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民间故事运用现状的调查

发布时间:2021-08-26

大班语言教案。

毋庸置疑,作为新入职的教师,我们需要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和思考,而教育笔记可以促进老师的个人成长和发展。如果你是一名教师,你会如何去写教育笔记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民间故事运用现状的调查》,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

【摘 要】随着外来文化的入侵,民间故事传承堪危。本文在调查中了解民间故事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的运用现状,并针对其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为民间故事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的运用提出较为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 民间故事

一、引言

民间故事的语言简练朴素,富有节奏感和美感,具有情感性,有利于激发幼儿学习民族文学语言的兴趣,并把握学习民族语言的方向和途径。其次,民间故事中塑造了多姿多彩的艺术形象,如神仙、魔鬼、精灵等。这些形像能促进幼儿语言想象与表达能力的提高。第三,民间故事都有超现实的想象、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能够激发幼儿无穷的思维及想象。3-6岁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幼儿对语言的模仿和记忆能力都较强,提供优秀的民间故事,能够有效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二、研究目的与问题

(一)研究目的。旨在了解民间故事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的运用频率、民间故事在幼儿教师和幼儿心目中地位及教师对民间故事运用于语言教育活动的看法和教师在运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等状况,以发现问题,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从而寻求适合民间故事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运用的方法,为民间故事在幼儿园里运用提供良好的条件。

(二)研究问题。根据研究目的,本文拟探究以下问题:

1.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运用民间故事的基本情况。

2.影响幼儿教师将民间故事运用于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因素。

3.针对现状中的问题,可行的建议。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民间故事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运用次数少。首先,从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来看,语言教学活动占了幼儿园教学的很大比重,根据经验法及观察法得知,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语言教学活动的频率是至少四天一次,在过去两个学期(一学年)中,每个被调查者教授的语言教学活动都不少于60次。根据此结果,可以得知,本课题所选取的十所杭州市西湖区幼儿园符合调查标准,具有一定信度。

其次,民间故事是适合于中国3—6岁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的文学作品,能够为树立幼儿正确的世界观、健全的知识体系提供强而有力的力量。调查显示,在过去两个学期(一学年)的语言教学活动中,民间故事运用的平均次数是1次。分析可知,民间故事在过去两个学期(一学年)中,占了语言教学活动的1.86%。

(二)民间故事教材等软硬件在幼儿园投入少,引起的重视不高。首先,根据观察法所得,杭州市西湖区十所幼儿园均有向幼儿及教师提供幼儿语言教材、语言教学活动挂图、图书角等资源。在翻阅了幼儿园语言教材及语言教学活动挂图后发现,在这些综合性语言教材中,民间故事所占含量为零!在翻阅幼儿园图书角的书籍后发现,十所幼儿园中,含有民间故事的书籍数为9册。其中,专门性民间故事书籍(只讲述民间故事)为2册。

其次,对十所幼儿园教研组组长的调查研究发现在此十所杭州市西湖区幼儿园中,仅有一所打算参与由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民间故事课题组发起的“幼儿园民间故事教材改编计划”。

(三)教师主观教学意愿与实际操作成反比。首先,根据对幼儿教师的调查研究,发现所调查的57名具有一定教学经验的幼儿园教师自身的关于民间故事的知识储备都有待加强,在课余、业余时间对民间故事的关注也有待提高。

其次,调查显示杭州市西湖区十所幼儿园被调查研究的幼儿园教师中,有70%教师认为语言教育活动中民间故事运用是有意义的,也有21%的幼儿园教师认为民间故事对幼儿的发展是有所帮助的。根据结论1综合所得,幼儿园教师虽然在主观上认为民间故事在幼儿园发展是很有意义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与自己的认知成反比。深入调查研究显示,发现教师觉得开展幼儿园民间故事专题教学的难度比一般故事、文学作品等材料准备多、经验技巧运用难度大、幼儿直接反馈成果不直观等现象。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编辑推荐

文学网络活动模式在幼儿园故事活动中的运用


-->

故事活动运用文学网络活动模式,就是要遵循新大纲的理念,结合故事作品本身的丰富性,充分发挥幼儿园故事活动多元价值,摒弃其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传授文学作品的活动模式,以幼儿为主体,创造和谐良好的故事教学氛围,将幼儿置身于故事活动中,唤起幼儿探究故事发展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感知体验故事,产生心理共鸣,并创造性地运用语言。

文学网络活动模式 幼儿故事 幼儿园故事活动

幼儿园故事活动是教师引导幼儿围绕儿童故事而展开的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所展示的丰富而有趣的生活,体会语言艺术的美,促进幼儿语言的全面发展,并全方位、多通道地推动幼儿的健康成长。

一、幼儿园传统故事活动模式

幼儿园传统故事活动模式一般由以下几个环节构成:教师有感情地讲故事,幼儿带着问题听;提问故事的名字、人物、情节;借助图片分段讲解,学习字词及句型;请幼儿完整地欣赏故事,总结出故事蕴含的道理;复述故事;表演故事。

这种活动模式,比较注重幼儿对故事的记忆,突出了技能训练和知识的掌握,并强调通过故事学习要明白一定的道理。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单向传授的活动模式,不能充分发挥故事在幼儿语言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以及广泛、深邃的教育价值。

二、文学网络活动模式的基本理念

文学网络活动模式就是从某一作品入手,围绕作品开展一系列与作品相关的活动,帮助幼儿在活动中接受作品,理解体验作品,迁移经验扩展想象,并通过语言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象和认识。故事活动中运用文学网络活动模式,就是要遵循新大纲的理念,结合故事作品本身的丰富性,充分发挥幼儿园故事活动多元价值,摒弃其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传授文学作品的活动模式,以幼儿为主体,创造和谐良好的故事教学氛围,将幼儿置身于故事活动中,唤起幼儿探究故事发展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感知体验故事,产生心理共鸣,并创造性地运用语言。

