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坏心情别“传染”给孩子

发布时间:2021-08-06

简短的给孩子的一封信。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幼儿园教师的生活工作中,时常需要提前准备资料作为参考。资料通常是指书籍、报刊、图表、图片等。有了资料,这样接下来工作才会更上一层楼!你是否收藏了一些有用的幼师资料内容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坏心情别“传染”给孩子”,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导读:作为家长,不管自己的心情好坏、空闲还是忙碌,对孩子要一如既往,该指导的指导,该关心的关心,使孩子感到父母永远在爱着自己,关心着自己,从而给孩子一种稳定感、安全感和信任感。

日常生活中,年轻的父母常会因各种事情的影响而使心理波动,心境好时,对孩子亲近爱怜、关怀备至;心情坏时,对孩子视如路人,或动辄训斥打骂,往孩子身上撒气。随着自己的心情好恶变化而对孩子忽冷忽热,这样做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1.容易造成孩子的心情不稳定。孩子的心理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父母心情的变化转变成对孩子态度的变化,时间长了,会使孩子的心理不稳定。

2.容易使孩子优柔寡断。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不同,孩子不能完全明白。当孩子没有做错什么事,却受到父母的冷遇或训斥,父母的反复无常会使孩子感到莫名其妙,有时又感到万般委屈,在父母面前无所适从。久而久之会造成孩子在言行上优柔寡断,遇事六神无主。

3.容易造成孩子对成人产生不正确的认识。父母对孩子时冷时热,往往使孩子认为大人们情绪古怪,不可信任,不值得尊敬,而疏远父母及其他人,看不起周围的成年人,容易养成孤僻、清高的性格。

作为家长,不管自己的心情好坏、空闲还是忙碌,对孩子要一如既往,该指导的指导,该关心的关心,使孩子感到父母永远在爱着自己,关心着自己,从而给孩子一种稳定感、安全感和信任感。

yJS21.com更多精选幼师资料阅读

别影响孩子的情绪


导读:孩子的情绪关系到其自身的成长,家长在对待孩子情绪问题上一定要谨慎,千万别影响孩子的正常情绪。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情绪,紧张、焦虑、急躁、害怕、漠视……这些负面情绪如果长期伴随着妈妈,那么孩子也会受到不良的影响,即便他还不懂得表达,也会用其他的方式来告诉你:

妈妈的不良情绪:担心

孩子的表达方式:周末发烧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乐乐和他的妈妈就成了星期天医院急诊室里的常客,原因是乐乐经常会在周末无缘无故地发烧。乐乐妈妈很担心,带着乐乐做了各种各样的身体检查,可也没查处有什么问题。除了“周末发烧症”外,乐乐一切正常。乐乐妈妈很少在周末带乐乐出去玩,因为她总是担心乐乐会在外面突然发起烧。即便是出去了,她也会老是问乐乐:“你有没有不舒服?”或者是叮嘱乐乐:“如果不舒服赶快告诉妈妈!”乐乐的“周末发烧症”已经成了她的一块心病。

专家支招:如果乐乐的身体检查都正常的话,问题应该是出在乐乐妈妈身上。很可能是乐乐妈妈的焦虑情绪间接地影响了乐乐的身体状况。这种情绪上的影响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能感受到了,例如产后喂养新生儿的妈妈如果总是担心自己的奶水不够,而处在焦虑状态下的话,尽管新生儿还很小,也能够受到妈妈的影响,出现总是哭个不停、烦躁、睡不安稳等不良反应。孩子生病是正常的,而且现在的医疗服务水平已经提高了很多,即便周末孩子生病了,也随时能够找到医生就诊,没有必要总是忧心忡忡的。建议乐乐妈妈从现在开始不要再跟孩子提“不舒服”的问题,周末带孩子出去痛痛快快地玩一玩。

