断的能力。教育了幼儿对周围事物经常保持主动、积极的情绪,使之求知欲旺盛,爱动脑筋思索,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从事物间的联系中,初步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概括,发展了幼儿的认知能力与语言能力。另外,在语言教育活动中,要注意采取综合教育手段较好地达到教育目标。如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以后,老师让幼儿用撕纸的方法,用橡皮泥和各种自然物,每人做一套故事角色:青蛙、蝌蚪、鹅、金鱼、乌龟等。做好后,让幼儿边演示边讲,加深了幼儿对故事的记忆与理解,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想像力。在语言教育中,让幼儿学得主动、活泼,使其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

二、让幼儿多看、多听、多说、多练

孩子只有真正学会了说话,把自己的愿望用正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才自由地和人交往,同时也才能更好地接受成人传授的知识和经验。在教育工作中,教师应有目的地丰富幼儿生活内容,增长幼儿知识,开拓幼儿视野,培养幼儿多方面的兴趣。使他们知道在浩翰的大自然中,有许许多多还不清楚不知道的事情,启发幼儿的求知欲望。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思索,扩大和加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一) 多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计划地带领幼儿直接观察,给幼儿得出了结论,丰富了知识。在实践活动中,幼儿动手、动脑,发展了幼儿的注意力、观察力,分析比较和判断的能力。教育了幼儿对周围事物经常保持主动、积极的情绪,使之求知欲旺盛,爱动脑筋思索,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从事物间的联系中,初步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概括,发展了幼儿的认知能力与语言能力。另外,在语言教育活动中,要注意采取综合教育手段较好地达到教育目标。如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以后,老师让幼儿用撕纸的方法,用橡皮泥和各种自然物,每人做一套故事角色:青蛙、蝌蚪、鹅、金鱼、

乌龟等。做好后,让幼儿边演示边讲,加深了幼儿对故事的记忆与理解,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想像力。在语言教育中,让幼儿学得主动、活泼,使其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计划地带领幼儿直接观察,给幼儿多创造条件。采用直观形象的方法,引起 幼儿学习的兴趣。如:给幼儿讲"春天"的故事之前,先告诉幼儿:"春天到了,大树、天气、人、花、草、小动物呀,都有一些变化。一看到这些变化,就知道春天到了,你们找一找,看一看,春天到了有些什么变化,以后讲给大家听。"幼儿回家之后,仔细观察、查找,当老师讲完故事之后问他们:"除了故事里大树、小草、小动物的变化外,还怎样知道春天到了,"幼儿根据自己观察判断的内容,亲身的体会,积极地发言。幼儿说:"小燕子飞回来了;青蛙妈妈有宝宝--小蝌蚪了;小草偷偷地从泥土里钻出来了;春天到了,可以放风筝了。"等等,幼儿列举了许许多多他们生活中的经验,幼儿兴趣很高。

教育随笔:大班幼儿素质教育


教育随笔:大班幼儿素质教育

小朋友有很多优秀的特质,比如自信,善于交流,除了能自我控制外,还会管理别人,而且特别懂礼貌,还会娴熟地做自我介绍。幼儿园如果能很重视孩子们的素质教育,养成好习惯和优秀的特质,孩子是会受用一辈子的。所以无论是父母或是老师,都应根据幼儿的特点进行教育。不要让我们的孩子在走我们走过的老路,进行教育要因人而异。

在教育中我们要做的就是进行引导,而不是把答案告诉幼儿,这样会限制幼儿的创新思维的发展。

另外,老师要引导幼儿学会用商量、合作的口气和别人沟通,这样自然就能融入群体了。为了培养孩子多种能力的发展,幼儿园平时可以开展各种有趣又有意义的活动。

大班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有了很大提高,逐渐去自我中心,他开始意识地控制自己的行为遵守规则,同时具有了关注周围人,事物和理解他人的能力,同伴群体意识增强,这就需要教师在平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有意识地促进幼儿合作能力的发展。

其一,要建立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小组整体概念。其二,让幼儿在活动中学会分工协作。其三,注重幼儿合作中的“多重交流”。最后,让幼儿学会相互关注。真正的合作是需要相互包容的,小组成员彼此理解,感受对方的心情,懂得移情和关爱,这样的合作才是真正的,有意义的活动。