三、网络活动模式的基本流程

(一)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

幼儿对故事的理解需要建立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因此,教师在选择好故事后,应全面分析故事,根据故事内容,设计相关的活动,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使之更好地理解作品内容,体验作品人物的心理特点,把握作品展示的生活和精神世界。如开展《会动的房子》前,在活动室张贴一些各种房子的图画、照片;在区角提供各种材料引导幼儿动手操作制作房子;组织幼儿玩建筑游戏“搭房子”等充分调动孩子已有经验。

(二)理解和欣赏故事

作为一种最受幼儿喜欢的文学形式,蕴涵着丰富的认知、情感、审美等价值。

1.创设情景,引出故事

学习欣赏故事,首先要引出故事。教师可运用图画、音乐、游戏等方式,创设与故事内容相适应的场景和情境,使幼儿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主动参与到故事活动之中。

2.学习理解故事

本环节,教师要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人物性格和主题,感受故事的文学语言。

(1)引导幼儿倾听,理解故事

倾听是幼儿接触、熟悉故事的唯一途径,教师要恰到好处地讲述故事。通常,一次故事活动可以讲述三遍故事。第一遍教师自己讲述,不用教具,利用语调、表情感染幼儿,帮助幼儿熟悉故事内容;第二遍可以配以幻灯片、图片、手偶等,也可用录音,让幼儿整体感受、理解故事内容;第三遍可变换教具,也可以让幼儿表演或讲述。每一次讲述,教师都要借助不同形式的材料,给幼儿不同的视觉感受,让幼儿每一遍倾听都有新鲜感,情绪高涨。

(2)通过三层次的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

教师在讲完每一遍故事后,都应通过提问帮助幼儿对故事进行理解和思考。

第一遍讲故事,提出描述性问题,帮助幼儿掌握故事的名称、人物、情节、对话等,对故事内容有大致的了解;第二遍讲故事,提出思考性问题,引导幼儿理解故事主题、人物性格和心理特征等;第三遍讲故事,提出假设性问题,引导幼儿运用个人经验进行想象。

(三)迁移作品经验

故事展示给幼儿的是建立在他生活经验基础上的间接经验,这种经验使幼儿感到既熟悉又有趣,迫切地想体验。教师要为幼儿创设围绕故事内容开展的可操作的或具有游戏性质的活动,如绘画、手工等,使幼儿在活动中将故事的内容纳入自己的经验范畴,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同时发展想象力和语言表述能力。如在《会动的房子》网络活动中,可以引导幼儿运用各种材料制作“会动是房子”,画出“我心中会动是房子”。

早期阅读理论在幼儿语言活动中的运用


-->

对婴幼儿来说,语言是他们学习的对象,同时又是他们认知和交往的工具。儿童依靠着语言扩展自己生活的天地,进行认知活动,学习前人的经验,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愿望,与他人进行交往。语言是一种重要的心智能力,语言教育不可忽视。

孩子一出生,来到世界上就生活在一个完整的语言环境里,既有口语,又有文字,给了孩子一个全面学习母语的自然环境。他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接受信息和表达信息:用耳朵听话,用口说话,用眼睛阅读,用手写字。

婴幼儿时期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期,应该充分利用儿童的各种感官,使儿童能够多渠道地接受信息、表达思想,促进婴幼儿语言发展。婴幼儿学习母语,环境是最好的老师,让他们在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中,通过与环境的互动作用自然习得母语。

一、早期阅读的理论构想

早期阅读是指0~6岁学前儿童凭借变化着的色彩、图像、文字或凭借成人形象的读讲来理解读物的活动过程。早期阅读包括图画阅读和文字阅读。婴幼儿在最初阶段便出现了早期阅读的兴趣和行为。文字阅读是引导幼儿对认读汉字有兴趣,教幼儿认读图画书中一些常见的汉字,不单列目标,不单设课程,是语言领域的一项内容。

(一)早期阅读的目标与要求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提出,语言教育的总目标是发展幼儿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培养幼儿运用语言交往的积极态度,培养幼儿喜爱儿童文学作品,发展幼儿倾听、表达、早期阅读和前书写能力,养成幼儿语言交往的良好的习惯。

由此可见,早期阅读是幼儿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应该根据孩子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地培养幼儿早期文字阅读的能力,具体包括阅读的态度、阅读的习惯、阅读的技能等几个方面。

1.培养幼儿对阅读有积极的态度,包括喜欢听成人讲图画书、喜欢看书,对认读汉字有兴趣。

2.在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掌握初步的阅读技能。具体包括:(1)了解书的结构,知道书有封皮,封皮上有书名,每页书上有页码。(2)学习拿书、翻书和看书的基本方法,知道看书时用手从前往后一页一页地翻,每页要从左到右一行一行地看。(3)能辨识图书中的人或物,能看懂每幅画的大意,讲出图书中的主要内容,培养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发展创造思维。(4)能认读图画书中的一些常见汉字,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提高观察、分析,归纳、综合等思维能力。

3.培养幼儿阅读的良好习惯,建立阅读常规。具体包括:(1)爱护图书、轻拿轻放、不撕书、不折书。(2)姿式正确地阅读图书,双脚放平、身体坐正,眼距书一尺。(3)能划指阅读。

4.培养幼儿对儿童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朗读能力。从欣赏和朗读文学作品中学习标准、规范、优美的文学语言,掌握正确的语调和语气,学习朗读。

(二)早期阅读的实践原则

1.树立整合语言教育观念。发展幼儿语言能力不只是在语言教育活动中,而且应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进行。幼儿园、家庭和社会都是幼儿学习语言的课堂。我们要创造适合幼儿早期阅读的文字环境,不对幼儿施加任何外界压力,使他们像处于学说话那样的口语环境一样,始终处于最佳精神状态,从而引导他们完全依据自身的认知能力和特点去认识。去接受相应信息,自然习得认字和阅读的技能。

