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宝宝学英语的四大误区

发布时间:2021-06-11

幼儿园四季的教案。

每一个小孩都有无限的潜能,家园共育可以让孩子的潜能更好的激发出来!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需要互相包容,用心关注,用心倾听,用心帮助,帮助孩子发现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那么,家园共育工作中是否存在一些不足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宝宝学英语的四大误区”,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打下良好的英语基础,比其他孩子抢先一步学习英语,就让宝宝早早开始英语的学习。专家建议,宝宝学习英语应警惕以下四个误区。

不是有学都好

陈浩,某学校的英语老师。“我虽然是教英语的,但是我侄子的英语就不好。”在侄子很小的时候,一家人就对他寄予厚望,早早送去参加英语学习。“学得很差,一点都不感兴趣”.家人无奈,只好让孩子退出学习。

一个偶然的机会,陈浩发现侄子对中文极有天赋,在“识字班”如鱼得水,小小年纪养成了中文阅读的好习惯。家人欣然,便由着他的兴趣自己去发展。

“每个孩子的天赋是不一样的,不是有学都好,你超前施加压力只会将他的兴趣和忍耐磨光。

不是越早越好

都在说英语学习要趁早,但这个趁早也要有个度。福建新概念培训学校少儿教学部主任林老师认为,让孩子早一点接触英语对孩子以后的学习有帮助,但家长不能把一些超越孩子承受能力的东西过早地灌输给孩子。很多超前学习的孩子因为难度太大跟不上,信心急剧下降,这对长久的英语学习很不好。

不是越贵越好

在选择培训机构的同时,不少家长单独以价格评定机构师资的优劣。事实上在发达国家做幼儿少儿教育的老师学历和其他阶段相比往往更高。

国内恰恰相反,低龄教育阶段的师资普遍低学历化。陈浩透露,与雅思等课程相比,少儿英语的教师工资一般是最低的,很大一部分即处于这个原因。在这个大背景下,家长要看清现状,不要盲目将师资与价格挂钩,往往高价的未必能找到高人。

不是外教就好

“跟外教学英语最好。”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看法。其实并不然。外教最大的优势在于他的母语性,原汁原味。而最大的劣势也在于他的母语性,因为自然天成,所以不知道学生需要什么,困难在哪里,也不了解中国儿童的心理。

有的外教本身英语就带有浓重的地方口音,孩子模仿后,很难再改正。虽然在不影响沟通的情况下,不能过分强调发音的好坏和学什么口音,但研究已表明儿童阶段具有强大的语音可塑性的情况下,就没有理由不去充分利用这个最佳时期,尽量让孩子接触和学到地道标准的语音语调。外教不仅没有经过适当的教师技能培训,流动性还很大,教学上无法做到系统严谨。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如果不顾孩子的水平,盲目地迷信外教,只能是花高价练听力,打发时间。

外教对于那些需要交流训练的高级学员才是必要的选择。而对于更多的初中级学生来说,中教或中外教结合才是最理智的选择。现在有越来越多的高素质中国老师从事儿童英语教育,他们发音很标准,也了解中国孩子的想法,他们的教学效果往往要胜出绝大部分外教。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幼儿英语特色课程的四大误区


幼儿英语机构不断推出人机互动学英语、小班教学、外教授课、纯英语环境等新名词,刷新着家长的教育观念。部分家长在为孩子选班时,常常被这些新概念迷惑,容易走进幼儿英语教育的误区。有教育界人士认为,对于幼儿英语机构打出的特色,家长需要根据孩子特点谨慎选择,不要一味求新。

误区一:超过6岁再学就晚了

“人家说6岁以后再学外语就晚了,所以早教就给孩子报了个双语的。”许先生说,如今儿子三岁多了,他正忙着给孩子选一家专门的幼儿英语机构。

济南瑞斯学科英语的Julia老师表示,6岁以下的儿童接受力很强,在口语的学习和听力的训练方面也更具优势。但是“如果儿童遇到发音不准的老师,形成错误的发音,以后会很难纠正。而且,幼儿英语的教学内容如果超出了他们的接受能力,会挫伤孩子学习英语的兴趣。”

专家建议:母语稳定后再进行英语学习。天才宝贝的段蕊老师建议,家长不必急于报班,不妨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进行英语熏陶,如放映英文动画片,有语言天赋的孩子就会自动模仿。

误区二:外教教的才正宗

张女士说,她最近给女儿选了家英语培训班,“老师全是外国人,教起来肯定专业,再贵再远我也要让孩子接受原汁原味的教育!”“外教教学不等同于专业和品质有保障。”段蕊老师表示,外教教学可以保证原汁原味的语言环境,更易于提高孩子的英语口语水平。但同样存在问题,如外教水平良莠不齐,部分老师乡音太重,甚至没有相关的幼儿教育经验等。而且对于幼儿来说,中国老师用中文切入教学的效果可能要好于外教。

专家建议:孩子处于幼儿阶段时,还是中国老师更值得信赖。Julia老师认为:“如果孩子的英语基本功已经打好,可以选择外教帮助孩子提高英语水平,但是在幼儿英语教育阶段,许多综合素质高、发音标准、了解孩子想法的中国教师更值得信赖。”

误区三:一切为了考级

张女士最高兴的事情莫过于四岁的儿子又记住了多少新单词。“好好背单词,将来才能顺利应对剑桥儿童英语、四六级、雅思、托福等考试。”

