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教育随笔:在游戏时能否想办法解决问题

发布时间:2021-05-17 教育随笔 孩子教育问题 小班教育随笔

儿童行为表现:在益智区张子衡拿起一张挂历纸和一张餐巾纸放到水盆里,他对何佳乐说:“你看挂历纸半天才湿,餐巾纸放进水就湿了”。何佳乐说:“那咱们想个办法让它湿得慢一点”。张子衡自言自语说:“挂历纸厚餐巾纸薄”。何佳乐说:“让挂历纸在下面餐巾纸在上面”。就见他俩拿起餐巾纸往水盆里的挂历纸上一放,餐巾纸还是湿得很快。张子衡说:“不行,还是一样会湿,再想想怎么办”。两个人又开始琢磨了,拿各种各样的纸试来试去。何佳乐说:“咱们给它放到船里不就湿不了了。”两个人用牛皮纸、挂历纸、手工纸折了小船把餐巾纸放到船里,再小心翼翼的把小船放到水里,餐巾纸终于不湿了,两个人高兴极了。

分析:通过对比的方式发现挂历纸和餐巾纸遇到水之后的不同变化(挂历纸湿的慢,餐巾纸湿的快)。针对发现的情况,他们能够分析总结出原因(挂历纸厚餐巾纸薄),并展开进一步的探索(怎么样才能够让它们放在水里不湿)并最终总结出了方法(放在小船里就不湿了)。这是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索过程。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在此过程中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通过科学探索活动也可以让幼儿感受到科学探索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措施:1、小班的幼儿能够在游戏时能开动小脑筋是了,应该值得表扬。

2、在以后的游戏活动时,可以多放一些益智的东西,让幼儿多动动小脑筋,探索出生活中的秘密。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编辑推荐

教育随笔:让孩子自我解决问题


教育随笔:让孩子自我解决问题

幼儿园应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幼儿是游戏的主人,幼儿离不开游戏,并且幼儿具有亲近自然的天性,因此,沙水游戏更是获得孩子们的喜爱。教师及时的鼓励、适当的表扬、自然的引导,都能使幼儿从中获得用心愉快的情感体验。

如:户外活动时,我们组织小朋友参观了公园里的动物园,回来后,根据孩子们的意愿,我在班上开展了沙上建构活动"动物园"。第一次活动时,孩子们遇到的问题还真不少,刘佳音说:"朱老师,动物园里没有动物怎样办呢?李乐晨、王玉萍、王艳玲几位女孩子说:"朱老师,我们没有东西盖小动物的房子怎样办呢?"陈庆润说:"老师,没有海豚和海狮的家怎样办呢"应对小朋友的这么多的"为什么",我鼓励他们自我去尝试想办法,去解决问题。第二次活动时,我发现刘佳音带橡皮泥来做小动物;李乐晨、王玉萍、王艳玲等几个女孩子带来一大筐积木来给小动物盖房子;陈庆润带来一个空的塑料油桶,埋在沙地里做海豚和海狮的家。当然,这几个问题解决了,在活动中,他们又会遇到新的问题。不论他们提出什么问题,我总是引导他们自我想办法解决,只有在他们确实需要帮忙时,才给他们适宜的指导。久而久之,他们再遇到:玩沙时,工具不够用了、沙上建构时找不到适宜的替代物、活动中某一幼儿不留意把沙或水洒到另一幼儿身上了、沙上建构时小朋友们快完成的作品被一个顽皮的幼儿碰到了……等等问题时,我们就再也不用愁了,因为他们明白就应如何解决。

人的一生会碰到许多问题需要解决、需要处理,在幼儿期我们有意识地设置一些小问题鼓励他们解决、处理,使其看见问题肯动脑筋解决。这对幼儿的成长是很有用的。在沙水游戏活动中,他们常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我总是支持、鼓励幼儿按自我喜欢的方式去玩沙玩水,玩什么、怎样玩由孩子们自我决定,给了孩子宝贵的发展机会,使他们学会处理与同伴交往中出现的问题,学会了交往技巧。让孩子们在没有外力的状况下能简单愉快地尝试探索玩耍。

