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教育随笔:这些口头语会害了你

发布时间:2021-06-30

教育随笔。

众所周知,对于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来说,我们应该常常对行为进行观察分析,而教育笔记可以帮助老师完善教育方法和措施。如何动笔写一篇教育笔记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教育随笔:这些口头语会害了你”,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这些口头语会害了你

说两句这些口头语会害了你对于有口头语的幼师来说,好的口头语可以帮助幼师轻松组织活动和培养孩子良好习惯;不好的口头语不但会影响孩子的在园情绪,甚至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今天就一起分析一下原因,找出解决方法吧。我看谁是最后一名?我看谁忘了?分析这类口头语明显带有反面恐吓,言外之意是:谁达不到要求就会受到批评惩罚。这样就违背了幼儿教育所提倡的正面激励原则,试想,幼儿在这样一种恐吓情境下,能主动地、发自内心地去完成好幼师所提的要求吗?即使完成了,他们的心情又是如何?大概只能是压抑、紧张与恐惧了。教育重要的是过程而非结果,在这种情景下,幼儿只能是一种简单的消极应对,并不能从中得到任何乐趣。而对于更小一些的托、小班幼儿来说,他们不能够像大人一样理解幼师的反话,往往会以为教师真的在比谁是最后,反而事与愿违。

对策变反面恐吓为正面激励。幼师应以充满热情和积极向上的语言激励孩子。比如:我们看看谁完成得又快又好?比比谁记得最牢?等等,甚至还可以许诺对完成好的幼儿进行奖励,如贴小红花、点小红点、获得优先游戏权等。这种正面激励利用了幼儿喜欢成功、追求上进、乐于竞争的特点,能够调动起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幼儿变被动接受为主动竞争,从而促使幼儿更好地完成目标。不许说话!(不许……)赶快吃!(赶快做……)分析这是一种强制性命令口头语,它所反映出来的师生关系仍然没有脱离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WwW.YJs21.cOm

在这种关系中,教师高高在上,对幼儿发号施令,拥有绝对权威;在这种高压环境下,幼儿没有发言权,没有主动地位,只能是绝对服从者。久而久之,就会使幼儿感到压抑,进而形成唯唯诺诺、惟命是从、胆小怕事、缺乏主见的不良性格,又如何谈得上创设自由宽松、平等尊重的精神环境,培养乐观向上、敢于创新的良好性格?况且这种简单的指令真的能让孩子发自内心地遵守和服从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对策变强制命令为游戏诱导。幼儿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就是热爱游戏,游戏是幼儿的生命,在游戏中,他们会全身心地投入而乐此不疲,并从中获得巨大乐趣,得到有益发展。幼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点,在组织日常活动或教学活动时,要能够随机应变,想办法将指令变成幼儿感兴趣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完成指令。

比如课前准备时,可以玩“神奇胶水”的游戏,请幼儿用想象中的神奇胶水“粘”好自己的小手、小脚、小嘴巴、小屁股,使其坐好不乱动,以集中注意力;让幼儿注意看某处时,可以告诉幼儿用小眼睛做聚光灯找到某处;让幼儿原地不动时,可以让他们比比谁最像木头人;幼儿不好好吃饭,可以玩芝麻开门或大老虎、大鲸鱼等游戏;让幼儿不乱跑时,可让其学小猫排队轻轻走等等。

这样一来,幼儿能又快又好地完成指令,更重要的是,完成指令的过程充满了乐趣,幼儿的个性得到了释放,幼儿的权利得到了尊重,师生关系也得到了完善。笨死了!连这都不会,你还能干什么?分析这是一种对幼儿的轻蔑否定用语,通常当幼儿达不到幼师的教育目标时最容易出现这种语言,它是教师消极情绪在幼儿身上的尽情发泄,甚至可以称其为一种语言暴力,反映出幼师对幼儿人格的严重轻视。

这类语言会给孩子造成一种负面的心理暗示,降低幼儿的自我评价,严重伤害幼儿的自尊心,打击其自信心,对幼儿乐观开朗性格的形成以及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杀伤力。对策变蔑视否定为耐心鼓励。作为幼儿教师应严格杜绝这类语言的发生,应充分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力,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了解并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在发现问题时,要多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及时调整教育目标或改变教育方法,要给幼儿时间,给幼儿信心,而不是一味打击与耻笑;对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应给以欣赏和保护,要多对幼儿说:“没关系,咱们再来一次!”“要相信自己,下次一定能做好。”“这次好多了,继续努力啊!”“你说的跟别人不一样,还有更好的想法吗?”等等。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编辑推荐

