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爱上学习的四大妙招
发布时间:2021-06-09 大班上学期班级计划 大班上学期班务计划 大班上学期工作计划常常会有一些孩子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贪玩,不爱学习,做家长的无所适从,着急又苦恼。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确实如此,孩子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就能自觉地克服困难,活跃思维,促进学习活动有效地开展。因此,我们家长应该在激发、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上多下工夫,是使孩子学得愉快、学有收获的重要途径。
培养兴趣方法多
让孩子产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如讲述浅显易懂的学习文化科学知识重要性,伟人、科学家学习的故事,诉说没有文化的困难、痛苦和闹出的笑话,还可借助看画书、猜谜语、唱歌曲、做游戏以及小实验、小制作、小发明、小创造等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有趣活动,一点一滴、一事一例,围绕其主旨让孩子逐渐明白知识就是力量的道理,受到这方面的启蒙教育,在幼小的心灵深处播下求知好学的种子。(36Gh.com 合同范本网)
争强好胜良性竞争
当然这种争强好胜绝不能单纯地理解为学业分数第一名、第二名或前几名的竞争,而是要加入到优秀的行列之中,把学习这件事情做好。比如激励孩子比比谁上课时注意力集中,写作业字迹工整,发言时大胆说话,朗读时声音清楚,考试时做题全对,有缺点马上就改等。同时充分注意巧妙地把学习中的竞争有机渗透到孩子的生活、娱乐中去,全方位提高综合素质。
认真细致从家长做起
孩子只有兴趣和争强好胜的心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培养认真细心的精神,这是取得优秀学习成绩的重要保证。学前孩子的学习,多从观察、模仿开始。因此家长在辅导孩子学习的时候,首先自己要认真细心,做好示范。一个数字,一道算式,一个汉字拼音字母,每个字的一笔一画都要工工整整,讲究规范,切忌潦草,信手涂鸦。“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只有做出榜样,才能要求和指导好孩子。孩子才会逐渐具备认真细心的品质。
快乐学习不可少
快乐的学习方法,既能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又能帮助他们获得学习成功,要多多联系孩子的生活实际,把书本上的知识有机地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千万不要单纯抽象地拘泥于书本。比如家长引导孩子参加动脑、动口、动手的游戏娱乐课、制作、实验课,达到老师、家长、孩子共同地创造性地运用课本教材的好效果。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行为习惯:让熊孩子爱上洗手的小妙招
整理了行为习惯:让熊孩子爱上洗手的小妙招,希望对新手爸妈对早期孩子正确教育引导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孩子还小,平时也不会管手脏不脏就开始吮吸手指头。时间长了,许多的肠道疾病和传染病就总是会找上孩子。事实上,平时孩子多注意双手的卫生、勤洗手,就可以减少病菌,一些疾病也不会那么容易找上孩子了。
一、如何让孩子爱上洗手
1.让孩子看看手多脏
小孩子通常都不会主动去洗手。因此,爸爸妈妈要让孩子明白,如果不去洗手的话,就会特别脏。
爸爸妈妈可以在生活中,在发现孩子的手非常脏的时候,抓住时机赶紧教育,让孩子仔细看看手上的脏东西,也可以让孩子看一些科普画报,以及一些教育性的动画片。爸爸妈妈一定要让孩子认识到,如果不洗手的话,双手上会有非常多的病菌。
2.让孩子知道不洗手的后果
跟孩子说明手太脏会造成什么后果。好比是手太脏了,小朋友会不喜欢你;不洗手吃饭的话肚子会痛;手太脏了很多疾病都会找上你。只有让孩子知道不洗手会导致怎么样的后果,孩子才会主动去洗手。
3.孩子洗手家长要表扬
孩子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的话,平时就会自觉开始洗手。如果孩子这样做了的话,爸爸妈妈要及时表扬孩子,让孩子有动力有信心,把这种好习惯继续发扬。??