段蕊老师说,对幼儿掌握的知识进行量化是没有必要的,因为幼儿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习兴趣。而且,这阶段他们学到的知识如果不加巩固,长大后就会忘掉,对日后的各种考试也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真正的应试型英语学习从初中开始比较有效。

专家建议: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更重要。如果只注重单词、语法的学习,那英语只能成为哑巴英语,失去了它的工具性。而且,早期英语学习的关键在兴趣的培养,对于感兴趣的东西,孩子才能自发地去学习、去记诵。

误区四:课程越贵越好

朱先生是典型“一分钱,一分货”的信奉者,一听说某英语培训机构开设了“VIP一对一教学”,朱先生毫不犹豫地给儿子报了名,但儿子对此却兴趣缺乏。

Julia老师认为,许多家长爱子心切,认为贵的就是好的,“但是课程的设置、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是否适合自己的孩子,这一点许多家长并没有仔细考虑,比如‘VIP一对一学习’虽然能给孩子提供一流的师资,但幼儿阶段的孩子仍然需要与伙伴交流,共同进步。独立学习的形式忽略了孩子的心理需要,英语学习就变得索然寡味。”

专家建议:不挑最贵的,只要最合适的。Julia老师建议家长不要一味地给孩子挑选最贵的,而是要综合考虑学校的教育理念与课程设置等因素后,为孩子选择性价比最高的课程。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到孩子的兴趣、课程的定位等因素。

隔代教育四大误区


调查证明,隔代人带孩子,成功率不足30%。那么,为什么老年人付出了一切,收获却不尽人意呢?看一看下面的几个隔代教育误区,也许您就会明白了。

误区一:溺爱是祖辈带孩子的主要问题。老年人出于对第三代的过分疼爱,常常对孩子百依百顺,关怀备至,所以老人带大的孩子一般生活自理能力较差;也有的老年人对孙辈有求必应。只要是孙辈提出的要求,不管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一律给予满足。这样的孩子往往霸道、一意孤行;还有的老年人容易对孩子的缺点“护短”,与孩子的父母教育方法、教育态度不一致。生活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孩子容易形成两面人格。之所以产生上面的这几种情况,主要还是“隔代亲”的“亲”字泛滥,祖辈对孙辈常常包办代替一切,有求必应,缺点包容,错误体谅。这样的教育容易阻碍孩子独立意识的形成和独立行为的发展。

一些专家还对小学一、二年级学生进行研究,将从小在托儿所、幼儿园长大的孩子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带大的孩子进行心理比较,发现他们截然不同。那些在幼儿园长大的小学生群体意识强,适应能力强,社交圈子大,许多事都能在自己动手做,胆子大,能吃苦,一般的摔跤、碰伤像没事一样,很小就会过马路等。而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带大的学生则不然,有的二三年级了,还要老人接送,万事不能动手,像提书包这样的事也不想干。碰到问题,稍不如意就哭,就撒娇,缺乏应变能力,不合群。

误区二:以经验代替科学,垄断对孙辈的教育权。我们不能以偏概全地把落后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都归结到祖辈们身上,年轻一代在教育孩子方面也存在各种不科学的观念和方法。但比较而言,祖辈们的确更容易靠经验来带孩子。主要原因在于一些祖辈人受教育的程度普遍偏低,知识面较窄,接受的又是几十年前的教育。时至今日,他们学习新知识较少,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水平还停留在几十年之前。而且,祖辈人由于带过几个孩子,很容易觉得自己是“过来人”,“吃过的盐比年轻人吃过的米都多”。因此,“经验”与“科学”发生冲突就是必然的了。

误区三:祖辈世界隔代传播。祖辈们虽然经验丰富,但是他们的世界观形成于多年以前,与当今社会的发展存在某些差异。通俗一点儿讲,有不少老人看问题的眼光陈旧一些,与时代发展不合拍。如果孩子大多数时间都和这样的老年人呆在一起,容易导致教育上的“脱代”。

误区四:容易造成亲子隔阂。亲子隔阂可以说是隔代抚养的又一个不良后果。这里涉及到的亲子隔阂包括两层:一是祖辈们对父辈的隔阂,一个是父辈与子辈的隔阂。祖辈对孙辈过于溺爱,或者为了笼络孙辈的情感而经常给孙辈一些“小恩小惠”,父辈看不惯就有可能从中进行矫正;父辈管教孩子,祖辈如横加袒护与阻拦,这些都会导致祖辈与父辈的矛盾。二是祖辈的过分宠爱和父母的严加管教,会使儿童在感情上形成错觉;只有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爱我,爸爸妈妈并不爱我。于是,虽然是同样的爱心,却导致了双重的伤害。心理学表明,幼儿时期是亲情培养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如果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他的亲情就会发生转移,把情感转移到和自己生活在一起的人身上;另一方面,相互不一致的教育态度会使孩子觉得用空子可钻,因此形成教育上的“防空洞”、“避风港”,这种家庭生活状态是不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与成才的。

