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亲子关系:不能随便回答孩子的几个问题

发布时间:2021-07-20

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

校园是孩子的第二个家,孩子的教育工作离不开这两个大家庭!教师与家长都需要不断改正自己的错误思想,新的起点,新的方向,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不断成长!那么,教师可以在哪些方面与家长配合教育孩子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亲子关系:不能随便回答孩子的几个问题”,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现在的家庭教育中,父母大多十分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但不知爸爸妈妈们是否意识到,鼓励性的言语说得不恰当也可能破坏了孩子的自信心呢。

下面这六条最常见的错误回答,爸爸妈妈们可要看清了!

1、女儿从幼儿园回来,抱怨她的小伙伴“太自私”。yJs21.COm

错误回答:妈妈完全了解你的感觉。

事实上,你不可能了解她的感受。因为她是你心爱的孩子,你心疼她,你怎么可能完全了解她的感受?自然,你是想告诉她,妈妈理解她,并且想让她知道愤怒、难过之类的感受都是正常的。但是,你这样的安慰更容易激怒孩子,孩子会觉得你这么说是觉得他经历的事情很正常,她的不快不仅没平息,很可能,以后她什么都不愿告诉你了。

正确做法:从问一些简单的问题着手,了解事情的全过程及细节,让孩子觉得自己被理解比简单的安慰有效得多。

2、儿子刚刚同小伙伴玩了回家却宣称:“我一点也不喜欢明明。”

错误回答:“不可以这么说,明明是个好孩子。”

你只是不希望孩子对他人过分地指责,或许事实上明明真是一个可爱的好孩子,也或者你同明明的妈妈是好友,你希望两个孩子相处愉快。不过在这时候告诉孩子应该怎样去“喜欢”别人是不对的,这等于是轻易地否认他对小伙伴的判断力,很可能抑制他今后判断人、发展人际关系的能力。

正确做法:认识到你的孩子不喜欢另外一个孩子总有他的理由。还是同孩子聊聊吧,问他:“那你今天过得不开心喽?明明对你怎么了?他做了什么事让你不高兴了?下次碰到他你准备怎么办?”通过这种方式来鼓励孩子。

告诉孩子同小朋友们相处,要掌握一个基本的交往原则:先判断一下对方是个什么样的人,万一发生了不愉快可以试试有没有改善的办法,如果相处得不好,实在没法达成一致,断交也行。正确地教给孩子这一课,对他将来的社交一定大有好处。

3、孩子告诉你今天班里画画,老师表扬她了。

错误回答:你是最棒的!

如果总是用“最漂亮的”、“最可爱的”、“最能干的”这样的词鼓励孩子,会在不知不觉中给孩子太多的压力。会令孩子对自己期望过高压力过大,以致不能承受。而且,孩子同小伙伴一比较,她渐渐发觉她并不是样样都比别人好的。心理学家做过一项调查,发现盲目夸大地表扬孩子会导致孩子自我怀疑,令孩子不自信。只有恰当的符合事实的表扬和鼓励才会真正对孩子有益。

正确做法:不要再不切实际地表扬孩子。“今天真漂亮”比“你是最漂亮的”合适得多。“这个故事真有趣”比“你讲故事是全班最棒的”更合理。

4、父母大吵的时候,让5岁的孩子听到了,做妈妈的想和孩子作一番解释。

错误回答:“我想让你知道,爸爸妈妈今天下午吵些什么。”

在这个开放的年代,我们有时候让孩子知道得太多了。有些父母认为孩子如果知道了争吵的来龙去脉就不会胡思乱想了。没错,听到父母发生激烈争吵孩子会害怕、不快,但是把大人之间的事全盘托出反而会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担忧。

在他们的小脑瓜里,觉得生活像他们在电视电影里看到的那样混乱、易碎,你们夫妇或许觉得激烈的争吵不过是漫长的婚姻道路上的一点小波折小点缀,孩子却马上会跳到最坏的状态:我们的家要散了,爸爸妈妈不要我了。

正确做法: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刚才火气都太大了,这跟他没关系。因为,听到父母在大吵,孩子跳出来的第一个念头是这争吵是不是我引起的?爸爸妈妈还会和好吗?然后,在孩子面前同你的配偶来个简单的拥抱或是说句调侃的话,这样孩子才会放心,觉得警报解除了。

5、孩子从幼儿园回来闷闷不乐,因为同伴嘲笑她有个大蒜鼻子。

错误回答:你的鼻子挺漂亮啊,妈妈就喜欢你这个样子。

妈妈不过是在宽慰孩子,告诉她无论她长得什么模样,妈妈一样爱她。但是这其实等于告诉孩子她担心的东西是真的。事实上,二、三岁的孩子就开始注意自己的长相了。到了五、六岁,他们会同别人比较,然后,会抱怨:“我的腿太粗了。”“我是不是太矮啊?”你告诉他:“你这样子就很好看啊。”

可能令他怀疑自己的判断力,他会用你告诉他的标准去看周围的人。他也可能觉得你不理解他的伤心,会一个人把不快压在心底,不再对你说什么,在今后的社交中出现心理障碍。

正确做法:如果孩子觉得自己哪里长的不好看,先问问他,是不是在和谁做比较。然后可以同他讨论,看看能不能帮他。如果孩子觉得自己不如同伴高大,可以告诉他各人有各人漂亮的地方,如果真的想高大一点,可以鼓励他多去打打篮球,学习游泳。当然,有时候对于孩子的抱怨我们实在无能为力,在那种情形下,你可以对他的不快表示理解,千万不要置之不理。

6、孩子听到老师说吸烟不好,回来问你有没有吸过烟。你回答说没有,他不信任似地再问:“真的吗?”

