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幼儿一个具体的活动设计方案。

教师与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应当是积极的,而不是选择压抑孩子!家长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及时注意孩子学习情况,帮助孩子在学习的乐趣中不断成长!那么,家长需要做的工作有哪些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一个民办幼儿园园长的思考和做法”,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记得在第一次民办园的评估中,教育评估事务所专家问:“在科技幼儿园,你既担任董事长,又担任园长,对于这二个角色你是怎么看?怎么做?”说心理话,当时我真的给楞了一下,不知如何回答,因为我还是行使着在公办园时所做的一切——当好园长。那次,在专家的点拨下,我深感自身对民办管理体制认识是非常初浅的,必须沉下去,对民办体制下的管理作一思考、学习和实践。

一、明确角色,多维思考

作为一肩挑二职,如何在二职中穿梭行进,在民办管理中,让幼儿园更具决策性,更具执行力?我开始思索着这一比较棘手问题,并在学习中摸索,在角色转换中感悟,身份角色的不同,必须有多维思考和认识。

思考与认识一:

我认为:民办幼儿园在推到市场化中,并不是让每个举办者一切向“钱”看而急功近利,而是要求幼儿园在发展的过程中讲求成本投入与合理回报,并将运营中的经济效益用于幼儿园的再发展,若不讲投入与产出的管理,管理是盲目的,必然走向死亡。为此,在每年二次的董事会上,作为董事长,站在投资者角度思考幼儿园的经营管理,与董事们讨论、决策幼儿园的重大事项,决定幼儿园的发展方向。

思考与认识二:

我认识到:民办幼儿园的社会价值,不依赖于任何缘故与附着体,无论生存与发展,必须依靠社会公众与幼儿家长对幼儿园的认可。认可程度高则幼儿园兴旺发达;认可程度低或差幼儿园则衰弱,甚至灭亡。足见民办幼儿园的价值取向取决于幼儿家长与社会的价值取向。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作为园长的我,必须站在社会公众、家长、幼儿的需求角度思考幼儿园的管理和发展。兼于两者思考和认识,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做法一:认真讨论学习,分析现状和形势(调研),使董事会决策性更具前瞻性和领导性。我们严格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规定,建立了幼儿园董事会,并实行了董事会领导下的园长负责制。一年二次的董事会议,我会提前拟订开会时间、地点、主要议题和事项,并询问董事们需要了解的事项,做到:开会前收集做好各类信息汇总、分析——如幼儿园年度经费预结算分析、说明,家长满意度测评分析、全园幼儿、教师人员结构、幼儿园奖励情况等,针对问题进行争论,关注办学成本问题,关注开源节流对投资者的重要……董事会上,大家的商议、决策让我感到前所未有的责任。但我想说,走到今天我们董事会团队真的是一支团结、合作、支持、协商、民主的团队,作为投资者的董事们,他们更多的是给予幼稚园教育投入上的支持和关心,以及对幼儿园的发展、幼儿发展、教师发展的关注等。可以说,每一次董事会的决策给我新的启迪,让我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来执行幼儿园的管理。

做法二:认真领悟决策,依法完善自己的办园行为,提高办园水平。幼儿园章程对投资者和管理者的职责进行了严格的区分,投资者更多是资金方面的支持,而对幼儿园内部的管理,他们则是完全放手,将幼儿园交于园长来管理。作为园长的我,在管理中必须以幼儿园的发展为重,通过不断培训、学习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和水平。也正是我们清楚各自职责,从而也很好地避免幼儿园的发展中,受到经济因素的干扰,确保了幼儿园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做法三:作为园长,我更关注成功管理模式,去激励每位教职工。成功是一种习惯,成功是一种状态,成功更是一种意识。我们常说:“失败一定有原因,成功一定有方法。”一个幼儿园的成功,实际上是每位职工成功的总和。因此,园长的作用就是使每位教职工获得成功。由于每个人个性、能力、爱好的不同,寻找每个人的成功点尤其重要。为此,在董事会积极推进下,我们尝试: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

1、每月考核制。通过每月考核制度对每一位员工的具体表现作综合评价,以期达到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效果。

2、期中谈话激励制。与不同层面的教师进行面对面沟通,鼓励积极进取的教师勇于接受挑战。鞭策有潜力教师,正视发展机会,制订发展目标,奋发进取,不断挑战自我;对工作效率不高、缺少方法的教师,要求其学习先进,取人所长。

3、年度综合考评制。设置“六大奖项”,即“年度优秀教师奖”“年度师德标兵奖”“年度最佳绿叶奖”“年度最佳敬业奖”“年度最佳团队奖”“年度最佳创意奖”,评比中,教师们感受同伴的进步,也找到自己发展的方向,营造了“守业、乐业、敬业”的良好团队氛围。

著名的“瓦拉赫效应”告诉了我们成功的秘密:发现一个人的成功点并给予平台使之应用,等于送给他成功的人生。我会不断用成功管理模式去践行我的管理,让教师获得成功,让幼儿教育获得成功。

最后,我想说:因为喜欢幼儿教育事业,因为有一份期待,更因为有一份责任,我愿意和我的同仁们在民办教育中不断跨过一道道坎,在学习中积累,在探索中发展,在实践中提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培养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


今天的读书会上,我让孩子们说说近段时间自己的课外阅读情况,并向同学们推荐一些书籍。孩子们都争先恐后,都愿意把好书奉献给同学们。与大家分享,才是最快乐的。

叶宇豪说,这段时间他在研究叶圣陶先生的散文,他爸爸妈妈开始看书了,正在看孙云晓的〈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这是在实验小学家庭节的活动上买的。叶宇豪是个非常优秀的男孩子,当我在课堂上介绍叶圣陶后,他就去买了这本书,他不是一般地阅读,正如他所说的,“研究”,书上时不时来一些批注,他的散文处女作也问世了,洋洋洒洒几千字,你绝对看不出这是四年级的孩子写的。今天,我要表扬的不仅是他自己看书钻研,更是他能够去影响他的父母加入到读书的行列中。他的父母工作都很辛苦,每天忙于生计,逐渐地,在孩子的影响下,在劳累了一天之后,能够捧起书来,真是不容易。构建学习型的社会是需要一个个学习型的家庭做支撑的。

王贝嘉举手了,说他奶奶拿着放大镜看书,以前奶奶住在农村,每天都忙,根本不看书的,现在搬到城里,跟他们住在一起,他经常会讲一些书里的有趣的东西给奶奶听,奶奶也开始喜欢书了。因为奶奶年纪大了,拿着放大镜看。我把大拇指送给王贝嘉,“你太有才了!能够让奶奶喜欢上书。”

家长会上,我经常跟家长说,要让孩子爱看书,家长首先要拿起书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影响孩子。今天我看到,我们的孩子长大了,他们可以去影响身边的人学习,连奶奶也可以拿起书来,还有什么事情可以难倒我们呢?

