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教育随笔:一条长脚的鱼

发布时间:2021-05-03

教育随笔。

毫无疑问,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把自己的教学方式与他人进行分享交流,而教育笔记是老师自我提升的重要途径之一。有什么值得推荐的优秀的教育笔记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教育随笔:一条长脚的鱼”,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美术活动结束时,还有一个小朋友小杰在画。忽然,欣欣大声地叫起来:“老师,快来看呀!他在乱画呢!经她这一叫,很多小朋友都围过来了,“哈哈!鱼怎么会长脚?鱼又不是会走路,真是个小笨蛋。”我走过去看,原来是小杰帮小鱼画了一条脚。小杰是个较胆小的孩子,这时,他的脸已通红了,低下头,我支开了小朋友,让他们各回到自己的位子上去。小朋友都安静下来了,我告诉他们:“其实,小杰并不是笨,他是个爱动脑筋的小朋友。”小朋友听了之后,都很惊讶,接着我又跟他们讲了一个小知识。

经我这么一讲,小朋友们都不再笑他了,有的下面轻轻地说:“他真棒,真聪明。”还有的露出一种不可思议的神情。事后,我问他怎么会想到给鱼画上脚。他得意地说:“我担心河水迟早会用完,到了那个时候鱼就会给干死了!所以我给它画上脚,让它学会走路,到那时,它就可以活下去了。”说完,就笑了起来。

思考:

通过这件事,让我对孩子又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小朋友的想象力丰富,他的情感是那么的细腻!如果我当时不恰当地对待这件事,他的想象力和同情心就会受到压抑。看来教师必须细心呵护每一位孩子,才能使孩子们更健康地成长。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小编推荐

教育随笔:让每个孩子尽量“长”上去


今天,读到了一句非常好的话: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这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的一句话,说的非常有哲理。孩子有自己的发展阶段和规律,不能把所有孩子一概而论。“理平头”、“揠苗助长”的教学方法都是极其不科学的。

我们班的孩子中,大部分都比较符合《3---6岁儿童发展指南》中的各项要求,但有几个孩子的情况还是比较特殊的。其中一个小朋友名字叫小宇,小宇生性比较内向,胆子也比较小,在课堂上从来不举手回答问题,在画画的时候他也只是用眼睛看着我,从来不动手。我劝过,也说过,但小宇的“不行动”丝毫没有改变。一直到一次活动,那是一次户外体育活动——袋鼠运蛋。小宇所在的男生队都落后一段距离了,这时候,轮到小宇做袋鼠夹毽子了,他在夹之前看了我一眼,我知道他心里有点害怕,但是很想得到鼓励。于是我大喊了一声:“小宇,加油!你跳的最快了!”听到我的呐喊,其他男生队的小朋友也都喊起来:“小宇,加油!小宇,加油!”小宇有自信了,跳的速度也快了起来,在这一轮,男生追上甚至超过了女生,我不失时机的夸了小宇一句:“小宇,你真棒!跳的真好!”小宇的脸上汗珠直往下淌,但嘴角却有笑容了。我感觉,自信的种子已经在小宇的心中发芽了。果不其然,在以后的活动中,小宇在我的鼓励下举手回答了问题,并且开始拿笔画画了。现在,小宇已经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活泼开朗多了。在举手回答问题时也非常积极了,跟小朋友相处的也非常好。

从这个事中,我体会到,每个孩子都是一块璞玉,但要懂得,每一块玉的雕琢方式都是不一样的,我们一定要特殊情况特殊对待,让每个孩子都有适合自己成长的轨道,老师的责任就是找到孩子的特殊轨道,而不是“一刀切”,让每个孩子都尽量“长”上去。

做了一条小花蛇


背景:

贝贝班新建了一个“小小动物园”,那里有“小河”,几只青蛙蹦跳在绿色的荷叶上;有“草地”,上面摆放着孩子喜欢的毛绒小兔,小恐龙等食草动物;有“树林和山洞”,其中隐藏着“老虎”、“豹子”等猛兽,这可是孩子最喜欢参与布置的区域。这天,可可、小羿、乐乐三个幼儿正围坐在圆桌前,他们看着老师用雪花片精心搭建的小黄鸭,乐滋滋地尝试着搭建小鸭子,试图搭建成功后就可以放进“小河”,让“小鸭子”能快活地游泳。也许搭建小鸭子对小班孩子来说有点难度。小羿插了一会儿就离开了,乐乐改变了玩法把雪花片一片一片连接起来,可可抬起头对着老师嚷嚷:我不会搭小鸭子……

事件:

我快步走过去摸摸可可的头坐在他身边,轻轻说:看小鸭子的头是什么形状的?边说边拿起雪花片示范嵌插的动作,嘴里讲解着要领,可可眼睛紧盯着,小手也试着把雪花片插进另外一片中,总算能够插进几片了,可是他的眉头却皱起来了:“太紧了,好难插啊!”

(此时我发现对小班幼儿来说,由于手部肌肉发育并不完善,力气又小,要做到把雪花片完整地嵌插成一个圆形有难度,怪不得幼儿尝试了几下就放弃,看来可可要独立完成搭建小鸭子的任务是相当有难度的,我是否协助他完成……)

正当我举棋不定的时候,我看到乐乐还是在一个劲地把雪花片接长,他把雪花片边上突起的圆点按插在另一块雪花片的小圆洞中,大拇指灵活地按动着,我问道:“你用雪花片搭了什么呀?”乐乐得意地说:“我搭得是蛇,妈妈说春天到了,小蛇也会出来游泳的!”一旁的可可也乐了:“可是小蛇怎么没有眼睛的!”

(两个孩子的对话,促发了我的灵感,何不改变预设的内容变搭建小鸭为小蛇,降低孩子搭建的技能要求,又能满足孩子操作摆弄自主创作的乐趣。)

我接着可可的话,用惊喜地声音说:“乐乐的想法太棒了,可可你的提议也不错,我们赶快到美工区取一些动动眼给小蛇装上怎么样?”可可拿来了动动眼,我用双面胶把它们安装在“小蛇”的头部,乐乐开心地说:“眼镜蛇,真好玩!”可可连忙拿起雪花片嚷着:“我也要做一条小蛇!”这时小羿被我们的谈话吸引住了,他也开始拼搭起小蛇。我又取来了一些洞洞眼用一个盒子装着,作为孩子搭建小蛇的辅助材料,看着孩子们投入的样子,便悄悄地退出了。

(孩子投入喜爱的样子,让我深信此刻自己没有按照预设的内容来指导幼儿,而是通过关注来自幼儿与众不同的做法,及时添加辅助材料变成幼儿易接受又有兴趣的内容是正确的,因为这让孩子体验到操作摆弄自主创作的乐趣。)

当我再次走近三个孩子的时候,发现桌子上多了好几条花花绿绿的小蛇,可可得意地说:“这是我做的小蛇哦!你看,好看吗?”的确这些小蛇转动着圆溜溜的眼睛,有长有短,有笔直有弯曲的造型,真是漂亮又有趣!我欣喜地笑了。不过,我很快发现孩子们制作的小蛇都是用雪花片无序联接而成的,如果放在一起的话可能就无法分辩到底是谁制作的?是否就此让孩子们把小蛇送到动物园的小河中,满足他们的成功感呢?

(二期课改中特别强调教师要有整合的意识,我如果能充分利用身边资源与幼儿互动,让他们用各种方法去发现比较小花蛇的异同,从无目的向有意识地探索联接的方法,就可以在发展建构能力的同时,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激发幼儿继续探索的兴趣。)