总之,放手让孩子有更加广阔的成长空间。

利用日常语言教育提高幼儿语用能力


-->

儿童的语言运用是指儿童在学习和获得语言的过程中不断操作和使用语言进行交流的现象。儿童在交往过程中成长起来的语言运用能力,主要表现为儿童如何运用适当的语言形式表达自己的交往倾向,如何运用恰当的策略开展与他人的交谈,如何根据不同情境的需要运用适当的方式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学前儿童的语言运用能力是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发展的。在幼儿园里,幼儿语言交际能力的习得与发展主要通过两类活动得以实现:一方面是在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中,让幼儿学习在不同的语言情境里如何运用相应的语言交流方式来与人交往;另一方面是在日常的语言教育活动中利用幼儿生活中真正、真实而丰富的语言教育环境给幼儿提供更多的机会与各种各样的人交往、操练,扩展其语言经验。

在以往的语言教育中,教师的关注点基本集中在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中。这样做的结果是:我们关注了每周不超过两小时的语言教育活动而轻视了对幼儿来说每天每时都会存在的学习运用语言的机会,这与新的语言教学观是相违背的。

那么,日常语言教育活动对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有着怎样的影响?如何恰当有效的利用日常语言教育活动提高幼儿语用能力?本文将就这一问题做粗浅探悉。

一、日常语言教育活动的含义与特征

幼儿园日常语言教育活动是与专门语言教育活动相对的、非正规的语言教育活动,它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包括看一看、听一听、说一说、玩一玩等多种形式。它与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相比,具有如下特征:

1、宽松性

《纲要》认为“发展语言的关键”不是让幼儿强记大量的词汇,而是要引导幼儿“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能清楚的说出自己想说的事”。在幼儿园里,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当我们的孩子在集体活动中积极举手要求发言,由于幼儿人数较多,相当一部分孩子说话的愿望难以得到满足,在课堂纪律的约束下,孩子成为被动的“交往者”,不能畅所欲言;另外,集体活动具有明确的活动目标,教师出于达到“教育目标”的目的,而不得不要求孩子“说完整”、“说对”、“发音准确”等等,孩子的交往愿望在这样的过程中受到挫伤。而日常语言教育活动没有明确的教育目标,不要求幼儿达到统一预定的水平,是隐蔽性的教育活动,幼儿得以在“无压力”、“无拘束”的自然情境下“敢说、想说”。并且在日常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不再充当“教育者”的角色,而是以“同伴”的身份出现,能够耐心倾听幼儿的每一句话,可以不管他们的问题有没有价值,他讲得完不完整、对不对,使每个幼儿都有表达的机会。

2、针对性

与正规语言教育活动相比,非正规语言教育活动更能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有的孩子在正规的教育活动中少言寡语,可是在自由交谈时教师却发现他们言语流利、表达准确。因此,在日常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有利于了解每个儿童语言发展的真实状况;有利于在日常生活中为儿童提供更多运用语言进行交流与表达的机会。尤其对那些在理解能力、用词及表达方式上存在问题的弱势幼儿,教师能特别给予关注和帮助。

3、随机性

幼儿一日生活中随时随地会发生各类事件,有很多是幼儿感兴趣的,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更乐意去交谈和探讨,教师可以在一日生活中随时关注幼儿活动,捕捉幼儿的兴奋点,随机渗透语言教育,鼓励幼儿积极表达自己的感受,使得幼儿的语言运用能力在真实丰富的语言环境中得到发展与提高。

二、注重在日常语言教育活动中提高幼儿语言运用能力。

教育随笔:提高幼儿发问意识小结


针对幼儿的思维特点,探讨了培养和激发幼几儿提问意识的方法,并简要总结了教师应对幼几提问的重要策略。幼儿提问意识教师能力策略

引言由于受智力水平和表达水平的限制,幼儿虽然有很强的欲望或想法,却无法表达出来。作为幼儿教师要设法启发、帮助他们把想法表达出来增强他们的提问意意识,以此来提提高幼几的表达能力。由于幼儿的心理特点与成年人不一样,教师在应对幼儿提问方面,培养幼儿提问意识的意义

