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幼儿英语特色课程的四大误区

发布时间:2021-06-19

幼儿园中班课程分四季说课稿。

家园共育讲究的是快乐专递,开心学习!教师与家长都需要不断改正自己的错误思想,和孩子做朋友,放低姿态,互相尊重,彼此包容!那么,家长需要做的工作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幼儿英语特色课程的四大误区》,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幼儿英语机构不断推出人机互动学英语、小班教学、外教授课、纯英语环境等新名词,刷新着家长的教育观念。部分家长在为孩子选班时,常常被这些新概念迷惑,容易走进幼儿英语教育的误区。有教育界人士认为,对于幼儿英语机构打出的特色,家长需要根据孩子特点谨慎选择,不要一味求新。

误区一:超过6岁再学就晚了

“人家说6岁以后再学外语就晚了,所以早教就给孩子报了个双语的。”许先生说,如今儿子三岁多了,他正忙着给孩子选一家专门的幼儿英语机构。

济南瑞斯学科英语的Julia老师表示,6岁以下的儿童接受力很强,在口语的学习和听力的训练方面也更具优势。但是“如果儿童遇到发音不准的老师,形成错误的发音,以后会很难纠正。而且,幼儿英语的教学内容如果超出了他们的接受能力,会挫伤孩子学习英语的兴趣。”

专家建议:母语稳定后再进行英语学习。天才宝贝的段蕊老师建议,家长不必急于报班,不妨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进行英语熏陶,如放映英文动画片,有语言天赋的孩子就会自动模仿。

误区二:外教教的才正宗

张女士说,她最近给女儿选了家英语培训班,“老师全是外国人,教起来肯定专业,再贵再远我也要让孩子接受原汁原味的教育!”“外教教学不等同于专业和品质有保障。”段蕊老师表示,外教教学可以保证原汁原味的语言环境,更易于提高孩子的英语口语水平。但同样存在问题,如外教水平良莠不齐,部分老师乡音太重,甚至没有相关的幼儿教育经验等。而且对于幼儿来说,中国老师用中文切入教学的效果可能要好于外教。

专家建议:孩子处于幼儿阶段时,还是中国老师更值得信赖。Julia老师认为:“如果孩子的英语基本功已经打好,可以选择外教帮助孩子提高英语水平,但是在幼儿英语教育阶段,许多综合素质高、发音标准、了解孩子想法的中国教师更值得信赖。”

误区三:一切为了考级

张女士最高兴的事情莫过于四岁的儿子又记住了多少新单词。“好好背单词,将来才能顺利应对剑桥儿童英语、四六级、雅思、托福等考试。”

段蕊老师说,对幼儿掌握的知识进行量化是没有必要的,因为幼儿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习兴趣。而且,这阶段他们学到的知识如果不加巩固,长大后就会忘掉,对日后的各种考试也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真正的应试型英语学习从初中开始比较有效。

专家建议: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更重要。如果只注重单词、语法的学习,那英语只能成为哑巴英语,失去了它的工具性。而且,早期英语学习的关键在兴趣的培养,对于感兴趣的东西,孩子才能自发地去学习、去记诵。

误区四:课程越贵越好

朱先生是典型“一分钱,一分货”的信奉者,一听说某英语培训机构开设了“VIP一对一教学”,朱先生毫不犹豫地给儿子报了名,但儿子对此却兴趣缺乏。

Julia老师认为,许多家长爱子心切,认为贵的就是好的,“但是课程的设置、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是否适合自己的孩子,这一点许多家长并没有仔细考虑,比如‘VIP一对一学习’虽然能给孩子提供一流的师资,但幼儿阶段的孩子仍然需要与伙伴交流,共同进步。独立学习的形式忽略了孩子的心理需要,英语学习就变得索然寡味。”

专家建议:不挑最贵的,只要最合适的。Julia老师建议家长不要一味地给孩子挑选最贵的,而是要综合考虑学校的教育理念与课程设置等因素后,为孩子选择性价比最高的课程。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到孩子的兴趣、课程的定位等因素。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隔代教育四大误区


