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案例:从学生走向教师(从一次公开课想到的)

发布时间:2021-05-18

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

优秀的人总是会提前做好准备,幼儿园教师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都会提前准备很多资料。资料是时代的记录,它是产生于人类实践活动。资料对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你是否知晓幼师资料到底是怎样的形式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案例:从学生走向教师(从一次公开课想到的)》,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在目前市场经济逐步完善、科技飞速发展、竞争更趋激烈的21世纪的中国,要想做一名合格的教师,特别是合格的幼儿教师,只有理论知识而没实际经验那是远远不够的,为此,我踏上了我的实习旅程。

刚踏入虎丘幼儿园,当真正接触幼儿时,没有经验的我才明白一切并非我想象中的那么简单,那么容易。我不知道该如何转变自己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作为学生,我的主要任务是学,而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幼儿园教师,那我的任务可不仅仅是学了。

种种问题一时打的我措手不及,这时指导老师他帮助我解开了难题,她根据新《纲要》中提出的“教师是组织,指导教育活动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让幼儿学的愉快,学的主动,学的有效”帮助我从一开始的熟悉每个孩子、拉近我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到每堂课前的教案设计、准备,直至最后的公开课更是帮我想尽了办法。

我的这堂公开课的题目是《有趣的西瓜皮》,根据我们班小朋友的特点、他们的丰富的想象力而设计的,通过让幼儿看看、想想、画画、讲讲激发幼儿的想象里,培养幼儿的创造性讲述能力,整个设计由一开始的一节纯粹的语言课转为一节构思新颖、趣味性强的综合课。

镜头一:在我示范讲解完西瓜皮可以添画成别的东西,并且要求用两句话来表示它神气的本领后,孩子们一个个兴致勃勃的画了起来,在添画完后,我请个别幼儿来说,首先是张琨小朋友,只见她高兴的拿起那张画着一个房子,一个皮球还有一个小女孩和一棵树的图走上来说:“西瓜皮,变皮球,变了皮球又变房子”。我很高兴的表扬了她,并重复的把她编的话说了一便.第二个清的是丁佳雯小朋友,她拿起那张画着一条鱼还有一些海草的图走上来说:“西瓜皮,变小鱼,变了小鱼又变海草”。我也很高兴的表扬了她。第三个上来说的是张文新,她平时是不善于举手发言的小朋友,可是她这次却举手并大胆的拿着画有一只海龟和海草的画走到我的身边说:“西瓜皮,变海龟,海龟在水里游来又游去”。我很高兴的表扬了她yJs21.COm

镜头二:在西瓜皮添画完,成一副画后,并用二句话表示完后,我说:“你们的本领真大,现在老师又要给你们出难题了,请你们找个好朋友把画拼在一起……”还没等我说完,孩子们便急不可待的离开座位去找他们的好朋友了。

镜头三:活动即将结束,我请他们把自己的画和别人的拼在一起编个动听的《西瓜皮的故事》,在经过一翻合作创编讨论后,我请他们上前来讲述。首先是陈俊奇的画有一个房子还有太阳、树草的画、张琨的画有一个房子,一个皮球还有一个小女孩和一棵树的画还有顾雨华的画有一只篮子,篮子里有水果还有一棵树的画,他们三个人组成的一张大画,他们三个决定有张琨主讲,于是张琨便用响亮的声音说:“有一天,太阳升起来了,小朋友从家里出去玩皮球,玩了一会口渴了,就吃起了苹果”。讲完后,我用他们的原话又进行重复。接下来请了吴晓文的画有一把伞和雨滴的画、陆成的画有一把伞和许多雨滴的画还有周淑娴画有一个房子、太阳、一些花和树的画,他们三个人组成的一张大画,他们三个决定让吴晓文主讲,于是吴晓文说:“有一天太阳很好,有7个小矮人住在里面,一天他们出去玩,到了中午下小雨,小矮人撑了伞,到了傍晚下大雨了”。讲完后我照样原文重复并表扬了他们。

这堂公开课是通过让幼儿在画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讲述,通常情况下的绘画活动仅属于单一艺术活动,幼儿的整个绘画过程基本上是听教师讲解画法,看教师范例和演示,最后自己操作完成绘画,整个活动想的机会少,说的机会也少,而新《纲要》中提出“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中的情况和态度的倾向”“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于是在设计整个活动时想到假如绘画活动不能起到激发幼儿的情感,让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的作用,那么创作出的作品又有何意义?