1.提问问意识是孩探究知识的重要途径培养孩子的提问意识,可以增加孩子语言交流的能力,有助于他们表达内心的想法,增强幼儿与教师和教学环境的互动,更好地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而这也恰恰是幼几儿探究世界、学习新知识的动力和重要途径。对于这些提问的正确回答和应对,都会让孩子获得很大的荣誉感,并成为他们下一次提问和探索问题的动力和起点。教师如果能够营造宽松和开放的教学环境,与幼儿形成良好互动的氛围,使幼儿敢于提问教师则要以同伴的眼光和身份介入到他们的世界,和他们建立一种共同探素知识的师生关系和学习环境,鼓励孩子及时把心中的想法和问题表达出来,就能够有效地创设、鼓励幼几提问的意识,使孩子们涉及到的内容更加丰富,获得知识的范围就越大。

2.增强提问意识,可以增强孩子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最近几年,创新能力和意识越来越受到关注。有人说,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是否有意争力、是否能在世界之林占有一席之地的关键因素。而培养孩子们的提问意识和能力,正是培养他们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因为如果头脑中没有问题,一个人就一定不可能有所创造所以,教师应该将提问意识体现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把问题作为孩子们接受知识的纽带,作为现代幼几教育的最佳要求和目标。

幼儿思维特点分析幼儿时期的孩子,在思维上既有直觉行动的特点,又有具体形象性的体现,因为他们经常用直觉上的各种感观来认识和参与周围世界的活动,获得知识和相关的体验。特别重要的是,由于他们处于这一年龄段的认知水平,对周围环境和各种知识都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疑惑和不解。同同时,由于孩子们没有很多心机,表达能力也受到限制,所以,对于心中的许多问题不是以成年人的方式提出来,虽然他们随兴所致,提问看似简单而有趣,但是往往是从成年人所想不到的角度表达出来,毫无顾忌,有时会令人相当难堪和无言以对,这正是幼儿的思维和语言的魅力表现。

激发幼几提问意识的方法要想有效激发幼几的提问意识,教师必须采取一定的方法和策路.营造民主化环境首先,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放下教师的权威和僵化的秩序,努力创设一个平等、民主、和诸的环境和氛围,用信任和欣赏的态度来鼓励和诱发孩子提出问题,尊重和重视每一个孩子的个体差异、思维和行为方式,对于幼几提出的同题,一定要给以热情的回应,绝对不能置之不理。教师对幼儿问题的热情评价,不在于问题本身具有多大的价值,更重要的是激发孩子对新事物、新知识的兴趣和敏感程度,激发孩子探索新事物时的质疑意识和能力。即使孩子的问题可能是漫无边际,对成人来说甚至可能毫无价值或笑皆非,要知道,在孩子的意识中,这些问题是他们认识和探究新知识的重要窗口。所以,教师一定要以宽松、民主的态度,来接受并鼓励孩子们提出更多的问题。

儿童语用发展规律对幼儿园语言教育的启示


-->

摘要:重视儿童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是近年来国际儿童语言教育的一个共同趋势。儿童对会话轮换规则的掌握,对会话活动的维持,对会话含义的理解表现出自身独有的现象,幼儿园语言教育应遵循儿童语用发展的规律,创设自由、宽松的语用环境,促进儿童语用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语用 发展 语言教育 启示

儿童的语言运用,是指在儿童学习和获得语言的过程中不断操作和使用语言进行交流的现象,《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如何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创造一个积极、宽松、自由的语言环境,让幼儿想说、敢说、能说,促进幼儿语用能力的发展?儿童语用技能发展的研究结果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

一、儿童对会话轮换规则的掌握

话轮是会话的基本构建单位,指会话中控制话语的开始、延续、终结、转换等发话权利的占有。在一个会话过程中,话轮转换通常是指发话人的变更,或者指当前发话人结束发话并由受话人开始发话。顺利的话轮转换的前提是说话者对话语起止处做出标记(包括语义标记、语法标记和伴随标记),而听话者必须能够正确识别这些标记。

