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教育随笔:凯蒂猫家里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1-06-16

教育随笔。

众人皆知,作为一名杰出的教学工作者,我们更需要观察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和行为,而教育笔记可以促进老师教育素质和能力的提升。作为一名教师,写教育笔记需要注意哪些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教育随笔:凯蒂猫家里的故事》,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娃娃家游戏是小班孩子最喜欢的游戏之一,在游戏中幼儿将自己的生活经验,以游戏的方式表现出来,反映了幼儿的情感、认知、个性特点等方面的发展情况,能有效地采取教育方法,获得教育幼儿的艺术。

一次上午区域活动时,进入凯蒂猫家里玩的是徐博雅、钟奕帆、郭依文,他们分别当猫妈妈、猫爸爸、猫宝宝,把家的玩具(奶瓶、苹果、黄瓜、茶杯、刀、锅、铲子等)摆弄一番后,又开始了商量新玩法了。徐博雅作为妈妈,左手抱着一个娃娃,右手拿着玩具,正在哄大声哭闹地郭依文快快睡觉。钟奕帆当“爸爸”说:“我要去上班了,你在家里看宝宝吧。”徐博雅说:“小宝宝哭个不停,是不是饿了,你帮忙做饭吧!”这时,我看到钟奕帆从厨房里找出一个奶瓶递给妈妈,很熟练的晃了晃说“不烫了,快给宝宝喝吧”。妈妈接过奶瓶喂给宝宝喝,宝宝不哭了开心地笑起来,然后爸爸妈妈又忙着给宝宝烧饭,虽然有烧饭的意识,但是玩的时候不太熟练,显的手足无措,拿着玩具乱敲,跑来跑去,不能很好的进入游戏角色中,需要老师的引导。

从小小的娃娃家游戏中可以看出小班的幼儿好模仿,已经具有了初步的主体意识,可以担任游戏的主要角色或一般角色,扮演妈妈,给娃娃喂饭,哄孩子睡觉,给家人做饭炒菜。扮演爸爸去上班买菜,帮助妈妈去做饭等……幼儿明确了自己所担任角色的职责,使游戏不断丰富起来。

而且娃娃家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它要求幼儿运用他们已有的知识,按照他们对角色的理解扮演角色,如果幼儿不具备担任某种角色的经验,那么游戏将会变得枯燥无味以至不能持续,而如果有意识地让幼儿多接触生活,多观察生活,使幼儿有更丰富的生活经验,他们就会在所进行的角色游戏中更加容易融入角色,使游戏内容变得充实新颖。

其次,小朋友的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让能力强的和能力弱的互相配合,互相带动和感染,使能力较弱的幼儿也能感受到游戏的快乐,并能在学习与交往中得到进步与发展。

所以在以后玩娃娃家里的时候,教师多提供一些情境或是机会,给每个孩子动脑创造的机会,让能力弱的孩子会玩,让能力强的在会玩的基础上,增加情境或其他难度,从那个人满足不同孩子的需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帮助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扩展阅读

教育随笔:娃娃家家里的爸爸


大区域活动时间,你来到娃娃家做爸爸。你拿了一大叠的钱,来到小超市,看到了一个章鱼毛绒玩具。你兴奋地说:“哇!章鱼!还是红色的!”你赶紧将它拎在手里,又去了超市的“水果区”,你拿了一串葡萄,说:“家里好像没有水果了,买点葡萄吧!”你买好东西,准备“回家”的时候,看到妮妮不开心,你说:“妮妮,你怎么啦?”妮妮说:“我想去小吃店买东西,可是我没有钱!”你看了看自己手里的钱,想了想说:“我给你一点吧!”你拿出了一张绿色的,一张黄色的纸币,边递给妮妮,边说:“这个给你!”妮妮说:“这么一点点啊?”你说:“没关系的,你先去用,等下没了再给你!”

在这里,我发现了怎样的学习?