给宝宝使用抗生素的四大误区


一、宝宝一“感冒”就给用抗菌素

几乎没有哪个宝宝没有得过感冒,尤其是秋冬季节气温骤变时。很多父母误以为感冒是由细菌感染所引起,因此,都习惯在家中备上很多的抗菌素,以便宝宝患病时随时可用。

其实,90%-95%的感冒都是由病毒感染所致,而抗菌素对病毒没有杀灭作用,所以宝宝患感冒时,如果没有并发细菌感染,是不需要服用抗菌素的,尤其是广谱抗菌素。因为这样做不仅对病毒没有杀灭作用,而且还可能由于滥用抗菌素,导致细菌产生抗药性。当真的患了细菌感染时,再用抗菌素时可能会细菌的耐药性越来越强而药效越来越弱,结果是使疾病越来越难治,必须加大药物的剂量或联合用药。这样,不仅影响治疗效果,并且还会使药物副作用增大,引起很多不良反应,如药物疹、白血球减少等。更重要的是,滥用抗菌素会导致医学开发新型抗菌素的速度赶不上细节的变异速度,有一天终会因为细菌的耐药性而使感染成为不治之症。

如果宝宝感冒了该怎么做呢?

1.感冒时可给宝宝服用中成药,如小儿感冒冲剂、清热解毒冲剂、板蓝根冲剂、银翘散等中药,这些药物对病毒有抑制作用。

2.对于几天没有排便或便干的宝宝,可以服用一些小儿牛黄散或新清宁片,这样,就会使宝宝的排便通畅起来,因此而“泄火”,很快地就退了烧。

二、宝宝腹泻时滥用抗菌素

宝宝的消化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加之从4个月起要添加离乳食品,因此,免不了会出现腹泻,而且宝宝往往表现得又吐又泻,使得父母顾不上找出腹泻的原因,就急着给宝宝用抗菌素。有时,为求快速止泻,甚至好多种同时一起用,而且一用就是好长时间,这样做父母才认为保险,包括不应该给宝宝使用的吡哌酸。然而腹泻却是越来越重,即使三天两头地带宝宝往医院跑,可仍旧是迁延不愈。其实,这正是由于妈妈滥用抗菌素所致。

宝宝腹泻该怎么办?

1.如果宝宝发生腹泻,父母不可千篇一律地用抗菌素,因为腹泻并不一定都是细菌感染所引起的,有时是由于病毒、霉菌感染所致。父母应该仔细观察宝宝排便和用药情况,如果服用抗菌素后,腹泻次数减少,病情减轻,就表明是由细菌引起的,反之则是病毒或霉菌感染了宝宝肠道,如果在秋季,很可能是轮状病毒引起的秋季腹泻,不可使用抗菌素。

2.即可是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也最好先到医院做一下便常规、便细菌培养,以便确定引起感染的细菌种类,据此选用有效的抗菌素,并用药时间一定要恰当,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3.当宝宝转为难治性腹泻时,应该马上停用抗菌素,服用扶植正常肠道菌群的药物,如整肠生、回春生或促菌生,同时服用VB族维生素、叶酸等,并定期检查肠道菌群的数量,待恢复正常后逐渐停药。

三、宝宝一生病就用价格昂贵的抗菌素

宝宝患了肺炎时又哭又闹,不好好地吃东西,父母看到宝宝变得消瘦了,又是那么地难爱,恨不能让宝宝的病一下子好起来,于是就要求医生给用价格高、罕闻的抗菌素,或是自行去药房购买,把它们视为最有效的药或特效药,而且认为药物用量越大、使时间越长越好,觉得多吃药总比少吃药或不吃药要好。

殊不知肺炎的治疗并非越高级的抗菌素越好,因为肺炎的病原很复杂,有细菌、各种病毒,还有支原体、衣原体等,只有用对了抗菌素,才能确保治疗效果。因此最有效的抗菌素,是看它能否缓解宝宝的症状,而不一定非得是价格高昂的抗菌素。有时价格高昂的抗菌素对宝宝并不一定适宜,如果没有用对,在一些严重的感染的早期,如流脑、化脓性脑膜炎,常会因为使用抗菌素而使临床症状及实验室的检查结果变得不典型,或是由于药不对症、处理不当而使病情出现恶化,不仅给医生正确做出诊断、及时进行治疗带来困难,而且由于耐药菌株的形成,还会造成抗菌素的选择困难及治疗效果不佳,同时增加家庭经济负担。

那该如何选择药物呢?

1.对于宝宝而言,疗效好、管理副作用又小的抗菌素是最适宜的选择。如传统使用的青霉素,不仅价格低廉,而且疗效非常好。

2.用一种抗菌素有作用,就不必再采用多种抗菌素联系使用,只有宝宝患了重症肺炎时,才能在医生的指导下联合用药。

3.药品不是补品,并不是多多益善,也不是新药一定要比老药好,更不是价格越昂贵效果就越好,而是要根据实际病情听从医生的正确处理。

给宝宝使用抗生素的误区

四、只要是炎症就必须用抗菌素

有时,宝宝在玩耍中不慎扭伤了胳膊或腿脚,受伤的地方马上出现红肿热痛,父母以为是炎症,赶快给宝宝用抗菌素消炎。其实这种炎症与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不一样,它是由于局部肌肉、血管、淋巴管及末梢神经被拉断而形成的水肿,并不是细菌感染所致,因此被称为“无菌性炎症”,或是宝宝对某种物质过敏而引起炎症反应,如过敏性皮炎、过敏性鼻炎等,也同样不是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使用抗菌素不仅无效,反而会引起新的过敏反应。

如何处理无菌性炎症或是过敏引起的炎症反应呢?

