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小班家园沟通案例分析

发布时间:2021-05-20

幼儿园案例分析。

众所周知,身为一名合格的人们教师,我们应该常常对行为进行观察分析,而教育笔记可以帮助老师归纳总结教育经验。作为一名教师,写教育笔记需要注意哪些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小班家园沟通案例分析”,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家长:老师,我可以和您谈谈吗?

教师:可以呀,有什么事情请您说。

(家长直接奔入主题,教师能热情接待,为谈话奠定好的开端。)

家长:我家孩子入园一个月了,每天早上都不肯上幼儿园。

教师:是的,孩子上幼儿园都有个过度期,时间长了,孩子渐渐会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的。每次接孩子时多在幼儿园里停留一会,如玩玩大型玩具、照照相看看孩子对幼儿园里的什么东西感兴趣。也可以给孩子带一件最心爱的玩具,这样孩子在离开亲人期间,会把依恋的情感暂时迁移到心爱的玩具身上,有助于减轻焦虑感。

(家长针对自家孩子的实际情况提出问题,教师能正确解答让家长知道孩子入园的焦虑期是有个过程的,应正确对待。在刚到一个新的环境,孩子不适应,出现哭闹,排斥幼儿园这种现象是存在的。孩子从小生活在父母身边,对父母有一种很深的依恋感。在父母身边孩子就有一种安全感,一旦离开父母,便会焦虑不安、哭闹不停。又由于幼儿园的生活对孩子具有一定的约束,孩子会感到处处受限制,所以很容易产生不愿上幼儿园的心理障碍。老师给予家长一些建议,并承诺在园会悉心呵护,耐心指导,带领孩子参与活动,让孩子在幼儿园有安全感,渐渐适应集体生活。)

家长:孩子说老师不喜欢我,小朋友都有书看,老师不给我。

教师:应该不会吧,是不是孩子自己找理由不肯上幼儿园呀。找机会,老师多拉拉孩子的手,多抱抱孩子,多亲近孩子,让孩子喜欢老师。

(家长听信孩子的话语,造成误解。孩子为不想上幼儿园说的话语,是不能相信的。安全感是人的第一心理需求,孩子离开父母、爷爷、奶奶等熟悉的人,前往幼儿园,是对孩子心理的一次巨大挑战,他会用他所能利用的一切手段来对抗成人这种“不理解幼儿心理的安排”,从而达到满足他安全心理需求的目的。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应消除误会,相互理解,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

家长:这把老师费心了,可昨天孩子的手上有抓伤的印痕,孩子这么小,我们也蛮心疼。

教师:是的,昨天操作材料的时候有点小争执而造成的抓伤,伤口很小,我们及时处理了,不要紧。昨天放学的时候大致情况和孩子奶奶也谈过了。

家长:不会的,我家孩子手特别善,他是不会打人的,是不是有别的原因呀?

教师:是的,昨天两个孩子争抢玩具发生了抓伤。孩子们在园现在慢慢的开始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在平时游戏和交往当中还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慢慢建立起规则来,在这个过程中,宝贝们年龄小,发生一些抓伤的现象,我们老师也会心疼和自责,同时也会着重注意这一方面。最近我们老师也在QQ群里温馨提示家长,在家里也要多给宝贝们一些相关的教育和引导,然后入园前给宝贝们剪好指甲,让我们家园共同努力来引导我们的孩子做到更好。

(家长和教师就孩子在园发生抓伤时间进行交流,并提出了教师对案例的处理过程。交往能力是在各种活动中培养与发展的,在活动中产生的矛盾和冲突,教师应及时处理突发事件主动与家长联系并积极化解矛盾。)

家长:那老师发生这种事情,你们平常怎样教导孩子们呢?