你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知道作为爸爸,去超市买东西,除了要买自己喜欢的东西,还要买家里需要的,是个不错的“爸爸”哦!当你看到妮妮的时候,你会去关注她的表情,从而解读出妮妮的开心与否;你会去询问,并帮助她。看得出来你对同伴很关心,乐于帮助他人,且有一定的洞察能力。

下一步的机会和可能性

天天对超市游戏很感兴趣,爸爸妈妈可以经常带天天去超市逛逛,了解超市买东西的规则,适当了解一下钱币。天天对同伴很关心,希望这样的品质一直保持,对同伴、长辈都关心,这样的天天谁都喜欢!

教育随笔:娃娃家里的小女孩


今天,我来到小一班的娃娃家观察孩子的自主游戏,此时娃娃家的人不多。我看到静静一个人抱着娃娃坐在摇篮边,一会儿将娃娃放进摇篮,盖上被子,轻轻地拍一拍,一会儿又把娃娃抱起来晃一晃,一直没有与其他人交流。

此时游戏开始已有一会儿了,静静一直处于独自游戏的状态。当时我想:这个孩子是不是不善与人交流、游戏水平不高?我要不要介入以推动她的游戏的发展?

过了一会儿,静静把娃娃放入摇篮,走到手中拿着塑料玩具、听筒什么的芳芳身边说着什么,只见静静点点头,焦急地把一个扁平的塑料玩具当作手机开始拨号,听电话,挂电话……然后,静静抱着娃娃急急地走到旁边与在那里玩的小男孩说了些什么,便穿上鞋和芳芳走出了娃娃家。

过了一会儿,静静和芳芳又回来了,静静拿了一个茶杯倒了一些水给娃娃喝,然后把娃娃放到摇篮里让她睡觉。不久,她们又打电话、挂电话,再把娃娃抱起往外走。出于好奇,我悄悄跟了过去,看到她们去了卫生间,在那里逗留了不长时间,又抱着娃娃回来了。

接下来,静静持续地做着抱娃娃、喂娃娃喝水、哄娃娃睡觉的动作,一副自得其乐的样子。我趁势跟她聊了起来:“你们刚刚抱着娃娃到卫生间去干什么呀?”她说:“我们给娃娃看病啊。”过一会儿,她又补充道:“娃娃生病了要多喝水,所以我就给她喝水。”

这时,我意识到孩子的游戏反映着他们的现实生活。开始我以为静静不善与人交流、游戏水平不高,其实她十分专注于“母亲”的角色扮演,此时教师最适宜的做法是理解她并期待她产生深入游戏的行为。通过这次观察,我也发现小班幼儿在游戏中会尝试以物代物,如用扁平的塑料玩具当手机,用丝巾当被子……不过,小班幼儿表征能力还不强,还需要一些比较具象的游戏材料,这样才能促进游戏的发展。比如,芳芳拿的听筒就是支撑静静生发“给娃娃看病”游戏情节的有效材料。到中、大班,则可减少比较具象的游戏材料,投放一些低结构材料。

教育随笔:家里有个小弟弟


周一早上小娟兴致勃勃地来告诉我,“老师,我妈妈给我生了个小弟弟,小弟弟好小好可爱,就是老爱哭”。“是吗?恭喜你啊,当姐姐了”我跟小娟说。这时路过的云朵听见了说“小弟弟有什么好的,我家里也有个小弟弟,他天天哭,有了他以后妈妈都不抱我了,小弟弟一点儿都不好。”听了云朵的话,我陷入了沉思。

如今,单独二胎政策的实施让很多孩子不再是家里的独子,他们有了自己的弟弟妹妹,然而二宝的出现对大宝的生活有了直接的影响。那么怎样引导大宝爱二宝呢?