错误回答:“我从没对你撒过谎。”

你这么说是为了赢得孩子的信任,但告诉孩子从没并且永远不会对他撒谎之类的话,孩子今后很轻易就能抓住你的把柄,不再信任你。

正确做法:“爸爸尽可能对你诚实。”当他下次发现你在说着一个善意的谎言时,你就有了解释的机会,告诉他有时候这么做只是好心。“爸爸知道今天的菜不好吃,可是外婆费了好多时间来准备,我不想让她不高兴啊。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严重影响亲子关系的几个问题


当喜欢自己来的3岁孩子想自己穿衣服,急着把外婆手中的衣服抢过来,笨手笨脚的试着穿上衣服,结果……

结果,一旁心急的外婆看着孩子笨手笨脚,抢着帮孩子穿,在孩子跟外婆互相拉扯的过程,越来越急躁的外婆就从孩子身上打了下去。外婆感觉自己的关心不被接受,开始破口大骂,而脾气硬的孩子更是一脸委屈,仍坚持要自己穿衣服。有时外婆看着孩子的妈妈陪着孩子穿衣服,嫌孩子的妈妈手脚太慢,也会插手把衣服抢走要亲自帮孩子穿。

因此,每天当洗澡完穿衣服的时刻,孩子都直接抗拒外婆的帮忙,坚持要自己穿。当穿不好时会嚷嚷要妈妈我来帮忙,完全不接受外婆的好意,因为孩子的妈妈会试着等待孩子自己完成,等孩子需要帮忙她会自己开口。急性子确实让外婆时常情绪失控,更让祖孙的亲密关系变质。

我们常常抱怨孩子不等待,其实大人更是急躁、没耐心等待。

孩子在发展过程,每一件事情都是需要时间来学习与反复练习,但是当妈妈的时常在一旁催促着孩子「快一点!快一点!」、接着是没耐心的直接帮孩子代劳、甚至焦急万分时直接对孩子大吼大叫与攻击责骂。

你知道吗?孩子需要的不是很能干的妈妈,需要的是能多给他一点时间、陪他一步步学着完成、与他分享成功骄傲的妈妈而已。

即使妈妈的生活有多紧凑,有忙不完的家事,不仅有孩子,还有家庭要照顾。但是,等待是妈妈在育儿过程中,必须要学习与磨练的重要能力。

慢养、等待是妈妈育儿必须学会的功夫。

等待,让孩子能情绪稳定,不会用尖叫、哭闹来抗议。

等待,让孩子能专注有耐心,不轻易放弃的学习新事物。

等待,让妈妈你能享受陪着孩子学习每一件生活小事,分享孩子当下的成就与喜悦。

等待,让妈妈你感受到孩子的单纯可爱,才不会让感到育儿生活只有劳累,没有喜悦!

培养良好亲子关系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不当“法官”,学做“律师”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出了问题,便迫不及待地当起了“法官”,这是很危险的。

孩子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父母要积极地影响与教育孩子,不了解其内心世界便无从谈起。而了解孩子的第一要诀是呵护其自尊,维护其权利,成为其信赖和尊敬的朋友。

即父母对待孩子,要像“律师”对待自己的当事人一样,了解其内心需求,并始终以维护其合法权利为惟一宗旨。

2.不当“裁判”,学做“拉拉队”

在人生竞技场,孩子只能自己去努力。父母既无法替代孩子,也不该自作主张去当“裁判”,而应该给予孩子一种保持良好竞技状态的力量,即“拉拉队”的力量。这样更能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而这正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务。

父母做孩子的“拉拉队”,既要善于发现和赞美孩子,还要引导孩子正确面对失败,在挫折前做孩子的战友。

3.不当“驯兽师”,学做“镜子”

孩子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战胜自己,但他们通常只能依据他人的反馈来认识自己,这时父母的“反馈”作用即镜子的作用就很重要了。

不做“驯兽师”,学做“镜子”,才能帮助孩子提高自我意识,才能让孩子不害怕父母的“权威”,转而和父母沟通。

教育是三分教,七分等。“等一等”是很有用的。比如我们被蚊子叮一下,不管它,很快就会没事,若总去挠,却要很长时间才能好。原因就是人体有一定的自我治愈功能,被蚊子叮一下自己很快就会好,施加外力只会适得其反。

教育也是这个道理。停下来,等一等,给孩子倾诉的机会,和孩子有效地沟通,不用教育就能解决问题。

加强亲子关系的几个小窍门


近日,一档明星夫妇育儿体验观察记《萌仔萌萌宅》的综艺节目播出后,收获口碑、收视齐佳,据骨朵数据网络综艺榜显示,自开播以来,网络播放量均排名前三,真正掀起新一轮爆款级亲子综艺热潮。节目中,四个可爱的宝贝各有特色,吸粉无数,小编也是其中一个忠实的粉丝。

而现在,80和90后已经逐渐结婚生子,迈向人生新篇章,但是对于如何养育孩子,却显得力不从心。因为很多80与90后都是独生子女,本身自己还是孩子,虽然对亲子生活充满着最大的憧憬和热情,却又由于缺乏经验而“惧怕”“家庭文化”。“红心夫妇”是当下80、90后年轻夫妻典型的家庭生态:愧疚于对四位萌娃照顾不周,两人也常在节目中表现出对照顾萌娃的有心无力和对萌娃父母的抱歉,而这正是当今现实社会 “二人世界”家庭婚姻中普遍的现象。

亲子关系是指父母子女关系。在法律上是指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父母和子女是血缘最近的直系血亲,为家庭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良好的亲子关系是亲子教育的基础,只有在关系和谐的状态下,孩子才会尊重父母,接受父母的教育。父母要想更好地教育孩子,就需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就需要学习有效的沟通方法,有效的沟通方法是一门艺术,是每一个为人父母都需要学习的。亲子关系如何提升,告诉您几个小窍门吧!

