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图解夫妻和亲子关系中的十大杀手

发布时间:2021-07-15

狼和鹿的故事。

如果孩子有厌学情绪,那家庭就起了中间作用,安慰并鼓励孩子!教师要同家长多交流沟通,和孩子做朋友,放低姿态,互相尊重,彼此包容!那么,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方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图解夫妻和亲子关系中的十大杀手”,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爱情里没有谁都谁错,婚姻里更没有。家是讲感情的地方,不是论是非之地!

亲子关系中,父母不一定都是对的,如果你不想要一个叛逆或者没主见的孩子,就不要跟孩子争谁是谁非!

“我还不是为你好”,这是亲子关系和夫妻关系最大的杀手。也许对方想要的根本不是你所认为的,而你却自以为是地坚持“付出”,回报你的将是对方的逃避和压力,甚至憎恨!

夫妻之间不是上下级,亲子之间更不是,先谈感情,再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下问题,就没有那么多的”你应该“了。

世间没有为你量身订做的孩子和婚姻,不然也就不会有所谓的接纳和磨合。

婚姻里有太多没心理断奶的夫妻,更有太多自己还是孩子的父母。

无论是夫妻,还是父母与孩子,都需要共同成长!

不要拿爱人跟别人家的老公或老婆比较,那是诛心的节奏。

也不要让你的孩子活在“别人家孩子”的阴影里。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指责对方前,先看看自己有没有到那个层次。

“你是不是有了别的女人””你爱妈妈还是爱奶奶?“这样的发问只会让对方很烦,甚至把他推给别人。

偶尔的善意谎言无伤大雅,但若是演变成欺骗,那你会变得很累,因为要不停地遮掩或者圆谎。

期望他人如何待你,你就如何待人,这是亲密关系里永恒不变的法则。

老公,妻子,孩子,他们首先是他自己,然后才是与你相关的社会角色。

试问若他真的变成你所想象的样子,那还是曾经你喜欢的他吗?

同样,就算孩子是你生的,他也是个独立的个体,你无权改变!更不要把他折腾成你想要的样子。因为这根本是不可能的,这根本是令人痛苦不已的!

控制感强的人,都源于安全感太弱!

你越想攥的很紧,结果会让对方逃的越远!

心理学研究表明,爱唠叨的人都是因为口欲期没有过渡好。

因此,这是个毛病!千万不要把自己搞成《大话西游》里的唐僧,孙悟空的痛苦你都懂,唐僧唠叨时,他都想把师傅给杀了。

任何人都不会因你的唠叨而改变,任何事都不会因你的唠叨而如意!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亲子关系的十大秘诀


