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案例:让快乐与孩子相伴

发布时间:2021-05-26

幼儿园案例。

前辈告诉我们,做事之前提前下功夫是成功的一部分。在幼儿园教师的生活工作中,时常需要提前准备资料作为参考。资料一般指可供参考作为根据的材料。资料可以作为参考给我们一些学习工作灵感。那么,你知道有哪些常见幼师资料吗?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案例:让快乐与孩子相伴”,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快乐是给予孩子最好的礼物之一

●真正的快乐来自内心深处,它能丰富孩子的心灵,孕育热爱生活的情意

●实录与分析

1.间桌面游戏时,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大概是玩,多数孩子喜欢拿着“作品”到处走,或与同伴分享,或与同伴玩起“角色游戏”,欢笑声洋溢着每个角落。看者孩子们那样放松的玩,诸多的“不可以”,“不允许”,“刻意安排”,会抹杀孩子的想象,阻碍孩子的探索之路。

2.学习进退步,女孩子的动作自然会男孩子优美,望着孩子们笨拙的动作,我们的微笑具体的夸奖“我喜欢你的动作”,会给孩子信心,男孩子们更认真的投入活动了。“凡事追求完美”会吓跑所有的快乐。自信心没了,快乐当然跑得更远。

3.在组织“美丽的刮画”时我示范时,采用了先用各色涂底时,最后用黑色盖上,可有孩子提出自己的想法:我不用黑色,我要用红色。于是我让孩子按自己的想法去做,结果在评价时,孩子们认为用黑色的画,刮出来的画最美,专心的听孩子讲话,会了解孩子更多的想法,孩子会自己很重要,被别人重视就是快乐的。做一个优秀的倾听者,不要在听的时候三心二意,也不要打断或补充他的话,或替他说出他想讲的话,或替他做决定。

4.大班“快乐天使模特秀

”活动,孩子们穿着自己和爸爸妈妈利用废材料制作的服装,在T型台上,所有的孩子脸上写满笑意,写满自信和自豪。

良好的自我感觉来自于对自己的能力的确信。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才华或技能,提供机会让他表现,真正快乐来自内心深处,它能丰富孩子的心灵,孕育热爱生活的情意。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扩展阅读

案例:让孩子自己选择


案例描述:

这天早晨像往常一样,孩子们陆陆续续地进了班级,大多人选择区域活动。有的玩橡皮泥,有的看书下棋,有的玩积木,有的画画涂色等,活动室里自由游戏秩序井然。看见时钟指向了八点十分,我想到该组织孩子们去户外活动了。于是照例轻轻地摇起了铃鼓,示意大家整理。许多孩子们听见铃声便自觉地收起手里的玩具材料。整理得快的幼儿就排队等候出发,整理得慢的正在加快速度。我发现有好几个孩子似乎并不在乎铃声的指示,全然不顾周围的同伴一个个走进队伍,他们还在忙碌自己的游戏。我冲着那几个孩子命令道:“快点过来,我们要走了。”说完还用严厉的眼神注视那几个孩子。只见他们拽着手中的物品极不情愿放回,一副很不心甘的样子。我有点生气,走过去,看见一个孩子正在为一幅图画上色,上了大半还剩下一点点;另两个孩子的手里还拽着游戏棋的筛子,可想棋还没有下完。难怪他们不愿意整理,原来还想继续他们的游戏,不舍得离开。

案例分析:

如果我在这时候强制中断他们没有完成的活动,那么他们会怎么想?心情会不会因此不悦?以后对该活动还有没有持之以恒的兴趣呢?孩子的要求合理吗?规则是为自己方便,还是为了孩子的发展?当设定的班级活动常规和幼儿的需要之间发生冲突时,是该服从规定还是满足幼儿需要呢?常规是社会的客观存在,幼儿期是个体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逐步认识、理解和掌握活动中的常规是必要的。常规对幼儿秩序感的建立及保障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而在幼儿园《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中指出:要关注幼儿的主体意识和初步的社会意识的孕育,为幼儿学会生活、学会探究、学会表达提供灵活多样的课程及其活动空间,为幼儿

