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观察记录:让人难以理解的小男孩
发布时间:2021-05-04 幼儿园观察记录 区域观察记录 幼儿观察记录观察背景:聪聪,是一个比较让人难以理解的小男孩。他皮肤白皙,是一个标准的小帅哥,可是在幼儿园里是很少能够看到他比较出众的表现。在教学活动中,他从来没有一次能好好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的,总要挪挪自己的凳子,然后动手去弄弄前面的小朋友,要么就是用手指头在桌面上玩。针对聪聪的情况,我进行了以下的一个观察。
观察目的:在没有老师的注视下,聪聪能否自觉遵守游戏规则?
观察策略:以旁观式观察聪聪的举动。
观察记录:
今天早上晨间活动,孩子们在教师的关注下开心游戏着,聪聪在我的注视下明显乖巧了许多,没有做出捣乱的行为。于是,我便有意地走到另外一边,指导其他孩子游戏。可刚过了一会,有几个小朋友叫了起来:“老师,蔡理文哭了。”我走到他的身边问怎么了,他哭着说:“聪聪抢我的玩具,还抓我的脸!”只见聪聪面无表情坐在一边,不为自己做任何的争辩。他用手把玩具全都兜在自己面前,我把聪聪手上的玩具拿分了一下,问小朋友“你们看见是聪聪抢的玩具还抓蔡立文的脸么?”小朋友都回答说是的!聪聪一听就低下了头,也不敢直视大家的眼睛。我问她:“为什么老是要抢人家的玩具?如果你想玩的话,可以问小朋友借来玩的,抢别人的东西还打人,是非常不对的,老师和小朋友都非常不喜欢这种行为的,以后不能再这样了。!”他听了点点头,可是过了几分钟他又去抢别的小朋友的玩具放在自己的面前月一动也不动。
情景分析:
聪聪是在一个特殊家庭里长大的孩子,经过入园这么长时间的观察发现其的自控能力非常差!他想要什么东西一定要得到,如果别人不给就会抢,抢不过就动手打人。这就是很典型的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的独生小孩子!从平时和家长的交谈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家人对她是非常的千依百顺,想要什么就给什么,早晨还要家长天天带着说:“老师早!”,但也从来听不见他会大声跟老师打招呼。家长面对这样的情况也是一笑了之,他们的妥协,所以养成了他这种自私不愿说话的性格。在日后,我们将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帮助聪聪改掉坏习惯。[66职场网 Www.dm566.com]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编辑推荐
观察记录:爱打人的小孩
幼儿姓名:**,男
幼儿基本状况:喜欢打小朋友
观察日期:**年**月**日
观察地点:教室
观察目的及由来:
本学期,幼儿升入中班后,比原先活跃了许多,再加上搬入新教室后,活动空间也大了,孩子们在班里经常跑来跑去,互相打着玩。
**是这些孩子中比较典型的一个,他喜欢和老师在一起玩,但是她经常会与周围小朋友发生矛盾,也常常有小朋友跑来向我告状,说**打了他等等之类的话。
观察实录:
在我观察了**之后发现,其实并不是他爱打人,而是他处理问题的方法不恰当。例如:早上排队时**排在第一个的,他很高兴,而这时别的小朋友站到了他的前面,于是**就推了别人一把,结果手重了,那个小朋友哭着向我告状说**推他了。我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于是我走过去把**叫了过来,对她说:“你为什么推别的小朋友啊?”他说:“我没推他,他每次排队就跑到我前面来了。”我又告诉他:“你想想,如果你不用手推别人,还能怎样告诉她啊?”**沉默了一会,对我说:“我先来,你后来,我站前面了你就要往后面站”我笑了,摸着他的头说:“对啊!你要是这么对别人说,人家就不会给告你状了呀!”**点了点头。
