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教育随笔:一粒珠子引发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1-05-08 教育随笔 小班教育随笔 教育教学随笔

教育随笔:一粒珠子引发的思考

开学两个多月了,孩子们很快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环境了,一切都按着幼儿园的常规进行,可是有一天幼儿在吃完午饭下楼散步时,却发生了一件具有安全隐患的事情。我看见瑶瑶一边走路,一边用手捂着嘴巴,而且还在和后面的小朋友莫名其妙地笑着!我奇怪了,有那么好笑吗?于是走进仔细一看原来她嘴巴鼓鼓的像是在吃东西。于是我对她说:“你嘴巴里的饭怎么还不吃掉?”她看着我,可是半天还是鼓在那,没一点反映,于是我意识到这不是饭了,“把嘴里的东西吐出来给我看看是什么?”。于是她慢慢地把嘴里的东西吐出来交给我。天啊!居然是一粒珠子!要是不小心吞下去怎么办呢?

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在回教室后,让瑶瑶把刚才的事情跟大家说一遍。她低着头说:“我把珠子放在嘴巴里了。”我举着珠子问在坐的幼儿:“你们能把珠子放在嘴里吗?”只见他们都摇着头说:“不可以。”于是我又赶紧问:“把珠子放在嘴里有危险吗?”小朋友你一句我一句的议论开来了:“老师很危险的,不小心吃到肚子里的,会死的!”经过我的一番说教,小朋友表示不再带珠子来幼儿园了。

我想孩子们的衣袋里会不会也有不安全的东西呢?我便检查了他们的衣袋,不检查不知道,一检查吓了我跳三跳,小小的口袋里有:纽扣、绳子、别针等。

经过这件事情之后我反思到:安全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幼儿来园后,保健老师作为幼儿园的第一门关是很重要的,班级教师作为第二门关也是很重要的,我们一定要检查幼儿的口袋等,杜绝幼儿把不安全的东西带入幼儿园,活动室的用具也要随时的检查,只有坚持检查才能确保幼儿的安全。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编辑推荐

教育随笔:一次谈话引发的思考


放学了,孩子们在家长的陪伴下开开心心的离开了班级。这时候我看见徐悦馨在椅子上坐立不安、一脸愁容,还喃喃自语:“妈妈什么时候来接我呢!”想了一下,我就走过去:“馨馨,你的妈妈是做什么工作的呀?”馨馨说:“妈妈是做电脑工作的。”我接着问:“哦,你的妈妈今天肯定很忙,不要着急,一会儿就来了,你喜欢你妈妈吗?”馨馨立刻来了兴致:“当然喜欢啊,我妈妈会给我讲故事,还会陪我和妹妹一起玩呢。”这时候没有走的孩子都站过来七嘴八舌地说“我妈妈怎么,怎么……”不一会儿,家长们都来了,孩子们高兴地和教师说再见,离开了幼儿园。也就是在幼儿离园这短短的几分钟,我计划的个别交谈结束了。由此例可见,个别交谈不在时间长短,只要教师有此意识,机会是不少的。

个别交谈不一定是教师发起的,幼儿总想把那些在他们看来很有趣的事告诉教师,谈话也就成为教师与幼儿的情感交流、经验分享等,但无论哪种类型的交流要成功进行都要求教师耐心地倾听,对幼儿的谈话表现出兴致勃勃的态度,让幼儿感到“老师认为我讲得很有意思”。

总之,与幼儿个别交谈,对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表达能力、理解能力、认知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与个别幼儿交谈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作为我们幼儿教师要自己在保教工作中培养这种能力,并在实践中自如地运用。同时也将自身的素质推向新的更高的境界。

教育随笔:排队引发的思考


教育随笔:排队引发的思考

每次带孩子到户外活动时我们班的孩子总喜欢抢占排头,喜欢插队。目的是想跟老师牵手当小班长,以“老师”的身份在前面带队。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站队抢排头的孩子们越来越多。

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满足孩子们的心愿,我想出了一个办法。站队前,我对孩子们说:“请把你们的小手伸出来”。孩子们高兴的伸出自己的小手,我走到他们身边,一一握一下他们的手,亲切地在他们的耳边说一句:“你的小手真干净”。或者说:“你的小手热乎乎的……”孩子们笑了,高兴的也在我耳边说一声:“你的手也热乎乎的。”请保留此标记手和我妈妈的手一样大。”“我爸爸的手比你的大…….”随后脸上露出得意和满足的表情。我说:“站队吧!”话声刚落,孩子们个个忙着找位置,很快就站好了对,没有抢排头的了。先抢一阵,再站队的现象彻底地消失了。