调查证明,隔代人带孩子,成功率不足30%。那么,为什么老年人付出了一切,收获却不尽人意呢?看一看下面的几个隔代教育误区,也许您就会明白了。

误区一:溺爱是祖辈带孩子的主要问题。老年人出于对第三代的过分疼爱,常常对孩子百依百顺,关怀备至,所以老人带大的孩子一般生活自理能力较差;也有的老年人对孙辈有求必应。只要是孙辈提出的要求,不管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一律给予满足。这样的孩子往往霸道、一意孤行;还有的老年人容易对孩子的缺点“护短”,与孩子的父母教育方法、教育态度不一致。生活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孩子容易形成两面人格。之所以产生上面的这几种情况,主要还是“隔代亲”的“亲”字泛滥,祖辈对孙辈常常包办代替一切,有求必应,缺点包容,错误体谅。这样的教育容易阻碍孩子独立意识的形成和独立行为的发展。

一些专家还对小学一、二年级学生进行研究,将从小在托儿所、幼儿园长大的孩子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带大的孩子进行心理比较,发现他们截然不同。那些在幼儿园长大的小学生群体意识强,适应能力强,社交圈子大,许多事都能在自己动手做,胆子大,能吃苦,一般的摔跤、碰伤像没事一样,很小就会过马路等。而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带大的学生则不然,有的二三年级了,还要老人接送,万事不能动手,像提书包这样的事也不想干。碰到问题,稍不如意就哭,就撒娇,缺乏应变能力,不合群。

误区二:以经验代替科学,垄断对孙辈的教育权。我们不能以偏概全地把落后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都归结到祖辈们身上,年轻一代在教育孩子方面也存在各种不科学的观念和方法。但比较而言,祖辈们的确更容易靠经验来带孩子。主要原因在于一些祖辈人受教育的程度普遍偏低,知识面较窄,接受的又是几十年前的教育。时至今日,他们学习新知识较少,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水平还停留在几十年之前。而且,祖辈人由于带过几个孩子,很容易觉得自己是“过来人”,“吃过的盐比年轻人吃过的米都多”。因此,“经验”与“科学”发生冲突就是必然的了。

误区三:祖辈世界隔代传播。祖辈们虽然经验丰富,但是他们的世界观形成于多年以前,与当今社会的发展存在某些差异。通俗一点儿讲,有不少老人看问题的眼光陈旧一些,与时代发展不合拍。如果孩子大多数时间都和这样的老年人呆在一起,容易导致教育上的“脱代”。

误区四:容易造成亲子隔阂。亲子隔阂可以说是隔代抚养的又一个不良后果。这里涉及到的亲子隔阂包括两层:一是祖辈们对父辈的隔阂,一个是父辈与子辈的隔阂。祖辈对孙辈过于溺爱,或者为了笼络孙辈的情感而经常给孙辈一些“小恩小惠”,父辈看不惯就有可能从中进行矫正;父辈管教孩子,祖辈如横加袒护与阻拦,这些都会导致祖辈与父辈的矛盾。二是祖辈的过分宠爱和父母的严加管教,会使儿童在感情上形成错觉;只有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爱我,爸爸妈妈并不爱我。于是,虽然是同样的爱心,却导致了双重的伤害。心理学表明,幼儿时期是亲情培养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如果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他的亲情就会发生转移,把情感转移到和自己生活在一起的人身上;另一方面,相互不一致的教育态度会使孩子觉得用空子可钻,因此形成教育上的“防空洞”、“避风港”,这种家庭生活状态是不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与成才的。

开发宝宝“学能”四大误区


导读:孩子的能力系统是多方面的,不应简单地以一次的测试成绩判断他的智力,也不要因为一两个方面能力的薄弱,而否认了孩子的整体能力;相反,应该全面了解孩子的综合能力并根据孩子的个性,采用个性化的教育方式。

误区一:孩子发呆就是有问题

如果妈妈看到孩子一个人坐在房间里,什么都没做,只是看着窗外的天空发呆,一般都会认为孩子是不是有什么问题,或者是在浪费时间。对此,邹小兵认为,孩子发呆也是一种学习,尽管可能本身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干什么,但也是处于一种学习状态中。

其实,学习分为“外显性学习”和“内隐性学习”,前者表现为学习英语课程,学习某项技能等,后者则是一种无意识学习。他还说,其实,在我们觉得什么都没想的时候,大脑也是在储存、整理和加工一些信息,只是不是用意识去努力地实行而已。