2岁儿童已经在母子对话中表现出对话轮转换规则的初步意识;3岁儿童开始在同伴谈话中表现出对话轮转换规则的意识,略晚于在母子对话中的表现;4岁儿童开始学会通过提前说出下句话的起始词或重复的无意义发音来让对方知道自己的话还未结束;6岁儿童开始使用语法标记,但仅限于很少的几种,例如表示过渡的、推论的、表示结果的相关字词。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使用的语法标记种类并不迅速增加,发展趋势表现为对以上词的使用频率的增长,用于表达更多的逻辑关系和在每种逻辑关系中使用多个这种词。以上研究证据说明,虽然儿童早期就已经产生了对话轮转换规则的初步意识,但控制话轮转换的能力还很有限,学前儿童还不能成为熟练的对话者。

幼儿能够识别出说话者对话语起止处作出的标记是幼儿能够顺利进行话轮转换的前提,所以成人在与幼儿交谈的时候,应该在语义标记或者是语法标记处尽量说的慢一点、清晰一点,同时可以伴随一些肢体动作做话轮转换的标记。如想让某位幼儿说,可是用手或者眼神等发出身体指示,同时教给孩子一些保持话轮、转换话轮、接续话轮的一些技巧,如想把持话轮但暂时还未想怎么表达的时候,可以进行一些尾词、尾句的重复,一些小品词如哦、啊的使用或放慢最后一个词语的节奏等。

另外,由于幼儿思维能力的局限性,往往幼儿有意识地想要接住一个新的话轮,但是成人却没有耐心,来不及等孩子开口,已经抢着说出了以为幼儿要表达的语言。如在一例关于“理想”的谈话活动中,有幼儿说自己长到了想当老师,老师接着问原因,幼儿迟疑了两秒种,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这个原因,老师就迫不及待的替幼儿说出当老师的种种好处,然后问孩子是不是这些原因?幼儿似懂非懂的点点头,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我们要善于等待,等待孩子的成长,在幼儿的语言活动中也不例外,尽量给孩子一些思考的时间,让他们组织好自己的语言,并顺利的表达出来。

另外,幼儿不能顺利的进行话轮转换的原因是幼儿倾听能力的局限,学前期幼儿是有意注意逐步发展的时期,有意注意保持时间不长,表面上看貌似在和你交流在听你说话,实际上却不然,我们往往认为听是每个正常个体的基本能力,不需要着重强调,忽略了幼儿听的能力的培养,导致幼儿不能够认真的听,不能顺着说话者的思路做有意思倾听、辨析性倾听更别说理解性的倾听了,为此幼儿也会找不着话轮转换的关联位置。所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幼儿语言教育强调幼儿倾听能力的培养,如学会安静的听同伴说话,不要插嘴;集中注意力,耐心地听别人说话;能主动、积极、专注地倾听别人谈话,迅速掌握别人谈话的主要内容等。

二、儿童对会话活动的维持

儿童很难维持长时间的会话,4岁儿童就一个主题开展对话的话语数量较短,3/4的对话中,双方话语总数短于12句。较长的对话总数出现在以下三种类型的会话中:角色扮演、描述和问题解决。为了维持谈话的进行,会话双方必须使自己的话语与当前话题相关。在年幼儿童中观察到的相关话语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会话相关,他们维持会话相关的主要手段是对前面说话者的话语进行完全的或部分的模仿,从2岁到5岁,儿童利用模仿手段维持会话相关的趋势不断下降,但直到5岁,重复和模仿仍然是儿童维持会话相关的主要手段。并且问答式对话是维持话题相关的主要手段,表示同意、提问和回答的话语比例都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这些结果说明了儿童维持相关会话的发展趋势表现为从不相关到形式相关(重复或模仿),再到事实相关,最后到观点相关。

良好的语用能力表现为对会话活动能够维持一定的时间及对当前会话主题的保持。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特别是角色游戏,成功的角色游戏主题中包含幼儿有大量经验的,幼儿熟悉的事物,孩子有更多想说、会说、能说的语言,同时角色游戏中“情景”、“物”、“人”三类象征够成了一个丰富、接近现实的语用环境。为此,幼儿在游戏中可以接触到丰富的语言刺激,有较多的模仿、运用和创造语言的机会,即使在游戏中完全模仿现实生活中角色的语言或者是同伴的语言,这也是幼儿语言学习的一个特定阶段,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幼儿语用的发展。同时,角色游戏中愉快的情绪体验作为刺激物,更加激发幼儿游戏中语言的使用,为此,积极利用角色游戏发展幼儿的语用能力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方法。

