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孩子同样值得被尊重

发布时间:2021-08-10

幼儿被拐故事。

幼儿园,是孩子快乐的家园;家庭则是孩子理想的起点。家长与教师之间要互相协助,和孩子做朋友,放低姿态,互相尊重,彼此包容!那么,家园教育工作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孩子同样值得被尊重”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尊重,早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曾有“恋爱专家”就给年轻人支招说:约会时,先观察对方对待服务员的态度,再决定是否答应与其交往。这个说法确实不无道理,得以想见,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被尊重的重要性,也懂得了维护自己的权利。而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存在,当然同样值得被尊重。

这种观念在二十年前似乎只有很少的家庭能够接受,如今已被大多数家庭所认同,很多家长摒弃了上一代人的教育理念,开始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开始调整对待孩子的方式态度。那么,我们就来一起检查一下,作为家长,是否已经足够尊重我们的孩子?

是否尊重了孩子的独立性?

成长,是孩子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小到抬头、翻身,大到读书、识字,都是成长的一部分,每完成一项任务,孩子便会从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就感,若他们能够独立完成一项任务,所受到的激励则会成倍增加。

当孩子刚刚开始学着去做一件事时,当孩子在尝试的过程中接连失败几次时,当孩子用错方法似乎总是不得要领时,当孩子还很弱小,干什么都显得吃力时……当这些时候,家长的做法是什么?是急切的希望孩子直抵结果,因此有意降低难度,或者协助孩子尽快完成了任务?还是尊重了孩子的发展潜能,耐心的陪伴、轻声的鼓励,最终孩子独立的完成了任务?

当然,并不是所有任务都适合让孩子独立完成,但是,年龄越小,任务越基础,一旦孩子通过各种尝试独立完成,他们越能够感受到巨大的满足和激励,由此也越容易培养出孩子乐于探索、勇于尝试,不惧失败的品质。

有句古话这样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因此,给与孩子独立完成任务的机会,尊重孩子的独立成长的潜能,最终帮助孩子成就更好的自己。

是否尊重了孩子的情绪?

成年人,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烦心事,有的可以与人分享,有的只能独自消化,同样的道理,大大小小的烦恼和埋藏在心里的小秘密是伴随着孩子的成长不可获取的一部分。曾经有网友调侃自己的外甥,明明还是个不懂事的孩子,QQ签名却看得他一脸黑线,写的是:当繁华落尽,只剩下满地忧伤。

一个孩子,能遇到什么事?能有什么烦恼?都是瞎闹腾,现在的孩子电视剧看太多了,都早熟!家长们,你们是否也曾有过这样的想法?

然而,是谁说孩子不会有烦恼?是谁说孩子不该有心事?在成年人看起来毛毛雨的小事,在孩子的世界中可能就是狂风巨浪。我们始终在说,孩子是个独立的个体,他们虽然小,却也是个普通人,是普通人就会有烦恼和心事,因此,孩子们的心情会随着一天的境遇有起有落,有时他们会选择分享,有时也会选择沉默。任谁有烦恼时都希望得到安慰,孩子也一样,回想一下,当孩子像大人一样心事重重,一脸忧伤时,家长们是当个乐子一笑而过?是指责了孩子的表现?还是尊重了孩子的感受,尝试沟通帮助他们排解心事?

是否尊重了孩子的隐私?

若是在二十年前,很多家长对于孩子隐私的态度还是:你都是老子生的,讲什么隐私?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家长已经认识到隐私对于孩子的重要性,那么,有些家长可能会遇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不是主动打探,而是在无意间知道了孩子的小秘密,接下来该怎么做?

检查作业时看到了男同学给女儿写的情书;用电脑时不小心发现了儿子电脑里的小秘密;收拾房间时看到了一个带锁的日记本;找东西时翻到一个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的游戏机……这种时候,家长通常都是怎么做的呢?是直接把证据摆到孩子面前质问他们?是悄悄把东西放回原处,言语试探他们?还是当做什么都没有发生,悄悄关注孩子的行为,适时的提示和指引?