教育随笔:口头评价须拿捏“度”


口头评价在幼儿的学习与发展中,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实施科学有效的口头评价,不仅是满足幼儿身心发展差异的需要,更是促进教师教育观念转变、改善保教行为、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很多教师未能用好“口头评价”这把尺子,因“评价不当”带来的问题也不少。如何发挥口头评价的价值,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更好地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笔者认为,教师口头评价必须做到“适度适量又适时”。

评价语言要适度

所谓评价语言要适度,简单来说就是教师在对幼儿进行口头评价时,评价语言必须力求准确,讲究分寸,既要防止“过”,也要防止“不及”。因为不同的幼儿对教师评价的期待与反应是不相同的,譬如,对于同一个问题,教师要基于幼儿不同的发展水平给予表扬,而不能千篇一律都是“你真聪明”“你很棒”之类的评价。对于平时不肯积极举手发言或者自信心不足的孩子,可以给予肯定与表扬,这样才能增强幼儿的自信心,让他获得成功感。对于一个各方面发展甚好,不需要进行任何挑战就能脱口而出正确回答问题的孩子而言,肯定或表扬的评价语言就失去应有的价值和意义。

有学者指出,表扬一定要针对幼儿真实的进步与成就,而且是有客观的证据直接表明,当幼儿出现进步与成就时要向其说明理由,使之归因于自己的努力和能力。过多的夸奖起不到鼓励作用,尤其是教师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随意性夸奖,不仅不能对幼儿产生积极的导向作用,反而可能导致学生形成随意应付的学习态度。

同理,教师在否定幼儿时,也要尽量将否定的语言换成婉转的说法,在使用这类口头评价时,语言切忌空洞虚无,评价一定要有依据、有真实内容,这样才能让幼儿感受到教师的真心实意和教师的智慧形象,从而进一步激发引导幼儿继续思考。譬如,“这个问题你可能还没有完全想好,再给你点时间思考,你的答案可能就更好了。”否定的评价多了份关爱和鼓励,幼儿自然会接受并朝新的方向发展。

评价频率要适量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现在教师勤于口头评价,特别是不经思索、脱口而出的随意性口头评价居多,这里既包括肯定性的口头评价,如“很好”“能干”“你真棒”等,也包括否定性的评价,如“不对”“不可以”“看看人家做得多好”“怎么又发出声音”等,这样的口头评价尤其在一日活动中不绝于耳。

有些评价不是已成了教师的一种“口头禅”,就是成为教师控制或制约幼儿的一种手段。口头评价随意性泛滥的结果是,不仅幼儿没有因教师频繁的评价而获得更好的发展,也未能促进教师有更好的自我反思。由此一来,评价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教育价值和存在意义。

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儿童心理学博士丽莲•凯兹曾强调儿童发展的适宜性,明确提出“适量原则”。她认为,在促进幼儿发展方面,不管提供什么东西,只有“适量”才能产生好的结果,某样东西对幼儿好,并不表示那样东西越多对幼儿越好。其实,这里所说的“适量原则”不仅适用于对幼儿的注意、爱、玩具的提供、活动的选择等方面,也包括教师日常对幼儿的口头评价。教师在进行口头评价时,一定要有度,不能过多过滥,而要把口头评价用得恰到好处,能给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

评价时间要适时

教师的口头评价要想达到应有的作用,还需适时。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认为,人的行为就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连结。当幼儿表现出积极的行为时,教师如果能马上给予正性强化物,这样幼儿就会巩固这个行为;反之,如果幼儿的行为是消极的,教师就要给予另一种负性强化物,促使其不良行为消退。

口头评价要适时,就是上述理念的具体运用。即当幼儿某种正面或积极的行为发生时,教师要作出积极反应,及时给予肯定或表扬,以此达到正性强化;当幼儿某种负面或消极行为发生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制止,并告诉幼儿为什么不能这样的道理,让口头评价达到最好的效果。譬如,红红从不肯主动跟人问好,偶有一天,红红主动跟老师打招呼,这时老师就需要及时肯定表扬红红:“红红今天能主动跟老师问好,真好!”同时还可以给她一个充满爱的拥抱。这样及时、到位、具体的评价也一定会给孩子留下暖暖的记忆。

总之,口头评价是一门艺术,教师要想达到其应有的教育价值,就要学会语言策略,通过实践,做到适度适量又适时。

教育随笔《曾经,我的“关照”伤害了孩子》


前一段时间,杨**的思维比较活跃,表现在:特别爱发言,而且喜欢打断别人的回答强行插话。他的性子急得都根本无视老师给他的示意,大有“不让我回答不行”的架势。

开放日那天,杨**刚来园,我就对他特别“关照”了一下:“今天不许乱插话,尤其是在别人回答问题的时候,否则我就不喜欢你了!”

