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打开孩子的心扉
发布时间:2021-05-06 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 教育随笔 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王**是我班各方面能力相对较弱的宝宝,特别是在语言表达上,说话的口齿不清晰,表达不完整,加上她十分内向的个性,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很少能听到她说话,更不用说参与活动中的讨论了。
也许是家长注意到宝宝的这一弱点,每天早晨来园,她总是在阿婆的逼迫下和老师打招呼,说声老师早,有时甚至不说。那么是不是她不喜欢老师呢?阿婆告诉我们,其实当王**一个人在家里的时候,嘴上就自言自语的不停地说老师早。阿婆问她:你为什么在幼儿园里不叫老师早呢?是不是老师对你不好?“她说:“不是,老师喜欢我的。”就是面对老师她表达不出来。
由于孩子特殊的表现,在日常生活中,我对她的做了特意的观察。发现她虽然不爱说话,但是却和其中一个叫磊磊的孩子走得特别近,她会主动的叫他的名字,还会主动和他玩。从父母出了解到,磊磊小朋友是和她从小一起长大的邻居。由此可见,要取得孩子的认同,必须和她建立起熟悉的感觉,让她觉得和你说话不陌生,比较有亲切感,因为造成孩子的这种内向的行为,主要是从小就阿婆带大的,父母因为忙于工作和孩子交流的较少,一起出去的机会几乎没有,造成孩子与外界接触更少了。孩子进入幼儿园不知道怎么与小朋友、老师进行沟通的心理行为障碍。
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们不能以平常心对待,更不能强迫她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这样导致孩子的心里会闭得更紧。于是,在阿婆又一次催她叫老师早时,我与阿婆进行了交流,请阿婆不要再逼迫孩子这样叫老师早,因为这样没有效果,等到孩子心里真正想叫老师早的时候,让她自己叫出来。就这样每次早上看到她,我还是主动和她打招呼,也不介意她是否回应我,在日常生活中,积极给予她关注,鼓励并交给她与人交往的方法,但是不对她施加过多的要求,只要她能和大家一起开心的参加活动一起开心地玩就好。也许正式在这中平和、自然的氛围中,一天来园后她主动和我说:老师早。早已习惯了其他孩子的问好声,对于她的这声问好却觉得那样的珍贵,真是不容易呀。
孩子一旦向你敞开心扉,接下来的交流就变得那么随性和自然了。碰到问题,她会主动找我帮忙;有人欺负她了,她会向我告状;只要我提示她哪里做的不好,她会立即改正,不仅如此,她和小朋友的交流也多起来了,把看到的动画片的画面和旁边的孩子说说,和别人一起玩娃娃家的游戏。虽然,她还不能积极主动参与我们的讨论活动,大胆地在小朋友面前表现自己。但是,我相信时间会改变一切,这需要家长和老师的不断给予她鼓励和支持,增强她的自信心,相信她慢慢会变成一个活泼开朗的宝贝。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编辑推荐
教育随笔:孩子的心
孩子的心
这几天我感冒了,并有点咳嗽,也没当回事,今天下午五点吃苹果是,徐湘婷突然跑到我面前,我刚责怪她不遵守纪律,谁知徐湘婷小朋友一把苹果举到我嘴边,说“老师你感冒了,吃个苹果就会好起来,这个苹果很甜的老师,真的!”看着孩子认真的样子,听着那感人的话语,我不由自主地抱起孩子,“你吃吧!好孩子,谢谢你。”“不客气,老师。”对于小班的孩子能做到这一点,真的不错。
我打扫卫生的时候,徐嘉汝小朋友从我手中夺过笤帚,说“老师我扫,你感冒了。”说完,拿着笤帚卖力的扫起来,虽然,她干的活会让我重返工,但孩子这一举动,这实在让人感动,最调皮的高福龙小朋友像小大人似的,把手放在我的额头上,有摸了摸自己的额头。高福龙说:“老师你又:点发烧。”孩子们又擦桌子,整理桌子,虽然干得不理想,但是却很懂事,孩子们说:“老师,你休息吧!我们能行。”看来这群孩子是懂事的,我心里有种酸酸的感觉,老师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因为我经常用手摸一下孩子的额头,衣领没弯好的,我帮孩子弯好,为孩子们穿外套,教孩子们如何穿鞋子(小班),老师真诚温暖的爱,平时感染着幼儿,这不他们以童稚、天真活泼的方式回敬老师的老师的爱,多么懂事的一群孩子们,面对细心的孩子,我越来越坚定自己的事业,我爱你们孩子。