2.坚持正面引导,严格执行七不要。孩子自然认识了一些常见汉字后,就像插上了翅膀,可以自己阅读,自己去认识事物,由衷地感到兴奋,产生成就感:“我也认字了。”“我也会看书了。”我们坚持鼓励、鼓励、再鼓励,培养孩子自信心,严格执行七不要:不要规定识字量;不要考核、考试、比赛,不给幼儿造成压力;不要留作业;不要用讲解字形、字音、字义的方法教孩子认字,而是教他们整体认读,按照幼儿的思维发展水平循序渐进地开展;不要规定统一进度,而要根据本园本班幼儿的具体情况具体安排;不要枯燥无限度的反复认读,机械训练,而应通过有趣的游戏形式,让幼儿与汉字多次自然见面;不要等幼儿掌握了一篇课文的字后,再进行下一课。

二、早期阅读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一)婴幼儿早期阅读的可能性

1.科学研究证明人的大脑两半球在功能上是协调的,但又存在着差异。左半球用语言进行思维,其以语言做为基础的逻辑思维优于右半球,而右半球则用表象进行思维,再认和处理复杂知觉模型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3岁前是大脑右半球整体模式识别和自然记忆能力最强的年龄。这就为婴幼儿早期阅读提供了生理基础。

2.婴幼儿认知与识记事物的特点与成人截然相反,他们认知事物是先整体后局部,成人是先局部后整体。婴幼儿认读文字犹如“照像”,成人认读文字犹如“画像”。婴幼儿认知特点的表现是“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婴幼儿的识记特点是先记忆后理解,成人是先理解后记忆。婴幼儿与生俱来的这种超强的整体模式识别能力和自然记忆(也称机械记忆)能力决定了他们能够通过与环境的互动作用自然习得母语的口语与文字。

教育随笔:绘本在幼儿园区角活动中的运用


绘本在区域活动中的渗透能让绘本回归到生活中,也能为不同层次的幼儿提供理解绘本的机会,更是在教学活动后对绘本的延伸作用。以下利用绘本《好饿的小蛇》为例,举例说明我们是如何将绘本利用到区角活动中,以多元化的手段发挥绘本更大的价值。

一、小细节体现大智慧。

我们将绘本的每一页页码处贴上对应该页内容的小贴纸,幼儿在翻阅时,一边将页码处的小贴纸撕下贴在边上的小格子中,一边阅读,这样不仅培养了幼儿逐页翻角的良好阅读习惯,另一方面还能让幼儿注意到每一页的页码,最后,看着撕下排列好的小贴纸,还能看着贴纸整理绘本内容。

二、整理绘本线索。

利用绘本《好饿的小蛇》为每一个在区角中的孩子准备一条小蛇和小蛇吃的各种食物,幼儿一边翻阅图书,一边将每次小蛇吃的食物夹在自己的小蛇身上,等翻阅玩图书,看到自己的小蛇,就能一目了然的知道小蛇吃了哪些食物,发生了哪些事情,一条完整的绘本线索也就清晰了。

三、将绘本延伸到各领域。

1、科学领域。继续以《好饿的小蛇》为例,教师为区角中的幼儿自制了一本大图书,每一页上都是小蛇吃完食物后肚子鼓起的样子,请幼儿看了图书在边上的食物图片中找到相对应的食物贴在书中的小蛇边上,并说一说,小蛇吃了什么形状的食物,它是什么颜色的。

2、健康领域。教师给区角中的幼儿准备一个小蛇头饰,布置好一条小蛇去吃食物的“道路”,没经过一个关卡幼儿就能吃到一个食物,这样不仅为幼儿整理了绘本内容,更锻炼了幼儿钻、爬、跳等技能。

当然,利用不同的绘本可以设计许多不同的区角游戏,但我们不变的宗旨是都以绘本作为主题,引导幼儿关注绘本主体,提高幼儿的绘本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对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的调查分析及建议


-->

对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的调查分析及建议

北京市幼儿园语言领域教育研究小组,在2O13年初对本市7个区(县)的61所幼儿园进行了语言教学活动教案调查,采取的方式是收集这61所幼儿园中某一个年龄班连续4周的语言课教案。这些幼儿园中市区教委办园2 1所,大学、军队、企业等单位办园21所,民办园17所,街道办园2所。总共收集了语言教案334篇,这些教案涉及故事、诗歌、绘本、看图讲述、谈话、语言游戏等多种语言教学形式。

各种语言教学活动的基本数据

本次故事课教案共收集101篇,小班35篇,中班44篇,大班22篇。其中讲故事课教案96篇,纯复述故事或续编故事课教案5篇。从96篇讲故事课教案呈现的教学过程看,有28篇教案要求幼儿听故事后复述故事,占29.2%;有15篇教案要求幼儿听故事后表演故事,占15.6%;有9篇教案要求幼儿听故事后续编故事,占9.4%;三者合一的总数为52篇,占讲故事课的54.2%。在使用教具方面,96篇讲故事课教案中,54篇教案显示在讲第一遍故事时教师出示教具,占56.3%;l4篇教案显示在讲第二遍故事时教师出示教具,占14.6%;28篇教案显示教师没有出示教具,占29.2%。从讲故事的遍数角度看,有49篇教案教师讲一遍故事,占51%;有41篇教案教师讲两遍故事,占42.7%;有6篇教案教师讲三遍故事,占6.3%。

本次诗歌课教案共收集98篇,小班30篇,中班44篇,大班24篇。其中教诗歌教案88篇,编迷语、欣赏诗歌教案10篇。从诗歌教学过程看,在88篇教诗歌教案中有67篇教案是教幼儿朗诵诗歌,占76.1%;有21篇教案是在教幼儿朗诵诗歌的基础上引导幼儿仿编诗歌,占23.9%。从教幼儿学诗歌角度看,教师教一遍诗歌的31篇,占35.2%;教两遍诗歌的16篇,占18.2%;教三遍诗歌的9篇,占10.2%;没有写清楚打算怎么教诗歌的31篇,占35.2%。

