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教育随笔:爱孩子

发布时间:2021-06-19 教育随笔 小班教育随笔 教育教学随笔

教育随笔:爱孩子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或许是农夫的写照。而对于教师,特别是实幼教师的写照,那便是"日出而作,日落而不息".进入实幼的半年以来,那一个个忙碌的身影,一个个精彩的观摩活动,使我更懂得了"累"字的内涵。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爱孩子是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作为一名教师,当然更应该做到这一点。师爱比渊博的知识更重要。能够得到教师的关爱,是每个孩子最起码的心理需求,师爱对孩子的成长和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爱的力量是神奇的。

爱孩子就要尊重孩子的人格,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人,都有要求独立行动、独立自主的倾向。因此,教师必须以幼儿为本,决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要充分理解孩子、信任孩子、欣赏孩子,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呵护他们的创造潜能。

一滴水就是一个海洋,一个孩子就是一个世界。孩子越小,年龄差异就越。大,我常常提醒自己要面向全体幼儿,落实"两个优先""两个关注",学会去观察了解孩子某一年龄阶段的一般特点,把握个体特点,才能在活动过程中及时解读幼儿,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让活动真正适应并促进幼儿的发展。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编辑推荐

教育随笔:爱每一位孩子


“老师,倩倩又拿我的彩笔了!”、“老师,倩倩拽我的衣服了!”、“老师,倩倩打我了!”。前一段时间我经常听到小朋友们这样的“小报告”,而对于周怡倩小朋友,我已不止一次地对她所犯的这类小错误进行了批评教育,她妈妈也和我们交流过,说倩倩发展得比别的孩子慢些,需要我们多一点耐心。对我们的批评,倩倩当时也都很容易地接受了“老师,我不拿他的彩笔了。”、“老师,我不和她打架了。”……但不久他又会犯一些小错误。对这孩子屡犯屡教、屡教屡犯的行为,我真是伤透了脑筋。

静下心细细想来,是不是我的教育方式用得不恰当呢?幼儿年龄小,自我控制能力差,动作、行为往往比较冲动,想到什么就做什么,看到什么就说什么。大多数情况下孩子们都不是有意犯错的。另外,我们在儿童心理学课上学过,幼儿的长时记忆尚处在发展中。如果我们所讲的道理超出了孩子的理解能力,她就可能根本听不懂老师的话,记不住那么多的道理。再说,她也不一定能够把一个情境中学到的概念用到另外一个情境之中,所以才会出现“屡教屡犯”的现象。

后来我便换了一种积极的教育方法,不再对她进行批评,而是尽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耐心地告诉她哪里做得不合适了,应该怎样做才对,并注意在不同的情境中反复强化。

慢慢地,倩倩小朋友的行为有了很大的变化,她所犯错误的次数越来越少了,小朋友们都愿意跟她一起玩了。

有时候,老师的耐心和容忍反而是激励幼儿上进的动力呢!

珍惜孩子们的爱心。

教育随笔:让孩子学会爱


教育随笔:让孩子学会爱

有好多的家长反映,本身的孩子"自私、任性、不会体贴人",我想这是大都独生子女的通病。是孩子生来就不会关爱别人吗?我想不是的。是我们的家长在"无私奉献"中,放纵、滋长了孩子的自私和任性。绝大大都父母除开要求孩子学习好,就再也没有另外要求了。日常平凡,即使孩子要主动做一些家务,父母也总是急忙避免,怕孩子做欠好,怕孩子磕着碰着。有些父母时常说:我只要孩子过得好,并不求他给我回报。这样的"关爱",这样的"无私",早就让我们的孩子习气了。其实,爱是一种互动,也是一种交流。让本身的孩子也来爱本身吧,从一点一滴做起:为父母献上一句祝福,端上一杯热茶……让孩子知道,父母也需要他的体贴。让藐小的体贴成为习气,让爱的交流成为时常,也让本身去享受孩子的体贴。让本身的孩子来体贴本身,敬服本身吧,让这份爱也成为理所当然、义不容辞。因为,一个人会爱本身的父母,未来才会更好地爱别人,爱生活,爱这个世界!