教育随笔:目光交流打动孩子的心
萱萱是个早产儿,刚入园时家长很担心她适应不了幼儿园的新生活,每一次和孩子离别时,都再三交代老师要多多帮助萱萱,那难舍难分不放心的模样,让我们感受到了家长对孩子的爱,也感到自己肩上有着沉甸甸的责任。
萱萱很怕小朋友靠近自己,一旦觉得有人靠近,她都会立刻停下手中的事情望向我,大大的眼睛好像在说:“老师,有人要侵犯我,你快来帮帮我。”绘画活动时,萱萱的小手怎么也不听使唤,画一条线都很困难,我只好握着她的小手一点点帮助她;户外活动中,孩子们开心地游戏,萱萱却只跟在我身后,眼睛里无时不透露出担心与害怕,我只好充当她临时的玩伴。慢慢地,只要萱萱遇到困难或麻烦时,她总是习惯看向我,期待我去帮助她。
虽然获得孩子的信任是好事,但是过多的依赖却不利于萱萱的成长。如何让萱萱学会独立自主、合作乐群?我不禁想到,萱萱已经习惯了用目光向我求助,我何不利用目光来回应,以此促进萱萱的成长和进步呢。
温和的目光给孩子安全感
安全感是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之一,婴幼儿的安全感主要通过和谐的家庭氛围以及充分的亲情陪伴而建立起来。但有些孩子由于家人的过度保护和溺爱,无形中剥夺了孩子体验和实践的机会,慢慢地养成了遇到困难就胆怯退缩、缺乏自主能动性等习惯。
萱萱在家里不仅受到爷爷奶奶的宠爱,爸爸妈妈也对她呵护至极,因此萱萱刚入园时经常哭闹,情绪很不稳定。为了安慰她,我常常牵着她的小手,帮她擦去眼泪。萱萱虽然不能立刻停止哭闹,不过也会乖乖地回到自己的位置上。为了使萱萱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我决定尽量让萱萱学习其他小朋友那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刚开始时,萱萱并不像其他孩子那样积极主动,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落在最后,说话声音也非常小。例如大家排队准备到户外去活动,萱萱的行动明显有些缓慢,还像往常一样等待我牵着她的手,但我只是微笑地看着她,并耐心说服她站到队伍里去;有小朋友邀请萱萱一起做游戏,她惊恐地望向我,我也微笑地看着她,用温和的目光鼓励她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
无论萱萱做出什么决定,我都不再干涉,而是选择用目光给她鼓励。慢慢地,萱萱活动的空间在不断扩大,交际圈也发生了变化,甚至有了自己喜欢的玩伴。
鼓励的目光给孩子勇敢的力量
每个幼儿的性格特点各不相同,有的孩子调皮好动,常常会制造出一些小麻烦来,所以老师不得不用严厉的目光提醒;有的孩子自律性很强,老师只要用目光微微扫视,就心领神会。萱萱与两者都不同。
在户外活动中,孩子们喜欢玩闯关游戏,大家一个一个排着队轮流挑战游戏难度。每当快轮到萱萱时,她都会从队伍里走出来站到最后,渐渐地,孩子们都知道萱萱胆小不敢玩闯关游戏,甚至有些调皮的孩子还专门到萱萱前面插队。
我不希望萱萱和往常一样要我陪着才能玩游戏,所以当看到快要轮到她闯关时,我朝着她做了一个加油的动作,目光也牢牢地定格在她的身上。也许是因为我的注视,萱萱没像以往那样再换到队伍的最后,尽管她在游戏中不时地向我投来求助的目光,我依然未将手伸出去。万事开头难,萱萱小心翼翼地通过了前面的障碍物,也慢慢地、第一次独立地通过了所有的游戏障碍,当她再回到队伍中排队时,眼神里明显多了一些自信。
从此后,幼儿园的每一项游戏活动,无论萱萱的完成情况是怎样的,只要她能参与,我都会给她一份鼓励的目光,不需要太多的言语鼓励,萱萱都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在一次次体验到参与游戏的快乐之后,萱萱的主动性也得到了提高。
信任的目光让孩子学会自立
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孩子是在体验中认识和理解事物的,给孩子们锻炼的机会,他们才能学会生活的技能。
萱萱很多时候都是被大家帮助的对象,午睡起来后,她常常会把鞋子穿反,同伴会帮她纠正过来;进餐时小朋友会把萱萱的饭菜移到她的面前;在一日生活中,需要孩子们协助老师完成的事情,一般老师也都不会找萱萱来帮忙。