我决定在班里举行一次谈话活动,孩子们围圈而坐,活动以《我做哥哥了》故事开始,故事讲述了小猫咪野田觉得有了弟弟妹妹后妈妈好像不爱自己了于是他决定将自己的弟弟妹妹扔掉,但最终野田还是将他们带回了家,妈妈表扬了自己,他突然觉得有个弟弟妹妹也挺好。讲完故事后我请大家说说自己的看法,有的孩子说小弟弟妹妹很可爱,我愿意和他玩可是妈妈不让我碰弟弟。有的孩子说弟弟来了后妈妈说自己要让着弟弟,他抢我的玩具我不喜欢他。这时云朵说“以前妈妈总是抱着我,现在他总是抱着小弟弟,我想让妈妈抱时奶奶总说弟弟小,妈妈要照顾弟弟,有了小弟弟后我觉得妈妈不爱我了,我不喜欢我弟弟,我讨厌他。”

我走过去抱了抱生气的云朵,然后跟大家说,其实野田也不喜欢自己的弟弟,因为他的到来给自己增加了很多的烦恼,可是小弟弟小妹妹叫自己哥哥,就跟你们叫大班的哥哥姐姐一样,大班的哥哥姐姐不是还经常到我们班里来帮我们服务吗?那如果有人叫你哥哥或者姐姐你愿意帮助他吗?很多孩子都表示自己很愿意。谈话活动就这样结束了。为了让孩子们有当哥哥的荣誉感,跟小班老师沟通后我们决定带孩子去小班跟小弟弟妹妹一起玩,教弟弟妹妹唱歌等活动着实的让孩子们体验了一把当哥哥姐姐的自豪。

事后我打电话给了云朵的妈妈,向她说明了今天发生的事,希望家长能给予重视,云朵的妈妈也意识到了自己最近确实因为照顾老二忽视了老大的感受。

一个星期过去了,有天我问云朵,小弟弟好玩吗?云朵出奇的说“老师我现在是弟弟的小老师,我回家后将自己学的儿歌唱给弟弟听,他可高兴了,我还教他说话呢,可惜他太小还是不会说但妈妈说我是个好姐姐。”“我也觉得你真是个好姐姐,”听到我的表扬云朵开心极了。

从厌恶到喜欢,其实就是我们大人对待孩子的态度造就的,当家里有了个小弟弟的时候,我们应该让孩子参与二宝的成长,跟大家一起照顾老二,从中体会到当哥哥姐姐的快乐,学会分享体验成长。

不爱脱衣睡觉的凯凯


我们班有个聪明、可爱的小男孩凯凯,白里透红的脸蛋、一双会说话的眼睛、小小的嘴巴,特别招人喜欢,凯凯还特别喜欢笑,一笑就露出两个小酒窝,甜甜的,可爱极呢!

记得凯凯到我们班是在开学后一个多月。凯凯每天早晨上学都会哭一翻,抱着妈妈不愿松手,我们基乎都是用抢的,才能在妈妈手上把他抱下来,有时,动作慢点,他自己跑到外面躲起来,但是每次只要妈妈一走,他马上就不哭也不闹了。

凯凯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睡觉不愿脱衣服,刚开始天气比较䁔和,他不愿脱衣服,我们也没有强迫他,怕他刚来,和我们老师也不太熟,再强迫他做自己不喜欢的事,他下次就更不愿意上学呢,所以我们一直把他这个坏习惯留到现在,现在天气越来越冷了,凯凯还是不愿脱衣服,虽然我们每天中午都要试一下,可是都没有效果,今天中午,我终于一狠心,强制性把他衣服脱下,然后马上把衣服放在他怀里抱着,并告诉他把衣服抱紧,别人抢不走的,虽然他很不高兴,但没有像以前那样反应激烈,最后在我慢慢的拍打下,凯凯进入了梦乡。起床后我问凯凯,衣服没掉吧(没有),脱衣服睡觉舒服吗(舒服),明天我们还脱衣服睡觉好吗(好的)。在我们老师不懈的努力下,凯凯终于愿意脱衣服呢。

教育随笔:我的教育故事


教育随笔:我的教育故事

人生在世,匆匆几十年.幸福最重要.世间总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说到不如做到,要做就做一个幸福的老师。