发展幼儿思维,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今天上午又是我带班,还是《我想飞》的主题,第二个活动是艺术活动《飞飞虫》,由于本次主题已经开展了二天了,再加上幼儿的一些经验积累,因此,活动的开始部分当我让幼儿谈谈哪些动物会飞的时候,小朋友们滔滔不绝地说了一大堆。于是当我出示一个背面已粘有吸管的蝴蝶对他们说:“我这个朋友飞飞虫啊,能在绳子上飞行,你们信吗?”幼儿的注意力一下子被集中了,他们大部分猜测不能飞行。为了验证他们的猜测,我请了一位幼儿上来,和他二个人一起拉动绳子,果然飞飞虫飞起来了,平行的拉能左右飞行,上下的拉能上下飞行。于是,我适时地抛出一个问题:“飞飞虫是怎么“飞”起来的呢?”在幼儿七嘴八舌地猜想中,我展示飞飞虫的反面,揭示“谜底”。

第二环节我给每个桌子提供了操作材料,让幼儿在卡纸上画下一个会飞的动物,然后再用画笔、彩纸等进行装饰。并让幼儿将一小段吸管用透明胶粘贴在动物的背后,然后想办法将绳子对折后,把绳子两头分别穿入吸管。飞飞虫就做成啦!操作完成后,我带领幼儿到户外的草地上合作玩起了游戏《飞飞虫》。一人拉住绳子的圆头,另一人分别拉住绳子另一端的两头向外拉,绳子上的“飞虫”就“飞”向另一边了。望着自己亲手制作并且能“飞行”的“飞飞虫”孩子们笑得真灿烂。

这样的活动能够提高幼儿对寓教于玩的兴趣,通过他们自己亲手制作,发展他们的思维,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孩子们看到自己的作品,会获得一种成就感,进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幼儿语言发展教育中的六种引导策略


-->

幼儿语言发展水平不同,在倾听、表达的过程中表现也不一样。教师遇到具体问题时,应如何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呢?我们通过研究与实践,归纳了六种引导策略。

1.当幼儿发音不清楚时不急于纠正。

幼儿语言器官及其机能的发展还不够完善,个别字、句说不清楚很自然。幼儿语言的发展是在交往的过程中实现的。教师如果以传授知识为主,一味地纠正幼儿说话时的发音,幼儿非但一时难以发清楚字音,还会因此丧失说话的勇气和信心,影响语言的发展。因此,当幼儿发不清楚字音、说不清楚语句时,我们不急于纠正,也不一味放任,而是在鼓励为主的前提下,变换场合与方式,让幼儿在不经意间学习、模仿老师和同伴的发育,改正自己表达时欠妥的地方。

2.当幼儿答错问题时不马上予以否定。

我们观察发现,幼儿答错问题有多种原因:有的没有理解问题,有的没听清楚教师问什么,有的站起来一时紧张,有的根本没有听教师讲话。因此,教师遇到这些情况时要敏锐地进行分析,不能一概而论。可以用引导的方法——“你再想一想”,可以用重复的方法——“老师再说一遍问题”,可以用安慰的方法——“别着急,想一想再说”,可以用规劝的方法——“你可要注意听,不然就会说错了”。不急于否定、批评幼儿,就是让幼儿敢说,给幼儿锻炼的机会,使幼儿在尝试错误的同时,获得语言发展。

3.当幼儿回答不出问题时不过于着急。

幼儿回答不出问题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引导的方法。如,有的幼儿站起来不敢说,教师可采取鼓励的方法,但有时幼儿还是不说,教师则可采用转移问题的方法——“等一会单独和老师说好不好?”“回家把答案告诉爸爸、妈妈,好吗?”……有的幼儿虽然站了起来,但回答吃力,此时教师可降低问题的难度。有的幼儿忘了教师提问的问题,或根本没听教师讲话,教师也同样要采取稳妥的方法加以引导,如可以把问题重复两遍。那种“快点说”“没想好就别说’等消极的语言,会大大挫伤幼儿说的积极性。

