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如何陪孩子度过入园焦虑期

发布时间:2021-05-10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不为明天做好准备的人是没有未来的,在幼儿园教师的生活工作中,时常需要提前准备资料作为参考。资料所覆盖的面比较广,可以指学习资料。参考资料有助于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那么,想必你在找可以用得到的幼师资料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如何陪孩子度过入园焦虑期》,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对于第一次踏入幼儿园的孩子而言,他们正在经历人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而对于孩子在学校的反应,父母们是“几家欢乐几家愁”。孩子哭闹者有之,焦虑者有之,兴奋者亦有之……从家庭生活过渡到学生生活,父母如何才能和孩子一起度过这个关口呢?

儿童从家庭中走入幼儿园,这是他们真正步入社会的“第一个台阶”,对其成长来说,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心理学者称之为“心理断乳”。能否顺利地迈好这一步,关系到儿童个体是否能够形成良好的社会认知、自我认知以及自信心等品质。

在许多家长看来,儿童入园家长要做的主要是为他们购买书包、蜡笔、学具以及体面的服装等,顶多不过是当孩子哭闹着不去幼儿园时应安慰、哄着他们入园而已。殊不知,帮助儿童顺利完成由家庭养育到幼儿园生活的过渡,是一门系统的社会工程,家庭要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告诉孩子:入园是件快乐的事情

研究表明:许多孩子刚入园时之所以哭闹,是因为很多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以“不听话就送你去幼儿园”来吓唬孩子,使他们误以为幼儿园是个可怕的地方。相反,曾经有这样一位懂教育的家长,经常这样教育孩子:“小虎,听话啊。不听话不送你去幼儿园。”结果邻居们惊奇地发现,小虎入园竟然一声都没有哭过。为什么会出现两种迥异的结果呢?关键是我们有些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使用了不同的暗示语言:前者把幼儿园当成了“管人”的地方,似乎只有“不听话”的孩子才去那里;而后者把幼儿园当成了一个好地方,只有“听话”的孩子才能去那里。实际上,他们在有意无意地开展着入园准备工作,却因方法不同而产生了相反的效果。

减轻分离焦虑:关键是家长而不是儿童

我们曾经做过“亲子入园分离焦虑相关性的研究”,结果发现:儿童入园分离焦虑是随着家长焦虑程度的提高而不断增大的,反之,家长焦虑程度越低,儿童入园分离焦虑就相对较轻。在相关研究中我们曾经观察到这样一个案例:一位中学教师,她的孩子入园三个月了依然哭闹不止。通过观察发现,每天早晨她送孩子来幼儿园时,母子俩总要呈现一幅只有在电视剧中才能看到的“生离死别”的壮观场景,而且每次送完孩子以后,这位妈妈就绕到教室的窗户后面,偷偷地看着,许久才肯离去,很多时候能看到她边朝教室里观望边默默地流着眼泪。下午接孩子时,她会冲过去抱起孩子,嘴里还念叨着:“想妈妈了吗,小朋友打没打你,老师批评没批评你?”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极大的担心和焦虑。孩子哭起来:“妈妈我怕,明天不来幼儿园行吗?”经过我们耐心细致地干预工作,大大缓解了这位家长的焦虑,结果仅仅过了两周的时间,这个孩子便融入了集体生活。由此看来,减轻分离焦虑,从家长做起很重要。

相信孩子:能够适应其生存环境

在许多成年人眼里,幼小的儿童是“软弱无能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对儿童极大的不信任。有研究者还发现,儿童早期就学会了用哭声引起父母的注意,他们似乎懂得了“我一哭,父母就会过来”。其实,儿童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都有与之匹配的自我防御能力。如新生儿对人脸具有特殊的偏好,对母亲的声音具有较大的偏好。这是由于新生儿需要从周围环境迅速地辨别出能够给予他喂奶和安全的“对象”,虽然此时在他脑海里根本还没有妈妈的概念。再如低幼儿童从生理特点上具有同样的自我保护机制,他们以“骨骼钙化程度较低”来适应因动作协调性差而走路不稳带来的风险,这就是我们很少见到一个还不会走路的孩子“摔个跟斗就骨折”情形的原因。每个不同年龄阶段具有不同身心特点,以适应其赖以生存环境的不断变化。由此看来,成年人的某些担心是多余的。同样,儿童进入幼儿园学习与生活,在设施完备、师资优良以及配餐合理的优越环境里,还有什么可担心呢?