4.让洗手变成一件有趣的事情
洗手也可以变成好玩的事情,爸爸妈妈可以给孩子购买一些可爱的肥皂和小毛巾,跟孩子一起洗手,同时在洗手的时候和他一起玩耍,这样也能让孩子感受到爸爸妈妈的爱。
5.边玩边洗手,少病少烦恼
陪孩子洗手的时候,可以跟孩子一起唱歌。这样,孩子不但可以把手洗的很干净,同时也会觉得非常快乐。??
二、教会孩子怎么洗手
1.正确的洗手步骤
打开水龙头后,小手涂上洗手液或者专用肥皂,然后进行揉搓;接着把双手的肥皂冲洗干净,洗完手以后一定要记得擦干,不要弄得一地上都是湿水。孩子揉搓双手时,指甲和手腕也要揉搓,这样才能保证清除干净所有的病菌。
2.洗手注意事项
洗手的时候时间也不需要太长,差不多半分钟就可以了。在洗手的时候,也要注意肥皂用量,少量适量即可。在冲洗的时候,也不要把水开的太大,防止水溅得到处都是。
小妙招让宝宝爱上吃饭
宝宝嘴巴像河马!爸爸快来看!宝宝不喜欢洗脸,一让她洗脸,她就跑得远远的。
讲述:娴娴妈
家有小女2周岁
我会故意拿起毛巾,冲她喊,“宝宝快来看!这毛巾上有什么?”等她走近了,我接着诱导:“呀,上面有漂亮姐姐对不对?姐姐想亲亲宝宝呢,这样宝宝也会变得好漂亮哦!”于是,宝宝就很配合地洗完脸,还高兴地说:“宝宝好漂亮!”
还有宝宝吃饭经常也有不乖的时候,我也是想尽了招数。比如,她很臭美,很喜欢穿我的衣服,我就抓住她这个心理,跟她说:“不吃饭就不能长高长大,宝宝就不能穿妈妈的漂亮衣服了!”
有时,我还会故意很惊奇地喊:“哇!宝宝的嘴巴像河马那么大呢,爸爸快来看!”女儿听了,就赶紧很炫耀地张开嘴巴了!实在都不配合的时候,就是俺们互相喂,让她也拿勺子喂我几口,她就非常乐意吃饭了!
过招心经:
孩子不顺从时不能硬扭,你就顺着她,说些好玩的来转移她的注意力。我是经常说些她平时很想做但暂时做不来的事来诱导她,很多时候是考验家长的口才吧,看你怎么说服淘气宝宝,哈哈。
联系生活的识字四大妙招
妙招一:把握最佳识字时机——孩子兴趣正浓时
当孩子对某事某物有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时,其记忆力、理解力都被唤醒和激活,此时辅之以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探探特别喜欢玩玩具,每次给他买新玩具时都教他认许多字。一次我给他买了一把手枪,他爱不释手。趁他高兴之际我先教他认“手枪”,接着又边讲边教他认“子弹”、“扳机”、“目标”、“瞄准”、“靶子”、“喜欢”、“爱不释手”等等。这一连串的字词在说着玩着中探探就会说、会认、会用了。
妙招二:自己制作识字用具——生字卡片
我们为孩子准备许多大小不等的卡片,还有双面胶、绳子、彩笔,这些都放在随时能拿到的地方。我们把家里各种物品的名称都写在卡片上,贴上去,有时还把价格也写上,我和儿子轮流当营业员和顾客,玩购物的游戏。只要我们出门散步或到超市购物,会随手带上几张卡片和彩笔,以便见到孩子感兴趣和不知道的事物及时给他记下来。
妙招三:讲究有效识字方法——组词与游戏
这种方法可以教孩子懂得字与字之间的联系,字的用法,丰富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且让孩子感到认字是游戏,也有快乐。比如,教小宝《小儿垂钓》一诗,把这些字写在卡片上,先教孩子读,再告诉他意思,然后我们进行表演。我们读“蓬头稚子学垂纶”小宝拿着棍子向前走;读“侧卧莓苔草映身”,小宝躺在草丛中作垂钓状;到“路人借问遥招手”,他连看也不看我们,只是挥动着他的小手,我问他为什么不理我,他回答道:“怕得鱼惊不应人”,那神情可爱极了。一会,我们又带着这些卡片,我把卡片当飞碟向前抛一个,他捡一个,并迅速地认出这个字,再组一个“词”。就这样,他不知不觉地既背诗,又认识了许多字。