>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规则并不是一成不变,它是在适合幼儿发展促进幼儿发展的基础上制定的。这样想来我顿时明白,规则的执行是教师在尊重幼儿意愿的基础上,灵活运用,使幼儿园的常规为幼儿的发展服务,并不是“是”和“不是”,“可以”“不可以“的简单判断。

案例措施:

我改变了原来的主意,对画画的孩子说:“老师给你两个选择,一先下去和大家共同游戏,等回儿上来时再完成作品;或者先完成作品后再下去游戏,那时候可能晨间游戏的时间就短了。老师更希望你和大家一起下去游戏。”孩子思量了一下,就说:“那先下去吧,等会儿再来。”他的表情还是挺满意自己的选择。我又对下棋的孩子说:“你们把没有下完的棋谱保存着,等晨间活动完了再继续行吗?如果一直下棋,你们就失去了晨间游戏时间。”两个孩子相互看了看点头示意,脸上的阴云立即散去了。我为自己的决定感到高兴。

案例反思:

现代教育越来越注重人性化管理,老师在处理众多教学问题中,务必要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提出具有民主的、公平的、指示性的建议,帮助孩子能自主地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而不是一味命令。依靠威严和压迫达到次序井然的教学,只会使孩子每天感到压抑,缺乏活动的生机,埋没了每个孩子活泼机智的品质。常规只是辅助管理的一个手段,而管理的核心是人和人宽容、尊重、互敬后达到的共同满足和提高。对待幼儿也需要像对待成人一样,给予思考、判断的权利。

案例:让孩子说服家长


这样的冲突我们在冬锻跳绳活动中也遇到过.一开始的做法也是从幼儿园和教师的角度耐心地解释,告诉家长“你的孩子还不会,需要加强练习”。反思一下,其实这样的做法并不高明,家长可能会觉得没面子,还会认为自己的孩子受到了不公的待遇。我们采取的办法是不仅要让不会的孩子喜欢跳绳,更要让家长积极地配合老师训练孩子跳绳。这就是“让孩子去说服家长”,只要孩子喜欢跳又愿意参加练习,自己要求练习,不是考核而是乐趣,家长当然很支持。

首先,我们在家长会上给家长们介绍跳绳对大班孩子来说有哪些好处,并鼓励他们和孩子一起跳;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我们要充分地调动孩子参与跳绳的积极性。运动能力对每个孩子来说都是不同的,有的学得快,有的学得慢,关键是做好这些学得慢的小朋友的工作。我们有针对性地在户外和体育活动时间由老师分批给孩子指导,并及时记录孩子每天跳的次数,哪怕今天他只跳成功了一下,我们也给予他最大的鼓励。随着次数越来越多,进步也是非常明显的,我们将记录表结合老师的表扬定期公布在家园联系栏里,和家长一起分享孩子的进步。那段时间孩子户外活动时彩绳飞舞,你追我赶,别提多带劲了!“从叫孩子练到孩子自己要练”,家长又会有什么意见呢?最后,我们还可以组织一场别开生面的亲子跳绳比赛。

案例:让孩子和环境互动,让孩子更加自信


案例背景:

在《我们都是好朋友》主题中,孩子们学到了很多具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如《朋友船》、《快乐公寓》、《孔融让梨》等,他们都很喜欢,午饭过后,区角里总能看到他们拿着书认真地在讲这些故事,于是,我发出倡议,回家把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请他们记录下来,布置在走廊上,作为一个故事展区。

案例描述:

在我倡议后的第二天,我收到了很多很多孩子带来的故事,我一张一张翻过去,发现有一个写的是《朋友船》四行字不到,一看名字是骆玉玺,骆玉玺是我们班语言发展较弱的孩子,平时课堂上很少发言,也不是很专心,打心眼里没想到他也能把故事的大概内容讲出来,于是,我把他请到前面,大大表扬了他,之后他说:“老师,我的故事也可以布置在走廊上吗?”我摸摸他的头说:“当然,可以!你有进步了,你很棒!”晚上放学时,我看到他拉着妈妈的手,高兴的说:“妈妈,我的在这里。”

案例分析:

我通过观察,发现孩子们的兴趣,结合了孩子的兴趣,通过孩子、家长、老师的三方合作,把故事以文字的形式来展现,从这个孩子的言行来看,可能他不是很优秀,但他也希望被得到肯定,而我把故事以文字的形式来展现,其实,就是对孩子的进步和能力的肯定。在这过程中,不仅能让家长感受到孩子的成长和进步,同时孩子也从自己的作品再现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用孩子们的作品来创设环境,不仅让孩子和环境互动,还能增强孩子的自信!