阅读

跟孩子共读一本书,可以促进孩子好习惯的养成,提升孩子的读书兴趣,增进亲子间的交流;然后,和孩子一起讨论和回味书中的故事情节,让孩子说说在书中最感兴趣的故事,启发孩子;对书中的人物进行比较,寻找书中每个人物身上优秀的和有“闪光点”的地方。

沟通

经常和孩子们聊聊天,跟孩子说说自己工作上的事,听孩子说说他们学校里发生的事;如果觉得孩子和自己有些疏远,不妨和孩子交换一个小秘密;多和孩子聊一些他们更感兴趣的话题。

和孩子一块进行一项运动

让孩子到室外锻炼,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和孩子一同参加一项体育项目,是一家人亲情互动与情感升华的大好机会;家长对运动的理解和参与,对孩子的影响很大。

旅行

抽个假期,和孩子进行一次家庭旅行:培养孩子关心天下的广阔胸怀;让孩子知道世界大地纷繁多样;让孩子的眼界不仅仅局限在书本上;让孩子参与制定家庭出行方案、参与管理日常开支,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和财富管理能力;激发孩子的想象力、认识力,拉近亲子关系、增加孩子的幸福感。

自立

可以先简单地让孩子参与到一道菜的制作中,和孩子一同做一道菜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循序渐进地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意识;洗袜子、分类衣物、整理衣柜,收拾房间等等小技能,也让孩子参与。

家规

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个家规,避免孩子问家长,“为什么你能做,我却不能呢?”有了家规,家里变得民主了,孩子也变得更自觉。

尽孝

对于家长、孩子来说,尽孝不是一件复杂的事,想要教会孩子有孝心,自己必须以身作则;带孩子多去看望老人长辈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孩子都看在眼里,都会模仿,父母对老人的态度,会对孩子产生不小的影响。

亲子关系问题有效的沟通方法


“一旦孩子不听话,或者不按父母的想法来,父母往往就开始用情绪控制孩子,呵斥、哄骗、利诱、威逼,还认为是孩子出了问题。”日前,在新蕊计划2017北京家庭教育公益大讲堂巡回讲座上,儿童教育专家张娟建议家长要在孩子10岁之前学会接纳孩子,才能建立起有效的亲子沟通。

真正的沟通是双向互动

“沟通的技巧、方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父母是否跟孩子有真实的、内在的联结。”张娟说。

张娟举例说,孩子出生那一刻,父母心中充满了喜悦、幸福、兴奋,是男孩女孩都不重要,只要孩子四肢健全、没有毛病就心满意足了。那一刻父母对孩子是全然的接纳、全然的爱,发自内心地接纳他的每个部分,这就是联结。

但是随着孩子长大,父母开始用自己的行为标准、道德标准来纠正孩子,逐渐失去了接纳孩子本来样子的那份初心,开始有目标、有比较,在跟孩子的互动中更关注孩子是不是听话,是不是让自己有面子。张娟说,孩子3岁以后开始形成独立的人格和自我意识,越大越希望表达自己,就开始跟父母反抗,父母如果总是用“如果你不这样,妈妈就那样”的方法跟孩子讲道理,用“如果你好好的,妈妈就给你这个”的方法训练孩子,孩子就不可能真正感受到爱。他感受到的是“如果我好,妈妈爸爸就爱我;如果我不好,他们不一定爱我”。

为什么家人之间看起来给出去的都是爱,但有时候彼此收到的却是伤害?张娟认为真正的沟通应该是双向的能量流通,让孩子听到父母的想法,也让孩子表达他自己的想法,让人觉得窒息和压抑就不是爱。父母只顾唠叨指责,孩子就学会了沉默,这是对孩子极大的不尊重,是剥夺孩子认识世界、体验世界、见证自己内在力量的过程和经历。而这个过程和经历是非常重要的。

什么才是有效的亲子沟通?张娟总结为:有情绪时先不沟通,避免情绪化导致无效沟通;在公众场合单独沟通,呵护孩子的自尊心;日常生活中,观察孩子的情绪给予及时关注;每次沟通结束一定要给孩子一个回馈,形成完整的沟通。

给孩子说“不”的权利

“很多妈妈一边指责孩子不干事,一边大包大揽把事情干了。等孩子好不容易出去干了一件事,妈妈又说孩子干得不够好。”张娟说有一次看到孩子们在义卖,摊位上的孩子多数戴着耳机,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旁边的妈妈则不停地说:“阿姨问价呢,你赶紧说,10块10块,你快招呼,这是你的摊位。”“你快当老板,你快卖呀。”“哎呀,你给的折扣太多了。”张娟建议父母反省一下,如果有担忧、恐惧和害怕的情绪,到底是对自己还是对孩子。

父母的内心往往都期待能说服孩子。无论表现得和蔼还是坚定,都要让孩子听自己的。长此以往,孩子就慢慢变成了一个讨好的、愿意听爸爸妈妈话、让爸爸妈妈喜欢的孩子,但付出的代价就是无法做自己了。

所有孩子本来都是有主见的,但是都会在妈妈的说服、讲道理中被瓦解掉。等孩子长到16岁时,妈妈突然失望地发现孩子没有自我、没有主见。

对此,张娟建议父母要鼓励孩子表达自己内在真实的想法,要给孩子说“不”的权利。能够坚定地看着对方的眼睛说自己要什么或不要什么,就是内在的力量。允许孩子表达自己、说出自己的想法,是父母跟孩子联结的第一步。

张娟认为“允许”有很大的疗愈作用,允许孩子做自己,只要不伤害自己、不打扰别人、不破坏环境,孩子有权利做他自己想做的事情。“当孩子叫嚣、生气的时候,妈妈可以蹲下来对他说:妈妈知道你很生气,妈妈看到了,我就在这里,你可以试着告诉妈妈你的感受。”孩子知道在你这里表达情绪和感受是安全的,这很重要。

如果孩子在家里被允许发脾气,被允许哭,被允许看着父母的眼睛说“我不想听你的,我想做我自己想做的事情”,就值得恭喜,因为孩子可以表达自己,他内在的力量和心智的建构就开始越来越完善、越来越强大。张娟说:“父母随时允许孩子的情绪表达出来,并愿意协助他去走情绪的探索之路,培养的就是一个人格健全的孩子。人格健全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有一天父母死了,他也能够独立幸福地在这个世界上活着,因为他是一个内在健康的人。”