有时候幸福感源于幼儿真诚的爱与关心的师幼交往中。当教师给予孩子爱时,孩子也以一份真诚的爱来回报老师。对于老师的付出来说,孩子的爱是最大的安慰和补偿,也是她们在工作中体验到幸福的重要原因。有一位老师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一个春天的中午,孩子们正沉睡在梦乡里,我在办公桌前写活动计划。因为吃了感冒药,头沉得抬不起来,不知不觉趴着睡着了。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我听见小朋友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在议论:“刘老师休息了。”“刘老师咳嗽好厉害。”“你们别吵了,把刘老师吵醒了。”“我妈妈说,感冒要多穿衣服,刘老师趴着睡觉,不冷吗?”“我去给她披件衣服。”这时,几个幼儿来给我盖衣服了,我没打算“醒”来,我不想让这种被关爱的感觉这么快跑掉。我静静地趴着,默默地享受着这份由孩子向我诠释的幸福。孩子们带着体温的衣服包围着我,我在这份呵护中被深深感动了,我的内心得到了爱的满足。世上其他的一切在那一刻对我来说都不重要了……孩子的爱是满足教师爱的需要的重要途径。与成人之爱相比,孩子的爱更显得真挚和纯洁,更接近爱的本质。这就是为什么孩子的爱能有那么大的魅力的原因。不过,得到孩子爱的前提是教师对孩子的爱和喜欢,因为“孩子们所喜欢的是那些本来就喜欢孩子、离开孩子就不行、而且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幸福的人”。还是看看下面两位老师的感受吧:

“慢慢地给孩子的爱多一些,孩子的回报也多一些。”“自从踏入幼儿教育这一行,整日与孩子为伴,心中时常为孩子而感动,为他们的纯真、为他们的热情。和孩子相处,不需要伪装,只需要用自己最自然的一面。你付出了,自然会有回报;你爱孩子,他们自然也会爱你;你尊重他们,他们也会尊重你。”

有时候幸福感源于幼儿的天真无邪。

天真无邪是儿童身上最宝贵的品质,是拯救异化的成人生活的一剂良药。幼儿的天真无邪使教师因看到了人性最本源的美而体验到一种幸福。许多老师谈到了源于幼儿天真无邪的幸福感。

一位老师说:“工作中还有幸福,因为我们工作时面对小朋友,不存在勾心斗角,对象比较单纯,心情比较放松。而且小朋友也很有趣,特别是他们身上经常发生一些让我意想不到的事,我觉得特别有趣。比如说,我班上有个小朋友不怎么来上幼儿园,家里人非常宠爱他,有一天他来到幼儿园,玩积木时不小心把积木弄掉到地上了,他穿的衣服很多,弯不下腰,这时他喊我们班性格较犟的一个幼儿帮他捡,那位幼儿就帮他捡了,他对帮他的那名幼儿说‘谢谢’,对方说‘不用谢’。当时我看了觉得特别有趣,因为我以为那个幼儿不会帮他捡的,谁知他帮他捡了,并发生了这样的一幕很有趣。”

另一位老师说:“工作中也有快乐,小孩蛮可爱的、蛮天真的;自己也挺喜欢小孩的,觉得小孩好玩。跟我妈一起上街时,看到小孩,我就不自觉地走过去摸摸她的头,我妈还说:‘你在幼儿园还没烦够呀!’上课时,小孩也蛮好玩的,他们的有些行为让我觉得好意外。”

值得思考的问题是:为什么面对同样的教育对象,有的老师能从幼儿身上获得幸福感,而有的老师获得的却是苦恼呢?其主要原因在于老师如何看待幼儿、如何与幼儿交往。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的内心生活时刻给我们带来满意和不满意、高兴和苦恼、忧愁和欢乐、疑惑和诧异、宽慰和愤怒。在儿童世界给我们带来的极广阔的情感领域内,有愉快的和不愉快的、高兴的和伤心的曲调。善于认识这种和谐的乐声,是教育工作者精神饱满、心情愉快和取得成功的最重要条件。”如果你把孩子看成是令自己心烦的人,那么你就会感到心烦;如果你把孩子看成是可爱的天使,那么你就会变成快乐的天使。

如何获得幸福感呢,如何才能从孩子身上获得幸福感呢?