刚开始萱萱很愿意接受大家的帮助,还会对大家表示感谢,可是当萱萱学会主动参与游戏后,改变也开始了。她开始拒绝大家的帮助,宁愿自己穿错鞋子,也不让同伴帮助她重新穿。吃饭时,萱萱也会告诉旁边的小朋友:“你们别动我的饭菜。”简单的几个字,让我既意外又期待。看着萱萱小心翼翼地把盘子端到自己的位置上,孩子们为萱萱伸出了大拇指,萱萱的脸上也露出了甜甜的笑容。
萱萱并不是每一次都能顺利地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她遇到困难还是习惯性地看向我。随着我一个肯定的点头或一个温暖的微笑,萱萱渐渐能做好自己的事情了,不仅学会了叠衣服、穿鞋子,还学会整理自己的活动材料,自理能力和动手能力慢慢都提高了。大家眼中的那个什么都干不好的萱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充满自信、活泼、友善的萱萱。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目光是心灵的语言。尤其是幼儿阶段,由于认知能力的局限与表达能力的欠缺,目光往往是他们表达内心世界的一种重要手段。教师可以合理地运用这种非言语交流形式,发现幼儿目光中隐含的心理活动,同时把温暖、关心、鼓励等积极的情感通过目光传递给孩子,用无声的言语,打动孩子的心灵,用智慧与爱,陪伴孩子健康成长。
教育随笔: 用感情打动孩子
幼儿园里,种着几棵垂柳树,一年四季,垂柳树向小朋友们展示着婀娜多姿的形态,给幼儿园增添了几分姿色。
春天到了,柳树开始冒出小小的嫩芽,从教学楼上往下看,一片的绿,非常的好看,垂柳树成为了孩子们欢笑、嬉戏的乐园。
这几天,我发现有些孩子开始在垂柳树上打“坏主意”了。每天我都和垂柳树擦肩而过,我发现垂柳树长长的枝条有几根被折断了。户外活动时,有的孩子手里玩弄着垂柳枝条,把它当成鞭子在和小朋友做游戏。
该如何制止孩子们停止折树枝呢?制止?呵斥?效果可能不太好,我灵机一动,见了一根掉在地上的树枝走进活动室,我拿着柳枝,告诉孩子们:“今天,小柳枝哭了,小柳枝好伤心啊!”孩子们瞪大眼睛看着我,我一看有效果,就继续说:“小柳枝在柳树妈妈身上的时候好快乐啊,现在小柳枝离开了妈妈的身体,都快要干死了。”说到这里,孩子们的表情严肃了,折树枝的孩子偷偷的低下了头。
针对这根小树枝,我和孩子们讨论了一些爱护树木的问题,孩子们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孩子是感情的天使,用感情来打动孩子的心,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育随笔:和孩子打成一片
教育随笔:和孩子打成一片
要做好一名幼儿教师,首要的素质是尊重孩子、热爱孩子,具有奉献精神。尊重孩子,表现在走近孩子、走进孩子。了解孩子们的内在需要、情感特征、个性表现,把幼儿看成一个大写的“人”,时时关心他,处处爱护他,和他建立一种平等友善的师生关系。
在日常生活中,要对孩子们一视同仁,不偏不宠。做到多鼓励、多肯定,及时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用爱心温暖每个孩子。当孩子有不幸和痛苦时,老师的同情和开导使他们得到慰籍;当孩子有了错误和缺点时,老师的公正和帮助使他们获得了信心。除了要传授知识,教给孩子做人的道理外,老师还要承担起“妈妈”的责任,负责孩子们的吃、喝、拉、撒、睡。要时常露出甜甜的微笑,经常拉拉孩子的小手、拍拍孩子的小脑门、抱抱他们、吻吻他们、搂着他们说个悄悄话------妈妈一样的关爱和体贴便会使孩子对老师产生一种深深的依恋情感,从而觉得幸福、安全和满足。
走进童心世界,做孩子们的好伙伴。平时和孩子们同舞同歌、同嬉同乐,遇到问题共同探讨解决,处处和孩子们打成一片。并能够善于捕捉教育的契机和欣赏幼儿。
教育随笔:用心教育孩子
教育随笔:用心教育孩子
怎样对待调的孩子,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爱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条件。实践证明,被成人厌弃的幼儿,长自暴自弃,形成自卑或逆反心理。因此,在对待调皮的孩子时,我从寻找“调皮大王”皮的优点着手,尽量找出他们的闪光点以鼓励他们进步。如:有的小朋友虽然很调皮,不听指挥,但是乐意帮助别人,我便让他帮助班级分发玩具、水,让他体验到集体生活的快乐;有的小朋友喜欢乱跑,但他喜欢看动画片,我便请他给小朋友,讲动画片的故事,于是,我便在这些调皮的孩子帮助别人后及时在全班面前表扬了他,还给他发了“小贴纸”,并对他提出了要求:“你很聪明、能干,喜欢帮助别人,老师很喜欢你,如果你能做个守纪律、不捣乱好娃娃,老师就更喜欢你了。”总之,多找找这些调皮大王的调皮点,把他们的调皮点化为教育点