主要措施:**是个聪明的小男孩,老师说的都会听,告诉他遇到事情不能够打小朋友,能够过来告诉老师,教师必须要发现幼儿的问题。
幼儿观察记录:午睡困难户
观察地点:中一班午睡室
观察时间:每次午睡时
观察记录:
第一眼见到刘xx,感觉他是个腼腆且“晕乎乎”的小男生,跟他说话不怎么爱回答,请他上厕所或端饭也总是会等到整组孩子都走了,他还在左看看又看看,只等老师最后去“请”他,过了一段时间,从日常观察与了解中得知,孩子活泼,爱动,精神头较足。就拿每天午睡来说,他总是那个辗转反侧、东摸西挠的孩子。因此做了如下观察:
观察1:幼儿已经睡下很久,此时多数幼儿都已进入梦乡,这时,传来了一阵哼唱,纳闷的寻声过去,发现刘xx还没睡。
观察2:巡视了一阵,发现班级孩子已尽数睡着,但隐约听到阵阵不规律的摩擦声,扫视一周,发现刘xx的被子有微微的颤动,慢慢走过去,发现孩子正在用手来回的蹭着床上的标签纸(孩子床上标记名字的东西)。
观察分析:
孩子在家一直没有午睡的习惯,开学一段时间后还好,只要每次放假回来,开始几天总是睡不着,接送或家访环节和家长沟通过,家长反映孩子在家一直没有午睡的习惯,自己工作也比较忙,没有时间看着孩子午睡,久而久之便养成了孩子不睡午觉的习惯。
教育方法:
1、“循序渐进”培养孩子午睡习惯。
俗语:“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坏习惯的养成也不是一天可以改的掉的。因此,在引导刘xx午睡的问题上,我并没有急功近利,而是根据孩子具体的情况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他开始睡不着,我就尽可能在午睡巡视后坐在他的旁边,拍拍他,或者提醒他,睡不着没关系,关上眼睛休息会,不给他午睡的压力。孩子渐渐安静躺着的时间变长。
2、家园配合,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午睡习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家园配合是教育幼儿最好的渠道。如果单单在幼儿园午睡,而周末或者节假日在家不午睡的话,那孩子用远没办法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为此,教师多和家长联系,要求家长和幼儿园配合,使孩子在家也能有良好的午睡习惯,这样不间断地进行培养、教育,也就慢慢接近预期的目的。
观察记录《爱找理由的孩子》
观察名称爱找理由的孩子
观察教师***
观察对象赫赫
观察班级中班
观察时间***
观察地点教室
观察目标:赫赫小朋友长得特别机灵,也非常的聪明,但是就是有一点犯了错永远是别人的不对,从来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要么就拼命找借口给自己开脱,为自己找理由。
观察情况:今天他来告诉我说:“老师我的书烂了,是XX给我撕烂了。”“是吗?“是,我的书本来是好好的。”我把xx叫过来说:“你怎么把赫赫的书撕了?”“我没有给他撕书。”“奥,我知道了,赫赫你的书是怎么烂的?”“反正不是我弄的。”我说:“自己的书要保护好,你看别的小朋友都保护得很好。”“老师我就是好好保护的。”我说:“来老师帮你粘好。”其实我知道赫赫在找借口,昨天的事情和今天一样,就是因为他的一个扣子掉下来了,还有前天是因为他推别人以后老师批评他的时候,他同样是这样说别人,其实每一次问到的小朋友都会否认,所以赫赫找借口我们也是了解的,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于是我找他好好的谈了谈,来帮助孩子认识自己存在的问题或错误,引导孩子形成是非观念,起码要他分辨好坏谁对谁错,希望他能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做,自己的错误要勇于承担。