相信,下一次交流的时候,一定会发现更多的家庭开始学习。

一个和孩子相处的故事及其他


A

前几天有一个机会陪朋友(以下简称妈妈)去接小孩。

在幼儿园门口,妈妈介绍,这是孟迁。坐进童车的女儿看了一眼,只是看了一眼。我问,我可以推你吗?女儿用纯正的童声说,不行。(后来知道这是自己缺乏经验,推一个孩子对孩子来讲需要很大的安全感,等于她的整个身体交付你,和让你抱差不多。)

上路。妈妈推着车。我走在一侧,安静地听母女聊天。

目的地是一个儿童游乐场所(我不知道怎么称呼),在商场的四楼。女儿去用塑料做成的水池里捞鱼,我和妈妈坐在一旁。我去问女儿:可以看你的绘本么?女儿继续用纯正的童声简洁作答:不行。

女儿玩了一会儿,转战另一个场所(还是不知道怎么称呼),里面有可以钻来跑去的房子,有可以买卖东西的角落,还有可以旋转能骑上去的大气球什么的。

女儿坚持要妈妈进去。我便一个人坐在四方形的圈起来的场外沙发上。没感到无聊,只是在那里,在这不熟悉的氛围里把自己熟悉的写作、咨询、追求生命真相、发博客等放在一边,小迁像一首手机里的音乐在此获得了暂停,愣愣地在那里看着大家、看着自己。

B

看到一个胖爸爸给儿子买了条裤子试来试去觉得不好看,孩子只是停止了玩配合毫无意见;看到身边那位美女妈妈长得像《父母世界》的主编,和漂亮女儿在那“哼哼”地撒娇;看到一个白领状的小姨找姐夫要一个电话,姐夫不愿意给;看到操着口音的爷爷捂着胃在身边走来走去……远处有一个文雅的中年男子很安静。

这时候,一个大学生状的年轻人像电影里的群众演员一样穿梭着卖蛋挞。太像群众演员了,行头不突出,台词也很少,默默的走来走去,偶尔说一句:您买蛋挞么,我们自己做的。

C

第一次碰到他的时候,我说,不,谢谢。因为我没有这种习惯。第二次遇到的时候,我请他过来打开盒子看了看,说,不,但我不知道下次你过来的时候我会不会买。第三次遇到他的时候,我说,好,来一盒。

一盒六个,二十块。自己吃了一个,给已做回身边的妈妈一个,问她还要么,听到“不了”之后,突发奇想,要实行一下自己刚接受的“无条件地自然给出和接受”,一方面:如果我被帮助了,我会感谢但不觉欠情,我给出时接受感谢但不觉得付出;一方面:无条件,我对你好不是因为你是我的谁或者你为我做了什么,而只是因为我遇到了你,你需要就是我给我的理由;同样我需要就是我要求的理由,像我的给出没有条件一样,我的要求也不需要资格(当然我会尊重你满足我)。现在这样公共场合,大家都是陌生人,太符合实行的条件了,于是,我决定把剩余的四个送给一同在场外陪看孩子的父母们。

身边的美女妈妈是第一个,很顺利,笑了一下就接了。

我对身边的妈妈说,我送了一个美女,你旁边有三个男士,你去送给他们好不好?妈妈身子后仰了一下说,哦,我没准备好。我说,好吧,我来。

我站起来,心里也颤颤的。我发现从自己过去习惯的模式中,原来给和要都不那么自由,不仅是“要”需要理由,“给”也需要理由。我假想人家会猜测我想干什么,我为什么要平白无故给人家送蛋挞,不认不识的。

然而,既然站起来了,就不愿再坐下去。

给孩子买裤子的爸爸拒绝了,说不想吃;

操口音的爷爷站起来走到另一边去了;

安静的中年男士带着小诧异说:我可一分钱都没带。我说:不要钱,您收下我就高兴。他说,那好,谢谢啊。

回来时,妈妈问:成功了么?我说,送出了一块。

然后去追操口音的爷爷,爷爷说,不,不,谢谢,我牙疼。我有点受挫了,因为场边的人并不多,而我只送出了一块蛋挞。忽然爷爷说:你可以送给看场子的两个小姑娘,她们很辛苦,可能还没吃饭。我闻之大喜,说,谢谢。

两个小姑娘不好意思要,我说:我不想带回家,自己也不需要吃了,如果你收下,我会很开心。小姑娘很开心的收下了。

哇,成功!

D

在妈妈身边坐下后,内心有点不平静,因为这件事是我从来没做过的,它有触动自己过去的习惯模式,那种新的体验在我内心还挺激烈,嗯,得离开一会儿平静一下。

对一个吸烟的人来讲,这通常就是吸烟的时候。但是困难有两个,一个是场所一个是没带打火机。

场所呢,洗手间和安全通道能将就用,打火机得找人要。找谁要呢?看到一个白衬衣很干净的小兄弟在饺子馆吃饺子,就走进去问,有带打火机么?小兄弟说,没有。又想去厨房问,服务员姐妹过来说,我们这没有打火机,厨房也不用打火机,而且这里不允许吸烟。听完,遂决定离开。

谁知刚转身欲走,忽然那个小兄弟过来说,你等下,我去帮你找一个。

我注意到饺子馆左侧门口外是一家KTV,我猜小兄弟是那里的工作人员。果然,很快,小兄弟拿来了一个打火机,并说:你可以那边的等候区坐在沙发上吸,那里还有烟灰缸。

哇,真是太好了……

E

等我回到场边,意外发生了,女儿开始接纳我,她让妈妈去超市买饼干,居然让我照看她!

女儿和我说的第一句话是:我想要纸。她刚吃完东西,想擦擦手继续去玩。她对我说:我想要纸。我说好,然后去找了纸给她。稍后,女儿看到我帮助她的小伙伴骑气球,她似乎更加信任我,虽然没有和我说更多话。

插一句,父母们通常觉得孩子需要自己,其实父母更深深需要被孩子需要。当父母能满足孩子的需要的时候,自己也是很大的满足,那种连接是很享受的。这一刻我也是。

就这样又过了不知多久,时间到了,大家开始回家。我和推着女儿的妈妈一起去找电梯,发现需要上一层楼才有直梯。这时候妈妈说,不行,闺女,你得下来,我把车收起来,到了直梯那就可以了。但是女儿不愿意,我看了一下楼梯说,应该可以。妈妈试了试,确实可以,但有点吃力,说,有点危险。我说,没什么危险,我在后面。

当我们克服困难把车通过台阶推上去的时候,母女俩都很开心,妈妈甚至比女儿还开心,甚至称赞女儿的车是越野车。

来到楼下时,外面下起了雨,我义不容辞的出去勘察雨情,回来向母女报告,不大,没事儿。妈妈说,我给女儿找件衣服盖上。我说,先问孩子冷不冷吧。经确认女儿不冷。三人上路。

等走到转弯处,妈妈说:你是继续送我们,还是右转回家。我正犹豫,这时候女儿说话了:我要孟迁送我们回家,我要孟迁去我们家睡。

我听了好惊讶呀,内心瞬间闪过的黑色幽默是:你真大方,爸爸出差了,请我去你们家睡觉,当然这是小浮云,呵呵。我俯下身子对女儿说:我今天不想去你们家,但是听到你的邀请我特开心,谢谢你!