在镜头一中,我让幼儿他们自由添画,并对他们自己的作品进行创编来抒发他们的情感,但不足的是,当第二个孩子把画拿上来讲的时候,我作为教师没起到提示作用,提示他们同样半个西瓜皮通过转个方向后也能添画出东西来,从而激发幼儿更多的

创造性。

在镜头二中,那是活动的过度环节,但由于经验欠缺,导致出现暂时混乱,当我一说完要找好朋友,幼儿几乎全体出动,对于后面的要求根本不以理会,可见在整个活动中,教师除了设计富有启发而开放的指导语外,更需设计好带领幼儿循序渐进到每个环节的过度语。

在镜头三中,我让幼儿通过找好朋友把画放在一起变成一幅大画来进行创编故事,即让幼儿体验到了与同伴之间合作的乐趣,也使整个活动推向高潮,孩子们一堆一堆的围在一起唧唧喳喳的讨论着他们的故事,整个课堂没有一个孩子是闲着的。幼儿语言学习主要是在与他人交往和运用语言过程中完成的,因此,要发展幼儿语言运用能力,就要为幼儿创设敢说、爱说、会说的语言环境和学习条件,使幼儿成为语言的主动构建者,为此指导老师帮我一起设计了这个环节,可是作为一名实习生,由于自身经验的不足,在第一组幼儿上来讲述故事时,我只是单一的重复了一下他们的故事,而没有对他们的语言进行润色或给予适当的小结,使之变的顺口,从而导致后面几组的幼儿都是统一的模式。

通过指导老师的帮助,我学的很快,学的很多,可以说我的整个实习生活是充实的、有收获的。我学到了新《纲要》中的“幼儿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应愉快、充分地、自由地投入学习中去”,使我在幼教领地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并使我从理论到实践有了深刻的体验。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份纯洁和快乐,我庆幸走进了这片童心的世界。现在我的实习生活结束了,但我那份做幼儿教师、做一位优秀的幼儿教师的梦悠远不会结束。

yJS21.com更多精选幼师资料阅读

案例:一次自由活动


一、观察过程:

自由活动时,朱天承和几个要好的同伴在活动室的一角玩。玩着玩着,有一个同伴不想玩了,走到别的地方去了。他一看急了,赶过去想把他拖回来。那个孩子朱天承见追来,急忙快速躲闪。一来一去,结果变成了你追我逃。他们在孩子中窜来窜去,好几个孩子差点让他们撞倒。见此情景,我忙阻止了他们,要他们注意安全。听了我的话,他俩又到一边玩去了。也许是觉得一逃一追好玩,也许朱天承觉得刚才玩得没有尽兴,总之,一会儿,朱天承又建议玩追逃的游戏,看来他今天对捉人的游戏发生了兴趣。我想光提醒或阻止、批评都不是好办法,孩子可能会口服心不服,说不定还会产生逆反情绪。于是,我就设法转移他的注意力。他各方面能力较强,我就请她送一样教具给隔壁大(3)班的王老师。她很高兴地接受“任务”到隔壁送东西去了。追人游戏就此结束。自由活动结束时,我在表扬朱天承能干,是老师的小帮手的同时,向他指出刚才奔跑的不足,并请大家讨论:室内为什么不要奔跑?室内奔跑会有什么后果?他听了连连点头。

二、存在问题:

1.孩子在活动中好动无序。

2.孩子在活动中自我控制能力差。

3.孩子自我保护能力和安全意识差,缺乏判断事物因果关系的能力。

三、原因分析:

首先,上述事例在幼儿园孩子身上的反应是比较普遍的。它是由幼儿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

1.由于孩子年龄小,所以好动是他们的天性。

2.由于孩子经验少,对事件的后果往往无法预料,缺乏判断事物因果关系的能力。

3.孩子自控

能力不强,易兴奋,很容易失控,常常出现我们俗称的“人来疯”现象。

其次,家庭的早期教育对孩子的行为习惯有极大的影响作用

1.该孩子的父母对幼儿的早期教育欠关注。

2.该孩子的主要教养人是奶奶,而奶奶对早期幼儿教育的意义及有关育儿知识一无所知,教养以放任为主并伴溺爱。

四、解决问题的策略:

