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直入内心,读懂幼儿的思维

发布时间:2021-04-23

幼儿园思维的活动方案。

优秀的人总是会提前做好准备,在幼儿园教师的工作中,经常会提前准备一些需要的资料。资料所覆盖的面比较广,可以指学习资料。资料对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你有哪些值得推荐的幼师资料内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直入内心,读懂幼儿的思维”,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粗粗翻阅这本书,让我觉得内容理论、难懂,书中并没有绚丽和华美的词语,也没有生动的例子,似乎是一本很理论的教科书。但不知是文中偶尔的句子吸引着我,还是因为简单的例子与我的工作有关,我想去了解幼儿。我逐渐地放慢了阅读的速度,内心与之共鸣。

用心良苦——这是我看完全书对本书的笔者们的感受。

书中使用了一些有关幼儿交谈、行为、表征和思维的案例,这些案例都来自于笔者10年来在从教经历中对幼儿所做的观察。笔者用这些案例说明了幼儿的图式的某些特点,证实了他们作为学习者的学习能力,提出了在幼儿教育领域中改造实践的方法。每一个案例都是笔者精心观察、记录的结果,也做了一次比较深入地思考幼儿的行为和互动的尝试,是深入幼儿内心世界的一次发现之旅。

回归——这是笔者告诉我们读懂幼儿最简单的方式。

幼儿的思维是有价值的、珍贵的,幼儿是有能力的思考者和学习者,笔者告诉我们如何尝试回到我们熟知的孩童时代,去进行自己的观察,提升自己对于幼儿思维的思考,思考如何在支持、挑战、拓展幼儿的思维与学习的动态过程中扮演好自身的角色。

幼儿需要教师专业化的敏锐的反馈,需要教师思考他们的活动,应答他们的新思想和新经验,而幼儿的这些新思想和新经验来源于教师,来源于教师依据幼儿的活动过程和自己的思考给予他们的反馈。这样一种丰富的历程超越了抽象的原则,依靠着高深的知识,凭借着责任心对儿童的行为进行反馈和应答。

规则——建立以规则为基础的幼儿教育体系愈来愈重要。

如果专业教育工作者想与家长进行合作,就必须制定合作的规则,这是合作的基础。书中为我们总结了六条规则:1.父母是幼儿主要的教养者;2.一致性、连续性和渐进性;3.机会平等;4.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安排工作;5.尊重;6.从爱意中行驶权利。这些规则有助于我们根据所从事的集体活动与家长和幼儿一起制定我们自己的合作规则。

继续翻看着,细细品位着,笔者给予我们许多工作的启示,为我们揭示了工作中经常会出现的问题。

不要太匆忙,一天一个点滴,一天一个解释,一天一个回想,一天一点思考,相信我们会慢慢地学会去读懂幼儿的思维,直入儿童的内心做个好老师!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延伸读

读懂儿童是引导阅读的前提


《蒲公英的种子》是收入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的一首诗:微风轻轻一吹,/我离开了亲爱的妈妈。/飞呀,飞呀,/飞到哪儿,/哪儿就是我的家。

一年级学生难免会感到纳闷:既然离开了亲爱的妈妈,怎么还会飞到哪儿,哪儿就是我的家呢?这首诗所表现的内涵,与一年级儿童的情感产生一些背离。

在首届上海儿童阅读论坛上,与会儿童文学作家、儿童教育专家、教师纷纷提出,倡导儿童阅读,首先要解决成人世界如何引导儿童学会阅读的问题,在他们看来,读懂儿童,是引导儿童阅读的必要前提。

儿童找不到感兴趣的书

宝山区虎林路小学曾对二年级学生家庭阅读情况进行调查,发现不管是学生还是家长的阅读量都不够大,尤其是家长,他们的阅读量比学生还少。这样,就很难形成家庭阅读的氛围。

调查发现,找不到感兴趣的书、没有时间看书、不爱看书、读书氛围不够,是致使阅读量过少的主要原因。其中找不到感兴趣的书比例最高,说明学生还没有完全培养出阅读的兴趣。

名著不一定适合孩子

在文学教育日益引起重视的今天,小学生课外阅读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很多老师已经开始注意向学生推荐一些名着,很可惜,很多老师推荐的成人名着,不一定适合孩子。