本次调研收集绘本教案36篇,小班3篇,中班15篇,大班18篇。在这36篇中,30篇是绘本教学课,6篇是绘本教学前的讨论或绘本教学后的绘本仿编、绘本制作课。在30篇绘本教学教案中,新授课26篇,复习课4篇。这26篇教案显示,教师都是在上课的时候才给幼儿出示绘本,幼儿课前没有接触上课时将要讲的绘本。在教学过程方面,多数绘本课的结构是教师先给幼儿逐页讲解绘本画面内容,然后引导幼儿结合绘本主题和生活经验进行简短的讨论,有讨论的18篇,没有讨论的12篇。教师讲一遍绘本的21篇,占70%;讲两遍绘本的9篇,占30%。

本次调研收集看图讲述教案22篇,小班4篇,中班1 4篇,大班4篇。谈话教案67篇,小班15篇,中班13篇,大班39篇。语言游戏教案10篇,小班3篇,中班0篇,大班7篇。

为方便对调查中出现问题的讨论,有必要简单梳理一下各种语言教学活动的特有发展价值。各种语言教学活动的发展价值

幼儿园的语言活动之所以分成故事、诗歌、看图讲述、绘本、谈话、语言游戏等多种,它们各自一定有独特的教育作用。如讲故事课重点在于让幼儿通过听故事,发展幼儿认真倾听能力、语言理解和想象能力。复述故事课重点在于让幼儿学习经典故事中优美的、文学性强的句子,同时也是幼儿积累词汇、句子的好方法。教诗歌课重点在于让幼儿通过朗诵或背诵儿歌、绕口令、儿童谜语等韵文,感受和体验语言的韵律美和节奏美。仿编诗歌的重点在于引导幼儿分析诗句特点,引导幼儿从替换某个词汇,到仿编整个诗句,进一步理解诗歌特点。看图讲述教学重点在于让幼儿通过观察和讲述图片,发展幼儿细致观察、想象推理和逻辑化讲述能力。绘本教学重点在于让幼儿通过阅读绘本,发展幼儿自主阅读能力、画面理解能力以及能够根据连续画面形成完整故事的能力。因为看图讲述用的挂图经常是单幅挂图,而绘本教学用的绘本肯定是多幅图,所以两者教育作用的区别就在于由不同数量的图片引起的相应能力。谈话教学的作用重点在于发展幼儿的对话语言能力,它要求说话者根据问话者的问题组织自己的语言,与讲故事这种独白式语言的能力要求有很大不同。语言游戏的怍用是以游戏形式,有针对性地练习某种语言能力,如某类语音、某类词汇或某种句式等。

阅读区中的幼儿语言教育重点


-->

新《纲要》中明确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随着新《纲要》思想的不断深入,区域活动以其独特的“自由、自主、宽松、愉快”的形式越来越受到幼儿的欢迎,它为幼儿提供了充分的、自主活动的表现机会。有意识地为幼儿创设一个阅读材料丰富的阅读区,让其充满无限的童趣和生机,能够有效提高阅读区对幼儿的吸引力,使幼儿喜欢到阅读区去找书“做朋友”。实际上,谈到幼儿语言育,就离不开早期阅读。通过早期阅读活动,幼儿的语言能力得以进一步发展,不仅培养了对阅读书籍和文字符号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幼儿能够运用口头语言理解阅读的内容,知道借助口头语言去认知书面语言,在阅读中获得基本的阅读技能和阅读策略等。

幼儿阅读的读物主要有无字图画书、以图为主以字为辅的图画书、图文并茂的图书,并以前两种为主。布置阅读区时,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有的放矢地为幼儿提供大量有具体意义的、形象的、生动的阅读材料,并摆放在幼儿容易拿到的地方,让幼儿自由地选择阅读材料,自主地进行感知、体验、探索。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为幼儿提供内容丰富的幼儿读物,并保证读物每月换一次,同时逐步增加程度相同而内容不同的图书,保持幼儿对阅读的兴趣,促使幼儿通过自由阅读提升已有的阅读经验,进一步发展语言能力。

下面结合几个案例分析阅读区可以培养幼儿哪些方面的能力以及教师可以做些什么。

一、培养幼儿乐于与人交谈、表达自己观点的习惯

在阅读区,有两个幼儿在翻看图书《小兔乖乖》。看完图书他们到了书架旁的一张小桌子前面,从柜子里选了个小动物拼搭积木准备边讲故事边表演。天天拿着块画着兔妈妈的积木说:。“我来做兔妈妈,你做我的宝宝吧!”凡凡说:“我们只有两个人,怎么表演小兔乖乖呢?”于是天天拿着画着红眼睛和短尾巴的积木一个个去问其他同伴:“和我们一起表演小兔乖乖吧!你做红眼睛好不好?”一会儿大家拿着积木开始表演了,表演到一半他们忽然发现没人扮演大灰狼,于是凡凡说:“大灰狼的积木到哪里去了?”大家又停下来到柜子里去找大灰狼积木,最后还是没找到,璇璇跑到教师跟前说:“大灰狼的积木找不到了,老师帮我们重新画一个吧!”