给孩子机会:让孩子自己来做

现在的孩子大都不同程度地被剥夺了锻炼的机会,凡事都要由家长包办代替,使部分孩子产生了“习得性无能”。对于已经入园的儿童来说,他已经走出了家门步入了社会(幼儿园),标志着孩子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这要求他们“具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自立能力”。家长要为孩子创造条件锻炼各种能力。孩子从在幼儿园的所见所闻中学到很多东西,尤其是动手能力方面会有很大长进,这就激发了儿童“自己动手做事情”的热情,他们也愿意帮助大人们扫地、收拾桌子、洗碗等等,此时家长要珍视孩子的这种愿望,给孩子锻炼与表现的机会。家长还要发自内心地鼓励孩子“你真的很棒”。孩子做事情肯定不会像我们成年人那样熟练,即使是在洗碗时打碎了碗也不要责怪孩子,仍然要鼓励孩子“帮着家长做家务”这种行为,并启发孩子善于观察事物,找到最佳的做事方法。

重视担当教育:长大意味着为自己负责

入园是儿童从家庭中走出来、步入社会的真正意义上的“开始”,担当教育千万不能少。从社会学角度看,其角色上发生了很大变化,无论家长如何地“溺爱”或者“娇惯”,来到幼儿园都是一样的“社会角色”——小朋友,在老师的心目中都是平等的。由过去的“家庭中心地位”变换成“普通一员”的身份,可能会存在着巨大的落差。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有责任帮助孩子完成这一过渡,并告诉儿童:你长大了,应该对自己做的事情负起责任来。伟大的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之所以把“游戏”称之为“工作”,其初衷是想从小培养儿童的“责任心”,良苦用心昭之若示。因此,担当教育是儿童责任心培植的最初阶段,也是良好社会认知的开端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小编推荐

幼儿教师如何应对幼儿入园焦虑


每当幼儿入园进入高峰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大量的“求救信号”——到底怎样能够让幼儿减少新入园的“分离痛”?去年,我们就根据许多专家的建议结合我们自己的研究,给有缘的家长朋友们提供了很有见地、很有价值的协助。今年,在原来的那些建议和方法之后,我们进一步把很深的一些原理加上操作(就是俗称的“秘方”)做了系统的整理,在此奉献给大家。

对新入园幼儿的关键照顾法

第一、知人知音法

取得跟幼儿父母的良好印象和密切联系。抱着为幼儿着想的心情,友好地跟幼儿的父母交流、沟通一定可以取得幼儿父母的好感、支持和感激,就很容易跟父母达成共识,形成很好的家园、亲师关系。我们在家长心目中的地位就会提升,就会得到真诚的敬重。长此以往,这种敬重就会牢固并形成友谊!为此,每位老师都要了解幼儿及其父母的基本情况,掌握幼儿的第一手资料,心里装着这些东西,交流和沟通就不会空洞、不会无聊了,也能真正打动家长的心。

第二、10秒钟拥抱法

对新入园的幼儿,每天至少要拥抱3次,每次10秒钟!这样做看起来很简单,但其效果会很显著甚至很神奇。把我们的心跟幼儿的心贴近,我们的心场跟幼儿的心场就容易链接、融通,形成的现象就是老师跟幼儿特别融洽和亲近。这是解决幼儿初入园心情紧张、不安的秘方,大家要善加运用。如果无效,你就要检讨自己的心思。换句话说,这个秘方是非常管用的,前提条件是:我们的心要放在同情、安慰、热爱幼儿这样的状态上!

第三、安父母之心以安幼儿法

要及时把幼儿在幼儿园的实际情况用合适的方式及时传递给家长。我们可以用电话、可以用网络、也可以用面谈的方式,把幼儿在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及时地报告给家长。这样做的目的是要让家长放心。而我们大家知道,家长的心和幼儿的心是即时相连的,家长放心幼儿才能安心、安静、踏实。所以,要让幼儿不哭、不闹,安心是关键。要安幼儿的心,很重要的一个秘密就是安下他的父母的心。用我们的真心,我们特有的方法、措施,安稳、安定了家长的心,幼儿的心就不会不安了。这就在根本上解决了幼儿初入园总是哭闹的关键问题了。同时,前后勤的员工都要养成使用亲切语言的习惯,尤其是对待初入园的幼儿更应如此。幼儿感受到了我们的温柔的爱,他就不会恐惧了,他的心也就安稳了。总之,各位员工一定要记住,初入园幼儿的哭闹是个现象,其背后的根本原因是:恐惧。因此,我们想办法让幼儿摆脱和克服了恐惧,我们对待初入园的幼儿的工作也就成功了。