纵观现有小学语文教材,在选文视角上已经有较大的改进,但真正的儿童文学作品所占比例非常少,进入教材的我国儿童文学作品,大多也是伟人做平常事、平凡人有了不起的壮举之类,让孩子们觉得无法亲近。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因为教材中真正关注儿童心灵和情感的儿童文学缺失,导致学生作文中出现假、大、空现象。

一些专家提出,由于传统的阅读习惯,再加上教师缺乏儿童文学素养,即使有优秀儿童文学作品选入教材,也可能会被教师用成人的视野代替孩子观察,用成人的感悟代替孩子体验。上海教育报刊总社社长吴圣苓认为,热爱读书并能懂得怎样读书,对于一个孩子来说真是一笔终身享用的财富,目前存在的儿童阅读成人化倾向,应该引起教育界的警觉。

不提倡儿童文学缩写本

模糊儿童认知特征、漠视儿童心理需求和任意拔高的做法,不仅不利儿童阅读,而且会减少他们正常的阅读兴致。一些专家提出,低年级儿童应该读读绘本,因为绘本是形象与语言的中间媒介。学习语言不应该被动接受,而应该主动建构、生动有趣。

中国海洋大学儿童文学研究所朱自强认为,优秀儿童文学,不应该是那些模仿儿童文学的教材体作品,由七千多字缩写成四、五百字的《丑小鸭》不是儿童文学,由一千五百字缩写成四百字的《小蝌蚪找妈妈》也不是儿童文学。他认为,缩写本不仅流失了丰富的思想和艺术含量,变得短、小、轻、薄,而且充满了阅读障碍,难以构成真正富有成效的语文学习。语文特级教师徐根荣指出,儿童文学有着自己的写作语言和情趣,如果稍长可节选,而用武断的办法缩写或改写,容易走样。

少年报社《芝麻开门》副主编叶凤春认为,对儿童阅读而言,成人要做的一件事是,尽量用最完整、最好的儿童读物奉献给儿童,把阅读材料做地道,这样正确引导儿童阅读,才能让儿童真正培养阅读的兴趣.

摘掉束缚幼儿思维的“紧箍咒”


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理解和尊重孩子的这些行为特点和学习方法,引领孩子主动活动,促进他们在原有水平获得更高的发展,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的进行探究与思考。下面以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二等分”为例,对几位教师在多个活动环节上的不同处理进行分析探讨。

别将孩子思维引到狭窄的轨道上>>>

案例1:故事《小熊分饼》讲的是两只小熊大黑和小黑不会平均分饼,被狐狸欺骗的故事。故事讲完后,一位教师是这样提问小朋友的:“小朋友,你们愿意帮助小熊将饼平均分为大小一样的两份吗?现在我为小朋友每人准备了一张圆形纸,假如用圆形纸代替饼,请小朋友动手试试怎样将圆形纸平均分成相等的两份?”小朋友很快探索出将纸从中间对折,并让边与边对齐,将圆形的纸折成相等的两份。而另一位教师是这样提问的:“小朋友,你们愿意帮小熊把饼分成大小一样的两份吗?用什么方法分呢?请小朋友想一想告诉大家?”小朋友们踊跃发言,孩子们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有的说用称称,有的说用尺量,有的说用手掰……

分析:同一个问题,不同的问法,引来孩子不同的反应。前一个教师将圆形纸比作圆饼,引导孩子操作,孩子思考的结果只有一个,即只能用对折的方法将圆形纸分成相等两份。而另一位教师的提问更具有开放性,充分调动了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想到了用量、称、目测等方法将饼分成相等两份,圆饼就是圆饼,它不是圆形纸,就如同“O”不仅仅读字母“O”,还可能是苹果、太阳、足球、鸟蛋之类的圆形东西。用圆形纸代替圆饼让孩子学习二等分,只能将孩子的思维引到一个狭窄的轨道上,扼杀孩子想象力,折断孩子想象的翅膀。在教育活动中,我们应充分尊重孩子,相信孩子,通过科学有效的提问,激发幼儿兴趣,引发幼儿思考,拓展幼儿想象的空间,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幼儿主动学习。