在这一阅读区中,教师提供了自由操作的空间和自由选择的材料,幼儿可以根据所选择的动物或背景讲、编或演不同的故事。整个活动是幼儿自发生成的,教师没有干预事情的发展,而是在幼儿需要的时候提供必要的帮助。虽然故事没有表演完,但是幼儿成了积极的语言运用者,在实际的语言情境中,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了自己的意图,与同伴和教师发生了良好的互动交流。

二、引导幼儿自主学习

教师在更换阅读区的汉字“天冷我不怕”时,婷婷跑过来说:“我知道上面写的是什么,上面写的是‘天冷我不怕’,对不对?”她还拉教师到午睡室:“这里的字我也认识的,我念给你听……”有些字是不常见的,教师一一对照着看,竟然一个都没错,于是教师及时在全班幼儿面前夸婷婷认字的本领大,她很得意,学起东西来更用劲了。班里其他幼儿也都学习婷婷,积极主动地学习识字等各种本领,希望有一天也能在大家面前得到教师的表扬。

幼儿在认和读的过程中,把语音和汉字联系起来,把口语和书面语进行对应,从中发现了汉字的构成特征,并能通过此特征去推导文字的意义和联系等。这一切不仅提高了幼儿的视觉感知、辨别能力,还促进了其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在活动室环境创设中,可以在一些动物等的实物图片上贴上相应的“字宝宝”,让幼儿随时看,强化记忆,在这一过程中增强幼儿的自主意识。同时,对于幼儿取得的点滴进步,教师要及时给予恰当的表扬,从而有效地激励幼儿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三、帮助幼儿丰富语词

在阅读区中,教师设置了“视听天地”,莹莹把自己带来的《格林童话》故事磁带放进录音机中,并戴上耳机一边静静地欣赏,一边翻看《格林童话》。明明凑过去说:“莹莹,让我也听听吧!”莹莹点点头,拿下了一个耳机给明明,他们一起边听边看。

以听录音的方式欣赏文学作品,幼儿边听录音磁带里的标准朗读边看看读读,有利于幼儿听觉、视觉、触觉的协调。跟读要求幼儿眼、手、脑、口、耳五种感官同时并用,协调一致。教师可以提醒幼儿跟读时要小声,注意模仿录音中的语音、语调、语气。可以为每一个幼儿订一本《看图讲述》与《幼儿画报》等画刊,并配置相应的磁带。在听磁带跟读的过程中,幼儿喜欢模仿。当幼儿反复听熟以后,就会跟着录音情不自禁地读出声来。

在阅读区中,幼儿可以比较自由地参与同伴之间的活动,可以轻松自由地运用语言,发展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另外,游戏是幼儿产生和保持识字阅读兴趣的主要手段。所以,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阅读区活动时,要善于通过各种形式的游戏培养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寓教于乐。阅读区内的图书、音像资料等题材应该多样化,要从幼儿的生活到科学知识,从环境问题到生命教育,从亲情、友谊到克服困难、经历奇险等。丰富多样的题材有助于吸引幼儿到阅读区活动,帮助幼儿获得多元的语言知识与情感体验,促进幼儿语言、情感、思维等多方面能力的发展。

《纲要》中幼儿语言教育精神的解读


-->

[摘要]根据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的领悟,笔者阐述了对幼儿园儿童文学作品活动的理解;同时从幼儿早期读、写能力发展规律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如何开展早期阅读活动;另外,对如何在语言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倾听能力进行了必要的分析。

[关键词]纲要解析;幼儿园语言教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颁布已经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了,许多幼儿教育工作者在理解和执行《纲要》的过程中,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有些做法不免失之偏颇,或背道而驰,却美其名曰“《纲要》精神”,令人担忧。在此,笔者根据学习《纲要》的体会,发表一些拙见,供大家讨论。

一、对幼儿园儿童文学作品活动的理解

儿童文学作品的学习活动是学前儿童喜闻乐见的一种教育活动,是幼儿园语言教育中重要的活动类型。《纲要》中非常明确地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这句话已经把幼儿园开展儿童文学作品学习活动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概括得相当清楚。

首先,要考虑选材问题。所选择的古今中外儿童文学作品,必须是符合现代儿童社会生活和儿童发展特点的,是儿童易于并乐于接受的。教师要进行筛选,并充分提供让儿童接触文学作品的机会。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我们以前过于看重文学作品对儿童社会性和文明行为习惯养成的作用,而《纲要》比较注重的则是文学作品对儿童语言发展的作用。因此,让幼儿在教师所提供的文学作品中充分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是一种组织和设计幼儿园语言文学教育活动的新导向和新思路。

其次,活动形式要多样化。这就要求不仅要有正式的语言文学教育活动,还要有非正式和随机的语言文学教育活动。教师在“茶余饭后”时间随口的吟诵和讲述,幼儿的睡前倾听,自由活动时间给幼儿播放文学作品录音、录像,上网观看卡通片等,都是很好的学习和教育形式。

再次,文学作品自身的文学性、艺术性、知识性和启蒙性等功能的发挥,需要教师提供大量的感知、欣赏、理解、想象和体验等活动来帮助幼儿深入思考、评价和创造。因此,正式的文学作品学习活动不可能是单一的形式,多媒体手段可以成为教师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体验和理解的一种辅助技术,但并不是必然手段。儿童的直接经验较为贫乏,这就需要教师提供一些直观手段来帮助儿童将文学语言转换成画面和意境,从而充分理解。幼儿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应该包括对文学语言、意境、作品的思想脉络以及文学结构和特殊表现手法的理解。至于“体验”的含义,幼儿完全可以用自己所喜欢的方式充分地表达和表现。但现在,我们在幼儿园看到的多数是形式主义的“体验”,幼儿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场面已非常鲜见了。语言教育活动不是重在“表达”,而是变成了重在“表现”,这不能不说是幼儿园语言教育的退化和悲哀。

二、对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培养的理解

《纲要》明确提出,要“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形式,引发幼儿对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的技能”。下面分别就幼儿前阅读、前识字和前书写的能力及其发展规律等三个方面,讨论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