实施措施:1.家园沟通,这样的孩子与家庭有关系,家长从小溺爱孩子,家长们为了不让孩子受到任何“伤害”为孩子“找借口”,孩子做错了事情也不找原因,这样就形成了习惯,在他们的思维中已根深蒂固,所以遇到事情他们就会为自己“找借口”,为自己辩护、推卸责任,把错推给别人。2.让孩子有责任心,通过日常生活小事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对孩子来说,是既具体又容易接受和做到的,比如我们中班安排的值日生,我们就会告诉孩子,你的任务你一定要完成,这是你的责任。3.通过讲故事让孩子在故事中担任的角色,懂得生活中对有兴趣的事要做,对繁杂不感兴趣的事同样也要做好,让孩子能养成做任何事情都认真负责的习惯。4.对孩子要多鼓励、表扬,少指责、批评。当孩子完成一件事后,我们要给予公正及时的评价,并善于用语言的教育,如说:“我相信你还会把事情做完做好的”。
5.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我们或家长可以时常有意识地与孩子谈自己的工作,把自己完成一项任务、克服一个困难后的愉快和成就感传达给孩子,使孩子能具体地感觉责任意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主动、积极地养成责任习惯。
实施效果:好的习惯是在不知不觉的潜移默化中形成的,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对待学习、工作的认真态度,坚持性和责任感将成为孩子良好的学习榜样。
小班幼儿观察记录
观察目的
发现幼儿在进餐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观察记录
今天的午饭是米饭、豆干炒芹菜、肉片炒花菜、还有骨头汤。今天孩子们普遍都吃的很慢。D幼儿是最后一个吃完饭的,在他放碗的时候,我把他叫了过来,问他“今天的饭菜你不喜欢吃吗?怎么吃的这么慢啊?”D幼儿看着我,想了一会说“我觉得有一点点干。”我大概猜出了她的意思,问道“是菜比较干,所以你咬的比较慢,对吗?”D幼儿点了点头。
观察分析
排除大部分幼儿挑食所以吃的比较慢的情况,我觉得今天幼儿的进餐情况和饭菜的提供有很大的关系。对比之前的西红柿炒鸡蛋、青菜炒香菇等,今天的饭菜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有一点点干,所以他们普遍吃的比较慢。因为小班幼儿自身的发展特点,他们对块状的食物咀嚼的比较费力,吞咽的也比较慢,所以今天吃饭的总时间比平时晚了大概10分钟。
措施建议
幼儿园的饭菜都是精确计划好的,什么饭搭配什么菜,以保证幼儿能够得到充分的营养,这一点毋庸置疑。在一日生活之中,教师应多观察幼儿的饮食,比如幼儿爱吃什么、吃什么比较慢、哪个菜比较难咀嚼等,将幼儿的进餐情况仔细向上级反映,这样可以帮助上一级更好的制定食谱,不断改善幼儿的一日食谱。
除此之外,面对幼儿难咀嚼的饭菜,教师不应该催促幼儿,而应该留给幼儿充足的进餐时间,给幼儿良好安静的进餐环境,不要在无形中增加幼儿的进餐压力。
幼儿观察记录:挑食的孩子
观察内容:观察幼儿中午进餐情况
观察时间:**年**月**日
观察地点:小二班活动室
观察对象:轩轩
观察目标: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不挑食,不剩饭。
观察描述:
午餐时间到了,今天中午为孩子们准备的午餐是大排、木耳和西红柿蛋汤。小朋友有序取餐后,教室里很安静,孩子们都在认真的吃着饭。当然,也有个别幼儿吃饭时不专心,还在和其他幼儿大声说话。轩轩小朋友拿到饭以后,迟迟不动,看着饭一脸的为难。我走过去问他:“轩轩,你怎么了?怎么不吃饭呢?”轩轩看着我没有说话。他看了我一眼,又皱着眉头,噘着嘴,看了看碗里的饭和菜。我顿时明白了,于是问他:“是不是遇到不喜欢吃的菜了?”他难为情的点头,回答“是的。”他说不喜欢吃大排,因为大排嚼不动。我说:“老师不是经常说小朋友不能挑食吗,之前你不喜欢吃青菜的,但是现在也吃了,这就是进步呀,老师当时还夸了你呢!今天的大排你不喜欢吃,那该怎么办?是不是遇到困难了又要退缩?”他低下头想了想,然后看着我说:“那我能不能就吃一点点?”我说“可以啊,吃一点也是有进步的,我们每次都多吃一点点,这样时间久了你就会越来越棒了。”他坚定的点点头。当他吃了第一口时,我看着他,对他点头笑了笑。他好像得到了鼓励一样,一口接着一口的吃,不一会儿,一块大排就被吃完了。他拿着空碗给我看,高兴的说“老师,你看我吃完了。”我摸摸他的头,装作很惊讶的说“你都吃完啦?太棒了,你今天又进步了!老师要给你一个奖励。”吃完饭,我奖励给他一张小贴纸,他特别开心的跟其他小朋友炫耀。
下午离园时,轩轩拉着妈妈,对她说“你看,我今天又进步了,这是老师奖励我的。”轩轩妈妈也开心的表扬的孩子,并对他说“如果你以后都不挑食了,什么都爱吃的话,那就更棒了。我们还要进步哦!”轩轩高兴的点了点头。
分析反思:
通过和轩轩妈妈的交谈,我了解到,轩轩爸爸和妈妈平时上班都比较忙,在家里奶奶带的较多。老人对孩子常常很溺爱,对于孩子的要求,老人都尽量满足。对待幼儿吃饭的问题,奶奶常常都顺着孩子,时间久了,导致幼儿挑食现象严重。
解决策略:
首先,我们通过讲述绘本和故事的形式,给幼儿以引导,让幼儿知道挑食对身体不好。当幼儿遇到不喜欢的食物时,教师要进行引导,并肯定其感受,引起共鸣。同时,给幼儿鼓励,让他一点点的尝试,久而久之,幼儿的挑食现象就会有改善。
其次,和家长沟通,要和家长达成共识。我们要求孩子不挑食,不仅局限在幼儿园,在家中家长更要督促幼儿,不能溺爱孩子,孩子说不吃就吃。家长要分清什么是真正的爱。
最后,年轻家长要和老年人多沟通,带着爷爷奶奶多听有关科学育儿的讲座。只有家园一致配合,才能帮助幼儿改善挑食的现象。
幼儿观察记录:“听话”的孩子
观察记录:
4月12日上午,教室,吕文泽小朋友今天选择的是玩具区,他和小伙伴们选择了子弹积木这个玩具,玩具区是由两张六人桌合并起来的,平时我们开展分组活动的时候,都要求孩子们将材料放在两张桌子中间。于是,吕文泽很自然的就把积木放在了中间。可是由于孩子身高问题,他边上的程晟珈够不到积木,要伸长手很辛苦才能拿到一个,于是,程晟珈就把积木框拿过来一点,放在靠近他们这张桌子这边,这时候吕文泽说:“不行,积木筐要放在中间!”程晟珈:“可是这样我就够不到了。”吕文泽:“不行,这是老师说的。”这时候程晟珈看到我在拍照,就不说话了,过了一会,他一边看我,一边把积木筐移到他那边,我笑了笑,走过去说:“没关系,现在玩积木的小朋友不多,你们正好都坐在一边,可以把积木移过来。
情况分析:
吕文泽和程晟珈的行为引起了我的沉思,我们经常教导幼儿要“听话”,那什么是听话呢?听谁的话?往往我们会说,要听老师的话,那老师的话一定是对的吗?就像碰到这个问题,吕文泽就是听老师话的,坚持要将积木放在桌子中间,可是这明明有更好的选择,他却想都没去想,完全听老师的话。这样的孩子肯定是得老师喜欢的“听话”的孩子,但也是一个没有自己思考的孩子。
策略支持:
1、在回顾环节和小朋友一起讨论这个问题。
2、在日常活动中,多给幼儿选择的机会,而不是用命令式的语言。
3、放低身子,与幼儿平等交流,多听听孩子的观点。
观察笔记《爱哭鼻子的小男孩》