孩子自己能做的教师就不要包办>>>

案例2:小朋友学会将圆形纸分成二等分后,教师为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张长方形的纸,并对小朋友提出要求:“请小朋友动手试一试,将长方形的纸分成相等两份,看有几种分法。”小朋友们很快探索出将长方形纸的长边和长边对齐对折、短边和短边对齐对折把长方形的纸分成相等两份,也有些小朋友将长方形的纸沿对角相折分成相等两份。对前两种长方形二等分的分法,小朋友们都一致同意,但对长方形沿对角线对折分成的两份是否对等,小朋友们有不同的看法。

针对小朋友们不同的意见,一位教师是这样解决的:“长方形沿对角线对折分成的两份是否对等呢?我现在来演示一下,把长方形沿对折线剪开,再将剪开的两个三角形的边和边、角和角比对,正好重合,说明这种折法分成的两个图形是相等的,沿对角线对折可以将长方形分成相等两份。”而另一位教师却是这样引导的:“为什么我们有些小朋友认为长方形沿对角线对折分成两份是二等分,而有的小朋友认为不是二等分呢?请说出你们的理由。”回答不是二等分的小朋友认为对折后分成的两部分图形的角和角、边和边不能重合,所以不是二等分,而回答是二等分的小朋友则认为对折后分成的两部分图形看上去相等,还有的小朋友说在纸工活动中,曾经将长方形的纸沿对角线剪下,然后将剪下的两个三角形的图对比过,两个图形正好相等。顺着小朋友的回答,教师继续提出:“那就请我们的小朋友动手试一试,将长方形沿对角线对折后剪下,再将两个图形的角和角、边和边重叠后比一比,看两个图形是不是相等。”小朋友们通过操作,得出长方形的纸沿对角线对折分成的两部分图形是相等的。

分析:发展幼儿的探究能力是实施科学活动的核心价值所在。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我们的教师也在积极转变观念,多方创设条件,引领幼儿积极探究,获得新知。但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在细小活动环节上行为的转变还不彻底,会自觉不自觉地回到原来的老路,说教、包办的言行还会时不时地出现,就像前一位教师在处理长方形沿对角线对折是否能将图形分成相等两份一样,本应完全可以让幼儿通过讨论、自主探究解决的问题,硬是变成了教师的演示、说教。珍视孩子的生活经验,给予孩子表达的机会,让孩子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激发孩子的探究欲望,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品质,看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教师进一步打破头脑中原有的禁锢,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幼儿为本,让幼儿自由飞翔。

能合作的尽量不让孩子单打独斗>>>

案例3:教师将16名幼儿分成4组,并为每组内的幼儿同时提供了4种不同的操作材料,有天平和米,水和量杯,丝带和软尺以及红枣,让每个幼儿自由选择一份操作材料,尝试探索实物二等分的分法,并要求小朋友说出分的是什么、用什么工具分、怎么分,并记录下操作结果。大多数小朋友都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实验操作,但其中有两个小朋友躲过教师的视线,没有按照教师的要求独立操作,而是自行组合,共同进行米的二等分实验。他们一个负责将米添加到天平两边的盘里,一个负责看天平中间的刻度,力求两边平衡,很快将米分成相等两份,在操作过程,他们尽情投入,一起讨论,相互提醒,共同见证,记录下实验结果。任务完成后,他们又积极参与到其他小伙伴的操作活动中,和其他小朋友共同分享学习经验,享受成功的喜悦,获得了积极的情绪体验。教师发现孩子未按要求操作时,也没有随意的阻断,满足了孩子的情感需求和探究欲望。

