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提高办园整体水平的实践与思考

发布时间:2021-05-06

如何提高管理水平。

父母重视孩子的教育,家庭与学校合作,可以实现教育的质量最大化!教师与家长都需要不断改正自己的错误思想,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我们的陪伴,有时候陪伴才是最有意义的教育!那么,怎么充分利用家庭与校园之间的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提高办园整体水平的实践与思考”,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导读: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使基础教育从“应试教育”变为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创造力是人才素质的核心成分,培养高素质、创造型人才是幼儿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幼儿园如何在竞争中求生存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只有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提高办园整体水平,才是我们的出路。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确保保教质量提高

当代管理决策者西蒙曾说过:“管理工作的关键在于领导,领导艺术的核心在于激励下属主动地工作。”在幼儿园管理的诸大要素中,“人是管理的核心”。幼儿园各项工作质量的高低取决于人,取决于教职工的素质,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幼儿。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职工队伍,是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的关键。

要管好一所幼儿园,必须带好这支队伍,必须先了解每个人的情况,育人须先知人,每个教师的世界观、价值观、知识水平、业务能力、生活经历以及成长环境不同,对客观环境的认识和适应能力也不同。所以,要善于根据每个教师的不同特点,启发、疏导、教育她们,工作中为她们创造良好的物质和精神环境,提供锻炼与提高的机会,以感情为纽带和桥梁,创设民主、和谐的人际关系,使每一位教师都有成就感和主人翁意识。

另外,在管理中,注意运用工作目标激励教师们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利用绩效工资制激发她们对工作的荣誉感和成就感,运用评比、考核、奖惩等手段,使她们充分认识到自己的潜能、不足及取得的成绩,清楚自己努力的目标和方向,从而使教师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当前,幼儿园面临着激烈的生存竞争。面对个体园所增多、生源逐渐萎缩的局面,幼儿园领导必须使全体教职员工了解自己面临的挑战,找到自己的定位,进而把集体的发展目标转化成个人的努力方向,从而形成发展合力。为此,我们带领全园教职工学习当前幼教发展形势,了解保教工作动态,研讨本园面临的问题及发展前景,敞开心扉和大家交流,听取意见。领导的谦恭、诚心得到的是大家的信赖和热情,无形之中,园长和教职工之间架起一座心的桥梁。“园兴我兴、园衰我耻”、“有为才能有位、发展才能生存”等口号就会成为大家的共识。一种成就事业的紧迫感、责任感油然而生,大家在心与心的交流和碰撞中找到了共同的发展目标:“一年稳定、二年发展、三年争创市级十佳幼儿园。”广大教职员工自觉成为目标管理的主体,成为实现办园目标的主力军。

为了全面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我们开展了以“思想红、业务精、能力强、协作好、待人诚”为主线的系列教育

活动,强化师德教育,向全体教师进行“五爱(爱事业、爱集体、爱孩子、爱家长、爱老师)”、“四说四干(真说真干、会说会干、能说能干、敢说敢干)”的教育。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在教学活动中做到了一备幼儿,二备教材,三备教法,四备教具。能够体现出教育目标符合幼儿园实际水平,教育内容来源于幼儿生活兴趣,教育方法灵活多变,教育语言生动有趣,教育态度亲切自然。在一日生活管理中教师能做到手勤、口勤、腿勤,注重常规的建立和习惯的培养,使幼儿能够活泼、健康、快乐的成长。

二、以兴趣为中心,以幼儿为主体的特色教学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也随之被广大幼儿家长所接受。学前教育期是开发幼儿后天智力、启迪幼儿广泛兴趣、培养幼儿创造能力的人生黄金期。党和各级人民政府把办好学前教育和加强幼儿园建设已摆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二○○三年三月四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十部委《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13号明确指出:“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幼儿教育对于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普及义务教育,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使基础教育从“应试教育”变为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创造力是人才素质的核心成分,培养高素质、创造型人才是幼儿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在艺术教育中,我们牢牢把握“一切为了孩子”的教育原则,以幼儿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兴趣为中心,以教科研为先导,以艺术教育为特色,实现了教育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

为了陶冶幼儿的情操、开发幼儿智力,培养幼儿积极主动学习的兴趣、爱好和初步的审美能力,我们开办了幼儿钢琴、电子琴、美术绘画、舞蹈表演、手工制作等特色艺术班,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参与去发现美、感受美并表现丰富多彩的、鲜明生动的典型形象,激发幼儿创作欲望,培养幼儿吃苦耐劳的精神。

在教学中,我们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年龄特点,发动教师和孩子们共同动手布置富有艺术特色和儿童趣味的生活环境,创设不同情趣的活动区角,使孩子们生活在充满艺术色彩的环境之中,从小受到美的感染和艺术的熏陶,从而萌发幼儿积极主动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每位教师做到尊重每一个幼儿,理解每一个幼儿,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因人施教,使幼儿在每项活动中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其中,大胆探索创新,成为活动中的小主人。

几年来,我园已有五百多名幼儿接受了初步的艺术教育,实践证明,经过艺术培训和演出锻炼的幼儿活泼、聪明、大方,智力比同年龄孩子好,对人有礼貌,热情懂事。而且很多成为学校的文艺骨干和班干部,还有的成为艺术幼苗。

在两年一度的中小学艺术节活动中,我园表演的舞蹈“小兵学武艺”、获得市级一等奖;在沾化县人民政府举办的2003年“全民娱乐广场文化活动”开幕式文艺晚会上,我园幼儿表演的舞蹈“娃娃打花棍”、“草原雏鹰”,以优美的舞姿和高难度动作轰动整个会场;在每年的庆“六一”文艺表演活动中,全体幼儿家长争相来幼儿园观看节目,我们制作的光碟也成了幼儿家长的珍藏品;在以“和平、健康、环保”(简称PHE)为主题的第三届国际中小学生幼儿美术书法大赛中,我园精选150幅幼儿作品积极参赛并有23幅作品获奖;在2003年教师节庆祝大会上,我园教师表演的集体舞“幸福快车”为全体在场观众拉起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艺术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智、德、美对幼儿来说缺一不可。除了培养幼儿审美意识外,对于培养幼儿的感知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勇敢、坚强、大胆探索、坚韧不拔等个性品质都有着巨大的作用。在体育活动中,我们利用早操、课间锻炼、户外体育活动、体育活动区等形式为幼儿提供锻炼的机会,在多种活动中注重发挥幼儿的独立性、创造性,培养幼儿克服困难、坚韧不拔、坚持到底的行为习惯,并最终内化为其个人品质。2003年9月,我园选派幼儿体操队参加了滨州市第十三届运动会的首次少儿体操比赛,促进了幼儿体育活动的开展。

三、多种形式的家园共育,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学前教育要真正达到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目标,家园共育是必备条件。几年来,我园十分重视家教工作,按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家长工作,通过多种形式转变家长和教师的育儿教育观。

有目的进行家访,是教师直接了解幼儿、取得家长配合达到家园共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当幼儿生活和行为出现问题,体检的结果不符合标准,突然患病中断来园等,这都是教师进行“问题家访”的对象,我们的“问题家访”制度几年来一直坚持的很好,深受家长的热烈欢迎,对我园的家教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开辟家教园地,印发家教材料,向家长介绍有关培育幼儿的知识与经验,使家长了解幼儿园的保教目标与内容,能够与幼儿园教师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通过“家长开放日”、“幼教成果展示”等活动,与家长一齐交流育儿经验,让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与进步;通过“家长问卷调查”,广泛征求家长们的意见,改进校园内部管理;通过定期召开“家长委员会”,探讨行之有效的保教方法和总结管理经验,提高办园水平。