我直起身后对妈妈说,就冲这句话,得送到家呀,呵呵。

路上我们的话多起来,全不似来时那个境况。孩子的世界是诗意的,下雨很快被当做冲冷水澡,而风则是一切,既是浴帘,又是墙壁,她还给汽车一个很意外的比喻,但我的头脑太理性了,忘了是什么。

女儿开始不时叫我的名字,让我猜她把路上的东西看成什么。我们甚至开了不少的玩笑,其中有一个玩笑是关于“拜托”。

那天晚上的高潮是我们三个人穿过广场时遇到一片二三十平米的水洼。先是我们三个人中某个人扮演起火车,另外两个人用赤脚撩水当做下雨,轮流交换;后来我们就成为一辆火车,在水里转来转去,不断跳跃性的报站名,如同神游全世界。

我们三个人在水洼里玩得很嗨,不时有路人侧目或驻足,他们大概不太常见大人和孩子这么玩。我想肯定有人认为我们三个是一家人,但我心里觉得,我们大家何尝不是一家人呢?

当我们从水洼里结束旅行走上岸后,我弯腰粘凉鞋的带子,女儿问:孟迁,你在干嘛?我说,我在给我的凉鞋系腰带。母女俩爆发式的大笑起来,我现在还不明白怎么会这么可笑。但看到她们笑,我也很开心。

走出广场离朋友的家就很近了,我们说笑着很快就到了。当我们在小区门口挥手道别的时候,我的内心很充实很温暖,有一种《菊次郎的夏天》片尾的亲切感。

F

这样近距离和孩子接触的机会并不是很多,半年前有一次,今天这次更让我体会到一件事,和孩子连接,不必急,重要的是你内心准备好随时爱她和她连接,但是让她来决定,决定要不要和你连接,什么时候、什么方式和你连接,以及和你连接到什么程度。不需要努力地热情示好或创造机会,不需要去显示或者证明什么,那个内心的潜台词是:你怎样都行,我对你的爱已准备好,你来决定吧。

做一个和孩子一起“贪玩的父亲”


“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在玩耍中获得成功,获得满足,同时也获得经验,即便失败了还可以重新再来。我们做父亲的,不妨甩掉长者的尊严、架子,做个“贪玩的人”,和孩子一起玩起来,乐起来,“疯”起来。因为亲密和谐的亲子关系,轻松自然的游戏环境,更有利于发挥孩子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有一次,在海滨公园的儿童活动区里,孩子特别喜欢蹲在沙地里挖沙坑。我装着“贪玩者”的神态,也饶有兴趣地玩起沙来。孩子见我和他一起玩沙,更增添了兴致。我们一起挖地道、埋地雷、筑城堡,玩起了军事游戏;我们还一起修公路、建机场、盖楼房,当上了建筑师……在玩沙中,我惊叹孩子的想象力,同时,我尝到了暂时“做贪玩的人”的乐趣。“为人父”者的“贪玩”,正是促进孩子创造力发展的催化剂。 

有一项对三岁孩子的调查研究——《父亲与孩子的接触方式和孩子成长的关系》,其结果表明:能够经常和爸爸一起愉快地玩的孩子,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但是,如果爸爸是在无奈地带孩子,没有乐趣可言,那么这些孩子和那些不跟爸爸玩的孩子之间并没有什么差别。可见,父亲能否和孩子一起愉快地玩,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社会适应性的高低。而社会适应能力又直接关系到人际交往、适应环境、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所以,可不要小看亲子间愉快开心的玩。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做一个和孩子一起“贪玩的人”吧!

把上幼儿园当成一个游戏


女儿乐乐3岁的时候,该上幼儿园了。因为之前做了大量的“铺垫工作”,所以我不担心乐乐上幼儿园会有麻烦。

那一天,我带着她背着小书包,说说笑笑来到了幼儿园门口。就在进门的那一瞬间,乐乐开始往后退,我抓着她的手往里拽,她使劲地往后坐屁股,同时开始哭。

看看周围,孩子们要么抱着父母的腿不撒手,要么在阿姨怀里使劲挣扎。看来,乐乐是受“传染”了。我狠狠心,把乐乐的手掰开,硬把她塞给一位满面笑容的阿姨。

晚上见到乐乐,她的小脸还有道道泪痕。

吃了晚饭,我问乐乐,明天还想去幼儿园吗?乐乐撅着小嘴很干脆地说:“不想去。”为什么呢?“没有妈妈,也没有奶奶。”乐乐回答。

想想也是,孩子长这么大,没离开过亲人,现在把她放到陌生环境,产生不安全感是很正常的,怎样帮助孩子呢?

我对乐乐说:“咱们做个游戏吧。”一听做游戏乐乐高兴得直拍手。我说:“从现在开始乐乐是妈妈,我变成乐乐。”“乐乐”不想上幼儿园,“妈妈”要做通“乐乐”的工作,让“乐乐”高高兴兴上幼儿园。

然后,我们娘儿俩还有奶奶一起,按照白天发生的事情,情景再现了一遍。“乐乐”哭着闹着不想去幼儿园,“妈妈”一边给“乐乐”擦眼泪,一边耐心讲道理,那道理讲的,几乎与白天我给她说的一字不差!

第二天早上,我带着乐乐上幼儿园,她虽然还有些不情愿,大概是想起昨天给我讲的道理了,说不情愿的时候,还有些忸怩。我赶紧趁热打铁说,等到晚上乐乐回到家,我们一起来演幼儿园的游戏,乐乐演阿姨,妈妈演乐乐好不好?乐乐乐了。

想想乐乐上幼儿园的经历,我认为家长首先不要如临大敌,不要全家齐上阵,到了幼儿园门口,家长不要先抹眼泪,或者反复劝孩子别害怕,殊不知制造的这种紧张空气,只会让孩子更害怕。

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把上幼儿园作为游戏,孩子就不会害怕了。

一个父亲的反思


英文世界里育儿手册汗牛充栋,中文世界也多如牛毛。有人认同积极引导,有人希望顺其自然,很多观点相互矛盾,部分分歧来源于人类心理探索还处于瞎子摸象的阶段。更多分歧来源于隐含的教育目标不一致。什么是对孩子好?十个人能有二十种观点。

我无意介入这一问题的辩论,因为教育目标取决于父母的价值观,而一个人很难改变另一个人的价值观,即 “什么对他是重要的”?比如财富、名声、自由、亲情、爱情、权力等等… …人与人的区别在目标选择的优先次序,如民间传说,老婆和老妈落水先救哪个,有钱不帅帅却没钱的男友该选谁,本质是价值观优先次序的问题,几十年潜移默化早已定型,试图改变成年人价值观是徒劳的。

我所谈及的理念和方法,是基于以下目标,即: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健康、乐观、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剩下的,得靠他自己。这几项对我来说,非常重要,其它的是衍生问题或者对我不重要。

如果你一定要培养孩子上哈佛耶鲁,长大要当大官大款名人,要找欧洲贵族联姻,麻烦你出门右拐上机场高速去找朗朗的爸爸。我绝无指你目标有错的意思,只是说,那不是我的目标,这篇文章会浪费你的时间。

