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教育随笔:听懂了孩子哭声

发布时间:2021-05-17 教育随笔 小班教育随笔 教育教学随笔

某某是我们班的小男孩,他的年龄是小小班的年龄。刚来上幼儿园时,一直不肯来,还哭闹,也不爱和其他小朋友讲话,总是自己独立一个人的。做什么事都不肯动手,还是坐在自己的位子上,不肯动一下,衣服、裤子、鞋子也不肯穿一下,只等着老师来给他穿。

可过了一学期,现在上小班了。刚开始的一个月还是老样子,要小便了只会哭,不肯用嘴巴说。问他什么是事,他只会哭,也不说一个字。可现在他慢慢地改变了很多。自己也会穿衣服了,也会和身边的几个朋友一起玩了,上课的时候也会跟着一起说,一起念。原来他做什么事,想要干什么,都是以哭来告诉老师的。而作为老师要让幼儿懂得倾诉,现在他慢慢地正在改变了。

原来幼儿不能顺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不等于他没有想法。而幼儿又不能像成人那样身藏心事,他们会以别的方式来宣誓。如无端发脾气,无理取闹,故意做出一些明知是不对的行为,以哭的方式来告诉他想干什么……凡此种种行为,都是他们表达自己想法的方式。如任其发展,幼儿就有可能成为一个交往能力差,不爱表现,不懂得相处的人,将来在社会上就很难生活。

对于小班的幼儿应该培养他们学会适应集体生活,并具备初步的独立生活能力,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让他们从小学会倾诉,对于各方面的发展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注意培养幼儿倾诉的习惯,使他们善于表达自己的心事。即使幼儿的想法幼稚或者是错的,也要鼓励他们把话说出来。幼儿在这种氛围中成长,就会懂得尊重自己和别人,感情丰富而且健康,易于融入社会之中。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扩展阅读

教育随笔: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


在幼儿园中,有的老师总喜欢老实、听话一点的孩子,因为这样的孩子好管教,也让老师省心,这样的孩子总能讨得不少老师们的喜爱。而对于那些过于“活泼、爱动”的幼儿,则往往因为其“调皮、惹事”,久而久之,则可能得到“另眼相待”的“待遇”。

但我觉得,对待那些过于“活泼、爱动”的幼儿,需要老师行使有别于一般幼儿的教育和教导方法,找准切入点,通过意识引导而使其行为上产生循序渐进的转化,逐步改变其过于“活泼、爱动”的习惯,使其容入班级整体活动之中去。我带的孩子中就有这么一位小朋友,他不仅活泼爱动,而且常常给老师制造很多麻烦。户外游戏时,他往往趁老师不注意就会掉头大窜,让老师追来追去,累得老师气喘吁吁;教育活动中有时他会钻到桌子底下与你玩“捉迷藏”,趴在地上学游泳等,还常常攻击别的幼儿。针对这一系列行为,我与他的妈妈沟通了很多次,家长表示愿意配合,但同时也很头疼。

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们该如何进行有针对的教育呢?我觉得每个孩子身上都有其优点,那么我的切入点则是——找优点,并及时予以肯定。而且要关注孩子内心的想法。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其实这个孩子很聪明,与他交谈时,他经常给我意想不到的惊喜。有时候他乱发脾气,故意捣乱。刚开始我很生气,批评他做的不对。他不但不接受,反而愈演愈烈。于是,我静下心来和他说话。我问他“为什么要这样无理取闹?你这段时间进步很大的,为什么现在又退步了?故意给老师找麻烦?”他低着头说“因为我心情不好,所以我就故意捣乱。”听到这里,我的内心有些触动。平时,我们知道成人会有情绪,我们也知道孩子也有情绪,但是谁会在意孩子内心真正的想法?这真的是应该要引起老师注意和思考的。我告诉他“每个人都有心情不好的时候,但是不能因为自己心情不好就可以故意捣乱。心情不好的时候可以和老师聊聊天。”他点点头,并且和我拉了钩,答应我下次不会这样了。

其实,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人格,拥有独立的思想。而成人常常忽略这些细节。

作为一名合格的老师,对待不同的孩子应该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常常倾听幼儿的声音,换一种目光看孩子,换一种方式给孩子沟通,将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育随笔:让孩子哭吧