教育随笔:爱“惹事”的孩子


班级有位A小朋友刚开学初就引起我们老师的特别关注,语言表达能力较弱,每天都会和不同的小朋友发生矛盾。随着我的观察发现几乎每次都是他先“招惹”别人,最后其他小朋友不得不出手。

一次,小朋友们早饭后都在看书,A小朋友吃完饭也搬着椅子和大家坐在一起。虽然手里拿着书,但他的小手在旁边B小朋友的身上拍来拍去,一会B小朋友开始不耐烦了,推了一下A小朋友。这样反复几次,A小朋友震耳欲聋的哭声震惊了全班和老师,A小朋友觉得不服气继续哭着拍着B小朋友的头。通过几次观察其实他每次都是喜欢用手拍拍旁边小朋友的头,像做游戏一样,也不是刻意要去打别人,而其他小朋友觉得自己被侵犯了。一天离园后我们和A小朋友的妈妈沟通了一会,原来他还有一个妹妹,爸爸工作很忙,两个孩子都是妈妈一个人带着,而妈妈更多地时间都在照顾妹妹。A小朋友在家里经常是自己一个人玩玩具,和其他小朋友接触很少。

经过和妈妈的沟通后,初步分析A小朋友父母单独关注、引导较少,不知道用正确的方式和其他同伴相处游戏,导致很多误会、矛盾的产生,而发生矛盾后A小朋友只用大哭来表达。在后面的日常生活中,还是会发生类似的情况,和小朋友发生矛盾大哭。通过不断地尝试发现,老师请A小朋友安静下来,和他说话,他还是愿意停止哭声的,并且告诉他想和小朋友玩可以,但不要总是去拍别人的头,小朋友不喜欢这样。而且老师也告诉小朋友,A小朋友有时只是想和大家一起玩,并不是要打人。

愉快的幼儿园生活每天还是在继续,渐渐也能感受到A小朋友的变化,例如:每天早上进班时会大声和每位老师打招呼,每天的哭声也少了许多。也能感受到他的爸爸、妈妈在不断努力、积极引导他。

教育随笔:爱探索的孩子


一次,壮壮小朋友用放大镜不停地看着他的一盆“文竹”,教师站在一旁不知道他想做什么,刚想开口问个究竟,但又不忍打断壮壮,于是一直站在一旁看着。

一会儿,壮壮回过头来,对老师说:“我终于看到文竹的茎上有白色的像鱼鳞一样的东西了。”我也凑过去,拿起放大镜仔细地看了起来,原来真有一些。他兴奋地告诉我,“这才是文竹的叶子,我们看到的文竹的叶子其实是它的茎。”

案例分析:壮壮在活动中,比较具有问题意识观察也很耐心,而且幼儿在活动中,对材料的敏感说明孩子对身边事物比较有好奇心,而且养成了观察的好习惯。

改进方向:在探索中教师和幼儿的经验是互动的,有时是教师借助材料给予幼儿以启发;有时幼儿借助材料,通过观察发现让教师增长见识,开阔眼界。所以老师应该及时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孩子的问题意识,产生与生活实践,那么实践中,孩子如何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呢,老师此时的角色就举足轻重了。

教育随笔:爱吃肉的孩子


教育随笔:爱吃肉的孩子

午餐时,教师在午餐前像往常一样介绍今天的菜,今天吃的是肉丸和藕片。辰辰听到后,就说不喜欢吃蔬菜,我说:“和以前一样吗,不喜欢吃的,吃三口。”他摇着头说:“不要。”接下来,辰辰就着肉和饭马上吃完了,请老师盛汤前,请他吃几口蔬菜,他便使劲摇头拒绝,犟在那边,怎么也不肯吃。最后,王老师喂了一口藕片。喝完汤、漱完口后,我问他:“辰辰,你在家也不吃蔬菜吗?在家吃过胡萝卜吗?”他说:“没有。不,吃过的。”“为什么吃家里的,不吃幼儿园里的呢?”他说:“家里烧的好吃。”“但是家里不会把这么多好吃的蔬菜放在一起烧啊。”他笑着和我说:“老师,我只要吃肉、汤和饭。”