所谓隐私,指的是当事人不愿他人干涉或他人不便干涉的个人私事,那么尊重孩子的隐私,也就是尊重孩子那些不愿意家长参与的事情。家长在无意间发现的小秘密,并不是孩子主动交代的,因此它们仍旧是孩子重要的隐私,仍旧值得被尊重。虽然有些小秘密明显是错误的,并且需要及时被纠正,但您的反应和做法是否能够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帮助,是否足够尊重孩子,值得深思。

是否尊重了孩子的选择?YJS21.COM

在尊重孩子的个人选择上,我们总是批评国内的家长不够民主,其实,在国外也同样有很多家长独断专行,就像美剧生活大爆炸里的人物所说:我们不能让他们选择,他们是孩子!

缺乏生活经验的孩子在面临选择时,的确常常会出现问题,但是,他们作为独立的人,理应有选择的权利,有表达自己意愿的权利。那么,当孩子们要做选择时,家长是否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是否认真耐心的听完孩子的分析?是否参与进来和孩子一起进行讨论?是否达成最终的共识?这些都很重要。

帮助孩子做出正确的选择对于家长来说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但是这样不仅不能够增加孩子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同时,家长给出的选择可能也得不到孩子的认可。相反,如果只参与帮助孩子分析和讨论,而尊重孩子最终的选择,不仅能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存在感,也能够让他们在日积月累中慢慢学会正确的分析方法,最终选择正确的答案。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每一个被孩子“讨厌”的妈妈,都值得被深爱


世上只有妈妈好,因为妈妈总是竭尽所能地要给孩子最好的爱,想做孩子心中的“好妈妈”。

为了成为好妈妈,你累死累活,做他喜欢吃的饭菜、买他想要的玩具,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把他捧在手心里,就生怕一不小心惹了孩子不高兴,自己变得“讨厌”。

可是啊,好妈妈等于对孩子百依百顺吗?

在某些时候,孩子讨厌自己的妈妈,也不见得就是坏事。真正的好妈妈是偶尔会让孩子讨厌的。

1、被拒绝,是孩子的必修课

“妈妈,我不吃这个菜!”

“妈妈,我还想要这个!”

“妈妈,我不想起床!”

是不是每天都会听到孩子这样那样的要求,作为妈妈,你是怎么做的呢?

不吃这个菜,就再去炒一盘?

是不是一听到孩子喊妈妈,就已经做好了为他忙前忙后的准备?

你认为孩子还小,要求不算过分,就一味地满足他,全然不考虑别的。

为什么不试着拒绝呢?

孩子的愿望是无止境的,你今天给他买了小汽车,他明天想要大飞机。怎么办?你不敢对孩子说“不”。

其实,有很多时候,孩子都是无理取闹,只是你被爱蒙蔽了眼睛。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是对孩子负责。

孩子还要面对自己的人生,除了你,还有几个人愿意对他有求必应?

不要担心你拒绝了孩子的要求以后,他会讨厌你,埋怨你。你的拒绝会让孩子明白,不是所有的想法和需求都会被满足,这是孩子成长中重要的一课。

2、你做得“讨厌”,孩子才能成长

我认识一位妈妈,她说孩子在家都是自己打扫房间,自己洗袜子;她从来不检查孩子的作业,不帮他收拾书包,孩子从小学就从来没接送过。

我很羡慕她的潇洒,但也隐隐觉得不安,“你这样做,孩子不讨厌你吗?”

她笑了,“你怕孩子讨厌你啊?讨厌又怎样,他得到锻炼,成长了不少”。

是啊,被讨厌一下又有什么关系呢?

他不想写作业,只想看电视,你不能由着他;他想晚上出去玩,和朋友去网吧,你不能让他去。

孩子会觉得你烦人、讨厌,但是,你只是通过拒绝在告诉他,他应该做好自己的本分。孩子只做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温室宝宝,长大以后,自己怎么独立生活呢?

所以,虽然,他一时讨厌了你这个妈妈,但是他面对未来风雨的时候,会明白,你才不是故意不做饭。

试着去锻炼他的生存能力,放手让孩子去积累经验,让孩子越来越独立,面对困难的时候,知道自己该怎么办。

而不是一味满足孩子的要求,过度溺爱孩子,包办孩子的所有,等到以后,他遇到困难了,不是想着自己去解决,反而哭着逃避到你怀里,到时候你再想把他推出去,已经晚了。

3、被“讨厌”,也被深爱

小时候,我有时候就挺讨厌我妈的。她经常以下班太晚为借口,让我自己在家做饭。那时候,我真的讨厌透了做饭这件事,顺带也讨厌我妈。但是后来,自己一个人在外面工作,变着花样给自己做饭吃的时候,会特别感谢我妈。