妙招四:有心创造识字环境——生活处处有情境
教孩子识字并不仅仅局限于家中和看书,生活中处处都有孩子识字的情景和教材。
1.常带孩子去菜市场和超市
西西妈经常带西西到菜市场和超市,让他在这种真实的情境和环境中认识各种蔬菜和水果。教他分类认,对比认;认形状,认颜色。每次回来除了买一点稀有的水果和蔬菜之外,就是带回来许多识字卡片。回到家后,我们又摆卡片超市,做购物游戏。在这种情境中,他不但把字与实物对应了,而且认得快,记得牢。
2.利用广告和商品包装
带孩子出门,见到广告就读;买任何东西先让他自己看包装,买回来后便把包装上的标志和一些有用的东西剪下来,作为孩子认字和了解各种事物的素材。广告、包装标志都设计巧妙且色彩鲜艳,很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和兴趣,何况还有许多奇妙的想像和独到的审美在其中。
3.写下孩子认识的人的名字
小宝妈常把孩子认识的人的名字写在卡片上教他认。先写亲人的称呼,如“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等,然后再写亲人的姓名。孩子上幼儿园时,小宝妈又把他们班上三十多个小朋友的姓名全部写在卡片上教他认,时间不长就都会认了。姓名中有的字笔画很多,如“魏、瞿、鑫”等,且单独很难教,但通过认姓名他能轻而易举地记住,真是太棒了。
教你一招好方法,轻松帮孩子练习数的分解
我家娃学习启蒙较晚,一直到去年,我才开始考虑这个事情。当时觉得数学语文这种老妈上学时的强项,又有做过家教的底子,教他还不跟玩似地,结果,大败而回。
首先,对娃学习,我从来不强制,随时教,有兴趣就学,没兴趣拉倒。所以孩子学的一直断断续续的,我也不以为意。可是时间长了才发现,孩子进展特别缓慢。一年下来,10以内的加减法还是要数手指头,汉字认识的不超过20个。举例说,2+4=6。第一次数手指头,第二次数手指头。。。。。。第n次还是要数手指头,他似乎永远都记不住2+4=6这个概念,我们拿教具练习过,拿实物教过,数过小棍子,小猴子,都记不住。我想,难道是做的次数太少了?
报了摩比的数学课,这是我们报的第一个正式的学习的课程,孩子上课还算认真,也挺有兴趣。摩比的课程重在讲解一些数学思维,这点是我很喜欢的,所以虽然算2+4时还是要数指头,我也不以为意。总觉得他可能接触多了就好了。
摩比的第二堂课发了一个小算盘,和我们日常用的算盘有一点点差异,就是每跟棍上都是5个珠子,上下两排都是。林老师经常提醒让回家练拨算盘,我都没有太放在心上。一个是我面对孩子的时间有限,有点有心无力,另外,也是最重要一点,我家娃有些顽劣,作业都不爱写,每周的摩比作业都要和他战斗几次,更不要说我认为可有可无的拨算盘了。
某次课,林老师讲解了数的分解,也就是6可以分成5和1,4和2,3和3这样,孩子接受的不是很好,回家做题挺费劲的,但是还算都能做出来,但是对于他来讲,数的分解有些难,所以每次做题都很痛苦,一篇作业都要2天才能做完,而且还屡屡想逃掉,甚至直接说,“妈妈,你帮我做吧”,这什么孩子啊!!!