(一)幼儿前阅读能力及其发展规律

图书阅读能力是幼儿早期阅读能力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图书是幼儿阅读发展的重要媒介。有关研究表明,阅读能力强的幼儿,一般生活在语言丰富的环境中,幼儿的早期图书阅读能够带领他们超越其原有的语言形态。苏日比(1985)研究幼儿萌发的图书阅读行为发现,两三岁幼儿的口语阅读图书的能力发展,可以分为以下五个阶段:1.注意图画,但未形成故事。幼儿指着图画,述说所画的物品名称,将每一页当做是独立的,常跳着翻页,不能按顺序翻书,因而不能联结成一个故事。2.注意图画并形成口语故事。幼儿边翻书边看图画,跟随画面内容,用讲述故事的语音语调说话,串连起一个完整的故事。3.注意图画,阅读和讲故事。幼儿看着图画念读,有时以讲述的语音语调念读,有时以朗诵的语音语调念读。4.注意图画,并开始形成书面的故事内容。幼儿看着图画念读,念读的字句和语调好像是在读书。5.注意文字。这个阶段会依次出现四种情况:先是只关注文字而忽略故事;接着是部分阅读,重点关注自己认识的字;继而以不平衡的策略读书,在读书时过度省略不认识的字,或者凭猜测取代某个不认识的字;最后过渡到独立阅读文字书。在苏日比的研究基础上,台湾学者杨怡婷(1995)对汉语儿童图画书阅读行为发展,进行了同种研究,她将汉语儿童图书阅读行为发展分成以下三个阶段:1.看图画,未形成故事。幼儿从跳动翻页、说出物品名称,到手指图画、述说画面中人物行动,逐步发展到用口语说图画内容的能力,但是还不能形成完整的故事。2.看图画,形成故事。在这个阶段,幼儿能够从图画中看出故事的连贯性,开始用口语说出与书中部分情节内容相似的故事。3.试着看文字。幼儿这时开始注意到书上的文字,他们从部分地读,到以不平衡策略地读,再进一步到独立地读,最后学习独立而且完全阅读。

(二)幼儿前识字能力及其发展规律

幼儿识字,主要是对字形的再认,一般不包括对字形的再现。幼儿前识字能力的发展与他们形象视觉的发展特点有密切联系。心理学家认为,处于幼儿期的孩子,已经具有模式识别的能力,即他们能够通过反复观察,把整个图案或面孔的印象原封不动地作为一个模式印进大脑,以后再遇见同样的印象,就能够认识。新近的有关研究也证明,幼儿掌握字形与实体的联系比掌握语音与实体的联系更为容易,他们往往把一个字甚至由两个字组成的词作为一个整体来感知,因此,与其说幼儿在识字不如说他们在辨认图谱。作为早期阅读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幼儿前识字能力的发展与他们的口头语言发展密切联系。前识字能力的发展可以分为萌发、初期、流畅三个阶段:1.幼儿能够有兴趣地捧着书看,注意周围生活环境中的文字,会给书中的图画命名,能改编书中熟悉的故事内容,能辨认自己的名字,开始辨认某些字,喜欢重复儿歌和童谣。2.幼儿开始了解文字是有意义的,改编故事时注意原作品的文字,愿意念书给别人听,能够在各种情况下辨认熟悉的文字。3.幼儿能够自动处理文字的细节,能够独立阅读各种文字的形式(如诗歌、散文或菜单等),会以适合文字形式风格的语速和语音语调阅读。研究发现,幼儿的阅读行为发展主要处于萌发阶段和初期阶段,他们以自己的独特方式探索文字,逐步扩展他们处理多种文字材料的能力。

(三)幼儿前书写能力及其发展规律

幼儿学习书写的方式与学习阅读和识字的方式相似,都要有一个尝试和探索的过程。他们先觉得好玩而在纸上涂涂画画,慢慢地了解写字的各种形式,进而开始试着写出了类似“字”的东西。只有知道了写字的用途之后,幼儿才能够真正学习并逐步写出一些文字。幼儿的前书写能力的发展过程是这样的:首先了解书面语言是有意义的;然后认识写字时一再重复使用少数几个笔画;进而发现这些笔画有许多变化的形式;经过探索,幼儿再进一步认识形成字的笔画只能有限度地变化;最后发现写字次序和方位的规则。

目前,由于缺乏对早期阅读内涵、幼儿语言理解能力发展及其规律的认识,我国幼儿园早期阅读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误区,如将早期阅读等同于早期看书、早期识字、早期写字或早期诵读等。我们知道,教育绝不是可以任意妄为的,但目前却有人打着《纲要》的旗号,对早期识字、早期诵读等曲解盲从,令人担忧。笔者在此抛砖引玉,希望引起大家对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探讨和研究。

三、对在语言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倾听能力的理解

《纲要》指出:“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倾听,是幼儿感知、理解语言的行为表现,也是幼儿不可缺少的一种行为能力。只有懂得倾听、乐于倾听并善于倾听的人,才能真正理解语言的内容、语言的形式和语言运用的方式,掌握与他人进行语言交流的技巧。《纲要》在制订和实施的过程中,十分关注学前儿童倾听行为的培养,这是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一个可喜的进步。

一般来说,幼儿的听音和辨音能力早于发音能力。有调查表明,我国幼儿现有的倾听状况并不理想。因此,学前教育工作者应当逐步帮助幼儿建立三种倾听技能。

一是有意识的倾听技能,即集中注意倾听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应当从幼儿一出生就开始。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发现,幼儿与成人面对面地进行交谈时,会产生交际倾向,并做出相应的动作反应。成人与幼儿面对面的语言交流,可以帮助幼儿将语言与动作建立同步反应,久而久之,幼儿就会养成集中注意倾听的习惯。幼儿教师要了解并依据幼儿这种倾听的特点,在与幼儿交谈时,尽量保持面对面的交流和个别交流的状态,使幼儿获得最佳的倾听效果。