因此,家长应该理解孩子,了解孩子个性、气质特色,顺其自然,让他们的天性得以发展,创造适合他们自由成长的环境。

误区二:“迷信”智力测试

“智力测验只能了解到孩子某些方面的能力,如果根据这个分数而贴上“笨孩子的标签”,那么就会因此而忽略孩子在其他方面的能力,对这些孩子的成长发展造成伤害。”专家指出,目前很多智力测验已经落后于心理学的发展实际,只能测出孩子的一部分能力,家长一旦知道孩子智力测验的分数低,就容易产生放弃心理,认为自己的孩子就是笨,从而没有给予他们足够的指导和帮助,很可能因此而抹杀了他们在其他能力方面的发展。

孩子的能力系统是多方面的,不应简单地以一次的测试成绩判断他的智力,也不要因为一两个方面能力的薄弱,而否认了孩子的整体能力;相反,应该全面了解孩子的综合能力并根据孩子的个性,采用个性化的教育方式。

毕业于哈佛医学院的美国权威学能专家梅尔???列文化博士,经过30年的临床研究与观察,提出了八大学习模式,即由注意力、记忆、语言、空间排序、时间排序、运动、社交和高级思维八大系统组成。很少有孩子面面俱到,关键是发现孩子的优势与劣势,不要将孩子劣势扩大成“问题孩子”,而是更有针对性地帮助孩子去发挥与克服。

误区三:“慢孩子”就是“笨孩子”

学一件事情比别的孩子速度慢,到了一个新环境很长时间不适应等,这些行为都容易被家长和老师认为是“笨孩子”的表现.邹小兵教授介绍说,这些都是适应性低的表现,但这并不代表这些孩子的能力不行,只是这类孩子的一种行为方式。

“慢孩子”可能学一首诗的速度比较慢,但他们一般相应地会记得比较牢、比较久,这是他们学习事物的一种习惯方式。而且,这些“慢孩子”长大后很有可能具备其他“快孩子”没有的优势——在遇到不良刺激比如吸毒、偷窃等诱惑时,不像那些接受快的孩子一样容易改变,而是抱着审视的态度去接受。国外学能专家还建议家长让孩子学会控制节奏,慢慢去想慢慢做一些事情,这个可以帮助孩子学习怎么去控制他的行为和一些语言的节奏。

误区四:孩子“爱动”就是“多动症”

课堂上没有人说话,所有人都安静地听课——这是所有老师都很喜欢的课堂气氛,但这基本是不可能的,总有一些孩子会说说话,做做小动作等,来扰乱课堂秩序,而这些孩子往往被老师认为是有多动症的。

根据列文博士八大系统理论,这类孩子其实属于运动机能占优势,故喜欢用肢体代表语言。所以,并不是所有“爱动”的孩子都是真的患有多动症。有的孩子比较聪明,听老师讲了一半课程,就已经掌握了基本要领,知道下面该讲什么了,感觉无聊便开始做做小动作。对于这类孩子,老师和家长更应学会了解其特点,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教育。比如,老师可以在孩子感觉无聊时提个问题,夸奖一下,调动其兴趣继续听下去。

其实,注意力集中有问题的孩子往往创造力非常强,他们的脑子常常冒出一些新的想法。同时,这些注意力有缺陷的孩子,也经常有冲动的表现,所以学校就会给他们贴上“坏孩子”的标签,受到老师的批评。其实,大人们恰恰忽略了他们的创造性。正确的方法是要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存在着创造性,同时也让他们知道自己有注意力方面的问题,这样才能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让他们在今后的人生中获得成功。

开发宝宝“学能”应向专业人员取经

造成以上诸多育儿误区的原因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广大父母对宝宝未来发展的期望越来越高,但却缺乏对宝宝学习能力的正确理解和认识,以致强制学习、拔苗助长、人云亦云和盲目从众等现象比比皆是,对孩子的教育并没有定势,应该根据其天赋和特性来具体对待。公平的教育就是对所有的人不公平,父母应重视孩子的个体教育,用科学的育儿理念来武装头脑,”邹小兵教授说,“开发宝宝潜能的基础应该是尊重孩子的个性,而不是一味用共性的规则去要求他们。”

造成这种现象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儿童保健专业人员在我国婴幼儿早期教育工作的明显缺位。日前,由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婴幼儿保健学组在全国七个城市针对1200多位0~3岁婴幼儿父母的调查表明:超过半数的父母意识到需要特别培养宝宝的学习能力,但是仅有一成父母意识到从事婴幼儿健康的专业人员指导的重要性。

而据了解,目前国际上关于婴幼儿早期学能发展其实已经形成了科学系统的理论,并有专业医务人员给予父母指导。但是在国内新晋爸爸妈妈们的“育儿经”,多是从长辈、同事、幼教人员等处咨询得来的,而很少有人会请教儿童保健专业人员。

家长介入孩子作业的四大误区


父母适当介入孩子的家庭作业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而且还可以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在某种程度上,家庭作业完成的好坏,与家长的教育、督促和帮助有重要关系。可现实生活中,家长的做法难免存在一些误区,以至于对孩子的学习造成不良影响。那么,家长该如何介入孩子的家庭作业呢?