(一)一个人不能控制另一个人

?●一个人不能改变另外一个人。

改变自己,孩子才会有可能作出相应的改变。

?●一个人不能推动另外一个人。每个家长或孩子都只可以自己推动自己。

?●一个人不能“教导”另外一个人。所以,没有“教”,只有“学”。因此,“教”孩子不重要,使孩子“学”到了才是重要。

?●一个人不能要求别人放弃自己的一套信念、价值观和规条,而去接受另外的一套。孩子也有他自己的一套,明白他的一套,从他的角度看,最有机会使他接受你的意思。

?●好的动机只是一个人去做某一件事的推动力,但是不能给他控制别人,或使事情恰如他所意愿地发生的权利。你认为那是为孩子好便一定要他跟随你的意旨去做,往往适得其反。

(二)没有两个人是一样的

?●没有两个人对同一件事的看法绝对一致,所以孩子的看法与你的不同,没有什么奇怪。

?●每个人之间的不同,建造了这个世界的奇妙可贵。孩子一定会有一些地方比你更好,而你有的优点长处,孩子不会全部拥有。

?●每一个人的信念、价值观及规条都有不同。所以你不能要求孩子有完全与你一样的性格。

?●每个人都是他本人多年建立起来的信念、价值观及规条的产品。你走过的岁月,与孩子将要走的不会相同,对你正确的不一定对他也正确。

?●尊重别人的不同之处,别人才会尊重自己独特的地方。你能接受孩子的不同之处,他才会接受你对他的看法。

?●发生在一个人身上的事情,不能假定发生在另一个人身上也会有一样的结果。所以你的经验是孩子的参考资料,但并不一定保证是正确或可行的法则。

(三)沟通的意义决定于对方的回应

?●自己说什么不重要,对方听到什么才是重要。老是强调自己说得怎样正确没有用,孩子收到的讯息对他来说是什么意思才重要。

?●话有很多种方法说出来,使听者完全领会讲者意图便是最好的方法。用孩子听得明白、能够接受的语言对他说话会有最大的效果。

?●没有两个人对同样的讯息有同样的反应。一个孩子对你说话的反应,不代表另一个孩子也一定会有同样的反应。

?●说话有没有效果由讲者控制,由听者决定。孩子的反应告诉你说了的话有没有效果,而你可以改变说话的文字和方式去控制效果。

?●改变说的方法,才有机会改变听的效果。没有效果的说法,越说孩子会越不接受,效果越差。

(四)孩子的学习来自家长的行为和情绪,而不是家长的指令

?●家长处理一件事的行为模式,孩子看到了,下次也会跟着做。

?●孩子看到家长面对一个情况时产生的情绪反应,便会认定那是正确的,并且在自己面对同样情况时会作出同样的情绪反应。

?●言语或文字本身不能在孩子身体和脑子里产生有学习效果的行为模式或情绪反应。所以教条式的训导效果不大。

?●家长的指令,若用孩子不懂的语言模式发出,会使孩子难以跟随。不要只为自己想说什么而说,先想一想这样说孩子会不会不明白,修正了才开口。

(五)所有行为必有其正面动机

?●每一个人都为满足自己内心的一些需要而做事。

孩子的所有行为都有其意识不到的意义,也就是说是有意义的,但他不懂得也不能说出来。

?●每一个人的行为,对他来说,都是当时环境里最符合自己利益的做法。孩子的潜意识有很多程式,去确保在每一种情况中选择给他最多最好的做法,虽然潜意识有时会欠缺周详。

?●家长需要把孩子的行为与动机分开。我们可以不接受一个人的行为,但接受背后的动机。孩子行为的本质有错或者效果不好,我们应该加以否定,但孩子总是不断地企图提升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我们必须肯定他这样的动机。

?●接受一个人行事的动机,便能接受这个人,因而可以引导他改变行为。找出孩子行为背后的正面动机,加以肯定,再引导孩子去另找更有效的做法,这是最易使孩子接受你的途径。

?●情绪和动机都没有错,只是所选用的做法未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情绪给孩子力量或方向,动机维持孩子想提升的心,帮助孩子找出有效的做法,是家长的责任。

(六)有更好的方法,每个人定会追随

?●每一个人都选择能给自己最佳利益的行为。

孩子不懂得解释,其实他亦一样。

?●人拒绝改变是因为未曾找到更好的方法。孩子必须自己明白那是更有效果的方法,他才会接受,因而改变。

?●让一个人认识到另一个方法能使他得到更多,而付出的代价更少,这个人自然采用那个方法。孩子,同每一个人一样,不断地在这点上努力。

?●提供更好的方法是帮助,即是给对方更多的选择:指定必须用某个方法,却是企图操纵对方。所有人都欢迎帮助,抗拒操纵。你的孩子欢迎你的帮助,但会抗拒你的操纵。

(七)凡事总有至少三个解决方法

?●至今不成功,只是说至今用过的方法尚未得到预期的效果。对孩子必须坚持效果,而不是坚持方法。

?●没有办法,只能说已知的办法行不通。每天都有新事物出现,对孩子的方法也可以有不同。

?●世界上尚有很多我们过去没有想过,或者尚未认识到的方法。教导孩子是数年以至数十年的事,这么长的时间里,总可以有新的方法想出来,就是怕你停步不肯去想。

?●只有相信尚有未知的有效方法,才会有机会找到它和使事情改变。相信没有办法对你没有好处,只会使你停在无力无助的境况;相信有办法可以使事情有转变的可能,才会愿意开始真的去想想。

?●无论什么事情,我们总有至少三个选择的权利。只有一个或者两个选择的情况便是陷入困境;有第三个选择想出来,便会有第四个、第五个及更好的选择出现。

(八)成长过程是一个学习过程

?●孩子所做的或遭遇的每一件事,都对他的将来有所影响。

?●孩子从发生的事情中学习,从而懂得处理将来遇到的同样事情。

?●孩子尝试各种不同的做法,是想去找出其中最好的一个。

?●孩子要不断尝试新的方法,才能知道哪一个是最好的。

?●孩子的生活中充满好奇,正是为了学习如何掌握得更多。

(九)“爱”不可以作为筹码

?●家长对孩子的爱超越一切事物,应该是孩子在世界上永不会失去的东西。

因此,家长不应随便地用它作出要挟或作为交换的筹码。

?●这份爱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大信心及活力的泉源。因此,孩子必须对这份爱没有任何的怀疑。

?●这份爱若在家长的语言中表现出带有条件的话,孩子会对亲子关系的崇高程度有所怀疑。因为这份爱,正是亲子关系的基础和支柱。

?●这份爱若因为孩子做的某些事失去的话,孩子渐渐会变得不在乎它,也就是不在乎这份亲子关系。因此,不要什么事都把它抖出来做条件。

?●家长若对孩子开出条件,把这份爱作为筹码,孩子他日也会把对家长的爱作为筹码。今天的社会中,很多亲子关系完全破碎,便是这个原因。

(十)应该帮助孩子成长而不是替代孩子成长

?●代孩子做孩子该做的事便是企图替代孩子成长。

?●任何替代孩子成长的企图,最终都会在孩子的身上产生负面效应。孩子学不到,会依赖和缺乏自信。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学不到该学的东西,长大后要付出很大的痛苦代价。

?●家长代孩子做孩子该做的事,不会得到孩子的尊敬。爱依赖的孩子只会对父母抱怨及挑剔。

?●鼓励和引导孩子做他自己的事,是最有效帮助孩子成长的方法。这样,孩子才能够成长得有能力和可以照顾自己。

?●孩子的自发性、积极态度、自律,都与这点有关,因为这些都需要从“自己做自己事”中培养出来。

夫妻与亲子关系哪个重要?


你的最爱是丈夫还是孩子?

亲子重要还是夫妻重要?