我认为要以欣赏、审美的眼光看幼儿。长时间和幼儿在一起,教师有时会不自觉地以一种居高临下的眼光看幼儿或者把幼儿仅仅看成是自己的教育对象。以欣赏的、审美的眼光看幼儿就是要看出幼儿身上的优点,把幼儿看成活生生的富有灵性的个体,完全地接纳他,而不是带着自己的有色眼镜来审视他。完全地接纳幼儿意味着教师所持的是一种宽容的态度,意味着教师对儿童文化的尊重和理解,而这种尊重和理解本身也会给教师带来幸福。在访谈中,许多老师谈到了随着自己对待孩子方式的变化而体验到的幸福感,如一位老师说:“做了母亲之后,对孩子不像以前那么严厉,也能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对幼儿更加宽容了,不易发火,所以孩子给自己的爱多了,工作也感到更幸福了;在做母亲之前,只是以老师的身份自居,对孩子较严厉,但也得不到孩子的爱,感觉并不幸福。”

我们要以平等、真诚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老师们常习惯于带领幼儿做这做那,在与幼儿的交往中使用命令的口吻较多。也就是说这种师幼交往更多的时候是建立在工作关系上的,这种交往的特征是不平等、没有感情,有着明确的功利目的——完成预定的教育任务。长此以往,幼儿就会对老师产生几分畏惧,对老师敬而远之,并封闭自己的心灵,不敢言说自己的所思所想。这就等于是教师亲手剥夺了让自己感受另一个心灵的机会。因为缺少与幼儿心与心的交流,教师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最终也会变得干涸,当然也就没有什么幸福可言了。因此,在与幼儿的交往中,教师只有放下自己的角色面具,以真实的自我与幼儿交往,和孩子打成一片,才会发现幸福和快乐就在自己的身边。我们在访谈中也发现,凡是能以平等、真诚的态度与孩子交往的老师,都能体验这种交往带给她的幸福。

教育随笔:娃娃家里多了一顶小帐篷


你很喜欢娃娃家,因为娃娃家里多了一顶小帐篷。你走进娃娃家里面,现将娃娃家的桌子搬了出来,布置成了一个小餐厅,然后把小帐篷搬到了地板山,找到了一个垫子放进了小帐篷里面。

你找来枕头,放在了小帐篷里面,然后对朋友说:“快来我的帐篷里面做客,我的帐篷可好玩了。”你的朋友来了,对你说:“里面只有一个枕头,但是可以放一点吃的。”你说:“吃的都在餐厅。”朋友说:“那我们把吃的做好以后拿到帐篷里面就行了。”你点点头,找来橡皮泥开始制作好吃的。你用橡皮泥做了小圆子和蛋糕,然后拿来小碗,把小圆子和蛋糕装在了小碗里面。你的朋友也用橡皮泥做了蛋糕,同样装在小碗里面。你说:“有这些吃的了,我们一起放进帐篷里面吧,然后请人来吃。”

你把装着好吃的的小碗放进了帐篷,另一个朋友来了,对你说:“我可以走进帐篷里面看一看吗?”你说:“现在还不行,因为我还没有准备好,我还需要一个枕头,这样,就有两个好朋友可以和我一起玩了。”你找到枕头放进了小帐篷里面,然后对朋友们说:“现在可以进来了,我都准备好了。”

老师的声音:

你做事情很有计划,一步接着一步来。你很有想法,当你的朋友告诉你可以把好吃的放进帐篷里面的时候,你没有立刻寻找现成的美食玩具,而是找来了橡皮泥开始制作。当你另一个朋友对你说想参观帐篷的时候,你没有直接拒绝她,而是告诉她原因“因为还没有准备好,还需要一个枕头。”当你一切都准备好的时候,你非常热情的邀请了朋友来和你一起游戏,说明你做事情很有条理,也很有顺序。你在和同伴相处的过程中,会听取同伴的建议,也会和同伴商量着来游戏,真的很棒哦。

接下来可能:

小帐篷还有很多种用途,相信你下次游戏的的时候会想出更加好玩的方法哟!