上周下课,林老师说让小朋友回家练“拨6”,也就是6个珠子6个珠子的连拨,每拨一遍下周给个小印章。对拨算盘我依然没放在心上,只是觉得这个小印章对孩子可能有点吸引力。
我们是周末上课,一直到周五,晚上正好有空,我把算盘拿出来,利用小印章引诱儿子练拨算盘,儿子左思右想,终于觉得这个 “买卖”可以做,决定拨算盘了。开始之前,我真的只是认为这就是纯粹练手的“拨算盘”。等娃拨起来,我才发现,这是练习数的分解的最好方法。练的就是林老师要求的“6”的连拨,每5个珠子一串,拨起来就是“5和1,4和2,3和3,2和4,1和5”。儿子边念叨边拨:“5+1,4+2,3+3,2+4,1+5”,在这个过程中,我一直没有说过话,从最开始第一遍的很慢,他要想想才能往下拨,到后面的最快35s拨一行,进展神速,而且,6的这几个分解式随便问,张嘴就能答出来。。。。。。个中欣喜真是无以言表,那天晚上儿子拨了15遍!!
本来当天晚上就很有冲动跑到edu上发帖子庆贺一下,无奈妈妈太懒。。。。。。郑重的谢谢林老师,一个小小的课后作业,带来了非常强悍的学习效果,太感谢了!
顺便说下:能不能再提个小建议?摩比的作业本的小印章能算数吗?让娃写作业,人家说,作业本上的小印章不算,不能换东西,所以不用写。。。。。。
让沉重的爱都轻松起来
最近看报纸,有这样一则新闻,一位伤心失望的母亲向记者倾诉:儿子让她抬不起头来。小学很聪明的儿子读中学时迷上了打游戏,成绩一落千丈,大学毕业后家里帮着找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却因旷工丢了工作,家里帮他一年换了3份工作,没有一份做长久的,24岁,现已失业一年,每天呆在家里玩电脑游戏,典型的“啃老”族。亲戚的孩子都出国读博士去了,自己的孩子怎么就这样没出息,不上进?
我替她折过头去想:他儿子出生的时候一定是他们夫妻俩的小天使,是他们快乐的源泉,是他们手心里的宝贝。
一个可爱的小天使长大后竟堕落到了这般地步,谁之过?
回想8年前,带着初生的稚嫩柔弱,儿子也是这样来到我们身边,成了我们最宝贵的财富。他轻易敲开了我心底花瓣般的柔情,于是,爱他、怜他,陪他成长,盼他拥有天下所有的美德,希望他各方面都能超过我,获得比我更幸福美好的人生,让自己的爱没有白费。
可是,儿子一天天长大,并不按照我们的设想天天进步,相反,越来越不听话,叫他往东他偏往西,老师常告状,以至我非常害怕见到他的班主任。
每天批评教育,总有说不完的大道理,而他一边点头,一边照犯不误。我深知不可在别人面前说孩子的不是,可当批评成了习惯,谁要提到他,我总要说:“他,贪玩,不乖,不听话,不懂事,不认真,不专心,成绩不好……”所有的否定词都往他身上砸,总要挖空心思,挖出儿子身上所有的缺点,以泻我心中的不满。
报上介绍,记者听了那位母亲的倾诉,又找来儿子了解情况。儿子说:她压根就看不起我。从小到大,她从来就没有表扬过我,不论我做什么都很难让她满意。小学升初中,我考了全校第三名,别人的家长都说,您的孩子多好啊!妈妈只是淡淡地说:“他呀,不行,这次是蒙上了。”上初一时,我在100米短跑比赛中得了全校运动会第一名,可是妈妈却轻叹一声:“你要是学习成绩考这样就好了。”
她,是很多母亲的典型代表。为了把孩子培养成才,总是从严要求,不敢有丝毫放松;当孩子取得成绩时,她也不敢夸奖,怕他骄傲自满。
我发现自己与她走着相同的路,也习惯于“人前教子”,当别人夸奖我的孩子时我也习惯于说“不行,他还差得远呢。”习惯于认为自己所有的批评指责都是为了孩子好,习惯于虚伪的“谦虚”。
在儿子的眼里,我是否也是压根就看不起他?他是否也会觉得自己所有的努力都毫无意义,从而失去继续努力的愿望和动力?我忧心忡忡了。
我问儿子:“当我批评你的时候,你会不会难过?”他说:“很难过,特别是在别人面前骂我,我很伤心。”一直以来,我以为只有自己会为他难过,从未设身处地地想过——他也会因为我某些无意识的言论而受到伤害,而伤心难过。
我反思:这些日子以来,我的指责批评并没有让他变得更好,那么,以后,我是维持现状,还是改变方式,用曾经拥有过的柔软爱心去感受他的需要,去改善亲子关系,去帮助他慢慢进步?