铺垫半天,进入正题。

我们同孩子亲密接触的时间,从他们出生算,到十五六岁,这是为人父母影响孩子、建立亲密关系的时间窗口。再以后,孩子们会对外部世界和他们的恋人更感兴趣。我碰到过不少父母,同他们青春期或成年孩子无法交流,甚至有年老的父母突然试图同其子女建立亲昵的关系,让其成年子女毛骨悚然。大多因为,机会窗口错过,修复起来格外困难。所以,我时常提醒自己这个时间窗口,有助于判断事情的轻重缓急。

一、父母对孩子最大的影响是性格

我一直相信性格决定命运,技能、智商、知识都排在后面。

我们没有必要也无可能把桔子改造成苹果,但无论孩子是内向还是外向,都可以培养自信、乐观、和面对挫折的坚韧。而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无条件的爱,有安全感,是自信的起点。我非常喜欢一本书,叫Unconditional Parenting,推荐给愿意深究的朋友。性格包括他的品行和内在价值,重要的是,孩子长大之后,无需在他人眼中才能找自己存在价值。

乐观很重要,可以在别人看不到机会之处看到希望,在面对挫折时不会轻言放弃。对这一结论的研究感兴趣的朋友,推荐阅读Martin Seligman 《Learned Optimism: How to Change Your Mind and Your Life》,和另外一位作者《How Children Succeed》,他认为孩子的意志、好奇心和品行,对孩子一生至关重要,远高于其他因素。

性格的影响常在无声之中。曾经见过一个德国母亲带二三岁的孩子,小朋友走路啪嗒摔倒,趴在地上要哭,母亲站着没动,微笑鼓励她自己站起来,孩子费力爬起来又笑嘻嘻往前晃。我见过在相似情形下,很多其他父母惊惶失措跑过去,又搂又抱又哄,孩子反而开始嚎啕大哭。性格,是在这些点点滴滴的小事中形成的。

鼓励孩子,是影响性格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表扬孩子努力,他会认为,能否做好一件事,掌握在他们自己手中。反之,夸孩子聪明,就等于告诉他们成功不在自己掌握之中。聪明孩子为保持看起来聪明,躲避风险避免出丑,面对失败时,往往束手无策。而且,不要轻易拿孩子去和别的孩子攀比,激励孩子比过他人,貌似增加动力,但有后果。攀比式表扬,孩子可能只在乎相对地位,而非把掌握某种能力作为目标,只要做得比别人好,他即失去对工作的内在乐趣,不愿持续学习和寻找挑战。

这引出一个更大的问题,就是奖励的作用。教育孩子有时变成对父母的极限测试,奖励成为东西方学校和家庭的通用办法,似乎是个捷径,但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奖励,常把孩子对学习、工作本身的关注,转移到奖品上,比如为了得到一个iPad而考满分。寻求短期甚至即刻的满足会得不偿失。让孩子学会为自己设置目标,体会到战胜挑战内在的快乐,比设奖励更重要。有兴趣深入研究这个问题的,可以参考《Punishment By Reward》。

今天逐渐富足舒适的社会,通过营造艰苦环境磨练性格,对中产阶级独生子女而言已无可能,“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是遥远的传说。但体育是一项绝佳的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孩子增强健康,而且可以磨砺性格,学习如何同他人合作、如何解决冲突。我每每看到小朋友,在球场上赢球后的欢喜,输球后的悲伤,和人冲突后的委屈,欢笑和泪水如此强烈。此时的体育,对我而言,是人生最好的隐喻。全力以赴,输了,爬起来继续;赢了很开心,但也不要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做喜欢的事情,把它做到最好。体育用精巧的方式把生活缩短到一个可以理解的场景,其实给了孩子一个对人生体验和洞察的机会。当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挑战和困惑时,我发现用体育来打比方,往往让他容易理解豁然开朗。George Lakeoff写过一本书 The Metaphors We live By,曾经下过一个断言,人类是通过比喻/隐喻理解世界和他人,我深以为然。美国作为一个最强盛的国家,其国民对体育的崇尚,也非偶然。

二、不要剥夺孩子试错的机会

性格健康是最重要的,对我而言,下一个就是技能,远比知识重要。所有技能中,学习能力最为重要,这是我们一生中最可持续的竞争力。

富兰克林说:tell me, I may forget; teach me, I may remember; involve me, I will learn. 意思是你光说给我听,我会忘,让我自己参与尝试才是真的学习。东方父母多急于把自己对生活经验的结论强加给孩子,似乎是捷径。其实这剥夺了孩子通过试错学习的机会。经验,无法被结论替代,何况很多父母的「结论」未必是对的。或者在过去是对的,但现在外部约束条件变化了。有时候,需要让孩子犯自己的错误,在不断的试错过程中,建立对这个世界的常识和判断力。

我家孩子小时在伦敦同英国孩子玩,小朋友争相把沙子往嘴里塞。英国妈妈说,让他们往嘴里吃一次,下回就知道不好吃,会改掉。孩子不到两岁即上蒙台梭利幼儿园,那里所有餐具是瓷器而非塑料。老师说打碎一次,就能从后果中学习小心。还有一个例子,孩子小时对厨房的烫手东西充满好奇心总要伸手去抓,大人怎么也拦不住。于是有一天,我决定邀请他,伸手摸了一下餐桌中间的热汤碗,他此后即提高了警惕,总是绕道走。有些经验,不能被父母的结论替代。

在这个问题上,多说两句,“富不过三代”是个高度相关的话题。它绝非只是中国问题,美国人有一模一样的谚语,Rags to riches, back in three generations. 按理说富家子弟占尽优势,有钱、有关系、上最好的学校,不应该出现这种几代而衰的情形,应该子子孙孙无穷尽才合逻辑,但现实并非如此。我的观察,恰恰是处处有人提供便捷径,他们中大多人,被剥夺了试错的过程,缺乏对常识的理解,从而渐渐失去对这个世界基本的判断力。

三、阅读非常重要

学习能力是个很大的话题,我的经验中,阅读非常重要。英语世界人口每四人有一个是功能性文盲,虽然识字,但阅读困难,被认为是贫富分化重要原因之一。美国孩子考试成绩基本不是中国孩子的对手,但在阅读的质量和数量上,平均水平远远领先中国孩子。

阅读重要的道理不难理解,个人的经验至关重要,但个体接触的人和事范围有限。阅读,为我们同人类心智史上最聪明的头脑,提供了对话的机会。我们大多数人是凡夫俗子,胸襟、眼界、和价值观基本是被周围的环境塑造,而环境不理想时,读好书,是少有的逃生通道之一。