4.当幼儿倾听不专注时不强求统一。

幼儿倾听不专注,除了与年龄特点有关外,也可能有其他原因,如身体不舒服、情绪不好、对活动本身不感兴趣。教师如果忽视了这些情况,对所有幼儿统一要求,就会使这部分幼儿产生抵触情绪,从而不愿参加语言活动。因此,我们视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允许个别幼儿有些“自由化”的行为,以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

5.对表达能力强的幼儿不过多地、空洞地表扬。

表达能力强的幼儿易受到老师的喜爱,在教育活动中,老师给予的注意、表扬较多。通过研究、实践,表们认为幼儿表达能力强,是由于其语言发展水平略高些。我们不应把这类幼儿与其他幼儿的差距作为表扬的依据,而应该看这类幼儿是否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进步,有提高。因此,教师表扬的依据是幼儿语言水平的实际提高。此外,教师表扬的次数要适宜,内容要具体,要让幼儿知道好在哪里,便于激励幼儿向更高的语言水平发展。“你说得真好!”“真不错,我们给他拍拍手!”此类空洞式的表扬,对幼儿的语言发展没有更多价值。

6.对不肯说、不爱说的幼儿不忽视。

不肯说话、不爱说话的幼儿,往往对所要回答的问题心里非常明白,但因多种原因,如性格内向、胆小、紧张或口吃等,不爱表达。对这类幼儿,我们更多是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关心、理解、引导与帮助,而不是简单地教幼儿说,让幼儿说,甚至忽视他们的存在。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接近幼儿,逐渐进行语言沟通,使幼儿逐步产生想说的愿望,并慢慢地敢说、爱说。如,我园有一个小朋友刚来园时不说话,遇事“以哭代语”,老师只能根据她的表情、动作揣摩她想干什么。一旦老师猜对了,她就会停止哭。于是,老师决定从猜入手,当她不哭时,再用语言强化。如,“你是不是想玩这个玩具?”当她点头认可后,教师问:“你知道这个玩具叫什么吗?”她回答:“知道。”“下次你告诉老师想玩这个小汽车,好不好?”逐渐地,这个小朋友情绪放松了,哭声减少了,开始用语言和教师交谈了。

论10年来我国幼儿园语言教育的发展


-->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颁布10年来,我国幼儿园语言教育发展的主要成就表现在有关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要求、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要求、语言教育与其他领域教育内容相互整合的要求等得到了较好的贯彻落实。不过目前幼儿园语言教育依然存在计划性过强、过于强调语言形式的学习、语言学习活动与其他活动整合不足等问题,改进的措施主要有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在继续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纲要》的相关内容等。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幼儿园语言教育;《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10周年;落实情况

自从2001年教育部颁布实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以来,我国幼儿园教育经历了一场研究和改革的浪潮。作为幼儿园教育的一个重要领域,语言教育也不例外。本文拟对10年来我国幼儿园语言教育在《纲要》指导下走过的发展历程作一简要回顾,并分析目前语言教育领域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纲要》对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新阐释

《纲要》不仅阐释了幼儿园语言教育领域的教育目标、内容要求和具体的指导要点,而且在其他相关领域的规定中提出了语言学习方面的要求。与1981年教育部颁布试行的《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以下简称《教育纲要》)相比,《纲要》对幼儿园语言教育的阐释体现出如下新的特点。

第一,进一步明确了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要求。有研究者认为,语言能力包括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流畅性和敏感性三个方面。也有研究者将儿童语言学习的内容区分为语言内容、语言形式和语言运用三类。在三种语言能力发展或三种语言学习内容掌握的过程中,语言运用的流畅性或语言运用学习内容的掌握,是儿童语言发展的根本。语言运用的准确性与敏感性是在语言运用过程中逐渐提高的,语言内容与语言形式也是在语言运用过程中逐渐掌握的。这些研究成果均反映在《纲要》的有关表述中。《纲要》明确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不仅没有沿用《教育纲要》中“发音清楚、正确”“丰富幼儿词汇”等提法,而且降低了语音、词汇等语言形式方面的学习要求,在“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等方面明确了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具体要求。同时,《纲要》要求通过引导幼儿“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讲话礼貌”“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等培养幼儿的语言运用能力。