“一个好的教育家,应该是半个心理学家。”此时,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认识。孩子们抢排头,主要是想站在老师身边和老师亲近,引起老师的注意,通过皮肤接触,感受老师对自己的关爱。老师主动给孩子们一些抚慰性言语和动作,是迅速缩短教师与孩子们的距离,亲近孩子们,满足他们愿望的好方法。

教育随笔:由“沙发”引出的思考


通过一个上午的制作家具活动后,展现在我眼前的是集幼儿智慧且精致的家具作品。看:晶晶、姚瑶、陈乘风合作的“衣柜”;小意、章会凌合作的“电视机”;王思奇、叶文睿、龚梁合作的“床”,都是有模有样的。当我看到威威独自制作的“沙发”时,我皱起了眉头,不禁冒出了火:怎么那么难看的“沙发”,只见“沙发”上用剪刀戳了许多小洞,象个蜂窝```!

但我还是尽力使自己平静下来,并问威威:“你怎么回想到把“沙发”做成这个样子的呢?”

威威却自豪地向我介绍了他的杰作:“我家里的沙发上面有许多个纽扣,我觉得这样的沙发很漂亮,所以就把沙发做成这个样子的``````!”

噢!我恍然大悟,原来威威的灵感来自他的生活经验!

幼儿所表现、所表达的一切都真实地反映了他们对生活中事物敏锐观察以及对自己的亲身感受!虽然,这样的“沙发”并不美,但难道只有完成一件“美”的作品才是最重要的吗?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值得深思的问题!

教育随笔:一粒瓜子


今天小朋友们开展了一节健康活动《硬硬的壳,香香的肉》,昨天王老师就布置了任务:每人带几颗坚果,因此早上一入园,孩子们就讨论嗨了“你带的是什么?”“我带了核桃还有花生呢!”“我带了一大包!”。活动中,王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讨论了坚果的特征、吃法以及营养价值等,随后请孩子们尝试着用刚刚学到的方法吃坚果,孩子们瞬间活跃开了。

就在这时,起行小朋友跑到我跟前“张老师,这个给你!”我伸手接过一看原来是一粒瓜子,顿时心里一暖,我立刻向他请教瓜子的吃法,随后当着他的面把瓜子吃掉,并说了声谢谢!后来,我看到他游走在同伴之间,给这个小朋友一粒瓜子,给那个小朋友一粒……忙得不亦乐乎!后来,我收到其他小朋友送的一颗花生,我有意识地走到起行身边对他说:“起行,这颗花生送给你!”他先是一愣,随即高兴地收下、吃掉了。

活动结束后,地面上有许多的碎壳,只见起行小朋友拿着扫帚开始清扫起来。王老师也发现了他的行为,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他。

起行是一个比较特别的孩子,小脑袋很聪明,但自尊心很强,脾气不是很好,行为习惯也较差,不太会主动与同伴交往。但从今天他给大家送瓜子可以看出,小家伙正在慢慢地转变,他已经愿意尝试与他人交往,也懂得好东西与同伴分享了,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主动把地面清扫干净,会积极为班级做事情了。虽然是一粒小小的瓜子,但能反映出起行的变化,相信他会越来越好!

教育随笔:四个追问引发的思考​


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更是孩子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纲要》、《指南》等确定了游戏重要的地位,“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是对其价值的充分肯定。幼儿的游戏离不开适宜的、多样化的物质材料,游戏材料为幼儿表现游戏、发展游戏提供了重要物质保障。然而作为一线的幼儿教师,每学期在创设班级游戏环境和组织幼儿游戏时,总是遇到种种困惑。如:幼儿对材料不感兴趣,某些游戏材料容易损坏或制作游戏材料工作量太大等等问题。通过阅读《上海托幼》上的这篇文章“游戏材料那些事儿”,引发了我的思考。文章中徐则民老师关于游戏材料的四个追问,让我印象深刻。围绕这四个问题我对游戏材料提供有了更加深刻的领悟。

问题一:材料,真的能引发幼儿游戏吗?