安全地体验被拒绝

“孩子吵着要喝可乐、要买名牌鞋,怎么办?”讲座现场,听众问及这个日常生活中最容易出现的难题。张娟建议父母真实地表达自己的立场和家庭的规则,让孩子清楚地知道,有些事情被拒绝和爸爸妈妈是否爱他没有关系,“我爱你,但同时我也有权利拒绝你,拒绝并不意味着不尊重你。”这样孩子就收到一个重要的讯息:爸爸妈妈爱我,我会有被拒绝的可能。

对于很多家长咬着牙为孩子牺牲的做法,张娟认为父母不可能替孩子挡掉所有他要面对的事情,能做的就是孩子的心理建设,教孩子知道如何应对问题。爱孩子要有规则,允许孩子主张他的权利,也要让孩子知道哪些是他的义务,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的爱并不是意味着可以牺牲一切。

一旦孩子在原生家庭里感受到被爱、被尊重,知道自己是安全的,可以表达自己、探讨问题,可以肆无忌惮地说自己想说的话,家庭就成了孩子练习面对冲突、解决困难、面对外在挫折的场所。“只要父母愿意把成长的力量还给孩子,让孩子觉得父母无条件地爱他、相信他,孩子就知道即使在外面受了委屈和创伤,父母也是可以帮他抚平的。”张娟说。

跟10岁之前的孩子建立积极有效的沟通,关系到孩子如何建立跟这个世界的关系,如何建立跟其他个体的关系。父母要给孩子更多的机会去历练自己、体验自己,真正找到自己的核心动力。孩子借助这样的经验去面对世界的时候,就没有那么多的恐惧,更多的是一份坚定和勇敢。

“如果你想要一个内在和谐、人格完整、心理健康,又能够跟你有良好互动关系的孩子,最重要的就是知道他、接纳他、了解他、相信他、祝福他,任何时候都不要丢掉跟孩子内在的联结。”

亲子关系问题导致青少年网瘾问题


几乎所有的心理问题都是关系问题。孩子过度上网,不出门,不去学校学习,这并不是孩子一个人的问题,而是孩子所处关系的问题。作为心理医生,我们要治疗的不是孩子,而是解决好孩子周围的关系,最重要的是他和父母的关系。

2005年8月,我去北方的某省会城市给当地的心理咨询师讲课。三天的讲课时间里,有一个下午安排现场访谈,也就是说,让我当着几十名学员的面,跟咨询者交谈。选择案例时,一名咨询师告诉我,她所在的工作小组曾对市里的中学生“网络成瘾综合征”进行调查,发现在校初高中生符合“网络成瘾综合征”特征的多达18%,而且她手头上就有这样的案例。这名咨询师问我能不能就这样的案例现场访谈,我回答说当然可以。

在访谈之前,我向学员们陈述了自己对“网络成瘾综合征”的两点看法。

第一,不同意给孩子们戴上“网络成瘾综合征”的帽子。毕竟这一诊断不是真正的病因学诊断,而是现象学诊断,所以不科学;再说,孩子们正处于高速成长阶段,给予任何疾病诊断都会让他们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使他们的成长受阻。还有,如果告诉孩子“你患上了‘网络成瘾综合征’”,那就像告诉抽烟的人“你患上了‘尼古丁成瘾综合征’”一样,并没有实际帮助。我还警告说,下个“时髦诊断”有可能是心理咨询师的自恋表现,不可不慎。学员们都笑了。有学员问:“如果家长问孩子出了什么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回答?”我说:“那就告诉家长,孩子没什么问题,还是好孩子,只是上网多了点儿,你们不让孩子上网,才把问题弄大了。”学员们又是一阵哄笑。我严肃地说:“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我们可要耐心细致呀!”

第二,大家都是学心理学的,请大家一定记住,几乎所有的心理问题都是关系问题,因为内心世界是所处关系的反映。孩子过度上网,不出门,不去学校学习,这并不是孩子一个人的问题,而是孩子所处关系的问题。作为心理医生,我们要治疗的不是孩子,而是解决好孩子周围的关系,最重要的是他和父母的关系。

下午,管先生一家三口如约而至,我和他们一起坐在讲台上,每人拿一个话筒,开始了访谈。

我先作简短的自我介绍,然后问管先生一家:“我能为你们做些什么呢?”

沉默了一会儿后,管先生说:“我的儿子威威从上个寒假结束,就几乎没去上学,成天呆在家里或者到网吧上网,我和他妈妈怎么说都没用。威威已经上高二了,再这样下去,估计连专科学校都考不上。我和他妈妈都很着急。威威将来怎么办呀?”

管太太补充说:“威威越来越不服管,以前还听一点我们的话,现在我们还没跟他说完一句话,他就大喊大叫。有一次,我和他争论起来,他竟一掌把我推倒在地。”说着忍不住擦眼泪。

我把目光投向威威。威威看了我一眼,显得有点紧张,一句话也没说。

我问管先生夫妇:“在这种情况下,你们觉得一家三口谁最痛苦?”管太太脱口而出:“当然是做父母的。”过了几秒钟,管先生说:“我以前没想过这问题,总觉得儿子不听话、不懂事、不懂得为自己的前途着想,现在仔细想想,倒觉得儿子也很不容易。威威曾几次下决心戒掉网瘾,好好地去上学,但就是坚持不下去。看得出来,他挺矛盾的。他应该比我和他妈妈更痛苦。”说完,他怜惜地看了看儿子。威威有点坐立不安了,似乎被一些什么东西打动。管太太一脸惊奇地看着丈夫,似乎在猜测他这样说的真实含义。

我问威威:“你每天上网几小时?”威威答:“除了睡觉,基本都在网上玩游戏或聊天。”“网络能给你带来什么呢?”“可以让我听不见爸妈的唠叨。”“他们怎么唠叨了?”“他们成天在我耳边说学习怎么重要,一定要考上大学,还让和我一起去网吧的同学不跟我玩,弄得我一点面子都没有。有时候,我真想自杀。”威威越说越激动。管先生夫妇却毫无表情,大约这样的抱怨他们听得太多了。