误区一:精心辅导,孩子易患“作业依赖症”

李先生的孩子上小学三年级了,还不能独立完成作业。孩子刚上小学一年级时,李先生工作比较清闲,有大量的时间照料孩子。有一次孩子忘了写作业,时间又太晚,李先生担心儿子被老师批评,干脆“越俎代庖”,一笔一画替儿子完成了作业。几次下来,小家伙“忘”写作业的次数越来越多,临时抱佛脚赶作业的情况也不断增加。弄得李先生不得不和孩子的老师及同学家长保持热线联系,以便监督孩子完成作业。孩子上小学二年级后,李先生的工作开始繁忙起来,自然顾不上孩子了。如此下来,李先生的儿子变成了班上的作业“老大难”,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

小学阶段孩子年龄小,有些孩子尚未建立起学习责任感,对待作业常敷衍了事。对此,家长适当辅导孩子做作业是应该的,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但辅导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忌监视,二忌指点,三忌代劳。家长应逐渐培养孩子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鼓励孩子自己检查作业,发现错误,找出原因,及时更正。孩子遇到难题时,家长应鼓励孩子独立思考解决,当然可以给予一定的指示。对于孩子的点滴进步,一定要多称赞,多鼓励。

误区二:额外补充,易导致孩子厌学

现在一些习题型的教辅书很受家长欢迎,每个孩子手头平均最少有一套教辅。这些教辅除了部分是对课本内容的讲解,很多都是习题集。孩子放学回家后,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后,还要做完家长规定数量的习题。正在读小学三年级的莹莹说她妈妈给她买了3套数学辅导书,一本口算,一本综合题,还有一套试卷。妈妈规定她每天晚上都要做一页口算,一页综合,休息日再做一套试卷。每晚写完作业就快8点了,再做两页题,至少要到10点左右才能休息。莹莹委屈地说:“我不想做,可妈妈不依。我真的不想读书了!”

家长给孩子购买教辅“开小灶”确实能拓宽孩子视野,丰富孩子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但若缺乏科学的训练和正确的辅导,不按教育规律办事,“小灶”就很容易变成学生的额外负担。当孩子觉得这个负担太沉重的时候,孩子就会产生厌学情绪,最终得不偿失。

误区三:放任自流,制造“问题孩子”

生活就有少数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放任自流,不管也不教,有的是没能力辅导,有的是没时间管教。对孩子的家庭作业就更是不闻不问了,看到孩子学习差,教训一顿了事,过后依然放任不管。

作为父母,关注一下孩子的家庭作业,不仅是做父母的责任,更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一种方式。此外,家庭给孩子最大的作用就是在孩子心里培植“根”的慨念,如果“根”的概念没有形成,孩子的归属感就很淡漠,他们就很容易误认为被父母抛弃,很容易成为“问题孩子”。有位老师说得很准确:家长对孩子的家庭作业不重视,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他会应付作业,举一反三,时间长了,他甚至会应付生活。

误区四:全程看、陪、包办,贻害长远

与放任自流形成巨大反差的,是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家庭作业关注过度,全程看、陪、包办。晚上,孩子做家庭作业,一家人坐在孩子身旁盯着。孩子做完数学,爸爸去验算;写作文,要由妈妈列出提纲;抄完生字,爷爷承包改错;做完作业后,还有最后一道“工序”,对照课程表收拾书包,由奶奶代劳……这样的学习效果权且不论,让人啼笑皆非的是,孩子第二天放学一回来,还可能一肚子怨气;数学出错了,怨爸爸;做文章没得高分,怪妈妈;抄写生字有错,爷爷眼神不好;学具没带齐全,责任由奶奶来负!

