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案例:公开课后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1-05-31 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 幼儿园公开课 幼儿园公开课说课稿

今天,园里举行体育示范课评比,这次示范课将评出最好的一节课,参加区优质课评比。对于即将评职称的我,这节课很是重要。为此,我花了许多心思,准备了一节丰富多采的体育游戏课。

快轮到我上课了,我边组织幼儿整队边想:这次我的选材挺新颖的,小朋友们的常规也挺好,可是,元元和天天两个小朋友是有名的“人来疯”,那么多听课的人,他俩会不会闹呢?我灵机一动,把他俩叫过来说:"你们两个在玩具角玩玩具,不要出来。"他俩呆呆地看着我,没等我多解释,下面操场上已有人在叫我了,我就急急忙忙地把幼儿带上场上课了。

上课时,小朋友们表现得很好,得到了听课老师的赞许。可在教学过程的后半部分,元元和天天终于耐不住寂寞,从窗口往外看,当看到自己熟悉的老师和小朋友时,他俩你一声我一声地叫起了小朋友的名字。小朋友们的注意力被吸引过去了,兴奋得不得了,大声喊着他俩的名字。当时,我尴尬极了,脸腾地红了,身上直冒冷汗,不知道怎样才能把孩子们的心收回来。还好,旁边活动室里的老师赶快把他俩送回了玩具室。我心情复杂地匆匆结束了这堂课。

回到活动室以后,小朋友们兴奋地谈论着刚才的游戏。元元和天天哪里去了呢?我怀着内疚的心情在寻找着。只见他俩怯怯地站在角落里望着我,似乎在等着我批评。我赶紧回避了他俩的目光,我还有什么资格批评他们呢?可怕的虚荣心使我剥夺了他们参加活动的权利,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也使我失去了很多很多……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小编推荐

案例:课后反思


翘翘板是幼儿最喜欢玩的玩具之一,我通过形象的教具:翘翘板、好玩的游戏活动,让幼儿认读了汉字:高、低,同时对汉字你、我进行了复习。

活动中,我能关注每个幼儿的亲身体验、自主学习和互动交流,给幼儿准备了充足的学具,引导幼儿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巴表达、用手操作、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不断发现,充分发掘幼儿的感知觉在活动中的运用潜力。随着活动开展,我设计的一个个问题情景也能符合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解决了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帮助幼儿积累了多方面的知识经验,可以说达到了我预期的教学目标。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在游戏角,幼儿常常会流连忘返,因此,我就在各游戏角摆放多个翘翘板玩教具,上面贴上要求认识的字,引导幼儿进行观察,让他们玩中学、学中玩,在最兴奋时自然识得汉字。

当然在活动中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比如语言不够精练、追确,在出示字卡“高”时,应该直接读出字音,而不是罗嗦介绍“这是高字宝宝”。结束部分幼儿应该让幼儿到教室外做游戏,而不应该局限于教室内,这样效果会更好一些。

案例:听课后的反思


这节创编诗歌的教学活动大体的路子是这样的:首先利用多媒体软件让幼儿观看故事的每一个情节,教师对每张图片都给予幼儿观察的自由,让幼儿去理解故事的发生、进展和结果,然后,教师引导幼儿运用以往创编七言诗歌的经验去创编诗歌,这期间教师又运用分组创编等形式并很好的利用电脑这一教学工具,充分调动了教学工具对教学活动施加的影响。最后,每组幼儿把自己创编的诗歌展示给大家,经过一翻讨论、修改最终创编成功诗歌。

这节活动我们明显得感觉到在活动之前,这班幼儿对诗歌的结构、特点的了解。说明教师是充分了解了本班幼儿创编诗歌的水平,从而设计课程内容。活动中教师为幼儿营造了一个非竞争式的学习环境,幼儿可以自由运用语言并且自主的去选择表达的方式,但当和诗歌的特点相悖时,