教师:在活动前,老师都强调活动玩法与规则,教育小朋友之间不能打架,不管是真的,还是假的玩架,都容易引发矛盾,造成危险。老师在活动中也经常巡视指导孩子,强调规则,让孩子们学会友好相处。孩子在活动中遇到有攻击性的孩子欺负自己时,如果自己解决不了问题,一定要告诉老师求得帮助。当然面对这种事情,老师也会及时处理伤口的,正确引导并让孩子之间握握手,孩子的矛盾是很容易化解的,过一会儿他们还会向朋友一样又能玩起来。

(教师和家长探讨孩子的能力是在各种活动中培养与发展的,在活动中难免会产生矛盾和冲突,孩子们子之间交往的技巧,知道面对意外冲突要理智解决。孩子的交往能力是在各在一次次的冲突、矛盾、协商中会发现人与人交往的规则,学习和体验别人的情感,从而正确选择自己的行为。)

案例分析:

这是小班开学一个月的家长与老师的一段对话,案例中反映的问题是小班教师和家长经常谈到的话题,案例中的孩子正处在刚入园的不适应期,在这个阶段的孩子往往由于对身边的人和环境不适应,而产生不愿意上幼儿园,导致家长心中有疑虑和担忧。家长刚开始武断听信孩子的话,没有加以分析而直接找老师询问。

教育措施

案例中家长针对自家孩子的实际情况提出问题,而教师能耐心听家长的倾诉没有打断家长的话语,充分尊重家长,营造了一个轻松的谈话氛围。教师对家长的问题有针对性回答,把家长当贴心伙伴,给予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及时化解家长心中的疑虑。教师提醒家长千万不要着急,应给予孩子一个过渡期,家长也本着相信老师、尊重老师的心态,双方就孩子在园发生的事情进行对话,真诚而愉快。

教育效果

家园沟通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家长了解幼儿在园情况的桥梁,做好家园沟通对促进幼儿园教育效果有着重要作用。教师理智,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耐心倾听,然后再一一向家长解释。教师详细向家长反映事故情况,让家长清晰事实真相,并结合平常活动中观察到孩子的发展情况有的放矢地提出自己对孩子的看法。沟通时不同角度的切入,耐心倾听,仔细交流使得这次与家长的交流非常畅通并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双方都是有效的沟通语言。教师和家长双方都注意沟通和表达技巧,使交流轻松愉快达到共识。由此看来,此次交流是有效的,是成功的。

反思与建议:

学前阶段的幼儿,其语言表达能力发展还不完善,有时表达不清楚会引发家长对幼儿园工作误解。家园是一座桥梁连着幼儿园和每一个家庭,教师在园要关注到每个孩子,了解孩子的在园情况。当有状况发生时,能及时与家长沟通,告知缘由,及时化解家长的困惑。这个案例让我充分认识到:在与家长的沟通中,只要对家长把握了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对孩子坚持了“一切为了孩子”的教育理念,家园沟通与合作一定会取得很好的实效。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扩展阅读

小班幼儿游戏区案例分析1


早上,程程很早就来到了幼儿园,一来就跑到娃娃家里忙开了。过了一会儿,小朋友们陆陆续续地都来了。忽然天天跑来告诉我说:“老师,程程在抢娃娃家的刀。”我一看,只见程程手里紧紧地拽着一把玩具刀,而涵涵和乐乐正想从他手里夺回小刀,乐乐嘴里还嚷着:“这是娃娃家的,这是娃娃家的。”问明原因后,得知程程从涵涵手里抢过小刀后一直不放手,要一个人玩,不让当娃娃家妈妈的涵涵切菜,烧饭。“程程,你是不是喜欢玩这把小刀啊?”

我问他,程程点点头,“可是娃娃的肚子饿了,想吃饭了,你不把刀还给娃娃的妈妈,妈妈就没法烧饭做菜了,那样娃娃可要饿坏了,你待会儿再玩好吗?”