这学期,我带了我们班的绘画兴趣班,在教幼儿的同时我也学会了很多东西,慢慢体会到绘画给幼儿带来的那份快乐,同时我也按要求很认真去画每堂课的范画,认真给幼儿讲解范画中的每一个细节,可是一个学期下来,我渐渐感觉到幼儿对绘画的兴趣渐渐弱了,问题出在哪呢?终于在一堂树叶想象画上我找到了答案。在这堂课上我出示了一片可爱的树叶,只请幼儿观察形状,提示想象画的细节,便请幼儿作画,幼儿开始作画,他们画的很认真、很开心,评画时个别小朋友认真的跟我解说他的画,直到下课时还兴奋的谈论的自己的画的内容。是呀,我们应该让幼儿画出自己的个性、情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绘画,而不是全部按老师的范画绘画,看,幼儿画后多开心!
教育随笔:孩子的好奇心
中班的幼儿最喜欢问的一句话就是“为什么”,他们现在好奇心非常重,他们通过观察身边的人或事来积攒自己的经验,但是我们班有一个孩子并不喜欢问为什么。他每天早上来了后是非常茫然的状态,上课时注意力也不在老师那里,只是呆呆的坐在那里,目光没有焦距。
跟他的妈妈交谈后,妈妈告诉我们孩子在家时也是这个样子,孩子很少张口,只有在看奥特曼或者光头强时才能活跃一些,妈妈说她也很无奈。再我们一天一天的观察下我发现,这个孩子再绘画课上兴趣不是很大,能让他有兴趣的事情并不多。但是在一次区域活动时我发现他对平面的迷宫是非常感兴趣的,他的注意力一直专注再找迷宫出口,我通过我的观察我给益智区添加了一个小球大冒险的迷宫游戏,小朋友都很开心,在第二次区域活动时我观察他果真选择了小球大冒险。但是他好像不太会玩,又不好意思开口求助于其他小朋友,这时我主动上前告诉他要不要我教他怎么玩,他的头使劲的点了点。在我教他的过程中他一直再看着我手里的玩具记住了我说的话,那天他非常的开心。经过这件事我明白了每一个孩子都有他的好奇心,再遇到自己好奇的事情都会去提出问题,在这个时候我们就要鼓励和引导他们让他们大胆的说出来,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幼儿对活动感兴趣这样才能达到我们教学目的。
教育随笔:与孩子“交心”
孩子们喜爱的幼儿节目、动画片,我们有时会不屑一顾;孩子们想再仔细看看、动手摸摸的演示材料,我们却常常把它们深藏柜中;孩子们提出的许许多多问题,我们往往轻描淡写地一句话带过。如果长此以往,不善于与孩子“交心”,来自童心世界的思想火苗就有可能被我们掐灭。
与孩子“交心”,前提是我们也要有一颗童心,不以成人的目光看待孩子,而是站在孩子的角度,用心倾听、呵护童心。和孩子们生活在一起,我都试着以一颗童心去看待孩子,去和他们交流,分享他们的发现、快乐,也努力帮助他们化解恐惧、不安……通过一次次地与孩子“交心”,我发现,孩子们很愿意向我表露他们的想法,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频频向我展露纯真的笑容。
童心是与幼儿沟通的桥梁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觉得不但要有爱心,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童心。
每个孩子都爱看动画片,最近孩子们议论最多的是《喜羊羊和灰太狼》,一议论起来,一个个可来劲了,有时因为一个细节把小脸都争红了,我也爱看动画片,象《猫和老鼠》,《金刚葫芦娃》等,我都看了不止一遍,动画片我每天不误。
一天耿笑颜、唐睿轩等一些小朋友正在议论“喜羊羊和灰太狼”,我走进去和他们一起议论起来,开始他们一愣,一个个惊慌失措的看着我,随后便兴奋地同我一起讨论起来。看着他们一张张可爱的小脸我可高兴了,因为此时我知道,我和孩子们已经没有了距离。一次范晨阳的妈妈对我说:“我们唐睿轩回家很高兴地说‘我们老师也喜欢看喜羊羊和灰太狼,我很喜欢我们老师’。”
是的,我明白我与孩子之间没有距离,是因为我有一颗童心,童心是与幼儿沟通的最好桥梁。从那以后,我和孩子们的距离更近了,心贴的更紧了,让我们所有的幼儿教师都架起与孩子之间的那座童心桥吧!
