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为幼儿创造表现的机会
发布时间:2021-05-17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笔记 教育随笔 小班教育随笔我班幼儿韩成燕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她心里都明白,但是几乎从来不主动举手发言,即使老师请她,她也不愿意把自己知道的告诉大家,但是与小朋友在一起时,又说又笑,由此看来其实她不内向。在活动中我有意的经常提问她,以为多提问多鼓励她就会回答的,但是恰恰相反,还是不起作用。
遇到这样的幼儿,经过仔细分析,我实施了如下方法:首先搞好师幼关系,只有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使幼儿心目中产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做幼儿的知心朋友,形成良好的教育基础,幼儿就会喜欢老师,并愿意与老师沟通。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在学习、生活中多关心、体贴孩子,孩子感受到来自教师的那份爱、那份关怀,自然也会和教师沟通。
再是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家长应该积极配合老师,进一步训练幼儿的说话能力,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压抑孩子天真的本性,给孩子创造表达表现的机会,提高幼儿主动表达的兴趣。让幼儿享受成功的快乐,塑造自信。既使有一点点进步,也要给予鼓励。
其次,正面引导幼儿,让幼儿获得自信心,让幼儿在支持、鼓励中去创造表现,相信更适宜。用自己的一颗爱心,一双慧眼,及时发现像韩成燕这样带有某种自我抑制孩子的表现欲。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克服胆怯心理。例如老师说:“没什么,试一试,错了也没关系。”如对幼儿说:“你真棒,回答的真好。”“你是这样认为的。”孩子会有“老师支持我”、“我能行”的喜悦与自豪感,最终会主动的表达。还可以用奖励小红花等方法激发孩子去表现,再者孩子需要时也可以给他一点提示。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扩展阅读
大班教育随笔:为孩子创造表现机会
我班幼儿尹中玉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她心里都明白,但是几乎从来不主动举手发言,即使老师请她,她也不愿意把自我明白的告诉大家,但是与小朋友在一起时,又说又笑,由此看来其实她不内向。在活动中我有意的经常提问她,以为多提问多鼓励她就会回答的,但是恰恰相反,还是不起作用。
遇到这样的幼儿,经过仔细分析,我实施了如下方法:首先搞好师幼关系,只有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使幼儿心目中产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做幼儿的知心朋友,构成良好的教育基础,幼儿就会喜欢老师,并愿意与老师沟通。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在学习、生活中多关心、体贴孩子,孩子感受到来自教师的那份爱、那份关怀,自然也会和教师沟通。
再是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家长就应用心配合老师,进一步训练幼儿的说话潜力,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压抑孩子天真的本性,给孩子创造表达表现的机会,提高幼儿主动表达的兴趣。让幼儿享受成功的快乐,塑造自信。既使有一点点进步,也要给予鼓励。
其次,正面引导幼儿,让幼儿获得自信心,让幼儿在支持、鼓励中去创造表现,相信更适宜。用自我的一颗爱心,一双慧眼,及时发现像尹中玉这样带有某种自我抑制孩子的表现欲。帮忙他们树立自信心,克服胆怯心理。例如老师说:“没什么,试一试,错了也没关系。”如对幼儿说:“你真棒,回答的真好。”“你是这样认为的。”孩子会有“老师支持我”、“我能行”的喜悦与自豪感,最终会主动的表达。还能够用奖励小红花等方法激发孩子去表现,再者孩子需要时也能够给他一点提示。
为孩子创造表现机会
我班幼儿尹中玉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她心里都明白,但是几乎从来不主动举手发言,即使老师请她,她也不愿意把自己知道的告诉大家,但是与小朋友在一起时,又说又笑,由此看来其实她不内向。在活动中我有意的经常提问她,以为多提问多鼓励她就会回答的,但是恰恰相反,还是不起作用。