我想,我要努力让沉重的带着伤害的爱轻松起来。
培养学习能力有妙招
“孩子读书很认真,一回家就做作业,可成绩老是上不去啊;大家都夸孩子聪明,但心思都在玩耍上……”类似这样的烦恼,很多家长可能都有过。好的学习能力并不是天生的。一个孩子学习时,总是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困难。怎样才能让时间和精力的付出,跟收获一定正比?
“其实,关键在于您的孩子是否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目标、时间、情绪和自信心,专家说,学会管理这四点最关键。
妙招一:目标和时间的管理
“一个孩子们要懂得如何制定目标,如何去实现目标的方法,在过程中及时调整目标。”专家说,衡量一个孩子的学习目标是否合理,很重要的原则就是“运用时间”。
比如,小学二年级的孩子设立的一个学习目标是:用3分钟的时间做完50道100以内的加减运算是合理的,用15分钟就不合理。
妙招二:情绪和自信心的管理
有家长反映,孩子会制定学习目标,并有时间安排。可常常半途而废。
“这就要看孩子是否具备自我激励和自我控制的能力。”专家说,对于长时间的坚持固定的学习安排,孩子容易产生厌烦、委屈等负面情绪。因此,情绪管理能力强的孩子比较会处理负面情绪,进行自我激励,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
同时,自信心管理也很重要。只要家长的培养方法正确,让孩子拥有很强的自信心并不难,关键点是家长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合适的环境,运用有效的技巧和方法。
育儿观念:让孩子爱上吃饭的小妙招
家里的宝宝不爱吃饭,现支几妙招,家长不妨试用。
1、欲擒故纵:心里想让宝宝多吃一点,但脸上却是一副不露声色的表情,神色自然地先和宝宝说些非常有趣的事儿,根本不提有关吃饭的问题。即使提也只是限于“这饭的味道真好,你猜猜是怎么做出来的?”于是,宝宝不停地猜呀猜,从中感到乐趣,心里因此留下愉快的进食记忆,一点儿都不觉得吃自己不喜欢的饭是件令他很讨厌的事。
2、游戏“战术”:根据宝宝的喜好做他喜欢的游戏,如果宝宝喜欢玩打仗,在把他不喜欢吃的饭菜摆上桌后说:“这些吃的就是敌人,它要向我们进攻了,让我们赶快把它消灭。”宝宝一听便会来了劲头,妈妈还可按饭菜里的不同东西继续编故事,如这块肉是敌人的司令,先把他消灭了,再端敌人的老窝--喝汤。并告诉宝宝,吃光了这些东西就证明你胜利了。为了赢得胜利,宝宝会很快投入到进餐中。但游戏要经常依宝宝的兴趣变换花样,以免宝宝厌倦。
3、使用餐变得有趣味:让爱挑食的宝宝和妈咪一起做他不喜欢吃的饭菜。先带他去购买,如果是豆角,回来后就给宝宝一个择豆角的机会。待饭菜做好后,宝宝会特别关注有自己参与的这顿饭,他为自己能帮妈妈做菜感到自豪,于是会尽可能地多。
4、经常变换宝宝所讨厌食物的做法
如宝宝很讨厌吃鸡蛋,千万不可硬逼着宝宝吃,而是应把鸡蛋变着花样做,如水煮蛋、鸡蛋炒饭、蒸蛋羹等;不爱吃蔬菜,可把蔬菜剁碎后包在面食里,大多宝宝都喜欢吃带馅的食物,同时注意加强食物的色、香、味、形。
5、不让宝宝随便选择:宝宝一上餐桌,面对摆着的多个菜,不要先问他想吃哪个菜,而是问他想吃菠菜还是胡萝卜;如果宝宝吃饭时只是挑自己喜爱的吃,别的菜一点都不去动,可做一个宝宝最喜欢吃的菜,吃饭一开始,先把别的菜都夹上一点,放在一个小盘子里,告诉他只有把这盘菜吃光了才可以再吃喜欢的菜。宝宝为了能吃到自己喜欢的菜,只好把盘里的吃光。可在一旁以讲故事的方法给宝宝介绍这些食物对身体的好处,这样有助于宝宝由不爱吃到逐渐爱吃,也许还会突然发现这些令他讨厌的菜并不那么难吃,由此改变以前的偏见。