分析:支持幼儿与同伴合作探究与分享交流,引导他们在交流中尝试整理、概括自己的探究成果,是培养幼儿科学探究精神,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的有效形式,幼儿间的分工协作、讨论争辩、合作交流的学习探讨,可以使孩子们在共同探究解决问题的道路上撞出思维的火花,获得高于自己原有能力的新信息,达到1加1大于2的效果。但一些教师在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究时,不管是什么内容,往往立马想到的是为幼儿提供人手一份操作材料,让幼儿独立地进行探究发现,似乎科学探究就是幼儿个体的独立行为,不习惯也不愿意采取小组讨论、相互协作的方式引导幼儿进行探索实践,忽略了合作学习的教育价值。上述案例中两位小朋友的自发组合、协同合作,本不是教师的初衷,但同样获得了积极的探究效果。孩子的行为告诉我们,也许有些科学活动,让孩子分工合作,协同探究,更能激发孩子发现的乐趣,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你能读懂孩子的行为语言吗?


导读:孩子的哭、笑、闹、淘等等诸多行为都是其心理的直接反映。在孩子语言能力尚未完全发育之时,孩子的“哭、笑、淘”就是一种行为语言。为科学健康地抚育孩子,家长朋友们必须要用心分析,读懂孩子的行为语言。

与不具备完全语言能力的婴儿沟通是家长朋友们最头疼的事情。一些家长头疼无法知道孩子为什么大哭大闹,不明白孩子为何特别淘气,不清楚孩子为何忽然好动。总之,一连串的问号让家长甚是无奈。从早教角度而言,之所以出现种种困惑,是因为家长没有读懂孩子的行为语言。

专家认为,孩子的哭、笑、闹、淘等等诸多行为都是其心理的直接反映。在孩子语言能力尚未完全发育之时,孩子的“哭、笑、淘”就是一种行为语言。为科学健康地抚育孩子,家长朋友们必须要用心分析,读懂孩子的行为语言。好育园早教专家认为,要多角度理解孩子的“哭、笑、淘”等诸多行为语言:

1、孩子的哭闹,有生病不舒服、饥饿、寻求安全感等多重含义

孩子的哭,有的是因为生病不舒服引致,或者是因为饥饿所致。同时,当孩子缺乏安全感的时候他也会大哭。比如,当孩子睡醒后,一般会大哭,这时,千万不要简单地理解为是饥饿了,此时的孩子可能是因为睡醒后没有感觉到安全感,希望通过哭声引起父母或大人的关注,寻求大人的爱抚。因此,当孩子睡醒后大哭,家长一定要用抚爱或轻声的哄爱来给孩子安全感。

因而,当孩子哭闹之时,家长一定要分析好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让孩子的心理述求得到满足。

2、孩子的笑,是一种幸福与满足的表现,也蕴含希望得到大人肯定的期朌

有些孩子在得到大人的逗弄时,往往会报以开心的大笑,此时,家长一定会认为这是孩子内心幸福与满足的表现。诚然,家长的抚爱会让孩子内心得到幸福与满足,而从另一种角度来考虑,这也是孩子内心期待得到大人肯定的体现。孩子在用行为语言“鼓励”家长给予其更多的关爱和肯定。此时,家长可以适时对孩子说进行一些爱抚式的言语,对孩子进行行之有效的早期教育。事实证明,当孩子幸福地笑的时候,家长进行爱抚式的早期教育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3、孩子的淘,绝对不是简单的不听话,也是渴望关注,或是动手能力或运动能力发育的表现

有些家长很头痛幼儿在生活中的“淘气”,似乎孩子淘气,是一种不听话或者不乖不懂事的表现。孩子们往往喜欢在家里乱扔东西、喜欢乱拆家里物什,或者故意和家长逗玩,这不是简单淘气。

比如,当孩子在大人没有关注到他时,会故意捣蛋,这时,家长千万不要过多责骂孩子,这是孩子用自己的“淘气”来吸引家长或大人的关注,以期获得更多的关爱,此时家长要反省自己是否对孩子关爱不够了;而当孩子在家里乱拆家里的玩具之类的物什之时,家长也轻易不要生气,这是孩子智力发育的一种表现;而当孩子在床上或地上乱蹦乱跳时,则更有可能是孩子运动能力在发育的具体体现。

4、对于孩子无理由乖张的行为,家长必须引起重视

以上,我们分析了孩子种种缘由内心或自身发育的行为语言,提醒家长要有的放矢地进行家庭教育。但对于一些无理由的行为,比如无缘无故不吃东西,无理由的拒绝抚爱,则需要引起家长的重视。这些不正常的行为很可能是孩子身体不适,或者心理受到伤害的表现,家长们一定要从日常行为中找到此中原因,以为爱抚孩子寻求因应之策。

你了解全托孩子的内心吗?