据老师反映,做家庭作业时家长全程看、陪、包办的同学,一般都自制力差,有45%的孩子不能主动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堂作业,一般都需要老师或学生干部强制性看管,80%的孩子学习成绩中等偏下。

全程看、陪、包办可能会暂时出现令人鼓舞的现象:作业全是对钩,考试成绩大幅上扬。但这仅是表象,而且这种表象也不会持久。孩子内心滋长的想法是:上课甭听,反正我爸替我做;复习甭操心,反正爷爷早就安排了。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兴趣丧失了,学习效率降低了,学习方法的摸索过程也被剥夺了,学习过程中的“自我监督机制”丧失了。父母的过分热心具有这样的暗示作用:学习是父母的事,我是替他们学习的。这些孩子到了中学,常常表现出共同的特点:学习不主动,怕困难,缺乏自学能力,没有后劲。总之,全程看、陪、包办是一种短视行为,贻害长远。

四大教育误区埋没聪明孩子


误区一:孩子发呆就是有问题

如果妈妈看到孩子一个人坐在房间里,什么都没做,只是看着窗外的天空发呆,一般都会认为孩子是不是有什么问题,或者是在浪费时间。对此,邹小兵认为,孩子发呆也是一种学习,尽管可能本身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干什么,但也是处于一种学习状态中。

其实,学习分为“外显性学习”和“内隐性学习”,前者表现为学习英语课程,学习某项技能等,后者则是一种无意识学习。他还说,其实,在我们觉得什么都没想的时候,大脑也是在储存、整理和加工一些信息,只是不是用意识去努力地实行而已。

因此,家长应该理解孩子,了解孩子个性、气质特色,顺其自然,让他们的天性得以发展,创造适合他们自由成长的环境。

误区二:“迷信”智力测试

“智力测验只能了解到孩子某些方面的能力,如果根据这个分数而贴上”笨孩子的标签“,那么就会因此而忽略孩子在其他方面的能力,对这些孩子的成长发展造成伤害。”专家指出,目前很多智力测验已经落后于心理学的发展实际,只能测出孩子的一部分能力,家长一旦知道孩子智力测验的分数低,就容易产生放弃心理,认为自己的孩子就是笨,从而没有给予他们足够的指导和帮助,很可能因此而抹杀了他们在其他能力方面的发展。

孩子的能力系统是多方面的,不应简单地以一次的测试成绩判断他的智力,也不要因为一两个方面能力的薄弱,而否认了孩子的整体能力;相反,应该全面了解孩子的综合能力并根据孩子的个性,采用个性化的教育方式。

毕业于哈佛医学院的美国权威学能专家梅尔???列文化博士,经过30年的临床研究与观察,提出了八大学习模式,即由注意力、记忆、语言、空间排序、时间排序、运动、社交和高级思维八大系统组成。很少有孩子面面俱到,关键是发现孩子的优势与劣势,不要将孩子劣势扩大成“问题孩子”,而是更有针对性地帮助孩子去发挥与克服。

误区三:“慢孩子”就是“笨孩子”

学一件事情比别的孩子速度慢,到了一个新环境很长时间不适应等,这些行为都容易被家长和老师认为是“笨孩子”的表现。邹小兵教授介绍说,这些都是适应性低的表现,但这并不代表这些孩子的能力不行,只是这类孩子的一种行为方式。

“慢孩子”可能学一首诗的速度比较慢,但他们一般相应地会记得比较牢、比较久,这是他们学习事物的一种习惯方式。而且,这些“慢孩子”长大后很有可能具备其他“快孩子”没有的优势——在遇到不良刺激比如吸毒、偷窃等诱惑时,不像那些接受快的孩子一样容易改变,而是抱着审视的态度去接受。国外学能专家还建议家长让孩子学会控制节奏,慢慢去想慢慢做一些事情,这个可以帮助孩子学习怎么去控制他的行为和一些语言的节奏。

误区四:孩子“爱动”就是“多动症”

课堂上没有人说话,所有人都安静地听课——这是所有老师都很喜欢的课堂气氛,但这基本是不可能的,总有一些孩子会说说话,做做小动作等,来扰乱课堂秩序,而这些孩子往往被老师认为是有多动症的。

根据列文博士八大系统理论,这类孩子其实属于运动机能占优势,故喜欢用肢体代表语言。所以,并不是所有“爱动”的孩子都是真的患有多动症。有的孩子比较聪明,听老师讲了一半课程,就已经掌握了基本要领,知道下面该讲什么了,感觉无聊便开始做做小动作。对于这类孩子,老师和家长更应学会了解其特点,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教育。比如,老师可以在孩子感觉无聊时提个问题,夸奖一下,调动其兴趣继续听下去。