遇到这样的幼儿,经过仔细分析,我实施了如下方法:首先搞好师幼关系,只有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使幼儿心目中产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做幼儿的知心朋友,形成良好的教育基础,幼儿就会喜欢老师,并愿意与老师沟通。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在学习、生活中多关心、体贴孩子,孩子感受到来自教师的那份爱、那份关怀,自然也会和教师沟通。
再是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家长应该积极配合老师,进一步训练幼儿的说话能力,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压抑孩子天真的本性,给孩子创造表达表现的机会,提高幼儿主动表达的兴趣。让幼儿享受成功的快乐,塑造自信。既使有一点点进步,也要给予鼓励。
其次,正面引导幼儿,让幼儿获得自信心,让幼儿在支持、鼓励中去创造表现,相信更适宜。用自己的一颗爱心,一双慧眼,及时发现像尹中玉这样带有某种自我抑制孩子的表现欲。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克服胆怯心理。例如老师说:“没什么,试一试,错了也没关系。”如对幼儿说:“你真棒,回答的真好。”“你是这样认为的。”孩子会有“老师支持我”、“我能行”的喜悦与自豪感,最终会主动的表达。还可以用奖励小红花等方法激发孩子去表现,再者孩子需要时也可以给他一点提示。
为孩子创造更多表现机会
我们班韩新宇小朋友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她心里都明白,但是几乎从来不主动举手发言,即使我有时刻意的去请她回答,她也不愿意把自己知道的告诉大家,但是与小朋友在一起时,又说又笑,由此看来其实她不内向。
于是我在多次活动中我有意的经常提问她,以为多提问多鼓励她就会回答的,但是恰恰相反,还是不起作用。
遇到这样的幼儿,经过仔细分析,这个小姑娘平时跟着爷爷奶奶的时间多,不怎么与别的大人交流。
因此我想了几个办法看看能不能有好的效果。
首先我加大对她的关注,实时的鼓励她,多和她交流,只有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使幼儿心目中产生对我的信任感,做幼儿的知心朋友,形成良好的教育基础,幼儿就会喜欢老师,并愿意与老师沟通。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在学习、生活中多关心、体贴孩子,孩子感受到来自教师的那份爱、那份关怀,自然也会和教师沟通。
再是家园合作共同培养,新宇的爷爷奶奶积极配合老师,多带孩子出去玩,多和别人交流进一步训练幼儿的说话能力,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压抑孩子天真的本性,给孩子创造表达表现的机会,提高幼儿主动表达的兴趣。
让幼儿享受成功的快乐,塑造自信。
既使有一点点进步,也要给予鼓励。
其次,正面引导幼儿,让幼儿获得自信心,让幼儿在支持、鼓励中去创造表现,相信更适宜。
用自己的一颗爱心,一双慧眼,及时发现像韩新宇这样带有某种自我抑制孩子的表现欲。
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克服胆怯心理。
例如老师说:“没什么,试一试,错了也没关系。
”如对幼儿说:“你真棒,回答的真好。
”“你是这样认为的。
”孩子会有“老师支持我”、“我能行”的喜悦与自豪感,最终会主动的表达。
还可以用奖励小红花等方法激发孩子去表现,再者孩子需要时也可以给他一点提示。
时间一点一点的过去,每一个孩子都像小树一样长大,韩新宇更是有了很大的变化,她来园时会主动向老师问好,在活动时积极地回答问题,整个人变得更加活泼开朗。
看到孩子的变化我真感到欣慰,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我们要多为这些天使创造表现的机会。
给孩子创造表现机会
我班幼儿尹中玉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她心里都明白,但是几乎从来不主动举手发言,即使老师请她,她也不愿意把自己知道的告诉大家,但是与小朋友在一起时,又说又笑,由此看来其实她不内向。在活动中我有意的经常提问她,以为多提问多鼓励她就会回答的,但是恰恰相反,还是不起作用。
遇到这样的幼儿,经过仔细分析,我实施了如下方法:首先搞好师幼关系,只有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使幼儿心目中产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做幼儿的知心朋友,形成良好的教育基础,幼儿就会喜欢老师,并愿意与老师沟通。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在学习、生活中多关心、体贴孩子,孩子感受到来自教师的那份爱、那份关怀,自然也会和教师沟通。