他不肯认真上学

凯是一个内向、拘谨、警觉性很强的孩子。初次看到他,他神情紧张,谨慎地坐在爸爸身旁。我用关怀的眼光看了看他,向他介绍了一下我自己。他才开始有点放松下来,还深深地叹了一口气。爸爸说:“我儿子3周岁上幼儿园以后就全托在幼儿园,现在全托在学校。现在的问题是,他不肯上学校,每天大哭大闹,哄也哄了,骂也骂了,打也打了,都没有用。老师反映,他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在课堂里破坏纪律,随意走动,坐立不安,影响了老师正常教学。作业完成不了不用说,还根本不听老师的话。我想通过心理咨询能够让儿子轻松上学,上课认真。”爸爸说话时,凯在一边低着头不停地玩手指。

我们把目标定为让他轻松上学,注意更集中。于是我邀请他进入沙盘游戏,给他做一个心理评估。

凯在沙盘中摆了很多凶猛的动物和害虫,还摆了一些战士和一些卡通英雄人物来对抗那些动物和害虫,在一个角落里摆了一张桌子和一张椅子。整个沙盘混乱,充满紧张的气息。

在整个沙盘游戏过程中,明显可以看出凯内心的不安和紧张恐惧,以及对外界的防御,而没有一个人能够帮助他支持他。

评估后,我告诉凯的爸爸,孩子有权利在小时享受父母的爱。如果真的因为某些原因不能和孩子在一起,就要将孩子托给一个有爱心、有责任心的抚育人代替父母来照顾他,并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很爱你,因为某些事物某个时间不能照顾你,这个人在学校里代替爸爸妈妈照顾你。”再让孩子和这个新抚育人先熟悉一段时间,而且这个抚育人在开始的一段时间能时刻保护孩子,体谅孩子,让孩子有个心理准备。在孩子回家的时候,多嘘寒问暖,多专注地倾听,与孩子保持良好的心灵上的沟通,让孩子适时地倾倒在学校里堆积的情绪垃圾。而且告诉孩子,有烦恼,爸爸妈妈跟他一起分担,有困难的话,爸爸妈妈帮他一起解决。

父母们爱子心切,对孩子的将来寄予厚望,都希望孩子能比自己好上几百倍,也希望自己能够给孩子更好、更多的东西。当孩子出世后,父母们一要为赚更多的钱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环境而不断努力,二要为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而心力交瘁。

父母在教育和赚钱方面有时没有办法去平衡:没钱就不能给孩子提供好的生活环境和好的教育,如果努力工作赚钱,就没有时间陪伴和教育孩子。怎样去平衡这个问题呢?父母们想了个方法,让孩子全托到幼儿园或者学校,父母们心里想:“作为老师,他们育儿的经验更丰富,教育孩子的方法更多,对孩子的成长更有帮助。还可以让孩子养成独立的品质。”

独立,建立在孩子有足够的安全感下离开父母。孩子带着恐惧来到这个陌生的世界,在他们内心,前面的路是未知的,他们小小的身躯及有限的人生经验无法抵抗外来的威胁。在未成年之前,孩子也无法照顾好自己的衣食住行。

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他们可以在父母面前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和需要,而当他们被全托到了一个远离父母的地方,孩子心理就会感觉到害怕、恐惧。为了能在一个陌生的地方生存下来,孩子只能压抑自己的内心需求,用内心的另一份力量去抵抗威胁。有些孩子会变得用讨好的方式取悦别人,避免受到伤害。而有些孩子变得很有攻击性,让别人知道他不是好欺负的。也有的孩子变得冷漠、无情、无助、无望。