我想缓和一下气氛,转而问学员们:“你们说说,威威为什么会那么长时间上网?”一个学员站起来说:“因为被父母管得太多了,到了网上,他可以找到当家作主的感觉。”另一个学员说:“因为学习领域是父母和老师的地盘,而网络是自己的地盘,他在自己的地盘上呆,肯定觉得舒服。”有个学员说得更严重:“是父母把他推向网络的。”……眼看着访谈渐渐变成批斗会,我及时叫停,对管先生夫妇说:“台下的心理咨询师说了自己的看法。你们觉得对的,可以听;觉得不对的,可以不听。我认为你们是很负责任的父母,你们希望孩子有好的前途。”

我又问威威:“你的意思是,如果父母不管你,不对你唠叨,你心里不烦,就不那么需要上网?”威威毫不犹豫地回答:“那肯定。”管太太马上反驳:“算了吧!有一个月我们没怎么管你,你还不是成天在网上?”威威辩解:“那段时间,我也看书了!再说,你们虽然没说什么,但脸色比任何时候都难看!”管太太又忍不住哭了,一边哭一边说:“我早就不打算要你这个儿子了,权当没生过你,没你这不争气的儿子……”

等管太太的哭声稍停,我问:“假如杀人放火偷盗是最坏的,坏到了10分,那你觉得威威现在坏到几分?”管太太擦擦眼泪,似乎不想回答,直到我再追问,她才说:“两三分吧。”我笑了:“才坏到两三分,你就打算不要他?”

接下来,我在屏幕上投放了这样的一张幻灯片:

父母与孩子互动可能导致的结果

(针对孩子过度上网)

A.父母与孩子关系好,孩子上学、不上或者少上网。

B.父母与孩子关系好,孩子上学、也上网。

C.父母与孩子关系好,孩子不上学、只上网。

D.父母与孩子关系不好,孩子不上学、不回家、上网、乱交友。

E.父母与孩子关系恶化,逐渐导致极端恶果,如男孩子离家出走、抢劫、杀人、吸毒,或者孩子患上严重的精神病,甚至自杀。

我对管先生夫妇说:“我做心理咨询已经20年了,以上的各种结果都见到过。你们到目前为止,都试图达到A目标,或者最少是B目标,结果却不满意。这样做的直接恶果是,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变坏,实际上可能导致E后果。心理医生或者其他任何人都不是神仙,不可能向你们承诺怎样做可以让孩子上清华北大。但是,心理医生的绝招是,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避免最坏的结果。在一般情况下,孩子不一定有什么惊人成就,但可以过健康的日子;也有可能孩子自己想通了,开始努力学习,以后考上清华北大,但我们不把这作为目标。现在的问题是:你们愿意有跟自己关系好的、健康的儿子,他将来有机会结婚生子,让你们抱孙子、享受天伦之乐;还是愿意让儿子永远从视野里消失,或者把他送到精神病院?”这是很严肃的问题。管先生夫妇低头沉思,威威也似乎有所触动。

我问威威:“你是男子汉,愿意选择哪条路呢?”威威泪水夺眶而出:“父母如果不逼我、不烦我,我当然愿意选择最好的路。”我鼻子一酸,眼泪差点儿流出来。那一刻,鲁迅的话在我耳边响起:救救孩子!当然,管先生夫妇是一片好心,只是由于好些事情没想清楚,才导致孩子用自己的前途与他们对抗。我的职业任务是:向父母和孩子呈现清楚的现实。

谈到这里,时间已经过去了一个半小时,在场的所有人都承受着不少压力。我宣布休息20分钟,让大家消化一下。

休息完回到会场,我让在座的心理咨询师给管先生夫妇出主意,结果很快就有了一大堆主意,千奇百怪。归纳起来,大约有一正一反两派观点。

正方认为:威威还不懂得好好学习对自己有什么意义,所以要反复对他说以后竞争很激烈,如果不上好的大学,将来连饭都没得吃,以增加他的危机感,等等。

反方却认为:如果17岁的男孩连这些道理都不懂,那就是傻瓜,随便讲啥道理都是没用的;相信管先生夫妇已经把这些道理讲了无数遍,结果是越讲越没用,所以还不如抓住一个核心——守住父母和孩子的亲情,在任何情况下都营造友好的、理解的气氛,即使威威每天24小时上网,但他还是儿子,要让他享受“儿子的待遇”,不让网络阻隔亲情;亲情第一,上不上网简直太不重要了;等等。

听着各种主意,管先生夫妇表情极为复杂,威威则表现得有些慌张。我估计他在想:如果父母这样对我,我到底该怎么办?

三小时很快过去了,我对管先生一家的到来表示感谢。在他们一家三口离开后,我建议对管先生家进行追踪咨询,并提出了一些咨询思路。

三个月后,学员打电话告诉我,说她后来又给管先生家做了四次访谈。情况在朝好的方向发展:管先生夫妇一直努力改善与儿子的关系,把儿子上网看成次要事情,整个家庭温情脉脉。半年后,她又打电话告诉我:“威威上学了。上学那天,他对父母说:‘你们对我这么好,别说让我上学,就是让我跳火坑,我也愿意。’管先生很幽默:‘儿子呀,不管是上学还是跳火坑,你都是我们的好儿子。现在想想,上个屁网算什么,竟搞得差点儿把整个家毁了。’”

我听了大笑,既为好学员,也为威威这个曾经很可怜、现在却很强大的孩子。

亲子关系中会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亲子关系也就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十分复杂与微妙,它对起主导地位的父母来讲,是在完成他们自己的使命,可对孩子来讲,这可能关系到他们一生的幸福。

在这个社会中,有很多人出现不能适应社会、人格障碍、神经症、违法犯罪等一系列问题,我们也有证据证明这些情况的出现,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与亲子关系有关,那么我们势必要考虑,在亲子关系中存在一些长期被忽视而又不得不解决的问题。