第四、清淡、甜蜜法

进食的东西不可有“暴烈”成分。比如肉类、油腻、口味很重的食物,都不适合幼儿。要让幼儿温和、平和、安静、踏实,我们给幼儿的食物也应当是温和、平和、安静、踏实的。英语中就有成语:You are what you eat.And you are what you wear.同样,我们给幼儿穿什么样的衣服,幼儿的心情、性格也会跟进食食物一样,变成那种食物所携带的性格的那种性情特征。所以,我们给幼儿的食物一定要清淡、平和,这样的食物可以满足和迎合我们生命的一切需求,而且也让幼儿的性格淡定、从容、宁静、智慧、长久。也就是说,能够保证幼儿聪明并健康的食物就是“清淡”二字所属的那一类!甜食是有利于幼儿的安定,有利于幼儿的脾胃的。这也是多数幼儿喜欢吃甜食的原因(因为脾胃是人的后天之本,而幼儿时期是人的脾胃相对最累、最弱的时期)。因此,在初入园的幼儿增多的时候,甜食也要相应增加一些!除了清淡和甜蜜以外,我们的食物的制作,要细致、要认真,制作过程中的情绪要平和、安详和充满爱心!这一点也很重要,大家要特别注意。

第五、慢来法

平心而论,多数家长是不懂教育的(很多做教育的对教育也可能是一知半解的)。因此,幼儿刚刚从家庭出来是难免有些问题的。比如祖父母带大的幼儿,往往自立能力差、性格过于内向、体格比较孱弱等等都是比较普遍的现象。从这一点我们可以发现,幼儿的问题其实根本上是大人形成的,问题的根本是在大人身上的。退一步讲,即使问题只在幼儿身上,我也要强调:幼儿的习惯、性情不是一天就形成的,要转变也不是一天就能转变过来的。所以,做教师的、做家长的,不要不认识幼儿的问题的本质,也不要急于求成。首要的是要认识、要深刻地理解幼儿及其问题的本源,然后给予幼儿真诚美好的期待并真诚地做好自我纠正、自我示范和引领,慢慢来,幼儿就会调整和转变了。根据我们的经验,有很多的时候,家长的转变带来的幼儿的自动的转变是会令家长自己感到吃惊的!幼儿进入幼儿园,是要养成他受用一生的思维模式(性格)、行为习惯的。这才是奠定人生基础的真正的幼教。只有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做幼教的才可以“大言不惭”地说,让幼儿适应幼儿园——让幼儿在幼儿的集体中亲身体会、学会、认同人类生活的规则、规范、秩序,和睦、和谐、共赢、效率等等的普世和普适的行为守则……

以上五点所提的,其实都不是表面肤浅的操作,也不仅仅是一些方法。事实上,大家知道,明白了事物的本质及其原理、道理,我们才可能把握和驾驭它。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我们做起事情来才会得心应手啊!所以,大家要多琢磨其中的原理、道理,至于方法,你可以随机应变。

缓解孩子入园焦虑有妙招


每年秋季入园时,经常会看到孩子哭闹的身影,孩子初入园时,就像我们大人刚刚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那时我们的心里往往会有不自在、时间过得特别慢、身体不适、心情紧张烦躁等感觉,而孩子对这些感觉的直接反应就是哭,同时还“事事需要自理”,在家中孩子喊一声就有好几个大人围着转,可是在幼儿园就要自己拿勺子吃饭、自己去洗手间大小便、睡觉自己穿脱衣服等。

实践证明:自理能力越差的孩子,对幼儿园生活的适应能力越弱,产生焦虑的心理也越长,因此,作为家长要关注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以实际行动帮助孩子度过入园焦虑期。

一、首先要教会孩子用语言清楚地表达自己的需求

5岁的晴晴是一个很可爱的小女孩,但有尿裤子的毛病,每天早上入园时妈妈给准备的三条裤子不到下午离园就全部尿湿了,她随时随地小便,而且从来不去寻求老师的帮助,如此反复了一学期的时间,家长和老师都异常头疼,分析原因,妈妈说:“2岁以前孩子白天晚上都用纸尿裤,从来没教过她提出小便要求等,可能就此养成了这个坏习惯吧。”年轻妈妈无奈的表情提醒我们:教会孩子提出自己的需求,主动寻求大人的帮助,是培养孩子自理能力发展的第一步。