教育随笔:棚子的故事


午饭后,带孩子们去种植园地看一看,已经成了我班的必修课之一。

“老师,怎么蒙氏班的小苗苗上面有好多小棚子啊?”李绅宜小朋友首先大声嚷起来。随着他的喊声,孩子们立刻围到蒙氏班的种植园地。“老师,蒙氏班种的是什么呀?”“老师,为什么上面要搭个棚子啊?”“这谁不知道,搭个棚子是怕小苗被太阳晒死啊!”“不对,搭个棚子是怕小苗被雨淋了。”“不对,老师说过,小苗生长需要阳光,它才不怕太阳晒呢,小苗生长还需要水,它也不怕雨,搭个棚子是因为它想在里面藏猫猫。”听到孩子们的话语,我真是佩服他们的奇特想法。“老师,你说,为什么要给小苗搭个棚子啊?”孩子们的争论没有得到统一,他们一起把求助的目光投向了我。“蒙氏班的大哥哥大姐姐种的是辣椒和茄子苗,他们给小苗搭个棚子的原因是……”我刚要给孩子们解释,立刻想到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啊,于是我就找来蒙氏班的老师进行了商议。“孩子们,我们把其中的一颗小苗的棚子撤掉,我们每天都来看看,搭棚子和没有搭棚子的小苗的生长变化有什么不同,好不好?”“好!”孩子们都异口同声地答应。在他们的注视下,我把其中的一颗小苗的棚子撤掉了。

接下来的几天里都是阳光灿烂的日子,我和孩子们每天都会去种植园地看看,并且在记录本上记录下天气状况和小苗的生长情况。

一天天过去了,搭棚子的小苗渐渐茁壮起来,而没有棚子的小苗已经渐渐枯萎。对于枯萎的小苗,孩子们很伤心,有的孩子还建议说再给它搭上棚子……虽然棚子又一次搭在这颗小苗上方,但是小苗到最后还是死掉了,孩子们难过了好多天……

当我再一次问为什么小苗的上面要搭个棚子时,答案已经是非常的统一,可见,孩子们通过对比已经明白了为什么要在栽植的小苗上面搭个棚子的原因了。

有的时候老师不一定每一件事情的原委都要告诉孩子们,给他们留个悬念,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寻找答案,这样会带到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只要他们亲自试过,比老师直接告诉他们答案,印象会更加深刻。

教育随笔:蒜苗的故事


前些日子,为了让孩子们学习写观察记录,我在种植区里让孩子们带来了自己在家和爸爸妈妈一起种好的蒜。他们每天几乎都要去给自己的蒜浇水,并且总是问我,曾老师,我的蒜苗什么时候才能长出来呢?看着孩子那急切的小脸,我知道,这小小的花盆里,同时种下的是孩子的希望和期盼。

一周过去了,孩子们种下的大蒜开始露出了小小的芽,他们欢呼雀跃着,为这终于盼来的劳动果实。出了土的蒜苗长得很快,三天就长得很好了,孩子们的观察记录也是记得各有千秋,有的用小黑点表示,刚开始的小点画得很小,表示蒜苗刚长出来,以后的黑点就越来越大了,表示蒜苗长得越来越高。也有小朋友用竖线来记录蒜苗的成长过程,刚开始的竖线很短,表示蒜苗刚出土,以后画的竖线越来越高,表示蒜苗越来越高……看着孩子们这些稚嫩的观察,我由衷地为他们高兴,每当孩子用清晰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时,我总是激动地去亲亲他们的小脸蛋,快乐着他们的快乐。

