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观察:淘气的土豆
发布时间:2021-04-26 幼儿园游戏的观察 区域观察记录 幼儿园手工土豆说课稿观察对象:李**
转眼间我们种下的土豆已经到了可以收获的季节。今天,我们来到菜地里,希望能在这里体会到劳动的快乐。你显得很兴奋的样子,瞧,你都迫不及待的把铲子握在手上了。来吧,开始行动喽!
你和吴**商量后决定一起合作挖土豆。卷卷裤脚和衣袖,蹲下身来,用铲子往土里小心翼翼地挖着。咦,挖了一会儿还是没有挖到,土豆去哪儿了?吴**有些不耐烦了,你说:“吴**,是不是没有土豆啊?”“怎么会?应该有的,我们再找找!”翻了好久,你们终于挖到了一颗“大”土豆,瞧你开心的样子。你把土豆放在手里,轻轻地把多余的泥土拍掉。这是属于你们劳动的果实哦。
你发现这一次的土豆长得并不多,就来问我:“为什么土豆只有这么点?我看人家农民伯伯的土豆一颗下面就长了好多呢。”“植物生长需要阳光、土壤、水分。你觉得我们的菜地缺少点什么呢?”“可能是阳光吧,这里照到的时间比较少。”“嗯,也许吧。你可以经常来观察,看看到底是什么原因。”看着你专注的样子,我想你一定是在思考吧。yjS21.cOm
在这个故事里你可能在学习什么?
在别人觉得没有希望挖到土豆的时候,你并没有放弃,而是坚持不懈地努力,最后你果然取得了胜利。你是个乐于分享的孩子,你能把你的劳动果实与别人分享。面对土豆生长不旺盛的情况,你有乐于探究的精神,能努力寻找原因。我想,这就是你的成长!
机会和可能性
我想为你提供一些关于植物种植的书籍,便于你对它的研究。下次我们可以找一块肥沃的土地,充满阳光,再去尝试种一种土豆,期待下一个丰收季。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延伸读
幼儿观察记录:话少的豆豆
观察内容:豆豆一日在园语言交流情况
观察时间:××.××.××
观察地点:小三班活动室
观察对象:豆豆
观察目标:了解豆豆沉默的现状及原因
观察描述:豆豆是个较内向的女孩,入园两周以来情绪逐步稳定,上幼儿园不哭不闹,但是在园时很少几乎听不到她的话语声。老师主动问她话时也都以点头、摇头或沉默为主,与同伴之间交流就更少了。而据她妈妈而言,该幼儿在家话挺多的,近来还会说关于幼儿园的事情。以下是该幼儿一日在园发生语言交流的片段记录。
观察一:上午9点幼儿从户外回到班级教室内,教师组织每一组幼儿轮流去厕所小便,如厕后喝水。教师走到豆豆他们的葡萄组便说:“先去小便,然后再去喝水吧!”文文对着教师直摇头说:“我不要小便”,我说:“那就去喝水。”豆豆看到后也对我说:“我没有小便”,我也说:“那就去喝水。”她点点头去喝水了。
观察二:上午10点以后,幼儿开始玩橡皮泥游戏。教师在给每个孩子拿抽屉里的橡皮泥,当教师眼睛看到豆豆时,发现她一直看着教师这边,并说:“我有橡皮泥。”教师点点头让她过来拿橡皮泥,她立即跑过来拿着泥又跑回座位玩起来了。大约十分钟后,同组的两个男孩子交流起来,坐在豆豆对面的文文也高兴地与男孩们展示自己的作品。而豆豆一直用手按压橡皮泥,并不时地看看男孩,看看女孩,对于他们的交流很关注,但没有参与。游戏结束时,教师走到他们组前问:“你们在做什么?”文文说:“小人”,男孩说:“饺子”、“饼干”。教师看着豆豆又说:“你在做什么?”她说:“大象”。
观察三:中午吃饭时,同组的男孩想奶奶不肯吃饭,教师坐在一旁劝他吃饭,男孩说:“我不想吃这个”。一旁的文文接上话:“我喜欢吃,全部都要吃完的。”这时,豆豆也接着说:“我喜欢吃这个,我奶奶也烧的这个。”教师接着说道:“今天还有丝瓜汤哦,你也喜欢喝吧?”她高兴地点头,继续吃饭了。
分析反思:
从豆豆在园一日语言交流情况来看,豆豆与同伴或与教师的交流都是比较被动的,大都是一问一答式,但是对于同伴及教师的问题及交流内容理解并有自己的想法。如:别的幼儿在做饺子、饼干,她说她在做大象。她并没有人云亦云,有自己的想法和理解。在三次观察中豆豆主动交流的语言发生过两次,一次是需要表达自己的需求与教师所说不同时,她主动地说出了“我不要小便。”第二次是在听到同伴的交流话题引起她的关注,于是她便参与到交谈中。这两次主动地交流虽然话语并不多,但说明豆豆能够表达自己的需求,并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能参与其中。这些表现相对于小班幼儿的语言发展的正常水平,但在与他人打招呼、积极呼应他人问话方面有所欠缺。