“好吧”程程想了想,有点儿不情愿地将手里的小刀放了下来,去其他区域玩了。

【分析】这一案例说明小班的孩子在活动中往往带有明显的自我中心的倾向,常常以自己的需要作为唯一的标准。案例中程程拿着小刀不肯放这一行为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而且这一年龄阶段的幼儿还喜欢模仿,见别人拿什么就跟着拿什么,别人怎么玩也跟着怎么玩,这样当玩具缺少时就出现了争抢的现象。因此作为教师除了用语言去调解幼儿之间的矛盾外,对小年龄幼儿来讲,同种类的玩具数量应尽量多一些,为孩子的选择、模仿创造条件,以减少因玩具不足而引起的冲突。

【指导策略】

1、教育幼儿抢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我们应该友好的游戏,而不是去抢别人的东西。

2、教师可以根据这次事情投放多点的游戏玩具,避免幼儿再次争抢,引起不必要的争执。

幼儿案例分析


案例:我们同行之间经常在一起研讨,小班的孩子在刚入园的这段时间,除了“对付”孩子们的哭,缓解焦虑心理以外,还得时常关注有尿裤子、拉裤子现象,而且比较严重,虽然我们老师们每时每刻都嘱咐他们,随时随地都可以提出上厕所的要求,但有的宝宝还是尿湿裤子,拉到裤子里,对此现象我展开分析。

分析:即使每次我们都是强调,随时都在提醒,看到这些孩子们的这种现象,我自己心想:可以安排自理能力强的幼儿在身边随时提醒经常尿湿裤子的孩子。避免经常尿湿裤子老师不知道。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了措施:

首先,我们班李文梦是个孩子自理能力很强,适应能力也很强,又是一个细心的小女孩,我鼓励李文梦干什么事情都“携带”尿裤子、拉裤子的孩子,随时提醒该干什么该干什么,有什么事情不好意思跟老师说随时跟李文梦说都可以。但我们对经常尿裤子的幼儿也要亲密接触,使他们知道老师是爱他们的。

其次,为了让每个孩子的自理能力有所提高的意识,我们每天都是特殊对待这类幼儿,以强带弱,促使全班孩子一起进步,让家长放心。

最后,我们经常和家长取得联系,经常沟通交流,家园合作慢慢改掉孩子的这种尿裤子、拉裤子现象。

入园不适?家园沟通很重要


一些父母给入园不适的宝宝转园、退学,学前教育专家表示,孩子不能及时适应幼儿园的新生活,完全属于正常现象,转园、退学未必能解决问题,父母应配合老师,帮孩子度过这段艰难的适应期。

一般,入园不适的孩子主要分为三种类型:

1、大哭大闹型;

2、沉默不语型;

3、特殊癖好型。

让一个3岁的宝宝离开父母,和老师、小伙伴一起相处,去适应新生活,这总需要有一段时间,因此,孩子从入园第一天开始就应学习不断适应新环境。只要能顺利度过这段这段适应期,以后的生活对他们就变得容易许多了。

专家告诫,父母应努力做好孩子和家人的思想工作,帮助孩子尽快适应新环境。比如:孩子大哭大闹时,父母逗留时间不宜过长;父母要记得顾及孩子的感受,不宜当孩子的面说他在幼儿园里表现出的一些缺点;如果孩子的不良嗜好已经在幼儿园中改正,回家后父母还应进行巩固,保持家园教育一致。

另外,低龄儿童不宜过早上幼儿园,因为这些孩子在学习能力和心理品质等方面与比他年龄大的存在一定差距,也更容易产生挫折感和失败感。而性格特别胆小、内向、怕生的孩子,还可能被同伴轻视、排斥,甚至欺侮,这些托班的孩子都可以考虑暂缓入园,而不必勉强。