后来有了自己的孩子,我也尝试着去成为我妈,我想让孩子自己展翅高飞,我就不能先把他的翅膀折断。

我不害怕孩子讨厌我,相对于被讨厌而言,我更愿意去引导他做一些事情,让他学会照顾自己,知道如何生存。

我不愿意看到未来孩子被现实折磨得遍体鳞伤,所以,能提前教会他的东西,我希望他都能学会。

至于在学会之前的这个过程中,孩子所表现出来的对我的不友好,我理解也接受。

至少我不会害怕成为那个讨厌的妈妈。

现在孩子还小,可能有些时候是不能理解你对他的严格要求,会为你拒绝他的某个要求而郁闷,觉得你讨厌。

可是啊,没关系,你现在做的不是让他理解,而是在教他生活。

终有一天,他站在兵荒马乱的生活面前,会感激你,正因为你的“讨厌”,他才学会了面对的勇气。

说到底,成为孩子的“讨厌”妈妈,也是成为孩子最好的“好妈妈”。

爱有很多种表达形式,“讨厌”是一种更深沉的爱。就放开手,让孩子试着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吧,一时不喜欢又怎样?

生活不会一直让他天真不成熟,在真正受伤之前,妈妈要帮他成为勇士。

孩子与成人同样需要朋友


孩子与成人同样需要朋友

作为家长我们要意识到一点:孩子与我们成人一样需要朋友。我们要学会理解孩子,支持孩子交朋友。荀子说,人不能生而无群。人有社会属性,人人都需要朋友,没有人际交往的人生是孤独的、苍白的。孩子与成人一样需要朋友,和伙伴交往是孩子的一种社会性的需要。研究表明,同伴之间的人际关系是孩子其他的社会关系所无法取代的。从心理方面讲,和伙伴一起学习、生活、游戏,可以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健全孩子的人格,帮助孩子更好地融入群体;从情感发展方面看,好的同伴关系可以使孩子得到更多的关注、支持和帮助,从而使孩子更愿意参加集体活动。而且有伙伴一起玩耍,会帮助孩子学会合作、包容,并能在交往中提高适应他人和社会的能力……

最重要的是,拥有朋友可以给孩子带来快乐,从而远离孤独,产生安全感和归属感。总之,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良师更需要益友,没有伙伴,孤独和不快的情绪会伴随着孩子的生活,对其心理、个性、情感等方面的不良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可是,看看现今的孩子,正深陷“伙伴危机”中,深陷没有朋友的孤独中。造成当今孩子没有伙伴的客观原因,主要是作为独生子女,孩子没有兄弟姐妹,在家里是“小太阳”,形单影只;出了门,又因为高楼林立、各家门扉紧闭鲜于往来而“难觅知音”。而让孩子陷入孤独状态的主观原因,则在于我们家长的种种顾虑。第一,孩子每天放学回家有一大堆的作业要完成,即便双休日也要参加各种辅导班。第二,让孩子出去找同伴玩,家长不放心。第三,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虽然没有伙伴,但父母可以陪他玩,况且还有那么多玩具。所以,能在家里开心地玩,就没有必要去找同伴一起玩了。

为了让女儿拥有和伙伴玩耍的快乐,我通过各种方式、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孩子与同伴交往,支持她广交朋友。我给孩子大量时间和同伴一起玩耍。依依性格开朗,喜交朋友,这一点极像我。在孩子蹒跚学步的时候,只要带她下楼玩,我就有意识地把她往有孩子的地方领,然后看着她很快和别的小孩子打成一片,开心地玩着彼此的玩具,做着各种游戏。孩子再大一点,自己就有了找小朋友玩的意识,常常到楼下健身区玩,不一会工夫就和那里的孩子混熟了。

依依最早懂得“朋友”的含义,是在三岁多的时候。那时候她正在山东龙口上幼儿园。幼儿园里有一个小朋友叫韩子仪,和依依很要好,两个人不仅总在一块玩,而且依依还担负起照顾他的责任。尽管韩子仪是个男孩子,还比依依大半岁,但他没有依依有“闯劲”,对父母的依赖感很强。有一次放学回家,依依竟从口袋里掏出了一只袜子。她妈妈问她,这是哪来的袜子?她说,是她朋友的。坐车的时候掉地上了,她替他收着呢,明天上幼儿园见到他再给他。她妈妈很好奇:“谁是你的朋友呀?”“韩子仪呀!”依依很清晰地说。

