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案例:滑梯可以倒爬吗?

发布时间:2021-05-26

幼儿园教案爬爬爬。

宜未雨绸而缪,毋临竭而掘井。在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的学习中,常常会提前准备一些资料。资料一般指生产、生活中阅读,学习,参考必需的东西。资料对我们的学习工作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既然如此,你知道我们的幼师资料有哪些内容啊?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案例:滑梯可以倒爬吗?》,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蕴含在冒险精神下的创造力

【场景回放】

在孩子的日常活动中我们常常可以看见这样一些场景:放着平坦的道路不走,孩子偏偏喜欢走在狭窄、高低不平的路上;趁着父母不备,摸一下电插座、电源开关总会让孩子偷乐老半天……

下面看看最近发生在我们班上的一些事吧:

场景一:

杰杰在倒爬滑梯,正好与滑梯上方滑下来的丁丁撞在一起,丁丁告了状,我严肃地对杰杰说:“倒爬滑梯多危险,以后不可以这样了。”杰杰点点头,到别处去玩了。可还是时常有孩子,偷偷地倒爬滑梯,当他们发现我注视他们时,就会溜到别处去玩。

场景二:

东东和芳芳正比赛谁倒爬滑梯快呢!瞧,东东三步二步,不用扶手就爬到了滑梯顶上,而芳芳比较胆小,脚底一滑一滑的,扶着把手好一会儿才爬上去,东东正得意洋洋地为芳芳加油呢!

场景三:

花花和玲玲在干嘛呢?怎么把两个大大的轮胎滚到了滑梯上呀?我正想制止他们,可已经来不及了,两个轮胎同时从滑梯上滚了下来,玲玲高兴地叫了起来,“我的轮胎滚得快!”原来他们是在比赛。

【我的思考】

每当我带孩子们进行体育活动,尤其是玩大型运动器具时,孩子们总是兴奋无比,大声欢呼。在那里,孩子们就像是一只只放飞的小鸟,快乐而自由地练习各种各样的动作技能。他们特别喜欢滑滑梯,有很多的孩子还十分热衷倒爬滑梯。平时为了安全,我经常教育孩子们要遵守规则,不要倒爬滑梯!可是,上面讲述的场景引起了我的思考:滑梯到底可不可以倒爬呢?

陶行知先生曾讲到要引导学生自主、自动、自由地学习,并历来主张学习要有兴味。可是,怎样做到自由地学习、学习要有兴味呢?首要的一条是要允许孩子充分享受自由的空间,有了足够的空间,孩子的学习兴趣才会被激发,创造潜能才会被挖掘;其次,要鼓励孩子自由地玩,创造性地玩、要一物多玩;最后是不要一味地抹杀孩子的冒险精神。城里长大的孩子缺的就是冒险精神,而冒险精神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绝佳条件,敢于尝试、敢于用所想去实践不正是我们成人都缺乏的精神吗?

【由此展开的活动】

由此,我设计了一堂“玩滑梯”的运动活动,并搬出了幼儿园里所有的滑梯,我以“今天我们玩滑梯,你们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为开场白引出了活动主题,孩子们一听就乐了,马上三五成群地商量起玩滑梯的办法,接下来的活动让我都大开眼界:1.倒爬:运用走斜坡的原理玩倒爬滑梯,这不是恰巧能培养幼儿的协调能力并掌握相应的自我保护技能吗;2.玩轮胎,一种斜坡实验法,通过实验了解速度与阻力有趣而新奇;3.比速度,一种倒爬与正滑的比赛;4.倒走,滑梯上倒走有点难度,这个玩法以男孩为主,当然也少不了我在一旁的保护与提示……

这天的活动,孩子们可真是玩疯了,玩彻底了,我深切感悟到现在的孩子束缚太多,这种束缚将会扼杀他们多少灵感的闪现,多少创新的火花。不可否认,冒险与安全有时也会是一种矛盾体,但处理得当,不就能减少矛盾,提高幼儿活动的兴趣了吗?从那以后,我的眼光里少了些挑剔,多了些宽容,我常常会创设一定的条件让幼儿做一些较为可行的有些冒险性质的活动,我发现,在这种宽松、自由的氛围下,孩子的技能、创造力、想象力大大增强,他们敢想、敢做、敢于提问、敢于创造,这不正契合了陶行知先生“主张学习要有兴味”的思想吗?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编辑推荐