再是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家长应该积极配合老师,进一步训练幼儿的说话能力,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压抑孩子天真的本性,给孩子创造表达表现的机会,提高幼儿主动表达的兴趣。让幼儿享受成功的快乐,塑造自信。既使有一点点进步,也要给予鼓励。
其次,正面引导幼儿,让幼儿获得自信心,让幼儿在支持、鼓励中去创造表现,相信更适宜。用自己的一颗爱心,一双慧眼,及时发现像尹中玉这样带有某种自我抑制孩子的表现欲。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克服胆怯心理。例如老师说:“没什么,试一试,错了也没关系。”如对幼儿说:“你真棒,回答的真好。”“你是这样认为的。”孩子会有“老师支持我”、“我能行”的喜悦与自豪感,最终会主动的表达。还可以用奖励小红花等方法激发孩子去表现,再者孩子需要时也可以给他一点提示。
教育随笔:为孩子营造适宜表现的空间
教育随笔:为孩子营造适宜表现的空间
我班蕾蕾小朋友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她心里都明白,但是几乎从来不主动举手发言,即使老师请她,她也不愿意把自己知道的告诉大家,或用很小很小的声音回答,大家都听不见。但是在与小朋友一起时,又说又笑,由此看来其实她不内向。在活动中我有意的经常提问她,以为多提问多鼓励她就会回答的,但是恰恰相反,还是不起作用。遇到这样的幼儿,经过仔细分析,我实施了如下方法:
首先,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因为我是中途进入中二班的,只有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使幼儿心目中产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做幼儿的知心朋友,形成良好的教育基础,幼儿就会喜欢老师,并愿意与老师沟通。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在学习、生活中多关心、体贴孩子,孩子感受到来自教师的那份爱、那份关怀,自然也会和教师沟通。
其次,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家长应该积极配合老师,进一步训练幼儿的说话能力,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压抑孩子天真的本性,给孩子创造表达表现的机会,提高幼儿主动表达的兴趣。让幼儿享受成功的快乐,塑造自信。既使有一点点进步,也要给予鼓励。
最后,正面引导幼儿,让幼儿获得自信心,让幼儿在支持、鼓励中去创造表现,相信更适宜。用自己的一颗爱心,一双慧眼,及时发现像蕾蕾这样内隐、带有某种自我抑制孩子的表现欲。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克服胆怯心理。例如老师说:“没什么,试一试,错了也没关系。”如对幼儿说:“你真棒,回答的真好。”“你是这样认为的,你的声音真好听。”孩子会有“老师支持我”、“我能行”的喜悦与自豪感,最终会主动的表达。还用奖励小红花等方法激发孩子去表现,再者孩子需要时也可以给她一点提示。
经过一段时间,我发现蕾蕾小朋友喜欢与老师进行交流,在活动中也能举手回答问题了,讲述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看见同伴们在画画,还主动和老师说自己想画画呢。我感到由衷的高兴。作为教师要做到促进每个孩子富有个性的发展,除了适当的关注,还需要为他们的成长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条件。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用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恒心去教育感染,并创设良好的语言氛围,就会有收获的喜悦。
给幼儿创造展现自我的机会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孩子参与学习思考、游戏娱乐、处事交往等实践活动时往往不能做到坚决果断、从容大方,即使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一些简单家务,也总是唯唯诺诺、退缩不前,孩子这些表现都与他们自信心的塑造培养程度密切相关。
有位专家说过:缺乏自信的孩子往往来自父母的“高期望”与“过度保护”。我们目前的幼儿教育大部分仍停留在保姆式的传统教育中,教师只重于知识的生硬灌输,而忽视学习的启发引导,家长则想方设法保护孩子,一味的包办代替,致使孩子学习方式死板、知识片面不扎实