辰辰在之前的下午点心时,就表现出来,不喜欢吃的他就不愿意吃吗,而且态度很坚决。这和他的性格有一定的关系,他不喜欢的事情,他会犟着不愿意,此时教师就要及时观察,找到突破口与幼儿沟通。

与家长交流后发现,辰辰在家也不喜欢吃蔬菜,家里人是将蔬菜打成汁混在肉里给他吃的。因此他觉得在家可以不吃,在幼儿园也一样。特别是与开学时相比,他的体重增长了很多,因此教师与家长及时沟通,在家中也要引导幼儿尝试不喜欢吃的蔬菜,不挑食。

教师在平时起示范作用,介绍各种菜名及营养,选择利于幼儿接受的方式(如:绘本故事等)从他喜欢的蔬菜入手,慢慢引导幼儿接受其他蔬菜。同时也要根据辰辰的情况,适当增加运动量,出汗时提醒及时休息。

教育随笔:爱依赖的孩子


我给孩子们上了一节手工折纸课,要教孩子们折飞机,应该说飞机的折法不太复杂难折。本节课开始,我首先讲解了一下飞机的折法,让孩子们先认真的听,等我折完后,再让孩子们动手试着去折。可我们班有几个孩子,手里刚拿到纸就喊:“老师,我不会折。”我奇怪的看过去,心想我还没折那!我笑着说:“先认真的看老师折,我相信你一定会的。”我开始教孩子们一步步的折,过了一会,又有孩子喊:“老师,我不会折。”接着把自己的折纸给了同桌的伙伴折。我走了过去,笑着说:“老师刚才看你听的很认真,不要怕折不好,自己先试着折折,有不会的地方,老师来帮助你。”他动手试着折叠了起来,有的孩子总想依赖他人,想要其他人来帮助他完成。

老师和家长都期望孩子们能自己独立思考,独立的去动手完成某件事,这也是一个人应该具有的良好习惯。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良好的习惯,才能有利于激发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这样才能让孩子受益终生。

教育随笔:爱尿裤子的孩子


上午,小朋友们都在外面玩玩具,不一会儿,雯雯小朋友慢悠悠地走了过来,说:“老师,我尿裤子了,你给我妈妈打电话吧”。我一摸他的裤子,天哪,裤子湿湿的,我们接着就给他的妈妈打了个电话。到了中午,雯雯的妈妈来了,给她换好裤子后,就顺便把他接回了家。可到了第二天的中午,雯雯又来告诉我:“老师我尿裤子了,给我妈妈打电话”。我蹲下来问到:“宝贝,你是不是认为尿裤子之后妈妈就会来接你回家呀?”他使劲的点了点头。原来他一直认为只有尿湿了裤子,妈妈就一定会来把他接回家。我对他解释到:“宝贝,老师可以给妈妈打电话,但是妈妈是来给你送裤子的,但是不能接你回家,放学后再跟妈妈回家,好吗?”他轻轻地点了点头。他妈妈来了以后,我向她说明了情况,家长也很配合。

要找出孩子原因,多引导孩子,多与孩子沟通,让他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还需要老师与家长的协调沟通,取得一致性的教育,方能达到教育效果。

教育随笔:孩子,我用爱来教育你


我们的一个男孩很会哭,经常在吃饭时,他就会莫名地流泪,其实也没发生什么事,但这种情况却迟续了一个星期左右,他的父母也为此感到很烦恼,所以今天我特意与他坐在一起吃饭,在吃饭的过程中我适当地给予他一些鼓励,感觉他吃饭还是可以的,情绪也比较稳定。但是一旦坐到了小朋友当中,又会哭起来。

睡觉也是如此,他想要尿尿或喝水了就会哭,我只有走过去问他,他才会说出自己的想法,同时他在睡觉时总喜欢用手蒙住自己的眼睛。不让任何人看到,并且很长时间都不能入睡,于是我坐在他旁边轻轻地拍拍他,但是这样效果也不好,过了会他又会哭,然后就说又要尿尿了,我感觉他在幼儿园总是习惯以哭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愿。