沙水游戏是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最贴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最为幼儿所喜爱。透过沙水游戏,能够让幼儿锻炼肢体,训练思维,丰富了他们的情感,也在游戏中学会如何与人交往。也能够说幼儿是在游戏中成长的。

因此,在组织活动时,不妨在发生问题的时候,我们老师要敢于放手并鼓励幼儿自我想办法解决冲突,要多一份耐心,多一点等待,多给孩子一点解决问题的空间。这样一来不但能够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潜力和职责感,还能够使幼儿获得成功感和满足感。

教育随笔:发脾气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随着社会的进步,孩子见得世面多了,聪明了,但是问题也多了,有时候老师必须绞尽脑汁的想办法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特别是在这个都是独生子女的时代,因为家人对孩子的宠爱,凡事千依百顺,逐渐使孩子养成了倔强、自私的个性,因此现在的幼儿园中,不乏倔强的幼儿,倔强幼儿的思维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这种自我中心不仅表现在他们的言语中、表示中、逻辑中,更重要的是,在他们的外部行为中也比比皆是,经常可以看到孩子任性、哭闹,甚至打斗的行为状况。但是孩子虽小,可都有个性,也有其独特的年龄特点。我们老师在对待个性倔强的幼儿时,我们要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选择恰当的激励方式引导幼儿去正确对待自己的行为。

前不久我班上就出现了这样一件事情。班上区域活动马上要开始了,我这次是按照让表现好的小朋友先挑选自己想去的区域。这时候的豆豆当听到我的口令后,还是无所顾忌的在和边上的小朋友讲话,当我真的在让表现好的幼儿挑选自己想去的区域时,他有点紧张了,也试图举手想让我叫他选,可是他还是边讲边举着手,所以一直没有叫他,直到有个幼儿选中银行收银员这个角色时,他才开始真正的紧张,而且开始直跺脚,嘴里嚷嚷着他要去那里,后来他就放声大哭起来。我不断的安抚他,可是他却并不理我,这使得我不禁火上心头,但随即我又压下怒火,想了想处理方法,正好前不久,我们学习了一篇教育经验,文章里提到了冷处理法,所谓冷处理法就是当幼儿不良个性发生时,将他置于一边,不予理睬,使他得不到关注,久而久之这种不良个性就有可能消退。我们就管自己做自己的事,并告知他,等他安静下来后这个事情可以商量,但是你这样发脾气,哭闹是没有用的。等到其他幼儿都安排好以后,我才去理会他。豆豆个性虽然很倔强,但非常聪明,看到我们玩得哈哈大笑,而他只能眼看着。渐渐的他不再哭泣了,走到我的身边,发现他有些动摇了,我便与他谈起了心。

经过这样一次教训,我想他才会意识到倔强、发脾气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而对待个性倔强的孩子决不能随意的训斥,而应该采取正面引导,激励的手段,那就是讲道理。与幼儿谈论有关他的行为不能接受的原因,然后通过讲道理来改善孩子的个性行为。当有情况发生时,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客观的分析原因。帮助幼儿查找发生倔强的原因。然后耐心、细致地为幼儿讲明道理。孩子在逐渐长大,其实他们懂得很多道理,只是在发脾气时,控制不住自己,通过老师及时的帮助他分析自己的行为、讲道理和积极引导,他终于承认了自己为什么会被忽视,结果让他和他想要对换的小朋友商量解决事情。

为了进一步让他懂得倔强是达不到目的的,更重要的是要让他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事后我邀请幼儿参与讨论,帮助豆豆找出重要关键处。并针对性对倔强的他提出问题,这样步步引导,让他说说自己错的原因。懂得只有控制自己的行为,才能很好的融入到集体中。