春天来了,好多孩子跟着爸妈到野外去踏青,给班里的带来了好多小蝌蚪,放在我们班上的动物角里,这下我们的自然角里可热闹了,除了一些种子、花草盆景,娃娃鱼。还有黑溜溜的小蝌蚪,可以让孩子们仔细的观察蝌蚪的成长过程。高兴了没几天,问题就出来了:一是没有食物可以喂蝌蚪,二是由于双休日漫长的两天没有及时换水,好多蝌蚪都死了,这让我心理感到很难过,这好事变坏事了。

有一天,阿姨叫小朋友换水,笑笑怕小蝌蚪溜走,使劲的呼喊着我给他帮忙,“林老师,帮帮忙,我不知到怎么给小蝌蚪换水。”“好吧,我跟你一起给小蝌蚪换水吧。”我拿了一个筛子的盆把蝌蚪倒在里面,样的器皿里换上干净的水。这是笑笑发现好多蝌蚪都死了,伤心的说:“它们怎么都死了。”这时好几个孩子围过来看,我趁机和他交谈:“小蝌蚪在我们这里已经住了好几天了,我们都很喜欢它,可是一点东西都没给它吃,你们知道他吃什么呀?”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我马上抓住机会说:“对呀,小蝌蚪长大以后本来可以为我们吃掉许多害虫,可他住在我们这里却要饿肚子了,多可怜呀。我们怎么办呢?”笑笑接过我的话说:“还是放走它吧,让它去吃害虫。”面对这样的提议,我说:“对,这些蝌蚪也是有生命的,它们也要找妈妈,关在小小的空间里它们就会死去。下次还是让它们回到大鱼池里,你们同意吗?”“嗯。”孩子们都兴奋起来。在不经意中让孩子们传递了让它们要保护小动物。

很多孩子在遭遇挫折后,通常都会嚎啕大哭,但常常会阻止孩子哭:“不许哭,有什么可哭的!”“停住,不许让眼泪掉下来!”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听了专家的讲座,让我感触很深,我们越是去抑制孩子消极情感的表达,越会使孩子生理、心理活动不平衡,越会使孩子常常过于情绪激动。想想还是让孩子的消极情感发泄出来,让他们在挫折中学会调整自己的情感,提高耐挫能力。

接受孩子的消极情感的前提是,无论这种情感产生的原因是对是错,我们应允许孩子把消极情感释放出来,其次要允许敢于让他们表达消极情感,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消极情感,无疑是最佳的疏通、调剂情绪的方法,特别是对性格内向的孩子,更要鼓励他们表达出来,而成人应该是倾听者。

教育随笔:孩子,你哭吧


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健康领域中提出的目标之一:情绪安定愉快。班级里有一位小女孩轩轩就让老师们非常的无奈,在大多时候,她都是一位安静、美丽的小姑娘,和小朋友、老师们也都相处的十分愉快,可以在当她某些愿望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她就哭的歇斯底里,不听任何人的话,让老师们十分的无奈。

这天早上妈妈轩轩送入园后,轩轩就开始哭,一个劲的哭喊着“我要妈妈”“我要妈妈”,老师轮流上阵的安抚“不哭了,不哭了,老师陪着你”,但是也不起作用,这时候我想起了冷处理的办法,我和其他老师都不再继续安慰她了,我告诉她:“宝贝,你觉得不开心想哭一哭是没有关系的,那老师就给你时间哭一哭吧”,她楞了一下继续大声的哭起来了,我和其他老师就开始做自己的事情了,过了一会我发现她的声音变小了,我就拿着一只千纸鹤,蹲在她的面前说:“宝贝,这只千纸鹤呢有一个神奇的魔力,你只要拿着它,就会有美好的事情发生。现在老师把这个千纸鹤送给你,让它来陪着你吧”,轩轩看着千纸鹤,伸出了手把千纸鹤拿在了手上,又看了看,伸手抹抹眼泪,不哭了。又过了一会,我见轩轩已经融入集体和周围小朋友在一起玩耍的时候,我再一次来到了她的面前,来和她说活她发脾气的原因,让她知道乱发脾气是不对的;如果自己真的不开心想哭了,可以哭一哭的,让自己的伤心跑出来,但是不可以对别人没有礼貌。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给出建议:要帮助幼儿学会恰当的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首先幼儿都是有情绪的,有情绪了就要表达出来,无论是好的情绪还是坏的情绪,找到适当的方式去表达。在自己伤心的时候,我们要给孩子哭的权利,哭一哭,一些负面情绪就随着眼泪流走了。

教育随笔:老师,××又哭了!