其实,注意力集中有问题的孩子往往创造力非常强,他们的脑子常常冒出一些新的想法。同时,这些注意力有缺陷的孩子,也经常有冲动的表现,所以学校就会给他们贴上“坏孩子”的标签,受到老师的批评。其实,大人们恰恰忽略了他们的创造性。正确的方法是要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存在着创造性,同时也让他们知道自己有注意力方面的问题,这样才能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让他们在今后的人生中获得成功。

开发宝宝“学能”应向专业人员取经

造成以上诸多育儿误区的原因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广大父母对宝宝未来发展的期望越来越高,但却缺乏对宝宝学习能力的正确理解和认识,以致强制学习、拔苗助长、人云亦云和盲目从众等现象比比皆是,对孩子的教育并没有定势,应该根据其天赋和特性来具体对待。公平的教育就是对所有的人不公平,父母应重视孩子的个体教育,用科学的育儿理念来武装头脑,”邹小兵教授说,“开发宝宝潜能的基础应该是尊重孩子的个性,而不是一味用共性的规则去要求他们。”

造成这种现象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儿童保健专业人员在我国婴幼儿早期教育工作的明显缺位。日前,由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婴幼儿保健学组在全国七个城市针对1200多位0~3岁婴幼儿父母的调查表明:超过半数的父母意识到需要特别培养宝宝的学习能力,但是仅有一成父母意识到从事婴幼儿健康的专业人员指导的重要性。

而据了解,目前国际上关于婴幼儿早期学能发展其实已经形成了科学系统的理论,并有专业医务人员给予父母指导。但是在国内新晋爸爸妈妈们的“育儿经”,多是从长辈、同事、幼教人员等处咨询得来的,而很少有人会请教儿童保健专业人员。

英语学习的四大误区,宝妈宝爸们知道吗?


英语教育的方法是家长们关心的热点话题。学英语的方法多种多样,然而在各种方法的背后也存在很多的陷阱和误区。今天,我们给大家分享四大误区所在,还徘徊在陷阱周围的家长赶紧看看,小心不要误落其中,影响孩子的英语学习。

误区一:学英语就是背单词

很多家长认为,只要让孩子多背单词就能学好英语,这其实是一大误区。孩子背了很多单词并不意味着就能把英语学好,因为死背单词,不会运用,不会用英语思维和表达,背再多单词也没用。而且,天天背单词,会让孩子感到英语学习机械、单调、乏味,甚至会丧失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孩子天生喜欢故事,如果能让他们在原汁原味、生动有趣的英文故事中浸泡,他们不仅能自然吸收英语词汇,还会觉得英语学习很有趣,从此真正喜欢上英语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误区二:学英语要从音标开始

我国传统的英语语音教学方法是音标教学,很多老师或家长在教孩子学英语时往往先教音标,其实这是学习英语的另一大误区。实践证明,音标教学只能教会学生一个词作为词典里的词目怎样发音,不能教会学生见到一个不认识的英文词如何去念。绝大多数人学会音标后只会念音标,不会像英语国家人那样一看就会念。在英美等英语国家,学校里不教音标,而是从小要学拼读规律。一个英国小学生可以认上万个单词,靠的就是掌握了拼读规律。英语是拼音文字,70%以上的英文单词字母组合的发音有规律,如cake、make、take、wake等,只要敢于开口说英语,就可以熟练掌握了这些拼读规律,以后再见到类似的单词自然就能拼读出来。

误区三:要学好英语必须大量做题

要学好英语必须大量做题吗?孩子们天天在做题,做了大量题,结果学好英语了吗?这个问题值得反思。认为只有多做题才能学好英语,实际上是英语学习的一大误区。做题是对学习效果的一种检测,是一种应试行为,对提高考试成绩和技巧的确有一定帮助,但对真正学好一门语言意义并不大。因为要真正学好一门语言,靠的是“积累”,没有积累,没有大量的语言输入,不可能形成语感,不可能真正学好一门语言。调查表明,我国学生在英语学科上花的时间是最多的,但收效却是最小的。究其原因,老师、学生天天搞题海战术,在题上花了大量时间,结果学到头来,考试似乎还能应付,但英语并没有真正学好。见面时用英语打个招呼还可以,却不能自然地表达思想。更为严重的是,题里面有很多错误的选项,这些错误的选项会对孩子的语言输出造成严重干扰,难怪说出来、写出来的英语总是带有中国式英语的味道。