反思: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的空间……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积极的相互作用。”这足以说明幼儿环境创设的重要性。作为教师善于观察、果断决策,针对幼儿的表现,尊重幼儿的活动兴趣,结合主题活动运用家长资源和环境资源,让幼儿在积极的参与活动,调动了幼儿活动的积极性,促进了幼儿的发展!

案例:让孩子学会关爱他人


实录:

一天午餐时,我正在给孩子们盛菜。今天,孩子们吃的是红烧肉和鸽蛋。吃饭开始了,孩子们都吃的可香了。这时,只听见泽宇大叫:“老师,你看呀,她把这些肉都扔在我的碗里,我回头一看,只见倩倩把自己碗里的一些小肥肉都放在了泽宇的碗里,见我来了,低下了头对我说:“老师,我要吃瘦肉,不要吃肥肉。”我忙问:“那肥肉给谁吃呢?”倩倩不情愿的看了看我,又看了看旁边的择宇说:“在家都是我奶奶吃肥肉的。”之后,我向倩倩的奶奶了解,原来,在家里,由于倩倩从小都是奶奶带领的,受到了奶奶的特别疼爱,好吃的东西,奶奶都是留给她吃的。

反思:

由于奶奶的特别疼爱,在这个孩子的意识中,好的东西都应该归他所有,父母长辈只喜欢吃她不喜欢的东西。不少孩子的家长认为这是爱孩子,好东西让给孩子吃,让孩子生活的幸福是天经地义的事。孰不知这样溺爱孩子,是在害孩子。父母长辈之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高尚的,但是如果爱的不恰当,到头来这种“甜蜜的爱”会结下“苦涩的果”。那么怎么样爱孩子才是合适的呢?我给予了家长以下的指导。

指导策略:

1、对孩子的爱,应是有要求的爱。

父母长辈爱孩子,一方面应使孩子感受到:父母长辈是多么的疼爱我,我是多么的幸福。同时,家长要给孩子提出一定的要求,例如:父母长辈帮助孩子洗衣服时,可以请孩子帮助搬凳子、端水,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通过做这些事,孩子会体会父母长辈的辛苦,从而学会爱父母。

2、对孩子的爱,应是有分享的爱

有些孩子不愿意与他人分享,是因为孩子觉得分享就会使他失去他所得到的东西。作为家长应鼓励孩子在与同伴的交往中,有愿意与他人分享的意识。在家里,家长还要教孩子给家人分东西。例如:当父母买回点心时,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让孩子分点心,先分给老人,再分给父母,最后才是孩子自己的。当孩子分东西给家长时,家长应高兴的接受下来,并表扬孩子真懂事,让孩子养成有好东西与大家分享的良好习惯。

3、对孩子的爱,应是注重情感的爱

孩子因为年小体弱,生活上一般需要父母给予照顾。有些家长便把对孩子的爱狭义的理解为保证孩子的物质需求,用物质上的满足,来表示自己的爱,以至于不惜自己节衣缩食,去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却忽视了如何从情感上给孩子以爱抚、同情、体贴和鼓励。家长只注重对孩子的“养”,而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这就会导致孩子情感体验贫乏,久而久之,就有可能使孩子在情感上出现麻木、无知的状况。所以,父母长辈应注意与孩子的情感交流,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及时给予精神上的鼓励,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不迷失方向。

通过这一次与家长的谈话,倩倩的奶奶认识到自己一教育上的不足,要从孩子发展的角度出发,科学的教育孩子。更深刻的体会到教育的深奥,也需要不断地学习育儿知识,使孩子更健康的发展。

案例:不妨让孩子当“小老师”