幼儿案例分析:让小班幼儿学会分享


案例描述:一天,户外自由活动时,有几个小朋友和张明凑在一起玩,我正感到欣慰,觉得平时不太合群的张明也有几个小朋友了,孩子的变化真让人高兴呀!不料,一会儿就有小朋友来我这告状了,“老师,他有糖!”,“老师,他不给我吃,他以前还吃了我的糖”,“老师......”一时之间,几个孩子都跑过来冲我喊着,我心中一愣,“你们说谁呀?”小朋友们小手都指向了张明,我顿时明白了......唉,是我晨检时忽略了,不知道他是否带了零食,于是快步走过去问:“张明,你带糖了吗?”张明低下头不说话,只是紧紧的捂着衣服口袋。我一看,知道他有糖,我正准备让他拿出来,到时候一起和小朋友分享的。可转念一想,家长都知道我们为了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允许把自己喜欢的零食和玩具等带到幼儿园和小朋友一起分享的。但是,带来了就一定要先告诉老师,由老师组织分享。很多小朋友都是一来幼儿园主动告诉老师,由老师安排的。可他是早晨忘记说了,还是不想跟小朋友分享呢?很显然,他是不想和小朋友分享,我觉得不能勉强让他拿出来分享,于是,我说:“张明,我把糖给你先保管着,下午离园的时候再给你,好吗?”张明犹豫了一下,掏出了几颗糖。我接过糖,对其他的小朋友说:“别人的东西不能随便讨要。”便收起糖放进了柜子,离园时,把糖还给了张明,并告诉他下次愿意与小朋友分享了,就带来幼儿园。

案例分析及反思:小班幼儿经过一段时间的集体生活,尤其是在老师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之后,大部分幼儿已经萌发了分享的意识,但其认知和行为是脱节的,小班幼儿的分享行为,如果没有鼓励、提示等,是还很难做到自发的,真正意义上的自愿分享的。尤其是小班幼儿对于自己喜欢的零食不像玩具之类的分享,玩一下东西还存在,可食品吃了就没有了,他们认为分享了就给了别人,要不回来,再也没有了。案例中的张明以前也跟小朋友分享过零食,这次不愿拿出来可能就是担心分享了,就失去了,自己就没有了。还有其他的小朋友要求回报自己的分享行为,只记得别人分享过自己的东西,别人有东西时也要分享给自己,或者是看到小朋友有零食就认为要分着吃,别人不给就认为不对等等,可见小班幼儿的分享认识尚处在朦胧状态,甚至存在错误的认识误区。

对策及建议:首先,每周确定星期五下午的半天是零食分享日。在这个时间里,鼓励幼儿都要把自己喜欢的零食带来大家一起分享。其他时间一般不允许幼儿带零食来幼儿园,这是为了幼儿安全管理的考虑也是幼儿园不提倡的做法。而在组织幼儿进行零食分享的时候,老师注意引导幼儿将零食放在一起共同分享,尽可能的避免一对一的互换食品,鼓励幼儿通过介绍自己的零食特点,邀请小朋友品尝自己的,使幼儿在津津有味的品尝中体验到分享的快乐,明白“我的东西分给你,你快乐我也快乐”。同时,在分享中,幼儿会自然地发现,每种食物都是不尽相同的,例如:幼儿喜欢的糖,它们的形状各异,有长的、方的、圆的等,颜色也不同,有红的、白的、黄的等,糖纸的包装也不同,五颜六色的,于是幼儿边剥边与周围的同伴进行比较、交流。这种交流,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是难能可贵的。因为有了与同伴的交流、分享,才会有与同伴的交往,在这交往的过程中,孩子开始逐步掌握相处的原则,为最终形成融洽友好的同伴关系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教师通过各种集体教学活动或者区域活动,引导幼儿认识分享,学会分享零食。如语言方面的《孔融让梨》、《分果果》等,可以讲故事,可以让幼儿表演分享的行为,学会分享食品。最后,家园沟通、共育。与家长沟通联系,要求大人们的言行一致。其实有很多人都是鼓励孩子与别人分享的,尤其是好吃的东西分给大家一起吃,可当孩子真的给时,大人们又笑着说:“逗你玩的,谢谢,我不爱吃,你自己吃吧!”等等,这样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把这样的分享当作一种令大家高兴的游戏来玩,反而无法面对真正的分享,因此孩子与你分享时,我们必须要接受!同时,现在家里的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可以分享,就要鼓励幼儿跟家人一起分享零食。每次哪怕是尝一点点,都有必要做。平时有小朋友来家里玩或者在别处遇到了,也要鼓励幼儿主动拿出自己的零食与小朋友一起分享,一起玩乐。家长可以随时随处,随机鼓励幼儿主动与别人分享零食,让幼儿感受到分享过程中的快乐,学会与人分享。