我们经常听到一些报道,某某地区有一小学生跳楼、某某地区有一孩子服毒。听到这些我们也会感到震惊,孩子的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他们为何采取如此极端的做法?父母对他们的关爱不够吗?父母忽视了什么?国奥心理医院心理专家告诉您:父母忽视了孩子的心理问题。但是,这也不能完全怪罪于父母,其原因也在于中国现在的经济现状以及社会对心理问题的忽视。

忽视孩子心理问题,首先就是漠视问题的存在。孩子在各种媒体的影响下懂很多,心理提前发育,更早的认识自我、认识荣辱,同时他们的承受能力不足,也没有成人那么多的理智,而现在的社会或父母给孩子的压力又过高,以至于超过了他们的承受能力,再加上有些老师或父母对孩子的不够尊重。他们采取极端方法可能是对这些问题的回避,也可能是对父母或老师的报复。

忽视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的父母是相当普遍的。孩子上课不注意听讲,经常有一些小动作,做任何事情都没有长性,作为父母不能只认为孩子缺乏管教,更应考虑是不是有注意障碍,如:儿童多动症;孩子经常反复洗手,同时表现出痛苦,不能认为孩子爱干净,应考虑是否有强迫症;孩子总是骂人,且无法矫正,不能只认为孩子没有教养,应考虑是否有品行障碍,如:污言秽语综合征。还有口吃、异食、抽动、神经性贪食、厌食等等,这些疾病的危害都不是一过性的,而是长期的,不经治疗极少有自愈的情况,而且时间越长治疗越困难。

其次是忽视心理疾病的治疗。很多父母知道自己的孩子心理上可能存在问题,但不愿为其治疗。原因是:这些疾病的治疗机构大多是在精神病专科医院,他们不想让自己的孩子有精神病的名声,甚至有些父母认为这些疾病本身就是精神病;有些父母认为服用治疗此类病的药物会影响孩子的智力。以至于疾病发展得越来越重,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工作、学习,而此时的治疗也是极为困难的。

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一些词儿要尽可能避免,如"不"、"应该"等等,以防止与孩子之间距离的拉大,要与孩子成为朋友,这样才能更好的体会和了解孩子的感受与思想,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孩子与汉字的“亲子关系”


每个人都知道亲子很,它关系到子女一生的身心健康。但有可能没有人会意识到,孩子与汉字之间,也需要“亲子关系”。孩子是否觉得汉字亲切,是否热爱汉字,它关系到的是孩子一生的幸福感及人生成就。

一个孩子长大后是否热爱文字,是否爱看书,同样取决于他童年时是否与汉字建立了良好的“亲子关系”。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从小被逼识字,被逼写字,甚至心中憎恨汉字的孩子,长大后会爱书爱文字!

可是我们的孩子与汉字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正是在忍受着这样的“酷刑”。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只知把孩子根本无法理解的汉字粗暴地摆在孩子面前,强行让孩子记忆、书写。

也许孩子是认识了几个字,是会背几句经文,家长也很高兴,我的孩子终于会识字了,殊不知,这样一来却断送了孩子对文字的兴趣和热爱,也许孩子一生都讨厌读书写字。试想一个不喜欢读书的孩子,他这一生又能有怎样的前途和人生呢?

所以说,孩子对汉字的最初感情,也就是孩子与汉字之间是否建立了良好的亲子关系,决定着孩子这一生成为一个怎么样的人。

但是有人在做这样的工作吗?有人在教育孩子要热爱自己祖国的文字吗?现在几乎每一位老师,每一位家长,都在教育孩子,你要不惜一切代价学好英语。

为了让孩子对英语感兴趣,不惜变出各种花样吸引孩子。但偏偏是对比英语不知伟大多少倍的汉字,中国人自己却采取了粗暴的方式让孩子去学习,从一开始就阻断了孩子与汉字之间的“亲子关系”!

中国为什么所有影响世界的了不起的成就和了不起的人物都诞生在古代?为什么现在所有象征着思想和智慧的伟大奖项都与我们无关?我们看看古人对待文字的态度就可知一二:

在古代,凡是写了字的纸,是不能用来擦拭污渍的,废掉不用的纸,只要上面有字,就不能随便撕掉扔掉,更不能被脏物玷污,只能在一个叫字库的地方集中焚烧。而现在,却是整个民族都对汉字没感情!

而整个民族都对汉字没感情又是如何造成的呢?正是因为这个民族的孩子从小就对汉字没感情!没有任何人做着在孩子与汉字之间建立亲子关系的事情!

为什么现在的中国人不能将研究如何吸引孩子对英语感兴趣的精力,放在研究如何让孩子喜爱上汉字呢?一个喜爱汉字的孩子,一个从小与汉字建立了亲子关系的孩子,才应该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啊!

亲子关系决定孩子教育的成败


衡量孩子教育成功与否,更重要的是看孩子能否感受到愉悦和幸福,能否与周围人和谐相处,能否在亲子关系中融洽自如。

亲子关系,在青少年时期,胜过许多教育,甚至决定孩子教育的成败。据研究,如果孩子在12岁之前没有和父母建立很亲密的亲子依恋,那么孩子一生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很难建立,尤其是6岁之前,如果父母没有拿出足够的精力陪孩子,亲子之间很难再建立起足够的信任和依赖。

不妨问问自己,是否更关心孩子如何变得让自己“有面子”?是不是更希望他能考高分,却很少关注他是否快乐,有没有朋友?这些关怀的缺失,使得父母和孩子之间总是有层隔膜,孩子总是表现叛逆,总是和父母“对着干”。在孩子长大后,和父母之间“没话说”、“聊不来”。

建立融洽的亲子关系,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其前提是,父母必须明白,爱是无条件的,孩子存在本身就是父母给予爱的理由。教育的艺术首先是倾听的艺术。父母必须学会倾听,学会去欣赏、理解孩子的成长。父母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自以为是,以为自己什么都懂,其实不然。如果你的孩子在你眼中满是缺点,那么你可能是一个很失败的父母。