活动结束了,我发现我的“关照”很奏效,杨**不但没有乱插话而且异常的安静,好像整个活动下来一句话也没说,这让我越想越觉得惊讶。于是我悄悄来到他的身边,问他为什么没积极回答我的提问,他竟说:“今天,我不想回答问题了!”说完就扭头不看我了。他分明是在跟我赌气。顿时,我的内心一阵酸楚,我知道孩子不高兴了,是我伤害了他。

事后我反思:杨**喜欢插话,恰恰说明他对老师的问题掌握了,他自信能回答好;他好表现,是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他的经验。如果不给他发挥的空间,就伤了他的自尊,打击了他的积极性。我很惭愧,由于我的“关照”,伤害了孩子。

现在,我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昨晚陪四岁的儿子一起看绘本,我帮他讲读绘本上各种各样的鸟。突然,儿子站起来打断了我的话,信心十足地对我说:“妈妈,你知道吗?世界上还有左鸟和右鸟。”看着儿子认真的样子,听着他这不着边际的话,我忍俊不禁,问他:“是吗?你给我讲讲左鸟和右鸟的故事吧。”儿子万分认真地伸出左手,说:“左鸟吃左边的米”,又伸出右手,说:“右鸟吃右边的米,你知道了吧?”我强忍着笑点点头:“等你再看到左鸟和右鸟,一定要指给妈妈认,好吗?”儿子满足极了,大声回答:“没问题!”在我们静下来继续看绘本的时候,我的思想开了一会儿小差:原来,在孩子插话的时候,给孩子自由回答的空间(尽管他们的话有时不可思议),是孩子多大的满足与幸福呀!

我庆幸:我没有因此再伤害到孩子。

我高兴:我又学会了一种保护孩子自尊心和积极性的方法。

我想说:我的成长与进步,在很多时候来自于孩子们。

教育随笔:你真棒


表扬,是对幼儿言行的一种肯定与称赞。也是幼儿园品德教育的一种方法。恰当地运用表扬,对幼儿认识什么是好、坏、什么是善、恶,提高是非观念能起到直接作用。它能使幼儿明白自己的优点与长处,并使优点和长处得到巩固和发展。还能使幼儿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和获得欢愉,从而更加努力自信。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提倡运用表扬和鼓励的教育手段。它能强化幼儿的正确行为。但是表扬如果运用得不当,也有它的弊端。

1.易使幼儿形成悦人型人格倾向。教师是幼儿心目中至高无上的权威。教师对幼儿的评价与态度会被幼儿当做自我评价的主要甚至唯一标准。为了满足自尊的需要,某些幼儿会注意教师的好恶,以此调节自己的行为取悦于教师。长此以往,这类幼儿容易形成悦人型人格倾向而缺乏独立判断是非的能力。长大后,他们因为缺乏内在的评判标准,情绪易受别人态度与评价的左右,因而常常生活得不快乐,不自信。

2.易使幼儿形成好胜好强,追求完美的人格倾向,降低幼儿的抗挫折能力。我们不难发现有这样一些幼儿,他们好胜好强、追求完美。不允许自己失败,不允许自己有不如别人的地方,甚至听不得别人受表扬。这类幼儿大多因为受到过多表扬而过分追求完美,受不了挫折,将来也不会生活得太幸福。

表扬——有时以一种极其休闲的方式出现,好比吃瓜子吐壳。如看到孩子的图画,可以不假思索地说一句“不错,画得很好”,或者摸摸孩子的头,说一声“你真乖”。这样的表扬在上班八小时内可以频频出现,不费力、不用心、不讲究技巧,只要嘴唇运动。说者无心,听者高兴。

表扬——有时也会被说者以隆重推出的方式出现!这就好比穿正装,经过洗、烫、配、整等步骤,这才亮相。这样的表扬,不滥:一般都是预备好的,经过思考和计划,表扬的语句也是颇费一番斟酌。有时在集体面前进行,有时以单独谈话的方式。这样的表扬都是老师为了达到一种目的。说者有意,听者激动。