想到这儿,我就坐了下来对孩子们说:“我也想做一条小花蛇。”说着,我用雪花片按照一片红,一片黄这样的规律联接起来并将完成的小花蛇和孩子们制作的小花蛇放在一起问:“这么多小花蛇啊!你们还能够找到自己做的小蛇吗?”三个孩子睁大了眼睛,目光聚集到小花蛇上。过了一会儿,可可指着其中一条蛇说:“这是我的小蛇,它的头是红的。”“可是这里还有几条头是红色的小蛇呀!我疑惑地问。可可又看了看,伸出手指点数着雪花片说:“我的蛇尾巴还有三块紫色的雪花片。”乐乐拿起一条笔直的蛇说:“我的蛇是很长很长的。”小羿连忙指着盘旋弯曲的蛇说:“这是我的蛇,它卷起来了,它也很长很长的。”可可说话了:“到底谁的长呀,你们比一比。”小羿忙把小蛇拉拉直和乐乐的小蛇头靠头,这下可分辨出来了。小羿高兴地指着多出来的地方说:“看,我比你多了四片雪花片。”“原来卷起来的蛇看起来短,拉直了就能发现它真正的长度了,那你们知道我的小蛇是哪一条吗?”我接着孩子的话问道。乐乐马上说:“我知道这条是你做的,你的是一块红的一块黄的红黄小蛇。”小羿接口说到:“你的小蛇是有规律的。”“原来我们每个人制作的小蛇都是与众不同的,你们记住自己的小蛇与别人不一样的地方了吗?”我笑着问。孩子们欣喜地点着头,“现在我们就挑一条最棒的小花蛇把它们送到小小动物园去吧!”

(此时此刻,我真正感受到与幼儿共同活动的乐趣。在小组互动的过程中,我如愿地渗透了教育内容,扩展了幼儿的思维方式,促进幼儿更加有效的学习。)

再看“小小动物园”那边热闹的情景:几个孩子围在一起,有的兴奋地向同伴介绍着自己的小蛇、有的让同伴猜测自己的小蛇躲在那里?有的模拟着小蛇游动的姿态……当然,这就吸引了更多想制作小蛇的孩子。

反思:

在对区域活动搭建小鸭子的指导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教师要重视有效的师幼互动。由于教师本身水平有限,预先设计的活动内容不一定考虑周全,再加上预设的内容在实施过程中有很多不确定性,需要教育者在观察的基础上,对幼儿的需要和感兴趣的事物进行价值判断,不断调整互动,也可以说区域活动中要形成一个动态的师幼共同学习、共同建构活动内容的过程,才能促进小班幼儿更加有效的学习。

第一,教师应遵循“观察在先”这一理念,才能有效地面对不同的活动对象、活动内容、活动过程、实施有效指导。活动中,我敏锐地捕捉到制作小鸭子时幼儿的不同表现(有放弃、有求助、有变异)。在深入观察并指导后,我还发现幼儿主要存在操作技能跟不上的共性问题,帮助我作出价值判断,改变预设内容,增添新的辅助材料,调动了幼儿继续参与活动的兴趣,使更多的幼儿尝试不同的联接小花蛇的方法,引发幼儿关注小花蛇的不同之处(颜色、数量、形状等),促进了幼儿认知的发展,这也是运用先观察后指导的一个重要收获。

第二,对于小班幼儿,教师如能以共同游戏的方式与之互动,以伙伴的身份和幼儿对话,以激趣的方式鼓励幼儿说发现,能有效地推动活动的开展。当我发现幼儿制作的小花蛇存在好多差异,而正是这些差异让我发现可利用的教育资源,于是我以游戏玩伴的身份加入幼儿的活动,故意制作了一条有规律的小花蛇,并把它混入幼儿制作的小花蛇中,适时地抛出疑问,引发幼儿关注小花蛇的不同之处。这种基于幼儿发展水平的引导,也是我在游戏情景中,发现、了解、判断幼儿的游戏状况与心理后,开展适时的小组分享交流活动。

第三,教师要重视生成的内容和做法,并不断挑战自我,积累生成的方法和时机,判断生成内容的意义与价值。当幼儿尝试制作小鸭子出现了不同的情况时,我的思考判断是:先观察指导判断问题所在——设身处地为幼儿考虑。其次捕捉亮点了解想法——判断来自幼儿生成的内容价值。最后支持生成提供帮助——鼓励孩子创造性的开展活动。这些做法使生成的内容焕发光彩,从而使生成活动超越了预想的目标