对于这个问题我与徐老师的想法一致,无论是精美的儿童玩具,还是生活中带一些废旧物品,都能引起幼儿游戏的欲望。日常教育教学中作为一线幼儿教师的我们,不仅为幼儿提供许多现成的玩具材料,更加懂得收集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制作成自制的玩具或者直接给孩子们游戏使用。

问题二:材料,是力求种类丰富,还是确保同种材料数量充足?

看到这个问题时我首先懵了一下,一直以来不是都强调为幼儿提供种类丰富的游戏材料吗?难道我这样做错了吗?文章中的一个反问:“琳琅满目的材料真的能成就幼儿游戏吗?”引起我的关注。确实如文中提到的一样,现实生活中班级中的许多材料幼儿并不感兴趣。即便是教师特地制作的精美教玩具,幼儿在操作过之后便不再问津。上学期我在班级的美工区提供了吸管、彩纸、贝壳、玻璃瓶等等美工材料,一学期下来发现贝壳竟然一直放着没人动过。是孩子们没发现吗?不对,放在玩具柜的明显位置,一进美工区就能发现。现在想想可能是孩子们不知道怎么玩、怎么用,缺乏相关经验。看来确实并不需要样样齐全,反而在同种材料数量充足方面我做的还不够。经常听到孩子们跑过来跟我说某某小朋友在抢谁的材料,如果材料充分满足幼儿需要,又怎么会发生争抢的事情呢?

问题三:材料,一定越逼真越好吗?

最近班级的美食店游戏区食材有些破损,我本来想带着孩子们一起动手制作一些食物,如包子、饺子或韭菜、烤串等。但读到徐老师的这篇文章时发现我也犯了许多老师会犯的错误,在制作游戏材料时往往追求逼真或色彩艳丽。这样反而限制了幼儿的自主发展可能,或许低结构的游戏材料才是大班幼儿真正需要的。

问题四:材料使用,到底谁说了算?

关于材料使用的问题,虽然我一直追求以幼儿为主,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但实际工作中往往作为教师的我们一直在想方设法设计各种新游戏,收集各种可以玩的材料等等,往往最后呈现给幼儿的都是已设计过的,幼儿真正能决定的很少很少。主要原因还是我们教师不敢放手,没有真正信任幼儿。

“孩子是天生的创造家”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比如给孩子们玩雪花积木,在不同年龄阶段,孩子们会不断的在自己的探索实践过程中,把雪花积木拼搭成各种各样的事物。从而可以看出,孩子是很喜欢去创造自己喜欢的东西。所以我觉得,在教室的有限的空间中,教师应该为孩子创设一个能放一些各种各样不同的材料,让孩子们能在那里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给孩子创造一个大胆想象,大胆模仿的空间,是作为一名教师的职责之一。要想让自己能在这块净土上得到更多的快乐,必须要让幼儿成为游戏材料的真正主人,这样幼儿才会真正的快乐。

教育随笔:告状的引发


教育随笔:告状的引发

发现大部分孩子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特别喜欢告状。

看看美工区的几个孩子,他们在那剪花,这看似一片平静,其实就在一分钟之前,彤彤气呼呼地来告状:“老师,他抢我的手工纸。”我听了有点生气,心想都是中班的孩子了,不应该这样没有礼貌,更何况我们幼儿园一直很注重礼仪教育的。我和彤彤一起来到美工区,来问个明白,原来这位涛涛没有手工纸了,但是他看着其他小朋友都在剪花,自己也很想剪。我知道后,没有批评他,微笑的告诉他:“乖,你没有手工纸可以跟小朋友借,但是要别人同意后,并且让小朋友给你拿,抢别人的东西别人会很伤心的。那你愿意让小朋友伤心吗?”他听了我的话,低下头了。我看他好像意思到自己错了,微笑着问他:“那彤彤伤心了,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旁边的其他小朋友都说:“道歉了,她就不生气了。”他看看那个似乎不太生气的彤彤,走到她身边低着头说:“对不起,我不该抢你的手工纸。”“没关系,我给你一张手工纸。”彤彤说着拿出一张很漂亮的手工纸给他了,他们还商量要比赛谁剪的花最漂亮呢。看着他们一起开心的剪纸,我也笑了,真的为孩子们的懂事而欣慰。希望他们以后都能和平相处。其实,孩子告状之后,最希望的就是得到老师的公正处理,并不是要老师一定批评谁.

