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兔子怎么不敢来吃
发布时间:2021-05-06 孩子不合群怎么办 教育随笔 小班教育随笔中午吃完午饭,孩子们说:“老师,我们去看看小兔子吧。”我说:“好啊。”于是我带着孩子们来到一块阳光很充足的草坪边,看见3只兔子在笼子里欢快的走动。这个时候小朱朱从边上的菜地里拔了一棵下青菜准备去喂小兔吃,他蹲下身子把菜叶放到笼子里,使小兔能够得到,只见小兔子看见菜叶直往后退,蜷缩在以讴歌角落里,并没有出来,小朱朱说:“老师,兔子怎么不敢来吃呢?”“那你再走到靠近兔子的那里试试看。”于是他又换了一个地方,没想到兔子看见他过去又走开了。这时我说:“那我们试试看,把菜放在笼子里,然后我们离它远一点看看它吃不吃,好吗?”孩子们都点点头。
思考:
通过带孩子来观察小兔,我们可以看到孩子在动物面前思维是很活跃的。孩子眼中的兔子,就是他的好伙伴。但这时作为我们老师或大人可以再拓宽孩子的知识面,让孩子知道小兔子的性情是胆小的,兔子是因为胆小才不敢出来的。只要我们离开它远一点,如果打开笼子门,它一会儿就能出来的。同时我们应该告诉孩子人与动物应该怎么才能和谐相处,有时我们不必太过于关注它们,而应该给它们一个空间,让小动物宽松自由地生活在我们身边,同时也可以告诉孩子,你能想到这么多办法,已经很不错了,虽然不成功但这不是他的问题。(高分范文网 977139.cOm)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编辑推荐
教育随笔:我不要吃
在给孩子分点心、水果时,总会听到孩子们会为了一块面包、水果而发生争执。一天,这样的事情又一次上演,我看到两个孩子紧紧的拉着半块苹果,说个不停。我轻轻地走到两个孩子的中间,摸摸他们的头说,“不是还有一块多吗,为什么你们两个都喜欢拿这块苹果。”两个人异口同声的说,因为这块苹果看上去光滑,可是哪一块苹果皮上一点一点,我不喜欢。听了孩子们的说法,我也开始仔细打量了这两块苹果。确实是和孩子们说的那样。
还有一次,老师的话音刚落,其他小朋友都拿着自己的点心津津有味地吃着——豆沙包,唯独轩轩一个人认真地看着这个豆沙包,不敢张嘴。我走了过去,“轩轩,今天下午的豆沙包很好吃,你怎么不吃啊?”“因为那只包子不好看。”我看着这个包子,有点纳闷。“那它哪里不好看,你能告诉我吗?”“它的上面有痕迹。”有了轩轩的提醒,确实豆沙包的表面上留下了深深的点心夹的痕迹。
从这两个孩子的事例中,我们完全可以明白孩子对任何物体都有审美的标准,他们会用特殊的方式去看待。每个孩子都有追求自主选择的权利。于是,我们也把这几个事例在班级交流日中和其他的老师共同协商这件事情。班级的老师通过共同沟通后决定让每个孩子自由挑选水果和点心。在一次次的实施中也发现他们并不会应为可以自由选择而将有苹果皮、包子等外观而影响食欲。其实在孩子的眼中的世界跟成人截然不同,他们看待事情的眼光和角度不一样。就像有的孩子觉得有痕迹的包子不好看,有些觉得这是包子衣服上的花纹。小小的事例,让我们可以感受到只有随孩子的意愿选择时,他们会更投入更用心。
教育随笔:我的鞋子怎么不见了
优美的午睡起床音乐响起了,孩子们纷纷睁开了惺忪的眼。“醒一下,马上起床!”老师温柔的话语安抚着几个还在梦中的孩子……“好,小朋友们轻轻起床吧!”孩子们都陆陆续续乖乖自己起床了,这是一个多月教育引导的成果啊!犹为欣慰。
“我的鞋子怎么不见了?”凡凡拎着一只鞋子轻声说着。“找一找,凡凡的眼睛最亮。”我边鼓励凡凡找鞋,边下意识蹲下看看:“咦,会在哪呢?”其实我已发现鞋的踪影,在床底下。凡凡也忙蹲下找寻着:“我的鞋在那。”便开心地伸手去拿,哎呀够不着。聪明的他看看我,想到了求助老师:“老师帮我拿。”我试着去拿,随后起身说:“哎呀,老师也够不到,我们的手臂都太短了,怎么办?”凡凡看看我,一脸困惑。我忙说:“能不能请什么帮帮忙,使我们的手臂变长?”凡凡在我的启发下,尽然想到了扫帚。我忙配合取来了扫帚,一下,两下,鞋子终于“蹦”出来了。凡凡笑了,忙拿鞋穿。“凡凡,我帮助了你,你该说什么呀。”这一环节的礼貌教育咋能疏漏,我当然记着啦,可爱的凡凡忙说:“谢谢老师。”又在集体谈话时说了凡凡找鞋的事,教育孩子们遇事要动脑筋想办法,也可请求老师或其他朋友的帮助,并教育孩子们以后午睡一定要把两个鞋子朋友放在一起,养成好习惯。