教育随笔:多给孩子解决问题的空间


教育随笔:多给孩子解决问题的空间

今天下午,在孩子们进各个区角活动的时候,几个孩子一下子涌到社会区,不一会就传来孩子们争吵的声音:“我当厨师,我先来的!”“不行!我也要当厨师,我从没当过厨师!”原来是洋洋和凡凡为了当厨师争得面红耳赤。只见张嘉豪一手抓着围裙,一手紧拿着小锅,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谁也不让谁!看着看着我萌发了看看他们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于是,我躲到不远处观察。不一会当服务员的欣欣也过来了,她想了想说:“你们俩个一人当一会吧?”这时洋洋也想出了办法:“要不今天你先当厨师,明天我再来当厨师,好不好?”其实,每个孩子都会遇到难题,孩子之间也难免发生争执,我们总是希望孩子能够绕过这些烦恼,并努力为孩子铺平前进的道路。然而我们却忽略了,恰恰就是这些小小的,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的问题,给了孩子宝贵的发展机会,使他们学会处理与同伴交往中出现的问题,学会了交往技巧。因此,不妨再发生问题的时候多一份耐心,多一点等待,多给孩子一点解决问题的空间。

教育笔记:哭解决不了问题


“老师格格又哭了"'老师琪琪不跟格格玩,她哭了”每天都听到总是听到孩子们在我的耳边说道我班小公主的事情。格格是前几天刚来的小朋友,这个小朋友是严重的被爷爷奶奶宠坏的,一不顺心就打人,或哭闹来解决问题。每次哭我都要哄半天,必须答应她的要求才可以。为此我跟家长沟通了一下,说明了这样惯孩子的严重性,爸爸妈妈一致赞成给她改掉这个坏毛病。于是在班级会议上我就对孩子们说:“如果遇到问题请先想想我们应该怎样解决而哭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不久我班就流行起这句话。但是孩子就是孩子刚从爸妈怀里爬出的小孩子不可能一下就成大人的。孩子们总是说别人哭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但轮到自己时,效果就不那么明显,但效果还是有的。特别是小公主格格的哭声少了,并且经常听到她对别的小朋友有模有样地说:“哭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听到这句话我哭笑不得。通过这件事情证明,孩子的模仿能力真是超强,我们应该在现实生活中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不要把孩子带坏。

教育随笔:给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


区域活动时,有几名孩子选择了美工区的折纸活动,很有兴趣地折着自己喜欢的东西。过了一会儿,嘉瑞跑来了,他拉着我的手,要我帮帮忙。我抬头一看,只见嘉瑞折的小飞机“飞”到了吊扇上面。我和他一起来到吊扇下面,故意大声说:“呀!小飞机飞到上面了,怎么让它飞下来呢?”我知道孩子们遇到困难时总是习惯找老师帮助解决。其实,他们自己是有能力解决问题的,现在就是一次锻炼的好机会。在我充满期待和鼓励的目光下,周围的小朋友一下子聚拢过来了。

思雨抢着说:“先搬张桌子,再放把椅子,像阿姨擦吊扇那样,就可以拿到飞机了。”

荣俊摇摇头说:“这个办法虽然能拿到飞机,但是吊扇那么高,我们又踩桌子和椅子,多危险呀!”

我点点头说:“说得有道理,那怎么办呢?”

只听小豪兴奋地说:“我有主意啦!拿一根长棍子来,把飞机挑下来不就行了吗?”

小林说:“我们到哪儿找到这么长的棍子呀?”

“还有别的办法吗?”我把鼓励的目光对准了平时爱出点子的吕佳辰。她拍拍脑门大声说:“我用沙袋把它打下来,行吗?”

小豪说:“这个办法不太好,如果沙袋投不准,落到其他小朋友的身上就不好啦!”

孩子们的你一言我一语议论开了。

只见一直不出声的甜甜眼睛一亮,大声说:“我有办法,咱们打开电扇,电扇一转‘小飞机’就飞下来了。”全班的小朋友一下子都拍起了小手。于是,我打开电扇,没转几圈,飞机就“飞”下来了。

生活中还有许多孩子们学习的机会,老师要抓住这些教育时机,适时地给予引导,使孩子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教育随笔:让小朋友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教育随笔:让小朋友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我发现有很多小朋友都有一个特点,不管发生了什么事情都喜欢跟老师告状“谁谁谁不给我留位置”、“谁又打谁了”、“谁插队了”等等,都喜欢跟老师说。每天这些声音都在耳边此起彼伏,从来没有停歇过。老师就每天忙碌在这些小纠纷中。