此后,依依的嘴里时常会蹦出“我朋友”这样的词。5岁那年,一天在楼下玩,邻居奶奶问她怎么站在门口不动,她一脸严肃地说:“我在等我朋友。”惹得那个奶奶忍俊不禁。她说,这话从一个5岁孩子嘴里说出来,听着真逗。可依依是郑重的,在她看来,拥有朋友是不分大人小孩的,尽管她是孩子,可她一样拥有朋友。

我从不反对依依带朋友回家。依依热情好客,总喜欢邀请同学、朋友到家里来玩。很多时候,呼啦啦一下带回五六个小孩子,他们在地上蹦跳,在床上打滚,甚至在家里玩捉迷藏的游戏……翻天覆地闹过一通,等孩子们走了,再看家里:玩具扔得到处都是,床上被褥被“蹂躏”得面目全非,柜子里因为捉迷藏时有人藏身于内而同样零乱不堪,给依依买的各种水果早已“洗劫一空”,果皮却从桌面到地上铺摆开来……结果,每次我和妻子带领依依都要收拾上大半天。

据我所知,很多父母做不到这一点。带那么多孩子回来多闹啊,把家里弄脏了、弄乱了,收拾起来多麻烦啊……可是,和孩子收获的快乐比起来,这些显得多么微不足道啊。

依依刚上小学的一个星期天,相约和同班同学王忠辉、王梓阳一起在我家的楼下玩。大概是玩腻了,依依邀请他们到家里来玩。两个人欣然同意,跟随依依上了楼。几个人在依依的房间里看书、玩各种玩具,甚至玩起了捉迷藏,柜子里、门后、阳台,乃至床底下,都成了他们藏身的地方。房间里不时爆发出孩子们开心的笑声。玩累了,依依张罗着叫大家吃水果,喝水,俨然是个小主人。

眼看着到了吃午饭的时间,王忠辉、王梓阳的父母相继到我家叫他们回家吃饭,可孩子们正玩在兴头上,谁也不想走。依依又盛情挽留他们,一再对王忠辉、王梓阳的父母说,叫他俩在我家吃饭。当得到了同意,依依高兴地跳起来,拉着两个孩子的手,生怕他们走掉似的,一直拽进她的房间。然后回头嘱咐她的妈妈,王忠辉喜欢吃面条,王梓阳喜欢吃蛋炒饭。

一番忙碌之后,几个孩子吃完了午饭,又玩了一会儿,两个孩子陆续被家人接走了。依依和他们道别,再三嘱咐他们,下个周末还到家里来玩。这是依依第一次带小伙伴到家里来做客。此后,她时常将朋友领回家,最多的时候一下子领回5个孩子。不管谁来,她都把最好的玩具拿出来给大家玩,把父母给她买的最好的食品拿出来招待大家。

除了招待朋友吃饭,依依还有留朋友住宿的“壮举”呢。2003年6月13日,当时依依刚进行完期末考试,放假两天。晚上,在家里玩得很没意思,她提出去同学赵悦家玩。当时天还没有黑,她妈妈就同意了,条件是半小时后准时回家。半小时后依依果然按时回来了,可身后还跟着赵悦。原来,时间越来越晚,可两个孩子一副难舍难分的样子。不知道是谁想出的主意,两个孩子非要在一起睡。可究竟在谁家睡呢?依依又显露出热情的性格:“去我家吧,和我一张床睡!”然后再三请求赵悦的父母,征得他们的同意后,像过节似的,兴高采烈地把赵悦领回了家。

那一晚,两个孩子都很兴奋,有说不完的话,玩不尽的游戏。一直到午夜了,两个人还在说笑玩耍,没有丝毫睡意。我几次偷偷下床,透过门缝观察她们,有心催促她们早点休息,可看到孩子脸上洋溢着的微笑,又实在不忍心破坏她们的好心境。

那一夜我一直没有睡安稳,迷迷糊糊地一颗心总在惦记着依依和她的小客人。清晨我蹑手蹑脚地到依依房间观察情况,看到两个孩子一人抱着一个布娃娃香甜地睡着。昨天晚上她们太兴奋了,以至于疲惫至此。本想不打扰她们,让她们多睡会儿。可是我刚转身带上门,依依就醒了,她悄悄起了床,跑到我的房间,让我倒杯开水晾着。我问她干什么用,她说等一会儿赵悦醒了给她喝。

两个人在一起形影不离地又玩了一整天,又是一个夜晚降临,这一次赵悦说什么也要依依到她家睡一晚上,算作“回请”。那个晚上两个人是怎么度过的,我就不得而知了。一大早,依依和赵悦一起回到家,神采奕奕的。问她在别人家睡觉时想不想爸爸妈妈,她说没来得及想。问她在别人家睡得惯吗?她一副调皮的样子说:“感觉好极了!”