关于如何教孩子阅读这个问题,美国教育界过去二十年爆发旷日持久的辩论,被称为阅读战争。一派主张整体语言法,在听说读写上下文让孩子猜;一派主张自然拼读法,让孩子通过拼读音节识字。美国国会由此委托国家儿童健康发展研究所,检视历年来科研成果,提供阅读教育报告。在高度政治化氛围中,专家开了一份谁也不得罪的建议,大多也是常识。比如:父母要多和孩子说话,每天一起读书,大声朗读故事,多读有节奏押韵的书,系统介绍字母和声音之间的关联,不断介绍并熟悉新词汇,并教孩子怎么把一个字用在词组、句子和故事里,教孩子思考阅读内容,一起去图书馆。感兴趣详细研究的同学,可以参考他们的报告:《TEACHING CHILDREN TO READ: An Evidence-Based Assessment of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Literature on Reading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Reading Instruction》

在某个年龄,孩子会问一百万个为什么,一个问题会用一串为什么追问到底。此时他好奇心的窗户打开。每个问题都是孩子学习的绝好机会,我以为父母应耐心用他能理解的方式回答,如果回答不了,去查维基百科回来再答。若在孩子想学习时无耐心教;而孩子不想学又灌,事倍功半。孩子越大,可以慢慢鼓励他自己去寻找答案。

四、不要把自己的梦想强加在孩子身上

为人父母的责任之一,是帮助孩子发现自身的天赋和潜能,而非把父母一厢情愿的梦想强加给孩子。那些在父母的逼迫之下功成名就的例子,有,但凤毛麟角,他们的背后,有数以万计的伤痕累累被毁掉的孩子。拿孩子去做一个大概率会失败的事情,恐怕非明智选择。

同情和理解对小朋友很重要。小孩子因不能准确表达感受而常有挫折感,他们的小小内心也是一个惊涛骇浪的世界。父母应先试图理解孩子,再寻求被孩子理解,然后讲道理。第一步总是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已经了解他的挫折、悲伤、郁闷,确认这一步是避免鸡对鸭讲的基础。然后确认孩子的需求是什么,最后一步才开始讲道理。

父母有责任去发现哪些适合一对一教,哪些适合一群孩子一起学,做对四两拨千斤,选错了千斤拨四两,这些因人因事而异。因材施教,有一个很好的英文翻译,虽然罗嗦一点,我觉得把意思讲得更明白:if your child can not learn the way you teach, you must teach the way he can learn. 即:如果你的孩子不能用你教的方式学,你则需要用他能学的方式教。

让小朋友敞开心扉,需从他感兴趣的问题入手,慢慢谈到大人感兴趣的话题,而不是方向相反。比如:谈论他喜欢或者强烈不喜欢的孩子,小朋友往往滔滔不绝;把他喜欢和不喜欢的孩子的行为编入他最爱的故事里,让他捧腹大笑,则开启了谈话的大门。

自信心和独立判断能力,来源于每天的日常生活的点滴。我的办法是和孩子一起制定规则,告诉他,十八岁后他自己单独做决定,十八岁前父母做最后决定,他可以参与讨论,讲道理,提要求,不用畏惧挑战父母的观点。我小心不用“听话”要求我家小朋友。

孩子未来,是个很大的话题,需要父母帮助思考。最佳选择是三个圆交汇重叠处,第一个圆让他写满「我最喜欢的」,第二个圆写满「我最擅长的」,第三个圆写满「社会的机会」。这远非看上去那么简单,需长期思考,且随时间在变化。孩子在一生中,有很多次选择,遗憾的是,今天这个社会,多数人既不知自己喜欢什么,也不知自己擅长什么,但都在追逐社会热门。所以,满大街都是不快乐的人。

五、我们可能无力改变学校的教育理念,但可以改变我们同学校交往的方式

现代教育是工业文明产物,以生产线批量培养标准产品为特征。主要目标是消除文盲,提高literacy,为生产线提供熟练工作人员。而literacy是识别、理解、交流语言和其他符号系统(如数学、科学)的能力。并不总是有利于解决问题或者培养创造性等非批量问题。东西方面临同样的挑战。单个家长若与整个体系对抗,要求学校和老师改变他们的传统做法,胜算不高,除非你是郑渊洁,让孩子回家上学自己教,但那样的代价是剥夺了他同其他孩子交往的机会。

在家长无力选择与体制对抗的假设条件下,最优策略是把精力集中于学校不擅长的领域:性格塑造,解决问题、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校的归学校,家长的归家长,绕着学校的指挥棒转,把所有课外的时间都花在如何让孩子课内胜出,我认为是投资回报最低的做法。我希望孩子能用20%的时间把学校80%的功课解决了,剩下80%的课余时间,他可以去踢球、游泳、下棋、发呆,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这个做法,对家长的考验是顶住老师的压力,不传导叠加到孩子心灵上,孩子可能非常敏感地感觉到这种压力。当老师因孩子成绩不够好而给家长施加压力时,父母回家接着训孩子非明智之举。其实,顶不住压力的时候,想一想,多年以后,还有谁在乎你小学初中的成绩呢?家长也无需贬低学校教育,在孩子心中制造困惑;当老师在学校让孩子反复练习数学题,父母可以在家想出更有趣的活动,帮助他解决生活或游戏中的困难。

在适当的年龄,带孩子旅行不仅增加他的乐趣,我意外发现,孩子性格在旅行中变得更为从容。在自然博物馆、科学馆、技术馆,孩子总是流连忘返。对年龄小的孩子,远比美术馆、历史博物馆更加直观。

一有机会,我则每晚和小朋友耳鬓厮磨,躺在床上读书讲故事,其乐无穷。我们一起读唐诗, 读到王昌龄,他很喜欢,说口感很好。一起读李煜的诗,讲到李煜从皇帝到囚徒,国破家亡妻离子散的故事。小朋友泪如雨下嚎啕大哭,说他很同情这个诗人… … 关灯后,他则把脚蹬在我肚子上,再呱唧呱唧把他的同学和老师编进故事。

纪伯伦在诗歌《先知》中有一个比喻,他说,父母是弓,孩子是弓上射出去的箭。这意味着,我们不可能左右他未来飞行的方向,“我们只能给他爱,而不能给他思想,因为他有自己的思想。”

我想,七零后这代人,可能是最后一代需要尽孝,陪着父母老去,却是第一代不能期望我们老时,儿女还在身边的人。这些每日快乐的厮磨,或许是未来心底最柔软的记忆。

家教案例:一个需要父爱和母爱的孩子


家教案例:一个需要父爱和母爱的孩子

一、个案生活背景

孩子:小芙(化名),

性别:男,

民族:汉族,

父亲:经常不回家,见过一两次

母亲:和父亲离婚后很少看望小芙

爷爷奶奶:照顾小芙的生活起居和教育.