,动手能力差,知识与能力极不相称,“心里没底”自然就缺乏信心。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学习、生活的实践活动,对他们全面素质的提高十分重要,因此,我们应为幼儿开创良好的环境,让他们在亲身参与各项活动中完善自我,增强信心,这是幼儿主体性的最直接的表现形式。正如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所倡导的“凡事儿童自己能做到的,就让他自己做,凡事儿童能想到的就让他自己想,鼓励幼儿去发现自己的世界。”我们要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鼓励幼儿主动去探索。如教幼儿美术时,不要求幼儿千篇一律依照老师的示范画,而让其凭着自己的观察和理解去展开丰富的想象力,画出形态各异的图画。讲故事时,老师、家长也不要不厌其烦的讲,而应让孩子把思想和情感融入到故事之中,发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编出无数个精彩的故事情节。再如在活动区、孩子的房间摆上一些新颖、别致、易于开发智力的玩具,让孩子自己去玩、去拆,从中发现其中的奥秘。通过这种亲身的体验,幼儿锻炼了胆量,强化了学习的主动性。这种自主性的学习教育,使他们的记忆深刻而牢固,让幼儿有机会发现自我。
教育随笔:用心发现孩子的创造力
教育随笔:用心发现孩子的创造力
又到了室内游戏的时间了,最近我发现,孩子们最喜爱的室内游戏莫过于玩雪花片了。每次看到他们那股认真的劲儿,我都会开心的一笑,他们的眼神、思想、动作都和雪花片融为一体,简直到了忘我的境界。
“老师,看我的。”一个稚嫩的童音传来,我朝声音来源望去,刘焕成小朋友手里正举着刚插起来的雪花片,向我展示呢。乍看之下,乱作一团,我楞在那儿不知说什么好,“老师,看我的。”他又叫了一声,同时拿着手里的雪花片一转,那个插起来的雪花片就像陀螺一样转了起来。刘焕成小朋友的眼里也露出了自豪地神情。我简直惊呆了,太精彩了!我激动地鼓起掌来,走过去,对他说:“焕成,你插的简直太棒了,可以告诉老师是怎么插的吗?”他兴致勃勃的讲了起来。旁边的小朋友坐不住了,还没等焕成说完,就叫了起来“老师,我也会插。”“老师,我也会插。”不一会儿,一个个陀螺便在桌子上旋转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又有许多声音在喊,“老师,看我插的坦克,这是最新型的呢!”“老师,看我插的花篮。”“老师,看我插的汽车”“老师,这是奥特曼的火箭。”“老师,看我插的飞机,只有坐上人它就会飞起来。”“老师…”
看着小朋友眼中的兴奋神采的神气劲儿,我的心也跟着飞扬了起来。他们用自己灵巧的小手,编织着自己的七彩梦,创造着美好的未来。这时,我才真正理解了只要你能想到,那么你就一定能做到的真正含义。
教育随笔:为幼儿提供语言表达和表现的舞台
一、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
表演角是幼儿最喜欢的区域活动,因为表演角里有他们熟悉的道具、服装,有他们喜欢的饰品、场景,他们看见这些材料就能想起一个又一个动听的故事,拿起这些材料就能沉浸在美妙的童话世界中。表演角是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表演角一般由一个化妆区、一个道具区和一个表演区组成。幼儿都会为自己喜欢的小舞台起好听的名字,如“咪咪小剧场”、“乐乐剧场”等。表演角要使幼儿开口、开心,教师必须在准备丰富的材料上下工夫,使活泼丰富的环境成为吸引幼儿加入表演角的动因。也就是说,表演角里应该“设备齐全”,有幼儿喜欢听的、看的故事书,有幼儿熟悉的动物头饰、木偶、服装,有幼儿、家长、教师共同收集的各种生活用品、玩具以及废旧物品制作的表演道具;有教师、幼儿一起动手制作的化妆所需要的装备,如彩色贴纸做的动物胡子、项链、耳环等。表演角要让幼儿来到这里,就立刻被表演材料所吸引,就会情不自禁地装扮起来,脱口而出地讲起自己喜欢的故事,自然而然地与同伴用语言交往。
二、营建真正的自主表演空间
当幼儿兴致勃勃地加入到表演角时,教师应该为幼儿创造一个情绪愉快、气氛友好和谐的表演环境,也就是给予幼儿真正的自主表演的空间,使幼儿做到自主装扮、自主游戏、自主交往。“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当幼儿第一次在小舞台上表演时,教师并不要急着指导幼儿的表演技能,而可以仅仅充当一名忠实的观众,一边观看一边送以掌声,让幼儿觉得自己是一个最棒的演员,讲的故事最好听。也许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不强,口齿不是很清楚,声音不够响亮,节目表演得也不是很精彩,但是,对于幼儿来讲,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每当幼儿表演结束谢幕时,教师都应该及时肯定他们的表现,及时表扬幼儿身上的闪光点,给予他们再一次登上舞台表演的动力,让幼儿能够没有负担地大胆表演。