当然,尽管零食是幼儿的最爱,我们也要教育幼儿尽量少吃零食,吃健康的零食。毕竟,要求禁止小班幼儿吃零食是不现实的,何况分享零食也是培养幼儿分享行为的一种方式方法,那么我们就要很好的利用。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孩子暂时不能接受与别人分享零食,不要勉为其难,因为这也并不代表他以后也会自私,这只是成长过程中的一个暂时现象和阶段而已。因此,在尊重孩子自我意识的前提下,经常性地启发孩子分享意识并最终达到孩子自愿分享才是我们最值得做的事情。

漂亮的涂鸦、我与"家园双沟通"


漂亮的涂鸦这节上的是美术课,孩子们表现不错,我的心情也格外舒畅.我站起身,刚要宣布下课,突然发现雪白的墙面上不知被谁划伤了一道长长的刺眼的曲线!我一下子急了,这可是刚刚粉刷过的呀!"谁画的?"我冲着孩子们便嚷嚷起来.孩子们都吓坏了,木木的看着我,不敢说话."谁画的?谁画的就自觉站起来!"我的语气缓和了一些,但孩子们还是面面相觑不说话。

教室里静极了。

看着紧张的孩子,我的心突然一震:我怎么能这样呢?我面对的只是一群仅仅4岁的孩子!

我赶紧稳了稳自己的情绪,歉意的笑了笑,转身把线条照画在黑板上,让孩子们想象它像什么。孩子们慢慢活跃起来,等他们七嘴八舌讲完之后,我轻描淡写的说道:“嗯,这条线画的很漂亮,可惜不知是谁画的。”

“我画的!”俊航小朋友很自豪的站起来宣布。我一下子乐了。孩子毕竟是孩子。看着他得意洋洋的样子,我故意叹了口气说:“唉,真可惜,这么好看的线条画在墙上,把墙面涂的不好看了,要是画在纸上,就是一幅漂亮的画了,还可以得小红花呢!”听我这么一说,俊航马上拿起橡皮就去擦那条曲线,我立刻带领孩子们为他热烈鼓掌。等他擦净后,我问他:“以后还画在墙上吗?”俊航红着脸急切地说:“不了,我要画在纸上,争取得小红花。”

我忍不住又看起那条已经模糊的曲线来,这时在我的心里,它不亚于一幅美丽的图画。在孩子们的涂鸦面前,所有的教育者都应该静静地多看几分钟,多想几分钟。

再玩一分钟

下午活动时,我带孩子们去玩沙。孩子们一路欢呼着进了沙坑,一个个低着头起劲的玩着。我也同他们一起高兴的挖着,说着。我们垒了一个城堡,孩子们围着城堡不停地拉着我转,还不时用他们稚嫩的小手去摸摸拍拍,幸福洋溢在孩子们的脸上。不知不觉,吃饭的时间到了。我对孩子们说:“请小朋友把玩具收起来,我们该回教室了。”我连喊三声,可是没有一个孩子理我,都在继续完成自己的作品。我又喊了他们一声,突然,不知谁大声嚷着“不,我不回教室!”我循声望去,原来是赵明浩。只见他一脸严肃,“倔强”两字“写”在他的脸上。我不由被他的神态逗笑了。是呀!孩子正玩在兴头上,让他们收玩具,他们怎么能接受得了?