外公外婆:从未见过

二、个案主要问题

小芙的行为习惯差,有攻击性行为,经常喜欢打人、吐口水,有时还会拿其他小朋友的东西,班级中的小朋友都很排斥他,不愿意和他交朋友,每天还会制造一些”小麻烦”。让老师也经常觉得头痛不已。小芙的学习习惯很差,注意力短暂,不集中,还会影响别人,对学习提不起兴趣。中班时老师耐心教育或批评他,他会接受,但转身就会忘继续重蹈覆辙,教育效果很低,往往起不到作用。到了大班,老师的批评更没效果。

小芙因为是早产儿,身体很差,而且还有肾结石。常常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星期总有几天不上幼儿园。他的视力也是弱视经常要在家理疗,所以中班时只是上午来幼儿园,下午吃完午饭就要回家。造成了养成他想不想上幼儿园都由他自己说了算。这样一来,到了大班在幼儿园的作息制度他都不习惯,午睡成了大问题,时常会影响别人。小芙自卑,缺乏自信:小芙看见其他的同学讨论和父母带出去旅游,心里非常羡慕。而他想得到父母的关心,关爱。和其他同学一样周末和父母出去玩,晚上有妈妈讲故事陪他睡觉。时间一长自卑心理油然而生。

三、个案分析

案例一:

一次在美术活动“画妈妈”时,小朋友们都拿着自己妈妈的照片拿起蜡笔开始画妈妈,看到小芙一个人在桌子前趴在那没有画。一会儿,我就听到昊昊边哭叫到“老师,小芙他在我的纸上乱画!”我过去一看,小芙的画纸上也是一团乱麻,而昊昊的“妈妈”脸上多了很多“伤疤”我问怎么回事。“他不给我看,我要看看他的妈妈,”小芙不削一顾地接着说“他妈妈长得真丑。”昊昊边哭边回答道:“我不愿意给他看,小芙还骂我妈妈!”

案例二:

有一次,在上“认识我自己时”大伙讨论很激烈,他也举手来说说自己,当他说到自己长得象爸爸还是妈妈时,他却不知道,孩子们都笑他。他二话不说,站起来走到笑他的同学面前一拳头打了过去。

我把今天发生的事情告诉了奶奶,第二天一早奶奶就和我说:“倪老师,要多管管我们家的小芙,严厉一点,昨天晚上我批评教育了他,他还还手打我,这小子不得了了,我是管不了了。”

分析:

小芙因为没有爸爸妈妈在身边很排斥这一类的活动,有自卑感。而且产生了嫉妒的行为。父母的离异,让他缺少了爱,没有安全感;爷爷奶奶的过分溺爱让他养成了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习惯。

1、缺乏父爱

小芙的爸爸长期在外工作,很少关心他。对他的成长不闻不问。

美国心理学家通过调查发现,那些没有得到足够父爱的孩子情感障碍十分突出,出现焦虑、孤独、任性、多动、依赖、自尊心低下、自制力弱、攻击性强等行为缺陷的现象较为普遍,甚至与成年后的不良生活习惯都有一定关系。心理学家据此提出了“缺乏父爱综合症”这一概念。渴望父爱,这是男孩最深沉和迫切的心理需求。他渴望一位强健而富于幽默感、粗犷而温和、自信而关爱、智慧而谦逊的男人在他身边,向他注入真正的“男人气”。男孩需要与父亲呆在一起,帮助他建立起对周围世界的安全感与自信心,从父亲那里学会做一个男人。

2、缺乏母爱

小芙的妈妈自从和他爸爸离婚后,就离开了小芙。很少来看望他。母爱对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作用无可替代。其实,稍有一些阅历的人多少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幼年时期曾得到充分母爱的人成年以后,人格往往比较健全;相反,其人格则或多或少地会有缺陷,如固执任性、自私内向、悲观失望、敌视他人、心胸狭隘、易于嫉妒、脾气暴躁等等。这些怪异的人格特征更造成了他们人际关系紧张,以至有的人虽然在事业上取得了骄人的成就,生活上也很富足,却总是郁郁寡欢。

3、隔代的溺爱

就因为小芙没有了爸爸妈妈的爱,爷爷奶奶就加倍的宠爱,无原则的溺爱。爷爷奶奶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对小芙的教育也是无可奈何,一切顺从他。我们发现隔代教育孩子的措施都是:迁就多,要求少;表扬多,批评少;关心吃、穿、玩、用多,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少……对孩子的教育往往带有主观性、盲目性和随意性

四、现代家庭教育个案指导

1、电话与小芙的父母沟通,多陪伴,多教育,不能不管不问。

在对孩子的抚养方面,夫妻离异时应切实抱着对孩子负责人的态度,做出合情合理的约定和安排,父母双方都应与孩子保持亲子之间的关系和感情。小芙爸爸是抚养一方更不能将小芙丢给爷爷奶奶不管不问。

我们也电话与小芙妈妈沟通让她多来探望小芙,虽然妈妈是不直接抚养孩子的一方,对孩子仍应尽为人母的教育和爱的责任,应该定期地与孩子见面,多给孩子关心、教育直到孩子长大成人。多与幼儿园教师沟通避免由隔代家长与教师间的二次语言失真。陪孩子游戏、玩耍、学习,与孩子交流,倾听孩子的心声,尽到父母应尽之责,加强亲子感情。

2、父母要多于爷爷奶奶多沟通育儿方面的知识

两代人互相沟通。对扮演子女与父母双重角色的年轻父母而言一定要在百忙中抽出时间与孩子交流,与老人沟通,千万不要放弃自已职责,只要你重视,时间总能挤出来。要做到尊重老人,经常和老人聊聊天,讲讲科学养育的新经验,,虚心接受老人的指点,买一些科学读物与老人交流体会,帮助老人接受新事物,注意沟通时的语言应尽可能地简化语言,适时改变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和习惯,以对方能理解的方式表达,尽可能减少沟通障碍。

3、与爷爷奶奶沟通,不要一味的迁就小芙,溺爱他。有原则性的教育他。

由于小芙多以爷爷奶奶抚养,很多的教育问题都出在了祖辈的教育观念上。

让爷爷奶奶不要轻易满足小芙的要求,不能孩子要什么给什么,这种孩子必然养成不珍惜物品、讲究物质享受、浪费金钱和不体贴他人的坏性格,并且毫无忍耐和吃苦精神。要让他明辨是非,培养出责任心和落落大方的性格。害怕孩子哭闹的父母是无能的父母;打骂爷爷奶奶的孩子会变成无情的逆子,在性格中播下了自私、无情、任性和缺乏自制力的种子。

不要过分的注意他,一家人时刻关照他,陪伴他。过年过节,亲戚朋友来了往往嘻笑逗引没完,有时候大人坐一圈把他围在中心,一再欢迎孩子表演节目,掌声不断。这样的孩子自认为自己是中心,确实变成“小太阳”了。家里人都要围着他转,并且一天到晚不得安宁,注意力极其分散,“人来疯”也特别严重,甚至客人来了闹得没法谈话。

五、个案指导成果

经过一学期的指导,关注和家长的及时沟通,这个学期开学以来,小芙能坚持上学,和奶奶沟通建议中午的视力理疗奶奶安排到了晚上进行。这样小芙就能上全天的幼儿园了。保证了每天的午睡时间。小芙的行为习惯好了很多,有时能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与同学之间的矛盾也慢慢减少,能够与同伴用语言沟通。

听小芙说爸爸每周能回来几次,有时还开车带他出去玩。妈妈这学期也经常来接小芙了,也能积极地和老师沟通,探讨如何教育培养的一些知识和经验。暑假里爷爷奶奶还有爸爸还一起去旅游了。小芙的性格变得开朗了很多也阳光了很多。很愿意与同伴和老师说说假期里发生的一些事情。