教育随笔:一根树枝引发的误会


教育随笔:一根树枝引发的误会

晨间锻炼过后,孩子们在草坪上自由玩耍,这时我看到几个孩子在用树枝“鞭打”一棵大树,其中不乏几个调皮大王。我以为孩子们又像往常一样在摆弄树枝,于是出于安全考虑我制止了他们的行为,也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第二天,还是那几个孩子拿着树枝围在大树旁,并且边上又多了几个围观的孩子。“这些小家伙到底拿着树枝在干什么?”这不禁引起了我的好奇。

我悄悄地走到他们边上想一探究竟。只看到几个孩子拿着树枝冲大树上挥舞着,口里念念有词地说着什么,我顺着他们的目光仔细一看才发现原来大树上有一对虫子。原来孩子们这几天一直在对这些小虫子感到好奇,我恍然大悟,同时又很羞愧,昨天没有弄清原因就制止了孩子们的行为。

这时围观的小朋友看到我也在看,拉着我的手说“顾老师,钱俊宇想打死虫子。”还有的小朋友问我“顾老师,这是什么虫子呀?”

这个问题把我问倒了,我隐约记得这种小虫子就是我们俗话说的“臭虫”,但也不是十分确定,找来边上几个老师问问,她们也不是很确定。

我先告诉那些拿着树枝的孩子“只能看看这些小虫子,不能把他们杀死。”又问其他小朋友“看看这些小虫子长什么样子?”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说开了:长了触角,黑黑的,背上还有个红点点……我让孩子们回家问问爸爸妈妈知不知道这种小虫子叫什么,他们很开心的答应了。

这时有个孩子提议“我们去别的地方找找看还有没有这样的虫子吧!”于是好几个孩子都欢快的跑去找虫子了,果然又在其他几棵树上找到了,他们还很兴奋地呼喊着“顾老师,顾老师,这里也有小虫子!”小草坪上传来了孩子们阵阵欢笑声。

回去后我查阅了资料,这些虫子就是俗话说的“臭虫”,学名椿象,并且在第二天上学后告诉了孩子们。

孩子们的视角是多么的神奇,作为大人完全不会关注的微茫的存在,他们却能观察到。对于我刚开始制止孩子们的行为我也做出了深深的反思,孩子们的一举一动不能单从我们大人的角度来看待,要站在孩子的视角看待问题,拿着小树枝挥舞、“鞭打”大树在我们眼里这是“不安全”,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就是他们观察和探索世界的一种方式,尤其是作为我们教师,任何事情都要观察和思考,不能理所当然的自以为是,只有多思考才能了解孩子们的想法和需要,才能真正的与孩子心心相印,从而更恰当的教育孩子,开展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而不能一味的“制止”,这往往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好奇心和创造力。

教育随笔:在幼儿游戏中引起的思考


游戏在幼儿的生活中具有与成人活动、工作和服务同样重要的意义。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形式,其价值是不言而喻的。但孩子因受年龄、社会经验等局限,在游戏中往往需要得到老师的指导,以下就是我在观察孩子游戏时,所获取的一些幼儿游戏指导经验:

1.身体语言。是指教师在指导游戏时,利用动作、表情、眼神等对幼儿游戏行为作出反馈。例如,幼儿在游戏中所表现出的创造性行为,教师应该用点头、赞许的目光、欣喜的表情,甚至拍手等表示肯定,对幼儿不遵守游戏规则,或一些需要制止的行为,教师可用手势、摇头或面部表情等表示否定。

2.材料支持。据资料表明,幼儿在活动中可否选择活动材料以及自选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其活动的针对性、积极性。在材料不可选的情况下,幼儿的无所事事率最高,随着材料可选程度的提高,无所事事率降低,交往频率提高。在材料任选的情况下,无所事事率最低,交往频率最高,由此可见: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让他们在自由选择的条件下进行游戏,能促进其社会性的发展。教师一方面要提供丰富的材料,另一方面还要根据情况及时添置新的材料。如将每周教学活动内容渗透到区角中,年级组互换游戏区材料等方法,加大了游戏区材料的流通,孩子活动的积极性也更高了。

3.场地布置:教师期望幼儿产生什么行为,朝着什么方向发展,可以通过场地布置的影响来达到目的。如,图书吧生活区、探索区、美工区都需要安静、温馨的环境,我们可以将这些放在一起,娃娃家、烧烤店、超市、医院相互间都有关联和交往,我们将它们靠在一起,这样动静分开,保证了各游戏区活动的质量。