教育随笔:我的牙长不出来了


教育随笔:我的牙长不出来了

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开始逐渐换牙。一天在户外活动时,琳凡的一颗牙快要掉下来了,她用手一拔掉了下来,凯凯给他拿着,她自己去漱口。过了一会儿,一位小朋友着急地跑来说:“老师,琳凡的牙让凯凯给弄丢了,张琪哭了。”我赶忙走过去,孩子们正着急地满地找牙呢,琳凡更是慌得不知所措。琳凡哭着说:“妈妈说了,上牙要往床低处扔,下牙要朝房顶上扔,这样,牙才会长出来。瞧我这颗牙,就是因为弄丢了到现在还没长出来。”说完,又哭了起来。我笑着正要解释,凯凯递过一颗牙,另一只手捂着自己的嘴。原来正巧他也有一颗牙正要脱落,一狠心拔下来要还给琳凡。

我告诉孩子,新牙长得慢不是因为弄丢了旧牙,原因有很多,如缺钙呀、牙床较厚呀、营养不良呀等等。老师小时候也和你们一样这么认为,老师当时也弄丢过牙,你们看,老师的牙不还是长得好好的吗?听了这话,琳凡和凯凯如释重负地笑了。

后来,我进一步了解到,班里绝大多数小朋友都有这样的错误认识,而这些都源于他们家长的错误观念。我意识到,在保教过程中,不仅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身心特点给予细心呵护,而且还要结合家长的认识水平,进行有针对性的沟通,提高家长的认识,家园配合,共同培养。

一条小辫子的魔力


杨浩鑫小朋友,一个标准的“小帅哥”型的男孩。小男孩子们的酷都集于他一身,是个人见人爱的小宝宝。

可是,都入园两周的时间了,还是又哭又闹,不着调,还不时的偷偷往家里跑(杨浩鑫家和幼儿园是邻居),10天就有10次往家跑的企图,都破幼儿园的记录了。幸亏大门口有保安把门,一接到通知,我就会飞一样的跑到大门口,把杨浩鑫给“逮”回来。

“冯老师,您就让我回家看看吧,我想奶奶,我想我的奶奶!”每次“逮住”孩子,他都用这可怜巴巴的语言祈求我。我蹲下,眼睛看着孩子的脸,耐心的对孩子说:

“杨浩鑫小朋友最听话啦!再坚持一会儿,离园的时间就到了,你奶奶就会来接你的。好孩子,跟老师回教室,好吗?”

孩子只好无可奈何的把他那柔软的小手放进我的手心里,乖乖的跟着我往回走。每当这时候,我都不敢看孩子的眼睛:那眼神,可怜兮兮的;那小嘴撅着,一伸一缩的;那泪珠便一串一串的往下滚。唉!那真是太可怜、太心酸、太让人感动啦!当时真想把孩子送回去,但那是不可能的。

今天中午,我值早班。老远就望见杨浩鑫小朋友被奶奶追着,一路小跑的朝幼儿园这边走来。我和保安们都在纳闷:杨浩鑫小朋友今天下午是怎么啦?在平时,大老远就听见孩子不想上幼儿园的哭闹声,都是爷爷、奶奶一人撮着一人抱着,连拖带拉的送进幼儿园,今天------?还没等我们往下想,杨浩鑫小朋友已经跑到了我的身边,伸着他那曾经被我逮着好多次牵着回教室的小手,高兴的喊着冯老师,扑进了我的怀里。

脱胎换骨,与每次入园时截然不同。

我急忙蹲下,把孩子揽进怀里,进行一系列的表扬和鼓励:

“哇,杨浩鑫小朋友今天下午真帅啊!小脸像红苹果,特别是这条小辫子真漂亮!”