解决策略:
指南中提到幼儿语言的发展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所以针对豆豆情况,教师日常要多创造与其交谈的机会,多鼓励豆豆与教师、与同伴一起玩耍、交谈,相互讲述见闻趣事等等。同时,也要尊重豆豆个体发展的规律,不能以他人的标准要求其的发展,每位幼儿的发展时机是不同的,教师与成人需要学会等待。
幼儿观察记录:爱发脾气的孩子
观察内容:芃芃在园发牌气的状况
观察时间:**年**月**日
观察地点:活动室
观察对象:芃芃
观察目标:幼儿在交往过程中能否与同伴共同解决问题
观察过程:随着午睡起床的音乐响起,小朋友们睡眼朦胧的从梦中醒来,孩子们忙着穿着自己的衣服,只见彤彤和芃芃已经穿好,连忙向教室跑去,我提醒他们走慢点,并嘱咐她两将教室里的桌子搬回原位。随后继续帮助其他没有穿好衣服的孩子。没过一会,只听见芃芃传来大哭的声音,就问:“你怎么了?”但是她根本听不进去话,一直在那发脾气,还跺脚,闭着眼睛在那哭,这时彤彤说:“她非要抢着桌子要搬”。此时我明白了,于是对芃芃说:“搬桌子是老师请你们两一起的,并不是你一人的,大家要在一起合作搬桌子,你一人是搬不动的。”可是,芃芃不听,认为就应该是她自己一个人去搬。
观察分析:芃芃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小女生,比同龄的小朋友能干很多,但是芃芃自尊心非常强,而且很要强,只要有点不顺她的意愿,立马情绪就会点着,脾气非常不好,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通过与家人沟通,发现芃芃在家里也是这样,经常性发脾气,当她发脾气时父母就会采取暴力措施但是问题始终无法解决。有时她的发脾气为了引起成人的注意,为了得到关注采取这样的方式。
采取措施:
1.足够冷静。孩子闹脾气时父母做的最糟糕的事情,就是被闹脾气的孩子激怒而对孩子也发起脾气来。当孩子在闹脾气的时候,家长或者老师可以采取忽视的态度,让孩子自己冷静一会,等情绪稳定再去跟她说道理。
2.教师通过一些故事来引导幼儿经常发脾气对身体不好,告诉幼儿哭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如果有问题可以与老师、同伴商量。要保持一颗乐观的的心态。
3.教师给予幼儿积极的情感交流与关注,日常生活中与幼儿多交流,关注幼儿的想法,降低幼儿问题行为的出现。
4.积极与家长沟通合作。问题的解决需要多方合作,只有在多方的努力下,教育才会生效,教师将幼儿出现的问题与及时告知家长,通过家园合作,改善教育方法。
喜欢搂抱幼儿的小淘气鬼
喜欢搂抱幼儿的小淘气鬼
景建新,性别,男,年龄2周岁半。大眼睛,小嘴巴,个子有点矮小,是托班今年刚刚招收的新宝贝。
别看建新个子小,惹事却不少,从入园第一天就被老师们深深地记在了心里,原因嘛,很简单——那天建新在出人意料的情况下掐哭了三个小朋友。且不等老师开始说他,建新小手一摆,小嘴一撅,一句“不掐了。”说得到也干脆利落,但只要你稍微放松“警惕”他又故伎重演,这是让你哭笑不得。
这几天,我发现建新不在掐小朋友了,但开始搂抱小朋友,搂得特紧。你刚制止一会,一眨眼他又开始搂抱小朋友,好像不搂抱别人,他自己觉得怪难受似的,真有点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通过和建新奶奶的谈话,我终于明白了原因。原来,孩子从小跟着奶奶长大,很少与外人接触,每次睡觉得时候,奶奶总是把他搂的紧紧地,生怕孩子冻着。孩子是在模仿奶奶呢!更重要的是孩子在寻找一种安全感。
了解了事情的真相,我们及时地组织了角色游戏《小宝宝睡觉》,通过游戏生动地向幼儿展示了搂抱睡觉的坏处,在游戏中,每位幼儿都得了亲身体验,当建新要搂抱小朋友时,你只要一提《小宝宝睡觉》,他的手就会松开。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孩子现在年龄太小,模仿能力却极强,甚至是成人无法估量的,有时成人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动作,就会成为幼儿模仿的对象。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成人必须做出好的榜样,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否则,坏习惯一旦养成,是很难改掉的。