对于这种现象,一味的堵和呵斥不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我们应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注意运用有效的策略,让孩子在愉快接受的同时,不露痕迹地投入与另一个活动中去。

1.由于孩子年龄小,自我控制能力差,我们可以运用《幼儿心理学》中的“注意转移”的策略。注意转移是根据任务主动、及时地从一个对象或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对象或另一种活动中去。注意的转移与注意分散不同。虽然表面上看来都是改变注意对象,但前者是主动的、有目的地改变注意对象,后者则是被动的、有无关刺激的干扰,使活动离开应该注意的对象。当然,作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仅仅是运用某种策略来指导孩子改正某种不良习惯,而应多种方法交互、灵活运用,以达到让孩子真正理解和掌握自我保护方法,从他律到自律,成为自觉的行动。

2.该幼儿是入大班的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会从对事物的比较简单的、表面的理解发展到对事物的比较复杂的、深刻的理解。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应经常引导幼儿分析事物,逐步学会通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推理其因果关系,推理出因为某件事情可能造成什么样的后果。让幼儿分辨好与不好,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从而引领幼儿多做好事,少做和不做不好的事情。

3.家庭是幼儿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行为。本案例中幼儿的父母亲都属于低学力层次,家庭环境较差,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很不重视,放任自流。对于幼儿园中组织的活动也不重视,对幼儿园的家园联系也不关心。对于这样的父母亲,作为教师更应重视家教辅导。我想:首先,必须提高家长对早期幼儿教育的重视,让他们懂得孩子的将来要超过自己的唯一途径就是要从小抓起。其次,由于孩子父母的文化素质相对较差,教师有责任帮助家长设立家教预案,共同担负教育责任。最后,定期进行家园联系,反馈家庭教育的情况,总结育儿经验。

案例:一次手工活动


今天,我准备教小朋友尝试剪小鸟。经过一阶段的尝试,幼儿积累了一定的剪纸经验,我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示意图,让幼儿自己去尝试。在探索的过程中,第一次能成功的幼儿只是一半幼儿;第二次成功的有只有五、六个幼儿,还有幼儿仍会出现错误。这时候,我一边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桌上的示意图,一边记下幼儿中出现的最大问题,并取了以下几个比较典型的失败作品备用。当发现大部分幼儿都是在此处卡住时,我便让幼儿集中来讨论一下所出现的问题。依照以前的传统来说,我会让幼儿全部集中,可我觉得对那些已经成功的幼儿来说,大家的问题已不是他们的问题。所以我告诉孩子们:“需要帮助,有困难的小朋友到老师这儿来。”这样小部分的人在边上自己制作并不影响大家的集体讨论,而有困难的孩子则因为相同的问题聚集起来,通过老师的指导和孩子们之间的进一步观察讨论终于知道原来对称剪要画一半的小鸟,应该画在不开口的一边,剪下另一边的空白处。当他们再一次提起剪刀的时候,大部分孩子都能成功了。当他们欢庆成功的时候,第一批成功的幼儿已经有了一份比较完整的作品。而这些正好又为其他孩子的创作提供了参照。

分析:

我想这个活动的一个成功之处就在于孩子们在活动中充分体现了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无论是否在成功前经历过坎坷,至少他们获得了需要的,这份获得是经过自己的努力的。这次的活动并不是一定要学会对称剪这个方法,而是让孩子们体验如何获得这个方法,如何体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案例:一次成功的游戏


游戏“谁拿走了鸡蛋?”:用塑料的鸡蛋做道具,幼儿围坐在一起,选一个幼儿当小鸡坐在中间,并将鸡蛋放在他面前,然后“小鸡”闭上眼睛,另一幼儿将鸡蛋拿走,所有的幼儿手放到背后问:“鸡蛋、鸡蛋、谁拿走了鸡蛋?”“小鸡”有三次机会可以猜拿走了鸡蛋。