“那好吧!让我们再玩一分钟好吗?”

“好!”孩子们高兴起来了,明浩也满意的回答着。

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

生活中,不管是在幼儿园,还是在家里,难免会碰到孩子们爱玩不肯收玩具的情况,如何对待这一现象,需要我们动一动脑筋。

“再玩一分钟”

,当然未必就真的是一分钟,可使孩子们在心理上有个缓冲的时间,使得活动的结束不至于太突然,因而更容易被孩子们所接受。

我与"家园双沟通"

"家园双沟通"为我与家长沟通架起了桥梁.我班有一个小朋友,长时间养成了吃手指的毛病,看见孩子几乎露出嫩肉的小手指,我有些于心不忍.有一天早上,我当着几个送孩子家长的面,告诉这个小朋友的奶奶吃手既不雅观又不卫生,孩子的奶奶顿时面露不悦之色,只说了句"孩子还小",扭头便走了.我感到尴尬和不解,读了"家园双沟通"中"把握与家长谈话的技巧"的有关文章,我找到了原因:"孩子是自家的好",当着他人的面直接指出孩子的毛病,家长心里自然不痛快.是我没有把握好与家长谈话的时间和地点.于是,我便利用家纺同孩子家长进行沟通,取得家长的配合,共同对孩子进行教育,终于使这个小朋友彻底改掉了吃手指的毛病.

"家园双沟通"时常提醒我:要想让家长主动和教师配合,就必须提高家长对教师的信任感,而这种信任来自教师对孩子的关爱和了解.我班的玉玉小朋友是父母近40岁时生的,被视为掌上明珠,在家里唯我独尊,非常任性,在幼儿园不愿意同别的小朋友玩,他坐的小椅子别人不准坐,他玩的玩具别人不许玩,一不顺着他就哭个没完没了.玉玉的家长曾对我说:"这个孩子我们是管不好了."我注意观察了玉玉在日常生活、游戏、教学活动中的表现

幼儿案例分析:故事图片排序


案例背景

《母鸡萝丝去散步》这本书的故事教师已给幼儿讲过,并看过相关的视频。幼儿对故事比较感兴趣且愿意自己的反复阅读。涵涵小朋友每次到绘本室都会找这本书来看,本月语言区材料教师就提供了这边绘本书,并打印故事图片让幼儿根据故事内容给图片排序。

案例描述

涵涵拿出教师准备好的故事图片,直接开始给图片排序。但是她并没有找出第一页,而是拿到哪一页就看到一页并放在桌上。把所有图片都摆放好后,她便拉着老师说:“老师看,排好了。”我发现图片排列的顺序并不符合故事的内容,但是相关两页的内容前后顺序是对的,如有铁耙的和铁耙砸到狐狸的顺序对的。于是,我问道:“故事的封面是哪一个?故事开始发生了什么事?哪一张应该在封面后面,接着有发生了什么……”就这样在我引导下,她重新看看故事图片,找出了第一张封面,然后对于故事先发生什么后发生什么有些不清楚,于是我建议她再去看看故事书,她便放下图片重新拿起书看起来。看完书后,第二次再次排序时她排列的顺序就与故事内容相符了。

分析与评价

涵涵是个乖巧的女孩,平时很爱看书,做事也很积极主动。自从教师讲过这个故事后她便喜欢上这个故事,所以每次去绘本室都会再看一遍书,当教师根据故事制作图片排序时她也第一个来尝试。第一次排序时她对于玩法还不太清楚,只是对图片及故事感兴趣,所以排序时出现了随意性与错误。当教师引导之后,该幼儿的目的性更强了,通过有目的的自主阅读寻找答案,最后完成排序。

通过这次观察我发现大班幼儿的阅读很多处于盲目与随意阶段,即使对于自己喜欢的故事内容,幼儿在阅读时往往处于随手翻翻看看而已,很少有目的与细致地观察画面的内容。这造成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往往还是很主观与随意的,对于幼儿阅读能力的提升还需进一步的加强。