1.四肢扭伤时不要使用抗菌素应该在炎症早期做冷敷,禁止捏揉,3天后改为热敷,以促进炎症消退。

2.过敏引起的炎症必须使用抗过敏药物,如息斯敏、扑尔敏等。

宝宝学走路有四大情绪变化


从宝宝迈出第一步开始,他的情绪、行为都会相应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他将不再是一个完全依赖于父母的小生命,他必须在渴望与父母亲近以及追求独立、积极探索之间寻求平衡。

专家指出,一岁左右的孩子对行走这项新技能充满了新奇感,但是随着他们越走越稳当,甚至学会跑之后,他们又会时刻盯着父母,不愿父母远离他们。

以下四种情况在初学走步的宝宝当中较为常见,父母了解之后能更好地帮助孩子度过这一阶段。

1、个性变化

许多宝宝在学习走步之前性情都比较温和,而且很容易相处,但是自打他们迈出第一步之后就变得越来越难以捉摸,性情也变得暴躁起来。父母会发现宝宝的性格发生了意想不到的转变,有些变化甚至是惊人的,还有些原本就很胆小的孩子变得愈发谨小慎微。专家对此的解释是,由于对周围世界的探索不断深入,宝宝的个性会自然而然地得到拓展。

应对方法:

a、接受宝宝个性上的变化。避免过度保护,也不要打击宝宝大胆探索的热情,但是必须时刻注意他的安全。

b、制订一定的行为规则。帮助一岁的宝宝度过情绪波动期的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遵守一定的规矩。

2、缠着妈妈

学会走路让宝宝感到非常兴奋,但他同时感觉到舒适的生活现状发生了改变。宝宝会走路之后就不再像以前那样总被抱在怀里了,他会因此感受到成长的痛苦,因为他不能再完全依赖于父母了。

学会走步之后的几个月内,最让宝宝不安的就是离别。这一阶段的宝宝在父母离开或是有陌生人出现的时候大哭大闹就是这个道理。

应对方法:

a、做游戏。家长可以和宝宝玩“捉人”的游戏,通过这个游戏告诉他,爸爸、妈妈离开之后他也是安全的。

b、在离开之前让宝宝有充分的准备。让宝宝养成良好的再见的习惯。如果你只是暂时离开,那就告诉宝宝,你很快就会回来。

3、行为倒退

对刚刚学会走路的宝宝来说,这可是个苦差事,所以他们有时候不愿意走路也是正常的。还有些宝宝在学会走路之前能够轻松地冒出个别单字,如爸、妈,但是当他忙于练习走路的时候可能就不再说这些字了。另外,学会走路的宝宝在某些时候可能还是喜欢爬行,特别在他们重重摔过一跤或是感冒之后。

应对方法:

a、留心行为倒退的迹象。如果孩子吵着要大人抱,那在他睡觉的时候就多抱着他哄哄。如果宝宝不愿意走路,你可以试着用玩具逗他。

b、重新激发他对语言的兴趣。如果宝宝出现了语言障碍,家长应该经常和他说话,多给他讲故事,多问他问题,在他回答的时候给予鼓励。

4、心愿受挫

一旦宝宝学会走路之后,他就想着跑。一旦他能够爬以后,他就想着能站起来。但是由于操之过急,他们的心愿往往不能实现。宝宝对待挫折的做法往往是提出更多的要求,甚至是挑衅。他们会把大人带到想要的东西面前,或是你不让他拿的东西他偏要拿。

应对方法:

a、不要和宝宝较劲儿。给他自由选择的空间。用游戏来化解可能出现的冲突,并且鼓励他说话。

b、给予帮助。当宝宝明显做不到某件想做的事情的时候,给予他帮助。让他知道,请别人帮忙是完全可以的。

宝宝学习走路的困惑

Q:我儿子一岁了,但是他好像对走路根本不感兴趣,要紧吗?

A:给你的孩子一点时间。通常情况下,宝宝会在10至14个月之间走出无需外力帮助的第一步,但是这个时间段也不是绝对的,前后有很大的浮动余地。你的孩子很可能还在为这一历史时刻的到来做着充分的准备,比如练习扶着家具站立。你可以减少他坐高脚凳和手推车的时间,给他一些伸展四肢的机会。调整家具的布局,让孩子可以扶着家具安全地挪步。和他玩一些游戏,鼓励他站立。如果他到15个月的时候还是不会走路或是不愿练习的话,你应该咨询一下医生。

Q:我女儿正在学习走路,在这一过程中她重重的摔过几跤?她会伤着自己吗?

A:大多数孩子学步的时候都是向后跌坐在地上,所以不会有大碍。即便他们向前跌倒,一般也会本能地用胳膊护住头部。当然,你应该时刻注意她,确保安全。给她创造一个宽敞的玩耍空间,把有可能伤到她的东西挪开。如果她是刚刚学习走步,尽量避免坚硬的水泥地面,可以在地毯、木地板、草地上练习。孩子学步的时候免不了有一些磕磕绊绊,胳膊和腿上出现擦伤都是正常的。但是,如果孩子在跌倒的时候碰到了头部,你要观察她有没有嗜睡、极度烦躁等症状出现,一旦发现要立刻去医院检查。

Q:我女儿16个月了,但只有抓着我的手或腿才敢走路。我应该怎样帮助她克服恐惧心理?