应该说,一个善于表扬的老师是一个好老师,是一个懂得给予孩子温暖和鼓励的好老师,是一个愿意给孩子阳光,让他们灿烂的好师长。所以,我们在对幼儿进行表扬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表扬要及时

及时表扬时效,不仅在教师运用的当时而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对幼儿积极向上的心理,愿意听教师的话,做好事的热情等是一种“助然”,否则,会因时间的推移而递减。即应“热处理”。任何借口的拖延或遗忘(即使事后在想起)都会使幼儿认为在老师并不想表扬自己,而降低表扬作用。从而使幼儿在以后的做事中不会再那么的积极认真了,对老师也会有一种不感正视的感觉。

二、适量(度),不能从感情出发带有任何随意性

“适量”是指教师评价的公证性与客观性。如:幼儿非值日生,但去帮助值日生做事情,教师讲话时,既要肯定其积极性,也要指出这本是值日生的“本职”,“你把地扫的真干净,我替值日谢谢你。到你自己值日时以相信你能更主动更积极,对吧!”如果按以下说法则改变了表扬性质,反而容易引起矛盾或纠纷“你扫地可真认真,真干净呀,我看值日生也没有你干得好,他也该向你学习。”“适量”的掌握,要从幼儿行为本身价值产生的效果与周围关系的全方位地考虑,如果缺少任何一方面,都会降低教师说话的力度,如果增加其容量,则易产生副作用——“我做的就是对”而成为是骄傲的资本。“适量”还表现在对不同水平幼儿的不同程度的表扬中均应含有更多的鼓励;对于能力水平较好的幼儿,表扬应含更高的要求多而滥的表扬,即不适的量(度),对幼儿起不到教育作用,还会使幼儿滋长不良的品格——易形成自己独慧,他人皆蠢,自己独美,他人皆丑的盲目骄傲的心理。所以教师必须充分认识表扬的三个作用:“鼓励作用、导向作用、批评作用,”以利更好的运用。表扬的形式,从表扬的对象及场合看有个人和集体之分,在实施时,有一“加减”法则。面对全体幼儿时,教师应对获得成功多的幼儿注意减少表扬的次数;对获得成功少的幼儿则增加表扬次数。面对一个幼儿时,教师应该对这个幼儿较易获得成功的方面减少表扬次数,降低表扬的档次;对较难获得成功方面的,则增加表扬次数,提高表扬的档次。在幼儿对某件事有了兴趣及十分自觉时,应适当减少表扬,在表扬时,教师应注意将幼儿的活动动机升到“兴趣”上来,而不是为了得到成人表扬和奖励。从表扬的内容上看,可有八种。简单判断式表扬;说明式表扬;动机性表扬;态度性表扬;期望性表扬;性质性表扬;对比性表扬;说理性表扬。应注意的是,同样的表扬对不同个性的幼儿起的作用不同,就是同样的表扬,对同一幼儿的作用也是不同的。为了达到教育目的,教师要不断提高表扬水平,交换表扬的内容和方式,才能为幼儿所接受。

三、表扬对事不对人

在教师表扬幼儿的时候往往爱指向幼儿本人,而不在乎他所被表扬的事与物。从而会使幼儿觉得“名不副实”。例如:幼儿的字写的很好,教师可以说:你写的字真好,那么幼儿听后就会意识到他的优点是字好,以后他也就会继续坚持下去。如用下种说法,就把表扬的意义扭曲了。“咦!你真棒!”教师所表扬的对象都是幼儿所做的事与物,而不是幼儿本人。由于幼儿缺乏自我评价能力,教师所对幼儿的评价可能成为幼儿自我评价的依据。因此,教师对幼儿过多的直接称赞会使幼儿产生一种依赖性。所以说教师越是表扬、夸奖,幼儿们就越依赖教师们的选择来决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而不是形成自己的决定。同样的道理:博取更多的认同成了幼儿衡量价值取向的标准,因此就产生了恶性循环。

四、表扬指向提高是非的认识水平

表扬的性质是对幼儿言行的肯定,应适当的表扬。幼儿受表扬,说明在所表扬的方面做的好、做的对,这将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自信心、自尊心。为了使幼儿分辨是非,教师一般要讲清为什么教师要表扬,这也是幼儿在实践中得到的来自教师的理性认识。由此得出,表扬看似容易,做却非易也,只有合理的运用了表扬这一手法,他将会在幼儿学习中带来无穷的努力与坚定的自信心。还能使幼儿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和获得欢愉。