圣经说: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联合, 二人成为一体。

爱与分离,是生命中两个永恒的主题。健康的家庭,充盈着爱,也懂得分离。

健康家庭的父母,深爱孩子,将他养大,不是为了自己分享这一结果,不是为了永远与孩子粘在一起,而是要将他推出家门,推到一个更宽广的世界,让他去过独立而自主的生活。

而他,则势必会找一个伴侣,也会有自己的孩子。

等他的孩子长大后,他也会向父母学习,把他的孩子推向更宽广的世界。

爱,就在这样的循环中不断地传递,从我们的原生家庭传递到我们的新生家庭。

——孩子,不该是你的最爱

家庭是传递爱的载体,从父母传给孩子,再由孩子向下传递。不过,家庭中居第一位的,不应是亲子关系,而是夫妻关系。夫妻关系是"家庭的定海神针",在有公婆、夫妻和孩子的"三世同堂"的家庭中,如果夫妻关系是家庭核心,拥有第一发言权,那么这个家庭就会稳如磐石。

相反,如果亲子关系(包括公婆与丈夫、丈夫与孩子、妻子与孩子)凌驾于夫妻关系之上,就会产生最常见的两个问题:

1.糟糕的婆媳关系;

2.严重的恋子情结。

这两点是相辅相成的。其实,在新家庭中,如果有一个糟糕的婆媳关系,那么一般可以推断,在婆婆以前的那个"新家庭"中,也曾有一个糟糕的婆媳关系。而那个糟糕的婆媳关系,让婆婆与其儿子建立了非常密切的关系。对这个婆婆而言,儿子,而不是丈夫,是她最亲密的人,是她最割舍不下的人。

于是,当儿子要分离,去找一个爱人,并建立一个自己的新家庭时,作为婆婆,她会是多么难过。她会觉得,自己失去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所以,她会有意无意地阻止儿子与媳妇建立最密切的关系。

而儿子,他以前就知道,他是母亲心目中最重要的人,对于母亲而言,他比爸爸还要重要。以前,他为此而自得,现在,他要"回报"母亲。于是,他也不忍心"背叛"母亲而与妻子建立最亲密的关系。

这是很多婆媳关系难以相处的心理秘密。

相反,如果婆婆心目中最重要的人一直是丈夫而不是儿子,那么儿子的分离,就不是那么难受。相反,她会欣喜地看到,儿子找到了他最爱的人,他可以拥有他的家庭、他的人生了。这时,这个婆婆会祝福媳妇,祝福媳妇和儿子即将走上她和丈夫曾经走过的幸福之路。

温馨提醒:

不健康的家庭关系模式

模式1.烦丈夫,爱儿子

模式2."没"丈夫,爱儿子

模式3.太愚孝,轻妻子

——势必要分离的,不是最爱

要想营造一个健康的家庭系统,必须将夫妻关系置于家庭中最重要的位置。

但是,不管你多么敬爱父母,你终究要离开他们,去过你自己的生活。不管你多么爱儿女,他们也终究要离开你,去过他们自己的生活。

而配偶,才是那个真正陪伴你一生的人。并且,为了父母的健康,我们不要太恋父母的某一方,认为自己与他(她)的关系胜于他们的关系。为了儿女的健康,我们也不要太恋他们,认为自己爱他们胜于爱配偶。因为,最爱的我们都必然是最难割舍。所以,势必要割舍的,不要让它成为最爱。

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要把最多的资源留给配偶。相反,当老人和孩子需要照顾时,我们必须要把更多的资源给他们。但是,我们一定要懂得,配偶才是真正陪伴我们一生的伴侣,才是我们最重要的心理寄托。

如果是儿子,就要对自己说,爸爸才是妈妈最爱的人,自己不是;

如果是女儿,就要对自己说,妈妈才是爸爸最爱的人,自己不是;

如果是父亲,就要对女儿说,我爱你,但妈妈才是能陪伴我一生的;

如果是母亲,就要对儿子说,我爱你,但爸爸才是能陪伴我一生的。

这才是健康家庭之道。

亲子关系对夫妻关系的重要性


经常看到一些心理学家、家庭心理医生、公号号主,宣扬一个理论——夫妻关系应该在亲子关系之上。

大意是:家庭中最重要的关系是夫妻关系,只有夫妻关系良好,爱才能在家庭中流动,这样的家庭才能培养出人格健全的孩子。父母和孩子的最佳关系应该是等腰三角形,而如果等腰三角形成了斜三角形,家庭关系中的平衡就会被打破,给家庭成员带来伤害。

这一点我认同,但是我做不到。

在我们的家庭关系里,已经不是说把亲子关系放在夫妻关系之上了,如果没有亲子关系,夫妻关系可能早就没有了。

有些东西说起来全是理,但与人的天性相悖。勤快时我会去搏斗一下,斗一斗发现人定输天,果断放弃。

我娃六岁了现在会认很多字,会用拼音给我写信(很简单但也挺有逻辑),英语讲得呱呱叫,我每天一看到她我就眉开眼笑,一股慈祥的暖流由内而外洗涤我灵魂,整个人温软喜悦得像一朵大棉花糖。看到老公有这效果吗?不可能的我给你讲,不嫌弃就不错了。

我娃送给我的礼物,哪怕是一张不知所云的画,我都欣喜若狂视若珍宝,我男人送我礼物我一向无动于衷,有时还内心咆哮,这特么是什么审美,我怎么嫁给了一个总是能买到最丑礼物的男人?到底是我瞎还是他瞎?

娃生病了我恨不得代她去疼,男人生病了我通常都是:“你别回来啊,你就在你妈那儿住啊,别传染给我娃了。”

我男人跟我吵架时他不止一次说,踏马的,要不是因为我娃,你以为我还会跟你过。

我的那一点点愧疚顿时烟消云散,生出一种英雄所想略同的盟友感。

有一次我说,我们这样不行啊,我们必须表现出恩爱,要不然孩子还以为天下的夫妻都像咱这样只会一天到晚抬杠呢。于是那天晚上我们说着话,我男人忽然亲了我一下。我娃惊呆了,生气地看着我说:“那是我爸爸!”