被全托的孩子内心感觉到:“我是不重要的,爸爸妈妈不爱我,我不值得别人爱。”

在全托的过程中,孩子对爱的需求,对安全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产生了对父母的愤怒,对世界的恐惧,这些情绪被深深地压抑着。孩子带着这份压抑的情绪长大后外化为一种行为模式,造成孩子与父母的关系疏离,叛逆,离家出走,反社会,甚至有些走上犯罪的道路。而有些孩子长大后变得依赖,不自信,没有自我,没有目标。还有一些长大后变得无助,抑郁。

性格本无好坏之分,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他们永远是积极向上,自信,勇敢,喜欢冒险。而压抑的情绪会让我们带着面具生活,使我们原本的性格扭曲。

宝宝内心最隐秘的5种心态


表情一:执拗

在现实生活中,家长们大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可爱顺从的小宝宝逐渐变得执拗起来,不太听话了;有时你让他向东,他偏向西,带有一种故意性。基于此,家长们采取了打、罚、哄、物质引诱等方法,但效果也只体现在一时一事,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出现了副作用。那么运用哪种行为规范、采取何种沟通方式,才能处理好此类问题呢?对此需要认识以下几点:

儿童心理分析:

我们知道意识是由物质决定的,人的意识就是人脑对特定物质生活环境的反映。孩子从婴儿到幼儿,大脑开始有一个大的运动过程,换言之,孩子开始用自己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去看待世界,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童心、童趣。成人认为孩子执拗,相反,在孩子眼中家长倒有可能是执拗的,这关键是个理解、沟通、引导的问题。家长和孩子需以平等的地位相处,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循序渐进地使其明是非、知曲直。

举例来说,让一个4岁的孩子写字一定要非常漂亮,他一定担心写不好,因为他不具备这种能力,因此会拒绝,继而遭到家长的打骂,甚至惩罚,他就会以他的执拗来表示反抗。通过这个例子,应该了解,孩子的热拗、违抗,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在它的后面藏着担心、害羞、缺乏自信、害怕挫折等等。因此,当孩子执拗不听话时,你应认清原因,注意沟通,正确引导。要克制自己的情绪,不能随便发火、惩罚孩子,更不要打骂孩子,因为这种没耐心的专制的做法只会令孩子更加反感,成人的束缚、压制,会使孩子觉得难为情,受到威胁,他们就会更执拗。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成人与子女间以民主方式进行交往,可以互提意见时,对孩子的独立性的培养大有好处,在管束压抑的气氛中,是很难培养出创造性人才的。

表情二:发脾气

在商店玩具柜台前我们常可见到这样的情景:孩子要父母买某一玩具,父母不肯,孩子就大发脾气,吵闹不止、甚至躺在地上打滚。怕丢面子的父母赶紧以满足孩子的愿望来使孩子停止吵闹折腾。

儿童心理分析:

孩子由此感到,只要我发脾气,在人前大闹,父母就会满足我的愿望。于是,每当孩子有新的愿望,父母不答应,孩子就大发脾气,最后家长不得不屈从。久而久之,孩子越来越得寸进尺,脾气也越来越大,人也变得越未越任性、粗暴。

另一方面,到了会走路的时候,孩子的“什么都想自己来做”的意欲便开始萌发出来了。例如,吃饭时想自己吃,可因为还不会用调羹,撒掉的比吃进去的还多,结果会变成用手抓着吃了。不过,为了培养孩子的自发性,即便是这样也不要去阻止他。

开始表现出自发性的孩子,常常想要做一些力所不能及的事情,而且一旦做不好的话就大发脾气,不是哇哇叫唤,就是倒在地上打滚,或者是乱扔东西。

对于妈妈来说,这是一个很伤脑筋的时期,于是,当孩子想自己一个人做什么时,妈妈很可能就不由分说地训斥道:“不行。”

但是,孩子的这种自己来做的愿望正是意欲在成长的表现。因此,妈妈要了解1岁左右的孩子就是这个样子,在孩子想自己做的时候就让他试着做一做。并且,当孩子因达不到自己的想象而又吵又闹时,大人要若无其事地应付过去。