教育随笔:孩子,你哭吧


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健康领域中提出的目标之一:情绪安定愉快。班级里有一位小女孩轩轩就让老师们非常的无奈,在大多时候,她都是一位安静、美丽的小姑娘,和小朋友、老师们也都相处的十分愉快,可以在当她某些愿望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她就哭的歇斯底里,不听任何人的话,让老师们十分的无奈。

这天早上妈妈轩轩送入园后,轩轩就开始哭,一个劲的哭喊着“我要妈妈”“我要妈妈”,老师轮流上阵的安抚“不哭了,不哭了,老师陪着你”,但是也不起作用,这时候我想起了冷处理的办法,我和其他老师都不再继续安慰她了,我告诉她:“宝贝,你觉得不开心想哭一哭是没有关系的,那老师就给你时间哭一哭吧”,她楞了一下继续大声的哭起来了,我和其他老师就开始做自己的事情了,过了一会我发现她的声音变小了,我就拿着一只千纸鹤,蹲在她的面前说:“宝贝,这只千纸鹤呢有一个神奇的魔力,你只要拿着它,就会有美好的事情发生。现在老师把这个千纸鹤送给你,让它来陪着你吧”,轩轩看着千纸鹤,伸出了手把千纸鹤拿在了手上,又看了看,伸手抹抹眼泪,不哭了。又过了一会,我见轩轩已经融入集体和周围小朋友在一起玩耍的时候,我再一次来到了她的面前,来和她说活她发脾气的原因,让她知道乱发脾气是不对的;如果自己真的不开心想哭了,可以哭一哭的,让自己的伤心跑出来,但是不可以对别人没有礼貌。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给出建议:要帮助幼儿学会恰当的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首先幼儿都是有情绪的,有情绪了就要表达出来,无论是好的情绪还是坏的情绪,找到适当的方式去表达。在自己伤心的时候,我们要给孩子哭的权利,哭一哭,一些负面情绪就随着眼泪流走了。

教育随笔:你怎么哭了


升入中班后,我看到了教室里每一位孩子的成长,以前不会吃饭的孩子会自己吃饭了,以前上学会哭鼻子的小朋友能开开心心的上幼儿园了,以前不爱说话的小朋友渐渐地开朗了,看到小朋友们的成长做为老师我也特别的开心。

徐希萌小朋友一直是班里自理能力比较强的小朋友,她经常帮助小朋友收发玩具、分发碗筷,每天进幼儿园都会大声地向老师问好。有一天徐希萌生病了请了两个星期的假。病好后奶奶把她送到教室门口她还不肯放开奶奶的手,嘴里还边说“我想回家,我想回家”我走过去问:“怎么了,怎么哭了”这时她奶奶说:“刚才她爸爸己经送过一次了,送到门口她不肯进来,爸爸又把她带回去了,我又把她送过来了”。徐希萌上幼儿园从来没有哭过,是不是遇到什么事所以才哭的。等孩子进教室以后我又找这位奶奶谈了谈,奶奶说:可能是在家休息了两周,有了抵触情绪了才会这样。等奶奶走后一会儿她也不哭了。但是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徐希萌小朋友从那次开始就每天上午大便3次,我观察这个孩子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了一周还是没有好转,我心里看着着急,问她原因她也总说不知道。

下午放学时我和她妈妈关于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她妈妈说孩子在家也是这样的情况,不知道怎么开导她。我和她妈妈也一起和孩子聊了聊主要是从心理上疏导孩子,让孩子不要有压力。为了孩子的健康,周五她爸爸妈妈就带孩子去南京医院做检查,医生说:孩子身体很健康,只是有一些鼻炎。那孩子为什么还是会每天上午大便了3、4次我想可能是孩子有了什么心理问题,所以每天我都抽时间和她聊一聊,听她说一说她在家发生的事,从她的话语中对她进行开导,渐渐地我发现她的大便逐渐正常了,性格也开朗了许多,每天都能开心的上幼儿园了,我们也为她的进步感到高兴。