有一次,一个小朋友因为来得比较晚,小朋友们的椅子已经摆好了,没有给她留位置,便急匆匆的跑来跟老师说“谁谁谁没留位置给她”之前我会去帮她跟小朋友说,移一个位置给她。但是我也发现这类事情经常会发生,一旦发生了,小朋友的第一反应就是找老师帮忙,而不会自己想办法去说自己去跟小朋友沟通。这一次我告诉那位小朋友“你可以自己去跟那位小朋友说,让他移一下位置”于是我便看到她们两个很快就协商好了,也都找好自己的位置。

我们班小朋友的表达能力基本上都挺不错的,很多事情他们都可以通过自己去跟别人沟通,表达出来。通过了第一次尝试之后,那位小朋友确实没有像以前一样什么事情都找老师说,找老师帮忙了,她开始知道自己也能解决问题,会主动的去沟通。所以老师应该要多给小朋友这些机会去自己尝试沟通解决问题,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到小朋友的表达能力对小朋友们的社会人际交往也有帮助。而不是事事都要找老师说要老师帮忙从而产生对老师太过于依赖。

多放手让小朋友自己去尝试不同的事物,老师只需要在旁边观察,需要的时候可以适当的提醒和指导。小朋友可能会给你一个不一样的惊喜。

教育随笔:游戏的解读


幼儿的游戏应该是纯游戏,即不为发展为目的,让幼儿体验游戏的快乐。而现在很多名义上的游戏都是将发展作为目的,让幼儿在游戏中学到什么。它们的共同点是:都认为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不同在于:认为前者是充分的尊重;后者有干扰,是变质的尊重。文章中还表露:应将区域活动和游戏区分开来。

纯游戏、体验快乐、充分尊重、不应将发展作为幼儿游戏的目的?

“游戏者无为”?我不大同意这样的说法。难道纯游戏对于幼儿来说就没有发展的意义了吗?我想肯定不是的。我认为无论是什么游戏对于幼儿来说都有一定的意义,即使是简单的动作重复、反复失败,我们也是可以找出相对的意义的。我想:作者应该说教育者不能对于幼儿的游戏做太多的干扰、不能一味强调教育意义、强调发展,这样才更加准确些。幼儿自发游戏、在游戏中体验快乐,其实这对于幼儿来说已经具有重要的意义了。所谓“提出问题比回答问题更难”,能够自主生成游戏已经是一种能力的显现,我们不应忽视这种本质的内隐的能力。

我们现在的游戏确实都以发展作为目的,力求让幼儿在游戏中学到什么。我们总是事先设计、安排好一些游戏让幼儿参与,然后看教育目标是否达成,幼儿是否有所发展。我想:要是幼儿在这样的活动中即快乐地体验到游戏的乐趣,又有所发展,那不是很好吗?当然,我赞成作者所认为的:这样的活动并不是纯游戏。纯游戏应该是幼儿自发的、自主体验的、自我获得发展的。我觉得这些只能称为教学活动,因为幼儿教育本来就是以游戏为基本教学活动方式的。

我也赞同作者们认为的:应将区域活动和游戏区分开来。是的,区域活动不能与幼儿游戏相等同。区域活动时,幼儿选择的操作材料大部分都是固定的,玩法也基本上都是预定的,这与纯游戏的实质相背离。区域活动归为教学活动应该更加合适。

教育随笔:多给孩子一些解决问题的空间


教育随笔:多给孩子一些解决问题的空间

老师是小朋友们心目中神圣而伟大的形象,在班级小朋友都喜欢扮演“小老师”的角色,他们每次进了语言区,都能听到有小朋友在互相争论,我是陈老师,你们来做小朋友,他们在区里面扮演的时候特别像一个老师,还会学老师表扬小朋友。

昨天区域活动又像往常一样开始了,一些小朋友走进了语言区,突然区里传来了争吵声:“我先拿的字卡我来做老师的”。另外一个小朋友也不甘示弱,也拉着字卡说:“是我先拿到的,我想做老师。”我随声望去,只见誉馨和小雅在争夺字卡扮演老师的角色。

誉馨的小脸儿气得通红,一双小手却毫不放松地抓着字卡,小雅也一样不放手。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谁都不让谁。