教师先对幼儿大胆的表达给予肯定,则又能及时引导幼儿应按诗歌的韵律去完成句子的创编,从而使幼儿能够按照诗歌的正确结构去思考,规范了诗歌语言的准确,我认为这是相当正确的。在幼儿创编诗歌的整个过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教师渗透在教学中的开放的观念。如:教师对幼儿创编给予支持、鼓励;同伴之间的互相交流、探讨;教师和幼儿之间的平等交流;幼儿之间的分享等。尤其是中间环节,教师引导幼儿编完前几句诗歌嘎然而止,不再继续引导幼儿集体创编下去,而是把下面几幅图的创编权交给了每个幼儿。教师的立意一下子呈现给大家。原来前几句的创编是“师傅领进门”,后面创编则是“修行在个人”。可见,教师后来把幼儿分成几组,是想通过幼儿小组操作讨论的形式来满足每个幼儿交往、参与、表现的愿望,使每个幼儿都有运用语言的机会。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又鼓励小组成员集体说出自己商讨的诗句,而非一个代表说说算了,这样小组成员都有了表现的机会。这种做法既节省了一个幼儿单独回答时其他幼儿等待的时间,又使胆小的幼儿也能表现自己,并且每个幼儿都去积极思考本组讨论的结果,进而把注意投入到活动中,这是个很好的手段。

以上教师在活动中运用的方法和手段以及教师观念的开始转变也为我们在诗歌教学中如何更好地组织活动以启迪。诚然,在这节较出色的诗歌创编活动中我看到了一些不足。如:教师在创编诗歌的过程中总是试图以自己已有的诗歌来取代幼儿创编的诗歌句子。有时幼儿创编的句子也押韵,字数也相等,但教师肯定后,仍没有采纳,而是推出自己的句子,似乎只有老师的才是压韵的,才是唯一的。我们都知道,压韵是诗歌的生命。但诗歌又与古诗有很大的区别,可以说它相对于古诗来说韵律不是非常严格,所以,诗歌中的句子如何表达不是唯一的。幼儿只要能抓住韵脚积极的、快乐的去参与思考,并敢于表达就应给予极大的鼓励,而不应要求孩子们非要选择教师的答案不可。

案例:课后反思的“七要”


新课标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包括课后)反思。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完善教学艺术,以期实现教师的自我价值。

一要反思教学行为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新课标要求我们在制定每节课(或活动)的教学目标时,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即“三个维度”----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现代教学要求摆脱唯知主义的框框,进入认知与情意和谐统一的轨道。因为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来讲,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适用性更广,持久性更长。许多知识都随着时间的推移容易遗忘,更何况当今知识更新的速度极快,只要具备获取知识的能力,就可以通过许多渠道获取知识。所以,情感、态度、价值观必须有机地融入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去,并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使其成为课程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

二要反思教学活动是否“沟通”和“合作”

叶澜教授曾提出:“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教学活动作为教育活动的一部分,“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失去了沟通的教学是失败的教学。教学,是集约化、高密度和多元结构的沟通活动,成功的教学过程,应该形成多种多样的、多层面、多维度的沟通情境和沟通关系。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不再是“人?物”关系,而是“我?你”关系;教师不再是特权式人物,而是与学生平起平坐的一员;教学便是师与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对话过程。在成功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应形成了一个“学习共同体”,他们都作为平等的一员在参与学习过程,进行心灵的沟通与精神的交融。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是只有教学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假教学”。

三要反思是否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

教材,历来被作为课程之本。而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材的首要功能只是作为教与学的一种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它不再是完成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权威文本,而是以一种参考提示的性质出现,给学生展示多样的学习和丰富多彩的学习参考资料;同时,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建设者。因为本次课程改革中的一些改革理念仍具有实验性质,不是定论,不是新教条,不是不允许质疑的结论,还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发展和完善。因此,我们在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同时,可以在“课后反思”中作为专题内容加以记录,既积累经验又为教材的使用提供建设性的意见,使教师、教材和学生成为课程中和谐的统一体。

四要反思教学过程是否存在着“内伤”

要反思自己是否在刻意追求所谓的“好课”标准:教学环节中的“龙头”、“凤尾”、“铜腰”个个精雕细琢,教学手段中的“电媒”、“声媒”、“光媒”一个不能少;学生讨论热热闹闹,回答问题对答如流。这种“好课”似乎无懈可击,但有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小组合作学习有没有流于形式?讨论是否富有成效?“满堂电”是否有越俎代庖之嫌?有没有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的变化?学生的创造性何在?对这些“内伤”必须认真回顾、仔细梳理、深刻反思、无情剖析,并对症下药,才能找出改进策略。

五要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去经历、去体验、去感悟、去创造。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会于不经意间产生出“奇思妙想”、生发出创新火花,教师不仅应在课堂上及时将这些细微之处流露出来的信息捕捉、加以重组整合,并借机引发学生开展讨论,给课堂带来一份精彩,给学生带来几分自信。更应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提炼,既为教研积累了第一手素材,又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教学的宝贵资料,以资研究和共享。