A:看到其他孩子学习走路可能会激发你女儿的信心。安排一些时间让她和已经开始走路的同龄的小朋友一起玩。另外,你可以让孩子玩一些推动玩具,例如儿童专用的购物车或是玩具手推车,以此帮助她练习平衡能力。最终,放手让她自己走。站在离她几步远的地方,鼓励她走过来。她有可能先在地上坐一会儿,但她还是会站起来走向你的。当她有进步的时候,及时给予一些表扬,这样她会对自己迈出的这一步感到自豪。

家长介入孩子作业的四大误区


父母适当介入孩子的家庭作业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而且还可以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在某种程度上,家庭作业完成的好坏,与家长的教育、督促和帮助有重要关系。可现实生活中,家长的做法难免存在一些误区,以至于对孩子的学习造成不良影响。那么,家长该如何介入孩子的家庭作业呢?

误区一:精心辅导,孩子易患“作业依赖症”

李先生的孩子上小学三年级了,还不能独立完成作业。孩子刚上小学一年级时,李先生工作比较清闲,有大量的时间照料孩子。有一次孩子忘了写作业,时间又太晚,李先生担心儿子被老师批评,干脆“越俎代庖”,一笔一画替儿子完成了作业。几次下来,小家伙“忘”写作业的次数越来越多,临时抱佛脚赶作业的情况也不断增加。弄得李先生不得不和孩子的老师及同学家长保持热线联系,以便监督孩子完成作业。孩子上小学二年级后,李先生的工作开始繁忙起来,自然顾不上孩子了。如此下来,李先生的儿子变成了班上的作业“老大难”,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

小学阶段孩子年龄小,有些孩子尚未建立起学习责任感,对待作业常敷衍了事。对此,家长适当辅导孩子做作业是应该的,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但辅导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忌监视,二忌指点,三忌代劳。家长应逐渐培养孩子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鼓励孩子自己检查作业,发现错误,找出原因,及时更正。孩子遇到难题时,家长应鼓励孩子独立思考解决,当然可以给予一定的指示。对于孩子的点滴进步,一定要多称赞,多鼓励。

误区二:额外补充,易导致孩子厌学

现在一些习题型的教辅书很受家长欢迎,每个孩子手头平均最少有一套教辅。这些教辅除了部分是对课本内容的讲解,很多都是习题集。孩子放学回家后,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后,还要做完家长规定数量的习题。正在读小学三年级的莹莹说她妈妈给她买了3套数学辅导书,一本口算,一本综合题,还有一套试卷。妈妈规定她每天晚上都要做一页口算,一页综合,休息日再做一套试卷。每晚写完作业就快8点了,再做两页题,至少要到10点左右才能休息。莹莹委屈地说:“我不想做,可妈妈不依。我真的不想读书了!”

家长给孩子购买教辅“开小灶”确实能拓宽孩子视野,丰富孩子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但若缺乏科学的训练和正确的辅导,不按教育规律办事,“小灶”就很容易变成学生的额外负担。当孩子觉得这个负担太沉重的时候,孩子就会产生厌学情绪,最终得不偿失。

误区三:放任自流,制造“问题孩子”

生活就有少数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放任自流,不管也不教,有的是没能力辅导,有的是没时间管教。对孩子的家庭作业就更是不闻不问了,看到孩子学习差,教训一顿了事,过后依然放任不管。

作为父母,关注一下孩子的家庭作业,不仅是做父母的责任,更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一种方式。此外,家庭给孩子最大的作用就是在孩子心里培植“根”的慨念,如果“根”的概念没有形成,孩子的归属感就很淡漠,他们就很容易误认为被父母抛弃,很容易成为“问题孩子”。有位老师说得很准确:家长对孩子的家庭作业不重视,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他会应付作业,举一反三,时间长了,他甚至会应付生活。

误区四:全程看、陪、包办,贻害长远

与放任自流形成巨大反差的,是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家庭作业关注过度,全程看、陪、包办。晚上,孩子做家庭作业,一家人坐在孩子身旁盯着。孩子做完数学,爸爸去验算;写作文,要由妈妈列出提纲;抄完生字,爷爷承包改错;做完作业后,还有最后一道“工序”,对照课程表收拾书包,由奶奶代劳……这样的学习效果权且不论,让人啼笑皆非的是,孩子第二天放学一回来,还可能一肚子怨气;数学出错了,怨爸爸;做文章没得高分,怪妈妈;抄写生字有错,爷爷眼神不好;学具没带齐全,责任由奶奶来负!

据老师反映,做家庭作业时家长全程看、陪、包办的同学,一般都自制力差,有45%的孩子不能主动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堂作业,一般都需要老师或学生干部强制性看管,80%的孩子学习成绩中等偏下。

全程看、陪、包办可能会暂时出现令人鼓舞的现象:作业全是对钩,考试成绩大幅上扬。但这仅是表象,而且这种表象也不会持久。孩子内心滋长的想法是:上课甭听,反正我爸替我做;复习甭操心,反正爷爷早就安排了。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兴趣丧失了,学习效率降低了,学习方法的摸索过程也被剥夺了,学习过程中的“自我监督机制”丧失了。父母的过分热心具有这样的暗示作用:学习是父母的事,我是替他们学习的。这些孩子到了中学,常常表现出共同的特点:学习不主动,怕困难,缺乏自学能力,没有后劲。总之,全程看、陪、包办是一种短视行为,贻害长远。

