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被踩死的小蚂蚁
发布时间:2021-05-05 小蚂蚁避雨教案 教育随笔 小班教育随笔教育随笔:被踩死的小蚂蚁
一些碎面包屑旁有一群小蚂蚁正在搬粮食,孩子们兴奋的把小蚂蚁围了起来,七嘴八舌地观察、讨论起来。叶柠指着小蚂蚁说:“你们看小蚂蚁都来吃面包了!”阮佳怡说:“真是呀!他们还背着面包呢!”“小蚂蚁排队喽!”李贤盛兴奋的大叫着。孩子们好奇地谈论着。正在这时,一只小手伸过来挤倒了叶柠。一看,原来是吴博涛。“你干嘛推我!”“我想看一看!”“你别遮着我们一起看!”“不行!我要一个人看仔细点!你们不是已经看过了吗!”于是你一句我一句的吵起来。突然,吴博涛站起来,一脚踩在了蚂蚁们的身上了,“我也不让你们看!”叶柠、阮佳怡被这突如其来的举动惊呆了,伤心的望着地上被踩碎的小蜗牛,不知所措,李贤盛匆匆忙忙地来向我汇报情况。
幼儿天生就对于小动物十分感兴趣,他们喜欢观察小动物,把它们当作自己的好朋友,这是幼儿善良品质的自然体现。然而当大家都对小蚂蚁感兴趣时,吴博涛的“自私”行为引发了矛盾冲突,这与他的家庭教育环境密切相关(妈妈和爸爸离异了,平时有爷爷、奶奶照顾孩子,爸爸一天到晚出去,对他管教甚微,而老人对他又过分溺爱致使他表现霸道、自私)。当矛盾激化时,吴博涛表现出的极端反应使叶柠和阮佳怡措不及防,望着被踩死的小蚂蚁,她们很伤心,这体现了两个小女孩对小动物的爱心。
yJS21.com更多精选教育笔记阅读
户外随笔:拯救小蚂蚁
户外活动时间,孩子们正在尽情的玩耍。忽然,传来一阵焦急的呼喊声:“不好了,小蚂蚁掉到水池里了!”小朋友们立刻拥到墙边那个浅水池旁。果然,水池中央一只小蚂蚁一起一伏,正在奋力挣扎。
“老师,我跳进去把它就出来吧。”棒棒急切的说道。“我去!”“我去!”孩子们一个个争抢着。我摇摇头,蹲下身来说:“你们可以想个更好的办法帮助小蚂蚁吗?”
在我的启发下,孩子们动起了脑筋:“老师,打110。”“老师,我们把水舀光了,这样小蚂蚁就得救了。”“老师,我们去把小脸盆拿来,把水池里的水全部舀出来。”“老师,我去找一根长长的竹竿
,让小蚂蚁顺着竹竿爬上来。”……孩子们想出一个又一个办法,可又被一一否决了。
一阵微风吹过,“哗啦啦”,树上飘下几片落叶。萱萱眼睛一亮:“落叶!对了,老师,我们用落叶做小船,让蚂蚁爬到小船上。”这个办法得到小朋友们的一致赞同。萱萱忙捡起一片最大的落叶,小心翼翼的放到水池里。可是,怎样让“小船”漂到水池中央的小蚂蚁身旁呢? “呼――呼――”萱萱鼓起腮帮子使劲地吹了起来。这个办法似乎不错,可是,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小船”只微微颤动了几下,并没有向前移动。于是,在我的指挥下,小朋友们一起聚到“小船”前,随着我的口令,大家齐心协力,一起吹了起来,“呼――呼――”果然,人多力量大,“小船”缓缓地向水池中央漂去......
小蚂蚁终于得救了,孩子们欢呼雀跃,一张张笑容飞扬的小脸涨得通红,就像秋天里的一个个红苹果。“勿以善小而不为”,孩子们拯救的虽然只是一只小蚂蚁,可从这次爱心行动,我看到了孩子们纯真善良的童心,他们机智敏锐的思维、果敢的品质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也深深打动了我。孩子们拥有了这些,对于未来,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充满骄傲与自信呢?