先做“朋友”再做老师
在幼儿园里,我就是孩子的好朋友,我通常是蹲下身子并以真诚的态度和孩子说话的。在与孩子对话时,我常以“我”自称,并尽量使用儿童化的语言。
一次,我要求孩子自带玩具来幼儿园玩。吴禹贤对我说:“老师,上次天天拿了我的小西瓜玩,可是他还没还给我,他把我的玩具拿走了。”话刚说完,天天马上就接口说:“我没拿,我已经还给你了。”两个孩子一个说没还,一个说已经还了,到底是怎么回事?后来,我了解到,是天天喜欢苏苏的玩具而不肯还给吴禹贤,并否认是自己拿的。我想,我应该找天天好好谈谈,让他认识自己的错误。我找来天天对他说:“天天,我跟你说一件我小时候的事情,小时候我很喜欢一个玩具,可是我自己没有,所以我偷偷拿了同伴的玩具不还给她了。现在我长大了,我觉得自己那时候做错事情了。我们应该做一个诚实的孩子,做错事后要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那样的话,大人仍然会很喜欢我们的。”
我以自己小时候曾犯过的错误为类比,与天天“交心”,让他充分感受到了我的真诚,结果,天天马上向吴禹贤道了歉并把玩具还给了苏苏。我觉得如果教师肯放下姿态、蹲下身子与孩子“交心”,信任和关爱孩子,那么我们就掌握了打开孩子内心世界的钥匙。
不要“我以为’,要用心听孩子
有好多次。我以“我以为是那样的”去揣度孩子,结果误解了孩子;有好多次,我用“我以为是那样的”去代替孩子的真实想法或去评价孩子,结果我发现我远离了孩子的真实内心世界。因此,我试着摈弃“我以为”,而以“心”去倾听孩子,结果我逐渐走进孩子多姿多彩的童心世界。
一次绘画活动,孩子们按要求在画夏天里的趣事。有的孩子画的是小朋友在游泳的情景,有的孩子画的是吃冰棍的情景,还有的孩子画的是观察小蝌蚪的情景……我看见浩浩在画纸的右上角画了一个紫色的太阳,我以为是浩浩认错颜色了,顺手拿起一支红色的蜡笔递给他,但浩浩没有用。我凑近他耳朵旁轻声问他:“浩浩,你画了什么颜色的太阳啊?”“紫色。”“为什么要画紫色的太阳呢?”“因为昨天我戴着妈妈的太阳眼镜,看到的太阳不是红色的了,有点紫色,很有趣的,张老师你也去试一试。”
原来如此。世界本来就是多姿多彩、五彩缤纷的,只是一时失却了童心的我们无法感受到。就让我们耐心倾听吧,世界会回复本来美好的面貌。
抓住与孩子“交心”的机会孩子渴望与老师亲近,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与喜爱,无论表现出何种言行,孩子都是为了能与教师进行真诚的交流,教师应该给予回应,以充分与之“交心”。
当孩子遇到困惑时,需要我们和他们“交心“,当孩子间发生矛盾时,需要我们和他们“交心”……平时我会努力抓住机会和孩子“交心”。如,每天给女孩子梳头的时候,我会和她们聊天,也会邀请男孩子在边上和我们一起聊天。我还经常利用孩子午睡前、带孩子出去散步时和孩子“交心”,以拉近我与孩子间的距离,也让自己能更多更真实地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
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心心相印、情感交融的教育才会引起孩子情感上的共鸣。人们也常说“亲其师,信其道”,一旦孩子感到教师是可亲可敬的,教师的话就很容易被接受,师幼间就容易擦出理解、信任的火花。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心灵需要极大的关注和爱护。”陶行知也说过:“不要你的金,不要你的银,只要你的心。”童心的世界是多姿多彩的,只要我们走进去,教育的真谛就会展现在我们的教育生活中。
教育随笔:耐心看孩子
教育随笔:耐心看孩子