妈妈的不良情绪:急躁

孩子的表达方式:口吃

平平的妈妈是个急脾气,说话做事都像一阵风。可是平平总是畏手畏脚的,胆小怕事,一遇到陌生人就吞吞吐吐地说不清楚话,妈妈越是催,平平越是叫不出来,甚至还会口吃。为了平平口吃这个毛病,妈妈着实费了不少的劲,看专家门诊,每天抽出一些时间教平平说话。不过,大多数学说话的过程都会以这样的结尾告终:“平平听妈妈说‘叔叔’,跟着妈妈读,大点声!对!快点,再说一遍!快说!你这孩子怎么这样,跟着妈妈说,快呀!”结果是平平的口吃没有改善,反倒是平平妈妈越来越没有了信心。

专家支招:口吃很可能是精神紧张造成的。平平妈妈的急躁情绪对孩子的表达构成了干扰,因而出现了以上的表现。在孩子学习说话的阶段,父母的引导尤为重要。应该多鼓励,不要老是催促孩子。在孩子学习说话的时候,不要经常打断他,应该鼓励他把话说完,并且在适当的时候帮助他。孩子的思维和神经系统还不完善,表达很可能会相对置后,也许会有口吃的症状发生,家长应该安慰孩子,例如“宝宝别着急,想好了再说。”

别跟孩子说反话


案例:

四岁半的净净,个性特别像妈妈,开朗活泼,尤其是语言表达能力特别强,老师都夸整个班里就属净净的嘴最甜,最会说话。

但最近,老师向妈妈告了一状,说净净经常说反话,比如,欢欢的衣服特别漂亮,净净就说:“你的衣服好丑啊”;鹏鹏的手很脏,净净却会说:“你的手好干净啊”。

现在弄得全班小朋友都不好好说话了。

妈妈听说后很生气,回到家很严肃地对净净说:“老师今天可是表扬你了。”爸爸一看不对,问明情况,笑着说:“你不也正在用反话批评净净吗?”

分析:

3-5岁是孩子发展自我意识和语言能力的关键期,他们希望证明自己的能力,表现出自己的与众不同,所以这个时期,孩子本身就喜欢恶作剧,唱反调。

如再从成人身上,或小朋友身上感受到特殊的语言形式,比如正话反说,或口齿不清地说话,他们就会自然而然地去跟着学,到处用,并从中感到很大的乐趣。

而有的家长特别喜欢逗孩子,比如说:“这是谁的袜子,这么臭啊”,“我不喜欢你,不要你了”等。

这样长期下去,孩子会信以为真,并为这些反话感到苦恼;

另外更重要的一点是,正话反说会导致孩子形成错误的行为规范,以为说话就该这样。

因此,不管从孩子行为规范的建立上,或是个性的培养上考虑,家长都要尽量正常话正常说。

不过,有时正话反说会给人带来轻松愉快的感觉,缓解压力,并让孩子从家长身上学到幽默和智慧,但这要分情况。最好在孩子受挫折时,才适时地正话反说。

比如,妈妈和孩子外出回来觉得累时,妈妈可以开玩笑地说:“今天还是挺轻松的啊,轻松得我都快站不住了!”

如此一来,就能给孩子传递出一种“用笑对抗压力”的健康情绪示范,有助于他们学会自我调适。

别盲目阻止爱动的孩子


导读:细心的父母可能会发现,几乎孩子的每个年龄段都有一个敏感期,做父母的岂不是每时每刻都要谨慎面对吗?怎样才能不错过敏感期?有一个很简便的办法,就是顺势而为。

丁丁喜欢爬来爬去,一会儿爬到柜子里,一会儿爬到桌子底下,还喜欢玩沙发垫子,一个一个往上摞,摞好后踩上去蹦跳,倒下来后再来一遍,乐此不疲。外出时,丁丁喜欢从高处往下跳,喜欢爬假山,喜欢走马路牙子,喜欢走不平的河沿。当然,令妈妈头痛的花样还远不止这些,丁丁最酷爱的游戏是朝上扔东西,一天,他将沙发垫子扔到柜子上,居然要求蹲在柜子顶上看电视。妈妈对丁丁的这些举动烦透了,经常威胁他说:“别胡闹,再淘气,看我怎么收拾你!”