刘老师能够在幼儿的兴趣点上,融入多种教育,真正使幼儿成为语言的运用者、建构者。这是值得提倡的。

有一天,在早餐后的自由活动中,平时不太爱讲话、做事有点拖拉的王子木小朋友对我说,他会用纸做立体的小天鹅了,还说他是从《大风车》中学来的。现在他想做一只,并请我给他提供大一张大一点的硬纸。我立刻满足了他的要求。于是,他高兴得又是画,又是剪。一会儿,一只美丽的立体天鹅做成了,还真像。接着,他又同我商量:想教小朋友做。这时我有点犹豫了,按常规当时是我组织教育活动的时间了,但我又不忍心扼杀孩子的这个愿望。敢于提出这种要求的孩子还是第一个,更何况是在学习时很被动的王子木。于是,我决定打破常规,由王子木代我上一次“课“,满足他的要求。主意一定,我和王子木一起快速地准备了各种材料。我把孩子们组织好,王子木细致地讲解、演示”天鹅“的做法。活动室里异常安静,每个孩子都聚精会神地盯着这位“小老师”。孩子们开始操作了,“小老师”耐心地指导着有困难的同伴,还真像那么一回事。现在当“小老师”的王子木与平时简直判若两人。在他的指导下,其他小朋友完成的作品也出乎意料地快捷、完整。王子木和小朋友们还有我的脸上都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是满足!是成功!是赞叹!

更令我没想到的是第二天,第三天又有几位小朋友(包括王子木)跑来对我说:“老师,我看图书学会做帽子了,我想教小朋友做帽子。”“老师,我跟小姐姐学会做不倒翁了,我也想教

小朋友做不倒翁。”哟!这可给我出了个难题。这样下去准会“一发而不可收拾”,其他的教育目标什么时间来完成呢?孩子要全面发展,也不能只做手工啊。于是我把这件事作为一个“问题”,组织孩子们讨论。在我的启发、诱导下,他们很快做出了决定:每周周末开展一次“跟我学”的主题活动,由自愿者当“小老师”,学习内容自己确定,学习材料自己筹备,小朋友可以根据自己的愿望选择他喜欢的学习内容和喜欢的“小老师”。

经过几次这样的活动,我发现原来不爱说话的孩子当起“小老师”来也滔滔不绝地讲话,不爱做手工、动手能力弱的孩子也想方设法向家长、电视、图书讨教,并能将捕捉到的新信息及时地传递给同伴。总之,这项活动,锻炼了孩子们的组织能力。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操作能力、获取信息、传递信息的能力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而我认为更重要的是这项活动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这种兴趣又激励孩子们去寻求、去探索、去实践。这种积极的态度将直接影响和促进孩子们各方面的发展,会使他们终身受益。

评析

当幼儿的想说、愿说的需要与教师的计划发生矛盾时,教师应将幼儿的兴趣与需要视作宝贵的教育资源。

这一教育事例,让挖们深切地感受到,当幼儿想说、愿说的需要与教师的疾患发生矛盾时,教师如能尊重幼儿的想法,满足其意愿,及时地调整教育计划,自然地将教育融入幼儿的需要之中,幼儿就会成为主动的、快乐的学习者。同时,教师尊重、平等、接纳的态度,会使幼儿产生表达的自信。教师的支持与鼓励,会成为幼儿主动学习和发展的基石。

当幼儿的交流愿望与教师的计划发生矛盾时,刘老师采用了如下教育措施:

1.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为幼儿提供表达与表现的舞台。

面对孩子的请求,刘老师敢于打破“教师教,幼儿学”的教育模式,及时调整教育计划,接纳幼儿的想法,与幼儿进行角色互换,为幼儿提供表现的机会,让他们过一把当老师的瘾。他们能以小老师的身份在集体面前进行表达,进行分享。同时,老师又和他们一起进行教学准备,为幼儿的成功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帮助

当面对众多孩子的请求时,刘老师充分相信他们,将自己的“顾虑”作为问题交与孩子们讨论,让他们自己进行决策,使更多的孩子都有了表现与表达的机会。由此,产生了系列活动。

2.让幼儿的兴趣与需要,成为宝贵的教育资源

“小老师”系列活动是由幼儿发起、以幼儿为主体的语言交流活动。首先,“教”者要自己努力学习教的内容,选择教的内容。其次,要自己制订“教”的计划,准备教的材料。在教的过程中,他们要自己组织语言,并学习如何通过语言传递自己的经验。在与同伴的相互作用中,“教”者要主动地运用和调整语言与他人沟通,从而使幼儿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理解了语言的意义,提高了语言能力,积累了多方面的经验。