案例:由倒胶水引发的思考


一、背景:

生活中处处隐藏着教育契机,而幼儿接触最多、最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就是各种材料。但材料在某些情况下会发生变化,幼儿需要在用各种感官与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来认识它们的特性。了解材料的性质及简单的相互关系,有助于幼儿更好地游戏、生活和学习。在《纲要》中也明确指出:“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适时引导。”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教育契机,成为一个有心人,捕捉材料瞬间的变化,支持幼儿主动发起对材料的探究欲望,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发现主动建构有关的知识经验。

本案例中的明明是一个大班的男孩子,他很爱帮助别人,有着较强的集体荣誉感,每次遇到自己不明白的事情时,他总会问为什么,并寻求解决的办法。在这次的区角活动中就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

二、案例描述:

随着进行曲的响起,孩子们陆续收起了玩具。走到美术角时,我忽然发现放胶水的碗没有像往日那样叠在一起,而是一个一个摆开,每碗中还有一些胶水。“这是谁干的呢,收玩具了,怎么胶水还倒得每碗都是,过一会儿会干的,这多浪费呀!”皱着眉头的我这样想,就喊了一声:“这些胶水都是谁放的呀?”随着问话声,明明不声不想地站到了我的身边,刚想埋怨他几句,然而转念一想,平时明明鬼点子最多,也许他有什么理由呢,不妨问问。“明明,你为什么把胶水倒得每碗都是呀?”我克制住自己的情绪,柔声问道。明明斜眼看了看我,低着头小声地说道:“我想每碗都倒上胶水,让小朋友用完一个再用一个,不用经常倒了。”多么善良美好的一颗童心呀!原来他是要帮助小朋友,为小朋友制作提供便利的条件。因为,在以往的制作活动中老师往往怕孩子们把胶水洒得到处都是,常帮助他们倒好胶水。若胶水用完了,就需要教师再次帮忙,这样显得不太方便。正是由于这一原因,明明想出了这一“招”。我为孩子的好心所感动,也为他能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而高兴。同时,我也注意到明明只考虑到小朋友用着方便,并不知道胶水暴露在空气中会慢慢蒸发的道理。若强行命令他把胶水倒回去,他虽然可以做到,但他仍不理解其中的原由。同时也束缚了孩子观察事物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压抑了他关心小朋友的情感,丧失了一次好的教育契机,那么何不利用胶水事件让他自己发现胶水的特性呢?一举两得,就这么办。于是,我一方面表扬了明明为小朋友着想的行为,鼓励孩子们大胆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另一方面又向他及全班幼儿提出了观察的任务:“我们看看,一两天后倒在碗里的胶水会怎么样呢?”一天后,明明欣喜地拿着胶水碗跑来告诉我:“孙老师胶水干了,不能用了,还是应该把它装到瓶子里去。”“胶水为什么会变干了呢?”我听了他的话后进一步提问道。明明挠了挠脑袋认真地说道:“胶水中的水份蒸发了,慢慢就变干了。”“真会动脑筋。”我高兴地表扬道。经过他的发现与提议,现在班级里的美工角多了些小瓶子,孩子们经常自己倒着用胶水,用剩的就会倒回瓶中。

三、案例分析

孩子是爱“玩”的,而且也是在“玩”中进行探究和发现的。他们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与众不同的想法,正是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在认识事物、探究事物。

像倒胶水这样的小事,本是孩子的自发行为,但却真实地反映着幼儿身上已经具有我们教育所要追求的价值——帮助和方便同伴的爱心、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认识胶水会干的特性。如果我没有发现或者发现后不假思索地予以否定,不仅孩子们做好事和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信心会或多或少的受到影响,而且他将失去一次主动学习的机会。如果多次这样的活动不被发现,不受重视,得不到很好的引导,那么他也许只会甘于受成人摆布,而缺乏主见。然而教师及时抓住教育的契机并通过有效指导让明明获得了想办法解决问题、认识胶水特性等相关的经验。

四、反思:

上述事件告诉我们:作为教师,要及时发现有价值的教育因素,并通过积极互动的方式让幼儿学会学习是多么的重要。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1、尊重幼儿、耐心倾听是实施教育的前提