“冯老师,你明天还给我扎辫子吗?奶奶说你给我扎的小辫子最酷最帅啦!”孩子一边说着一边用他那胖乎乎的小手小心的摸着那撮“老毛”小辫子。

“当然啦!只要杨浩鑫你听话,按时上幼儿园,特别是在幼儿园里不往家里跑,冯老师保证每天给你梳两遍小辫子------”

啾,孩子飞快地、深深地给了我一个吻!然后就自己一溜小跑的奔向了教室。爷爷、奶奶在一旁眼瞅着可爱的孙子,乐得抿嘴呵呵笑。保安们一脸的疑惑:

“这孩子,真是六月里的天,怎么变的这么快呢?”

事后才知道:是我给孩子扎得这条小辫子改变了孩子不上幼儿园做法。原因是这样的:上午离园时,我正在给班上的女孩儿梳理凌乱的辫子,看到杨浩鑫小朋友自己坐在椅子上小声的哭泣,并不时的用手捋自己额前的“小老毛”,我便灵机一动,把他喊过来,用一根绿色的小皮筋,给她梳了一条小辫子,还给他拍了照。当时杨浩鑫看到相机里的自己,开心的咧嘴笑了,我还趁机表扬了他一番。

正是今天上午这次小小的爱心奉献,赢得了杨浩鑫小朋友愿意上幼儿园的“心”,是出乎我意料的。早知道这个做法这么神奇,我就在孩子第一天上幼儿园的时候给他扎辫子------开个玩笑,高兴的!总之,孩子快乐,家长满意,我们做老师的比谁都快乐、知足。因为我有赢取了一个孩子的心。

教学教育随笔:以生为师,教学相长


教学教育随笔:以生为师,教学相长

记得《学记》中曾讲“相观而善之谓摩”,这句话告诉我们学友间相互观摩,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就能共同进步。我想这种相互学习是不分内容、年龄和身份的,从同龄人和长辈身上我们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但是作为一名教师,有时候学生的身上也有很多闪光点值得我们去学习,学生也可以成为我们的老师。

我们班的桃子是一个可爱聪明的小男孩,平时看起来大大咧咧的,其实心思很细腻,在学习上对自己要求也比较高。

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听写完单词后,他拿着自己的单词,边走回座位边开始哭,哭着哭着就变成了嚎啕大哭,我满心疑问,这孩子写的也挺好的呀,为什么哭的这么伤心呢,于是我走过去小声问他:“桃子你为什么哭呢?”他刚开始没有理我,于是我耐心的等着他稳定情绪,两三分钟后,他小声跟我说:“因为我明明把单词都记住了,但是我刚才一着急想不起来了就写错了,我觉得自己做得不好……”

听完他的话,我才知道原来孩子的内心是这样想的,于是我告诉他:“没关系,不要着急,慢慢来,老师相信你!”听完我的话,他慢慢收起了眼泪,回到座位后,拿起笔开始一笔一划的写着单词,一个字母没写好,就擦掉重新写,看着他认认真真的样子,我的内心突然充满了感动。想想有时候生活里我们也会变得浮躁,没有耐心。孩子对待错误的这种认真、仔细的态度,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孩子的潜力是不可估量的,在课堂上,孩子们会提出一些我意想不到的问题,有时候孩子的思维也给了我新的灵感。在课堂下,孩子们的话语也充满了童趣,记得有一次课间休息时我走进教室,看到几个孩子围成了一圈,走近一看发现是我们班的李同学哭了,大家正在你一言我一语安慰他,正当我准备开口询问情况时,站在我旁边的桃子突然说道:“别难过啦,人生嘛,何必要伤心呢,不如开开心心的过好每一天,你说对吧?”听完桃子的话,惊讶之余又觉得很可爱,小小年纪竟然可以说出这样的道理真是出乎我的意料。

这两件事情让我印象特别深刻,除此之外,其实在和孩子们每天的相处过程中,只要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其实孩子们可以给我们很多惊喜,虽然他们是小孩子,但是孩子身上也有很多闪光点是我们作为一个成年人所没有的。

最好的老师,其实也是最好的学生。如果我们不把自己定位成老师,不把学生只定位成学生,换位思考,学生也可以成为我们的老师。

白白的雪盖在上面像一条被子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白白的雪盖在上面像一条被子”,希望精彩的内容能够帮助到你!