游戏开始了,我没有提出所有的幼儿把手放在后面的要求。但上来的“小鸡”还是没有猜出来,请了文文,结果他猜对了,我们问他是怎么猜出来的?他笑着说:“看见哪个小朋友把手藏在后面。”我们恍然大悟。于是,接下来的“小鸡”都变聪明了,也利用这个办法猜出了拿鸡蛋的人。玩了一会儿,“小鸡”又猜不出了。我仔细一看,发现有些孩子也故意把手放在后面来迷惑猜的人,而拿走鸡蛋的小朋友更厉害,把鸡蛋藏在背后,把手放到前面来了。这样一来,难度大大增加,“小鸡”们一一惨败下来,一时间大家都不愿做“小鸡”了。

于是,我自告奋勇当了“鸡妈妈”来猜,第一次猜的时候,我故意猜错了一次。到第二次猜时一次过关,孩子们激动极了,文文、小宇都对我竖起了大拇指,表扬我真厉害!我“偷偷”地告诉了他们我猜到的小秘密(看小朋友的表情等),鼓励他们再猜。结果,他们果然也很聪明地猜对了,然后我再鼓动他们把秘密再传给小朋友,这样游戏又进入了一个高潮。

在这个案例中,我的收获:

1、教师根据幼儿的需要可以用多种方法介入游戏。

在这个案例中,我惊喜地发现孩子们的思维有了变通性和灵活性。他们观察得非常仔细、细微。当同伴获得成功后自动增加难度,刺激着同伴,让他们需要进一步动脑筋才能获得更多的成功时,我紧紧抓住孩子所迸发出来的思维火花,作为一个旁观者进行建议、欣赏和鼓励;当出现难度后,孩子们觉得难以获得成功时,我又作为孩子们的玩伴参与到游戏中去,让孩子一起为我的成功激动,从而激发他们进一步深入游戏的欲望。

2、在游戏前对游戏仔细斟酌是必要的。

本来,在游戏过程中有一个“所有的孩子都把手放在背后“的要求,但是我考虑到对小班孩子来说,也许难度太大了,也许孩子会因为不容易获得成功而放弃。结果证明我的调整是正确的,因为我没有提出这个要求,能猜出的孩子也不多。

案例:从活动中所想到的...


最近,我上了一次公开课,是对我们班所有家长开的,为了这堂课,我从各方面都做了很认真的思考,但是还有一些东西是在活动中才能发现的。。。

这堂课我的游戏比较多,孩子们进入情景之后都非常的兴奋,但是在每个环节我都考虑了孩子们会出现的问题,事先也想好了很多对策,整堂都进行的很顺利,可是到了最后一个环节,孩子们都变成数字宝宝,去找一个好朋友,好朋友的数字和自己的数字合起来要是8。孩子们在明白了游戏的规则之后,马上兴奋的都找起来了。教室的前面一下子堆满了三十来个孩子。。他们找到之后还特别高兴,在那儿说着热乎的话呢,面对这样我预先没有想到的情形,我顿时浑身一阵紧张,接下来该怎么办呢?得找语言来控制一下,不然就变成自由的没有意义的游戏了,就给他们来照相吧,孩子们一下子被集拢了一样,两个两个站的好好的,排着对等着照相呢,在照相的时候,他们还告诉了大家,他们分别是几和几,合起来就是几,整个游戏又变得那么竟然有序。。。

这看起来像是活动中的一次小意外,但给我的启发特别大,要上好一堂课,课前并不能想到全部,但课上什么都可能发生,老师所具备的素质还要会冷静,有胆识,用智慧!和孩子们在一起,真是时刻要有许多随机应变的能力。孩子们感兴趣,才能更他们融合在一起。

案例:一次健康活动的思考


在健康活动中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必须重视培养幼儿对活动的兴趣,重视幼儿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努力创设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并根据幼儿的情绪和行为表现,反思、调整,促进幼儿对活动的兴趣,下面我选择平时教学活动中的个别案例加以分析:

1、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培养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背景:体育游戏,大班。