今天,我们玩了抢椅子和石头剪刀布的游戏。

在抢椅子游戏中,我请孩子们围坐成一个大圆圈,圆圈中央放了三把椅子,每五个人为一组进行游戏。为了防止游戏的结果给孩子们带来心理上的影响,在游戏之前,我明确告诉孩子们抢到椅子的小朋友赢得比赛,未抢到椅子的小朋友会得到大家的掌声鼓励,并能再玩一次。孩子们都很开心,即使没有抢到椅子,孩子们也没有太在意。轮到××了,当音乐停止时,××没有抢到椅子,他闷闷不乐地回到了座位,不一会儿,妘妘就报告说××哭了。

下午,我们玩了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孩子们在学会玩游戏之后,就开始两个两个结对游戏。不一会儿,浩浩就报告说“老师,××又哭了!”原来浩浩和××结对玩石头剪刀布,浩浩连赢了三局,××就愿意玩,而且哭起来了。

在很多场合都会有比赛,即使平时吃饭,也会有的吃得快,有的吃得慢,吃得快的那个就会被认为赢了,而吃得慢的就输了。如果孩子时吃得慢的那个,就会不开心,就像案例中的××。从这个角度看,孩子是自尊心太强,输不起,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引导孩子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任何一项比赛并不仅仅是有输赢两种情况的,要让孩子感受到参与其中的乐趣,而不是仅仅看到结果。在平时的游戏中,我都会给孩子们灌输这种理念,告诉孩子们玩得开心就好!

2.这么多参与比赛的人,但是能够得第一名的就那么一个,如果人人都成为第一名,你觉得可能吗?告诉孩子只要自己尽力了就好!

3.在比赛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虽然没有胜利,但是我们以后可以改正自己的不足,从而让自己得到长足的进步。

4.平时可以做一些类似的游戏,和孩子模拟一些情景,当孩子赢了之后,大方地告诉他,做得真好,祝贺你!当孩子输了之后,也要告诉他,你很认真的参与,继续加油!

教育随笔:书宝宝哭了


每天早饭后和午饭后的时间,我都会安排孩子们看一会图书,并且要求他们看完书后要把书宝宝送回自己的家(书架)。

昨天,我又发现几个小朋友看完书后,没有把书宝宝放回书架上面,只是随手扔在书架旁边,就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了,以至于有的书宝宝都被小朋友踢到了走道的中间,有的书被踢到了桌子下面,有的被踢到了墙角,当时的场景“惨不忍睹”。

当小朋友们都看好书,上完厕所,准备要回座位的时候,我组织他们来到我的身边,看看他们的书宝宝。“看一看,你们的书宝宝怎么了?”我说。只见小朋友们一双双小眼睛盯着书宝宝看。尘尘问:“书宝宝怎么在路的中间啊?”源源说:“书宝宝怎么摔跤了?”“是啊,是啊,我们的书宝宝怎么乱七八糟的?”“是谁搞的?”小朋友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

我示意他们安静下来,我对他们说:“刚才你们上厕所的时候。我听到了书宝宝在哭,它一边哭一边说,小朋友都不喜欢我,把我摔倒在地上,摔得我好痛啊,还有的小朋友把我放在路的中间,被小朋友踢来踢去,有的小朋友还从我的身上踩过去,好难受啊!呜呜呜…”我连忙问他们:“你们真的不喜欢书宝宝了吗?不喜欢和书宝宝做好朋友吗?”“不是!”“如果你们也像书宝宝一样,被人踢来踢去,搞摔跤,拌倒在地上,你们疼不疼?”我说。小朋友一个个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难为情的地下了头。

从那以后,小朋友懂得了爱护书宝宝,每次看完书后都会轻轻地把书宝宝放回书宝宝的家,看到这一幕,让我感到由衷的欣慰。

教育随笔:不再哭的孩子


阳光明媚的早晨,硕硕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来到了教室,急忙开始玩起了教室里的玩具,就像在自己的家里一样。当爸爸、妈妈说:“硕硕乖,爸爸妈妈走了哦。”他犹如被关进牢房般的声嘶力竭的哭喊起来。我突然就成为了他的救命稻草,并使劲地将我往教室外拖去。而硕硕妈妈仿佛充满了不放心,又一次回来了。来往几次硕硕更加不愿意进教室里了。