我俩笑到岔气。那一点点虚情假意的甜蜜远远敌不过孩子吃醋的可爱劲儿。于是我们那几天变得格外友好,我和我男人一提到这事就心花怒放,维持了好几天都没吵架。看到没,亲子的力量太无穷,强大到可以将两个看对方极不顺眼的人又搓到一团去,这力量反正我是斗不过的。

夫妻关系高于亲子关系的家庭有没有呢。我在前几年当记者的时候见过一对儿。男人再婚,带着和前妻的儿子,找了一个比他年轻的现任,又生了个儿子。一家四口很穷,男人在外面做工,女人在农村家里带继子和自己的儿子。有一天因为一点小事儿,女人忽然对继子大发雷霆,顺手操起旁边的剪刀扎继子的背,戳出好几个血窟窿。然后她还骑电瓶车送继子去上学……老师发现孩子背上有血,赶紧送去缝针,并报了警。女人被拘留15天。

我通过熟人进拘留所见了那女人。其实我当时特别生气但是我不能说“你怎么这么恶毒你不怕遭报应吗”这种话,这不是记者说的话。我问她当时的情况,她说家里穷心情压抑,孩子又不听话,她当时在气头上,巴拉巴拉,然后说她对继子挺好的,买衣服都是一个孩子一套,吃东西也绝对平均。

但是不管她怎么辩解,我还是觉得她完蛋了,她出来要被她老公打到半死吧。没想到她告诉我,她老公还给她送饺子!怕她在拘留所吃得不好!

我马上联系到他老公,他真的讲得出“哪有大人不打孩子的呢”这种话,他说等她拘留期满了他就去接她,还是要好好跟她过日子。出事后他前妻把儿子接走了,感觉他长吁了一口气。

我和另一个老记者坐车回城的路上我真的是被雷死了,噼里啪啦骂了一路。老记者说:“他有什么办法呢。”

说来很可悲,这是我见过的唯一一例夫妻感情高于亲子感情的家庭,而他们是被生活压榨得不得不如此。因为娶妻成本太高(性的成本对这个男人来说也高),因为还有一个孩子,必须把日子过下去。所以他的选择很明确:女人最重要。

官员、商人、学者、大咖,各行各业我都少许认识一点,也会聊私人话题,从来没有、是的从来没有听过一句“我爱我老婆超过爱我孩子。”放在平行的位置已经很难得了,更多的回答是“没有什么可比性,现在肯定是孩子更重要,可能孩子自立以后夫妻关系会回归到第一位吧。”

我觉得这才是理性而自然的回答。孩子年幼的时候,必须亲子关系第一位啊。所以现在去强调“夫妻关系重于亲子关系”干嘛,就算知道是真理你能做到吗,又不是我想健身我就去撸铁、我想戒烟我就天天嚼口香糖这么简单。感情的事情强求不得,伪装吧,自己鸡皮疙瘩掉一地,退让吧,对方得寸进尺贼能嘚瑟,还不如俩人坦诚相见,大人爽快,孩子看着也觉得真实。

而且共同(注意是共同)把亲子关系放到第一位很棒的。都说婚姻是爱情转化为亲情,是怎么转化的呢,是过着过着就懒得过了但是忽然来了一个小天使,你每天跟伴侣说,哎呀今天娃学会了一个词儿,哎呀你看娃这张相片简直小明星,哟哟哟我的娃怎么这么能耐,伴侣在旁边配合着大呼小叫,感情同步得天衣无缝,这样才转化过来的呀。你没事儿到别人面前去显摆娃试试,两天就把别人烦死了。

共同把亲子关系放到第一位,就相当于你们把夫妻跟孩子关系的那个锐角等腰三角形,变成了钝角等腰三角形,家庭关系顿时稳如泰山。

在婚姻越发朝不保夕的今天,我觉得两口子能齐心协力爱自己的娃,已经可以打90分了。我要为我以前老觉得不完美的婚姻鼓一下掌。

说话方式和亲子关系有重要的联系


对孩子表示肯定的语言

改变说话的方式,会让听者的心情大大改变。

“吃完饭刷牙很清爽啊。”

“早点准备好明天上学要用的东西,这样玩起来才畅快啊!”

“好好做自己的事就是对我最大的帮助。”

“摆好脱下来的鞋子,心情不是更好吗?”

多多使用表示肯定的语言,听者的心情就会好很多。

这些肯定的语言,会让听者感到自己得到了肯定。

而且,肯定的语言能帮助别人产生积极的联想。

听者能够更加积极地修正自己的做法。

有时需要简单的命令型

有时候,也不能一味地使用肯定句式。

这是我的肺腑之言。

有时候可以用用简单的命令式。

这与表示否定的句式、伤害人格的语言不同。简单的命令式也很有效。

“吃完饭去刷牙。”

“早点准备好明天上学用的东西。”

“好好做自己的事。”

“脱下的鞋子要摆好。”

家长的语言决定了亲子关系

像上面说的,家长的语言给予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仅仅是注意每天的语言,就能有效改善亲子关系。

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实施良好教育的必要条件。

同时,每天得到家长的肯定,孩子也会越来越自信。

这种自信,会让孩子更加积极乐观,在生活中具有更多的参与意识。

孩子会对周围的一切充满兴趣。

不但关系到学习,还能很好地领会家长的教导教育。

否则,孩子会自暴自弃,不管家长怎样教育,总是不能领会。

在问候中培养亲子关系


从最简单的事做起

“早上好!”