二、做个有心的父母,将“吃饭、睡眠、穿脱衣服”等生活琐事游戏化,并都列为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内容

在一日生活中,家长要有心,比如吃饭,很多家长都觉得是个难题,常常抱怨孩子就是不张嘴,这时你不妨把饭菜编成童话,可以是小动物、可以是孩子熟悉的身边的任何东西,孩子需要你去哄,需要你刻意的亲近和注意。

同时,家长一定要用心,心中要确定明确的培养目标:比如,对孩子睡觉能力的培养,家长的目标要定为:

1.能在家长的帮助下有顺序地穿脱衣裤。脱:先脱鞋、再脱裤(冬季先解上衣纽扣),最后脱上衣,并放在固定的地方;2.睡眠时睡姿正确,不蒙头、吮手、咬被角等;3.学会分清衣裤前后,会系纽扣、拉拉链;4.学会穿鞋、分清左右脚,拉好鞋舌,系好鞋带或粘好鞋扣;5.起床后视孩子情况,先教孩子有折叠被子的意识,再逐渐提高要求。

三、放开手,让孩子大胆去尝试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家长别怕麻烦、别怕脏,该让孩子做的绝不要包办,因为,有了“本领”孩子才有自信,才会减少心理焦虑从而尽快地适应集体生活。

宝宝入园,你比孩子更焦虑?


别不承认!宝宝入园,你比孩子更焦虑!

小宝宝入园,宝宝的心态调节黄金时间是入园前一个月。其实在上幼儿园这件事上,无助的不仅仅是孩子,对于即将把孩子送去幼儿园的妈妈来说,“如何为孩子做足准备”、“如何缓解孩子的分离焦虑”、“如何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都是必须面对的问题,除此之外,小宝宝新生入园,父母还常会中五大入园不适的成人“禁忌”!

作为父母,特别是妈妈一定要做好多重准备,最好在孩子入园前一个月就开始做一些心理调试。首先,对于上幼儿园这件事,家长不要吓唬孩子。故意的吓唬不太可能,但家长一般会忽视一些无意的行为。例如,在孩子面前,家庭成员之间互相讨论孩子上学后是否安全?是否能吃饱饭?是否会哭闹?这些焦虑、不安的情绪会传递给孩子,让孩子也感到焦虑不安。

其次,家长不要过度强调上幼儿园的好处,这样会让孩子感到做作、不真实,会让孩子的期望值太高,入园后容易产生失落感。当然,家长要给孩子多讲幼儿园的事,不过,尽量采用平和的语气进行讲述。家长应该像讲故事一样,经常给孩子讲讲,幼儿园有几位老师?他们长什么样?幼儿园有什么玩具?幼儿园的孩子都在吃什么?

此外,家长还可以在家里跟孩子玩“幼儿园的一天”的游戏。家长可以扮演老师,跟孩子做游戏,游戏的内容是幼儿园的宝宝上午做什么?中午吃什么?怎么睡觉?下午怎么玩耍?围绕着幼儿园的一天进行实际的模拟游戏。如果幼儿园主动提供家长进园参观的机会,那再好不过。重点在于,参观过程由孩子主导,父母跟随。不管孩子想去小花园或者洗手间都可以,因为这是他即将进入的环境的一部分。这能最快地让孩子熟悉:这是什么地方?这里有哪些人?会发生哪些事?妈妈也能看到教室里在发生什么事情,老师会怎么处理问题。

五大父母心态“禁忌”

NO.1教室外偷偷看

父母把新生宝宝送到幼儿园后,总是不放心在教室外面偷偷看,担心老师照顾不好,担心孩子没人管、受欺负,或者不习惯幼儿园的生活。父母的担心虽然是出于对孩子的爱,但是像这样的不放心,更多的是对幼儿园的不信任。若宝宝发现父母这样的小动作,他就会受到心理暗示:原来连妈妈都对幼儿园不放心,从而更加坚定了“在幼儿园不开心”的认识了。

tips:宝宝本来就对幼儿园有抗拒的心理,如果家长在言行举止中都表现出这些不信任态度,宝宝就更难全身心地投入到幼儿园的生活了。因此,父母在宝宝入园前后要少说幼儿园或者老师的“坏话”,建议家长多跟宝宝讲讲幼儿园发生过的事情,来帮助宝宝唤起在幼儿园的趣事。