第二,回归文学作品学习的本意。文学作品学习的价值在于培养幼儿初步感知和欣赏文学作品语言的能力,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教育纲要》只是规定“初步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并对不同年龄阶段提出了“喜欢倾听”“理解作品内容”“记忆主要情节”“朗诵儿歌”和“复述故事”等要求,而《纲要》则将“喜欢听故事、看图书”“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作为主要教育目标,更加强调故事、儿歌等文学作品在幼儿发展过程中的独特作用,回归了文学作品学习的本来价值。

第三,大力强调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虽然《教育纲要》提到要让幼儿“喜欢看图书”“讲述图书”等教育目标,但没有说明如何实现这些目标。《纲要》则不仅提出了“喜欢听故事、看图书”“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等目标,而且明确指出要“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形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

第四,重视真实语言交往环境的创设。儿童语言的学习主要是以习得的方式获得的。语言习得是一个无意识地、自然而然地学习、使用并掌握语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的注意力集中在语言所表达的意义和功能而不是语言的形式上,他们通常意识不到自己在学习语言,而只是在自然而又迅速、流利、灵活地运用有关语言规则与人交往。《纲要》倡导“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和“幼儿的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的特点”等理念,与语言习得观吻合。《纲要》提出,幼儿园语言教育实施的关键在于“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语言交往不仅包括教师与幼儿之间的集体和个别交往,也包括“幼儿之间的自由交谈”等。

第五,重视语言教育与其他领域教育的整合。完整儿童发展的观念强调教育应当促进儿童的身体、认知、社会性等领域的全面发展以及相互间的和谐发展。课程内容之间相互整合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纲要》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相互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并要求在交往中扩展幼儿的非言语经验,在其他领域的活动中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这一要求在语言领域中提到了,在其他领域的相关要求中也有所体现,如在科学领域提出要引导幼儿“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等。

二、10年来幼儿园语言教育取得的成绩

《纲要》颁布实施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相关机构纷纷组织教师学习和领会《纲要》的精神,部分省(区、市)还根据当地实际先后制定了《纲要》的实施细则。梳理发现,10年来,我国幼儿园语言教育在以下三个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第一,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要求得到了较好的贯彻落实。《纲要》进一步明确了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要求。儿童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也是10年来幼教界关注较多的一个问题。理论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对儿童语言运用能力发展规律有了一定的认识,探讨真实而又丰富的语言运用环境的创设方法等方面。实践领域所做的努力则主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

(1)重视利用一日活动中的不同环节引导幼儿进行语言交流。多数教师已经意识到,入园、区角游戏后的小结、活动间的过渡环节等都是幼儿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真实情境。教师开始主动与幼儿讨论幼儿感兴趣的话题,也有意识地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流自己的经验,分享自己的快乐。

(2)语言真实交流的气氛已经初步形成。教师的提问经常是为了了解幼儿的真实想法,而不再像以往那样只是为了检查幼儿掌握知识的情况;很多幼儿不再只是凭借回忆回答教师的提问,而是常常凭借想象、简单推理等说出自己的想法。例如,在看图讲述活动中,幼儿不再是千篇一律地学习按照统一的方式记忆图片内容,而是借助图片进行合理的想象,创编自己的故事;在图画书阅读过程中,教师不仅告诉幼儿画面上的内容,而且鼓励幼儿预测随后的故事情节,或者比较分析画面内容与个人已有经验之间的关系等。

(3)鼓励幼儿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现在,教师时常鼓励幼儿创造性地运用语言,与以往经常见