我相信,经过我们和家长的共同努力,淘气鬼一定会改掉他的坏毛病。
正确看待幼儿的淘气行为
背景:幼儿园的孩子好奇心、求知欲都特别强,淘气是幼儿成长过程中具有倾向性的一种行为,是在所有幼儿身上都曾发生过的普遍现象。特别是中班幼儿,表现更为明显。他们对周围所接触的环境、事物不仅仅是好奇心,而且还有研究探索的兴趣,有时他们会无意识的用淘气这种方式表露出来。但由于幼儿经验不足,对是非缺乏辨别能力,生理发展不成熟,心理发展不稳定,若不及时恰当的引导,就会由不良的行为变成不良的习惯,为了使幼儿在淘气中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就必须对孩子的淘气加以引导。
关键词:幼儿淘气引导。
中班儿童活泼好动,好奇心极强,对什么都想摸、问、看、动。如小朋友的新汽车为什么会开得这么快,人们常用“淘气”一词说明孩子们顽皮、聪明、多动、活泼、恶作剧等种种表现。我班就有这么几个孩子,淘气淘的可爱、让你不忍心去责怪他。
刚学过西瓜虫,孩子们对这个小家伙特别感兴趣,上课时我用的实物西瓜虫死掉了,于是我让孩子们放学回家后,再捉几只来。一会儿我们就去户外自由活动了。户外自由活动结束了,我招呼孩子们回活动室。回到活动室,我清点人数发现,经常“调皮、捣蛋”的小朋友浩鑫不见了。“一定还在外面玩,这孩子真调皮!”我生气地向门外走出,打算把他“揪”回来。刚要出门,浩鑫得意地攥着拳回来了。一边走还一边喊着:“老师,快给我拿个小瓶子,你看我捉了许多‘西瓜虫’,可好玩了!”看着满脸兴奋、又有点淘气的浩鑫,我的气一下烟消云散了,心想:幸亏没有发火,不然一颗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又要被扼杀在摇篮中,泯灭在幼儿时期。于是我笑着对他说“浩鑫,你真厉害,一下子捉了这么多西瓜虫,我们一起来喂养它们吧,看它们喜欢吃什么,让全班小朋友都来看一看,好不好”“好!”浩鑫小朋友高兴地答应了。从此,班里的科学角多了这些个特殊的“客人”,这“客人”成了孩子们每天的话题:我们要弄些土来;还要每天洒点水;不能太湿了,他们会淹死的……每当这时,浩鑫成了大家的“讲解员”:“这是我在草皮里下捉来的,你看,有大的,有小的。刚捉的时候,这一只特别小,现在它都长大了。。。。。。”有的小朋友还用放大镜来观察西瓜虫。观察、探索天天进行,在这过程中,不仅孩子们的好奇心得到满足,科学角的内容也日益丰富起来。今天莉莉带来一只小蝌蚪,明天华华带来一条小金鱼,智智带来一条泥鳅……孩子们经常把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东西带来,大家共享。不断丰富的材料让孩子们不断有新的发现,提出新的问题。如果我当时对浩鑫一顿批评,不仅会扼杀孩子的探索行为,还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精心呵护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让他们永远保持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兴趣,是孩子不断创新的源泉所在。让淘气的孩子变得更聪明。
淘气的孩子一般比较聪明,号召力强,如果对他们的行为不加以正确引导,他们会走向歧途、如果引导及时,正确,他会成为老师的得力助手。以理解和尊重的态度对待幼儿。按照皮亚杰的观点,处于“自我中心”阶段的儿童往往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和做事情。因此,教师要随时调整自己对幼儿的期望。教师应把注意力放在理解、尊重幼儿这种行为的来源上,放在如何引导幼儿看待自己行为的反映上。而不是强求幼儿表现出超过其发展水平的能力上,更不能对其不经意犯的错误进行惩罚。不伤害幼儿的自尊心是教师面对幼儿“淘气”行为的首要原则。