老师的耐心启发引导,为幼儿提供了思考的机会,使幼儿通过动脑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样也提高了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这些小班的宝贝们,我们老师该经常有意识地为他们创设思考的空间,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尝试、去探索、去体验成功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教育随笔:不爱吃饭的孩子
又到了中午进餐时间,和往常一样我都会提醒幼儿进餐的习惯,吃饭时不要说话,自己吃,并且有时候还会说:“看看哪个小朋友的本领最大了,谁的本领最大?”说完就听到大家很有士气回答:“我!”当我听了正高兴时,一个小朋友突然喊道:“老师,张涵琪小朋友哭了。”我一看原来是她,用着期盼的眼神看着老师。从开学到现在只要到吃饭的时候,她就会哭,就象按了生物钟似的。
其实,老师们都知道她为什么每到这个时候就会哭,是因为她不愿意吃饭。哭,有用吗?——回答是没有。但是在孩子们的想法中,他们认为是可以的。因为每次他们有什么不乐意或是不愿做什么事时,只要一哭问题全都能解决。因此就造成了他们认为哭是唯一解决问题的方法。
于是,我要装着不在意她哭,走到她的面前告诉她:“你不要哭了,你应该像大老虎一样吃饭。”说完后,她哭得更凶了,感觉知道自己没有指望似的。我知道这时候,绝不能心软。否则他她远不想吃饭,而且会认为哭就是解决方法,可以不用吃。这时候,小朋友都在大口大口的吃饭,我就在那说着:“某某小朋友吃得真好,还有你也吃得很好,像大老虎一样,全吃掉了,真能干!”不停的夸着其他小朋友,希望能够激励他自己试试。过了一会,我发觉到教室里突然安静了,原来她不哭了,正拿着勺子准备挖饭了。见到此状,我高兴极了,“我说得吧,你是可以得,你真能干啊,像大老虎一样……”鼓励她,肯定她。她一听到我在表扬她,大口大口的吃了起来,很快就将一碗饭全吃完了。之后的几天,她吃得都很好,没有再哭,自己吃饭了。
教育随笔:不好好吃饭的孩子
案例背景:
每次吃饭时间豆豆总是磨磨蹭蹭,吃饭的时候也是很慢,玩玩手指、左顾右盼,很不专心每次小朋友都吃完了,她还留在饭桌上,有时候还会悄悄的将饭菜倒进垃圾桶里,她的吃饭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
案例描述:
午餐时间到了,多数小朋友都快速的搬好小椅子,小便洗手准备用餐了,但是天天还在磨磨蹭蹭的一直没有把小椅子搬到位置上。我提醒了几次之后终于搬好小椅子了,结果又在厕所磨蹭了不出来。等她坐好位置上开始用餐,其他小朋友都已经几大口吃下去了。我转了一圈发现豆豆坐在位置上发呆,碗里的饭菜都没怎么动,就提醒她好好吃饭,然后用勺子挖一点,又放下,于是就再次提醒她,开始挠头,揉眼睛,询问情况:“豆豆,为什么不吃饭呀?”“不想吃”她指指碗里的菠菜。
分析与措施
豆豆是个比较挑食的孩子,经常会剩很多饭菜,怎么劝说都没用,最后还是倒掉。今天又遇到了不喜欢吃的菠菜,所以一开始就磨磨蹭蹭的不愿意搬小椅子。很多幼儿在家也是如此,不喜欢吃的蔬菜就不吃,有的家长知道孩子不喜欢吃的家里就不做这个菜,这样时间久了,孩子自然而然的就不吃这个菜了。后来在与家长的交流中发现豆豆在家也是很挑食,喜欢吃肉类,不怎么吃蔬菜。
实施措施:
1、创造愉悦进餐氛围:开饭前组织幼儿猜猜今天吃什么?用猜菜名的方法营造了良好的餐前气氛,增进了幼儿的食欲,愿意快乐进餐。同时了解一些菜的营养,让孩子们喜欢吃。
2、鼓励与树立榜样相结合:在进餐时给予幼儿一些积极地引导,如“小朋友的牙齿真有劲儿,一口饭一口菜,放在嘴里一起嚼,饭菜的味道会更好”;“xxx小朋友吃饭可专心了,安安静静吃饭肠胃最舒服”;“xxx小朋友的小碗里真干净,一点食物都没剩,看看谁能比他还棒”如此等等。教师只要表扬了某个小朋友,立即就会有更多的小朋友纷纷模仿这个小朋友的良好行为。
3、赏识对待,适时鼓励:每当豆豆能动手吃一次,便及时夸奖,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她,给予她鼓励和自信,让她相信:她可以做的更好!