爱发脾气是孩子在1岁前后出现的现象,一旦不如意,便大声哭闹、跺脚、打滚。这种“动肝火”不一定是对着别人,有时候还会冲着自己。

希望别人“那样”,自己想要“这样”--这些欲望过于强烈,而现实又无法满足,这时孩子幼稚的心便慌乱起来,在情绪上表现出不安定。想睡觉了、肚子饿了、感到累了的时候,一点小事都可能引起孩子发脾气。

当孩子发脾气时,父母应不声不响地把他抱起来,或者是平静地注视着他,等待孩子自己安静下来。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办法。这种脾气暴躁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经阶段,妈妈爸爸们需要了解这一点。不要觉得孩子这是“变坏了”,去责怪、训斥他。

表情三:撒娇

我女儿特别爱撒娇,家中的老人说:孩子哪有不撒娇的?大了就好了;但我姐又不时地告诫我:撒娇过度就是任性,一定要纠正。我该听谁的?

儿童心理分析:

两种说法都有道理,具体情况应区别对待。做父母的首先是要学会区分孩子的撒娇哪些是合乎情理的。例如,孩子生病、身体不舒服时,容易撒娇;婴幼儿每天午饭后和晚上要睡觉时会撒娇;外界扰乱了孩子的生活习惯可能导致孩子吵闹、撒娇;孩子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因为不熟悉环境而产生心理不愉快也会撒娇。

另外,专家认为孩子也有生理节律的周期性变化,当孩子情绪低落、心情不舒畅时也容易撒娇。这些撒娇是难免的,也是正常的,是亲子情感交流的一种形式,父母都应予以理解,并给予安抚。

但是对那些因不顺心、不讲道理而故意发脾气撒娇的孩子不能纵容。

表情四:哭

“哇……哇……”“好啦,好啦,别哭了。”“哇……哇……”“叫你别哭了,有什么可哭的,你说呀!亏你还是个男孩子呢。”“哇……哇……”

母亲拚命想办法不让孩子哭,可是孩子却越哭越起劲。母亲认为,首先应该使孩子停止哭,一切问题要等停止了哭以后再说。可越这样孩子越委屈,哭哭啼啼就是停止不了。

儿童心理分析:

哭的行为是一种结果,是某些问题表面化的结果。既然有哭的行为表现出来,内心里一定有某种“感情”在活动。

把着眼点放在这一方面,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比如,有时是悲伤的感情在起作用,有时因为寂寞的心情,或者感觉到痛或热而哭泣。特别是爱哭的孩子,哭,基本上是由于想让父母安慰自己、同情自己等依赖心理所致。

此外,爱哭的孩子都是胆怯的孩子,当受到小朋友的欺负,不和他玩,不适应朋友关系或集体生活时,就会哭起来。

总之,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不要忘记爱哭的孩子,多半是为了希望父母理解自己的心情才哭的。因此,仅仅劝他停止哭泣的行为,而不解决他内心的感情问题,是止不住哭的。

妈妈的高招:

当孩子哭的时候,不要只说:“别哭了。”而首先应该关心的是了解他为什么哭,哭的原因和心情。

然后,对孩子的悲伤心情或气愤心情,总之是对孩子当时的感情,表示同情、理解,并把这个信息传达给孩子,也就是说,把孩子的感情反馈过去。

切记莫用大道理去批评,而无视孩子的感情。你接受了孩子的感情,孩子的心情感到舒畅了,其结果,不仅停止了哭泣,而且爱哭的毛病也会逐渐得到克服。

表情五:嫉妒

孩子的嫉妒,是对小伙伴中在智能、名誉、地位、成就及其他条件比自己强或比自己优越的孩子怀有的一种不安、痛苦或怨恨的情感。

孩子嫉妒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不许爸爸妈妈亲近或爱别的孩子。

2、别的孩子取得了成功,学习上有了进步,或受到教师的表扬时,认为自己不比他差,不服气,对别的孩子中伤、讽刺、排斥等。

3、别的孩子比自己穿得好,或玩具多,或小伙伴多,就打击、嘲弄、疏远,甚至怨恨。

4、别的孩子没有满足自己的欲望,就产生对立情绪,或怨恨,或采用另外的形式补偿和替代,如别的孩子不借水彩笔给他,他就向别的孩子炫耀自己的玩具,且不借给那个孩子玩,以借此压倒对方。

