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案例:“不想跟你那样做!”——孩子也能成为我们的老师

发布时间:2021-06-08

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

我们常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在幼儿园教师的生活工作中,时常需要提前准备资料作为参考。资料的意义非常的广泛,可以指需要查到某样东西所需要的素材。资料对我们的学习工作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您有没有了解过幼师资料的种类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案例:“不想跟你那样做!”——孩子也能成为我们的老师”,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一、案例描述:

教师:“请你跟我这样做……”幼儿:“我就跟你这样做……”这个简单的模仿游戏很受孩子们的欢迎。可就在一天吃饭前,我正带着孩子在玩这个游戏,臻臻突然站起来说:“老师,我不想象你那样做!”我一听愣住了,马上停下来问她为什么?她摇摇头说:“就是不想!我想做和老师不一样的动作。”

听完后,我想,如果强行拒绝臻臻,她一定会对游戏产生反感。于是,我灵机一动说:“那好,臻臻就和老师做不一样的动作吧。”游戏又开始了,臻臻做的每一个动作都和我不一样,我拍手,她就做舞姿动作;我做小花猫,她就学老虎……慢慢地好多小朋友低声说着:“老师,我也不想跟你做一样的。”看到孩子们对游戏规则变化比较感兴趣,我说:“好,我们把儿歌改成:请你跟我这样做,我不跟你这样做。每个小朋友的动作都要跟老师的不一样。”游戏重新开始,孩子们特别的认真,他们创编了许多平时没有的动作。我看到了这样的变化比单纯的模仿更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带动每一个孩子都参与游戏,而且使孩子的反应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得到发展。游戏结束后,孩子们仍然十分兴奋,都说:“老师,这样真好玩!”

二:案例分析与反思:

以上的案例让我觉得要善于发现和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不要忽视和反对孩子的意见和想法,应该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习的主体——幼儿。

新教育主张以人的个体生命为本位,根据个人发展的需要确定教育的目标并实施教育,从知识的人本化和学习的人本化出发,引导每一个幼儿发展个性、舒展自我,达到人的“自我实现”,这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它通过对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的变革,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定基础。进一步确立教育民主的思想,充分尊重、信任、激励幼儿;进一步确立以幼儿为主体的思想,千方百计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幼儿自主发展。

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其个别性和独特性应该受到尊重与珍视。因此要根据每个幼儿的兴趣、需要、水平,因人施教,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习的主体——幼儿,让他们更自由、更主动地学习。

主体性发展是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幼儿园新课程改革以关注幼儿个性特点、充分挖掘其个性潜能为教育的主旨。

幼儿在各项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决定了教师在组织、安排课程、游戏等活动时必须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制定其目标、规则及方法。教师一直被认为是知识的传授者,“传道、授业、解惑”被认为是教师的天职。但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幼儿的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知识建构过程,教师应充分重视幼儿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个主导者,充当的是参与、促进和指导的角色。即教师以幼儿为学习的主体,引导幼儿自己动脑,善于思索。也就是说,教师的教学要从幼儿的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幼儿自觉的能动性,启发幼儿积极动脑,学会独立思考,培养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教育者,教师更多的是作为知识的启发者,而非灌输者。

我国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典型的主体——客体的交往关系,教师始终处于控制与主导的地位,学生处于服从与被控制的地位。新课改要求打破这种传统的教学关系,提倡尊重幼儿,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幼儿;根据幼儿的需要、兴趣和能力,提供更多的选择,发挥幼儿在学习与发展中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加强教师对个别幼儿的了解,根据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和特点提供个性化的互动和教育。因此,作为教育主导者——教师的传统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等要发生转变。教师应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并进行必要的角色调试以适应改革的大潮。有时,孩子也能成为我们的老师。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编辑推荐

案例:孩子“偏要那样”怎么办?


美国着名幽默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

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称之为“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在家庭教育中时常发生。如:当孩子不用心而没考好时,父母会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复对一件事作同样的批评,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最后反感讨厌。被“逼急”了,就会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

因为孩子一旦受到批评,总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心理平衡,受到重复批评时,他心里会嘀咕:“怎么老这样对我?”孩子挨批评的心情就无法复归平静,反抗心理就高亢起来。

可见,家长对孩子的批评不能超过限度,应对孩子“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如果非要再次批评,那也不应简单地重复,要换个角度,换种说法。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厌烦心理、逆反心理也会随之减低。

案例:老师,我也会了


背景:

随着秋天的来临,孩子们的衣服量也逐渐增多了,于是每天午睡起床后的穿衣服是宝宝们最大的苦恼,也是午睡间里最热闹的时候,每天总有孩子的呼唤声:“老师,我脱不掉了”;“老师,这个衣服怎么穿呀?”;“老师,我穿得对吗?”……