“早上好。”

在一日之初能听到这样的问候,无论是谁都会心情愉悦。尽量高兴地、大声地和家人互问“早上好”吧。父母问候孩子,孩子问候父母,谁先问都没关系,重要的是被问候的一方,必须认真地回答:“早上好!”

当然,最好先由孩子来问候“早上好”,然后父母回答“早上好”。但最初需要家长先用愉快的声音问候孩子“早上好”,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养成问候的习惯。

如果,一方问候“早上好”,而另一方没有任何回应的话,谁都会非常失望、心情郁闷。因为问候表示对另一方的认可、尊重,表明想和对方建立友好关系,如果问候被无视任谁都会非常伤心。因此请一定养成愉快地回答问候的习惯。

问候不仅仅局限于家庭内部。出门散步、扔垃圾、上班、上学的时候,碰到了熟悉的邻居或者同一公司、同一学校的人,都应该主动问候“早上好”。家长以身作则问候他人的姿态,对孩子来说是最好的榜样。

过了早上10点之后,“早上好”就换成了“你好”。日常生活中需要根据时段的不同将问候语分为“你好”、“晚上好”等。

我曾经听说有的孩子不知道“你好”与“晚上好”是什么意思,而家长也难以解答。其实“你好”与“晚上好”的语源分别是“今天你好吗”和“今晚打扰了”。如今分别用两个省略的形式表达问候的意思,单就词汇本身并无其他含义。

问候,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表达了想和对方建立友好关系的愿望。

另外,像“我走了”、“您走好”、“我回来了”、“您回来了”等等在出门和回家时候的问候也非常重要。有不少家庭当家人外出的时候,都会在大门口送行,但如果大家工作都很忙不能亲自送别,至少要互相大声问候一声。

出入家门时的问候,蕴涵着“请小心出行”、“请安全回来”的关切,是家人之间表达感情的一个重要机会。回家后,说一声“我回来了”,也能确认是否有人在家;有事回家晚了,若看到爱人为此不高兴,就可以压低声音怯怯地说“我回来了”,这样,通过声音就能向对方传递出你略带歉意的心情。让我们高高兴兴地送迎家人吧。否则,早晨因为吵架而没有问候你的家人,他们又万一突然遇到什么意外情况或事故的话,你一定会后悔的。

家人之间如果能养成这种相互问候的习惯,就能自然而然地问候邻居,问候熟人,问候门卫了。

有些女性认为有了孩子就无法继续过自由的生活,工作和生活无法兼顾,所以选择了不要孩子。

的确,因为孩子,自己的行动自由会受限,花销会增加,各种各样的负担也会随之而来。但是,拥有孩子、养育孩子的喜悦是无可替代的,所以我认为主动放弃拥有如此美妙经历的机会实在可惜。当然,会有一些特殊原因使得有些女性选择不要孩子,我们不能强迫所有人都一样,但是真心希望更多的人可以生养孩子,并从中获得无限乐趣。其实,养育孩子的过程也是父母成长的过程。

孩子促进父母的成长

有些女性觉得现在太忙了,根本无暇顾及孩子,希望等各方面条件都成熟后再当妈妈。我想说的是,所有条件都完全具备的时刻根本不会到来。不必等待条件完全成熟的那一刻,先迈出第一步,路总会有的。孩子会在你的悉心照料下不知不觉地长大,你也会发现蕴藏在自己身体里惊人的能量。而且,“车到山前必有路”,在你辛苦育儿的过程中一定会有人伸出援助之手。延续人类生命的纽带,就是这样靠无数忘我的父母代代传承至今的。

在自然界中,动物,不,甚至是植物,都希望繁衍更多的子孙后代,都想借此让自己的生命得以延续。父母充满慈爱地养育子孙后代也许出于一种本能。换个角度来看,那些不能很好地繁衍和养育后代的种群最终都无法逃脱灭绝的命运。

但并不是说,只要父母爱护自己的孩子,把他养育成人就可以了。对孩子过度保护、过度溺爱和娇惯是毫无益处的。日本现在不仅面临“少子化”②,即下一代人口减少的问题,下一代人的素质退化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孩子软弱、以自我为中心的品格无论对本人还是对社会的发展都是不利的。

我自己作为家长,也有很多不足之处,但我认为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社会上出现更多品格高尚的人,就必须首先由家长在家庭中开展品格教育。父母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会不断体现、渗透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

父母希望孩子拥有一个怎样的人生

家长对孩子有各种各样殷切的期望,不过,最多的可能还是希望孩子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社会人,希望孩子在结婚后能拥有一个温馨幸福的家庭,希望孩子将来也有自己的孩子,体验幸福的生活。

此外,在老龄化现象日趋严重的日本,父母该如何与成人后的孩子相处,孩子该如何同衰老多病、需要特别看护的父母相处,已经成为当代的新课题。让我们一起来思考亲子关系,以及在亲子关系中必不可少的一些东西吧!