在幼儿园管理过程中,我们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不断提高保教质量,因此赢得了家长的信赖。我们相信,只要树立正确的办园方向,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提高办园整体水平,就能使幼儿园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指导家长开展亲子制作的实践与思考


活动背景

在社会各界越来越关注家庭教育的大背景下,我们开展了利用家庭教育资源培养幼儿综合素质的行动研究。在课题研究中,我们指导家长与幼儿一起,利用各种废旧材料进行亲子小制作,父母与子女在心理和行为上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从而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养成良好的环境意识和行为习惯。

那么,如何指导家长与幼儿一起进行亲子制作呢?我们做了以下尝试:

具体方法

一、转变家长观念,引起家长对亲子制作的重视。

要指导家长开展亲子制作,首先应让家长明白开展亲子制作活动的意义,争取家长的大力配合。于是我们利用家长园地、联系册、家园互动表、家长会、家长来园活动等一系列途径,转变家长观念,引起家长对亲子制作的重视。

1.召开“亲身体验式”家长会,让家长当一回幼儿,亲身体验亲子制作的重要意义。家长会前请家长收集若干纸筒带来。家长会时,教师先出示“纸筒”,介绍纸筒的特性,如:常见、易收集、安全、卫生、低结构、创造空间大;然后启发家长从各个方向发散性思考:“这‘纸筒可以制作什么?你在制作中有什么收获?”然后请家长分小组,选定一个组长,一个记录员,一个发言人;紧接着由组长召集大家先思考“纸筒可以做什么”,然后开始以个人或合作等形式开始制作。制作后组长再组织大家讨论:你在制作中有什么收获?讨论后各组选派发言人介绍作品及大家的收获。通过本次家长会,家长对亲子制作的意义达成了共识:亲子制作不仅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坚持性、认真做事的态度,又可以丰富孩子的知识经验,形成成功的体验,培养了孩子良好的情绪情感;同时还培养了孩子的利用意识、环保意识、节约意识、创新意识;培养了孩子的合作、语言表达等能力。在此基础上,还丰富了幼儿园的领域课程,增长了孩子的领域知识。

2.举办“参与式”的家长开放日,进一步让家长感受亲子制作的意义。在开放日中,我们请家长和孩子一起利用各种各样的瓶子制作玩教具。与以往开放日所不同的是,在亲子制作活动后请家长填写一份“家长开放日观察记录反馈表”,目的是通过填写此表引导家长在活动中正确观察和评价孩子的活动情况,并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同时感受亲子制作的意义。活动后,教师对收到的家长反馈表进行了分析统计:100%的家长认为孩子参与图书制作,情绪愉快,态度积极主动。95%的家长认为孩子注意力集中时间较长,说明孩子对本次活动很感兴趣。95%家长们认为从本次活动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在动手、创新、表达、与人合作、自理等方面能力提高。95%的家长对本次活动表示满意,建议多开展类似的亲子制作活动。

二、注重创设环境,营造亲子制作的良好氛围。

1.开辟亲子制作专栏:每月各班都会结合主题活动开展亲子DIY,如结合主题活动“快乐的元宵节”开展亲子制作,请家长与孩子一起利用废旧材料制作各种各样的花灯,并请家长通过相机或DV记录亲子制作的精彩片刻,或用文字记录亲子制作的过程及心得体会。教师便将这些作品、照片、家长的体会一一展现在亲子制作专栏上,营造出融融的亲子制作氛围。这一做法,不仅提供给家长与孩子展现作品的机会,还提供给家长们互相学习的机会,同时还带动了其他家长加入到亲子制作中来。

2.开辟亲子制作互动墙:教师一般会选择在班级门口显眼处创设亲子制作互动墙。具体做法是:第一周,教师会在互动墙上投放一种废旧材料,如:瓶子。然后向家长提出问题:“这一瓶子可以做什么?”请家长于接送孩子时在互动墙的留言板上留下答案;第二周,教师将瓶子稍做装饰后,再投放于互动墙上,并向家长提问:“装饰后的瓶子又可以做什么?”通过不断引发家长们的思考,使得家长们慢慢明白了利用废旧材料进行亲子制作的一些方法,从而也调动了家长参与亲子制作的积极性。

3.开辟亲子制作室:其具体做法是有效利用家长资源,定期将各班亲子制作专栏的作品以及全园举办的“亲子制作大比拼的作品”收集起来,并分类陈列在制作室的层架上进行展示。一方面可以让今后的家长学习借鉴,另一方面将作品再利用,形成教育教学资源库。如:将作品分成教具、玩具、艺术作品三大类,然后拍照存入电脑,供教师今后借鉴;另外,还将作品分类登记入库,供教师根据教学需要来借用,或当教具,或作为幼儿的操作材料将其投放区域,或作为艺术作品装饰班级环境。这样就能真正做到将作品再利用,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幼儿。

三、通过多种途径,教会家长进行亲子制作的方法。

1.举行“变废为宝大收集”活动,目的在于指导家长收集废旧材料。活动前,我们先向家长发放了倡议书,并在倡议书中体现了收集废旧材料应遵循卫生性、安全性、简单性、多次利用性等原则,同时还展现了指导家长收集废旧材料的办法。活动中,我们在班级门口设立了废旧材料“百宝箱”,将家长收集来的废旧材料分类放好,目的在于指导家长如何将这些废旧材料进行分类。活动后,我们围绕“分类后的。18种废旧材料可以制作什么”这一主题召开了一次家长座谈会。

2.在班级联系栏中专设亲子制作指导平台,目的在于解答家长亲子制作中存在的疑惑。我们在亲子制作指导平台中提供了“请您留言”的本子,让家长在接送幼儿时写下自己的困惑,教师则一一进行解答。同时,教师还会在亲子制作平台中提供各种范例,让家长学习铡方。这一做法增进了教师与家长的双向沟通,取得了较好的指导效果。

3.举办亲子制作家教沙龙,目的在于给家长提供具体明了的方法。亲子制作从收集材料到设计构思、制作完成,是一个既动手又动脑的过程。在活动中,我们以现场示范的方式向家长介绍了五例纸杯制作玩具的方法,能力弱的家长依样画葫芦也完成了制作,能力强的家长则举一反三,由此及彼,制作出了更具有创意的作品。

四、组织各种亲子制作活动,提升家长和幼儿的制作水平。

1.家庭聚会式:每个探究主题活动结束后,我们都会开展别具一格的主题展示活动,目的之一是对家长的大力支持给予回放性展示。我们每个班级都有家长委员会成员,他们在家长与幼儿园的沟通与配合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有趣的昆虫王国”主题展示活动,要为幼儿制作昆虫的头饰及服装,心灵手巧的家长委员会成员便分别组织各家庭以聚会的形式在一起,收集各种废旧材料,和幼儿们共同制作,合理分工,将设计绘画部分交给幼儿,缝制、完善部分交给家长。在整个制动中,幼儿体验到了制作的喜悦,家长也在互相学习中完成了制作,提高了制作水平,同时体会到与幼儿一起制作的乐趣。

2.家长助教式:请家长助教的目的是想让家长通过事先与教师的交流及指导,实地体验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情况,了解如何将教育教学活动渗透到游戏及区域活动中,从而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技能以及助教水平。同时,也起到了家园资源共享,家园教育一体化的作用。