点评与解析

从安全的角度看,丁丁的表现是胡闹或淘气,但若从运动医学角度来看,弹跳运动有健身健脑的作用,因为弹跳过程能产生振动,“外源性”振动与“内源性”振动相结合,会让孩子受益匪浅。从孩子自身成长的角度说,丁丁在全方位使用他的感觉系统去感知、探索空间,他的所作所为都是在努力掌握空间智能,这些活动对孩子将来掌握空间概念、识别几何图形非常有帮助。所有这些在大人看来毫无意义、淘气的行为,正是孩子了解物体、空间之间的关系,建构空间概念的最好时机。

要求孩子“不要动,安静下来”,实际上是成人以爱的名义,包办代替孩子的成长过程。不让孩子行动,就等于不让孩子思考。每个孩子都有一个神秘的未知世界,别总是拼命地想去改变,而应该尝试着去了解。从生命的0岁到18岁,某个成长环节虽然对成人来说似乎难以理解,有些甚至具有不可知性,但对孩子来说却是非常重要的。孩子的心灵是一个神秘的深渊,即便是照料他的成人,也难以达到对他的完全了解,这是人类心灵的广阔和丰富所在。当我们不了解的时候,让我们怀着敬畏之心,给他爱与自由,这是最明智的做法。承认对孩子了解还太少,才是我们进步的阶梯。

因势利导

所谓“天时”,就是什么时候开什么花,什么季节结什么果。同样道理,什么时候教孩子也是有讲究的,养儿育女也有一个“时机”问题。

学者们把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称为敏感期,具体说来,4个月~2岁是语言敏感期;1岁半~4岁是细微事物敏感期;2~4岁是秩序敏感期;2岁半~6岁是社会规范敏感期;3岁半~4岁半是书写敏感期;4岁半~5岁半是阅读敏感期;6~9岁是文化敏感期;0~6岁是孩子品质及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家长只要抓住孩子成长的“天时”,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育,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细心的父母可能会发现,几乎孩子的每个年龄段都有一个敏感期,做父母的岂不是每时每刻都要谨慎面对吗?怎样才能不错过敏感期?有一个很简便的办法,就是顺势而为。丁丁正处在爱蹦的年纪,就让他蹦去吧;孩子一段时间会把凡是能拿到手里的东西往嘴里送,把软软的香蕉捏得糊满手,挥着沾满香蕉泥的双手,在桌上拍来打去,高兴得手舞足蹈,就让他玩去吧。孩子捏香蕉、拍桌子,正是手的敏感期的一个表现,他在体验粘糊糊和硬梆梆的感觉。只要不是危险品,让他咬一咬又何妨,他需要用嘴去认知这个世界,不要人为地给孩子设置障碍,剥夺孩子用嘴、用手的自由,就等于剥夺他认识世界的机会。

所以,在孩子的敏感期,给孩子丰富多彩的刺激,尽可能地让孩子去尝、去抓、去爬、去嗅、去看、去跳、去听吧!

孩子的“犟”劲别强拧


在家庭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事情:孩子正在兴致勃勃地玩一件东西,这时,成人出自某种原因把那件东西拿走了,有的孩子哭闹几声也就作罢了,而有的孩子却哭闹不休,大有不把东西拿回誓不罢休的劲头。

许多父母较喜欢前一种孩子,认为这些孩子“乖”、“听话”,是好孩子,而觉得后一种孩子太“犟”,不听话。其实,“犟”的孩子自我意识强,好胜心强,并具有一定程度的韧性。如果做家长的善于观察与利用孩子身上蕴藏着的“闪光点”,及时加以引导,那么孩子这种积极因素便有可能发展成为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独立的性格、自信自强的气质、坚强的毅力等。倘若家长教育方法不妥,以犟制犟,非要把孩子的“棱角”磨平不可,那么“犟”孩子往往为了达到目的,非常任性,以至于纠缠不休,其后果可能是父母痛揍孩子一顿或不耐烦而让了步,使孩子形成不良性格。一旦家长与孩子的感情有了裂痕,造成对立情绪,孩子有可能总是逆着成人的意愿行事。