就因为对朋友如此热忱,所以依依的朋友越来越多。初跳级的时候,她总担心新班级的同学不喜欢她,可是不久很多同学都成了她的朋友。我积极支持依依和朋友联络。无论是在幼儿园还是上了小学,无论从都市到乡村,依依总有几个很要好的朋友。我鼓励她把家里电话告诉朋友,并经常和他们通话。

依依上学后,我还从中间牵线,帮助依依交笔友。虽然笔友不能在一起玩耍,但和笔友通信的过程,也是和同龄伙伴交流的过程,这对于孩子的心理发展、个性发展、社会化发展都大有裨益。《玩过小学》出版后,依依还通过这本书交了好多“快乐小伙伴”,他们隔着千山万水经常互通电话、发电子邮件,或者通过qq聊天……

尊重孩子的天赋


尊重孩子的天赋有家长喜欢问我,你是怎么培养你的孩子的?为什么你们家长不花力气,孩子也不是埋头读书,他的学习怎么还是没有困难呢?

对这个问题,以前我也自以为是的觉得自己的教育方法很出色,不过现在我开始反思了,真的是我的功劳吗?恐怕不见得。

首先我儿子并不特别优秀,只是一直不讨厌读书,上学始终高高兴兴;其次读书一点不用功,花在弹钢琴和打魔兽上的时间跟读书一样多。第三,他的学习成绩只是在初中的时候名列年级第一(因为那所学校真的很烂),小学和高中都不是什么年级排名前三的。小学的时候因为考试总是粗心,高中是因为学校集中了太多优秀学生,俺们儿子实在是很普通。大学阶段倒也不错,学习还是有兴趣,没困难,而且还能获得学校奖学金。

他自己夸自己学习永远不会遇到瓶颈(但不是最优秀的)。

我现在想明白了,除了父母提供给孩子的环境,和早期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之外,读书也像音乐、美术、舞蹈一样是有天赋的。但不等于会读书的孩子就一定比其他孩子聪明,人家的特长不是读书罢了,可能是艺术、可能是社交、可能是动手能力,可能就是创造力强、点子多。难道那些就不是聪明?

只是现在的社会对孩子的评价只认读书这一条,很不理性。以后的中国恐怕要毁在这种单一的价值观上。如果孩子的每一种天赋都能得到尊重、并得到机会发展,那么将来的中国才会人才辈出,繁荣昌盛。

亲爱的爸爸妈妈们,如果孩子读书一般,那么他一定有别的天赋,请一定要发现他的擅长之处

压力和支持对孩子同样重要


没有压力对孩子成长就有利吗?科学证明,如果完全没有压力也是不利于孩子成长的。恰当的压力没有大小之分,孩子能承受多大的压力取决于家长给孩子多大的支持。一个孩子在没有压力也没有支持的环境下难以成才,因为没有足够的压力使他前进,没有相应的手段对他进行塑造,他的潜力得不到发挥。如果孩子接受的是高压但缺少支持,也很糟糕,因为孩子孤军奋战,很难走向成功。如果孩子承受低压却获得巨大的支持,情况也不容乐观,因为缺乏挑战,我们很可能会看到一个被宠坏了的孩子。孩子的成长需要一定的压力,但同时也需要得到家长较多的支持。适当的压力和支持,既让孩子充满挑战的信心,又让孩子得到必要的指导,这种合力使孩子容易成功。

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去做呢?

要正确理解“支持”的含义,让我们先来看看下面两种谈话方式:

第一种,也是在中国家长中最常见的,家长对孩子说:“除非你用功读书,否则你永远上不了大学,看你这样的成绩单,将来只能去扫大街。”

另一种,往往被美国家长采用。家长对孩子说:“看了你的成绩单,虽然我无话可说,但我知道你本来是有能力得到更好的成绩的。我和你的几个老师都谈过,他们深信你一定可以得到更好的成绩。我也相信你办得到,我知道你一向尽力而为,这一点最重要。我爱你,很关心你的一切,你需要我帮助你吗?”