情景:这是一次关于学习走平衡木的体育活动。开始一开始,我以兔妈妈的身份对幼儿说:“孩子们,冬天到了,我们要搬到更暖和的地方过冬了,今天我们来玩搬家的游戏好吗?”孩子们都很兴奋地回答我:“好”。接下来我告诉幼儿走平衡木的动作要领,孩子们都很高兴地在我的动作与语言的引导下开始走平衡木。这时我发现培培站在原地不动,低着头摆弄着自己的手,紧张极了。培培的动作发展差,平时排队上下楼梯腿部都很紧张,每次参加体育活动都小心翼翼的,生怕自己会摔,但是在老师的鼓励下,一般都会参与游戏,象今天在活动中出现的这种情况还是第一次出现,我走到她的跟前,蹲下问她:年龄在班上是最小的,性格较内向,偶尔会在刚入园那会儿闹闹情绪,但只要问问她今天为什么不高兴,抱抱她,给她一个小红花,她很快就会活蹦乱跳的了。可今天在活动当中出现这种情况还是第一次,我走到她的跟前,蹲下问她:“这只小熊猫怎么不去搬家呀?”她没有回答我,仍旧低着头,于是我便做了个两手两膝着地的姿势,试图让她跟着我学两手两膝着地爬,“来,妈妈和你一起爬”,但她没有跟着做,转了个身,仍在摆弄她的手,我发现她今天是穿裙子来的,是不是怕在地上爬把裙子弄脏了呢?于是,我放低了活动要求,牵着她的手一起往“家”的方向走,以便让其他幼儿能继续爬着去,我边走边说:“加油,哥哥姐姐们本领学得可棒了,爬得真快,真是妈妈的乖宝宝,羽帆我们要加油了。哥哥姐姐们,羽帆妹妹也来帮忙搬家啦。”果然羽帆跟着我走的可快了,其他幼儿听后也爬的更欢快了。

反思:师幼互动的前提是师幼双方在活动认知、情感上相互理解、认同与接受,这要求教师要将尊重幼儿落到实处,真正做到“把幼儿放在第一位,”这样教师的激趣、引导、鼓励、参与与支持才能得到幼儿的积极回应,并唤起幼儿与教师互动的主动性。此次活动中个别幼儿的表现脱离活动预设目标,我并没有强求她一定要按照我的动作要求去爬,而是在应尊重孩子,了解孩子的基础上给孩子一个适度发展的空间,允许他在下次或其他活动中学会爬的动作,这就在情感上给他们适当的满足,使之愿意回应老师发起的次一级互动要求,这就为师幼间的积极互动提供了条件。

2、充分重视师幼间的隐性互动,引导幼儿主动与游戏环境及投放的材料间的互动。

背景:同上

情景:活动中我既要面向全体作进一步的引导,才能保持他们的活动兴致,又不能放弃对羽帆的个别引导,这有些两难了。我看了看活动场地,深思:今天提供的材料和创设的环境十分生活化,家居化,我可以引导她与我所提供的材料和创设的环境发生互动,让同伴与她发生互动,好让自己更好地引导大家游戏。于是我以熊猫妈妈的口吻指着场地上的“家”对羽帆说:“宝宝你看,我们的新家多漂亮呀,这么多的哥哥姐姐都在帮妈妈的忙,你可不可以也来帮妈妈的忙,把这些吃的东西搬到新家去,好让我们在冬天有东西吃呢?”她看了看“新家”,很快点了点头,抱起“旧家”中那些食物玩具就和小朋友们一起往新家走,虽然她还是不愿趴下两手两膝着地爬着去,但她的笑容告诉了我,她已经开始乐意参与大家的活动了。

反思:游戏的实质是幼儿与环境、材料及同伴自由互动。体育游戏中,师幼间的互动要能达到积极、有效,不仅要处理好活动内容选择、形式设计、教师的引导语言和教态,还要充分重视游戏环境的创设、材料的投放,使环境、材料因素为师幼间积极的隐性互动创造更好的条件。尤其当一位教师与众多幼儿发生互动行为时,要想避免因忽视或顾不及个别幼儿等引起的消极互动,就要充分重视游戏环境的创设与投放的材料,要把教师对幼儿的引导、激励,甚至教师的活动目的、要求渗透在环境中,让幼儿主动与环境、材料互动。

在对羽帆的个别互动中,老师还十分重视激趣式、鼓励式的语言引导,唤起她的角色意识,消除她怕弄脏裙子的心理障碍,激励她积极投入到活动之中。这种引导对其他幼儿也产生了作用,在我的言语激励下,他们爬的更欢快了,而他们活动的积极性又潜在地感染了羽帆,进一步激发她的主动性。从而引发了幼儿间的互动,这就为教师与幼儿间的互动增加积极色彩。同时也显示出良好师幼互动的积极与有效。