六、结论与反思

父母的离异不应该影响到孩子的教育,学龄前的儿童是性格培养的关键期,极大的可塑性,而在儿童性格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父母的影响是巨大的,甚至可以说是终身的。父爱和母爱是其他任何人都不能给予,也不可能取代的。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教师,父母能够心理相容、和睦相处,并给孩子以更多的关心,爱护和帮助,就容易使儿童形成良好的性格品质。而父母离异,通常是由于感情不和,心理不容,矛盾无法解决所导致的。离婚本身并不是什么坏事,但离婚的后果往往会祸及子女,使孩子的性格发生变化,甚至出现许多不良的性格特点。

在本案例中,小芙的父母和奶奶意识到了事态严重性及时来弥补,也使得小芙的性格有了明显的好转,让孩子相信他的父母是还是爱他的,是可以依赖的;因此,我们要对那些不得不分道扬镳的父母们说,当你们不得不选择离婚这条路时,一定要善待对方,善待孩子!

每天一个英文故事:鱼和水的故事


孩子在4岁左右进入语言敏感期,在这之前,妈妈们的任务就是给孩子的语言输出做好储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磨耳朵,但是应该给孩子听什么,这常常是新手妈妈的难题。

整理系列文章,坚持阅读,每天和孩子一起读故事吧!

Fish says to Water: I am crying all the time, but you never know, because I'm in the water.

鱼对水说:我整天哭泣,不过你看不见我的眼泪,因为我在水中。

Water says: I know, because you are in my heart all the time.

水对鱼说;我能感觉到你的眼泪,因为你在我心中。

I'm not the fish, you are not the water. Can you see my lonely tears?

我不是鱼,你也不是水。你能看见我寂寞的眼泪吗?

Fish says to Water: I will never leave you, because I can't live without you.

鱼对水说:我永远不会离开你,因为离开你,我无法生存。

Water says: I know, but if your heart is missing?

水对鱼说:我知道,可是如果你的心不在呢?

I'm not the fish, you are not the water. I won't leave you, because I love you.

我不是鱼,你也不是水。我不离开你是因为我爱你。

But, am I in your heart?

可是,你的心里有我吗?

Fish says to Water: Im so lonely, because I only can live in the water.

鱼对水说:我很寂寞,因为我只能待在水中。

Water says: I know, because your loneliness is in my heart.

水对鱼说:我知道,因为我的心里装着你的寂寞。

I'm not the fish, you are not the water. I'm lonely, because Im missing you.

我不是鱼,你也不是水。我寂寞是因为我思念你。

But, can you feel it?

可是,远方的你能感受到吗?

Fish says to Water: If there is not the fish in the water, then what is else left here?

鱼对水说:如果没有鱼,那水里还会剩下什么?

Water says: If you were not here, then how I was?

水对鱼说:如果没有你,那又怎么会有我?

I'm not the fish, you are not the water. I will still living very well without your love.

我不是鱼,你也不是水。没有你的爱,我依然会好好的活。

But, living very well does not mean forget.

可是,好好的活并不代表我可以把你忘记。

Fish says to Water: I cant go outside to see the world is the biggest regret in my life.

鱼对水说:一辈子不能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是我最大的遗憾。

Water says: I cant let you give up this idea is my biggest defeat in my life.

水对鱼说:一辈子不能打消你的这个念头,是我最大的失败。

I'm not the fish, you are not the water. Now I just want a promise for a whole life.

我不是鱼,你也不是水。现在的我只想要一个一辈子的承诺。

But, can you burden it?

可是,你负担得起吗?

Fish says to Water: Am I the first fish in your whole life?

鱼对水说:在你的一生中,我是第几条鱼?

Water says: you are not the first fish in the water, but you are the first fish in my heart.

水对鱼说:你不是在水中的第一条鱼,但却是在我心中的第一条。

I'm not the fish, you are not the water. Both of us are not the first person to each other.

我不是鱼,你也不是水。可是,你知道吗?你却是我第一个想嫁的人。

But, you know? You are the first one who makes me take care of.

可是,你知道吗?你却是我第一个想嫁的人。

Fish says to Water: Can you belive fall in love at first sight?

鱼对水说:你相信一见钟情吗?

Water says: The moment when I wake up to you are a fish, I already knew you will swim to my heart.

水对鱼说:当我意识到你是鱼的那一刻,就知道你会游到我的心里。

I'm not the fish, you are not the water. I think I wouldn't love you for long, because it's love at first sight.

我不是鱼,你也不是水。我以为我对你的爱不会长久,因为那是一见钟情。

But I'm wrong, love is like the wine, store it longer and longer, it will be aromatic more and more.

可是,我错了,感情如酒,越封越浓越长久。

Fish says to Water: Why do I ask and you answer every time?

鱼对水说:为什么每次都是我问你答?

Water says: Because I like that you understand my heart during the interlocution.

水对鱼说:因为我喜欢在问答中让你了解我的心。

I'm not the fish, you are not the water. Why you always let me wait?

我不是鱼,你也不是水。为什么你总是让我等待?

Don't you know, Wait=Lost belief=Give up?

难道你不知道,等待=失去信心=放弃。

If I'm the fish, you are the water, how nice that is?

如果我是鱼,而你是水,那该多好!

The water always know the fish's idea, because the fish in the heart of the water.

水永远都知道鱼的想法,因为鱼在水心里。

But I'm not the fish, you are not the water.

但是我不是鱼,你也不是水。

You never know my love, maybe I'm not in your heart at all.

你永远都不知道我的爱,因为我也许根本就不在你的心里……

If I'm the fish, you are the water.

如果我是鱼,你就是水。

Can I swim to your heart......

我可以游向你的

应对倔宝宝:耐心和技巧一个不能少


应对倔宝宝:耐心和技巧一个不能少

家有倔强宝宝,相信每一位做父母的都会着急、心烦还有头疼,**妈也一样。别看**平时挺乖的,但有时候倔起来也是超级让人头疼的。印象最深刻的倔得最厉害的一次竟然连续哭了一个半多小时呢。

面对倔强宝宝,我们应该怎么办?**妈一点点的体会就是耐心和技巧一个都不能少,而且两手都要硬。

首先面对倔强宝宝的哭闹,耐心是极其重要的。一方面我们要耐心地安抚孩子,让他的心情尽快平静下来。另一方面要不失时机地跟孩子沟通: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不对在哪里,应该怎么做。别看宝宝小,现在还不能完全听懂你的话,但只要坚持耐心地教育,孩子会慢慢地接受并改变的。

面对倔强宝宝最忌讳的就是没有耐心,强硬地制止孩子,甚至打骂孩子。打骂孩子只会让孩子越来越倔强,因为第个孩子都会有逆反心理的,你越是强硬地阻止他,他就越是要这样干。再而打骂孩子会影响他的心情,甚至会在他幼小的心灵留下阴影。心情不好的话食欲也会跟着下降,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当然如果孩子执意要干的事情很危险那就另当别论了,肯定要当机立断地制止他了。孩子哭是免不了,安抚无效的话,就冷处理一下,等他哭够了、闹够了,再给他喝点水,以免上火,等他心情平静下来再找机会给他上“政治课”吧。

再一个技巧也很重要,当孩子非要干某一件事时,把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别的地方去,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孩子玩别的东西高兴了,他自然就会遗忘他刚才想干的事情了呀。同时技巧包括安抚的技艺、沟通的技艺、教育的技巧等等,这些都是要考验我们父母的聪明才智了。

最后**妈觉得对于孩子偶尔的一些无伤大雅的倔强,比如要吃棒棒糖、要吃薯片等等,我们还是要顺从一下的。孩子对这个世界上的新事物都好奇着呢,如果我们一昧严格地约束孩子,这样只会扼杀了孩子的探索欲望哦!