四大教育误区埋没聪明孩子


误区一:孩子发呆就是有问题

如果妈妈看到孩子一个人坐在房间里,什么都没做,只是看着窗外的天空发呆,一般都会认为孩子是不是有什么问题,或者是在浪费时间。对此,邹小兵认为,孩子发呆也是一种学习,尽管可能本身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干什么,但也是处于一种学习状态中。

其实,学习分为“外显性学习”和“内隐性学习”,前者表现为学习英语课程,学习某项技能等,后者则是一种无意识学习。他还说,其实,在我们觉得什么都没想的时候,大脑也是在储存、整理和加工一些信息,只是不是用意识去努力地实行而已。

因此,家长应该理解孩子,了解孩子个性、气质特色,顺其自然,让他们的天性得以发展,创造适合他们自由成长的环境。

误区二:“迷信”智力测试

“智力测验只能了解到孩子某些方面的能力,如果根据这个分数而贴上”笨孩子的标签“,那么就会因此而忽略孩子在其他方面的能力,对这些孩子的成长发展造成伤害。”专家指出,目前很多智力测验已经落后于心理学的发展实际,只能测出孩子的一部分能力,家长一旦知道孩子智力测验的分数低,就容易产生放弃心理,认为自己的孩子就是笨,从而没有给予他们足够的指导和帮助,很可能因此而抹杀了他们在其他能力方面的发展。

孩子的能力系统是多方面的,不应简单地以一次的测试成绩判断他的智力,也不要因为一两个方面能力的薄弱,而否认了孩子的整体能力;相反,应该全面了解孩子的综合能力并根据孩子的个性,采用个性化的教育方式。

毕业于哈佛医学院的美国权威学能专家梅尔???列文化博士,经过30年的临床研究与观察,提出了八大学习模式,即由注意力、记忆、语言、空间排序、时间排序、运动、社交和高级思维八大系统组成。很少有孩子面面俱到,关键是发现孩子的优势与劣势,不要将孩子劣势扩大成“问题孩子”,而是更有针对性地帮助孩子去发挥与克服。

误区三:“慢孩子”就是“笨孩子”

学一件事情比别的孩子速度慢,到了一个新环境很长时间不适应等,这些行为都容易被家长和老师认为是“笨孩子”的表现。邹小兵教授介绍说,这些都是适应性低的表现,但这并不代表这些孩子的能力不行,只是这类孩子的一种行为方式。

“慢孩子”可能学一首诗的速度比较慢,但他们一般相应地会记得比较牢、比较久,这是他们学习事物的一种习惯方式。而且,这些“慢孩子”长大后很有可能具备其他“快孩子”没有的优势——在遇到不良刺激比如吸毒、偷窃等诱惑时,不像那些接受快的孩子一样容易改变,而是抱着审视的态度去接受。国外学能专家还建议家长让孩子学会控制节奏,慢慢去想慢慢做一些事情,这个可以帮助孩子学习怎么去控制他的行为和一些语言的节奏。

误区四:孩子“爱动”就是“多动症”

课堂上没有人说话,所有人都安静地听课——这是所有老师都很喜欢的课堂气氛,但这基本是不可能的,总有一些孩子会说说话,做做小动作等,来扰乱课堂秩序,而这些孩子往往被老师认为是有多动症的。

根据列文博士八大系统理论,这类孩子其实属于运动机能占优势,故喜欢用肢体代表语言。所以,并不是所有“爱动”的孩子都是真的患有多动症。有的孩子比较聪明,听老师讲了一半课程,就已经掌握了基本要领,知道下面该讲什么了,感觉无聊便开始做做小动作。对于这类孩子,老师和家长更应学会了解其特点,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教育。比如,老师可以在孩子感觉无聊时提个问题,夸奖一下,调动其兴趣继续听下去。

其实,注意力集中有问题的孩子往往创造力非常强,他们的脑子常常冒出一些新的想法。同时,这些注意力有缺陷的孩子,也经常有冲动的表现,所以学校就会给他们贴上“坏孩子”的标签,受到老师的批评。其实,大人们恰恰忽略了他们的创造性。正确的方法是要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存在着创造性,同时也让他们知道自己有注意力方面的问题,这样才能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让他们在今后的人生中获得成功。

开发宝宝“学能”应向专业人员取经

造成以上诸多育儿误区的原因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广大父母对宝宝未来发展的期望越来越高,但却缺乏对宝宝学习能力的正确理解和认识,以致强制学习、拔苗助长、人云亦云和盲目从众等现象比比皆是,对孩子的教育并没有定势,应该根据其天赋和特性来具体对待。公平的教育就是对所有的人不公平,父母应重视孩子的个体教育,用科学的育儿理念来武装头脑,”邹小兵教授说,“开发宝宝潜能的基础应该是尊重孩子的个性,而不是一味用共性的规则去要求他们。”

造成这种现象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儿童保健专业人员在我国婴幼儿早期教育工作的明显缺位。日前,由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婴幼儿保健学组在全国七个城市针对1200多位0~3岁婴幼儿父母的调查表明:超过半数的父母意识到需要特别培养宝宝的学习能力,但是仅有一成父母意识到从事婴幼儿健康的专业人员指导的重要性。

而据了解,目前国际上关于婴幼儿早期学能发展其实已经形成了科学系统的理论,并有专业医务人员给予父母指导。但是在国内新晋爸爸妈妈们的“育儿经”,多是从长辈、同事、幼教人员等处咨询得来的,而很少有人会请教儿童保健专业人员。

父母教宝宝学英语的误区


有些英语好的父母很想在家里帮助孩子更快更好地学英语,但是要提醒父母,你们不是专业老师,有些问题可要注意!