活动情景:

今天午睡起床后,孩子们的呼唤声又此起彼伏的响起了,但今天我没有象以往那样忙着帮他们穿,而是鼓励他们自己尝试着穿(在前一次的游戏活动中,我已用游戏的形式让他们初步了解了穿衣服的方法),并不时的告诉他们:“头从大洞洞里钻进去,再从中洞洞里钻出来,最后小手从小洞洞里钻出来”。在我的提示下,大部分孩子都穿好了衣服,而把衣服穿错的孩子也不少,但我没有马上纠正过来,而是督促个别慢的幼儿加快动作。

以往每次为他们检查衣服是否穿好都是我的事,今天我把这个权利交给了孩子,让他们找找谁没有把衣服宝宝穿好?这一找,还真找到好几个把衣服穿错的孩子,我把这几个孩子请到前面让他们来说说错在那里?该怎么穿才对?孩子们一下就说开了:

“他的衣服穿反了,你看毛毛头都在外面了”

“这个牌牌应该藏在里面的,他把他弄到外面了”

“帽子应该是带在头上的,他把他穿到屁股上去了”

“他的衣服怎么多了一个纽扣的洞洞”

…………

“那怎么穿才是对的呢?”

“是这样穿的”

“衣服要翻过来”

在大家的帮助下,穿错衣服的几个孩子重新穿好了衣服,孩子们都开心的拍起了手。

分析与反思:

幼儿通过学习尝试而成长,在二期课改的引领下,我们正逐步尝试把日常生活中的内容纳入到教育中来,但我们往往会忽视孩子的实际需要。虽然孩子们在前一次的游戏中对穿衣服有了初步的了解,也进行了尝试,但那是在老师的要求下进行的,对他们来说并没有留下多大的印象,所以还是会有孩子把衣服穿错或穿反。而在今天的活动中,他们通过自己的发现、共同的讨论,最后还一起努力把穿错的衣服重新穿对,对他们来说印象是非常深刻的,这要比老师让他们学、让他们尝试要有效的多。其实这也是二期课改所提倡的“让孩子成为活动的主体,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发现、探索、尝试来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成功”。

案例:老师,原来我的字也写得挺好


离园活动,胡老师在黑板上书写了:土、木、禾这三个字,请孩子们分别进行认读,然后请幼儿们说出这几个字的相似之处,接着老师就在画好的田字格上进行“土”字的一笔一画范写,同时嘴里依次念着笔画,使幼儿能够了解它的写法。这时候胡老师又让大家举起右手,让孩子们跟着她一边念笔画,一边徒手书写,待幼儿学习数遍后,掌握了“土”字的书写方法后,又请个别孩子进行描述笔画,教师又再次在黑板上分别写出了笔画顺序。接着她用同样的方法讲解、范写了“木、禾”的书写笔画。待幼儿掌握后,就发下本子请幼儿进行书写。

我在四周巡视,观察幼儿书写姿势是否正确,并发现后对个别幼儿进行及时的指出,让他们及时的纠正。这时我来到黄宇斌身边,看见他写的字东倒西歪,拿着橡皮不断的擦呀擦呀,书写格式也十分不准确,再仔细一看,斌斌的握笔又像往常一样,有气无力,大拇指摆放的姿势不够正确,于是我提醒着对他说:“斌斌,你握笔是怎么握的?”斌斌说:“老师,我忘了你上次教我的,怎么握?再教教我,我怎么总写不好啊!”语气中他表露出很灰心的感受。这时,我就弯下腰手把手的教他握笔姿势,并让他记住握笔时,拇指和食指的关节会突起,握笔时用力要得当。他试着自己写起来,他发现自己在老师指导后,下面的几个字写的比较好就大声地将我喊来,并把本子给我看,他高兴地对我说:“老师你看,原来我的也写得挺好的。”确实这次写的挺端正的,可是斌斌又说:“老师,写字真的很累,这样握笔,我觉得心里很不舒服,手好象很酸很累的,但是这样写,我又觉得自己的字写的好多了。”

就在这时妈妈来接了,妈妈看着斌斌写的字,夸奖说:“儿子,这些字写得好啊,现在有进步吗!”斌斌又朝我说:“陈老师,原来我的字也写得好了。”

案例分析与反思:

幼儿园是培养孩子兴趣、开发孩子智力的天地。我们以游戏化的教学,培养观察、想象的能力和求知欲,在通过识字教育的活动,让幼儿在认识字宝宝的同时适当地学写简单的生字。在这个活动中,教师让孩子写字时对孩子进行了示范、区分等,其实是对幼儿写字方面的基本动作、空间知觉、方位知觉、字形辨别、书写姿势等的学习和培养。在此,教师关注幼儿的书写问题,,并在幼儿正式书写的姿势上有明显的改正。当发现他写的字比较差时,我们作为教师没有一味地指责孩子的过错,而是采取了积极的矫正措施,在纠正、指导时,提示他注意握笔的姿势和身体姿势,同时对孩子进行耐心地引导,使幼儿学得轻松。因为只有在幼儿掌握握笔姿势和书写的笔画时及笔顺时,孩子学得轻松了,教师教得也轻松,同时良好的习惯也将伴随着他们,让他们终身受益。

对于斌的写的字一直很差,首先是握笔姿势不正确所影响的,这与幼儿肌肉力量的稳定性有关系。在书写过程中,既需要正确的握笔姿势,也需要正确的端坐姿势,如果孩子的肌肉力量不足,稳定性差,写字姿势就容易不端正和疲劳,越写越费劲。由于斌的姿势掌握的不够正确,使他产生了又酸又累的感觉。当疲劳的感觉出现后,于是就出现身体东歪西倒的现象,同时也影响了书写的质量,减慢了书写的速度。

当纠正姿势后,幼儿发现自己的字写得比刚才好多了的时候,表现出比较开心的情绪,用语言和动作进行了表达,一时间对自己有了一定的信心,进而继续保持好的状态。同时家长对幼儿的表现给予及时地肯定,大大的提高了幼儿的自信心,使斌对自己的表现觉得十分的满意。

案例:老师你也说本地话了


案例:

区角活动结束了,孩子们都加紧整理玩具,然后去完成户外活动前的准备工作:大小便、脱去外套、塞裤子等,很多小朋友都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自己的事情,可是美工角的文文、明明和寒寒三位小朋友却还在慢悠悠地整理玩具,于是老师走过去说:“你们动作快点,外面音乐都响了。”然后又无意识地用本地话对明明说请他先去摆放小椅子,这时,文文说:“老师,你说本地话了,你犯规了,你犯规了”。我一听,心想这是我和小朋友之间定的规矩呀,我自己也犯规了,怎么办?我忙为自己找理由说:“是吗,可能老师心里一急,就忘记说普通话了,老师犯规了,接受你的批评,以后一定不会说本地话”。这时,文文的脸上露出了甜甜的笑容。

分析:

普通话是学校语言,在大力推广正确使用普通话时,我也要求小朋友在幼儿园只许说普通话,不能说本地话。我们还有一个小小的约定,即互相监督,谁犯规了就受到批评,此项约定效果较好,大家都能自觉使用普通话,而且语音较以前正确了。刚新来的几位小朋友不会说普通话,现在在小朋友的帮助下也能坚持说普通话了,特别是明明小朋友进步尤为明显。

在这案例中,我很有感触:1、要求小朋友做到的,作为教师应该首先要做到,这样才有榜样的示范作用,真正以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孩子,这才是良好的教育方法。2、老师难免也会犯小错误,但是在孩子面前不能摆起老师高高在上的架子,而应和小朋友一样,知错就改,这样老师在小朋友的心里会建立起威信,同时孩子觉得老师犯错了也会承认,也会改正,无形间教育孩子以后也要知错就改。

案例:感受孩子给我们上课


案例实录:

主题活动中,孩子们正在专注地剪着“雪花”,活动室里一片寂静,只见白色的纸片在孩子手中上下翻动。瞬间,一片片、一朵朵美丽的“雪花”呈现在我面前,我正想夸奖几句,忽然,平时好动淘气的陈欢宇指着手里的“雪花”问我:“老师,雪花都是白色的吗?”“当然喽,你哪里看到有别的颜色的呢?”我好笑地摸摸他的头说。“不!我就听我妈妈说过美国有一年下过粉红色的雪,是一个化工厂的原料被大风刮到天上,再夹在雪花里落下来。”又是黄家治,这个聪明的机灵鬼。“老师,我在电视上看到过一个国家下过黄色的雪呢!”是郁欣力。“老师,世界上肯定有彩色的雪,我们要剪彩色的雪花。”看着那张期盼的小脸,我笑了,赶紧拿出了许多彩纸、手工纸,孩子们欢呼起来。在一阵忙碌后,我和孩子们玩起了“打雪仗”的游戏,在轻快的音乐声中,无数彩色的雪花在活动室里飞舞着,在窗外灿烂阳光的辉映下,宛如冬日里盛开的彩色花朵……我想,还有一个个更热烈的讨论会在孩子中展开,关于雪花,关于自然,关于一切……

分析:

一次普通的主题活动,一次平凡的美工活动,一个不经意的问题,在孩子的演绎下变得如此生动,使单纯的美工活动成为孩子探索自然、探索未知世界的活动,我不得不为孩子的聪颖可爱而赞叹。

在本次案例中,首先我对孩子的要求给予及时呼应——虽然只是几张彩纸,但这是连接我和孩子心灵的媒介,也是我所利用的资源。就是这几张彩纸,让孩子的个性得到激活,把发展主动权交给了孩子。所以说,本案例利用简单便利的资源,凸现了主体的作用,师生也在互动中感受、体验,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

其次,当幼儿间展开讨论时,我没有介入,而是让他们畅所欲言,相互交流、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从而共同探寻答案,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因为我觉得作为教师,主要的职责不应只会告诉孩子什么是好,什么是错的,而是应把孩子引入积极思考的探索状态,让孩子在思考中去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也是点燃孩子智慧之火的前提,让其能独立思考,产生更多的问题和想法。

反思:

我们每天都在为孩子精心准备着看似“生动”的活动,孩子的点滴进步,让我们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但我忽然发现,天真稚嫩的孩子在接受我们“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在给我们上着一堂堂令人深思的课。以上案例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有时,我们的教育正是建立在一个问题只有一个答案的基础上,然而生活并非如此。“生活中的重大突破都来自全新的答案,它们来自于挑战现状,而不是接受现状。”孩子有许多的“为什么”,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来探索所不知的事物,如果说孩子与成人有什么不同的话,患有“求知欲缺乏症”的往往是成人,这不能不说是成人的悲哀。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自主还给孩子,为他们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他们展示生命的灵动个飞扬,促进每个孩子的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为他们发现、提出问题奠定扎实的基础。

喜欢《案例:“不想跟你那样做!”——孩子也能成为我们的老师》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幼师资料,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育儿心得:小蜘蛛也能成为教材 傍晚带着3岁半的女儿在楼下玩耍,她和两个好朋友尽情的奔跑玩闹,任凭你吼破喉咙也闲不下来,无奈之下只好随着她去,我也落个清闲开始与旁边的邻居聊天。聊着聊着突然发现看不见孩子奔跑的身影也听不见她们打闹的声...
    2020-09-23 阅读全文
  • 不想跟你这样做 拍手律动是一个有趣的音乐游戏,深受小班幼儿的喜爱,因此,我常在一日生活的过渡环节和餐前安静时间组织孩子们玩这个游戏,然而有一天,这个游戏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冷遇”。那是在孩子们喝完酸奶后,我又兴致勃勃...
    2020-10-10 阅读全文
  • 内向的孩子也能成功 很多人说:“性格决定成败”,所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都希望通过各种努力,让孩子的性格变得完美,以求能最大限度地获得成功。家长的美好愿望无可厚非,但这里我们要弄清楚几个问题。 首先,什么是“性格”。...
    2022-01-05 阅读全文
  • 案例:孩子“偏要那样”怎么办? 美国着名幽默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
    2021-05-28 阅读全文
  • 案例:老师,我也会了 背景: 随着秋天的来临,孩子们的衣服量也逐渐增多了,于是每天午睡起床后的穿衣服是宝宝们最大的苦恼,也是午睡间里最热闹的时候,每天总有孩子的呼唤声:“老师,我脱不掉了”;“老师,这个衣服怎么穿呀?”;“...
    2021-06-02 阅读全文

傍晚带着3岁半的女儿在楼下玩耍,她和两个好朋友尽情的奔跑玩闹,任凭你吼破喉咙也闲不下来,无奈之下只好随着她去,我也落个清闲开始与旁边的邻居聊天。聊着聊着突然发现看不见孩子奔跑的身影也听不见她们打闹的声...

2020-09-23 阅读全文

拍手律动是一个有趣的音乐游戏,深受小班幼儿的喜爱,因此,我常在一日生活的过渡环节和餐前安静时间组织孩子们玩这个游戏,然而有一天,这个游戏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冷遇”。那是在孩子们喝完酸奶后,我又兴致勃勃...

2020-10-10 阅读全文

很多人说:“性格决定成败”,所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都希望通过各种努力,让孩子的性格变得完美,以求能最大限度地获得成功。家长的美好愿望无可厚非,但这里我们要弄清楚几个问题。 首先,什么是“性格”。...

2022-01-05 阅读全文

美国着名幽默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

2021-05-28 阅读全文

背景: 随着秋天的来临,孩子们的衣服量也逐渐增多了,于是每天午睡起床后的穿衣服是宝宝们最大的苦恼,也是午睡间里最热闹的时候,每天总有孩子的呼唤声:“老师,我脱不掉了”;“老师,这个衣服怎么穿呀?”;“...

2021-06-02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