为此,对待“犟”的孩子,重要的是因势利导,扬其所长,抑其所短。因为这时的孩子心理和生理都在迅速地发展变化着,还没有定型,可塑性很大。

所以,其“犟劲”中不足的一面是可以改变的。关键是当孩子发“犟”脾气之时,家长需冷静思考,既不要一个劲地哄劝,也不要大发其火,可暂时不理他,对他不冷不热,装着若无其事,当孩子情绪平静下来之后,再向他耐心而严肃地讲道理,使他明白无理要求再闹也不可能会得到满足的。

比如,有些孩子总喜欢拆卸玩具,尽管家长批评,他们还是要掰掰这,弄弄那。其实,孩子爱拆卸玩具是因为要解决小脑袋里的“为什么”等疑问。这种渴望探求奥秘、获取知识的“犟”劲是难能可贵的。如果家长能够在进行爱护玩具教育的同时,教会孩子一些维修和装配的技能技巧。这样,孩子自己经过劳动装配和修理的玩具,他们会倍加爱护,而且也培养了他们动手动脑习惯。当然有时孩子难免把玩具拆坏,不能再复原了,这时家长要通过事实教育他们吸取教训,不要过分指责。但也要注意,不要让孩子养成以拆毁玩具为乐趣的毛病。

别做孩子不喜欢的妈妈


导读:别看宝宝人小,其实心理小秘密还挺多,瞧,这些孩子们开始数落自己妈妈的一些不是了,你先别急,看看孩子们说得有道理没。这8种妈妈孩子不喜欢,你上榜单了吗?来对照检讨下!

1、只顾自己玩的妈妈

5岁的汤姆说,“我妈妈常常只管自己出去玩,既不顾家,也不顾我。有不少时候她晚上玩得很晚才回家??实际上她回家时我往往已睡着了。我不知道妈妈究竟是不是爱我。”

专家评析:其实这类妈妈称得上是“自私妈妈”,缺乏对孩子的责任感。建议应该投入至少70%的精力和50%的空余时间在才5岁的孩子身上。

2、只想着爸爸的妈妈

还不到3岁的琳达哭着说,“妈妈只有见到爸爸时才眉开眼笑。她总是把最好吃的留给爸爸,而不是留给我。她说我什么都不好,而说爸爸什么都好。我很生气。”

专家评析:要知道,幼年期的儿童大多十分敏感,常常会把妈妈视作“私有财产”,而不许自己以外的人,甚至包括爸爸“分享”。对这么爱“吃醋”的琳达,妈妈理应有意识地做出种种表现或暗示,让她增加“妈妈确实最爱她”的自信。同时当爸爸的也应大度地适当退出妈妈视线的焦点,以便让宝宝更有安全感。

3、爱体罚的妈妈

5岁的小顽童布尼透露,“只要我淘气,如跟小朋友打架啦,弄脏了衣服啦,在墙上画画啦,妈妈就会罚我站,而且一站就是老半天。一次我用弹弓打破了邻居的玻璃窗,妈妈更是生气,不仅不给我饭吃,还狠狠地拧我的胳膊,直疼得我嗷嗷叫。于是我再也不爱妈妈了,因为我觉得她并不爱我。”

专家评析:体罚可能成功地强迫孩子服从家长的意志,但这一定只是暂时的、局部的,带来的问题远比解决的问题要多得多。因体罚而导致孩子的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一般在几周后即会显现出来,其中包括:经常撒谎,偷盗,爱欺负弱小同学,难以与小伙伴友好相处,缺乏同情心,不服从教师教导,有时可能极度自卑等等。在2年后则可能发展至斗殴、抢劫、闹事等更为激烈的暴力行为甚至反社会倾向,并增加成为小流氓、小霸王的危险。