十个增强亲子关系的方式


做父母可以说是世上最难的一种“职业”,家长们常常为教育子女问题发愁。其实,只要每天拿出10个“1分钟”,就能获得难以想象的育儿效果。

1.一分钟肢体接触。心理学研究表明,肢体接触能增进亲子感情,让孩子心理发育更稳定。下班回家,不妨抽出1分钟拉拉孩子的手,摸摸孩子的头、肩膀,传递亲情、爱和力量。

2.一分钟示爱。受传统文化影响,父母不愿表达爱。家长应该通过语言让孩子了解:你是父母最爱的人。可以在睡前、晚饭后等时间段,抽出一分钟抱着孩子,告诉他这些话。

3.一分钟倾听。中国家长喜欢向孩子单方面灌输命令、思维等。其实,倾听孩子的声音,最能增进信任与情感。在倾听孩子说话时,一定要集中精力、态度和蔼,不要表露出没兴趣,更不可随意打断。

4.一分钟游戏。做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有句话说得好:笨孩子在游戏中找乐,聪明孩子在游戏中增智。游戏还能增进亲子情感。家长带孩子做游戏,要健康积极、有趣味,如猜谜等。

5.一分钟矫正。孩子都会犯错,但家长有时因为累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花一分钟明确指出他们的错,并告知什么是正确的,非常重要。矫正错误要注意场合,当着外人的面最好别太过严厉,严肃指出就好。

6.一分钟惩戒。出现逃学、欺负小朋友等严重过失,家长首先要表明态度,随后明确指出错误,责令其改正,并适度惩罚。惩罚不是动手打孩子,可以剥夺他的一些非生理需要,比如一周不准看动画片、取消邀请小伙伴来家聚会的计划等。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孩子已经开始自责,家长可以适度调整态度。

7.一分钟激励。孩子犯了错,一定要矫正,但同时,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多给孩子一些鼓励,激励他前进,引导他反思,以情动人。家长要有耐心,要毫不吝惜地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斗志、自信心。

8.一分钟赞美。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父母要善于发现,并不吝惜及时赞美。比如孩子捡起面前的一张纸,就可以摸摸他的头,给予表扬。但语调要平和,不要显得很夸张,以免让孩子骄傲。

9.一分钟参与。随着孩子慢慢成长,有了主见,父母就该有意识地尊重他们的意见,培养其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与能力。不妨从孩子自己的事情开始,比如早上穿什么衣服、买哪件玩具等,让他参与讨论。慢慢地,家中其他事,大到买房、买车,小到周末去哪里玩等,都可以问问孩子的意见,尽可能达成共识,而不是认为“小孩子懂什么”。当然,要注意孩子的参与度,将尊重与引导相结合,不能一味顺从。

10.一分钟谈期待。人要有期待才能前进,父母也要引导孩子谈谈自己的期盼。首先,可在恰当的时机跟孩子谈谈自己成长的心路历程,让孩子知道,父母不希望他遭遇同样的挫折;其次,可以引导孩子共同描绘理想;最后,用鼓励的语言激励孩子。要注意的是,期待要脚踏实地,不能好高骛远。

《家有儿女》中的十大教子误区


《家有儿女》因其幽默的语言风格和新颖积极的教育特点,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好评。三个个性不同的孩子,给我们带来了乐趣,也给了我们很多教育的启迪。不过,从科学的角度来看,此剧也存在一些教子误区,给大家一些警示:

1、双重标准

夏雨:只许姐姐放火,不许弟弟点灯!夏东海:不准乱改成语!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夏雨:“但咱家只有姐姐没有州官!”

《家有儿女》中妈妈刘梅更偏爱学习成绩好的姐姐夏雪,上面那段对话就是父母偏心所致。一样的情况,妈妈却不惩罚姐姐,只骂两个弟弟,让孩子们觉得非常的不平衡。

虽然现在的家庭基本都是独生子女,这种双重标准不仅仅存在于孩子中间,父母和孩子也一样。父母要以身作则,切不可只骂孩子,不顾及自己的行为。

2、无视孩子的努力

刘星和小雪都趴在饭桌上睡觉,这时刘梅过来,拽起刘星的胳膊。刘梅:你看看表,这才几点哪,就睡了。刘星:我昨晚上没睡好。刘梅:又玩游戏机了吧?刘星:没有。刘梅:那就是上网玩了吧??刘星:没有。我想关于考试的事呢。刘梅:考试的事?你考试又没及格?刘星:还没考呢!刘梅:那就是想想怎么作弊?刘星:你怎么老把我往那坏处想啊!!刘梅:让我往好处想你也得给我机会呀!

不仅是表扬孩子所取得的成就,孩子是发展中的人,所以他不可能任何事都做的尽善尽美,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我们要看重的是他在做每一件事上付出的努力和对待事物的态度,而不要把结果看得很重,当然成功可以强化孩子的自信心,鼓励他再接再厉,可当结果不理想的话,家长应做及时的心理疏导,让孩子认识到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其实在过程中体会到的乐趣远比得到结果有意义。

3、喋喋不休

电视剧经常有这样的镜头,从一进门父母就开始唠叨,孩子关了门去学习,他们还在紧闭的门前喋喋不休。刘梅就是这样一位颇有点神经质的家长。

有的父母习惯于不停地向孩子发号施令,或是叮咛再三,或是详尽安排子女生活的细节,不让子女有机会为自己的事情做出选择。不停的重复,发号施令,并不一定会引起孩子的注意,甚至可能会起到反效果。

4、越俎代庖

当小雨为了报复刘星让自己多喝了半杯牛奶而尿裤子这件事时,就给刘星的鞋里倒牛奶,刘星回来后,妈妈怕他揍小雨,准备干涉。

很多时候,孩子出现问题,家长都会越俎代庖,想要帮助孩子解决,其实这样对孩子来说,并不是什么好的事情。首先家长的解决方式不一定是正确的,另外也不能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夏东海在这部电视剧中一直扮演了一位非常睿智的父亲,其中有一集是刘星要和爸爸联机打游戏,爸爸提出了一个交换条件,为了达成目标,刘星做了许多协调。在这个过程中,体现了他非常强的沟通能力。