刘老师能够在幼儿的兴趣点上,融入多种教育,真正使幼儿成为语言的运用者、建构者。这是值得提倡的。

有一天,在早餐后的自由活动中,平时不太爱讲话、做事有点拖拉的王子木小朋友对我说,他会用纸做立体的小天鹅了,还说他是从《大风车》中学来的。现在他想做一只,并请我给他提供大一张大一点的硬纸。我立刻满足了他的要求。于是,他高兴得又是画,又是剪。一会儿,一只美丽的立体天鹅做成了,还真像。接着,他又同我商量:想教小朋友做。这时我有点犹豫了,按常规当时是我组织教育活动的时间了,但我又不忍心扼杀孩子的这个愿望。敢于提出这种要求的孩子还是第一个,更何况是在学习时很被动的王子木。于是,我决定打破常规,由王子木代我上一次“课“,满足他的要求。主意一定,我和王子木一起快速地准备了各种材料。我把孩子们组织好,王子木细致地讲解、演示”天鹅“的做法。活动室里异常安静,每个孩子都聚精会神地盯着这位“小老师”。孩子们开始操作了,“小老师”耐心地指导着有困难的同伴,还真像那么一回事。现在当“小老师”的王子木与平时简直判若两人。在他的指导下,其他小朋友完成的作品也出乎意料地快捷、完整。王子木和小朋友们还有我的脸上都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是满足!是成功!是赞叹!

更令我没想到的是第二天,第三天又有几位小朋友(包括王子木)跑来对我说:“老师,我看图书学会做帽子了,我想教小朋友做帽子。”“老师,我跟小姐姐学会做不倒翁了,我也想教小朋友做不倒翁。”哟!这可给我出了个难题。这样下去准会“一发而不可收拾”,其他的教育目标什么时间来完成呢?孩子要全面发展,也不能只做手工啊。于是我把这件事作为一个“问题”,组织孩子们讨论。在我的启发、诱导下,他们很快做出了决定:每周周末开展一次“跟我学”的主题活动,由自愿者当“小老师”,学习内容自己确定,学习材料自己筹备,小朋友可以根据自己的愿望选择他喜欢的学习内容和喜欢的“小老师”。

经过几次这样的活动,我发现原来不爱说话的孩子当起“小老师”来也滔滔不绝地讲话,不爱做手工、动手能力弱的孩子也想方设法向家长、电视、图书讨教,并能将捕捉到的新信息及时地传递给同伴。总之,这项活动,锻炼了孩子们的组织能力。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操作能力、获取信息、传递信息的能力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而我认为更重要的是这项活动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这种兴趣又激励孩子们去寻求、去探索、去实践。这种积极的态度将直接影响和促进孩子们各方面的发展,会使他们终身受益。

评析

当幼儿的想说、愿说的需要与教师的计划发生矛盾时,教师应将幼儿的兴趣与需要视作宝贵的教育资源。

这一教育事例,让挖们深切地感受到,当幼儿想说、愿说的需要与教师的疾患发生矛盾时,教师如能尊重幼儿的想法,满足其意愿,及时地调整教育计划,自然地将教育融入幼儿的需要之中,幼儿就会成为主动的、快乐的学习者。同时,教师尊重、平等、接纳的态度,会使幼儿产生表达的自信。教师的支持与鼓励,会成为幼儿主动学习和发展的基石。

当幼儿的交流愿望与教师的计划发生矛盾时,刘老师采用了如下教育措施:

1.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为幼儿提供表达与表现的舞台。

面对孩子的请求,刘老师敢于打破“教师教,幼儿学”的教育模式,及时调整教育计划,接纳幼儿的想法,与幼儿进行角色互换,为幼儿提供表现的机会,让他们过一把当老师的瘾。他们能以小老师的身份在集体面前进行表达,进行分享。同时,老师又和他们一起进行教学准备,为幼儿的成功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帮助

当面对众多孩子的请求时,刘老师充分相信他们,将自己的“顾虑”作为问题交与孩子们讨论,让他们自己进行决策,使更多的孩子都有了表现与表达的机会。由此,产生了系列活动。