NO.2叮嘱老师照顾好宝宝

宝宝将要入园了,爸妈非常担心宝宝在幼儿园吃不饱或者会被其他小朋友欺负,因此把孩子交给老师的时候总是千叮万嘱,希望老师能够特殊照顾好自己的宝宝。虽然父母爱子心切的心理可以理解,但是如果每个家长都要求老师特殊关照宝宝,这样难免有点和入园的初衷相悖。宝宝进入幼儿园,就是为了走出家庭的小圈子,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去学习如何交朋友、如何和不同的人相处、如何照顾自己。老师的作用并不是做一个保姆,而是在这个新环境中引导宝宝去学习,协调小朋友之间的关系,教他们学习自理生活。因此,父母请放心地将教育孩子的“接力棒”交给老师吧!

tips:如果老师对待小朋友有失公平,甚至搞特权主义,这样一方面会给宝宝不好的榜样作用,另一方面受到特别照顾的宝宝有可能会变得傲慢、自我中心,这样不利于小朋友相互的交往。

NO.3偷偷离开幼儿园

宝宝刚入园的时候,父母送宝宝上幼儿园要离开的时候,宝宝总是哭闹着不让爸妈走,但是自己又要赶着上班,只好趁着宝宝不注意的时候偷偷离开。其实父母的这种做法非常不可取,宝宝一开始还和父母有说有笑,但是一转眼便发现父母已经一声不吭地走了,宝宝心里除了有极大的落差外,更多的是一种被抛弃的恐惧,认为父母不爱他了,要把他丢在幼儿园不回来了,这样会让宝宝对幼儿园产生抗拒心理,因为这里是“被遗弃之地”。正是因为父母没有一句正式的道别,也没有给宝宝任何解释,这样宝宝会哭闹得更厉害,下次他也不愿意再去幼儿园了。

tips:家长要在离开之前,安静地好好和宝宝分别,和宝宝解释清楚你要去上班了,答应他放学的时候会回来接他回家。家长最应该做的是安抚好宝宝的情绪,同时让他知道你不是要抛弃他,你只是因为工作的关系要和他分离一些时间。尝试让宝宝去理解你的原因,要鼓励他像个“小大人”一样去面对暂时的离别,给宝宝一个亲吻,让爸爸感觉到你是爱他、充分尊重他的,这样宝宝也就比较容易接受你的离去,能够安心地在幼儿园等你回来接他。

NO.4帮宝宝占玩具

一些家长希望宝宝在幼儿园开心快乐,因此有时候会出手帮宝宝霸占玩具,让他可以玩得到他想玩的东西。像家长的这种保护主义,虽然说不让孩子受到委屈,但是却是建立在别的小朋友的委屈之上。而且家长的这种行为是一个不好的示范,宝宝会觉得只要是自己喜欢的,就要不择手段地占有它,这样宝宝很容易会变得霸道、自私。因此,让孩子可以快乐地玩玩具,同时又能收获友谊,学习好人际关系,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宝宝学会分享。家长在平时就应该要注意培养宝宝分享的意识,邀请别的小朋友到自己家玩的时候,建议孩子们交换玩具,让宝宝懂得将自己的玩具分享出去,这样能够收获到更多玩具,充分享受分享的快乐。

tips:家长也可以鼓励宝宝大胆地加入他人的游戏圈子,当别人在玩玩具的时候,如果自己想要参与,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希望能够和他们成为朋友并一同玩乐。家长的鼓励与引导,能让宝宝通过在幼儿园交友的实践锻炼,长大后一定能成为一个社交小能手哦!