早晨,爸爸牵着**的手来到幼儿园,可是**却低着头,眼角红红的,走到教室时,使劲地拉着爸爸的衣角,此时泪水也流了出来,我赶紧迎上去,问道:“怎么了呀,**,为什么哭呀?”平时不是表现挺好的吗?**看了我一眼,哭着说:“我要妈妈”。原来**的爸爸妈妈都很忙,一直没时间接送孩子。爸爸看苗头不对,赶紧再见走了。但当我帮**擦干眼泪后,他主动的搬了张小椅子和小朋友一起玩玩具,就这样他很快的就融入了欢乐之中。
分析:
**是个性格内向的小男孩,小班上学期就是在班上哭的较厉害的孩子,到快将近学期结束时才适应了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早上可以微笑着入园了。但一个长假过后,哭鼻子的现象又发生了,不过现在好多了,只是偶尔哭一下。
措施:
1、和家长交流,建议家长每天坚持接送孩子入园,养成良好的入园习惯,达到家园共育的目的。
2、作为教师应多和孩子交流,让孩子知道在幼儿园的快乐,老师也会像妈妈一样爱我们,也有很多小朋友和自己玩,有助于孩子爱上幼儿园,每天主动来幼儿园。
3、作为教师应多关心孩子,使孩子感觉到家的温暖。
幼儿观察记录
观察目的
幼儿在沙坑游戏中的交往能力
实录
户外混龄游戏开始后,赵逸晴和兰伊朵带好手环来到沙池,赵逸晴用小铲子把沙装进竹筒里,可是竹筒比较细,光用铲子装沙需要很久才能装满,于是边上的兰伊朵找来了剪好的牛奶桶,利用漏斗的方法,很快把竹筒装满!紧接着,赵逸晴做起了竹筒饭,兰伊朵说:“这个都是饭,没有菜吗?”赵逸晴:“我们可以采一些。”于是她们将饭倒入竹扁内,做起了味道可口的竹筒菜饭。看到赵逸晴在竹扁上印出自己的手印,兰伊朵对我说:“老师,我们可以给竹筒饭做成小动物的形状,我妈妈给我蒸的馒头就是小动物的形状。”教师:“可以啊,你们去材料框里找一找有没有倒模工具。”兰伊朵找来了一直“小乌龟”工具,尝试把“竹筒饭”放到工具里再倒置过来,拿起工具的一瞬间,她们俩期待着,可是第一次失败了,于是有继续尝试,3次之后,终于成功做出了“小乌龟竹筒饭”。
分析
孩子们在沙坑中的游戏是他们生活经验的再现,游戏的主题因同伴、材料等不断丰富延伸。沙坑是小班孩子喜爱的活动场地,低结构的沙能在孩子对游戏情节的想象中变成食物、宝藏等,玩沙的工具也有各种不同的用处,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也在不断地想象和创造情景。小班孩子从独自一人游戏慢慢发展成为结伴游戏,继而向合作游戏发展。从最初的赵逸晴独自一人做“竹筒饭”、到两人合作烧“竹筒菜饭”,再到最后的给“竹筒饭”做造型,我看到了她们渴望伙伴及交际交往的能力,这一种互帮互助良性的交际循环。
策略
1.沙工具的低结构、多样性。玩沙的工具不局限于传统的塑料玩沙工具,丰富玩沙材料,可以从孩子日常经验中的物品入手,如:厨房中的锅碗瓢盆、卫生间里的毛巾脸盆等等,可以从低结构材料入手,如:木棒、皮筋、白纸、易拉罐等等。
2.经验知识的丰富。孩子对周围的生活环境有一定观察,从做“竹筒饭”可以看出孩子对超出生活经验知识的渴望和想象。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经验,在课堂内外寻找契机渗透科学、知识,丰富孩子们的日常经验、拓宽孩子们的精神领域。
3.游戏主题的明确。今天的玩沙游戏,老师并没有规定主题内容,属于“散养式游戏”。孩子全凭个人喜好、想象,自由游戏。教师可以在游戏活动开始前,丰富孩子们的经验、知识,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得到延伸,也可明确符合生活经验的场景,让孩子在同一个经验情景中互相开展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