4、不尊重我朋友的妈妈

4岁的贝克嘟着嘴说,“妈妈一直不喜欢我周围的小伙伴。她说汤尼说话结巴,彭努长得丑,肖斯脑筋不好使,尼尔嘴又太馋。反正在她嘴里没有一个好的。更让我不快的是,她要求我不跟他们玩,还生怕我被他们‘带坏’。而实际上他们都是既可爱又诚实的好孩子。我为妈妈感到害臊。”

专家评析:妈妈是孩子步入社会最早的引路人,在孩子面前务须注意一言一行!尊重孩子的朋友本身就意味着对孩子的尊重。而让孩子在你以身作则的指引下学会尊重他人,是他宝贵的人生财富。任何孩子都有这样那样的毛病或缺点。就让孩子自由地选择他的朋友吧,不必杞人忧天地担心孩子会被“带坏”。

5、说到做不到的妈妈

5岁的海伦埋怨说,“妈妈总是说话不算数。她曾答应马上给我买一个芭比娃娃,但至今仍没有买。她还保证在外婆生日那天带我上外婆家,但后来又说不去了。还有许许多多事情她都说得到却做不到。最后我已不相信她的话了。这样的妈妈真叫人扫兴!”

专家评议:“说得到做不到”的妈妈缺失的是诚信。诚信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后天培养的。其实,“诚信教育”,往往始于牙牙学语之时,而且贯穿于整个童年时期。在孩子刚刚懂事起就应帮助他们在心中树立起“以诚信为本”。遗憾的是,屡屡“说得到做不到”的妈妈,为孩子提供的恰恰是反面教材,起的负面影响可想而知!

6、过于严厉的妈妈

5岁的丹尼说,“妈妈老说我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她说我写的字不端正,画的狗一点也不像,还批评我洗碟子不干净。我真的什么也不行吗?想到这里,我很泄气。”

专家评析:父母的完美主义对孩子心理的最大危害是:渐渐剥夺了他们的自信。要知道,孩子都需要自我肯定,特别对原本就较自卑的孩子来说,自我肯定无疑更为重要。有的孩子之所以变得越来越自卑,正是父母以完美主义的态度做出了过高的要求,由此孩子便可能时时处处被包围在批评、埋怨之中难以自拔,长此下去自信便可能遗憾地丧失殆尽。最后当他每每开始做一件事时,他在潜意识中往往会对自己做出否定,如:我的能力就是比不上人家,我的脑筋就是笨,或我就是不讨别人的喜欢等等。不妨将对孩子的“你洗不干净碟子”改成“你真了不起,才5岁就能洗碟子啦!不过要是你能再多花点时间冲洗,碟子会洗得更干净的。”这么一改,给孩子的心理暗示就完全不一样了。

此外要认识到:任何孩子,都不可能是样样都棒的“全才”(其实成人也是如此)。要是你的孩子在绘画方面不如别的孩子,大可不必为此而忧心忡忡,因为他完全有可能在其他方面胜过别的孩子。

7、太肥胖的妈妈

3岁的玛丽哭着说,“妈妈实在太胖了,而且弄得很邋遢。每次她上幼儿园开家长会时,小朋友们都会暗暗地笑话我。我很难过,但又不知怎么办才好。”

专家评析:儿童比成人更看重一个人的外表,对自己最亲爱的母亲自然更是如此。其中的部分原因可能是他们对“心灵美比外貌美更重要”的抽象理论还难以理解。为了自己的健康,也为了“美化”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过于肥胖的母亲应该注意节食、运动和减肥,并关注自己的衣着服饰。

8、不好玩的妈妈

4岁的亚裔孩子埋怨说,“我能歌善舞,老师和小朋友都很喜欢我。我还会作画、剪纸、弹琴、捏泥巴,可是妈妈不仅都不会,她还瞧不起我的爱好。妈妈早出晚归,空余时就只知道读书。她还老叮嘱我一定要好好读书,因为只有读好书以后才有出息。其实,我很希望妈妈能够陪我一起玩。我真感到扫兴,为什么我的妈妈这么不好玩?”