3.晨间区域式:我们事先发放“家长参与幼儿园活动意向调查表”征求家长意见,根据问卷反馈的信息,教师做适当的安排,使亲子制作活动更加有序,让家长保持新鲜感,增强参与活动的欲望,同时,也留给家长们较充足的自我反思与准备的时间,以提高指导的质量。如,在美工区,家长和孩子用收集来的贝壳制作艺术小人;在建构区,利用废旧材料制作房子、路灯、花圃等。通过晨间区域式亲子制作活动,家长们逐步学会了一些指导方法,能注意观察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适时给予孩子支持和鼓励。

4.主题活动延伸式:亲子制作应该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保持一致,在主题活动中延伸开展符合孩子能力特点的阶段性教育,使亲子制作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如:我们正在进行有关汽车的主题活动,请家长和孩子一起,利用纸盒等废旧材料,做一辆与众不同的“环保车”,来参加我们的小小汽车展。

5.重大节日式:选择节日开展的亲子制作活动,不仅使家长有暇参与,还会赋予节日本身更多的意义。如:结合6月5日世界环境日开展亲子制作活动,可以很好地加深家长与孩子对环境日的理解与记忆。活动中,教师创设了良好的环境氛围,在走廊拉起了横幅,并写有“送给地球妈妈的礼物——爱护我们的家园”。活动中,教师还注意指导家长对材料的收集与制作,并把家长交来的作品放在已创设好的展示区进行展示,为家长和幼儿提供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机会。

6.竞赛式:通过上述一系列亲子制作活动,不仅加强了家长对亲子制作的重视,而且也提高了家长进行亲子制作的能力。为了让更多的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展现其制作水平,体验制作快乐,我园在家庭教育课题组和家长委员会的配合下,结合“人人动手,变废为宝”的精神,召开了幼儿园第一届亲子制作比赛。比赛前,课题组教师和家委会成员向家长发出了共同拟定的倡议书,倡议书中不仅体现了开展亲子制作比赛的意义,同时也具体阐述了比赛的要求:A.参赛玩教具的制作材料必须是身边的废旧物品或周围生活中的自然资源,且应符合卫生、安全、牢固、美观、富有童趣、实用性强、尽可能体现一物多用等要求。B.亲子制作时要提倡玩中学、学中玩,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C.参赛家长需将作品名称、制作材料、制作方法、制作人等写清楚。倡议书发出后我们共收到了101份作品,大部分作品都体现了废物利用、一物多用、美观、安全、卫生、创造性、可操作性、教育性等原则。一位家长在参与活动时感慨道:活动不仅使孩子的小手变灵巧了,也使孩子看电视的时间减少了,同时还拉近了家长和孩子之间的距离,收益真多呀!

活动成效

一、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废旧材料再利用的行为习惯

也许幼儿对地球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的危害性还似懂非懂,但通过一系列的亲子制作活动,他们发现以前随意丢弃的东西经过自己巧手制作,竟然变得如此生动有趣。于是,他们努力地搜寻,极力地发现那些能变成宝贝的东西。在不断推出的活动中,幼儿的意识和行为步步强化,渐渐形成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养成,必定使幼儿终身受益。如:在做车轮子时,旭琛在“百宝箱”里找了很多可当轮子的东西,有瓶盖、棋子、透明胶芯等。他现在常问我的一句话是:“老师,这个还能用吗?”一位妈妈感慨道:千子现在可节约了,练画画的纸正面画了画反面,画完了再用来折纸,折过了还用来剪纸、撕纸,真是物尽其用,感谢亲子制作活动的开展。

二、更新了家长的亲子制作教育观念

在以往的活动中,家长在教育观念上存在重知识传授,轻态度与行为习惯培养的倾向。通过指导家长开展亲子制作活动,家长们接受着全新的亲子制作教育观念,与孩子一起,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并从孩子的变化中,真切地体会到了对孩子进行亲子制作教育的重要意义。他们从被动配合到主动合作,积极参与到幼儿园的亲子制作教育中。由此,亲子制作教育成功地深入到幼儿家庭之中,影响到幼儿家庭的所有成员。

几点思考

一、亲子制作活动的频率应恰当。过频会使家长增加负担而影响参与热情,过缓则削弱了亲子制作的意义,一般每月两次为好。

二、吸引家长积极参与活动要有策略和技巧。在告之家长活动消息时,语言要亲切、温馨,充满鼓动性。指导方法要科学、具体。

三、多为家长和幼儿提供相互交流、学习和展示的机会。可用展台形式展出亲子制作作品、照片,可将优秀作品编辑成册印发,作品集可以是多人的,也可以是个人的。家长和幼儿能够从中学习制作经验,看到自己的进步,这也是送给家长和孩子的一份有意义的环保大礼。

四、亲子制作材料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家庭中的废旧物品,使制作材料方便可寻。另外,在活动结束后,一些可回收的作品材料仍需收集回收,不为制作而制作,使节约资源、废物利用、减少污染的教育活动初衷得到真正落实。

怎样提高孩子的情商水平?


-->

你家孩子的情商高吗?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成就,情商占80%,专业技术、智商占20%。情绪是本能,情商是能力每一步的情商力发展,都是建立在前一阶段情商力的基础之上的,就好像宝宝要先会爬、会走,接下来才能会跑。

例如自信,2岁宝宝就开始有自我意识了,3岁开始会特别在意自身的能力,所以,当他很在意“我很厉害,我要赢你”的时候,去培养他的自信就会事半功倍。但如果爸爸妈妈忽视了这些地方,反而对宝宝加以批评和责骂,很可能会让他变成一个自卑的孩子,将来他的愤怒管理、冲突解决和人际关系就容易一塌糊涂。

孩子情商启蒙关键期:2-3岁,孩子重要的情商力包括抗分离焦虑、学会情绪认知、克服怯生以及好习惯意识;3-4岁,自信、独立和共情很重要,3岁开始将进入自我能力和自信培养的关键期,在这个阶段培养孩子的自信,会事半功倍;4-5岁,愤怒管理、自控力和抗挫力是关键,否则孩子学习上和人际关系上容易一塌糊涂;5-6岁,人际关系是重点,冲突解决、合作以及乐观很重要,对幼小衔接也很有助益;

7-15岁,孩子上小学之后,所有的人际交往能力(共情、合作、助人)很重要。另外,其他与学习相关的学习情商力,包括乐观抗挫、自我激励能力、抗压、热爱学习、自控力等,都变得特别重要。虽然一个孩子情商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会受先天遗传的影响,但后天的培养和成长经验更为重要。爸爸妈妈可以通过下面这些方法提高孩子的情商力:

一、帮助孩子辨识自己的情绪小朋友经常笼统地用“不高兴”来代表大部分的负向情绪。其实一个“不高兴”之下有很多种不同的情绪,“失望”“焦虑”“紧张”“嫉妒”“愤怒”“内疚”……不同的情绪拥有不同的名字,也对应着不同的处理方式。●1.如果孩子能够辨别自己的情绪,明白自己情绪的原因,孩子对情绪的描述和表达也会更加清晰,这样也更容易得到周围人的理解和帮助。

●2.情绪辨识的意义还在于弄清自己真正的需求。有些孩子说,“他们不跟我玩,我很生气。”接着出现攻击或者退缩的反应。其实,怀有期待而被拒绝的时候,是我的愿望落空了,我会感到失望。这个时候,真实的需求是——我希望进入游戏。