2.让幼儿的兴趣与需要,成为宝贵的教育资源

“小老师”系列活动是由幼儿发起、以幼儿为主体的语言交流活动。首先,“教”者要自己努力学习教的内容,选择教的内容。其次,要自己制订“教”的计划,准备教的材料。在教的过程中,他们要自己组织语言,并学习如何通过语言传递自己的经验。在与同伴的相互作用中,“教”者要主动地运用和调整语言与他人沟通,从而使幼儿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理解了语言的意义,提高了语言能力,积累了多方面的经验。

刘老师能够在幼儿的兴趣点上,融入多种教育,真正使幼儿成为语言的运用者、建构者。这是值得提倡的。

幼师资料《案例:让快乐与孩子相伴》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幼师资料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案例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教育叙事:与童心相伴 教育叙事:与童心相伴 与童心相伴,快乐永远与你相伴。我感到我是幸福的,因为我选择了与童心相伴的职业——教师。天天与孩子处在一块,时刻被他们的童趣包围着,童心感动着,怎能不幸福?如此想着,孩子们与我的点...
    2021-05-14 阅读全文
  • 0~6岁,让孩子学会宽容与快乐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拥有良好的性格特质,学会宽容和快乐,学会与人友好相处,从而健康成长。那怎样才能让孩子学会宽容和快乐呢?下面将从两个方面来进行讲述。 一、让孩子在幼儿园里学到宽容 幼儿园的老师...
    2022-02-07 阅读全文
  • 让孩子体验生活的快乐与挫折 一、让孩子体验生活的快乐与挫折 前几天的区域活动中,有些小朋友选择“玩具家”,有些选择玩有声积木,剩下的则是选择玩橡皮泥了。而之前的教育活动中教到了用橡皮泥做棒棒糖,有些小朋友则乘此机会继续操练了起...
    2021-01-25 阅读全文
  • 幼儿园案例:小班《分享快乐》案例与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孩子较小刚来园几个月,在家里玩具都是自己的,独自玩惯了,现在在幼儿园许多小朋友玩几个玩具,不能独自玩了,所以就出现了抢玩具,争玩具的现象。为了从小培养他们与大家一起分享并感受其中的乐趣特...
    2021-05-17 阅读全文
  • 与阅读相伴的经典名言警句摘录 读未见书,如得良友;读已见书,如逢故交。——(清)左宗棠~~你是否在整理类似的句子呢?懂您所需,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与阅读相伴的经典名言警句》,赶紧看看对您有没有帮助吧,喜欢请收藏哦!...
    2022-07-25 阅读全文

教育叙事:与童心相伴 与童心相伴,快乐永远与你相伴。我感到我是幸福的,因为我选择了与童心相伴的职业——教师。天天与孩子处在一块,时刻被他们的童趣包围着,童心感动着,怎能不幸福?如此想着,孩子们与我的点...

2021-05-14 阅读全文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拥有良好的性格特质,学会宽容和快乐,学会与人友好相处,从而健康成长。那怎样才能让孩子学会宽容和快乐呢?下面将从两个方面来进行讲述。 一、让孩子在幼儿园里学到宽容 幼儿园的老师...

2022-02-07 阅读全文

一、让孩子体验生活的快乐与挫折 前几天的区域活动中,有些小朋友选择“玩具家”,有些选择玩有声积木,剩下的则是选择玩橡皮泥了。而之前的教育活动中教到了用橡皮泥做棒棒糖,有些小朋友则乘此机会继续操练了起...

2021-01-25 阅读全文

活动设计背景 孩子较小刚来园几个月,在家里玩具都是自己的,独自玩惯了,现在在幼儿园许多小朋友玩几个玩具,不能独自玩了,所以就出现了抢玩具,争玩具的现象。为了从小培养他们与大家一起分享并感受其中的乐趣特...

2021-05-17 阅读全文

读未见书,如得良友;读已见书,如逢故交。——(清)左宗棠~~你是否在整理类似的句子呢?懂您所需,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与阅读相伴的经典名言警句》,赶紧看看对您有没有帮助吧,喜欢请收藏哦!...

2022-07-25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