我想对于孩子的教育学校和家庭是分不开的,正是由于徐希萌妈妈和老师的配合一致,所以孩子才能较快的走出心理的阴影。

教育随笔:孩子,你变了


**才二十三个月,年龄在班上的小朋友中小一点,比较调皮(也可以说调皮有点过分了),老师上课他喜欢走来走去,还拿着小汽车在地板上磨擦出“吱吱”的声音。喜欢把教室里的积木一个一个往窗外扔和其他孩子争论时还要打人。

如果发生了什么事情我要苦口婆心的劝说,他答应了一会就没事,给他讲很多道理,做事,但收获甚微,跟家长也经常沟通,但没起到效果,于是我改变了策略。

首先,他能主动参与活动,我就马上表扬他,让他明白,老师欣赏他这种行为。其次,我开始处处留心观察他的言行举止,寻找合适的时机对他进行教育。后来我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爱帮老师做事情,爱收拾玩具、爱当值日生等。于是我有意安排他做这样的事情,当众表扬,奖他五角星,他心里美滋滋的。做的也更积极了。在这些基础上,我对他提高了要求,他也慢慢的接受了,有一次,活动结束有点晚了,平时我总喜欢请一个小朋友分分勺子,但今天我一看时间,来不及了,我就自己动手分。我正在发勺子时,**跑过来忽然对我说:“张老师,嗯、嗯、嗯。”(这个孩子开口比较晚,最多能说三、四个字)我想他大概要替我发勺子吧,我给了他一些,他可高兴了,一个一个放入小朋友的碗里。当时我真为他的进步感到高兴。

当然,**毕竟是只有二十三个月大的孩子,某些时候还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有时候和同伴发生矛盾时,他还会动手打人,有时还要看看我在不在,但他毕竟还是有了很大的进步。

由此我也意识到,没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不管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应细心的饿观察,根据他们自己的特点进行指导。同时还要仔细思考,他们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对症下药。

教育随笔:你举手了吗?


教育随笔:你举手了吗?

婷婷是一个聪明文静的女孩子,她的接受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思维能力都很好,而且每天都能听到她那甜甜地笑声。每次教学活动,她总能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可是,最近上课时发现她总是无精打采,并且很少举手,而且对我好像很疏远,我很纳闷,我哪里做得不好呢?难道孩子有委屈吗?

这天,她照样子背着书包上幼儿园,我见到她,就亲切的说“婷婷,早上好”,还搂着她和她一起聊天,我悄悄地对她说“婷婷,老师发现你好像不太高兴,发生什么事吗?”她摇摇头说:“没有,”可老师最近很少见你举手呀!是没听清楚问题,还是觉得老师最近不请你呢?”她有点害羞地说“不,老师,我最近身体有点不舒服,而且喉咙有点痛,所以……”哦!原来是这样。我坦诚地对她说“最近这段时间,老师很少请你回答问题,以为你和老师赌气呢?其实,老师很喜欢你,也很想请你回答问题。可是,我们班有那么多小朋友,有时,老师也想让其他小朋友都有表现的机会啊!”她受宠若惊地说“老师我知道了”露出羞红的脸,转身就跑到小朋友中间玩去了。我在心里对自己说:孩子,谢谢你!老师错怪你啦!从这以后,每天都能见到孩子灿烂的笑容。

这件事对我的感触颇深,我很庆幸,能及时发现这孩子的变化,坦诚地对待孩子,感化孩子,使孩子能和老师融洽地交流,化解不应该的误会,缩短师幼之间的距离,使老师真正成为孩子心中的朋友。

教育随笔:轻轻告诉你


教育随笔:轻轻告诉你

说话声音大和说话声音小都是一种习惯的形成。在幼儿园中,小朋友说话声音太轻别人听不清,声音太响又会影响别人。最近,班里的个别孩子说话的声音就特别得大,而且是在别人安静的情况下突然发出一个很响的声音。如:教师在活动中或孩子们吃饭时,突然某某叫起来:“老师,某某在讲话。”“老师某某把我弄痛了。”这种情况时有发生,影响了班级的课堂秩序。我曾好几次对有这种行为的孩子进行了教育。因为如果不进行正确的教育,孩子就会形成不良的习惯。

其实,我也经常在想,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会有大声喧哗的习惯呢?我想还是让孩子们自己告诉我们吧。于是,我利用晨间谈话的时间让小朋友一起回答我的问题,同时让孩子们一起想办法处理他们突然冒出的声音。我让孩子们也来当老师,当你出现类似的情况时,你会怎么办?我将问题抛给了他们。经过讨论和分析以及换位的思考,最终产生的答案是轻轻地走到老师面前告诉老师,不影响他们,同时也是尊重了老师和其他的小朋友。于是,我们约定用这样的方法来试一试。