孩子因为被拒绝而生气,很可能是把拒绝当做了对自我的否定和攻击。如果父母可以帮助孩子理解,“这一次的拒绝只是代表现在他们不同意,不代表永久的拒绝,更不代表朋友不喜欢你,如果你愿意,可以再一次争取。你愿意和妈妈讨论一下有什么办法来说服朋友吗?”这样的梳理之下,孩子就有机会走入一个更合理的情绪处理通道,也有机会满足自己真实的需要。

二、帮助孩子树立自信自信是一个基础,一个不自信的孩子,很难去解决冲突,也很难做好愤怒管理,他总会觉得,你们就是觉得我很差劲,你们都是故意欺负我的!而有自信的孩子,在面临和别人的冲突时,第一个反应则是会好奇:我想知道他为什么有不同意见?反应是大不相同的。

建议父母可以坐下来,写下孩子值得欣赏的优点,而这些优点不是孩子和别人比较的成果,而是孩子他本身所具有的人格特质,比如:有爱心,懂礼貌……并非“每次都名列前茅”等建立在比较之上的结果。多鼓励和肯定孩子,让他对自己有合适的自信,会让他的情商能力大幅度提高。

三、提高孩子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妈妈一定要经常告诉孩子自己的真实感受。当你很烦躁时,你可以告诉他“妈妈很烦,我要安静一会儿,你先自己玩儿”;当你悲伤的时候,别看到孩子就马上擦干眼泪,你应该把伤心的原因告诉孩子。

许多家长为了孩子美化自己的情绪,在孩子面前不流露任何负面情绪,有时甚至强颜欢笑。这对孩子来说其实是一种情绪作假,会让孩子错误地理解情绪,也使得孩子不会观察到你的情绪变化,最后变得冒失而无礼,不利于孩子对于他人情绪的理解,自然也就无法成长为一个高情商的人。

四、培养孩子的人际互动能力重视情商的父母亲在孩子参加团体活动时,该观察的是,孩子在和别人的互动中,他是主动和他人说话?还是害羞不开口?当别人跟他说话的时候,是什么反应?万一与他人发生矛盾,他是如何回应的?此外,也应鼓励孩子学会分享。有些父母亲在的派对中,只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焦点,而错失了培养孩子人际关系能力的良机。真正高情商的家长,则会鼓励孩子去招呼大家,和朋友分享自己的东西。

同时,也别忘了鼓励孩子主动向他人提供协助,这是团队协作能力中很重要的一个特质。父母该多鼓励孩子观察别人的需求,主动提供帮助,并在之后立刻给予他及时的表扬,如此一来,孩子就能够培养出团队意识及协作能力。日后无论对工作还是生活,皆会大有助益。

孩子的情商培养要遵循规律,15岁之前,是培养孩子情商力的最佳时期。我们无法预防孩子在外界环境所遇到的事情以及各式各样的状况,所以我们才更要好好地培养孩子最强大的心理装备——情商力!培养首要的条件就要陪伴,你会经常陪伴孩子吗?

对办园特色的思考


幼儿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然而,究竟特色幼儿园的内涵是什么,幼儿园如何形成自己的办园特色,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冷静地思考。

一、特色幼儿园的内涵

何谓特色幼儿园,由于目前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定义,因而在形成特色园的实践过程中出现了诸多偏差。有的幼儿园将办园特色定位于拥有_批特长幼儿,通过对部分幼儿的强化训练,使之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便自称为幼儿园特色或特色幼儿园。如“体操特色幼儿园”、“美术特色幼儿园”等。这种将特色教育游离于幼儿园正常的教育教学之外,满足于表层的展示和表演,没有将特色渗透在幼儿园的整体工作中.根植于大多数教师的思想中,并反映亿全体儿童的发展上的所谓特色,无疑是有悖于《纲要》所倡导的精神的。有的幼儿园为造势特色,要求所有的幼儿训练相同的项目,发展相同的特长。如“双语特色幼儿园”、“艺术特色幼儿园”等。这种特色在追求办园个性的同时,却遏制了儿童个性特长的自主发展。还有的幼儿园的办园特色缺乏时间的考验和文化的积淀,为了追求特色而特色,盲目跟风,在短时间内频繁更换特色项目或速成办园特色。可见,弄清楚“办园特色”的内涵对办特色幼儿园至关重要。

“办园特色”应涵盖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1)在办园思想观念、价值规范上的特色;(2)在制度、模式、结构等行为方式上的特色:(3)在物质环境、园貌建设等方面的特色。实际上它是一所幼儿园各方面工作的综合反映。为此.我们可以认为,“办园特色”就是幼儿园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前提下,根据自身的传统和优势,运用先进的办园理念,在长期办园实践中逐步形成并通过幼儿园一日活动在教育思想、培养目标、教育管理、课程内容、师资建设、教学方法以及幼儿园文化、环境、设施等多方面综合体现出来的办园风格和特征;它是幼儿园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优化的、稳定的、并带有整体性的个性风貌。只有这样认识“办学特色”才有助于我们按照《纲要》的要求,把幼儿园办出各自的特色来。

二、如何形成办园特色

创建特色幼儿园,要求幼儿园领导班子着眼于幼儿园的全局工作,面向市场、面向社会、面向未来确定自己的整体优势或特色,集中全体教职员工的智慧,就幼儿园的发展方向、办学目标、发展战略、具体措施等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谋划,并通过制定科学、合理、高效的创建特色行动方案.建立动态控制创建特色的全过程.才能取得教育的最佳境界和效益,办出幼儿园的特色来。具体包括:

1.把握方向.构建自己的特色理论。

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应以全面提高幼儿的身心素质为根本目的,幼儿园特色建设自然不能偏离这一指导思想。机械训练、过早定向培养,以及缺乏科学支撑的所谓实验都是与这一思想相悖的。因此,幼儿园在创建特色的过程中,应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为指导,这是构建特色幼儿园的方向。

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才不会是盲目的实践。一所幼儿园要办出自己的特色,必须用理论来牢固幼儿园创建特色的根基,以新的视野和新的理念去解决创建特色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这就要求园领导和全体教职工吸收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并能根据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特色理论”.保证幼儿园创建的特色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2.认清自己.准确定位。

在创建特色的过程中同样必须从幼儿园的环境、师资队伍、设施设备、幼儿园历史、信誉度等方面人手,分析自己方方面面的情况.如分析师资队伍就可以分折本同领导班子和教师有哪些优势不足。一般来说,幼儿园所期望的特色,若与同领导班子和大部分教师的专业能力、专长取向一致或相近,那么创建特色的工作就容易见到成效。再如,分析幼儿园的环境可以从本园条件、所处的地域特点、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出发,充分挖掘、合理利用这些资源。另外,许多幼儿园建园几十年,具有不少优秀的传统,这些都是优质的资源。如果我们能用今天的眼光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重新挖掘历史中有生命力的、积极的东西,取其精华,使之自然地、有机地融入现在,并不断加以丰富完善,就有可能形成自己鲜明的特色。

3.努力创新,力求形成自己的文化。

一所特色幼儿园真正有别于其他幼儿园的特点,说到底是其个性文化一办园特色从根本上不是花样.而是长时间形成的具有文化特性的幼儿园的“性格”因此.积淀幼儿园的文化底蕴.是形成特色的关键。

加强幼儿园的文化建设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明确幼儿园文化建设的方向。园长首先要成为“教育思想的领导者”.正确认识和把握教育改革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在先进理论的指导下.亲历幼儿教育改革的实践,通过实践逐渐形成鲜明的办园思想。在现代教育发展共性与幼儿园个性之间寻找结合点,找到幼儿园特色的文化立足点。