4、家园配合,携手努力:与豆豆家人交流沟通,在家里尽量让孩子各种蔬菜都要吃,挑食的习惯不能听之任之,要有原则,不能因为不喜欢就不吃。与幼儿园的进餐习惯配合一致,更好的达到目的。
教育随笔:不吃饭的小妞
知远在班里一直都是乖乖女,很听话,很懂事,最近吃饭的时候总是喜欢说悄悄话,而且吃饭很慢,每次都吃到最后,我说收盘子的时候她就会跟我说她肚疼,不想吃饭。针对知远的情况我对她做了如下观察:
午饭时间,二组的小朋友又开始在说悄悄话,知远也跟着在说话,我看了她一眼,她开始低下头吃饭,可是不一会儿又开始和赵晨赫聊天。直到我说收餐具的时候她一格饭菜都没吃光,看小朋友都开始收餐具了,知远委屈的告诉我她肚子疼,不想吃。我告诉她不行,最多只能剩下一个菜,她说她不想吃土豆,于是她便回去把其它两个菜都吃光。
第二天午饭时,知远又跟我说她肚子疼,不想吃了,我便让她都吃光,不能再剩下了。然后她便哭着跟我说她不想吃,最后就让她把菜倒了。下午和家长交流,妈妈说在家里有时也会说肚子疼,并且晚上回家基本不吃面食,妈妈认为在幼儿园吃的很好,晚上回家少吃点也没事。我就和家长建议先去检查一下是不是真的肚子疼,然后再想办法。
检查后医生说知远没什么大问题,就开了益生菌调节肠胃,可是知远的反应却越来越大,早晨因为吃饭的事情闹情绪,不想上幼儿园,一走到幼儿园门口就开始哭闹,说肚子疼,不想吃饭。我们就先顺从知远,和她说不吃饭,等她心情缓过来,我们再慢慢哄着她吃,还让她跟老师坐一个桌吃饭,这样就不会被小朋友带着说悄悄话了。
知远虽然嘴上说不吃饭,但是每次都能吃完,自从跟我们一个桌,吃饭也快了。可是早晨她还是有情绪,家长也为此很担心,我感觉现在是有点心理原因了,在幼儿园我们老师及时鼓励,也跟妈妈说不要对知远发脾气,改变一下教育方法。现在知远越来越好了,虽然早晨入园还是会说不吃饭。但没有闹情绪,而且吃的都很好。我们会继续寻找办法。
我觉得对孩子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一定要注意对孩子说话的语言和态度,因为很有可能是因为一句我们觉得不起眼的一句话,孩子就记在心里了,而且很多孩子不愿意表达自己为什么不开心,也有的孩子根本就不会表达,但是同样的一句话换一种方法说孩子们可能就会接受,不会影响到他们的情绪!