硕硕表现出的分离焦虑比较典型,而她的妈妈又不忍心,做出妥协,这是入园适应期最忌讳的。于是我和妈妈进行了沟通,为了能使她认识到坚持送孩子入园的重要性,我给她举了许多例子,甚至用自己女儿的实例现身说法。为此,每天当硕硕哭的时候,我就会帮助硕硕分散注意力,给他一个喜欢的玩具,或者带着他做游戏,硕硕经常“咯咯咯”地笑起来。我每天都会在离园的时候给硕硕一个小贴画,并答应老师第二天来的时候会开心入园,我会奖励一个他自己喜欢的小贴画。硕硕一天比一天要喜欢上幼儿园了。见此情形,妈妈也相信了硕硕可以解决入园困难,也放心了许多。

帮助孩子尽快克服分离焦虑,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是孩子从家庭走向社会闭经的情感体验,我们要做到家园互通,从幼儿个体特征出发,需求适宜幼儿个性发展的策略帮助他们顺利度过这一时期,为今后进一步的发展奠定好的基础。

教育随笔:输了,不能哭


教育随笔:输了,不能哭

今天下午的户外活动时间,我组织着我们班的孩子们进行跳绳比赛。比赛结束时,胜负定出,胜的队欢欣跳跃,输的队神情黯然。输队中,刘同哲蹲在地上抹起眼泪来。因为已到离园时间,所以我只是安慰他几句,就忙着迎接家长。在回家的路上,我眼前一直浮现着刘同哲被奶奶接走时红红的眼睛和郁郁寡欢的神情。不知怎的我的心里沉甸甸的,就像压上了一块石头。“不能让孩子输了就哭!”我在心里默默地想。

第二天,我早早来到幼儿园等待刘同哲的到来,过了好久,才见他耷拉着头,一语不发地走进幼儿园、走进活动室、走到座位边坐下来。我微笑着蹲在他的面前,轻声问:“怎么了?同哲,还在为昨天输了比赛不高兴吗?咱可是一个男子汉,不能因为这一次输了,就哭,输了怕什么,只要继续努力,输就会变成赢!……”

教育活动时,我和孩子们又围绕着“输或赢”这个话题展开论,孩子们畅所欲言、情讲述着自己会如何面对输赢。其间,我也会适时加入一两句进行引导。渐渐地,我发现同哲紧皱的眉头舒展开了,眼睛里重新有了光彩。“同哲,你来说说吧。输了不能哭,要坚强、要相信自己,只要再努力、再加加油,我们肯定会赢!”说完,同哲又伸出小手作了一个胜利的姿势:“耶!”“哈哈哈……”班里响起了欢乐的笑声,我也开心地笑了。因为,我相信“输”的阴影已影响不到我的孩子们了。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的我,真心希望每一个孩子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输时不哭,学会坚强,有愈挫愈勇的劲头……

教育随笔:你怎么哭了


升入中班后,我看到了教室里每一位孩子的成长,以前不会吃饭的孩子会自己吃饭了,以前上学会哭鼻子的小朋友能开开心心的上幼儿园了,以前不爱说话的小朋友渐渐地开朗了,看到小朋友们的成长做为老师我也特别的开心。

徐希萌小朋友一直是班里自理能力比较强的小朋友,她经常帮助小朋友收发玩具、分发碗筷,每天进幼儿园都会大声地向老师问好。有一天徐希萌生病了请了两个星期的假。病好后奶奶把她送到教室门口她还不肯放开奶奶的手,嘴里还边说“我想回家,我想回家”我走过去问:“怎么了,怎么哭了”这时她奶奶说:“刚才她爸爸己经送过一次了,送到门口她不肯进来,爸爸又把她带回去了,我又把她送过来了”。徐希萌上幼儿园从来没有哭过,是不是遇到什么事所以才哭的。等孩子进教室以后我又找这位奶奶谈了谈,奶奶说:可能是在家休息了两周,有了抵触情绪了才会这样。等奶奶走后一会儿她也不哭了。但是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徐希萌小朋友从那次开始就每天上午大便3次,我观察这个孩子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了一周还是没有好转,我心里看着着急,问她原因她也总说不知道。