NO.5心太软

宝宝哭闹着死活不要上幼儿园,看着宝宝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样子,妈妈心都酸了,或许就答应宝宝今天就不送他去了吧?妈妈这样就做错了!宝宝尝了一次甜头下次肯定会闹得更凶,妈妈的心软和纵容只会让宝宝有了更多逃避上幼儿园的机会,这样宝宝很容易会养成依赖、逃避困难的习惯哦!

tips:爸妈在教育宝宝上要有原则并坚持一贯作风,不能因为太过溺爱、惯宠孩子而丧失原则,对孩子过于迁就。让孩子感觉父母是说到做到的,不准就是不准,没有空子可钻,让宝宝知道无论他怎么耍赖都不能动摇爸妈的态度,这样就能够建立爸妈的权威,也就能比较轻松地“管理”你的宝宝了。

入园的心态变化不仅宝宝会有,父母成人也有会,当有一天自己的宝宝要一个人在另外一个陌生的环境学习、生活,何况还是那么小的BB,父母心中的担心和牵挂完全是可以理解和体谅的。父母情绪的变化虽然不会直接表现出来,但是宝宝天生就是敏感的,他们也可以在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察觉到父母的心态变化,因此父母有怎样的心态,宝宝或多或少也会有怎样的心态。所以,新手父母在面对宝宝入园这件事儿上,不仅要坦然、积极面对,更要乐观地鼓励孩子,和孩子一起适应迎接幼儿园的崭新生活。提前一个月,给父母提个醒,希望爸爸妈妈和宝宝一样都可以顺利平稳的适应幼儿园生活。

捉迷藏克服孩子焦虑症


哥斯达黎加心理专家近日说,小孩上幼儿园或与父母分开时常常哭闹不休,这主要是因为孩子出现分离焦虑症,而玩捉迷藏游戏能有效帮助孩子适应和父母的分离。

哥斯达黎加心理专家布兰科日前在哥《民族报》上撰文指出,这种儿童情绪障碍多发生在学龄前儿童身上,表现为孩子在与亲人分离时出现极度焦虑反应。分离性焦虑症如果不加以重视和治疗,会影响孩子未来的学习和生活。

那么,父母应该如何帮助孩子克服分离焦虑症?布兰科建议说,玩捉迷藏游戏能有效帮助孩子适应和父母的分离。这个游戏可以让孩子在玩耍中知道,父母不在眼前不代表他们消失了。另外,还可在家中让孩子先练习与父母分离,让孩子逐渐习惯父母离开的感觉,比如让爷爷奶奶暂时照顾一下孩子,父母离开时间也可慢慢延长。

她还说,家长应该随着孩子的成长,鼓励他们学习认识周围的世界,培养独立性。她建议说,当孩子刚能动手时,就应有意识地培养他们自理习惯,如自己吃饭、穿衣、刷牙、梳头和大小便等。在孩子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家长一定要有耐心,孩子犯错不要责怪他们,否则会影响孩子学习和自立的积极性。

布兰科强调,有些父母离开年幼的孩子时会流露出不安情绪,而孩子很善于捕捉父母要离开时流露的焦虑神色,因此父母要学会在孩子面前隐藏这种情绪,否则长此以往,孩子的依赖心理就更难以克服。

案例:儿童个案爱陪画的孩子


儿童个案爱陪画的孩子儿童个案爱陪画的孩子儿童个案爱陪画的孩子儿童个案爱陪画的孩子儿童个案爱陪画的孩子儿童个案爱陪画的孩子儿童个案爱陪画的孩子儿童个案爱陪画的孩子儿童个案爱陪画的孩子

每个孩子都有他们各自的学习方式,只有允许他们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操作与探索,孩子的学习才是主动的,学习的效果才是积极、有效的。我们的教育才是真正做到了尊重幼儿。

我们小班有个孩子叫康康,他在绘画活动中表现特殊:每当老师讲解完作画要求,孩子们兴致盎然地开始画画时,只有康康呆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老师上前询问时他总说:“我不会画,老师帮我画。”前几次,我总以“你看别的小朋友都是自己画的,康康也要自己画,好吗?”来回答他。结果就以不画告终,而当他看到别人漂亮的画时又好生羡慕。就这一情况我进行了分析:康康虽然年龄比同龄幼儿小一些,但他在智力、动手能力等各方面学习能力都不落后于其他幼儿。他不是不会画画,也不会画不好,关键在于他对绘画缺乏自信心。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在组织绘画活动时我改变了策略:当康康再次要求老师帮他画画时,我就对他说:“来,老师陪你画。”于是,我一边握住他拿笔的手,一边则用语言鼓励他(他运笔时我的手不用力):“小手握住笔,眼睛看好,用点力变(画)!变(画)!变(画)!看漂亮的饼干(或其他物体)变出来了!”初次看到自己也能像同伴一样画出东西来,康康感受到了成功喜悦的快感——他大声地哈哈笑了起来。我也从他的笑容里看到了他对画画的自信心萌芽。以后,康康就不再要求老师帮他画画了,我按照上面的方法陪他画了一段时间后,便开始培养他独立作画的习惯(绘画时不用老师陪在身边)。如今康康对画画已有了较浓的兴趣,能像其他小朋友一样充满自信的画画了。康康的改变让我从中受到了不小的启发:当幼儿在集体活动中有特殊的行为表现时,教师要善于去发现,及时分析情况,采取措施给予相应的教育,这将在无形之中使幼儿受到支持与鼓励,培养孩子对活动的自信心和积极性。让孩子得到良好的发展!