形成幼儿园共同的价值观.共同价值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园长的先进办园理念能得到全体教职T的广泛认同,二是先进的理念能够转化为全体教职员工的自觉行动。开展幼儿园全方位的教育改革,加强实践研究是促进这一组织目标实现的有效手段。特别是立足于幼儿园自身实践的园本研究,其目的不仅在于改进教学,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还在于形成一种积极研习的教研文化.形成幼儿园共同的价值观。

4.升华自我,注重自身形象。

幼儿园特色不是由口号、标语、广告堆砌起来的.它融化在幼儿园上下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之中.体现在教育教学每个环节中。幼儿园一方面必须注重向内挖潜,提高办园质量,另一方面要注重市场营销,不断升华自我。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这种竞争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教育领域同样如此。为此,幼儿园要善于从社会的角度设身处地地思考,倾听家长的心声,及时了解教育“市场”和社会的需要,通过新闻媒体宣?传、召开推介会(如家长会)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以树立良好的社会公众形象。在此基础上.幼儿园要从专业、科学的角度去引导家长的需求,将幼儿同特色所蕴含的价值、文化、理念在实施、传播的过程中与其消费者——家长沟通,与家长一起,共同促进儿童富有个性的发展。

建立有效管理机制,提高幼儿园整体绩效


近年来,我园为了适应急剧多变的竞争市场,满足每个教师专业化成长以及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需要,努力在“变”字上下功夫,并引进绩效管理,提高了幼儿园的整体绩效。

首先,引进“经济学管理原理”,帮助构建高绩效校园文化

让老师了解经济管理学中的“木桶原理”,明白水桶装水的多少,取决于水桶最短的一块木板。所以团队要提升团队和个人的绩效,就要先找准团队和个人的短板,以此构建校园责任文化,增强教师之间的凝聚力,促进教师自我约束机制的建立。

引进“热炉效应”原理,让教师明白“热炉”谁都不能触摸,谁碰谁就会被烫伤。大家认可的制度,就好比“热炉”,不要凭侥幸心理去触摸,以此构建奖惩分明、公平考核、良性竞争的校园文化。

引进“马太效应”原理,让教师明白幼儿园如果得不到家长的认可、社会的承认,就没有生源,没有生源就没有经济效益,没有经济效益,设施设备就无法添置,教师福利就无法保证,教师就没有工作热情,家长和社会就更不认可,生源就更加缺乏……这就进入了“马太效应”的恶性循环之中。幼儿园要发展、要进步,必须进人良性循环态势,以此构建使工作丰富化和追求效益的校园文化。

其次,把权力下放给教师,实施有效的绩效管理

把制定幼儿园发展目标的权力交给教师。过去幼儿园目标、计划、制度都是由园领导制定的,上传下行,老师只是执行命令,如同装配线上的操作工,失去了自我。现在我们打破由领导说了算的陈规,把制定幼儿园目标、团队目标、个人目标的决策权交给了教师,教师通过参与自下而上的目标确定过程,对目标达成共识,明白了幼儿园对他们的期望是什么,他们应该做什么,做到什么地步,何时应做完,以及他们权力的大小和决策权限,工作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与问题,需要幼儿园给予的支持与帮助等。目标是教师自己制定的,他们主动建立起使命感和责任感,自觉地将个人目标、部门或团队目标与幼儿园目标结合起来,主动去思考“我要做什么?我应该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而不是等着别人的指使去做。教师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潜力,变“要我干”为“我要干”,幼儿园的运行效率不断增强,管理的绩效不断提升。

将考核的权力下放给教师。过去考核标准是由领导制定的,罚多奖少,教师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如何避免“犯规”上,而不是努力去提高绩效。现在,幼儿园将考核和发放奖金的权力最终下放给教师自己和其所在团队,将“勉强、普通、能干、可嘉、优秀”五个绩效等级以及各个方面评价等级的定义描述出来,让教师了解工作好坏的标准,了解幼儿园绩效管理是重在奖励成功和进步,只要自己在原有基础上绩效有所提升,就会得到奖酬。现在我园教师时刻将自己的精力放在追求质量目标上,主动地根据工作的标准立足实际,通过沟通和月底团队、个人的自评,找到影响自己水平提升的“短板”和阻碍绩效提升的“瓶颈”,及时调整工作方法,积极主动提高自己胜任工作的能力,以期取得理想的绩效。

再次,领导转变角色,促进管理绩效的提升

领导要从各种事务中摆脱出来,去发现老师的需要,成为老师的合作者、帮助者、服务者。在与老师合作沟通过程中让老师明确自己的工作任务和目标,知道领导希望他们做什么,可以做什么样的决策,必须把工作做到什么样的地步,何时需要领导指导。同时还赋予老师必要的知识来帮助他们进行合理的自我决策,减少员工之间因职责不明而产生的误解。帮助教师找到错误和低效率原因,有的放矢地减少错误和差错(包括重复犯错误的问题)。同时,帮助教师找到通向成功的障碍,避免日后付出更大的代价。这样做,促进了个人与组织绩效的持续提升。实施有效的绩效管理,为老师创设了更多的自主权,更多的参与管理的机会,更多的支持和指导,提高了老师的专业技能,发展了老师与管理者之间建设性的、开放性的关系,增进了了解,联络了感情,激励了老师,挖掘了潜能,推动了幼儿园的良性发展,从而实现了教师队伍从经验型向研究型的转型,实现了办学高品位、教师高水平、教学高质量、幼儿高素质、管理高绩效的目标。

转变家长教育观念 提高家长教育水平


渴望儿女成才,天下父母同心。尤其是当代,不少家长除了想方设法让孩子吃好、穿暖、不生病外,更多的是重视子女智力投资和开发,倾其所能让他们接受各种各样的补习和训练,“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但这种良好的愿望却往往收不到好的效果,这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家长教育观念的偏差导致家庭教育质量不高。

教育观念是指父母在抚育子女过程中所持有的有关儿童发展、对儿童发展的期望及对儿童教育的看法和认识,主要包括养育观、人才观、学习观、消费观。

一、养育观。指家长对抚养教育子女的基本看法,影响着家长的教育动机,目前,中国家庭的生育观呈现多元化倾向:有的家庭为国家、民族作贡献;有的为巩固家庭,把孩子当成夫妻感情的纽带;有的为了养老送终;有的为了传宗接代;有的为了享受天伦之乐。不同的生育观,影响着家长的教养态度和教养方式,为国教子的家长一般比较理智,对孩子比较宽容,教育孩子时比较民主;而为己教子的家长往往偏于专制,往往伴有明显的溺爱和保护。其中把孩子当成夫妻感情结晶的家长往往把孩子的行为表现和自己的脸面联系在一起,对孩子的要求往往过高;为养老送终的家长一心想把孩子永远束缚在自己身边,从而对孩子的行为横加干涉,限制过多;为传宗接代的家长往往重男轻女,轻视对女孩的教育;也有为享受天伦之乐的家长往往对子女不闻不问,任其隔辈人抚养。而那些希望通过孩子来实现自己没能实现的志愿的家长常常根据自己的志愿为孩子制定奋斗目标,并照此目标对孩子进行教育,根本不考虑是否适合孩子或孩子是否感兴趣,因而常违背孩子的愿望,强迫其学习,陷入“定向教育”的误区;为己教子的父母虽然十分爱孩子,但当孩子不能达到他们的要求时,容易产生“恨铁不成钢”的消极情绪和失落感,从而粗暴地对待孩子,造成孩子不能很好地富有个性的发展。