不要错过孩子学习英语的好时期

朱敏(北京21世纪双语幼儿园园长)

从儿童生理发育角度讲,0—6岁是发展的敏感时期:0—2岁是孩子最活跃的发育;2—4岁是模仿能力最强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为孩子提供纯正的语音语调,孩子最能模仿,学得也最快;3—6岁的孩子记忆力出奇的好,为语言的最佳学习时期。尤其3岁以前,发音器官灵活性、弹性很强,在多种语言刺激下,更可得到提高。一方面,高频率的发音训练可以提高孩子发音器官的灵活性,而发音活动刺激孩子的脑细胞活动,脑细胞控制语言器官的神经受刺激,反过来刺激发音器官。新加坡、加拿大魁北克省的孩子们从婴儿期就开始进行双语教育,因而学习英语不一定要基本掌握母语之后才进行。

学习在任何年龄段都不会是错误的,创设一种语言环境,让孩子在游戏中,有兴趣地学习,这种学习就是主动的、自然而然的、有效的。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还是建议让孩子稍稍感到一定的压力,并提供一定的正面刺激。

不要在家里生搬硬套学校式英语教学

仇剑虹、唐亮(宋庆龄幼儿园双语教师)

有些年轻的父母英语发音准确,想自己在家里教孩子学英语,但是提醒父母千万不要把自己当年上学老师教自己的那一套方法搬到孩子身上。正襟危坐地拿着字母表或者单词表,有板有眼地教孩子“苹果念apple,笔念pen”,用中文做中介教孩子学英语,非常不妥。这样学就会使孩子看到笔和苹果以后,大脑里先出现汉语信息,再通过汉语转换到英语。要教孩子学会用这个词,不只是背这个词,这样孩子看到一个事物才会对它有直觉反应。当然,教孩子们学的都是日常用语。

在家里,英语发音标准、语法过关的家长不妨采用幼儿园老师的方法:手上拿着一个苹果,直接教孩子发“apple”。接下来用不同的形式不断进行重复。在孩子吃水果时,要求孩子从很多种水果中挑出“apple”;外出散步,和孩子做游戏时,随机性地重复这个单词。再比如随手拿起一支笔,对着牙牙学语的小孩子:“pen”。以后就拿着这支笔,教孩子发“pen”这个音,不要任何的中文提示。

这其实是在给孩子提供一个学习英语的情境,用学习母语的方式来教孩子学英语。虽然英语与一个一个的汉语单词都有相对应的单词。但学龄前的孩子并不适用这种互相对应的记忆方法。要知道英语也是一门语言,不是课程。情境化教学会让孩子在心理上比较愿意接受,适宜3-6岁年龄段的孩子。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没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却很容易接受环境的刺激。在反复刺激下,孩子们会自然而然地将生活经验转化为学习经验。

情境是需要有心的父母设计出来的。就像幼儿园的老师,她们除了每天固定的半个小时的英语教学外,更多的是随机即兴化的教学,有些老师会随时趁着孩子们饭前准备洗手的时机,来一句英语:“Thekidinblue,pleasegofirst。”老师在暗暗强调blue这个词。她们还会结合自己的特长,比如采用牛津英语教育方法,即阅读法给孩子讲故事,或者做游戏,或者制作小礼物,或者用软件等等。在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中,从一草一木中启发孩子们回忆课上学过的东西,用自己的智慧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学习英语的环境。

不要觉得信息多的英文书就好

朱敏

我们幼儿园实行寄宿制,幼儿园老师们便代替父母同孩子一起看“BigBook”。所谓“BigBook”,即一些画幅大而画面生动、故事简单、句型简单且不断重复的图画书。经过长期探索,幼儿园的专家认为这一种是最适合早期幼儿学习英语的教材。比如一本“BigBook”《AVeryHungryCaterpillar》,故事开端出场的就是一只很饿的毛毛虫,于是它开始大吃水果,“Monday”吃“Apple”,接着“Tuesday”吃“Orange”,这样一直吃到星期天,“Caterpillar”终于变成了一只“beautifulbutterfly”。孩子们也兴奋地跟着“Caterpillar”吃“fruit”。结果一个星期下来,孩子们不仅会说很常用的水果单词和日期用语,还会讲一个毛毛虫变成漂亮蝴蝶的故事。

父母们为孩子选择英语教材时,总觉得那种文字多、句型复杂、信息量大的书好,图书发行商们也就多卖这种书。而我们幼儿园用的教材,绝大部分都是老师们从国外挑选来的,很多书一页就一行字,也有整本书就一种句型,只是在个别词语上有所变化。我们建议家长们给孩子挑那种画幅大、画面生动、故事简单、句型简单且不断重复的那种英文书。英语发音纯正、语法准确的父母,跟孩子在家里一起看书效果会更好。这样不仅能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还有助于建立亲子间的依恋关系,促进孩子心理健康发展。