到的单纯要求幼儿练习、记忆词汇、句型的情况形成了鲜明对比。例如,教师经常鼓励幼儿讲述自己创编的故事,用和别人不一样的语言描述一件事情,仿编或续编故事情节等。

第二,早期阅读活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长期以来,我国幼教界一直受到“早期阅读等于识字”和“幼儿不适合识字”等观点的影响。20世纪八九十年代,少量研究涉及到早期阅读,并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观点。例如,黄人颂、卢乐珍研究发现,幼儿早期识字与小学一年级结束时的语文和数学成绩存在正向相关关系;周兢在行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是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幼儿学习书面语言行为的教育活动,并比较详细地分析了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的特点、目标、内容和设计等问题。㈣这些研究成果虽然对当时的早期阅读教育实践产生了一定影响,但是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拨乱反正的作用。

《纲要》颁布实施以后,无论是理论研究者还是实践探索者,都对早期阅读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在理论研究方面,早期阅读的内涵已经被基本厘清,对儿童早期阅读能力发展规律的研究也有了较大进展,早期阅读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和入学后的学业成绩具有积极的影响、早期阅读活动是幼儿借助图片或文字与他人交流的过程等观点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在实践探索方面,几乎所有的幼儿园都开展了形式不同的早期阅读活动,如定期读图画书给幼儿听、开展前阅读或前识字活动等。在早期阅读活动中,多数教师开始注意引导幼儿与图片或文字互动,如引导幼儿借助画面内容预测故事情节,鼓励幼儿整体认读图画书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文字,支持和引导幼儿围绕某些感兴趣的话题制作图画书等。

相关推荐

  • 育儿心得:提倡素质教育 育儿心得:提倡素质教育 孩子会说话,会走路了,父母便会想到早期教育的问题,现在多才多艺的孩子很多,父母很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与艺术素质的培养.送孩子学琴,学画画,学英语等。但对孩子的教养方面,即(生活习...
    2020-08-05 阅读全文
  • 利用社区教育资源 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互相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在我们围绕“社区资源”开展的多样的活动中,作为教师,我深切地体会到孩子是...
    2021-05-08 阅读全文
  • 引导幼儿思维,共促全面发展 一大清早,外面不时透露着清新的空气,冬爷爷早已把小朋友们唤醒,只看到一个个小朋友高高兴兴的来幼儿园,进行着早上的晨间活动。今早的活动刚好轮到玩桌面玩具,孩子们拿着各自的玩具又向往常一样玩开了,但我发现...
    2020-11-27 阅读全文
  • 浅谈幼儿语言发展 -->摘要: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时期。只有学会了说话,幼儿才能正 确表达自己的愿望,才能自由交谈,才能更好的认知、感知、接受和再创造。因 此,学前儿童的语言教育是保教工作人员的一项艰...
    2021-08-28 阅读全文
  • 促进教师发展,提高保教质量 导读:通过这种形式,让中心园与分园有幼儿教育经验的教师把好的经验相互之间进行多次交流,让才参加幼儿教育工作的各位教师通过观摩这些交流课的方法,取得最直接的教育教学经验,缩短他们积累经验所需的时间的过程...
    2021-05-02 阅读全文

育儿心得:提倡素质教育 孩子会说话,会走路了,父母便会想到早期教育的问题,现在多才多艺的孩子很多,父母很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与艺术素质的培养.送孩子学琴,学画画,学英语等。但对孩子的教养方面,即(生活习...

2020-08-05 阅读全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互相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在我们围绕“社区资源”开展的多样的活动中,作为教师,我深切地体会到孩子是...

2021-05-08 阅读全文

一大清早,外面不时透露着清新的空气,冬爷爷早已把小朋友们唤醒,只看到一个个小朋友高高兴兴的来幼儿园,进行着早上的晨间活动。今早的活动刚好轮到玩桌面玩具,孩子们拿着各自的玩具又向往常一样玩开了,但我发现...

2020-11-27 阅读全文

-->摘要: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时期。只有学会了说话,幼儿才能正 确表达自己的愿望,才能自由交谈,才能更好的认知、感知、接受和再创造。因 此,学前儿童的语言教育是保教工作人员的一项艰...

2021-08-28 阅读全文

导读:通过这种形式,让中心园与分园有幼儿教育经验的教师把好的经验相互之间进行多次交流,让才参加幼儿教育工作的各位教师通过观摩这些交流课的方法,取得最直接的教育教学经验,缩短他们积累经验所需的时间的过程...

2021-05-02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