儿童的淘气,常常以一些无聊的活动表现出来。如在活动中拉前排女孩子的辫子;自由活动时在活动室跑圈;午睡时故意发出“咿呀咿呀”的响声引人发笑。这些淘气行为许多是因为儿童运动欲望得不到满足,探索欲望得不到成人的理解和支持,创造欲望无处发挥所致。为了使幼儿在淘气中有所作为,必须组织好幼儿的活动,让幼儿生活在一个有条理、准备适宜的环境中,让幼儿的精力得到充分合理的发挥。如:创设活动区,开展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区域活动时,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意愿选择不同的区域。这样从根本上满足孩子的活动欲望与兴趣。在区域创设上,我着眼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如让调皮的孩子来做组长。吃饭时,让他们分碗,让他们有事可做,这样,他们就会子让而然的不“淘气”了。
支持幼儿开展自创性游戏,幼儿最不愿意玩老师硬性固定的角色和一成不变的玩法。我们应该了解幼儿喜欢什么,并创造必要条件帮助他们去实践,或者参加到幼儿的淘气中去,引导并发现他们的兴趣才能。游戏活动“剪子、包袱、锤”是小朋友最喜欢的游戏,户外活动时,浩鑫和启涵跑到了草坪上做游戏,我看到了,就走到他俩身边说:“我怎么听到草皮在哭呢?”这时他俩才意识到踩草皮的不对,低下了头。游戏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纠正了淘气行为,也使幼儿潜在于淘气中的创造能力得到了发挥。
对不同类型的儿童采取不同的引导方法。“淘气”背后个体的差异很大。每个人的能力不一样,心理承受力有大小。因此我们不能使用千篇一律的教育方法,必须因人而异,针对每位孩子的特点进行引导。如各方面能力强、聪明灵活的孩子正面引导得当,效果很好。我们班的豆豆是非常聪明、能干、明事理的孩子,但他很调皮,是班上有名的小淘气。有次,奶奶来接他晚了几分钟,他竟然说:“老婆子,你干什么去了?来的这么晚。”他奶奶笑了笑,觉得孩子很好玩,当时我也没说什么。过后,我和浩鑫奶奶进行了交流,家园互动,孩子变得有礼貌了。
感悟:1、我们在引导幼儿淘气行为时必须允许幼儿思维上的不听话,小心保护好幼儿的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真正使幼儿的智慧得到合理的开发,使幼儿对探索追究的内部需要得到满足,是潜在淘气中的能力在一个有准备的适宜环境中充分发挥出来。2、一名幼儿教师必须用心去体察幼儿的内心,用爱去感化幼儿的心灵,用科学的方法去观察和引导幼儿的行为,从而有针对性的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使每一名幼儿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3、正确引导孩子的淘气行为,同时能够使幼儿的品德得到合理的培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情感。
幼儿不听话的言行常常会惹怒家长和幼儿教师,殊不知,顽皮、淘气的幼儿往往具有很强的意志力、独立性和好奇心。我们一定要走出这种“听话教育”的误区,因为这种“听话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幼儿的好奇心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幼儿教师和家长应该认识到幼儿顽皮、淘气、不听话,是幼儿自我意识、独立意识发展的结果。我们在评价幼儿时,千万不能将幼儿听话与否作为好孩子的唯一标准。
观察记录:户外小土灶
观察内容:
户外小土灶是我们今天所要进行的区域活动,在活动前我就与班上的孩子商量我们今天去煮些什么东西,通过一致协商,我们决定进行煮花生的活动,有了前面的协商,我们的活动就这么展开了。由于是第一次,我和孩子们都很兴奋。在规定的时间来到规定的地点后,我们就开始动起手来咯!首先,我们先洗个锅吧!毕竟在户外呆了这么久里面一定有灰尘吧!于是乎,有孩子用盆子接水,有孩子在把洗好锅的水往盛。
接下来就是升火的事情了,由于升火比较危险,所以这项工作就由我代劳了。紧接着就是水煮花生咯!孩子们倒水、放花生!个个都想动手试一试!