新《纲要》指出:“教师要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和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表达。”在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幼儿的兴趣与集体的制度相冲突。这时,我们首先要把幼儿当作一个独立的人来看待,就像陈鹤琴先生所说:“儿童是一个有生长力和生命力的自动的小孩,儿童不是‘小人’。我们应尊重儿童的人格,分析孩子的心态,以朋友的身份倾听孩子的想法,给孩子一定的“自由度”。同时,教师可在尊重幼儿的前提下向幼儿提出适当、合理的要求,引领幼儿自己解决问题,学会学习。如案例中若教师发现问题采取批评解决的话,就会抑制活动中产生的教育因素,使明明失去了一次尝试、探究的机会,同时也抹杀了明明美好的心意。反之,则使明明既增长了新的知识,又保护了他爱思考、爱探究的心理。作为教师,要做到尊重幼儿,耐心倾听幼儿的想法是十分必要的。

2、调整教师行为,满足幼儿需要是实施教育的先导

在游戏中,教师不应该包办代替准备好一切材料,教师应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让幼儿自己决定游戏中的一切。游戏中的材料应以幼儿的需要和兴趣点为出发点。在这一活动中教师看到了孩子有自己倒胶水的需求,就改变了以前由老师倒胶水的一贯做法,为了方便孩子自己倒,就把胶水碗改成了瓶子。由此可见,教师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支持和鼓励幼儿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有益于幼儿自理能力的发展,同时也满足了幼儿的需要。

3、抓住教育契机,生成教育内容是实施教育的关键

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教师要确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适时引导,这就需要教师具备一种教育艺术——捕捉教育契机,并能依据即时即景果断调整自己的教育策略,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挖掘其中的教育价值。在胶水这一事件中,教师发现幼儿渴望多点胶水的需求和自己倒胶水的行为中已经具有了可以生成的教育价值——认识胶水会干的特性,于是我及时抓住了这一契机,并将其扩展,实现幼儿预期的发展。从这例子中说明教师应具有随时开发和生成的意识,“心中装着大目标,随时调整小目标”,不断地在幼儿的需求、兴趣点和行为基础上开发可能的教育目标和内容,生成教育,促进幼儿的发展。

4、让幼儿感受科学探究,体验发现乐趣是实施教育的重心

在《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欲望。”作为教师要支持幼儿按自己的想法做,尽管孩子一开始的想法在成人看来是错误的。但教师要提供尝试的机会,让幼儿在亲身观察中发现材料的细微变化。如教师明知道一次倒很多胶水会导致其蒸发,但却提供给了明明尝试错误的机会,这种尝试让明明体验到自己原有经验的局限性,并为他理解蒸发现象打下了初步的感性基础,促使其主动建构有关的知识经验。让孩子面对真实、向真实发问、与真实接触,教师要在他们有危机、有挫折时,在精神上、材料上、策略上给予适时的引导,做一个“热情而积极的鼓励者、支持者,有效而审慎的引导者。”只有让孩子们感觉到自己有新发现,是自己得到结果和找到答案的,他们才能真正体验到发现的乐趣,成功的快乐。

通过这次胶水事件,不仅促进了班内美工角更好地开展,也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幼儿教育是一项神圣的奠基工程,需要我们树立“时时处处有教育”的观念,用一颗细致观察的心和一双善于捕捉教育契机的眼睛,充分发挥自己的教育机智,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尊重、理解、平等的氛围中茁壮成长。

案例:牛奶为什么会倒翻


从“五一”长假后,孩子们在早上来园的点心时间里,我们采取了让他们进行自助式喝牛奶的方法,这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一件非常新鲜和好奇的事情,为此我连续观察了三天的时间,并对一些事件进行的记录和分析。

案例一:牛奶为什么会倒翻

在开始自助式喝牛奶之前,我们没有向幼儿介绍应该怎样使用小茶壶,应该怎样去喝牛奶等,而只是告诉他们从今天开始他们喝牛奶可以自己倒了,然后我就在一边悄悄地观察。

孩子们洗完手后,大多数的人都不是急于去倒牛奶,而是先看看同伴是怎样倒的,然后自己再倒,而且倒的时候,都非常得小心,很多人都只倒了小半碗牛奶,喝完后再倒第二碗的,结果全班三十位幼儿没有一个人将牛奶打翻。

反思:

原以为第一次让孩子们自己倒牛奶喝,教师在没有提示和暗示的情况下,可能会有许多孩子把牛奶打翻,结果却出乎我的意料,竟然所有的孩子都顺利地喝完了牛奶。

事后我仔细的分析了原因,从中不难发现:其实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说,他们在生活自理方面较以前更独立了,尤其是手部动作的协调性和控制能力都有了较好的发展,因此他们对于一些简单的劳动都能很好的完成,而且这一时期的孩子他们会观察、会思考,对于一些自己不太熟悉的事情也不会很冲动的去做,而是会“三思而后行”了,所以第一天的自助牛奶无人出差错。

第二天孩子们在自助牛奶之前,我依旧没有对幼儿进行任何提示,而是在他们都喝过牛奶之后,请小班长对今天幼儿喝牛奶的情况进行的讲评,结果只有辉辉将牛奶倒翻了,原因是他倒好牛奶后没有及时喝掉,却又去帮别人的忙,结果一不小心把自己的牛奶打翻了。

第三天自助牛奶后,小班长在讲评中告诉大家:今天有两个小朋友把牛奶打翻了,一个是蕗蕗,他把牛奶倒得太满了,所以他端起来喝的时候,一晃就翻掉了;另一个是骋骋,他倒牛奶的时候没有看准,结果倒在外面了。这时骋骋站起来说:“我没有瞄准呀,我是不小心的。”

反思:

为什么在第一天之后连着两天都有孩子将牛奶倒翻,而且人数有上升的趋势,是不是我该对幼儿进行一些必要的提示呢?但我转念一想,可能是孩子们在第一天的自助牛奶之后,发现这件事情不是很难做,所以有些孩子在自助牛奶时,不像第一天那样认真地去做这件事了,这也是一些孩子的特点——不会长久的、专注的去重复做好一件事,如果我对他们进行教育的话,或许能收到一时的较好的效果,但却压制了孩子们的自主意识,忽略了让他们自己在活动中总结、提升经验的方法,于是我决定继续观察孩子们喝牛奶的情况,并采取下列措施:

1、鼓励幼儿用互相提醒的方法,当发现同伴的牛奶要打翻的时候及时提醒他。

2、坚持请每天的小班长对当天大家喝牛奶的情况进行讲评,总结大家好的经验和方法,并让大家帮助那些打翻牛奶的幼儿分析原因,用幼儿教育幼儿的方法。

请幼儿尝试对每天打翻牛奶的人数进行统计,争取做到“0记录”,以此来鼓励幼儿不要打翻牛奶。

案例:《乌龟爬爬》我的改良设计1


设计意图:

该活动为第二课时,属于巩固和运用阶段。在此之前,我组织过体育活动“小乌龟学本领”和户外体育游戏“小乌龟找朋友”,让幼儿练习在垫子上手膝着地爬。在户外游戏时,我发现幼儿已经基本掌握这一动作要领。为了激发幼儿爬的兴趣,这次我创设了三个难度层次不同的情景:第一层次为自由分散地在地毯上手膝着地爬;第二层次为快速灵活地爬过弯曲的小路和练习爬过“小山坡”;第三层次为背着“小房子”爬回家。幼儿既要在爬行带中进行较长距离的运动,又要结合器械调整手膝着地爬的动作。最后,我还设计了一个难度不大的鱼贯爬行练习,使幼儿平稳地过渡到放松环节。

目标:

1.能正确、协调地手膝着地爬行,有一定的速度,能较好地控制方向。

2.在难度不同的情景中提高对爬行运动的兴趣,体验挑战成功后的喜悦。

准备:

泡沫地垫,地毯,自制纸箱爬行带每人一个。

过程:

一、开始部分

“小乌龟”跟随“妈妈”做模仿动作热身,重点活动上肢关节和膝关节。

二、基本部分

1.自由爬行。

师:小乌龟是怎么爬的?你们来试一试。

(幼儿自由地在地毯上爬行,教师观察幼儿的爬行动作并给予指导。)

2.手膝着地爬小路。

师:我们一起到奶奶家去,到奶奶家要爬过一条弯弯的小路,小乌龟们可要爬得好、爬得快一点。

(幼儿手膝着地爬过小路,教师重点指导幼儿正确、协调地向前爬,并保持和前面同伴的距离。)

3.手膝着地爬山坡。

师:看,前面有座小山坡,你们能爬过去吗?勇敢的小乌龟快去试一试吧。

(教师重点指导幼儿在下坡的时候双手用力支撑,观察幼儿的动作并给予适当帮助。)