二、人才观。指家长本人对人才价值的理解,而影响家长对子女成才的价值取向,也影响对其女子的期望。当前家长们的人才观比较普遍偏狭:,家长时间和精力投入的重点等,滋长了家长“智育第一”的错误认识,导致了家长教育中“唯智化”倾向的出现,使家长走入盲目聘请家庭教师以及家长陪读的误区,忽视了对人才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培养,造成德才兼备,又红又专的人才不多。

三、学习观。是指家长对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看法,当前一些家长的学习观往往存在着这样偏差,认为只有学习书本知识才是学习,其它都可以不顾,出现了只重视智育,轻视德育、轻视体育、轻视劳动,忽视孩子人际交往等倾向。即使在智育领域里,也有许多不正确的观念:(1)把知识与能力、智力等同起来,忽视孩子注意力、想象力、思维力、自控能力等方面的发展;(2)重视工具性学科,尤其重视孩子对数学、语文的学习,即使是课外学习,也把语数作为最主要的课程来安排。(3)让孩子提早入学

提高家长育儿水平“五步曲”(家长科学育儿知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育儿水平的高低往往直接影响其成长,什么样的教育便塑造出什么样的孩子。通过本文,希望家长拥有科学的育儿知识,了解其身心特点,正确评价孩子各方面的能力,耐心指导从而解决在家庭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家园共育拓展幼儿教育新天地。

第一步掌握科学育儿知识

现在,年轻的家长们大多数为80后。他们是最早一批独身子女,自己也象个小孩

,事事依赖长辈,以长辈传授的传统育儿经验教育孩子,缺乏科学的方法。从而导致对孩子的教育存在两个弊端:一是重视生理上的需求,以吃饱穿暖为标准。常把孩子丢给爷爷、奶奶带养,导致孩子自私、霸道,以“自我为中心”。二是轻视精神方面的要求。以工作节奏快,压力大为借口,减少与孩子一起玩耍、接触、交谈的时间和机会,不懂得科学的幼儿教育内容和方法,常采用“打骂”、“批评”、“惩罚”、“哄骗”的方式,亲子关系淡漠。针对这种情况,家长们应树立正确的育儿观,以理性的方式教育孩子,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信息等传媒,及时掌握现代育儿的新理念、新方法。积极参加社区、幼儿园、保健院所等机构举办的家长学校,通过讲座、咨询、专题讨论等活动,进一步掌握科学育儿知识。

第二步了解孩子自身特点

了解孩子是家长教育孩子的前提。家长只有全面、深入地了解孩子,才能选择正确的方法,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那如何了解孩子?首先先要了解孩子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可以借阅《幼儿卫生学》、《幼儿心理学》等书籍,初步掌握孩子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知道孩子的大脑皮层具有容易兴奋,也易疲劳的特点,明白孩子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知道开展的各类活动需动静交替,动静结合。此外,还可以与孩子的老师进行谈话,获得孩子在幼儿园的各类信息,随时掌握孩子的情况。

其次依靠观察,观察是家长有目的、有计划、全面系统地认识孩子理解孩子。观察的方法有: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与随时随地的观察相结合、普遍观察与重点观察相结合、全面观察与某方面观察相结合等形式,即家长用眼睛去“看”孩子表现、用耳朵去“听”孩子的心声。比如:晚上夜已深,孩子迟迟不肯入睡。家长就要用眼睛去观察孩子的身体是否有恙;周围的环境是否嘈杂;室内温度是否过高或过低等等方面。再用耳朵去听一听孩子的理由。又如“向家长开放半日活动”

,这是家长观察、了解孩子一个很好的契机,家长要把握好这个机会,看一看我的孩子在倾听理解、表达交流、社会认知、人际交往、行为习惯等方面在集体活动中的表现。从中发现自己的孩子和小伙伴的异同点,在哪些方面优于同伴,在哪些方面还次于同伴。我们知道,不管多大的孩子都渴望与家长交流,特别是小孩子,由于他交往的圈子相对较小,与家长交流的欲望就显得更为强烈,想要做个好家长就要学会与孩子平心静气地交流,倾听孩子的心声。

最后,真实记录,为全面深刻地了解孩子,家长必须对获得的关于孩子身心发展的各种材料,加以记录。如:在记录孩子花样拍皮球,这一方面动作发展情况时要做到细致、周全、真实。家长既要考虑孩子的大肌肉动作发展水平也要考虑到小肌肉动作的发展水平。又如:在观察孩子语言的发展时,家长要倾听孩子的语音;对词汇的掌握;语句的运用等情况,也要留心孩子对语言的兴趣、理解、欣赏、想象等方面的信息。这些需要家长持续地、及时地记录孩子的表现。除了利用文字来记录孩子的发展情况外

鼓励教育与挫折教育再引思考


因为上课看小说、下象棋,被班主任老师批评之后,一名初中生从4楼教室一跃而下,自杀身亡,这是本月初发生在湖北十堰郧县的一幕惨剧。而就在这件事情发生后不久的几天,湖南某知名高校的一名大学生因为失恋也站上了楼顶,在瑟瑟寒风中,他最终被好心人送来的一件寒衣感动,才打消了轻生的念头。

如今孩子经受挫折的能力越来越弱,俨然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近日,腾讯网发起的讨论显示,有71.16%的网友投票认为当前少年亟待补好挫折教育。

家长:更青睐赞美教育

“自杀事件的发生暴露了我们教育中‘死亡教育’的空白和无力。”湖南科技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刘志军在心理辅导中也常遇到类似倾向的案例,他表示这种现象揭示了当下一代抗压能力弱、心理脆弱的性格特点。

一项针对90后大学生的调查报告显示,在父母千般宠爱中长大的90后一代,其抗压能力普遍堪忧,一旦遭遇挫折,往往容易滋生心理问题。而参与调查的对象中,独生子女占据大多数。

“你最棒”、“你比他聪明”,这是许多父母面对孩子常常挂在嘴边的话。40岁的周磊儿子读初一,因为孩子从小听到的都是赞美,如果有人批评他,就很不服气。“我们这一代人都是从父母的打压式教育下走过来的。而现在的孩子基本上接受的都是鼓励式教育。”他时常也很疑惑,到底应该多鼓励还是多让孩子受点挫折。

“现在基本是独生子女,都是家里的宝,呵护都来不及,家长怎么舍得让孩子受挫折呢?”吴辉说,她的小孩读小学三年级,平时都会给孩子多一些鼓励,增强孩子的信心,让孩子快乐地成长。

虽然一些家长认为现在社会竞争激烈,总是一味地给予鼓励和支持,孩子们遇到困难受到批评会无法承受。但相比挫折教育,多数家长更青睐“赞美教育”与“鼓励式教育”,更愿意给孩子“甜枣蜜罐”。

老师:接受适当挫折是必要的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学辛继湘教授针对90后大学生性格特点曾展开过一段长时间观察,她发现,不少90后大学生从小受到家长的过度保护,在“爱”的名义下,他们往往缺少自己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机会。

辛继湘表示,另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还在于,有一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往往容易把孩子的失败看得过重,偶尔考试失误就会引起家长极大的不满。这样就让孩子在失败面前失去了正确判断力,把一些小挫折看成极大的失败,心理无法承受。