4.动作示范。规则游戏由于有玩法及规则的限制,必须在学会后才能玩。因此,教师要给幼儿作适当的示范、讲解,帮助他们掌握玩法,理解并掌握规则。如文体艺术中心,教师可以在小舞台上向孩子们进行示范性演出,不仅能激发起幼儿的表演欲望,而且能将各种表演技巧展现给幼儿,供幼儿模仿,教师还可与幼儿一同表演,表演里面就隐含着示范。

5.游戏评价在游戏结束时,教师给予公正的评价也是至关重要的,引导幼儿自发地进行交流,同时适时地给予游戏中遵守规则、坚持性好的幼儿以奖励,如:评选“文明区角”让孩子在游戏中也不忘团队意识。在共享游戏中的快乐的同时,也起到了共解难题的目的,帮助幼儿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幼儿园的游戏区规则不好,与幼儿一同商量幼儿园可以开展哪些活动。如:去文体艺术中心看表演,去爱心医院体检等等。这样班级各游戏间也形成了串联的一个整体。

幼儿游戏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途,它对促进幼儿智力、情感、社会性、身体等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作为幼儿教育的工作者,应该正确认识幼儿游戏的这种价值,把它与幼儿的生活学习等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认真组织、科学指导,让幼儿在轻松快乐的游戏中的到身心的全面发展。

相关推荐

  • 教育随笔:一次谈话引发的思考 放学了,孩子们在家长的陪伴下开开心心的离开了班级。这时候我看见徐悦馨在椅子上坐立不安、一脸愁容,还喃喃自语:“妈妈什么时候来接我呢!”想了一下,我就走过去:“馨馨,你的妈妈是做什么工作的呀?”馨馨说:...
    2021-06-10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排队引发的思考 教育随笔:排队引发的思考 每次带孩子到户外活动时我们班的孩子总喜欢抢占排头,喜欢插队。目的是想跟老师牵手当小班长,以“老师”的身份在前面带队。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站队抢排头的孩子们越来越多。 为了改...
    2021-05-11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由“沙发”引出的思考 通过一个上午的制作家具活动后,展现在我眼前的是集幼儿智慧且精致的家具作品。看:晶晶、姚瑶、陈乘风合作的“衣柜”;小意、章会凌合作的“电视机”;王思奇、叶文睿、龚梁合作的“床”,都是有模有样的。当我看到...
    2021-05-28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一粒瓜子 今天小朋友们开展了一节健康活动《硬硬的壳,香香的肉》,昨天王老师就布置了任务:每人带几颗坚果,因此早上一入园,孩子们就讨论嗨了“你带的是什么?”“我带了核桃还有花生呢!”“我带了一大包!”。活动中,王...
    2021-06-18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四个追问引发的思考​ 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更是孩子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纲要》、《指南》等确定了游戏重要的地位,“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是对其价值的充分肯定。幼儿的游戏离不开适宜的、多样化的物质材料,游戏材料为幼儿表现游...
    2021-05-24 阅读全文

放学了,孩子们在家长的陪伴下开开心心的离开了班级。这时候我看见徐悦馨在椅子上坐立不安、一脸愁容,还喃喃自语:“妈妈什么时候来接我呢!”想了一下,我就走过去:“馨馨,你的妈妈是做什么工作的呀?”馨馨说:...

2021-06-10 阅读全文

教育随笔:排队引发的思考 每次带孩子到户外活动时我们班的孩子总喜欢抢占排头,喜欢插队。目的是想跟老师牵手当小班长,以“老师”的身份在前面带队。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站队抢排头的孩子们越来越多。 为了改...

2021-05-11 阅读全文

通过一个上午的制作家具活动后,展现在我眼前的是集幼儿智慧且精致的家具作品。看:晶晶、姚瑶、陈乘风合作的“衣柜”;小意、章会凌合作的“电视机”;王思奇、叶文睿、龚梁合作的“床”,都是有模有样的。当我看到...

2021-05-28 阅读全文

今天小朋友们开展了一节健康活动《硬硬的壳,香香的肉》,昨天王老师就布置了任务:每人带几颗坚果,因此早上一入园,孩子们就讨论嗨了“你带的是什么?”“我带了核桃还有花生呢!”“我带了一大包!”。活动中,王...

2021-06-18 阅读全文

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更是孩子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纲要》、《指南》等确定了游戏重要的地位,“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是对其价值的充分肯定。幼儿的游戏离不开适宜的、多样化的物质材料,游戏材料为幼儿表现游...

2021-05-24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