不要忘了教英语也需要策略

朱敏

其实无论是想把孩子送进幼儿园还是想在家里自己执教,学习英语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和一个好老师。

很多英语专业毕业、在英语发音和语法上非常出色的人,却做不了好老师。什么原因呢?因为教英语的方法最后都归结到教育方式上,采用正确的引导方式很重要,否则会适得其反。做幼儿园的英语老师同样也需要资格认证的。虽然在有些情况下希望孩子学到更多东西的想法很好,却忽略了孩子的心理,这得不偿失。例如,孩子学过的单词不会发音,老师自以为惩罚分明会激励孩子的学习兴趣,对小朋友说:“对不起,你今天表现不好,这个小红花不是你的!”受批评的孩子眼圈红红的,可是老师还是把这个小红花奖给发音发得好的小朋友,这样孩子自尊心很容易受到损伤。父母们最好给孩子反复积极的刺激,对孩子的鼓励多多益善。比如,“宝宝这个单词发音怎么没有发好呀,再来重新学一遍!”就会比上一种效果好。与其在批评中、在不断挫折中让孩子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还不如干脆不让孩子接触英语学习。兴趣一旦失去,重找回来往往很难。

一旦孩子对学习英语有浓厚的兴趣,父母们就要注意了:

首先,持之以恒,千万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更不要在学习时没有计划,学习起来今天一个“hello”明天一个“banana”,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想起来教几句就教几句。

其次,增加学习英语的频率和强度。一个星期只集中精力学一次,往往没有什么效果。如果孩子有兴趣学,或者送双语幼儿园,或者去兴趣班,或者找一个专业老师长期进行强化教育。

父母在家里教孩子英语应避免的误区:

(1)发音不准。最终需要长大后花成倍的时间去纠正。

(2)词义比较偏。

(3)没有掌握教学策略。没有设计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造成孩子学习事半功倍,半途而废,养成不好的学习习惯,甚至厌倦学习。

相信《宝宝学英语的四大误区》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四季的教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幼儿英语特色课程的四大误区 幼儿英语机构不断推出人机互动学英语、小班教学、外教授课、纯英语环境等新名词,刷新着家长的教育观念。部分家长在为孩子选班时,常常被这些新概念迷惑,容易走进幼儿英语教育的误区。有教育界人士认为,对于幼儿英...
    2021-06-19 阅读全文
  • 教宝宝说话应避免四大误区 什么时候宝宝开始说话?爸爸妈妈怎么引导宝宝说话?当宝宝指着水瓶,成人马上明白这是宝宝想喝水了,于是马上把水瓶递给他,这样宝宝失去了说话的机会。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当宝宝指着水瓶,你可以引导孩子说出来她想...
    2021-11-29 阅读全文
  • 隔代教育四大误区 调查证明,隔代人带孩子,成功率不足30%。那么,为什么老年人付出了一切,收获却不尽人意呢?看一看下面的几个隔代教育误区,也许您就会明白了。 误区一:溺爱是祖辈带孩子的主要问题。老年人出于对第三代的过分...
    2020-08-07 阅读全文
  • 观点:谨防少儿英语教育四大误区 -->整理了了关于幼儿语言教育论文《观点:谨防少儿英语教育四大误区》,希望对幼儿学习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为了让幼儿体验小剪刀一张一合带来的神奇变化,我为幼儿提供了剪纸材料后,让幼儿随意剪纸。孩子们很...
    2021-08-30 阅读全文
  • 给宝宝使用抗生素的四大误区 一、宝宝一“感冒”就给用抗菌素 几乎没有哪个宝宝没有得过感冒,尤其是秋冬季节气温骤变时。很多父母误以为感冒是由细菌感染所引起,因此,都习惯在家中备上很多的抗菌素,以便宝宝患病时随时可用。 其实,90%...
    2021-11-27 阅读全文

幼儿英语机构不断推出人机互动学英语、小班教学、外教授课、纯英语环境等新名词,刷新着家长的教育观念。部分家长在为孩子选班时,常常被这些新概念迷惑,容易走进幼儿英语教育的误区。有教育界人士认为,对于幼儿英...

2021-06-19 阅读全文

什么时候宝宝开始说话?爸爸妈妈怎么引导宝宝说话?当宝宝指着水瓶,成人马上明白这是宝宝想喝水了,于是马上把水瓶递给他,这样宝宝失去了说话的机会。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当宝宝指着水瓶,你可以引导孩子说出来她想...

2021-11-29 阅读全文

调查证明,隔代人带孩子,成功率不足30%。那么,为什么老年人付出了一切,收获却不尽人意呢?看一看下面的几个隔代教育误区,也许您就会明白了。 误区一:溺爱是祖辈带孩子的主要问题。老年人出于对第三代的过分...

2020-08-07 阅读全文

-->整理了了关于幼儿语言教育论文《观点:谨防少儿英语教育四大误区》,希望对幼儿学习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为了让幼儿体验小剪刀一张一合带来的神奇变化,我为幼儿提供了剪纸材料后,让幼儿随意剪纸。孩子们很...

2021-08-30 阅读全文

一、宝宝一“感冒”就给用抗菌素 几乎没有哪个宝宝没有得过感冒,尤其是秋冬季节气温骤变时。很多父母误以为感冒是由细菌感染所引起,因此,都习惯在家中备上很多的抗菌素,以便宝宝患病时随时可用。 其实,90%...

2021-11-27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