12月15中午下起了今年冬天的第一场雪。

起初还是小雪,雪花漫无目的的四处飘散,不细看可能一下发现不了,而小朋友在接近吃午饭时正玩的开心,谁也没有发现外面正在下雪,这时我兴冲冲的从外面冲进教师,兴奋的向大家说:“外面下雪啦!”听到这个消息,小朋友们却反应不大,有些小朋友似乎还不相信,于是我就让小朋友到窗边看看,是不是真的下雪,他们看了后,高兴极了,嘴里只喊着:“下雪了,可以堆雪人了!”我就对小朋友说:“现在学还不大,等你们吃好饭,睡好觉了再来看看,外面的世界就变不一样了。

”小朋友们都期待的等着起床后的雪景。

终于睡好午觉了,当要起床时,我和高老师把窗帘拉开让小朋友瞧瞧,他们个个张开嘴巴大声“哇~~~`”,都指着午睡室外面的那颗大树说:“大树上都是雪了,怎么这么多呀,树都变白了。

”说完都急忙把衣服裤子穿好要去外面看雪。

平时我一般不让孩子们拿小椅子站在上面看窗外的东西的,可是那天可以例外,因为下雪了,小朋友们都很想看,于是我把窗户赶紧锁好,以防小朋友们开窗把手伸出去,做好安全工作后,我同意小朋友们站在小椅子上看。

这边挤满了人,那边的窗户也挤满了,他们可兴奋了,一边看,还一边叫,呵呵,真是一群可爱的小宝贝。

有小朋友说:“老师,我们可以去堆雪人了,我爸爸教过我。

”“是啊,这雪下的那么大,外面早已经堆满了白白的雪,你回家后就可以堆一个大大的大雪人,然后拍个照片拿到幼儿园和小朋友们一起分享看。

”在窗边的另一个小男孩对我说:“那边的地里都是雪了,好像一张白纸。

”我呵呵的笑着对那些孩子说:“你们看,田里种了粮食,白白的雪盖在上面像一条被子,就像小朋友们睡觉盖被子一样,暖暖的一点也不冷,也不会感冒了。

”听完这些,孩子们很童趣的说:“这条被子很大很大,可以盖很多粮食宝宝。

”听着孩子们可爱的话语让这个寒冷的冬天有了丝丝温暖。

看好雪,我就请小朋友们坐在椅子上,说了说外出玩雪应该要注意些什么,特别是玩湿了衣服要马上换掉,不然很容易着凉,而且玩雪的时候应该带上手套避免把小手冻坏。

下了雪以后,气温马上就下降了,我就和小朋友们一起做做热身运动,这边动动,那边动动,身体一下子就暖和了,然后还做了小游戏,下午就在欢声笑语中度过了。

不知道本文“白白的雪盖在上面像一条被子”是否对你有所帮助,感谢您的阅读,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浏览其他页面!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


教育像鞋子,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走人生之路。鞋匠要想做出合脚的鞋子,就需要充分了解脚的大小、形状,知道脚的需要和感受。同样,教育者只有在研究、懂得孩子的心理路程、精神世界以及成长机制的前提下,才能够设计出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教育要适于孩子,并不是说适于普遍意义上的孩子群体,而是具体到每一个孩子的个体。所以,在芭学园,我们的眼里不是一群孩子,而是每一个孩子。

有个三岁的孩子叫小壮。有一天,班里老师来找我反映问题,说小壮不参加晨圈活动,集体活动时在人群中乱钻乱爬,自由工作(我们将游戏称之为“工作”)时满教室晃悠,吃饭拿餐具时也不能排队等待,总把队伍搅得一片混乱。第二天,我来到小壮的班里,满屋的孩子都在忙碌,的确唯独小壮在转悠,虽然他在转悠的同时也会看别人工作,但入园快一年,只看、不动手玩的状态着实有点让人着急。不过,这类孩子现在并不算太罕见。

老师过来跟我说,小壮妈妈每天送他来园比较晚,等他来到班里,别的孩子已经玩上了,兼之小壮没有习得跟同伴交往的技能,所以老是进不了同伴群体。如果有老师引导着,他能参与工作,可老师一离开,他就放弃。老师们担心这样下去,他会更失去同伴交往的需求,只会依赖成人跟他一起玩。我认为老师说得很有道理,问:“你们打算怎么办?”