6、宝宝做得好时及时鼓励:即使宝宝不爱吃或从未吃过的菜,最好让宝宝都尝一尝。也许仅能尝一点点,但这样做能使宝宝吃更多品种的食物,并能发现更多喜欢吃的东西。当宝宝这样做了,一定要及时赞扬和鼓励,如给他一件意想不到的小礼物,让宝宝十分惊喜。待过几天,要求宝宝多品尝一点,以后逐渐增加品尝的量,如果不这样就得不到奖励,即使他吃了很多别的菜。这样,宝宝慢慢地就会接受更多的或不喜欢的饭菜。
育儿常识——培养孩子学习的三大妙招
一、激发学习动机和求知欲
孩子的求知欲对于发展创造性思维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这种欲望在幼儿时期就已萌芽。人们都想了解新事物,取得新经验,但如果对这种新事物完全一无所知时,反而引不起兴趣,或者觉得有些惴惴不安。如果是与已知的事物有某些不同,又有新的资料可供了解它时,求知欲就会增加了。因此,要通过孩子实际获得的经验来启发兴趣,依靠各种视听手段给予间接经验,或者提供资料,说明它与已掌握的知识之间的联系,来促使孩子求知欲的产生。
二、指导孩子运用经验培育创造性思维及能力1、让孩子从失败到成功的过程中获得经验 在指导孩子时要注意使孩子不怕失败,不闹情绪。失败从创造过程来讲,是走向成功的道路。这种失败不是作为结果的失败,而是过程中间的失败,它实际是创造的基石。因失败了不要就此结束,而应该指导孩子进一步努力,使他们尝到最后成功的欢乐。
2、让孩子尝到创造活动的乐趣 在培养孩子创造性时,要让其进行创造活动,尝到创造的乐趣,体会到创造活动的价值。例如,让孩子试着发明一些东西,体验创造的快乐;自己总结出某数学公式,写出有创意的作文,完成一幅图画等,要予以肯定,由此来提高发明创造的欲望,培养创造的意识。
3、对孩子的探索要有反应 对孩子的探索活动,要作出适当的反应,这能促进孩子好奇心的发展。家长首先要给予鼓励,其次是要准备有关的材料如图书、视听教材给予帮助,也可以让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讨论,通过他们相互之间交流,更促进好奇心,丰富信息。
4、通过细心观察,自由操作来丰富经验孩子们都想摸摸,动动或摆弄一个东西,也喜欢仔细地观察、操作物件,想了解它们,这是创造活动的基础。喜欢玩玩具的儿童,长大以后思路就比较开阔活跃,遇到问题想出的主意办法也多,富有独创精神。在这方面加以培养,就是培养创造性的品质。
5、开辟活动内容丰富的场所,备齐充足的设备让孩子自由地探索,启发他们的思想、观点。 在准备有用的充足材料和设备时,不要把半成品或破旧物品扔掉,它们也是有用的。让孩子拆卸这些破旧东西也能有新发现,或者用这些破旧东西想出新的玩法,或者制造出重新组合的新玩具来。
三、促进孩子自身独立学习的能力
创造的内容是独创的、有个性的。创造活动从创造过程的角度看,都是单独进行的,要训练孩子自己思考。要重视孩子在学习时与其他人不同的见解、观点和活动,尊重孩子的个性和独创性,要使其养成不断改进创新的态度,训练思维的灵活性。家长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孩子进行思维的积极性,让其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孩子的创造性思维正是在实践中由于经常独立地处理问题中逐渐发展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