4.鱼贯爬过“山坡”和“小路”。

5.练习在爬行带里手膝着地爬。

师:奶奶为每个乌龟宝宝准备了一座漂亮的小房子(纸制爬行带),这次你们先爬到奶奶家,再背上漂亮的房子爬回来。

(幼儿鱼贯爬行,教师重点指导幼儿在爬行带里调整爬行方向。)

6.幼儿再次鱼贯爬过“小路”和“山坡”,回家休息。

(教师重点指导幼儿调整和同伴的距离。)

三、结束部分

“小乌龟”模仿妈妈做放松运动。

幼儿园活动《学爬爬》案例分析


活动设计背景

在平常教学中发现幼儿四肢和躯干肌肉力量比较弱;还每当遇到困难就放弃,从不尝试;

活动目标

1、 学习爬得基本动作发展幼儿四肢和躯干肌肉力量,增强动作的灵活性。

2、通过各种形式爬的练习,让幼儿学习爬时四肢的正确用力方法,鼓励幼儿大胆、勇敢地参加运动。

3、培养他们不畏困难、坚强的心理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爬得动作,复习并脚跳圈

难点:爬时手与脚的协调配合

活动准备

软垫、轮胎、录音带、绳子、水果图片等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进入场地,四散站开。

2、准备活动,幼儿随着歌曲(猴哥),模仿小猴做动作,使身体充分活动开。

(二)、基本部分

1、幼儿自由练习:(提供软垫摆成两组,每组3个,如图1)让幼儿自由表演自己会的爬行动作,老师引导幼儿进行手膝着地、手脚着地爬。

2、示范讲解:跪膝——双手着地——手脚左右协调爬行)

3、有障碍物练习:(提供离地高度不等的绳子障碍,如图2)

A、老师引导幼儿必须身体贴在垫上,才能在绳子底下爬过,并让幼儿试爬。(分组)

B、老师依据幼儿试爬情况,讲解示范匍匐爬的要领,指导手脚的用力方法。

4、组合练习:(将软垫、轮胎组合起来玩游戏),老师和幼儿玩“小猴摘果子”游戏。

(1)布置场地:垫子间加2个轮胎,如图3

(2)讲解游戏规则:小猴子通过障碍物(爬过垫子-跳过轮胎—摘得一个果子——返回),两组幼儿,谁先完成获胜。

(三)、结束部分。

1、放轻音乐(小星星),老师和幼儿一起做放松动作。

2、结束活动,幼儿离场。

教学反思

在教学的过程中讲解语速过快,示范时没有让所以幼儿都能清楚的看见,

案例:《乌龟爬爬》我的改良设计2


设计意图:

根据小班幼儿的特点,我尝试将运动领域内容与其他领域内容有机整合,采用游戏化、情景化等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促进幼儿认知、情感、社会性和运动能力方面的发展。

目标:

1.能大胆想象、探索各种爬的方法,喜欢参加体育活动。

2.学习听指令手膝着地爬,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敏性。

3.初步学习合作,体验合作游戏带来的快乐。

准备:

1、师幼每人一个贴有乌龟图案的松紧头饰。

2、红、绿两色大小不一的沙包若干;红、绿两色粮仓标志。

3、体操垫子四块。

4、背景音乐。

过程:

一、热身运动

(教师扮乌龟妈妈,幼儿扮小乌龟。)

师:今天天气真好,宝宝们,我们到池塘边做做操,运动运动吧。

(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随音乐做模仿动作,活动四肢。)

二、探索各种爬的方法

1.自由探索

师:乌龟宝宝最喜欢爬,让我们在池塘边自由自在地爬一爬,看谁爬的方法多。

(幼儿自由爬行,教师观察,提醒幼儿不要碰撞,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爬法。)

2.展示交流

请3~5个幼儿示范不同的爬法。

3.分享成果

幼儿自由选择不同的爬法练习爬行。

三、游戏:找妈妈

1.动作练习

师:宝宝们真能干,想出了这么多爬的方法。现在请宝宝跟着妈妈爬一爬。

(师带领幼儿手膝着地爬,一会儿向前爬,一会儿向后爬。)

2.游戏:找妈妈

师: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捉迷藏游戏,请宝宝们拉下头饰蒙上双眼,仔细听妈妈的声音去找妈妈。

(幼儿拉下头饰蒙住双眼,倾听妈妈的呼唤声,手膝着地爬着去找妈妈。)

四、游戏:丰收了

师:宝宝们是妈妈的小帮手,下面请你们帮妈妈将粮袋运回家,好吗?