“对孩子的尊重和保护要适度,生长在温室的孩子是永远长不大的,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接受适当的挫折教育是有必要的。”辛继湘说。

专家:挫折教育应注意孩子个性

亟须为青少年补补挫折教育课已基本成为社会、学校、家长三方的共识。目前而言,挫折教育并没有系统地进入教学计划。有业内专家指出,学校应该开设如何面对挫折的课程,教育学生懂得珍惜生命,教会学生如何抗压排压,勇于面对来自各方面的批评,学会控制情绪。

唐海波是中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临床心理学博士。前来咨询心理问题的学生多半是生活、感情受挫。在他眼里,“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不是什么新问题,不管学生自杀的具体原因是什么,但归结一点是心理健康出了问题,精神抗压能力薄弱。”

他认为,青少年一代面临的问题是我们这个时代,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造成的,对下一代进行挫折教育的方式方法并没有掌握。挫折教育需要方法、技巧,甚至需要教育学理论的支持。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方向新教授对此表示赞同,不少中小学已建立初步的挫折教育基础,但尚未形成完备的系统,很多教师还未完全掌握行之有效的办法,他强调,“挫折教育不能仅依靠教育,还要通过实践,转化为学生内在素质。”

方向新认为,挫折教育应该坚持两原则,即以人为本、因人而异。他告诉记者,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进行挫折教育不能孤立进行,要考虑成长阶段、心理健康等因素,“每个人的成长都是独一无二的,不能用笼统的方式来教育每一个孩子”。

他建议,对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进行挫折教育要有侧重,在进行挫折教育时也应注意孩子的个性特点,对于特别内向的孩子,还是要以鼓励教育为主,对于性格外向、骄傲自满的,家长可直言不讳地批评教育。

国外“五花八门”的挫折教育

日本:再心疼也不伸手帮忙

日本孩子从上学第一天起,不管家离学校有多远,都是由自己走着去。路上有什么困难,也是自己想办法解决。而且日本家长从小就培养孩子耐寒抗冻。他们上学时只穿单衫短裤;即使寒风刺骨,女孩依然穿短裙和白袜。

瑞士:送孩子当佣人

父母为了不让孩子成为无能之辈,从小就培养孩子自食其力的精神。譬如,对十六七岁的姑娘,从初中一毕业就送到一家有教养的人家去当一年女佣人,上午劳动,下午上学。

美国:独立谋生一周方能予以毕业

美国南部一些州立学校为培养学生独立生存的适应社会能力,特别规定:学生必须不带分文,独立谋生一周方能予以毕业。家长对这项活动全力支持,没有一位“拖后腿”、“走后门”、“搞小动作”的。美国的中学生有句口号:“要花钱自己挣。”

德国:14岁就要在家里承担一些义务

家长从不包代替孩子的事情。法律还规定,孩子到14岁就要在家里承担一些义务,比如要替全家人擦皮鞋等。这样做,不仅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社会义务感。

丹麦幼儿教育的制度设计与实践


丹麦幼儿教育的制度设计与实践

丹麦政府颁布法令,将“学前班”教育列入强制性教育范畴,规定所有适龄儿童均必须接受学前班教育。六岁幼儿教育是丹麦幼儿教育的最后一年,也是连接小学教育最关键的一年,在学前教育体系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丹麦六岁幼儿教育的制度设计与实践

在丹麦,从地方各郡到各幼教机构的管理者和普通教师均具有高度的自主权,政府除对机构设置和数量有较为严格的控制外,具体教学活动的安排均由各幼教机构自行设定。

(一)教学目标

让儿童熟悉和适应学校环境,通过游戏与相互合作培养幼儿的群体意识、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适应学校生活做准备是丹麦幼儿教育的基本宗旨。丹麦政府倡导每个幼儿都享有同等受教育的权利,在组织学习与生活方面均以尊重幼儿的人格、发展他们的天性为准则。在丹麦,没有固定性或模式化的幼儿教育教学目标和实施细则,所有教学活动均在社会事务部颁布的《社会服务法案》(SocialServices Act)指导纲领下进行,六岁幼儿教育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必须以关注所有幼儿的身心发展需要为宗旨,其教学活动设计始终依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第二,所有幼教机构都将致力于培养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和形成其独立人格作为教育目标,使幼儿能够与周围环境进行良好的融合与沟通,促使幼儿在科学的活动设计中获得身心全面发展;第三,所有六岁幼儿的教育机构都必须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其教学活动安排要考虑到与小学教育的自然衔接,为幼儿顺利进入小学阶段的教育做好准备。由于丹麦的幼教机构没有国家强制的具体教学目标的限制,因此幼儿教师可以自主地选择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使幼儿能够在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下成长,他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得到极大的尊重。

(二)课程设置

目前,丹麦的幼儿园和学前班都没有固定的课程标准,各郡教育主管部门仅为六岁幼儿教育机构提供基本的课程框架。框架内容主要包括:幼儿社会能力发展、情绪发展、体能发展、语言发展(包含交流、语音意识、早期阅读和写作)、计算、科学、美术和环境适应能力的提高等。各个幼教机构的教师均可以在较为宽泛的框架内制定课程计划。随着社会的发展,丹麦政府也将性教育纳入到六岁幼儿教育中来,并将六岁定为儿童接受性教育的起点。尽管在制度和政策上,丹麦政府反对让 “学习”成为幼儿的负担和任务,但是也强调六岁教育对于衔接小学教育的重要性。主张在六岁幼儿教育过程中,要做好文化上、体能上及制度上的准备,特别为幼儿提供一种牢固的并对其具有重要支持作用的学习和发展环境。在这样环境里,幼儿能够获得自信,承担相应的责任,能够与其他儿童、成人进行良好的接触,培养幼儿的社会性。同时,教师也通过各种活动和专门课程对学生社会技能、积极的人生态度及良好的学习探究性格进行培养。无论是教育管理者,还是教师,均十分重视将六岁幼儿教育与六岁前幼儿的教育加以区别,与那种完全以游戏为基础的环境教学截然分开,根据幼儿发展的特征创设新的课程。

(三)教学模式

在六岁幼儿教学方面,丹麦主要采取“活动计划”(Activity Pla璐)方式,即巧妙地将各种算术和识字等方面的知识嵌入到各种游戏活动中,因此,在绝大多数的六岁幼儿课程中,没有单独的算术或识字课程。例如,在进行数字硬币游戏时,教师会让幼儿剪出两枚1克朗纸硬币去同其他幼儿交换一枚2克朗纸硬币;或者让他们用l枚lO克朗纸硬币去交换10枚1克朗纸硬币。通过类似游戏,幼儿对数量换算更容易接受,记忆也更为深刻。此外,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也是六岁幼儿教学中的重要特色。在算术活动中,口头计算占据整个课程的绝大部分;在识字课程中,教师让幼儿通过对字词的识别找到相应的图案,不会让他们去记录自己的所看和所做。在整个六岁幼儿的教学活动中,丹麦与英国等国家将幼儿分为若干学习和活动小组的做法不同,他们更强调整班教学。在学习和活动过程中,孩子们可以在桌边,也可以在墙角,通过班级嘈杂和多样的声音来锻炼幼儿的听说能力和抗干扰能力,在整班教学中,儿童也更易形成集体观念。此外,师生交谈是丹麦六岁幼儿教育不可或缺的教学方式。在午餐或课余时间,不同年龄的幼儿与教师坐在一起进行谈话,教师通过谈话了解每位幼儿的不同特征,教师也有意地通过谈话活动来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及社会交往能力。