放好花生后就继续放柴火煮花生咯!在这过程中,火烧的越旺,烟也就越大,孩子们呛得睁不开眼,可这一切都不能影响他们继续动手的心情,在这过程中,孩子们一直都很关注锅里的动态。当锅里冒烟时,孩子们就以为是花生熟了,为了让孩子知道要想花生熟可没有这么简单,我特地从锅里捞出一个半生不熟的花生让孩子感受、体验,然后再让他们继续加火煮。很快,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我们共同努力下,锅开了,看着一个个花生在水里滚动,心理乐开花。于是乎,我们不再加柴火,让火慢慢熄灭并把锅里的花生装到盆子里。瞧!他们有的拿盘,有的盛花生,忙得不亦乐乎!
情况分析:
整个活动孩子们都是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的,所以,这样的活动孩子感兴趣且愿意尝试。回想今天的整个过程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比如说,升火虽然危险但还是应该让孩子尝试一下,毕竟是生活的体验嘛!其次,由于今天的风比较大,我们忙的手忙教乱,没能及时提醒幼儿站在下风口,这样的话孩子应该减少被呛的机会。但总的来说整个活动是成功的,因为我们有了自己的劳动成果——煮熟的花生。孩子们吃着自己的劳动成果,特别的开心,我想就是自己动手的魅力吧!
教育措施:
针对这一活动,我会在孩子回来后与孩子一起交流,听听孩子的想法,在找出本次活动的问题后,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我想这样的一个过程也是幼儿体验生活的反思过程吧!他会为我们下一次的活动奠定基础。
淘气的行行
案例背景:
行行是个帅气可爱的小男孩,他有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是个聪明的宝宝,但是这个孩子却很顽皮,平时却总爱捉弄别人,常常把小朋友能哭,上课也坐不住,常打乱我的上课秩序,这孩子总是不能安静,常让我觉得无可奈何.