对孩子的支持不一定是在具体某个问题上的探讨,更重要的是用一种明白的方式让孩子感觉到父母是关心自己的,爱自己的,而不仅仅是强迫他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

并且,家长要善于赞扬孩子,时刻关注他取得的进步,就像关注他的缺点一样。这样对缓解压力有很大好处,为了不辜负你的赞赏,孩子会全力以赴,怀着积极的心态,从而激发出强大的自信与冲劲,并引发出潜能。

最重要的一点是,当孩子承受压力时,家长要和孩子一起面对。要让孩子正确地认识失败和成功,认识到“失败”与“暂时挫折”的区别,帮助他分析失败的原因和过程,注意发现和肯定他在学习以外的优点和长处,同时辅以必要的严格要求,重新拟定计划,以求改正。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孩子同样值得被尊重》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被拐故事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幸福的家庭都相似:妈妈被宠爱,爸爸被尊重,孩子被接纳 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的开篇语非常震撼: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幸福的家庭哪些地方相似?我想,一个幸福的家庭应该是:妈妈被宠爱,爸爸被尊重,孩子被接纳。 妈妈被宠爱,家庭...
    2021-01-18 阅读全文
  • 每一个被孩子“讨厌”的妈妈,都值得被深爱 世上只有妈妈好,因为妈妈总是竭尽所能地要给孩子最好的爱,想做孩子心中的“好妈妈”。 为了成为好妈妈,你累死累活,做他喜欢吃的饭菜、买他想要的玩具,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把他捧在手心里,就生怕一不小心惹了...
    2021-08-11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每个孩子都应该值得被疼爱 教育随笔:每个孩子都应该值得被疼爱 每个班或许都会有所谓的“好孩子”和“坏孩子”。究竟怎样算好孩子,怎样算坏孩子?我常在思考这个问题,有人会说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调皮的孩子就是坏孩子。真的是这样吗?...
    2021-07-06 阅读全文
  • 尊重孩子就是尊重自己 又到了户外活动的时间,我带着孩子到了草坪上的大树底下乘凉。不一会儿,有位老师走过来说:“坐在你后面的几个孩子在捡树叶,等会儿不要把树叶乱丢。昨天活动课后,走道上都是树叶。”说实话,听到这位老师这么一说...
    2020-12-23 阅读全文
  • 尊重孩子 我们班有个小男孩,非常调皮。 日常平凡,总有小朋友告他的状。 “老师,他打我了。 ”“老师,他抢我的皮球。 ”……为此,我们不知教育了他多少次。 某一天,他和小朋友一起看图书。 开始时,他边看本身的书...
    2020-11-17 阅读全文

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的开篇语非常震撼: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幸福的家庭哪些地方相似?我想,一个幸福的家庭应该是:妈妈被宠爱,爸爸被尊重,孩子被接纳。 妈妈被宠爱,家庭...

2021-01-18 阅读全文

世上只有妈妈好,因为妈妈总是竭尽所能地要给孩子最好的爱,想做孩子心中的“好妈妈”。 为了成为好妈妈,你累死累活,做他喜欢吃的饭菜、买他想要的玩具,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把他捧在手心里,就生怕一不小心惹了...

2021-08-11 阅读全文

教育随笔:每个孩子都应该值得被疼爱 每个班或许都会有所谓的“好孩子”和“坏孩子”。究竟怎样算好孩子,怎样算坏孩子?我常在思考这个问题,有人会说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调皮的孩子就是坏孩子。真的是这样吗?...

2021-07-06 阅读全文

又到了户外活动的时间,我带着孩子到了草坪上的大树底下乘凉。不一会儿,有位老师走过来说:“坐在你后面的几个孩子在捡树叶,等会儿不要把树叶乱丢。昨天活动课后,走道上都是树叶。”说实话,听到这位老师这么一说...

2020-12-23 阅读全文

我们班有个小男孩,非常调皮。 日常平凡,总有小朋友告他的状。 “老师,他打我了。 ”“老师,他抢我的皮球。 ”……为此,我们不知教育了他多少次。 某一天,他和小朋友一起看图书。 开始时,他边看本身的书...

2020-11-17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