此外,游戏中积极有效的互动还需要教师善于转变角色。

当幼儿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时,教师以“协助者”的角色发起;当幼儿对游戏的兴趣减弱时,教师以“参与者、引导者”的角色发起;当幼儿对游戏的参与积极性很高时,教师以“鼓励者”的角色发起;当幼儿对游戏的方式提出建议时,教师以“支持者”的角色支持幼儿发起主动互动。只有不断地转变自己的角色,才能使教师对幼儿的影响保持最佳状态并以积极的态度回应幼儿的互动,以积极的方式引导幼儿的呼应。

幼师资料《案例:从学生走向教师(从一次公开课想到的)》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幼师资料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案例:在一次昆虫探索活动中想到的…… 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我带着孩子们散步。孩子们一路高歌,欢声笑语不断。突然从路旁的草丛中蹦出个小东西来,有孩子惊叫了起来,“有虫子啊,快逃呀!”又一个细声细气的嗓音传来:“是只小蚱蜢,没关系的。”我走进...
    2021-05-24 阅读全文
  • 中班语言公开课优秀教案《每一次》 活动目标: 1.了解故事主要情节,能大胆讲述故事中的内容。 2.体验故事中深厚的母子依恋之情。 活动准备: 故事课件、配乐:《圣母颂》,《爱的礼赞》、《午夜之光》。 活动过程: (一)引出故事: 1....
    2020-09-30 阅读全文
  • 案例:一次自由活动 一、观察过程: 自由活动时,朱天承和几个要好的同伴在活动室的一角玩。玩着玩着,有一个同伴不想玩了,走到别的地方去了。他一看急了,赶过去想把他拖回来。那个孩子朱天承见追来,急忙快速躲闪。一来一去,结果变...
    2021-05-28 阅读全文
  • 案例:一次手工活动 今天,我准备教小朋友尝试剪小鸟。经过一阶段的尝试,幼儿积累了一定的剪纸经验,我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示意图,让幼儿自己去尝试。在探索的过程中,第一次能成功的幼儿只是一半幼儿;第二次成功的有只有五、六个幼儿,...
    2021-05-20 阅读全文
  • 案例:一次成功的游戏 游戏“谁拿走了鸡蛋?”:用塑料的鸡蛋做道具,幼儿围坐在一起,选一个幼儿当小鸡坐在中间,并将鸡蛋放在他面前,然后“小鸡”闭上眼睛,另一幼儿将鸡蛋拿走,所有的幼儿手放到背后问:“鸡蛋、鸡蛋、谁拿走了鸡蛋?...
    2021-05-12 阅读全文

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我带着孩子们散步。孩子们一路高歌,欢声笑语不断。突然从路旁的草丛中蹦出个小东西来,有孩子惊叫了起来,“有虫子啊,快逃呀!”又一个细声细气的嗓音传来:“是只小蚱蜢,没关系的。”我走进...

2021-05-24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 1.了解故事主要情节,能大胆讲述故事中的内容。 2.体验故事中深厚的母子依恋之情。 活动准备: 故事课件、配乐:《圣母颂》,《爱的礼赞》、《午夜之光》。 活动过程: (一)引出故事: 1....

2020-09-30 阅读全文

一、观察过程: 自由活动时,朱天承和几个要好的同伴在活动室的一角玩。玩着玩着,有一个同伴不想玩了,走到别的地方去了。他一看急了,赶过去想把他拖回来。那个孩子朱天承见追来,急忙快速躲闪。一来一去,结果变...

2021-05-28 阅读全文

今天,我准备教小朋友尝试剪小鸟。经过一阶段的尝试,幼儿积累了一定的剪纸经验,我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示意图,让幼儿自己去尝试。在探索的过程中,第一次能成功的幼儿只是一半幼儿;第二次成功的有只有五、六个幼儿,...

2021-05-20 阅读全文

游戏“谁拿走了鸡蛋?”:用塑料的鸡蛋做道具,幼儿围坐在一起,选一个幼儿当小鸡坐在中间,并将鸡蛋放在他面前,然后“小鸡”闭上眼睛,另一幼儿将鸡蛋拿走,所有的幼儿手放到背后问:“鸡蛋、鸡蛋、谁拿走了鸡蛋?...

2021-05-12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