相信《如何陪孩子度过入园焦虑期》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幼师资料,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教育随笔:如何帮助孩子平安渡过入园焦虑期 在幼儿园的第一个月,是宝宝新生活的开始,也是爸爸妈妈最揪心的一个月。我们都能看到一些新入园的小班幼儿,在与家人分别时哭喊:“我要妈妈!”“我要回家!”有的孩子会大哭大闹,让家长无法分身。如何让这个月少...
    2021-05-21 阅读全文
  • 如何合理度过宝宝入园焦虑期 每年的新生入园,总会有一段不适应期,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 要入幼儿园了,宝宝在爸妈的陪伴下一起到幼儿园报到。但是接下来的事情却让爸妈感到难过。有的宝宝哭闹着不让爸妈离开;有的宝宝前几天高兴地去上幼儿...
    2020-01-11 阅读全文
  • 如何度过学前“反抗期” 五六岁的孩子一般都要经过一般都要经过一个“反抗期”。本来温顺听话的孩子,一到这个时期就会变得调皮、不听话。比如天气凉了,妈妈让孩子穿外套,孩子硬是不穿;客人来了,妈妈让他有礼貌地招呼客人,他就是不理不...
    2021-12-28 阅读全文
  • 国外家长如何帮幼儿度过入园关 宝贝上幼儿园,是很多年轻家长头疼的一件事,因为孩子还太小,往往对新环境不能接受,这方面,我们不妨借鉴一下国外家长的做法。 日本 日本的父母在送3—5岁的孩子去幼儿园时,遵循的是“入园三部曲”。一部曲是...
    2021-04-21 阅读全文
  • 如何帮孩子挺过入园关 从居家生活到去幼儿园,对孩子来说是一次精神上的“断奶”。因之,在去幼儿园之前,家长就要有目的地训练孩子,帮他们做入园的准备。一些幼儿教师就幼儿和家长可能会面临的问题,给出了相同建议—— 哭闹 孩子最初...
    2021-04-23 阅读全文

在幼儿园的第一个月,是宝宝新生活的开始,也是爸爸妈妈最揪心的一个月。我们都能看到一些新入园的小班幼儿,在与家人分别时哭喊:“我要妈妈!”“我要回家!”有的孩子会大哭大闹,让家长无法分身。如何让这个月少...

2021-05-21 阅读全文

每年的新生入园,总会有一段不适应期,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 要入幼儿园了,宝宝在爸妈的陪伴下一起到幼儿园报到。但是接下来的事情却让爸妈感到难过。有的宝宝哭闹着不让爸妈离开;有的宝宝前几天高兴地去上幼儿...

2020-01-11 阅读全文

五六岁的孩子一般都要经过一般都要经过一个“反抗期”。本来温顺听话的孩子,一到这个时期就会变得调皮、不听话。比如天气凉了,妈妈让孩子穿外套,孩子硬是不穿;客人来了,妈妈让他有礼貌地招呼客人,他就是不理不...

2021-12-28 阅读全文

宝贝上幼儿园,是很多年轻家长头疼的一件事,因为孩子还太小,往往对新环境不能接受,这方面,我们不妨借鉴一下国外家长的做法。 日本 日本的父母在送3—5岁的孩子去幼儿园时,遵循的是“入园三部曲”。一部曲是...

2021-04-21 阅读全文

从居家生活到去幼儿园,对孩子来说是一次精神上的“断奶”。因之,在去幼儿园之前,家长就要有目的地训练孩子,帮他们做入园的准备。一些幼儿教师就幼儿和家长可能会面临的问题,给出了相同建议—— 哭闹 孩子最初...

2021-04-23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