这个学期对我来说是一个崭新的开始,来到了新办的XX幼儿园,新的班级,一群新入园的孩子们。在对孩子和家长的观察与交流中,我发现了许多是我工作几年来从未有过的困惑,现就我班孩子的情况反思如下:
1、我班孩子非常喜欢上幼儿园,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很强,在与孩子的交谈中,她们告诉我:“这个幼儿园真大,教室真漂亮,有很多很多好玩的玩具,还有很多大型滑滑梯,我们都喜欢。”我想这就是孩子们喜欢上幼儿园的主要原因。同时家长们每天来接孩子时,看到孩子开心的笑容,她们也很开心与放心。家长和孩子都喜欢这里,我也觉得很开心。
2、孩子们在幼儿园与老师说话时能坚持用普通话说(虽然有的还有点生硬),但是同伴之间的交流又是方言了,放学后与家长的交流更是方言了。这点我有点头痛,这是环境给孩子们造成的,中班孩子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他们学说普通话很快,而且能说的很棒。为了帮助孩子们能说好普通话,我在一日活动中,一直强调并要求孩子们无论和谁说话都要坚持说普通话,有时遇到说的不标准的,我会带孩子重复练习那个词语或句子。相信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孩子们一定可以做到的!
3、孩子们活动时总表现出胆小,不敢说话,有的说得声音非常小,回答问题时,孩子们往往是两个字、三个字回答,如:语言活动《戴红帽的小姑娘》,故事说完后,我提问:“小姑娘用这顶小红帽帮助小鸟,她是怎么帮助小鸟的呢?”孩子们的回答:“鸟窝。”我能明白孩子们的意思,但是他们总不会用完整的话说出来。看到这些,我真的非常着急,有点抱怨了。该怎么做才能让他们做到呢?
事后想想,抱怨没有用,着急也没有用,这不是孩子们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纲要中指出,我们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与现有知识经验,抓住幼儿的兴趣进行教育,为幼儿创造轻松、愉悦的环境。我需要耐心,更加耐心的去分析孩子,与孩子交流,了解孩子,找到合适的教育方法。
首先得让孩子们愿意说,大胆说,这样才能解决根本问题。思考后我采取了一些小措施:(1)我每天在早晨来园时,和小朋友聊聊天,了解他们的喜好,谈谈他们的好朋友等等,让孩子感受老师就像他的朋友一样,可以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用害怕老师。(2)组织简单谈话活动,让孩子们能大胆说,知道其实回答问题并不难,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排除孩子畏难心理。如:你最喜欢吃什么蔬菜?你最喜欢什么动画片,是说什么的?你最喜欢幼儿园里的什么玩具,你能搭出什么来?你去合肥哪里玩过,看见了什么……每次孩子回答时,我总会不断地强调:只要说出来就很棒,老师就非常喜欢你,即使说的不对也没有关系,你也是个勇敢地孩子。(3)每天的午饭前,邀请孩子们为大家表演节目,唱首歌、跳段舞、念一首儿歌等。只要来表演了,就有糖果和贴画等奖励。我鼓励孩子们大方、声音响亮地说:大家好,我叫×××,今天我给大家表演的节目是×××。然后表演。我站在孩子的对面不断地示范并强调:加油,大声说,没关系的。每次孩子们表演完,我都会带大家给她鼓掌,孩子们都会带着害羞的笑容回到座位上。
现在,我不再那么着急、抱怨了,这是一个新的挑战。我会和孩子们一起继续努力。相信我们一定会越来越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