其实他是个脆弱且胆小的孩子,在家中经常由奶奶带着,奶奶难免会比较宠他,如同温室里的花朵。所以他不能很好地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针对这样的孩子我们应该以鼓励为主,多多表扬他,增加他的信心,在开展活动时可以请他上台来独自表演,以此锻炼他的胆子。当他做错事时,尽量不要批评他,因为他很脆弱也有些敏感,也许我们一句批评会让他难过很久,甚至变得越来越胆小。对于他,我要有十足的耐心与爱心,凡事不能操之过急,慢慢地引导他,鼓励他能大胆地向老师说出自己的意愿,并且用心去照顾他,关心他,让他感觉在幼儿园也能得到爱,从而使他愿意与我们一起玩耍游戏,能很好地融入我们这个大家庭。

相关推荐

  • 教育随笔:可爱的孩子 导读:想让孩子露出真正的笑容,是应该让他们在幼儿园的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开心的! 孩子们在园里生活了一天,早已迫不及待的想见到自己的父母了,爸爸妈妈们的心情也同样是这样的,离开孩子一整天了,都很惦记吧。 ...
    2021-05-05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爱每一位孩子 “老师,倩倩又拿我的彩笔了!”、“老师,倩倩拽我的衣服了!”、“老师,倩倩打我了!”。前一段时间我经常听到小朋友们这样的“小报告”,而对于周怡倩小朋友,我已不止一次地对她所犯的这类小错误进行了批评教育...
    2021-05-25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让孩子学会爱 教育随笔:让孩子学会爱 有好多的家长反映,本身的孩子"自私、任性、不会体贴人",我想这是大都独生子女的通病。是孩子生来就不会关爱别人吗?我想不是的。是我们的家长在"无私奉献"中,放纵、滋长了孩子的自私...
    2021-06-02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爱“惹事”的孩子 班级有位A小朋友刚开学初就引起我们老师的特别关注,语言表达能力较弱,每天都会和不同的小朋友发生矛盾。随着我的观察发现几乎每次都是他先“招惹”别人,最后其他小朋友不得不出手。 一次,小朋友们早饭后都在看...
    2021-06-28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爱探索的孩子 一次,壮壮小朋友用放大镜不停地看着他的一盆“文竹”,教师站在一旁不知道他想做什么,刚想开口问个究竟,但又不忍打断壮壮,于是一直站在一旁看着。 一会儿,壮壮回过头来,对老师说:“我终于看到文竹的茎上有白...
    2021-06-08 阅读全文

导读:想让孩子露出真正的笑容,是应该让他们在幼儿园的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开心的! 孩子们在园里生活了一天,早已迫不及待的想见到自己的父母了,爸爸妈妈们的心情也同样是这样的,离开孩子一整天了,都很惦记吧。 ...

2021-05-05 阅读全文

“老师,倩倩又拿我的彩笔了!”、“老师,倩倩拽我的衣服了!”、“老师,倩倩打我了!”。前一段时间我经常听到小朋友们这样的“小报告”,而对于周怡倩小朋友,我已不止一次地对她所犯的这类小错误进行了批评教育...

2021-05-25 阅读全文

教育随笔:让孩子学会爱 有好多的家长反映,本身的孩子"自私、任性、不会体贴人",我想这是大都独生子女的通病。是孩子生来就不会关爱别人吗?我想不是的。是我们的家长在"无私奉献"中,放纵、滋长了孩子的自私...

2021-06-02 阅读全文

班级有位A小朋友刚开学初就引起我们老师的特别关注,语言表达能力较弱,每天都会和不同的小朋友发生矛盾。随着我的观察发现几乎每次都是他先“招惹”别人,最后其他小朋友不得不出手。 一次,小朋友们早饭后都在看...

2021-06-28 阅读全文

一次,壮壮小朋友用放大镜不停地看着他的一盆“文竹”,教师站在一旁不知道他想做什么,刚想开口问个究竟,但又不忍打断壮壮,于是一直站在一旁看着。 一会儿,壮壮回过头来,对老师说:“我终于看到文竹的茎上有白...

2021-06-08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