“有意思,我要看看他们怎样来解决问题。”于是,我站在一旁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他们的争吵还在升级,誉馨的眼睛瞪的大大的,小雅的脸涨的红红的,两人就像好斗的小公鸡,互不相让。这时,语言区的其他小朋友着急了说:“你们别抢了,在不玩,很快就收玩具了,要不我们想个办法吧。”她们两个听到以后好像遇到了“救星”一样。望着其他小朋友。突然柯蓝说:“要不你们两个猜拳吧,谁赢了谁就先做老师”。两人想了想,同意了。

经过猜拳后誉馨赢了,小雅输了,只好让誉馨做这次的老师了。一场风波终于过去了,我暗暗的高兴,我们的孩子已经长大了,自己解决问题了。活动结束后我把这小故事讲给小朋友听,并让小朋友想出更多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小朋友都说出了不同的方法。

因此,在发生问题的时候多让幼儿自己想办法来解决问题。

相关推荐

  • 教育随笔:让孩子自我解决问题 教育随笔:让孩子自我解决问题 幼儿园应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幼儿是游戏的主人,幼儿离不开游戏,并且幼儿具有亲近自然的天性,因此,沙水游戏更是获得孩子们的喜爱。教师及时的鼓励、适当的表扬、自然的引导,都能使...
    2021-05-21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发脾气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随着社会的进步,孩子见得世面多了,聪明了,但是问题也多了,有时候老师必须绞尽脑汁的想办法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特别是在这个都是独生子女的时代,因为家人对孩子的宠爱,凡事千依百顺,逐渐使孩子养成了倔强、自...
    2021-04-27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多给孩子解决问题的空间 教育随笔:多给孩子解决问题的空间 今天下午,在孩子们进各个区角活动的时候,几个孩子一下子涌到社会区,不一会就传来孩子们争吵的声音:“我当厨师,我先来的!”“不行!我也要当厨师,我从没当过厨师!”原来是...
    2021-06-16 阅读全文
  • 教育笔记:哭解决不了问题 “老师格格又哭了"'老师琪琪不跟格格玩,她哭了”每天都听到总是听到孩子们在我的耳边说道我班小公主的事情。格格是前几天刚来的小朋友,这个小朋友是严重的被爷爷奶奶宠坏的,一不顺心就打人,或哭闹来解决问题。...
    2020-07-22 阅读全文
  • 育儿心得体会:带着哥哥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 育儿心得体会:带着哥哥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 自从兄弟俩出生,妈妈就开始着手培养小朋友们独立的性格,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三岁半的小弟弟,初入幼儿园,老师的评价是,较同龄小朋友而言,是非常得独立。而晋升为...
    2020-07-24 阅读全文

教育随笔:让孩子自我解决问题 幼儿园应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幼儿是游戏的主人,幼儿离不开游戏,并且幼儿具有亲近自然的天性,因此,沙水游戏更是获得孩子们的喜爱。教师及时的鼓励、适当的表扬、自然的引导,都能使...

2021-05-21 阅读全文

随着社会的进步,孩子见得世面多了,聪明了,但是问题也多了,有时候老师必须绞尽脑汁的想办法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特别是在这个都是独生子女的时代,因为家人对孩子的宠爱,凡事千依百顺,逐渐使孩子养成了倔强、自...

2021-04-27 阅读全文

教育随笔:多给孩子解决问题的空间 今天下午,在孩子们进各个区角活动的时候,几个孩子一下子涌到社会区,不一会就传来孩子们争吵的声音:“我当厨师,我先来的!”“不行!我也要当厨师,我从没当过厨师!”原来是...

2021-06-16 阅读全文

“老师格格又哭了"'老师琪琪不跟格格玩,她哭了”每天都听到总是听到孩子们在我的耳边说道我班小公主的事情。格格是前几天刚来的小朋友,这个小朋友是严重的被爷爷奶奶宠坏的,一不顺心就打人,或哭闹来解决问题。...

2020-07-22 阅读全文

育儿心得体会:带着哥哥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 自从兄弟俩出生,妈妈就开始着手培养小朋友们独立的性格,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三岁半的小弟弟,初入幼儿园,老师的评价是,较同龄小朋友而言,是非常得独立。而晋升为...

2020-07-24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