二是辨析性的倾听技能,即分辨不同的语音、语调和语气的能力。出生以后四个月左右的婴儿就已经具备这样的能力。在幼儿园,我们经常听到教师提高嗓音跟幼儿说话,仿佛只有这样幼儿才能听得见,幼儿在回答问题时也是大喊大叫。甚至在以前的幼儿园语言教育目标中,还有“能声音响亮地或大声地回答问题”等字样的出现。其实,正是因为在幼儿周围环境中长期有“噪音”刺激,幼儿的听力才会有所减弱,从而造成一种“喉咙不响,儿童就不听”的假象。殊不知,幼儿的听力比成人更为敏锐,因为他们内耳基膜纤维的感受能力比成人强,能接收到成人所不能接收到的频率刺激。因此,教师对幼儿讲话时应该是“低声调”,而不是“高八度”。国外的一些幼儿园就十分强调教师的“低声调”教学,当然也更强调教师与幼儿的“面对面对话”。这既是幼儿辨析性倾听技能培养的要求,也是对幼儿尊重的一种表现。

三是理解性倾听技能,即掌握倾听到的主要内容的能力。这就需要让幼儿在大量的日常交际活动和语言文学教育活动中,通过与人交谈、文学欣赏和讲述活动,学习正确地理解语言,增强对不同语境中语言运用、语词排列等的敏感性。这种理解能力的培养是离不开“语境”的。正是因为幼儿具有这样的“语境依赖度”,使得他们在社会生活、游戏、认知活动中,对倾听到的不同的语言结构不断地进行调整和重组。而语义、语法、语用和幼儿主体认知水平之间又常常发生矛盾和不平衡,教师要利用幼儿希望并尝试直接与成人对话的需要,为幼儿提供调整语言交际策略的机会。从而使幼儿更加主动地倾听、理解加工和表达语言信息,达到相互作用中新的平衡;从而促使幼儿在交往语言建构中,更多地迎接语料倾听的挑战。幼儿的听力是有差异性的,受到遗传、环境和教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幼儿语言教育中要因人而异,有的放矢地进行。

看“小班幼儿家庭绘本早期阅读现状调查”有感


近来我们配合园部进行了小班幼儿家庭绘本早期阅读现状调查。我们收到22份,我抽取了其中的几个选择题,供大家一起来分享。之一:你喜欢阅读吗?9人回答是一般,偶尔翻翻,2人是不喜欢看书。之二:你了解绘本吗?4人不了解,16人有所了解,只有2人非常熟悉。之三:家庭拥有绘本数量?20人是20本以下,2人没有。之四:在节日中或宝宝生日时,会选什么当礼物?6人想到了选绘本,16人是选择了玩具、食物和外出游玩。在问答题的第二题中,问您了解绘本吗?

只有两个家长说了解,其他家长回答不是很清楚或是稍微有点了解。在谈谈对幼儿园开展绘本早期阅读的想法和建议时,家长都很赞成学校开展的图书漂流活动,可以激发幼儿阅读的乐趣,养成良好的阅读方法和阅读习惯,在阅读中发展幼儿的观察、讲述、倾听、想象、审美等能力。看了这几个选择题,给你的感觉什么呢?现在很多年轻的父母自身经验欠缺,很多家长也不是很了解绘本,不是很喜欢看书,再加上孩子年龄也很小,坐不住,不太爱看书,家长也不知道要如何指导宝宝看书,感到很头痛,把一切希望寄托在我们老师身上,希望幼儿园多搞些活动。

看来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在绘本方面要多跟家长交流、沟通,多给他们推荐一些好的绘本,利用QQ群让家长之间也要相互交流绘本方面的知识、读书心得等。要让宝宝爱上阅读,首先要让我们的家长了解绘本,爱上阅读,愿我们葫芦班的绘本阅读浸润在书香中。

当前幼儿园语言教育中存在问题与思考


-->

【摘 要】语言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现象,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也是幼儿社会化、个性发展的重要标志。在每一个领域,语言都有其独特的重要,关注幼儿的语言,研究幼儿的语言都是很有必要的。发现幼儿语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善,才是我们学前教育事业不断进步的关键。

【关键词】幼儿语言 教学活动 早期阅读

近来到多所幼儿园参与了许多的语言教学活动,让笔者感触颇深,受益匪浅。在参观中,笔者发现与前几年的幼儿园教学相比,目前的幼儿教育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幼儿教师们大都在不断的努力尝试新的教育模式,吸纳新的教育理念,学习的欲望和进取心也比较强烈。单独的从所看到的这些语言教学活动来说,也有很多值得我们肯定的方面,比如教师教育经验大多比较丰富,对幼儿很有耐心,语言表达流畅,教学环节设计比较有序,基本能抓住孩子们的注意力。但是,不能否认,当中也存在不少问题。笔者认为,为了我们的学前教育事业取得更大的进展,我们还是应该在肯定成绩的前提下多谈问题,因为一个个问题的提出与解决,也就是我们一步步前进的脚印。

根据在幼儿园的实践观察,笔者认为当前幼儿园语言教育教学活动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重视有计划的语言教学活动、忽视日常语言教育活动

独立的语言教学活动是进行语言教育的一个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但就目前来看,我们多数幼儿园教师,在进行语言教育时,注重在课上通过故事、儿歌、看图讲述等手段丰富词汇,发展口语表达能力,但很少考虑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培养幼儿能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愿望、情感以及运用语言进行交往的能力,因此常常导致课上课下相脱节的情况。课上幼儿能够讲述《送给蛤蟆的礼物》,但课下仍不会运用语言进行交往沟通,如果没有成人提示,还是很少使用礼貌用语。

教师虽然尽量做到让更多的幼儿发言,但毕竟课上时间有限,仍然会有许多幼儿没有机会发言回答问题,而且许多教师都把下课当做是这一语言教育任务的完成,在评价自己的教学目标完成情况时也多数只是依据课上发言幼儿的表现而定。