实践证明,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为幼儿创设没有压力的环境,让他们特别是那些平时胆怯的幼儿在无拘无束的表演中充分发挥他们的表演才能,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就会得到进一步提高。
三、提高运用语言的实践能力
1.逐步增加表演的难度
幼儿在表演角中的表演,教师不应该开始就定一个“标准或要求”——让幼儿必须达到什么水平,而是应该循序渐进地逐步提高。例如,当幼儿对表演角产生浓厚兴趣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把一些幼儿喜欢的儿歌、歌曲、小故事引入表演角表演的内容中,如儿歌《十二生肖》、歌曲《小鸭小鸡》、故事《小兔乖乖》等。这些故事儿歌中角色形象生动、语言简练、情节简单,幼儿可以不受表演技能的约束,只要模仿同伴、模仿动物就能自信地完成自己的“剧作”,即使重复表演也没有关系,演的人兴致勃勃,看的人开开心心,演的看的不分你我;台上的人忘词儿了,台下的人会帮助提醒,台上台下没有界限。随着幼儿表演的进步,教师就可以自己或者请能力较强的幼儿加一些简单的动作,表演后请大家一起来说说演得怎么样,并强调:“加上一些动作就更精彩了!”幼儿对教师的期望和暗示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以后的表演就再也不是一成不变,会加上自己的语言、动作,表演前还加上一两句自我介绍的话,甚至学会了如何去评价别人的表演。随着幼儿自信心的增强、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教师应该逐步增加表演的内容,逐渐提高表演的难度。为了培养幼儿的表演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师也应该经常以不同的角色出现在表演角中,和幼儿在特设的情境里进行表演。例如,教师可以扮演“龟兔赛跑”里的“乌龟”、“狼和小羊”里的“大灰狼”,用表情、动作、语言启发、引导和感染幼儿,启发幼儿展开想象,大胆讲出一些自己的真实想法或将故事延伸——让乌龟和兔子再次比赛,互相帮助一起到达终点;让狡猾的“狼”和“小羊”讲和成为好朋友,鼓励幼儿根据表演内容进行创造性表演。这种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幼儿学习语言、使用语言的兴趣,在轻松的情境中既培养了表演能力,又促进了语言的发展。这是因为表演是对所学知识的再创造,它以创造性思维为核心,是恰当运用形体、语言的结果。
2.通过各种角色表演促进多种能力发展
随着幼儿对表演角的兴趣逐渐增长,节目会越来越精彩丰富。幼儿特别喜欢自己创作发挥的故事表演,教师可以鼓励幼儿自己决定故事中所需要的角色;也可以根据当天小演员的人数加减次要的角色,在表演前自己来装扮角色。
除了演员以外,表演角还可以组织幼儿挑选导演和报幕员,导演要负责组织当天的节目,安排出场的顺序并提醒演员出场;而小小报幕员则负责预报节目和解说等。当然,幼儿对报幕员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如需要用不同的形式来报幕,来吸引更多的小观众。这些不同的角色不仅让幼儿在实际中发展了自己的语言能力,还可以发展幼儿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等。
3.在观赏评价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根据幼儿已经具有初步的评价能力,而且喜欢评价他人的年龄特点,教师应该组织表演角的观众来点评他们观赏的节目。幼儿对讲评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欢,他们既说出了许多不足之处,又给予表演的幼儿为自己辩解的机会。开始时大家可能会有一些紧张,说话声音小,语句不很连贯,用词不是很恰当,自己的意思表达得也不够清楚,这时就需要教师耐心地倾听,适时地总结,适当地点拨,来帮助幼儿归纳、提升、丰富、拓展语言经验。久而久之,幼儿的表达能力增强了,词汇量也丰富了,有时还会争辩得不可开交,但最后只要是合情合理的解释,大家都能够接受,小演员也会提出下一次改进的要求。在互评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小观众,在看见别人缺点时也要善于发现优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实践证明,通过表演角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是一条深受幼儿喜爱的、行之有效的途径。表演角中,幼儿的心态是开放的,他们不怕说错、做错,能无所顾忌地展开思维活动。在表演角中,幼儿不是被动地接受,他们不墨守成规,喜欢从新角度探索、思考和讨论;不人云亦云,敢于表现他人之所未发的见解,具有独立思考的心态。由此可见,在宽松、和谐、平等、自由、激励的表演角环境中,幼儿的思维始终处于开放、活跃的状态,其创造潜能得以进一步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