幼儿案例分析《怎么办》


在大班儿的这一节健康《怎么办》,老师运用了提问的方式给幼儿铺垫。首先这节课的准备材料有七巧板拼图,铃铛,还有多媒体课件。

导入环节教师运用了提问游戏的方式让幼儿感受。眼睛、鼻子、耳朵对人体的作用。大班孩子喜欢挑战自我。接下来基本部分,首先教师播放视频幼儿观看分析视频。教师抛出问题,请幼儿观看视频提出相应问题。这个时候幼儿就积极主动的举手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比如虫子,为什么会飞进眼睛,如果虫子飞进耳朵里面应该怎么样、虫子为什么会飞到耳朵里面、耳朵是有什么特别之处,还是耳朵里面有虫子比较喜爱的东西。教师适时对儿童的问题进行一一的答复,教师做小结。如果以后虫子飞进耳朵里,你们不要着急可以自己先用手电筒试一试,如果不行马上请大人或者医生来帮忙。幼儿观看第二段视频积木塞进鼻子里教师依旧抛出问题,请幼儿自主观察提出问题,幼儿继续提出问题其实比如,孩子年龄小将将异物塞进鼻子里面。或者是异物塞进鼻子里面现在怎么办。再或者是这个时候用手电筒还有没有用。教师再次一一解答教师小结。我们的鼻子有时也会生病。遇到这种事情,我们可以先用手指头扣,如果不行的话请大人来帮忙或者医生来帮忙。幼儿观看第三个视频沙子掉进眼睛里观看视频,请幼儿自主性的提问,幼儿分成小组进行方法讨论,a方法是用手揉,b方法是请大人帮忙,最后再次提出问题。

你认为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需要小朋友的注意,请小朋友大胆的讨论,并且说出解决办法。在活动结束时教师带领幼儿做眼保健操告诉幼儿一定要保护自己的五官。本次活动是大班的健康活动,本次活动不仅教会幼儿如何面对突发事件,并且给幼儿创造了轻松的环境。让幼儿有提问的情景,自主思考去提问,在基本环节,教师主要以提问为主,观看每一个视频时都会留时间给幼儿思考,让幼儿提出自己想知道不懂好奇的问题鼓励幼儿大胆提问教师去解答培养幼儿提问意识。

五月幼儿案例分析


案例:

班级中有个孩子叫丁奥深,低年级的时候是个乖巧懂事的孩子,能按时完成作业,成绩中等。但是到了四年级,经常漏做作业,有时候甚至不做作业。和他交流过好几次,也和家长时常练习,家长试过打骂,试过说教,但都不管用,孩子还是经常不能把所有的回家作业都完成,有时候课堂作业也会拖拉。

原因:

1.家庭教育方法错误。该生家长文化水平很低,所以希望孩子好好读书,但又不会指导孩子,选择了错误的教育方法。比如,不问青红皂白一顿打,从不帮助孩子去判断自己做的对不对,应该怎么做。对于孩子的回家作业只会问一句:做完了没有。如果孩子说做完了,就不去检查。

2.孩子性格懒惰,缺乏耐心。这个孩子活泼开朗,玩心很重,常常会被其他同学影响。其实他思维很活跃,上课发言很积极,但做起作业来,字迹潦草,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常常无法集中注意力,做到一半就不做了。

3.缺乏教师的指导与鼓励。平时更多的是在批评与教育这个孩子,很少与他心平气和地谈一谈,缺乏与他的沟通,更不要说对他的指导了。

策略:

1.定期与家长进行沟通,指导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由于孩子从小没有养成自觉学习的好习惯,所以从现在开始,家长每天都要帮孩子检查作业是否完成,并签名。各科老师批改回家作业后给予一定的反馈。