主班老师说:“我们每天只引领他一会儿,把其他孩子吸引到他的工作中,我们就离开。同时,当他在群体中发生不当行为时,和他一起讨论建构交往原则,再让他妈妈尽量早点送来园里试试。”听完老师的话,我认为这个方案没什么问题。

十年种树,百年育人,改变一个人的状态不是一两天就能够见效的。幼儿园的那几年中,老师无非就是陪孩子一起渡过这个坎、那个坎。时间就这样过去了,终于有一天,老师们告诉我,小壮最近好多了,能够参与其他孩子的工作——虽然还是自己玩自己的,不能很好地跟同伴合作,但至少有了参与的意思。我一听马上赶到教室,想看看是怎样的情形。

我去时,教室中的孩子都已经各自进入自己的工作世界。小壮到综合区拿了件东西,又跑到娃娃家,弯腰在那里用手搅动着玩具。可娃娃家的其他孩子正沉浸在自己的情景中,没人发现他在做什么。小壮跟娃娃家的孩子说着什么,一看没有人接他的茬,又拿上别的东西跑过去,扔在那些孩子面前。有个女孩一把把他拿来的东西扯开,继续忙自己的。

看到这些,我被小壮感动了。他在创造自己的方式奋力融人人群,虽然失败,但脸上是成功的表情。入园这么久,我还不曾看到他脸上带着这样的发自内心的愉快神情,也没看到他这样目标明确地在做事。孩子的状况既然好转,说明老师们的方案是有效的。而老师们再说起小壮,脸上也是带着明媚的笑容。从此,小壮的状态越来越好。

有个两岁多的孩子叫小浩,每次洗手的时候都在安静地玩水,而且持续好久。老师观察后发现,小浩其实在用手感受水和肥皂抹在手上产生的滑溜溜的感觉,不是只为了玩水而玩水。正巧赶上夏天的雨后,老师找了个时间,给他穿上防水衣,带他来到院子里的水坑前。小浩先蹲在水坑旁看了看,接着走进去踩水,然后开始玩水坑里的烂泥。老师没有阻止他,而是陪他一起玩泥巴,引导他感受干湿泥巴的不同手感。最后,等老师给他换上干净衣服,小浩的脸上满是安静、满足的神情。

还有个孩子叫小文。每天早上来园后,都要非常认真地扫一会儿院子。我们从来没有阻止他,也没有过度地表扬,因为不想让孩子为了得到表扬而去做事,而忽略了做事本身的意义。所以,当看到扫完院子的他站在院子里,像在欣赏自己的艺术作品一样,老师只是由衷地在一旁感叹:“哇,我看到院子里变得好干净、好舒服啊!”小文会说:“是我扫的。”老师会答:“谢谢你。”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既是我们的教育理念,也是我们的教育行动。在芭学园,老师们用心灵去感受每个孩子,尊重每个孩子作为一个人的独特性;同时,在孩子的先天发展机制下,给予孩子恰当的帮助,协助孩子获得良好的发展,为孩子一生的幸福奠定基础。

教育随笔:一粒瓜子


今天小朋友们开展了一节健康活动《硬硬的壳,香香的肉》,昨天王老师就布置了任务:每人带几颗坚果,因此早上一入园,孩子们就讨论嗨了“你带的是什么?”“我带了核桃还有花生呢!”“我带了一大包!”。活动中,王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讨论了坚果的特征、吃法以及营养价值等,随后请孩子们尝试着用刚刚学到的方法吃坚果,孩子们瞬间活跃开了。