误区四:听写时的错误教学方法

很多老师和家长在听写时说中文让孩子写英文词,或者说英文让孩子写中文词,这其实也是一大误区。因为这种训练方式实际上是让孩子借助母语来学英语,结果只能学到一些中国式英语。一个字或词是什么意思,取决于语境或上下文,脱离了语境或上下文,就没有具体的意思。比如,汉语里的“做”有很多个意思,在“做蛋糕”中是“制作”的意思,在“做买卖”中是“从事”的意思,在“做好事”中是“干”的意思。如果老师或家长在听写时让孩子写出“做”的英文,那么孩子应该写make呢,还是do?如果孩子写的是make,那应该算对还是错呢?实践证明,这种训练方法是不科学的。正确的方法应该是,让孩子和老师之间产生英语的互动和交流,这样既训练了孩子的英语听力,又训练了孩子英语拼写的能力,还训练了孩子的英语语感,可谓一举两得。

从以上四大误区我们不难看出几点,学生要想学好英语的前提是对英语产生兴趣,敢张开嘴巴说英语,多互动和交流就可以花很少的时间掌握大量的英语知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家园共育《幼儿英语特色课程的四大误区》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中班课程分四季说课稿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隔代教育四大误区 调查证明,隔代人带孩子,成功率不足30%。那么,为什么老年人付出了一切,收获却不尽人意呢?看一看下面的几个隔代教育误区,也许您就会明白了。 误区一:溺爱是祖辈带孩子的主要问题。老年人出于对第三代的过分...
    2020-08-07 阅读全文
  • 观点:谨防少儿英语教育四大误区 -->整理了了关于幼儿语言教育论文《观点:谨防少儿英语教育四大误区》,希望对幼儿学习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为了让幼儿体验小剪刀一张一合带来的神奇变化,我为幼儿提供了剪纸材料后,让幼儿随意剪纸。孩子们很...
    2021-08-30 阅读全文
  • 培养语言天才的四大误区 误区一:对宝宝的要求反应过快 宝宝指着水瓶,成人马上明白这是宝宝想喝水了,于是马上把水瓶递给他,这样宝宝失去了说话的机会。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当宝宝指着水瓶,你可以引导孩子说出来她想干什么,就算仅仅说一...
    2021-12-02 阅读全文
  • 开发宝宝“学能”四大误区 导读:孩子的能力系统是多方面的,不应简单地以一次的测试成绩判断他的智力,也不要因为一两个方面能力的薄弱,而否认了孩子的整体能力;相反,应该全面了解孩子的综合能力并根据孩子的个性,采用个性化的教育方式。...
    2021-04-15 阅读全文
  • 家长介入孩子作业的四大误区 父母适当介入孩子的家庭作业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而且还可以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在某种程度上,家庭作业完成的好坏,与家长的教育、督促和帮助有重要关系。可现实生活中,家长的做法难免存在一些误区,以...
    2021-03-01 阅读全文

调查证明,隔代人带孩子,成功率不足30%。那么,为什么老年人付出了一切,收获却不尽人意呢?看一看下面的几个隔代教育误区,也许您就会明白了。 误区一:溺爱是祖辈带孩子的主要问题。老年人出于对第三代的过分...

2020-08-07 阅读全文

-->整理了了关于幼儿语言教育论文《观点:谨防少儿英语教育四大误区》,希望对幼儿学习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为了让幼儿体验小剪刀一张一合带来的神奇变化,我为幼儿提供了剪纸材料后,让幼儿随意剪纸。孩子们很...

2021-08-30 阅读全文

误区一:对宝宝的要求反应过快 宝宝指着水瓶,成人马上明白这是宝宝想喝水了,于是马上把水瓶递给他,这样宝宝失去了说话的机会。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当宝宝指着水瓶,你可以引导孩子说出来她想干什么,就算仅仅说一...

2021-12-02 阅读全文

导读:孩子的能力系统是多方面的,不应简单地以一次的测试成绩判断他的智力,也不要因为一两个方面能力的薄弱,而否认了孩子的整体能力;相反,应该全面了解孩子的综合能力并根据孩子的个性,采用个性化的教育方式。...

2021-04-15 阅读全文

父母适当介入孩子的家庭作业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而且还可以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在某种程度上,家庭作业完成的好坏,与家长的教育、督促和帮助有重要关系。可现实生活中,家长的做法难免存在一些误区,以...

2021-03-01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