(四)学习评价

丹麦没有明确针对六岁幼儿的学习评价标准,幼教机构里教师对幼儿的学习评价工作内容主要是以面向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自尊心和独立人格的形成为主,并以幼儿自我学习评价为辅,不断加强教师与幼儿间的有效沟通。丹麦幼教机构十分重视家长对幼儿的学习评价结果,经常举行与家长的见面会,教师通过对幼儿能力表现的记录,与家长进行一对一的深度交流。教师为更好地尊重儿童,不会在家长和儿童面前将儿童进行相互比较。通过单独交流,教师能够更有效地全面了解幼儿的情况及家长的要求和意见,也更好地保护了儿童的隐私。幼儿家长也会积极参与到幼儿学习评价活动中来,并将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向教师和幼教机构领导进行反馈,同时,他们也给予教育者更大的信任和尊重。他们认为六岁幼儿教育应该是社会化的,或促进其社会化能力发展的,希望孩子能够感受到来幼教机构获得的“学习的兴趣”和“成长的乐趣”,以培养他们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与人交往的能力。

(五)教师角色

丹麦的幼儿教育师资队伍主要由幼儿教师、学前班教师和保育人员组成,他们在人职前,必须接受一定时段的课程培训,并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和较强的实践能力。长期以来,丹麦形成了十分开放的幼教管理文化。幼儿园园长或其他幼教机构负责人,对幼儿教师均给予极高的尊重和信任感,给予教师充分的教学自由。园长或校长主要负责整个教育机构的财务管理、教师工作部署、教师职业发展及与家长进行沟通等事务,他们对教师的教学不进行严格的控制或监督,只是以谈话或询问方式向教师了解教学进展情况及相关问题,通过获取对幼儿有利的教育信息,在教师研讨会上进行讨论。在教师配备上,在幼儿园或学前班,六岁幼儿教育的班级一般配备两名教师,其中一位教师负责组织教学活动,而另一位负责对幼儿的日常管理和保育工作。这些教师均来自专门的幼教培训学院,在这里他们要经过系统的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卫生学、生物学、文学艺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以及教育交往和沟通能力的培养等方面的课程学习和训练,他们到幼教机构上岗前必须持有专门资格证书。

丹麦六岁幼儿教育的主要特征

丹麦政府重视幼儿教育权利的实现,不断加强幼儿独立意识与合作意识的培养,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促进六岁幼儿教育向社会化方向过渡。经过长期的教育积累和实践,丹麦六岁幼儿教育形成了鲜明的国家特色。

(一)以教育平等为基础的自然教育

丹麦政府倡导幼儿不分年龄、种族和家庭出身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在具体实践中,教育管理者和教师充分尊重幼儿的隐私和意见。在六岁幼儿教育开展中,丹麦政府十分注重少数族裔幼儿的教育情况,特别对于其社会交往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给予更多关注。他们认为,无论是少数族裔还是普通幼儿,都是丹麦不可缺少的一员,教育应面向全体国民。因此,包括六岁幼儿教育在内的整个幼儿教育应以平等为基础。

(二)以自我独立为导向的快乐教育

加强对幼儿社会生存能力和独立意识的培养是丹麦六岁幼儿教育区别于其它阶段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从六岁开始着重培养幼儿的阅读素养、数学素养及科学素养,并根据社会不断变化的需求做出相应调整,最终使每个幼儿成为能够独立生活的个体。在注重培养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同时,丹麦教育机构反对向幼儿施予大量的“程式化学习”任务,而主张让幼儿以愉快的心态去学习和体验,反对由成绩和别人比较带来的压力。

(三)以学会交往为主体的社会化教育

在丹麦幼教机构中,普遍采用混龄编班,通过儿童之间的相互合作,最终使幼儿之间弱化相互间的年龄界限。教育机构鼓励年幼儿童、年长儿童与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在附设于小学的学前班,将六岁幼儿的教室与一年级相邻,通过相互交流和共同组织游戏,让他们提前适应小学环境,加强人际交往能力。同时,在班级座位排列上,没有固定模式,每周或每月进行轮换,扩大不同幼儿之间的交流机会。建立以学会交往为主体的社会化教育,受到了丹麦教育部门、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普遍重视,他们认为六岁幼儿教育的社会化培养是该阶段教育实施的最重要特征,也是实现幼儿能力全面发展的基础。

喜欢《提高办园整体水平的实践与思考》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如何提高管理水平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关于园务公开的实践与思考 导读:园务公开有利于把民主监督具体化、制度化,有利于把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和社会监督有效结合起来,创造一种党群、干群相互理解和信任的良好环境,从制度上保障领导干部的清正廉洁,有利于加强幼儿园的...
    2021-04-23 阅读全文
  • 规范幼儿园管理 全面提高办园水平 导读:我们树立新的教育理念,以内涵发展为重点,为加快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整体优化,深化改革,强化管理,不断完善幼儿园评估体系。 我镇现有幼儿园13处,在园幼儿2000名,专业教师68人,几年来,我镇学前教...
    2021-04-29 阅读全文
  • 幼儿园混班角色游戏的实践与思考 幼儿园混班角色游戏的实践与思考 我园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开展角色游戏的实践研究,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发现,以班级为单位的角色游戏活动范围较小,幼儿互动交往的同伴有限;不同班级重复设置类似的游戏环境和材料,既造...
    2019-12-19 阅读全文
  • 指导家长开展亲子制作的实践与思考 活动背景 在社会各界越来越关注家庭教育的大背景下,我们开展了利用家庭教育资源培养幼儿综合素质的行动研究。在课题研究中,我们指导家长与幼儿一起,利用各种废旧材料进行亲子小制作,父母与子女在心理和行为上相...
    2021-05-06 阅读全文
  • 探索三维管理模式努力提高办园水平 导读:主体管理与制度管理、目标管理能够上下左右,纵横贯通,形成了三维管理的合力,提高了办园水平。 几年来,我园按照《幼儿园工作规程》的要求,不断探索适应新形势下幼儿园管理的路子,初步形成了从局部到全局...
    2021-05-02 阅读全文

导读:园务公开有利于把民主监督具体化、制度化,有利于把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和社会监督有效结合起来,创造一种党群、干群相互理解和信任的良好环境,从制度上保障领导干部的清正廉洁,有利于加强幼儿园的...

2021-04-23 阅读全文

导读:我们树立新的教育理念,以内涵发展为重点,为加快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整体优化,深化改革,强化管理,不断完善幼儿园评估体系。 我镇现有幼儿园13处,在园幼儿2000名,专业教师68人,几年来,我镇学前教...

2021-04-29 阅读全文

幼儿园混班角色游戏的实践与思考 我园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开展角色游戏的实践研究,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发现,以班级为单位的角色游戏活动范围较小,幼儿互动交往的同伴有限;不同班级重复设置类似的游戏环境和材料,既造...

2019-12-19 阅读全文

活动背景 在社会各界越来越关注家庭教育的大背景下,我们开展了利用家庭教育资源培养幼儿综合素质的行动研究。在课题研究中,我们指导家长与幼儿一起,利用各种废旧材料进行亲子小制作,父母与子女在心理和行为上相...

2021-05-06 阅读全文

导读:主体管理与制度管理、目标管理能够上下左右,纵横贯通,形成了三维管理的合力,提高了办园水平。 几年来,我园按照《幼儿园工作规程》的要求,不断探索适应新形势下幼儿园管理的路子,初步形成了从局部到全局...

2021-05-02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