就在这时,起行小朋友跑到我跟前“张老师,这个给你!”我伸手接过一看原来是一粒瓜子,顿时心里一暖,我立刻向他请教瓜子的吃法,随后当着他的面把瓜子吃掉,并说了声谢谢!后来,我看到他游走在同伴之间,给这个小朋友一粒瓜子,给那个小朋友一粒……忙得不亦乐乎!后来,我收到其他小朋友送的一颗花生,我有意识地走到起行身边对他说:“起行,这颗花生送给你!”他先是一愣,随即高兴地收下、吃掉了。

活动结束后,地面上有许多的碎壳,只见起行小朋友拿着扫帚开始清扫起来。王老师也发现了他的行为,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他。

起行是一个比较特别的孩子,小脑袋很聪明,但自尊心很强,脾气不是很好,行为习惯也较差,不太会主动与同伴交往。但从今天他给大家送瓜子可以看出,小家伙正在慢慢地转变,他已经愿意尝试与他人交往,也懂得好东西与同伴分享了,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主动把地面清扫干净,会积极为班级做事情了。虽然是一粒小小的瓜子,但能反映出起行的变化,相信他会越来越好!

教育笔记《教育随笔:一条长脚的鱼》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笔记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随笔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一条没有鱼鳔的鱼的幼儿故事 1、一条没有鱼鳔的鱼的幼儿故事 有个年轻人因家贫没读过多少书,他去城里想找份儿工作,可没人用他,因为他没有文凭。就在他决定要离开那座城市时,忽然想给当时很有名的银行家罗斯写一封信。他在信里抱怨命运对他...
    2020-08-05 阅读全文
  • 一条鱼眼中的海的幼儿故事 1、一条鱼眼中的海的幼儿故事 有一条鱼很小的时候便被捕上岸,渔夫看它太小了,而且很美丽,便把它当成礼物送给了女儿,小女孩把它放在一个鱼缸里养了起来。每天它游来游去都会碰到鱼缸的内壁,心里便有一种不愉快...
    2020-09-07 阅读全文
  • 一条奇怪的虫子 “吴老师,你快去看呀!”一个男孩一边说着,一边把我拉到了西操场的一角,那里已经围了好多小朋友。 “是不是出事了?”我马上紧张起来,走近一看才松了口气,原来是地上一条褐色的虫子引起了他们极大的兴趣。 有...
    2020-11-04 阅读全文
  • 【推荐】大班语言教案《想长脚的石头》 【活动目标】 1、通过仿编句式,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启发幼儿用绘画的方式进行续编故事,并用完整的语句表达绘画的内容。 3、培养幼儿乐于助人的品质。 【活动准备】 1、小石头、森林背景图、小鸡...
    2021-10-04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让每个孩子尽量“长”上去 今天,读到了一句非常好的话: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这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的一句话,说的非常有哲理。孩子有自己的发展阶段和规...
    2021-05-11 阅读全文

1、一条没有鱼鳔的鱼的幼儿故事 有个年轻人因家贫没读过多少书,他去城里想找份儿工作,可没人用他,因为他没有文凭。就在他决定要离开那座城市时,忽然想给当时很有名的银行家罗斯写一封信。他在信里抱怨命运对他...

2020-08-05 阅读全文

1、一条鱼眼中的海的幼儿故事 有一条鱼很小的时候便被捕上岸,渔夫看它太小了,而且很美丽,便把它当成礼物送给了女儿,小女孩把它放在一个鱼缸里养了起来。每天它游来游去都会碰到鱼缸的内壁,心里便有一种不愉快...

2020-09-07 阅读全文

“吴老师,你快去看呀!”一个男孩一边说着,一边把我拉到了西操场的一角,那里已经围了好多小朋友。 “是不是出事了?”我马上紧张起来,走近一看才松了口气,原来是地上一条褐色的虫子引起了他们极大的兴趣。 有...

2020-11-04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 1、通过仿编句式,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启发幼儿用绘画的方式进行续编故事,并用完整的语句表达绘画的内容。 3、培养幼儿乐于助人的品质。 【活动准备】 1、小石头、森林背景图、小鸡...

2021-10-04 阅读全文

今天,读到了一句非常好的话: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这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的一句话,说的非常有哲理。孩子有自己的发展阶段和规...

2021-05-11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