下午放学时我和她妈妈关于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她妈妈说孩子在家也是这样的情况,不知道怎么开导她。我和她妈妈也一起和孩子聊了聊主要是从心理上疏导孩子,让孩子不要有压力。为了孩子的健康,周五她爸爸妈妈就带孩子去南京医院做检查,医生说:孩子身体很健康,只是有一些鼻炎。那孩子为什么还是会每天上午大便了3、4次我想可能是孩子有了什么心理问题,所以每天我都抽时间和她聊一聊,听她说一说她在家发生的事,从她的话语中对她进行开导,渐渐地我发现她的大便逐渐正常了,性格也开朗了许多,每天都能开心的上幼儿园了,我们也为她的进步感到高兴。

我想对于孩子的教育学校和家庭是分不开的,正是由于徐希萌妈妈和老师的配合一致,所以孩子才能较快的走出心理的阴影。

相关推荐

  • 教育随笔: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 在幼儿园中,有的老师总喜欢老实、听话一点的孩子,因为这样的孩子好管教,也让老师省心,这样的孩子总能讨得不少老师们的喜爱。而对于那些过于“活泼、爱动”的幼儿,则往往因为其“调皮、惹事”,久而久之,则可能...
    2021-06-21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让孩子哭吧 春天来了,好多孩子跟着爸妈到野外去踏青,给班里的带来了好多小蝌蚪,放在我们班上的动物角里,这下我们的自然角里可热闹了,除了一些种子、花草盆景,娃娃鱼。还有黑溜溜的小蝌蚪,可以让孩子们仔细的观察蝌蚪的成...
    2021-04-26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孩子,你哭吧 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健康领域中提出的目标之一:情绪安定愉快。班级里有一位小女孩轩轩就让老师们非常的无奈,在大多时候,她都是一位安静、美丽的小姑娘,和小朋友、老师们也都相处的十分愉快,可以...
    2021-05-04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老师,××又哭了! 今天,我们玩了抢椅子和石头剪刀布的游戏。 在抢椅子游戏中,我请孩子们围坐成一个大圆圈,圆圈中央放了三把椅子,每五个人为一组进行游戏。为了防止游戏的结果给孩子们带来心理上的影响,在游戏之前,我明确告诉孩...
    2021-04-28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书宝宝哭了 每天早饭后和午饭后的时间,我都会安排孩子们看一会图书,并且要求他们看完书后要把书宝宝送回自己的家(书架)。 昨天,我又发现几个小朋友看完书后,没有把书宝宝放回书架上面,只是随手扔在书架旁边,就回到自己...
    2021-06-19 阅读全文

在幼儿园中,有的老师总喜欢老实、听话一点的孩子,因为这样的孩子好管教,也让老师省心,这样的孩子总能讨得不少老师们的喜爱。而对于那些过于“活泼、爱动”的幼儿,则往往因为其“调皮、惹事”,久而久之,则可能...

2021-06-21 阅读全文

春天来了,好多孩子跟着爸妈到野外去踏青,给班里的带来了好多小蝌蚪,放在我们班上的动物角里,这下我们的自然角里可热闹了,除了一些种子、花草盆景,娃娃鱼。还有黑溜溜的小蝌蚪,可以让孩子们仔细的观察蝌蚪的成...

2021-04-26 阅读全文

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健康领域中提出的目标之一:情绪安定愉快。班级里有一位小女孩轩轩就让老师们非常的无奈,在大多时候,她都是一位安静、美丽的小姑娘,和小朋友、老师们也都相处的十分愉快,可以...

2021-05-04 阅读全文

今天,我们玩了抢椅子和石头剪刀布的游戏。 在抢椅子游戏中,我请孩子们围坐成一个大圆圈,圆圈中央放了三把椅子,每五个人为一组进行游戏。为了防止游戏的结果给孩子们带来心理上的影响,在游戏之前,我明确告诉孩...

2021-04-28 阅读全文

每天早饭后和午饭后的时间,我都会安排孩子们看一会图书,并且要求他们看完书后要把书宝宝送回自己的家(书架)。 昨天,我又发现几个小朋友看完书后,没有把书宝宝放回书架上面,只是随手扔在书架旁边,就回到自己...

2021-06-19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