学会等待,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5、威胁嘲笑孩子的过错

有一段时间刘星迷上了看恐怖片,对自己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晚上都不敢去上厕所,妈妈对此嗤之以鼻,并责备他活该。而爸爸故作对刘星的恐惧不当一回事,还在谈话中巧妙地融入了鼓励的话,终于,刘星慢慢摆脱了恐惧的阴影,这体现了心理咨询中的合理诱导,助人自助的办法。

合理诱导还有一点是要不断启发孩子,让他发现自己思维中出现的问题或者是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直接告诉他应该怎样,研究表明自己得出的结论比别人告诉的要印象深刻。

6、随便蒙骗孩子

妈妈帮小雨照看小雨从朵朵那儿借来的小黄豆(一只小鸭子),但不小心把小黄豆弄丢了,妈妈起初想到一个办法,找了一只差不多的小鸭子代替,想蒙混过关,可后来还是被孩子发现了,让小雨很伤心。后来妈妈答应一定找回小黄豆,找了很多地方,最后终于找到了小黄豆,也为小雨上了诚信这一课。

家长答应孩子的事一定要做到,家长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如果你说到做到,言行一致,孩子也会成为一个守信用的人,但如果家长由于工作忙而忘了自己向孩子许诺过的事情,孩子也会认为言而无信没什么大不了,因为在孩子的心目中家长就是他们的榜样。

7、吹毛求疵,要求完美

《家有儿女》中姐姐小雪的成绩出色,无论是考试,还是比赛,一直都是第一名。父母也把她捧为弟弟们学习的榜样。于是性格越发要求完美。结果高考填志愿时,只写了一个学校,但是,她却意外落榜了,她受到前所未有的打击。

基于我国传统文化和社会心理特点,父母对子女通常抱有很高的期望。所有父母都想使自己的子女成为有用的人,成为出类拔萃的佼佼者,有的家庭,无论孩子表现如何出色,都不能达到父母的期望。父母会反复强调“下次要更好”。

过大的压力导致对孩子的爱缺少理智,出现许多荒谬的现象。情感上的扭曲违背了孩子身心发展的具体规律,无疑与父母的期望相背离。?在这类家庭长大的子女,通常会不停地对自己有“新要求”,不懂得欣赏别人的优点,更不懂得对别人的“瑕疵”给予包容和理解。

8、不顾原则,有求必应

这个重组家庭刚刚生活在一起的时候,小雪对新妈妈很抵触,于是刘梅就想讨好小雪,对于夏雪的要求可以说是不顾原则,有求必应。甚至将整个家变得像动物园一样。

有的父母为了成为子女心中的“好父母”,不惜对子女千依百顺,甚至对子女很不合理的要求也会想尽一切办法满足。在这类家庭中长大的子女,往往任性跋扈,易发脾气;习惯以自我为中心,无视他人感受。这其实是害了孩子。

9、不尊重孩子的意愿

刘星不喜欢喝牛奶,他的鬼点子多,设法逃避喝牛奶,有一天他趁小雨上厕所就把自己剩的牛奶倒进了小雨的杯子,小雨由于喝多了而尿了裤子,他要报复刘星,把刘星剩的牛奶倒进了刘星的鞋里,最后两人产生了矛盾。

人们往往不愿意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孩子也一样,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不同的孩子的口味是不同的,喜欢的东西也是不一样的,不能统一要求,这也是尊重孩子的表现。

10、不尊重孩子的个性

在九十二集《我有我美丽》,小雪不喜欢穿校服,因为她觉得全校学生穿一样的衣服,完全不能体现个性,可这又与校规相违背,她的父母亲首先接受了她的想法,在15、16岁的年纪,正是爱美、追求独特个性的年龄,最后采用了孩子都能接受的方法。

激发孩子智慧十大亲子游戏


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孩子都会被各种各样的游戏所吸引。而事实上,游戏本身就是一种学习,是孩子获取经验、发展智能的妙方,也是自发性、创造力、好奇心、想像力、探索、冒险及未来处事方式的象征。

1、猜谜游戏

孩子对猜谜不但有兴趣,而且也能激发其推理及想像力,我们可以用“千根线、万根线,掉到水里就不见”猜“雨”这种方式;也可以用孩子喜欢的东西给一些线索,让他提出题目、推想答案。还可以用“比手划脚”的方式要孩子作答。

2.知觉游戏

“知觉”是一种将透过感官所获得的资料,再经过分析与解释的能力;知觉包括眼睛、鼻子、舌头、身体等感觉作用。我们可以让孩子分辨不同形状的物品,用触摸猜东西、尝尝各种调味品、玩配对游戏、辨认方向及方位;让孩子观赏及指认有背景的图片等活动。

3.扮演游戏

例如让孩子玩“扮家家酒”,鼓励他应用想像力自由扮演所喜欢的“角色”。父母可以提供一些线索,如给他一架飞机,假想他在空中飞行遭遇哪些飞鸟;给他一部金刚,让他跟铁金刚对话;给他一些医生的玩具,让他扮演医生看病的情形……