教育随笔:小被子
一天早上,我刚跨入教室的门,就听到航航悲惨的哭泣声,原来是因为他妈妈今天忘记给他带小被子了(这个小被子是航航出世以来,每天睡觉时必须要抱着的),无论我们怎么安慰他都不管用。之后这几天,航航的妈妈总是早上把被子带来,晚上又把被子带回家。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也很头痛,也和航航的妈妈交流过,其妈妈也没有什么好办法。
为此,我也上网查看了一些相关资料,和航航的妈妈进行了交流:
恋物情结利弊权衡
当孩子无法从父母那里得到满足和愉快时,那些父母的替代品便在一定程度上提供孩子的需要,也同样帮助孩子稳定了情绪,得到了安全和快乐,从而弥补父母的不足。这种依恋的替代作用,在幼儿时期同样能使孩子产生自信、自控能力,从而拥有更好的情绪适应能力。
因此,孩子若表现出对某物的依赖时,父母不必过分干涉他,周围的人一旦严厉斥责他,或是说不好看,反而会引起幼儿的拘泥,会拼命抓着毛巾不放、吸吮着奶嘴、抱着小熊,或是不肯更换被单,有的孩子还会好不容易改掉一个坏习惯,又产生一个新的坏习惯。所以,只要是不妨碍他的身体健康,就任凭自然,不必强迫他放弃。等孩子长大之后,自然会放弃对物品的依恋,其恋物情结也会渐渐消失。
适当措施改变恋物情结:如增强他的安全感、鼓励他成为勇敢的人、养成睡前良好的睡觉习惯,(有的家长为了解脱自己,总是对孩子说:“自己抱一个你最喜欢的玩具、被子去睡觉。”这便为孩子养成不良习惯提供了最佳理由。所以,家长应鼓励孩子睡觉时不要抱娃娃、吸奶嘴等,让他什么都不要做,好好睡觉。)、陪他一段时间(在妈妈不能陪在一旁睡觉的情况之下,幼儿只好吸吮或是抱着能够替代妈妈的东西以便让自己安安稳稳地入睡。为了让幼儿在睡觉之时不会感到孤独,那么妈妈若是能够在一旁陪幼儿一些时间,直到他入睡为止,那么一定会令他非常安心、高兴。)告诉他已经长大了(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已经是大孩子了,有助于改善孩子对物品的依赖性。但切记勿因此而给孩子过多的压力,或是勉强他立即改掉这些习惯。太多的压力或过于强迫孩子,有可能会使孩子更执着地依恋这些物品。)借助外在力量(幼儿园的老师,疼他的爷爷或奶奶的鼓励,可以转移孩子对物品的依赖)等等。
希望能在我们老师和家长的共同配合下,能早日改掉航航抱被子睡觉的这种习惯。
课堂随笔:蚂蚁朋友
周一请假,今天第一次上“有趣的昆虫”主题的课,分别是“大馅饼”与“蚂蚁世界”,真是不错的主题。画完画,我带着孩子们散步去。刚走到楼下,可乐猫喊住我:“要不要看蚂蚁啊?那里有很多,大概天要下雨乐。”因为大家知道,我不怕这种小动物,还像小孩子一样爱去捉它们。
我一听心里就乐了,因为今天上的可都是关于小蚂蚁的活动。于是,带着全班小朋友走到沙池边,一眼就看到两大群密密麻麻的小蚂蚁,我请大家观察一下:小蚂蚁在干吗呀?为什么他们都跑出来了?哲言说:“它们要出来吃沙。”“不对,小蚂蚁不喜欢吃沙的。”马上有小朋友发表不同的意见。“你们觉得今天的天气闷热吗?”我问。“恩。”“对啊!今天也许会下雨
,小蚂蚁在搬家呢!你能找出哪些是兵蚁?哪些是工蚁?”因为刚刚的《大馅饼》中,孩子们已经了解了,蚂蚁的分工不同,当然,我们看到的蚂蚁是不能一下子分出来的,但是,星星天真地对我说:“老师,我刚刚看到女王了。”这可引起大家的一阵骚动,大伙儿都围着星星:“你在哪儿看到的?”并且争先恐后的也要一睹“女王”的尊容。
可爱的孩子们与小小蚂蚁作了好朋友,令走时,我请大家跟小蚂蚁说再见。每一个孩子都认真的对它们说“小蚂蚁,再见!”孩子本来就喜欢昆虫,走进大自然,自由的探索,快乐的学习。
教育随笔:点心渣招来了许多蚂蚁