专家评析:孩子想从自己最亲近的妈妈那里模仿、了解很多事情,以满足自己天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更希望能和妈妈拥有相同的兴趣和爱好。如果妈妈对孩子的爱好一窍不通,总是一问三不知,甚至不以为然,孩子自然会感到很失望很沮丧。同时这对孩子早期语言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也有负面影响。对幼儿来说,完全没有必要强迫他多多读书。其实在阮这样的年龄段,理应通过多玩来发展多方面的兴趣,因为玩实际上也是学习,而且是一种提升智力的极好学习。此外不妨有意识地培养和孩子相同或相似的兴趣爱好,并熟悉孩子特有的心理和语言,尽可能抽时间多和孩子一起玩,和孩子多作语言交流。长此下去,孩子自然会认为你是很“好玩”的。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坏心情别“传染”给孩子》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幼师资料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简短的给孩子的一封信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教案《好心情坏心情》 中班主题教案《冬天的小路》适用于中班的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园讨论坏心情的心理调节方法,让幼儿学习主动积极调节自己的情绪,随着故事情节,逐步体验怎样让坏心情变成好心情,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主题《冬天的...
    2021-04-02 阅读全文
  • 家长应该培养孩子的心情别以成绩论英雄 目前中国家庭教育的核心问题在于价值观错误,家长们望子成龙,以高考和成绩为导向,并强迫孩子们做他们不感兴趣的事情。 很多家长都感叹“教育孩子实在太难了”。做好的父母与做好的管理者,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家长...
    2021-09-09 阅读全文
  • 给宝宝洗澡别忘提升IQ (一)浴中闲聊 (二)水中追捕 在为宝宝洗澡时,指出他身上的各种构造,形容你在做的动作:“我现在在洗你的手,你的手指卷得好紧哦!松开你的手,让我洗洗你的手指!” 专家提醒,跟宝宝闲聊时注意不要用...
    2022-03-08 阅读全文
  • 别随意议论孩子 别随意议论孩子儿子在一天天长大,现在已经开始听大人的对话(事实上应该是在娘胎里就会听),有一天,我和老猫一边吃饭,一边议论某个事情,说到了“一目了然”这个词,结果他插话道:“妈妈,一目了然在哪?”我们...
    2020-11-19 阅读全文
  • 育儿知识:爸爸的哪些坏习惯容易传染给孩子? 育儿知识:爸爸的哪些坏习惯容易传染给孩子?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孩子,不光是是妈妈,其实爸爸的许多习惯也会影响到孩子。那么爸爸的哪些坏习惯容易传染给孩子? 1.【做事不耐烦】让爸爸去...
    2020-05-22 阅读全文

中班主题教案《冬天的小路》适用于中班的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园讨论坏心情的心理调节方法,让幼儿学习主动积极调节自己的情绪,随着故事情节,逐步体验怎样让坏心情变成好心情,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主题《冬天的...

2021-04-02 阅读全文

目前中国家庭教育的核心问题在于价值观错误,家长们望子成龙,以高考和成绩为导向,并强迫孩子们做他们不感兴趣的事情。 很多家长都感叹“教育孩子实在太难了”。做好的父母与做好的管理者,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家长...

2021-09-09 阅读全文

(一)浴中闲聊 (二)水中追捕 在为宝宝洗澡时,指出他身上的各种构造,形容你在做的动作:“我现在在洗你的手,你的手指卷得好紧哦!松开你的手,让我洗洗你的手指!” 专家提醒,跟宝宝闲聊时注意不要用...

2022-03-08 阅读全文

别随意议论孩子儿子在一天天长大,现在已经开始听大人的对话(事实上应该是在娘胎里就会听),有一天,我和老猫一边吃饭,一边议论某个事情,说到了“一目了然”这个词,结果他插话道:“妈妈,一目了然在哪?”我们...

2020-11-19 阅读全文

育儿知识:爸爸的哪些坏习惯容易传染给孩子?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孩子,不光是是妈妈,其实爸爸的许多习惯也会影响到孩子。那么爸爸的哪些坏习惯容易传染给孩子? 1.【做事不耐烦】让爸爸去...

2020-05-22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