案例描述:
早晨刚来到幼儿园,行行又把脚放到小朋友板凳上去了,还一边大声的吆喝:“我是超人”前面的几个小姑娘显然被她吓到了,都跑过来告状了,没办法,我赶紧出面制止,上课了,今天的主题活动是《神奇的轮子》我留给小朋友的问题是:如果你有一个轮子,你会让他干什么呢?我要把屋子全炸了,行行抢先回答,这不是明显的捣乱吗?我刚要批评他,可是转眼一想,每次我都用严厉的方式对待他,可是他看起来很无所谓的样子,今天何不换一种方式呢?于是我对行行说:“行行是个聪明的宝宝,老师相信你还会想出更好的办法的对吗?”行行很听话的点点头,谁还有别的办法?“我,只见行行竟然举手了”,好你来说,“我的轮子可以插上会飞的翅膀,带着老师和小朋友们到月亮上去,”太好了,这个想法真好,来咱们小朋友鼓励一下,看着行行一下子的转变,我突然有种很深的自责,原来对到调皮的孩子不一定要严厉的对待,有的时候他们更需要一个温柔的港湾。
案例分析:
在这个案例中,刚开始的时候我未能真正理解孩子的感受,了解孩子犯错的真正原因,用了错误的教育方法,因此,使问题处于一种不恰当的强化环境氛围当中,不但没能解决问题,反而加剧了问题严重性,再我一次偶然的态度转变过程中,我惊奇的发现:原来这样顽皮的孩子也有他温柔的一面,是我从来没有走进他的内心世界,于是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要更加深入孩子的内心世界,想孩子所想,因材施教,达到更加好的教学效果。
案例措施:
自从那次之后,我更加留意行行,给了他更多的关怀,因为我开始明白,他那么调皮并不是他的本意,或许他在用这种方式传达着一个信息,一个我们还没接收到的信息――那就是希望别人注意他、关心他的信息,只是表达的方式错了而已。于是,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我开始用另外一种教育方法,我与家长沟通,请家长平时尽量多关注孩子,并尝试着给他分派些他力所能及的任务,让他认识到自己的能力,使他感觉到别人时刻都在关心着他。渐渐地,行行已经没有当初那么的调皮了,能帮助老师做好多事情。
案例反思:
每个孩子因为其家庭的背景不同,因此情况存在着各种差异,作为一个负责任的老师平时应多观察孩子,关心孩子,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运用恰当的教育方法来教育孩子,使孩子健康成长。
小淘气的转变
欣欣是我们班有名的“小淘气”活动课上不光自己有好多小动作,还总是去打扰别的小朋友,孩子们常告他的状,我多次对他进行严厉地批评教育,但都没有收到良好的效果,这个孩子令我头疼,但一直没找到好的办法令他改变。
有一天,我看见电风扇上很脏,我就在桌子上放上椅子,才能够得着,我爬上去站在那里心里怦怦直跳,生怕摔下来,心里这样想就更紧张了双腿也颤抖起来,突然我感到椅子不再晃了,低头一看是欣欣两只小手使劲的扶着椅子,那股认真劲真让人感动,我想想平时对他那么凶,可孩子呢、、、、、、我眼睛湿润了。
我下来,向他竖起了大拇指说:“欣欣,你真懂事,老师谢谢你了”,并在他脸上亲了一下。也许以前从没这样夸过他,他脸腾地一下红了,转身走了。
从那以后,奇迹出现了,上课欣欣听话了,偶尔也犯小错误,但一触到我赞许的目光,他立即坐好,活动时,他也特别喜欢和我在一起,邀请我做游戏,从他那带着稚气的脸上我看得出他的内心充满了激动和自信。
老师不经意的表扬,对孩子来说太珍贵了,也许会改变孩子的一生、、、、、、真是奇迹。
“小淘气”的转变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 “小淘气”的转变”!
欣欣是我们班有名的“小淘气”活动课上不光自己有好多小动作,还总是去打扰别的小朋友,孩子们常告他的状,我多次对他进行严厉地批评教育,但都没有收到良好的效果,这个孩子令我头疼,但一直没找到好的办法令他改变。
有一天,我看见电风扇上很脏,我就在桌子上放上椅子,才能够得着,我爬上去站在那里心里怦怦直跳,生怕摔下来,心里这样想就更紧张了双腿也颤抖起来,突然我感到椅子不再晃了,低头一看是欣欣两只小手使劲的扶着椅子,那股认真劲真让人感动,我想想平时对他那么凶,可孩子呢、、、、、、我眼睛湿润了。
我下来,向他竖起了大拇指说:“欣欣,你真懂事,老师谢谢你了”,并在他脸上亲了一下。
也许以前从没这样夸过他,他脸腾地一下红了,转身走了。
从那以后,奇迹出现了,上课欣欣听话了,偶尔也犯小错误,但一触到我赞许的目光,他立即坐好,活动时,他也特别喜欢和我在一起,邀请我做游戏,从他那带着稚气的脸上我看得出他的内心充满了激动和自信。
老师不经意的表扬,对孩子来说太珍贵了,也许会改变孩子的一生、、、、、、真是奇迹!
不知道本文“ “小淘气”的转变”是否对你有所帮助,感谢您的阅读,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浏览其他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