牛牛上幼儿园一个月了


牛牛上幼儿园一个月了

怀孕时四周就算一个月,今天是牛牛上幼儿园满四周的日子,意味着牛牛上幼儿园满月了。

牛牛上幼儿园的第一周,高高兴兴的跟家里人道别,高高兴兴的跟着牛妈进教室,只要牛妈陪着,还是能高高兴兴的在教室里玩玩具的。下午去接牛牛,一见到家人就哇的哭得不可收拾。

牛牛上幼儿园的第二周,高高兴兴的跟家里人道别,高高兴兴的跟着牛妈出门,到了幼儿园大门口,就开始哭,怎么也不肯让老师抱去,老师只能强抱,他就开始大哭大闹,就差满地打滚了。下午去接牛牛,牛牛只是一脸哭相,已经没了那种大哭的状况。

牛牛上幼儿园的第三周,就不再高高兴兴出门了。一上车就开始哭,一直要求牛妈把车往回开,牛妈当然不能往回开呀,就这样一路哭到幼儿园,到了幼儿园门口,老师伸出手抱牛牛,牛牛就乖乖的让老师抱,只是嘴里不停的喊着妈妈。虽然哭着但已经接受必须得上幼儿园的现实了。下午去接牛牛时,牛妈站在门口,牛牛在教室里看着牛妈,不哭也不闹(貌似毫无表情),等着老师打开门让他出来,然后扑向牛妈。

牛牛上幼儿园的第四周,当然也不可能高高兴兴的出门了,还是坐进车就哭,不再要求牛妈往回开,而且只要跟他说你看路上有只小狗狗,你看池塘里有没有小鸭子,都能带着哭腔接牛妈的话茬.只是在家里,只要说牛牛去上幼儿园,就哭着说不要不要.哈哈,上学四周,牛牛上幼儿园,这几个字都成了禁语了.有天牛公溜去幼儿园看牛牛,全体学生都在操场上做操,只有牛牛,跟着老师站在上面看小朋友们做操.哈哈,后来老师说,牛牛特爱粘着老师,让他下去做操就哭,跟在老师身边就很乖,哈哈.下午去接牛牛放学,牛牛就已经开始欢笑着跟牛妈说这说那,而且每天都非得要求牛妈在操场上陪着他玩够了才肯回家.

坚持了四周,牛牛已经对必须要上幼儿园认命了,虽然每天去的时候要闹会情绪.但已经很好了,邻居家的家长常常会告诉牛妈:我送我们家孩子去的时候,你们家牛牛在干嘛干嘛,但肯定不是在哭.常常在家里牛妈跟牛牛聊天:爸爸妈妈去上班,牛牛去干嘛呀,牛牛去上幼儿园,接的可快了,哈哈,虽然小家伙在抵触上幼儿园,但牛牛去上幼儿园,已经在他潜意识里了.

每天去接牛牛下班,幼儿园老师都会告诉牛妈,牛牛今天怎么怎么了.从一开始说牛牛今天多少时间是不哭的,到后来说牛牛今天哭的很少,接着说牛牛已经很乖了,除了早上几乎已经不哭了,昨天还告诉牛妈,现在的牛牛已经会跟小朋友玩了.牛牛在一天天的进步,看来经过了四周的幼儿园生活,已经慢慢习惯了集体生活了.

相信《一个民办幼儿园园长的思考和做法》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一个具体的活动设计方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和孩子亲一个 一次音乐课上,我和孩子们一起玩新的游戏《袋鼠妈妈》。游戏前,按照惯例,我们要先学习歌曲,歌曲很简单,孩子们学习的兴趣也很高涨,我教唱了几遍后,同时加了几个简单的动作,孩子们在我的引导下基本能唱下来。稍...
    2020-09-22 阅读全文
  • 特色幼儿园园长的思考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估一个学校,先要评论他的校长。特色幼儿园能否有特色?能否得到社会的认可?首先取决于园长的各方面素质以及是否有个性。因此,在创建科技幼儿园的办园实践中,我...
    2021-05-06 阅读全文
  • 对民办幼儿园管理的几点思考 导读:管理者应当树立一种观念:“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有利,是否能为孩子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民办幼儿园是指由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个人承...
    2021-04-20 阅读全文
  • 一个教师和孩子的对话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一个教师和孩子的对话”!欣欣是班里比较内向文静的女孩,这学期她妈妈也到沿海城市打工去了,把欣欣留给爷爷奶奶照顾。 我时常把她揽在怀里问:“妈妈回...
    2020-07-06 阅读全文
  • 我做民办幼儿园园长 我原是衢州市实验幼儿园的园长,几年前应聘到了衢州市安居幼儿园——一所完全按民办体制运作的幼儿园担任园长。几年的风风雨雨,让我对民办幼儿园园长的酸甜苦辣有了深切的体会,感慨颇多。 一、直面挑战,在竞争中...
    2021-05-04 阅读全文

一次音乐课上,我和孩子们一起玩新的游戏《袋鼠妈妈》。游戏前,按照惯例,我们要先学习歌曲,歌曲很简单,孩子们学习的兴趣也很高涨,我教唱了几遍后,同时加了几个简单的动作,孩子们在我的引导下基本能唱下来。稍...

2020-09-22 阅读全文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估一个学校,先要评论他的校长。特色幼儿园能否有特色?能否得到社会的认可?首先取决于园长的各方面素质以及是否有个性。因此,在创建科技幼儿园的办园实践中,我...

2021-05-06 阅读全文

导读:管理者应当树立一种观念:“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有利,是否能为孩子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民办幼儿园是指由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个人承...

2021-04-20 阅读全文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一个教师和孩子的对话”!欣欣是班里比较内向文静的女孩,这学期她妈妈也到沿海城市打工去了,把欣欣留给爷爷奶奶照顾。 我时常把她揽在怀里问:“妈妈回...

2020-07-06 阅读全文

我原是衢州市实验幼儿园的园长,几年前应聘到了衢州市安居幼儿园——一所完全按民办体制运作的幼儿园担任园长。几年的风风雨雨,让我对民办幼儿园园长的酸甜苦辣有了深切的体会,感慨颇多。 一、直面挑战,在竞争中...

2021-05-04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