六要反思教学过程是否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

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成功的教育制度,成功的教育者,必须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秉赋优点,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类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让性格各异的学生争奇斗艳,各领风骚,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施展才能的天地与机会。换言之,成功的课堂教学,应让基础好的学生“吃得饱”、跑得快,让中等生“吃得好”、跑得动,让学困生“吃得了”、不掉队。因此,无论是情境的创设还是内容的呈现,无论是问题的设置,还是释疑解惑,均应“为了一切学生”,多层次、多维度、多渠道地开展教育活动。因为教育的最大使命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尽可能地创设条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七要反思教学过程是否存在“伪探究”

有的探究性学习只表现在问题的探究上,只要教师抛出一个问题,几个学生立即围成一团分组讨论,也不管小组成员的组合是否合理,问题的价值是否有讨论的必要;待几分钟后,教师一声击掌,学生的讨论戛然而止;再由小组中的“老面孔”??优等生发言。至于其他学生,尤其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讨论时是否真正心到神到力到?是否真正学会了应该学会的方法、技能、知识?就不得而知。这种“神散形未散”的“伪探究”掩盖了个性之间的差异,甚至会剥夺部分学生的独立思考、质疑、发言的权利。那么到底解决了多少“疑难病症”?又有多少学生真正参与、体验了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呢?

相关推荐

  • 案例:课后反思 翘翘板是幼儿最喜欢玩的玩具之一,我通过形象的教具:翘翘板、好玩的游戏活动,让幼儿认读了汉字:高、低,同时对汉字你、我进行了复习。 活动中,我能关注每个幼儿的亲身体验、自主学习和互动交流,给幼儿准备了充...
    2021-05-25 阅读全文
  • 案例:听课后的反思 这节创编诗歌的教学活动大体的路子是这样的:首先利用多媒体软件让幼儿观看故事的每一个情节,教师对每张图片都给予幼儿观察的自由,让幼儿去理解故事的发生、进展和结果,然后,教师引导幼儿运用以往创编七言诗歌的...
    2021-05-21 阅读全文
  • 公开课方案(范例15篇) 幼儿园活动的开展,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很多的时候,趣味活动更是幼儿自我认识的过程!为了可以应变突发情况的发生,我们需要在活动前就准备好几套方案。那么,有哪些可以用来参考借鉴的幼儿活动方案呢?或许"公开课方案"是你正在寻找的内容,供你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一、指导思想:以教...
    2023-06-14 阅读全文
  • 案例:课后反思的“七要” 新课标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包括课后)反思。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
    2021-06-09 阅读全文
  • 人教版《匆匆》公开课教案及课后反思优秀 现在向您介绍幼儿园教案《人教版《匆匆》公开课教案及课后反思优秀》《人教版《匆匆》公开课教案及课后反思优秀》这是一篇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紧紧围绕“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足迹,表达了作者对虚...
    2022-03-07 阅读全文

翘翘板是幼儿最喜欢玩的玩具之一,我通过形象的教具:翘翘板、好玩的游戏活动,让幼儿认读了汉字:高、低,同时对汉字你、我进行了复习。 活动中,我能关注每个幼儿的亲身体验、自主学习和互动交流,给幼儿准备了充...

2021-05-25 阅读全文

这节创编诗歌的教学活动大体的路子是这样的:首先利用多媒体软件让幼儿观看故事的每一个情节,教师对每张图片都给予幼儿观察的自由,让幼儿去理解故事的发生、进展和结果,然后,教师引导幼儿运用以往创编七言诗歌的...

2021-05-21 阅读全文

幼儿园活动的开展,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很多的时候,趣味活动更是幼儿自我认识的过程!为了可以应变突发情况的发生,我们需要在活动前就准备好几套方案。那么,有哪些可以用来参考借鉴的幼儿活动方案呢?或许"公开课方案"是你正在寻找的内容,供你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一、指导思想:以教...

2023-06-14 阅读全文

新课标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包括课后)反思。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

2021-06-09 阅读全文

现在向您介绍幼儿园教案《人教版《匆匆》公开课教案及课后反思优秀》《人教版《匆匆》公开课教案及课后反思优秀》这是一篇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紧紧围绕“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足迹,表达了作者对虚...

2022-03-07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