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健康的人格。身为父母,不要太重视孩子外在的成功。孩子的成绩好坏,上的大学好不好,有没有找到好工作,这些外在的标准固然对家庭很重要,但是父母必须意识到,还有比这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爱和幸福的能力。

信息时代动摇了老年人的权威。过去的父母可以很傲慢地跟孩子说:“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我吃的盐比你吃的米还多”。到了今天,反倒是孩子们经常跟父母很不屑地说“你懂什么呀!”青少年对新技术、新观念的得心应手更加映衬得父母很“老土”,是个在网络上笨手笨脚的“菜鸟”。

所以,我认为,21世纪是父母和孩子互相学习共同成长的时代。父母需要从孩子那里学习的,不仅仅是新技术新知识,还有新的思维方式和新的生活理念。学习的前提是互相尊重,尊重孩子的特性,尊重孩子的选择,更重要的是尊重孩子的人格。

怎么样处理亲子关系的三大问题?


做家长的都会有这样一种感觉,长大后的孩子和父母的关系越来越远。孩子叛逆,自己与时代脱节,代沟问题在中国父母眼里来说像天塌了一样。作为父母始终要明白:孩子有孩子的人生,自己有自己的人生。想拉近与孩子间的距离,最好办法是:和孩子做朋友而不是把孩子当自己的附属品,与时俱进学习新知识,与孩子自然而然的靠近而不是“捆绑孩子”。

出生于2000年以后的孩子,毫无疑问是货真价实的网络原住民。他们出生时,网络已经在中国迅速发展,他们的生活环境几乎离不开网络。阅读、做题、买东西、交友、找学习资源、游戏、听音乐等,都与网络有着不可分割的、千丝万缕的联系。

“00后”从一出生就带着网络时代的烙印。网络时代的烙印是什么?平等、互动、多元、开放。在网络上,每个人隔着屏幕都是平等的,没有谁会在意屏幕另外一头的是老师还是校长,是领导还是普通员工。因此,这种环境下成长的“00后”,可以说血液里都流淌着平等的意识。这使网络时代的亲子关系与传统媒介时代相比,多了至少三大方面的挑战。

1

父母子女之间的代沟明显增大

“00后”从出生接触到的就是手机、平板、电脑,这是时代发展带来的,无可避免的。有些父母对网络时代的生活方式有着天然的抵触情绪,看见孩子用手机、用电脑,就觉得孩子是在玩。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数据显示,半数以上中小学生网民认为自己的用网水平比父母高,认为比妈妈高的占60.1%,认为比爸爸高的占50.8%。

调查统计还发现,10岁以前上网的孩子超过六成,近三成在7岁以前就开始接触网络,这说明使用网络的孩子不仅群体越来越大,而且年龄越来越低。

他们自然不希望成年人总是唠叨他们,生活方式的差异的不同,使两代人的鸿沟几乎成了“天堑”。这天堑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技术上的鸿沟,另一部分是两代人之间情感的鸿沟。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另一项研究发现,高中生宁可跟网友说心里话,也不爱跟父亲说。表示愿意跟父母说心里话的高中生,仅有三成。

孩子爱跟网友或同学等同龄人聊天,不爱跟父母聊天,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是父母只喜欢聊“有用”的话题。在一些父母看来,衣服、化妆、购物、电视剧、网络游戏、爱情等,都是无用的、让孩子分心的话题。但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没用的”话题恰恰是孩子特别感兴趣的内容。

如果父母能把学习的话题暂时先放下,和孩子聊聊网络购物,聊聊对哪个异性有好感,聊聊体育明星、时尚服装、流行音乐……亲子关系可能会更融洽。例如李亚鹏的妻子李安琪与女儿奥利,妈妈李安琪经常给奥利涂指甲油,选裙子,去游乐园等等,在电视节目中可以看出来,奥利的温暖可人的性格与父母的陪伴分不开。

2

孩子的话父母可能“听不懂”

成长在网络环境下的孩子,从小接触的是数字阅读,他们习惯了使用网言网语,这更使成年人与孩子之间的鸿沟增大。

例如,当孩子的本子上出现了“莓兲想埝祢.巳宬s1种漝惯”(每天想念你,已成为一种习惯)时,您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如果他们的嘴里蹦出“烘焙机”(主页)“打铁”(发帖子)“大虾”(高手)“菜鸟”(新手)“度娘”(百度)“好方”(好烦)等词汇,您不会蒙圈吗?当他们在手机上打出“3Q得orz(感谢得五体投地)”,您能翻译过来吗?这就是当前“00后”一代常常使用的网络语言。他们经常把汉字、字母、数字、图形、偏旁、同音字、同义字等混合交杂起来使用,并创造了专属的“火星文”键盘。

过去,父母和老师还经常偷偷翻翻孩子的书包,看看孩子的本子,希望发现一些“蛛丝马迹”。但是网络时代的今天,孩子即使把这些语言摆在父母面前,父母大人都未必看得懂。另外,“00后”一代也有意地用这些语言把他们与成年人隔开,在他们看来,这些网言网语很酷,既能使他们自成一体,也可以完美地把他们与爱唠叨、爱窥探孩子小秘密的爸爸妈妈分隔开来,可以很好地保护自己的隐私。

网络时代,各种即时通讯工具占据了人们的生活。孩子说的话大人听不懂,孩子的朋友圈干脆屏蔽了父母,面对面坐着,孩子却盯着手机抿嘴笑,网络时代亲子沟通反而多了一道屏障。父母难免会担心,生怕孩子在网上聊天被骗或者网恋。

一个名校的初三学生在全市的语文大赛中获得了特等奖,记者去采访她的妈妈,想了解一下这个学生的写作经验。谁知这位妈妈眼泪含在眼圈里说:“这孩子不爱跟我们说话,放学回来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是玩手机就是偷偷上网,吃饭时都叫不出来。我们吃完她才出来,很少跟我们一起吃饭。但她跟同学可能聊了,拿着手机跟不认识的人也聊得火热,就是看见我们就没话。从她上了初三,我过得可压抑了,又生气又担心,还不敢说她。”