有一次我们班的地上掉下了点心渣,招来了许多蚂蚁,新禹惊叫起来,这时候小朋友都围观过来,他一言我一语的,“它会咬人的,打死它”,我妈妈说:“蚂蚁是益虫,不能打。”“不对,蚂蚁是害虫,让我们先看它是来干什么的?”“好呀!”大家的好奇心更强了,一个个瞪大眼睛观察起来,只见几只蚂蚁停在一粒点心渣前,一只蚂蚁搬了半天搬不动,于是好多蚂蚁都过来一起搬了起来。
我告诉孩子们蚂蚁是一种昆虫,虽然没有什么大的危害,但是它会爬到事物上,很不卫生,还会爬到小朋友的耳朵里。听了我的话,小朋友又嚷起来,“快打死它,把它赶走”。我说:“赶走了一个,还有其他的蚂蚁起来,怎样让蚂蚁不来呢!”有些小朋友说:“把点心渣扫干净就行了。”我说:“今天扫干净了,明天还会掉下来的,怎么办呢?经过我这么一说,小朋友们都明白了以后吃点心的时候要小心一点,不要把点心渣掉下来。从那以后桌子上、地上很少掉点心渣和饭粒了。
小班教育随笔 会说话的被子
班上个别孩子午睡时特别爱踢被子,有的喜欢聚在被子里玩,弄得被子动来动去,好久无法安静入睡,我不管怎样提醒,有的孩子仍然不听。
今天午睡时,我看着动来动去的被子,心里很是生气,本来想很很地点名批评他们,但:心里想:以往怎么说、怎么批评都无济于事,倒不如骗个童话故事引导他们,于是,我很神秘地说:“我听见你们的被子说话了,”一听这话,本来乱哄哄的睡房顿时安静下来,孩子们一个个吃惊地看着我,我接着以游戏的口吻编了下面的故事:“被子生气地对李老师,你看这张床上的小朋友没睡好,他们把我踢来踢去,好难受,!我不想跟他们做朋友了,我喜欢睡在这张床上的小朋友,他闭上眼睛就睡着了,真舒服”孩子们一听赶紧没动了,这时,我走到铭铭的床边,摸摸他的被子说:“铭铭的被子说,铭铭睡觉的姿势好美我喜欢他,停了一会儿,我又说:“咦,成成最听话,他睡得可好了,和他做个好朋友”。
听了这一席话,孩子们很快进入了梦乡。
这几天,孩子们睡觉踢被子的现象减少了,孩子能安时安静入睡,真没想到,“会说话的被子”能督促孩子们培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孩子们是天真可爱的,我们就应以孩子的口吻教育孩子,把孩子的事编在有趣的故事里,让他自已去发现错误,通过被子会说话,使孩子产生移情,理解自已乱动对被子的“伤害”这就要求每一位老师要读懂理解童心。
小班教育随笔滚皮球
下午,户外活动时,孩子们在场地上围成一个大圆圈,我请一个孩子手拿皮球边起边念“大皮球,圆又圆,送给我的朋友玩”然后,让小朋友友讨论:“怎么样给朋友玩呢?”有的说拿去给朋友玩,有的说:“抛给朋友接”还有的说:“坐在地上推给朋友等等。我肯定了孩子们的想法。然后说:‘小朋友玩的方法真多,李老师是这样玩滚皮球的,”我边说边示范玩法,之后,我对大家说:’现在,我们一起来玩“滚皮球”的游戏,好吗?小朋友都说:“于是孩子们围成圈圈滚起还球来,我随时提醒规则:贴地滚,滚到谁那儿,就谁接球,不能抢球,球无论快慢总会滚互一个孩子的手中,有时明明球是滚向这个孩子跟前嵛在最后却因为地势或风向的原因,滚到了另一个孩子那儿,于是这个孩子逞憾地摊摊手。那具个孩子却惊喜地抱起了球,孩子们都被这滚球的游戏吸引了,连平时不爱玩的阅阅也加入了进来,不知不觉已到活动结束时间,孩子们画蛇添足是意犹未尽。我破例让他们多玩一会儿,才组织孩子们回教室。这时有个孩子对我说:“老师,流球真好玩,下次再玩,我想:这个游戏能激发孩子们这么大的兴趣,在于它符合小斑孩子的特点,因此,我们教师在组织游戏时峭能只是一种玩法
,应随时观察孩子们的情操体验,不断地改变规则玩法,以引起孩子们的兴趣,这样孩子们在游戏中才能玩得高兴,愉快,得到满足。
教育随笔:被吃掉的糖果
教育随笔:被吃掉的糖果
今天,我打算通过做游戏来教小朋友们认识1、2、3,所以,在上课前我就已经将材料准备好了。活动开始了,我为每组幼儿分发了操作材料:糖果若干、糖袋3只(上面有1-3的圆点),目的是让幼儿运用多种感官通过夹糖、装糖、品糖等游戏感知3以内的数量,提高幼儿点数、计数及匹配的能力。