几天后,在活动中又有小朋友出现之前类似的情况。我用眼神提示了他,于是他轻轻地走到我面前告诉了我情况。我帮助他解决了问题。他感觉到这样的方法能得到认同并能解决问题,下次就会记住了。一段时间下来,类似的事件少了。偶尔也还会有小朋友会忘记,又会发出很响的声音,大老远叫老师。我就采用不理不睬的方法来提醒他。结果他就会记住,要走到老师面前轻轻地告诉老师,请求才能得到解决。

良好的习惯是在不断的提醒中逐渐养成的,教师要教会他们养成好习惯的方法,让他们学着去做。偶尔忘记,大人的提醒也可以帮助强化。当反复的提醒已经不再需要时,孩子的良好习惯就会形成。

喜欢《教育随笔:这些口头语会害了你》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笔记,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随笔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辛会霞教育随笔12篇(别让贫富差距伤害了孩子) 鸟儿老师呢 我给孩子们上《神奇的翅膀》这一主题的“鸟儿乐园”这一节。刚看到《鸟儿乐园》这幅图时,给我的印象的是“哎呀,怎么乱七八糟”,我暗想还“鸟儿乐园”呢,那里有小鸟呀?可是当我再仔细看时,我看到...
    2020-04-08 阅读全文
  • 你以为瞒着孩子吵架是好事,其实会害了他 你以为瞒着孩子吵架是好事,其实会害了他 就在刚刚,我对丈夫的行为十分愤怒,一气之下我离开了厨房回到卧室,让丈夫一个人在厨房为孩子们准备早餐。我曾经以为自己能像之前一样咬紧牙关,等孩子们上学之后再与丈...
    2020-09-30 阅读全文
  • 家长,这些教育通病你犯过吗? 我们的国人都喜欢攀比,喜欢给孩子说,你看你们班谁谁怎么怎么样,你怎么就这么不长进,总把大人的意愿强加于孩子身上,似乎要让孩子完成自己当年为完成的事情一样,殊不知这样做给孩子造成多大的负担,做为家长,你...
    2021-08-24 阅读全文
  • 别让你的坏脾气伤害了孩子的教育 我们很多父母认为教育,就是要板起脸孔一本严肃的,这样才会有效果!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到底是什么让我们产生这样的想法? 1、面子心态+害怕犯错 中国人的习惯是把别人的成功与失败看成是自己的一部分,把“别...
    2021-02-08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口头评价须拿捏“度” 口头评价在幼儿的学习与发展中,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实施科学有效的口头评价,不仅是满足幼儿身心发展差异的需要,更是促进教师教育观念转变、改善保教行为、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很多教师未能...
    2021-05-08 阅读全文

鸟儿老师呢 我给孩子们上《神奇的翅膀》这一主题的“鸟儿乐园”这一节。刚看到《鸟儿乐园》这幅图时,给我的印象的是“哎呀,怎么乱七八糟”,我暗想还“鸟儿乐园”呢,那里有小鸟呀?可是当我再仔细看时,我看到...

2020-04-08 阅读全文

你以为瞒着孩子吵架是好事,其实会害了他 就在刚刚,我对丈夫的行为十分愤怒,一气之下我离开了厨房回到卧室,让丈夫一个人在厨房为孩子们准备早餐。我曾经以为自己能像之前一样咬紧牙关,等孩子们上学之后再与丈...

2020-09-30 阅读全文

我们的国人都喜欢攀比,喜欢给孩子说,你看你们班谁谁怎么怎么样,你怎么就这么不长进,总把大人的意愿强加于孩子身上,似乎要让孩子完成自己当年为完成的事情一样,殊不知这样做给孩子造成多大的负担,做为家长,你...

2021-08-24 阅读全文

我们很多父母认为教育,就是要板起脸孔一本严肃的,这样才会有效果!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到底是什么让我们产生这样的想法? 1、面子心态+害怕犯错 中国人的习惯是把别人的成功与失败看成是自己的一部分,把“别...

2021-02-08 阅读全文

口头评价在幼儿的学习与发展中,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实施科学有效的口头评价,不仅是满足幼儿身心发展差异的需要,更是促进教师教育观念转变、改善保教行为、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很多教师未能...

2021-05-08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