在网络上和陌生人聊天,可以毫无顾忌地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不用告诉对方“我是谁”,互不相识,距离遥远,可以满足孩子宣泄、陪伴的需要,而且互联网可以为他们提供24小时的全天候服务,任何时候想聊天想发泄,都会有网友倾听。这样的情感满足是父母不能替代的。

3

媒介的影响增加了教育难度

研究发现,少年儿童对社会的认识以及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90%依赖于媒介,其中新媒介是主体。

网络这一新的媒体形式的出现,模糊了儿童与成年人之间的界限。在传统媒介时代,孩子必须认识字才能了解到更丰富、多元的信息,成年人是知识的拥有者,把知识传授给孩子,因此成人与孩子的界限鲜明。但是在新媒体时代,读图、视频、碎片化成为人们获得知识的特征。

孩子们不需要认识多少字,同样可以从图片、音频、视频中获得一些原本成年人才能了解的内容。成年人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拥有者,而且由于新媒体技术的介入,有可能孩子比父母了解得更早、更多。例如,有些孩子学会了“翻墙”到国外媒体中看一些信息,有些孩子在网上看到各种不良信息。

然而,虽然“00后”在信息获得方面比父母超前,但是他们的心智并未成熟,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还未形成,媒介的影响有可能使他们的成长偏离方向。例如,艳照门事件、优衣库事件等一些网络热点事件,都会给“00后”一代的价值观等带来负面影响。

另外,网络上各种真真假假的信息也会“塑造现实”,在网络上塑造一个与真实世界相同的虚拟现实,使少年儿童难以分辨真假,使他们把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当成网络问题来处理,以游戏的心理对待生活;或者把网络中的一些问题当成真实的现实来处理,网络明明是虚假的,他们却以为现实就应该是这样的,这便是我们常说的“网络问题现实化”“现实问题网络化”。

因此,网络时代要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需要父母向孩子学习、与孩子一起成长。网络的开放性与平等性使“00后”一代在很多方面也有能力影响父母。

父母的自我发展、自我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基础,父母要多学习科学的教育理念,尤其要尊重网络一代的成长规律,与时俱进,做不断成长的父母。

需要注意的是,亲子关系的构建离不开和谐的夫妻关系,在家庭这个大系统中,有了平衡的夫妻关系才能有和谐的亲子关系。家长不要孤立地看待亲子关系,不要为了孩子忽视了夫妻关系,不要“有了孩子,没了自己”,不要放弃自身的成长。

喜欢《亲子关系:不能随便回答孩子的几个问题》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严重影响亲子关系的几个问题 当喜欢自己来的3岁孩子想自己穿衣服,急着把外婆手中的衣服抢过来,笨手笨脚的试着穿上衣服,结果…… 结果,一旁心急的外婆看着孩子笨手笨脚,抢着帮孩子穿,在孩子跟外婆互相拉扯的过程,越来越急躁的外婆就从孩...
    2021-07-21 阅读全文
  • 培养良好亲子关系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不当“法官”,学做“律师”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出了问题,便迫不及待地当起了“法官”,这是很危险的。 孩子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父母要积极地影响与教育孩子,不了解其内心世界便无从谈起。而了解孩子的第一要...
    2021-07-21 阅读全文
  • 加强亲子关系的几个小窍门 近日,一档明星夫妇育儿体验观察记《萌仔萌萌宅》的综艺节目播出后,收获口碑、收视齐佳,据骨朵数据网络综艺榜显示,自开播以来,网络播放量均排名前三,真正掀起新一轮爆款级亲子综艺热潮。节目中,四个可爱的宝贝...
    2021-07-19 阅读全文
  • 有关幼儿识字的几个问题 导读:让幼儿在没有过重压力、不因负担而引起烦恼的前提下,完全依据其自身的能力接受外界信息,像早年学说话一样自然地去识字和阅读。 既然幼儿完全可以识字,那么剩下的问题就是“何时开始”和“怎样识字”了。关...
    2021-10-26 阅读全文
  • 亲子关系问题有效的沟通方法 “一旦孩子不听话,或者不按父母的想法来,父母往往就开始用情绪控制孩子,呵斥、哄骗、利诱、威逼,还认为是孩子出了问题。”日前,在新蕊计划2017北京家庭教育公益大讲堂巡回讲座上,儿童教育专家张娟建议家长...
    2021-07-19 阅读全文

当喜欢自己来的3岁孩子想自己穿衣服,急着把外婆手中的衣服抢过来,笨手笨脚的试着穿上衣服,结果…… 结果,一旁心急的外婆看着孩子笨手笨脚,抢着帮孩子穿,在孩子跟外婆互相拉扯的过程,越来越急躁的外婆就从孩...

2021-07-21 阅读全文

1.不当“法官”,学做“律师”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出了问题,便迫不及待地当起了“法官”,这是很危险的。 孩子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父母要积极地影响与教育孩子,不了解其内心世界便无从谈起。而了解孩子的第一要...

2021-07-21 阅读全文

近日,一档明星夫妇育儿体验观察记《萌仔萌萌宅》的综艺节目播出后,收获口碑、收视齐佳,据骨朵数据网络综艺榜显示,自开播以来,网络播放量均排名前三,真正掀起新一轮爆款级亲子综艺热潮。节目中,四个可爱的宝贝...

2021-07-19 阅读全文

导读:让幼儿在没有过重压力、不因负担而引起烦恼的前提下,完全依据其自身的能力接受外界信息,像早年学说话一样自然地去识字和阅读。 既然幼儿完全可以识字,那么剩下的问题就是“何时开始”和“怎样识字”了。关...

2021-10-26 阅读全文

“一旦孩子不听话,或者不按父母的想法来,父母往往就开始用情绪控制孩子,呵斥、哄骗、利诱、威逼,还认为是孩子出了问题。”日前,在新蕊计划2017北京家庭教育公益大讲堂巡回讲座上,儿童教育专家张娟建议家长...

2021-07-19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