4.想像游戏

“想像力”可以使不可能的事变成可能。在想像的世界里,孩子的思绪更加自由奔放;我们可以用“未来世界的交通工具或城市”为题,让孩子运用想像力描绘出未来的远景。

5.接龙游戏

许多游戏可以用“接龙”的方式,如“文字接龙”:上班→班长→长大→……“绘画接龙”:一个主题大家接力画;“数字接龙”:1→3→5……“故事接龙”:从前有一个猎人……“动物接龙”:四只脚的如狮子→老虎→大象……空中飞的如老鹰、鸽子……

6.字词游戏

让孩子说出“同韵、音、部首、声调、笔画的字词”、“字头、尾相同的字词”、“用图画写字”、“用三个字词说(写)出不同的句子”,提供一些字词,如“火”字,让孩子自由联想,或说出可以用哪些字词来替代……

7.手指游戏

双手是我们的外脑,训练孩子的双手,有助于脑力开发;设计一些运用手指的运动,如“手语歌”、“甩手”、“捏泥巴”、“拼积木”等活动,让孩子能动动头脑、动动手。也可以用儿歌配合手指的动作,一边念儿歌一边运作手指。

8.躲藏游戏

跟孩子玩“躲猫猫”的游戏;把物品藏在家中一角,让他来找;在图案中藏着一些物品、数字等,让他找出来;带孩子到郊外,亲子共玩“大地寻宝”的活动;或在报纸上找出自己需要的“形容词”或“物品”等活动,都是藏物的游戏。

9.绘画游戏

从涂鸦到能画出图形,孩子绘画的兴趣一直很浓厚,他们以画画表达其未能以言语形容的感受、情绪。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画。用各种不同的材料,画在纸上、布上、板上……让孩子享受自由创作的喜悦。

10.观察游戏

让孩子观察树苗的成长,或红薯发芽,以了解造物的奥妙;由观察影子的变化,学习科学概念;由观察人类的表情,而能察言观色、善解人意;甚至参观各种展览、表演、户外郊游……等都是很好的观察活动。

除上述10种游戏外,尚有很多游戏如科学、概念、音乐、黏土、雕刻……等,都可以在平时用以激发孩子的智慧;在辅导孩子游戏时,应注意个别与团体游戏兼顾,以培养社交及合作遵守团体规范的行为。

相信《图解夫妻和亲子关系中的十大杀手》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狼和鹿的故事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亲子关系的十大秘诀 (一)一个人不能控制另一个人 ?●一个人不能改变另外一个人。 改变自己,孩子才会有可能作出相应的改变。 ?●一个人不能推动另外一个人。每个家长或孩子都只可以自己推动自己。 ?●一个人不能“教导”另外一...
    2021-04-07 阅读全文
  • 夫妻与亲子关系哪个重要? 你的最爱是丈夫还是孩子? 亲子重要还是夫妻重要? 圣经说: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联合,二人成为一体。 爱与分离,是生命中两个永恒的主题。健康的家庭,充盈着爱,也懂得分离。 健康家庭的父母,深爱孩子,将他养...
    2021-07-31 阅读全文
  • 亲子关系对夫妻关系的重要性 经常看到一些心理学家、家庭心理医生、公号号主,宣扬一个理论——夫妻关系应该在亲子关系之上。 大意是:家庭中最重要的关系是夫妻关系,只有夫妻关系良好,爱才能在家庭中流动,这样的家庭才能培养出人格健全的孩...
    2021-08-06 阅读全文
  • 说话方式和亲子关系有重要的联系 对孩子表示肯定的语言 改变说话的方式,会让听者的心情大大改变。 “吃完饭刷牙很清爽啊。” “早点准备好明天上学要用的东西,这样玩起来才畅快啊!” “好好做自己的事就是对我最大的帮助。” “摆好脱下来的...
    2021-07-15 阅读全文
  • 在问候中培养亲子关系 从最简单的事做起 “早上好!” “早上好。” 在一日之初能听到这样的问候,无论是谁都会心情愉悦。尽量高兴地、大声地和家人互问“早上好”吧。父母问候孩子,孩子问候父母,谁先问都没关系,重要的是被问候的一...
    2021-07-26 阅读全文

(一)一个人不能控制另一个人 ?●一个人不能改变另外一个人。 改变自己,孩子才会有可能作出相应的改变。 ?●一个人不能推动另外一个人。每个家长或孩子都只可以自己推动自己。 ?●一个人不能“教导”另外一...

2021-04-07 阅读全文

你的最爱是丈夫还是孩子? 亲子重要还是夫妻重要? 圣经说: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联合,二人成为一体。 爱与分离,是生命中两个永恒的主题。健康的家庭,充盈着爱,也懂得分离。 健康家庭的父母,深爱孩子,将他养...

2021-07-31 阅读全文

经常看到一些心理学家、家庭心理医生、公号号主,宣扬一个理论——夫妻关系应该在亲子关系之上。 大意是:家庭中最重要的关系是夫妻关系,只有夫妻关系良好,爱才能在家庭中流动,这样的家庭才能培养出人格健全的孩...

2021-08-06 阅读全文

对孩子表示肯定的语言 改变说话的方式,会让听者的心情大大改变。 “吃完饭刷牙很清爽啊。” “早点准备好明天上学要用的东西,这样玩起来才畅快啊!” “好好做自己的事就是对我最大的帮助。” “摆好脱下来的...

2021-07-15 阅读全文

从最简单的事做起 “早上好!” “早上好。” 在一日之初能听到这样的问候,无论是谁都会心情愉悦。尽量高兴地、大声地和家人互问“早上好”吧。父母问候孩子,孩子问候父母,谁先问都没关系,重要的是被问候的一...

2021-07-26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