我先让孩子进行夹糖游戏,孩子们把小手变成夹子伸到篮子里去夹糖果,之后,我又请幼儿进行匹配:“请小朋友数数袋子上有几个圆点,然后往袋子里装和圆点一样多的糖。”孩子们玩的不亦乐乎,突然,李思琦跑过来说:“老师,楠楠把糖果都吃了!”我过去一看,原来,楠楠没有按照圆点的数量装糖,多余的糖都被楠楠吃完了。
糖是幼儿熟悉、喜爱的食品,小班的幼儿年龄小,更爱吃糖果。楠楠小朋友平时很喜欢吃糖果,肯定是被糖果诱惑分了心,没有听清楚我的要求,应该不是故意贪吃糖果的。楠楠小朋友胆子比较小,如果直接批评效果可能不好,或许应该换一种方式试一试。我对她说:“宝贝,你看这里有几个糖袋?糖袋上有什么?”“有圆点”楠楠说道。我请她数一数每个糖袋上的圆点是不是一样多。“不一样,这里有一个点点,那里有三个”糖袋上有几个圆点就装几个糖果。在这以后,楠楠按照活动要求顺利地分配好了糖果。小朋友们装好糖果以后,我们进行了分享糖果环节,孩子们快乐的品尝糖果带来的美味,最后,整个活动顺利地结束了。
在活动中,教师的语言表述非常重要,在幼儿操作活动中,过于琐碎的言语容易干扰幼儿对要求的提炼,因此,教师的语言要简练而清晰,如果幼儿没能听清楚,教师要耐心的把材料的设计要求重新告诉幼儿,必要时进行一些示范。
教育随笔:被抓伤的反思
被抓伤的反思
我们新招收小班孩子已经一个月了,这天又来了一名新的小朋友,象以前一样我给他做好了登记,明白了这个小朋友的名字叫李军。他妈妈领他走进活动室,可李军不肯让妈妈走,必须要让他妈妈在幼儿园陪他,我让他妈妈陪他玩玩具,趁他玩得入了迷,我朝他妈妈使了个眼色,示意她赶快走。
李军玩了一会儿,发现妈妈不在了,起身就往外跑,我怕他跑丢,连忙把他抱起来,抱着他往活动室里走,可他怎样也不想进入活动室,使劲想摆脱我的怀抱,这时,李军突然用力在我的脸上狠狠的抓了一把,我疼的眼里流出了泪,,他松开了手。只见我的脸上留下了一道深深的指甲印,每个指甲印里都往外渗血,钻心的疼,可他还……我们都感觉这孩子家庭教育也许有点不妥,决定与家长沟通一下。
放学时,我与李军的妈妈交谈,他妈妈告诉我,原先他一向在老家,跟爷爷奶奶生活,老人事事顺着他,养成了孩子自私、好攻击的心理。我开始反省自己,李军第一天到园,我就应事先和家长沟通一下,了解孩子的特点,然后因势利导,要让孩子先熟悉老师和新的环境,让孩子了解老师是爱他的,而不应用强制的态度把他留下,也许就不会发生被抓事件了。
教育随笔:会说话的被子
教育随笔:会说话的被子
班上个别孩子午睡时特别爱踢被子,有的喜欢聚在被子里玩,弄得被子动来动去,好久无法安静入睡,我不管怎样提醒,有的孩子仍然不听。
今天午睡时,我看着动来动去的被子,心里很是生气,本来想很很地点名批评他们,但:心里想:以往怎么说、怎么批评都无济于事,倒不如骗个童话故事引导他们,于是,我很神秘地说:“我听见你们的被子说话了,”一听这话,本来乱哄哄的睡房顿时安静下来,孩子们一个个吃惊地看着我,我接着以游戏的口吻编了下面的故事:“被子生气地对李老师,你看这张床上的小朋友没睡好,他们把我踢来踢去,好难受,!我不想跟他们做朋友了,我喜欢睡在这张床上的小朋友,他闭上眼睛就睡着了,真舒服”孩子们一听赶紧没动了,这时,我走到铭铭的床边,摸摸他的被子说:“铭铭的被子说,铭铭睡觉的姿势好美我喜欢他,停了一会儿,我又说:“咦,成成最听话,他睡得可好了,和他做个好朋友”。
听了这一席话,孩子们很快进入了梦乡。
这几天,孩子们睡觉踢被子的现象减少了,孩子能安时安静入睡,真没想到,“会说话的被子”能督促孩子们培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孩子们是天真可爱的,我们就应以孩子的口吻教育孩子,把孩子的事编在有趣的故事里,让他自已去发现错误,通过被子会说话,使孩子产生移情,理解自已乱动对被子的“伤害”这就要求每一位老师要读懂理解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