情景一:前面有一座小桥,怎么办?

(师幼一个接着一个手膝着地爬过小桥。)

情景二:谷场上有许多小粮袋,请将红色小粮袋运回红粮仓,将绿色小粮袋运回绿粮仓。

(幼儿按游戏要求将红、绿两色小粮袋运回相应的粮仓。师幼共同检查游戏结果。)

情景三:谷场上有许多大粮袋,宝宝自己放不到背上去,怎么办?

(引导幼儿尝试两人合作将粮袋放在背上运送。)

师:怎样爬才能让粮袋不容易掉下来?(启发幼儿爬的时候背部要保持平稳。)

五、放松运动

幼儿边听音乐边躺在垫子上放松腿、手臂。活动结束后与教师一起收拾活动材料。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案例:滑梯可以倒爬吗?》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幼师资料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教案爬爬爬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案例:由倒胶水引发的思考 一、背景: 生活中处处隐藏着教育契机,而幼儿接触最多、最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就是各种材料。但材料在某些情况下会发生变化,幼儿需要在用各种感官与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来认识它们的特性。了解材料的性质及简...
    2021-05-27 阅读全文
  • 案例:牛奶为什么会倒翻 从“五一”长假后,孩子们在早上来园的点心时间里,我们采取了让他们进行自助式喝牛奶的方法,这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一件非常新鲜和好奇的事情,为此我连续观察了三天的时间,并对一些事件进行的记录和分析。 案例一:...
    2021-05-20 阅读全文
  • 案例:《乌龟爬爬》我的改良设计1 设计意图: 该活动为第二课时,属于巩固和运用阶段。在此之前,我组织过体育活动“小乌龟学本领”和户外体育游戏“小乌龟找朋友”,让幼儿练习在垫子上手膝着地爬。在户外游戏时,我发现幼儿已经基本掌握这一动作要...
    2021-05-14 阅读全文
  • 幼儿园活动《学爬爬》案例分析 活动设计背景 在平常教学中发现幼儿四肢和躯干肌肉力量比较弱;还每当遇到困难就放弃,从不尝试; 活动目标 1、学习爬得基本动作发展幼儿四肢和躯干肌肉力量,增强动作的灵活性。 2、通过各种形式爬的练习,让...
    2021-05-22 阅读全文
  • 案例:《乌龟爬爬》我的改良设计2 设计意图: 根据小班幼儿的特点,我尝试将运动领域内容与其他领域内容有机整合,采用游戏化、情景化等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促进幼儿认知、情感、社会性和运动能力方面的发展。 目标: 1.能大胆想象、探索各种爬的...
    2021-05-18 阅读全文

一、背景: 生活中处处隐藏着教育契机,而幼儿接触最多、最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就是各种材料。但材料在某些情况下会发生变化,幼儿需要在用各种感官与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来认识它们的特性。了解材料的性质及简...

2021-05-27 阅读全文

从“五一”长假后,孩子们在早上来园的点心时间里,我们采取了让他们进行自助式喝牛奶的方法,这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一件非常新鲜和好奇的事情,为此我连续观察了三天的时间,并对一些事件进行的记录和分析。 案例一:...

2021-05-20 阅读全文

设计意图: 该活动为第二课时,属于巩固和运用阶段。在此之前,我组织过体育活动“小乌龟学本领”和户外体育游戏“小乌龟找朋友”,让幼儿练习在垫子上手膝着地爬。在户外游戏时,我发现幼儿已经基本掌握这一动作要...

2021-05-14 阅读全文

活动设计背景 在平常教学中发现幼儿四肢和躯干肌肉力量比较弱;还每当遇到困难就放弃,从不尝试; 活动目标 1、学习爬得基本动作发展幼儿四肢和躯干肌肉力量,增强动作的灵活性。 2、通过各种形式爬的练习,让...

2021-05-22 阅读全文

设计意图: 根据小班幼儿的特点,我尝试将运动领域内容与其他领域内容有机整合,采用游戏化、情景化等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促进幼儿认知、情感、社会性和运动能力方面的发展。 目标: 1.能大胆想象、探索各种爬的...

2021-05-18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