孩子们在种植蒜苗的过程中,学会了耐心等待—等待蒜发芽,学会了持久去干一件事—坚持给大蒜浇水,学会了爱护自己的劳动,同时也锻炼了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作为一名老师,可不可以在这个过程里,让每一个脚印更清晰、更有力。让每一个脚印,变成跳跃的音符,舞动成欢乐的乐章。我想,努力就会有回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做一个有心的老师,定会收获很多的喜悦。

喜欢《教育随笔:凯蒂猫家里的故事》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笔记,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随笔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教育随笔:娃娃家里的客人 小班的幼儿好模仿,已经具有了初步的主体意识,他们渴望像成人那样参加各种活动,他们会在假想的情景下反映真实生活,而"娃娃家"又比较接近幼儿的实际生活,所以,小朋友们都很喜欢玩。 一天,我指导孩子区域活动...
    2021-04-29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娃娃家家里的爸爸 大区域活动时间,你来到娃娃家做爸爸。你拿了一大叠的钱,来到小超市,看到了一个章鱼毛绒玩具。你兴奋地说:“哇!章鱼!还是红色的!”你赶紧将它拎在手里,又去了超市的“水果区”,你拿了一串葡萄,说:“家里好...
    2021-04-27 阅读全文
  • 幼儿故事仙蒂公主 1、仙蒂公主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美丽可爱的少女叫辛德瑞拉。但是有一天,不幸降临了。她的妈妈得病去世了。辛德瑞拉日复一日非常地悲伤,只是不停地哭泣。“辛德瑞拉!辛德瑞拉!别哭了。”父亲不停地劝她。可是,辛...
    2020-12-10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娃娃家里的小女孩 今天,我来到小一班的娃娃家观察孩子的自主游戏,此时娃娃家的人不多。我看到静静一个人抱着娃娃坐在摇篮边,一会儿将娃娃放进摇篮,盖上被子,轻轻地拍一拍,一会儿又把娃娃抱起来晃一晃,一直没有与其他人交流。 ...
    2021-05-05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家里有个小弟弟 周一早上小娟兴致勃勃地来告诉我,“老师,我妈妈给我生了个小弟弟,小弟弟好小好可爱,就是老爱哭”。“是吗?恭喜你啊,当姐姐了”我跟小娟说。这时路过的云朵听见了说“小弟弟有什么好的,我家里也有个小弟弟...
    2021-05-08 阅读全文

小班的幼儿好模仿,已经具有了初步的主体意识,他们渴望像成人那样参加各种活动,他们会在假想的情景下反映真实生活,而"娃娃家"又比较接近幼儿的实际生活,所以,小朋友们都很喜欢玩。 一天,我指导孩子区域活动...

2021-04-29 阅读全文

大区域活动时间,你来到娃娃家做爸爸。你拿了一大叠的钱,来到小超市,看到了一个章鱼毛绒玩具。你兴奋地说:“哇!章鱼!还是红色的!”你赶紧将它拎在手里,又去了超市的“水果区”,你拿了一串葡萄,说:“家里好...

2021-04-27 阅读全文

1、仙蒂公主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美丽可爱的少女叫辛德瑞拉。但是有一天,不幸降临了。她的妈妈得病去世了。辛德瑞拉日复一日非常地悲伤,只是不停地哭泣。“辛德瑞拉!辛德瑞拉!别哭了。”父亲不停地劝她。可是,辛...

2020-12-10 阅读全文

今天,我来到小一班的娃娃家观察孩子的自主游戏,此时娃娃家的人不多。我看到静静一个人抱着娃娃坐在摇篮边,一会儿将娃娃放进摇篮,盖上被子,轻轻地拍一拍,一会儿又把娃娃抱起来晃一晃,一直没有与其他人交流。 ...

2021-05-05 阅读全文

周一早上小娟兴致勃勃地来告诉我,“老师,我妈妈给我生了个小弟弟,小弟弟好小好可爱,就是老爱哭”。“是吗?恭喜你啊,当姐姐了”我跟小娟说。这时路过的云朵听见了说“小弟弟有什么好的,我家里也有个小弟弟...

2021-05-08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