另外,许多教师偏注重课上的教具准备,在观摩课上表现就更加明显,为了一节二三十分钟的语言教学活动,教师常常花费几天的时间准备教具,但却忽视在生活中创设语言情境,为幼儿设置语言活动区(角),在许多班级里缺乏刺激幼儿语言发展的玩具。

笔者觉得,也许是我们的幼儿园领导或教师还有一部分人对“幼儿园教育活动”这个概念理解的不是很透彻的原因吧。1989年《幼儿园工作规程》中首次出现“教育活动”这一词,《规程》对它的解释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儿童生动地、活泼地、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而且之后有人又对其重新作了阐述,认为“教育活动是人类教育现象存在和变化、发展的基本形式,是对各种直接以促进人的有价值发展为目的的活动的统称,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以各种方式参与的互动方式的总合。”[1] 根据这一 观点,笔者认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包括日常生活活动、游戏活动以及教学活动等一切形式的活动。但不可否认,目前还存在着只把“有组织的集体教学活动”看做“教育活动”的现象。而且我们下去参观的所谓的“语言教学活动”也都是“教师组织的集体教学活动”。因此,针对这一现象,笔者认为,语言教学活动及日常生活都是发展幼儿语言必不可少的途径,教师一定要把两者合理的结合起来,不可重此轻彼,更不可完全忽略后者。

二、教师语言素质还有些欠缺

幼儿教师要靠语言来实施教育,用语言指导幼儿生活,但目前有些教师语言尚不能达到幼儿教师的要求,好多教师普通话并不标准,还有教师在具体的语言教学活动中用词不恰当,如,《哑巴与盲人》(幼儿教师语)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哑巴”一词的使用,很明显是不合理的,同学们事后也多有讨论,在此就不赘述了。另外,一些幼儿园在开展语言教育时出现汉字,但有些汉字有的教师书写也并不十分准确、不规范,更谈不上书写的美观性,这些都严重影响幼儿园语言教育。

三、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的提问还需进一步优化

陶行知先生说得好:“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这充分说明提问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同样,笔者认为,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中提问的恰当与否也是整个教学活动成败的关键。

在深入幼儿园观察的时间里,笔者发现教师与孩子之间的互动还很不够,交流的语言质量还不是很高,教师的许多问题没有启发性,没有挑战性。而且有的时候问的问题过多,太重视形式,给人的感觉好像就是为了提问而提问,幼儿回答的声音也过于统一,老师的问题过长,幼儿的回答过于简短。许多时候教师只是一个接一个的、琐碎的问“喜欢吗”“好不好”“对不对”“是不是”,而孩子们也大多都只是机械地、不动脑筋地去回答、去应付“喜欢”“好”“对”。即使偶尔有个别孩子有不一致的回答,教师也一般不去理睬,只是一味地按着自己准备好的教案继续进行,笔者认为这样的一些“假提问”不仅不利于幼儿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反而,长此以往会导致幼儿失去学习的兴趣。

教师如何优化语言教育活动中的提问,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望呢?笔者认为应遵循以下几点:

教育笔记《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民间故事运用现状的调查》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笔记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大班语言教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价值及运用 整理了关于幼儿游戏专题论文《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价值及运用》,希望对幼儿学习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地提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同时幼儿园还必须保证幼儿...
    2019-12-19 阅读全文
  • 民间游戏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运用 游戏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一种基于个体内在需要的自发自主性活动,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在民间流传着许多具有生活气息、风采各异的游戏,它给许多人带来了童年的欢乐。 一、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开展民...
    2019-12-16 阅读全文
  • 幼儿文学在幼儿园语言教育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幼儿、幼儿文学以及幼儿园语言教育三者间的关系 1、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特点决定了幼儿园语言教育是以幼儿文学作品作为提升幼儿语言能力的主要形式和内容。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使他们天生喜欢文学。...
    2021-08-25 阅读全文
  • 文学网络活动模式在幼儿园故事活动中的运用 -->故事活动运用文学网络活动模式,就是要遵循新大纲的理念,结合故事作品本身的丰富性,充分发挥幼儿园故事活动多元价值,摒弃其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传授文学作品的活动模式,以幼儿为主体,创造和谐良好的故事教...
    2021-08-26 阅读全文
  • 早期阅读理论在幼儿语言活动中的运用 -->对婴幼儿来说,语言是他们学习的对象,同时又是他们认知和交往的工具。儿童依靠着语言扩展自己生活的天地,进行认知活动,学习前人的经验,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愿望,与他人进行交往。语言是一种重要的心智...
    2021-09-02 阅读全文

整理了关于幼儿游戏专题论文《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价值及运用》,希望对幼儿学习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地提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同时幼儿园还必须保证幼儿...

2019-12-19 阅读全文

游戏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一种基于个体内在需要的自发自主性活动,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在民间流传着许多具有生活气息、风采各异的游戏,它给许多人带来了童年的欢乐。 一、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开展民...

2019-12-16 阅读全文

-->一、幼儿、幼儿文学以及幼儿园语言教育三者间的关系 1、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特点决定了幼儿园语言教育是以幼儿文学作品作为提升幼儿语言能力的主要形式和内容。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使他们天生喜欢文学。...

2021-08-25 阅读全文

-->故事活动运用文学网络活动模式,就是要遵循新大纲的理念,结合故事作品本身的丰富性,充分发挥幼儿园故事活动多元价值,摒弃其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传授文学作品的活动模式,以幼儿为主体,创造和谐良好的故事教...

2021-08-26 阅读全文

-->对婴幼儿来说,语言是他们学习的对象,同时又是他们认知和交往的工具。儿童依靠着语言扩展自己生活的天地,进行认知活动,学习前人的经验,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愿望,与他人进行交往。语言是一种重要的心智...

2021-09-02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