教育随笔:我不吃零食了
每天早上小朋友8:10入园,幼儿园每天都是早8:10准时开门,小朋友有秩序的进入幼儿园。在这之前都是由家长负责在幼儿园大门外负责看护好孩子,等待入园。
在这期间幼儿要让家长买零食吃,有的小朋友家长瞬时会教育孩子,“那些东西不干净,吃了会拉肚子的。”小朋友有的会听家长的话,而有的孩子只要家长不给他买,直接就哭起来,丝毫都不会顾及周围人对他的看法,对自己家长的看法。
我们班李仕江小朋友以前入园之前都会向爷爷要一块钱,跑去摊位上买零食吃。如果爷爷不给马上嚎啕大哭,也不来幼儿园。他的爷爷把这种情况反应给老师,老师找时间和李仕江小朋友讲:“外面的东西不干净,吃了会生病的。”“老师我就是觉得好吃,才让爷爷买的,吃零食对身体不好,那我以后不吃了。”
我每天都在观察他入园之前的情况,结果他真的坚持没有吃,他的爷爷反而买一些水果,早上来幼儿园的时候给他洗干净,让他拿在手上吃。慢慢的他爱吃零食的习惯改掉了,身体也一天比一天棒。
教育随笔:不爱吃饭的秘密
案例背景
九月入园时发现小宇是一个挺能干的孩子,每次吃饭都能很快的吃完,而且吃的非常干净,从来不要老师盯着。可是,一个国庆假回来了以后,发现他变了。
案例描述
每天中午吃饭,只要老师和阿姨不看着,他就会做在那里动也不动,这是怎么回事呢?我问他:“你怎么不吃。”他说:“不想吃。”“为什么不想吃”。“饭太干了。”“那你要怎么吃”。他说:“泡汤吃。”无奈我们只好让他泡汤吃。可是,有一天我发现我们中午吃鸡腿的时候,我们没有说什么就看到他在那啃着自己手里的鸡腿,特别香。这是为什么呢?竟然还有一次,小宇放学在大门口对着妈妈说:“妈妈,我今天汤泡饭把饭吃的干干净净。”他妈妈说:“好,真棒。”
分析
现在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在家爸爸、妈妈都是比较惯的。这个不吃,那个不吃,只要是他们不想吃的家长就会不给他们吃。可是这样他们有没有想过好不好呢?只是一味的顺着他们,带来的后果只有害没有利。多次和他的爸爸、妈妈沟通了,他的爸爸、妈妈都这么说:“他想吃汤泡饭就让他吃嘛。”我们并没有一直给他吃汤泡饭,而是每次在吃饭的时候多鼓励他,表扬他,效果不一样,就像那天在吃鸡腿的时候,我么多鼓励他,他一会儿就吃完了。
教育随笔:老师,我不吃手了
“老师,然然在家又吃手指了,真拿他没办法。”今天早上入园时,然然妈妈愁眉苦脸的对我说。
在班里然然比较乖巧,大家也都非常喜欢他,但是他有一个含手指的坏习惯很让人头疼。在家然然的父母想尽了各种办法都不管用,还是一不留神就吃手。含手指的习惯再不改掉,对他以后的身体健康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我一定要帮然然改掉这个坏习惯。然然从小班开始就有吸允手指的行为,但是后来经过我们的开导,已经改善很多。
最近,然然吃手的行为越来越频繁,让我也很费解。直到有一天,然然早上哭着来幼儿园,说不愿意来幼儿园,要在家陪妈妈。后来,我给然然妈妈打电话,才得知,原来然然妈妈近期怀孕了。我询问了一些然然在家时的表现,以及家长的言行举止。最后,终于找出原因。原来然然是得知妈妈肚子里有宝宝,情绪焦虑,害怕妈妈不再爱自己,寻找心理安慰,才会又吃手。
找出原因后,我有针对性的开展了一节主题活动——《认识小手》。我给每个孩子的手指上画上五官,并起上名字,让他们和手指娃娃做好朋友,要爱护它们,不能咬或者含他们,这样手指娃娃会不舒服的。接着,我又启发孩子们说出手指娃娃有哪些本领?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出很多答案,当然,然然也很积极回答。借此机会我接着问:“手指娃娃做了这么多的事情,那么它的身上脏吗?现在我们在显微镜下观察一下就知道了。”孩子们通过观察发现指甲里藏了许多我们用肉眼看不见的细菌,我告诉大家这些细菌如果吃到嘴里,就会生病。因此我们一定要及时给手指娃娃洗澡,做个讲卫生的好孩子。
后来,我又跟然然聊天,打消她心理的顾虑。告诉她,尽管妈妈肚子里有小宝宝,但是妈妈同样还是爱你的。同时,联系家长,告知然然吃手的原因。然然妈妈也很重视,每天都陪然然。从那以后,我细心的观察着然然的一些变化,并及时的鼓励他,一段时间下来,然然吃手指的习惯慢慢改掉了。然然有一天悄悄告诉我:老师,我长大了,我不再吃手了。说完,笑的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