2.在班级中为他设立一定的职务,为老师、同学做事,得到老师的提拔,同学的尊重,借此提高他对学习的积极性。

3.利用课余时间和他聊聊天,问问他的生活情况。同时,经常谈谈他的学习情况,作业中的疑难地方,利用课余时间给他辅导,使他感到我们之间的融洽关系,没有隔阂。

该生是班级中的“顽固分子”,改变他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对他要有足够的耐心,也要有信心,有一天他会让人刮目相看的。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小班家园沟通案例分析》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笔记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案例分析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案例:案例分析 在一次区域活动中,我正在“美发厅”旁忙着收拾东西。“小姐,你要美发吗?”一个甜甜的声音在背后响起,我没在意。“XX小姐,你要美发吗?”声音加大了,原来在叫我,居然还敢直呼其名,简直“胆大包天”,因为确...
    2021-05-17 阅读全文
  • 小班建构区案例分析 一、案例实录: 区域活动开始了,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的选择了区域中的游戏,君意和羽翔小朋友来到了建构区,这是他们俩第一次在建构区活动,所以两人显得十分开心,他们在建构区里开心地玩了起来。等我在教室...
    2021-04-30 阅读全文
  • 网友推荐:小班案例分析通用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当幼儿园教师的工作遇到难题时,我们经常会用提前准备好的资料进行参考。资料一般指生产、生活中阅读,学习,参考必需的东西。参考资料我们接下来的学习工作才会更加好!那么,你知道优秀的幼师资料是怎样的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网友推荐:小班案例分析通用”,仅供参考,欢...
    2022-07-12 阅读全文
  • 小班美术《画太阳》案例分析 背景:小班幼儿的绘画技能尚处于涂鸦阶段,在日常学习活动中我发现许多幼儿喜欢画圆,而太阳是圆形的又是幼儿最熟悉的事物。因此,我决定让幼儿画太阳,从幼儿的兴趣入手,提高幼儿的绘画技能。 实录一: 师:小朋...
    2021-05-10 阅读全文
  • 案例:日常案例分析 每个孩子的性格都不相同,有些孩子比较内向,他们总是默默坐在一边看着别人快乐地游戏、玩耍,自己却一个人呆呆做着看别人玩,别人欺负他他也不敢告诉老师,更不敢还手;明明自己会的问题,看着别人抢着回答,自己却...
    2021-05-22 阅读全文

在一次区域活动中,我正在“美发厅”旁忙着收拾东西。“小姐,你要美发吗?”一个甜甜的声音在背后响起,我没在意。“XX小姐,你要美发吗?”声音加大了,原来在叫我,居然还敢直呼其名,简直“胆大包天”,因为确...

2021-05-17 阅读全文

一、案例实录: 区域活动开始了,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的选择了区域中的游戏,君意和羽翔小朋友来到了建构区,这是他们俩第一次在建构区活动,所以两人显得十分开心,他们在建构区里开心地玩了起来。等我在教室...

2021-04-30 阅读全文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当幼儿园教师的工作遇到难题时,我们经常会用提前准备好的资料进行参考。资料一般指生产、生活中阅读,学习,参考必需的东西。参考资料我们接下来的学习工作才会更加好!那么,你知道优秀的幼师资料是怎样的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网友推荐:小班案例分析通用”,仅供参考,欢...

2022-07-12 阅读全文

背景:小班幼儿的绘画技能尚处于涂鸦阶段,在日常学习活动中我发现许多幼儿喜欢画圆,而太阳是圆形的又是幼儿最熟悉的事物。因此,我决定让幼儿画太阳,从幼儿的兴趣入手,提高幼儿的绘画技能。 实录一: 师:小朋...

2021-05-10 阅读全文

每个孩子的性格都不相同,有些孩子比较内向,他们总是默默坐在一边看着别人快乐地游戏、玩耍,自己却一个人呆呆做着看别人玩,别人欺负他他也不敢告诉老师,更不敢还手;明明自己会的问题,看着别人抢着回答,自己却...

2021-05-22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