一般来说,对孩子的嫉妒只要很好地教育引导,便可以变压力为动力,激发孩子发奋上进,养成健康的性格和良好的品德。相反,如果不能很好地引导,就会影响健康成长。

对于好嫉妒的孩子,家长应采取心理疏通并辅之以思想教育来消除。

1、对孩子严格要求。鼓励孩子勤奋踏实、积极进取、乐于助人;对于浮躁、损人利己的不足的行为要予以处罚、教育,以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

2、对孩子的赞许、表扬要恰当。既要实事求是,又要使孩子承认自己的成功之中,有周围伙伴的贡献和帮助,而不可趾高气扬,好图虚荣;同时,要孩子看到自己的不足,以防止孩子骄傲自满,过高估计自己,藐视别的孩子。

3、激发孩子把嫉妒转化为竞争意识。使孩子在赶、超先进中调整自己的行为,增强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从而使压力转变为动力,超越嫉妒。

4、教育孩子诚实待人。要教育孩子心胸豁达,不斤斤计较;学会设身处地,将心比心,理解小伙伴,交流和沟通感情,增强与小伙伴团结共进的气氛。

喜欢《直入内心,读懂幼儿的思维》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幼师资料,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思维的活动方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区域故事:读懂孩子的语言 又要区角、环境创设检查了。当我正忙着布置区角,把图片一张张贴上去。这时,涛涛走了过来天真地问:“老师,你在干什么呀?”我由于正忙着所以随便敷衍了一句:“你自己看啊?还要问!”听到这样的回答涛涛显然知道...
    2021-04-01 阅读全文
  • 用“追问”读懂孩子 一次活动中,我和孩子一起讨论:“生气时怎样让自己重新快乐起来?”孩子的答案精彩纷呈,听笑话、唱唱歌、玩玩具、去旅游、听音乐……而戴眼镜的雯雯却举手说了一个意料之外的答案:“玩电脑。 ”这可是我们大家都...
    2020-11-20 阅读全文
  • 是孩子的眼神我没读懂 午饭过后,孩子们各自选择喜欢的区域开始了愉快的活动。唯独佳泽小朋友在自己的座位上不动,当我看他时,他的小眼睛直直的看着我好像有话要说,因为当时还在处理餐后卫生,我就顺口说了一声:“怎么了,吃好了到娃娃...
    2021-04-20 阅读全文
  • 读懂孩子的“无理取闹” 读懂孩子的“无理取闹” 为什么有些孩子老是和父母作对?其实,在父母眼中孩子们所表现的各种问题,多是他们无法处理自己的情绪所致,所以,帮助孩子进行EQ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文梅子冷图资料 或许,你从来没...
    2020-11-26 阅读全文
  • 大班数学教案《9以内的直加直减》 活动目标: 1、巩固看数拨珠。 2、学习9以内直加直减,并逐步过渡到心算。 3、培养幼儿对珠心算的兴趣,发展幼儿的智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大算盘...
    2019-12-23 阅读全文

又要区角、环境创设检查了。当我正忙着布置区角,把图片一张张贴上去。这时,涛涛走了过来天真地问:“老师,你在干什么呀?”我由于正忙着所以随便敷衍了一句:“你自己看啊?还要问!”听到这样的回答涛涛显然知道...

2021-04-01 阅读全文

一次活动中,我和孩子一起讨论:“生气时怎样让自己重新快乐起来?”孩子的答案精彩纷呈,听笑话、唱唱歌、玩玩具、去旅游、听音乐……而戴眼镜的雯雯却举手说了一个意料之外的答案:“玩电脑。 ”这可是我们大家都...

2020-11-20 阅读全文

午饭过后,孩子们各自选择喜欢的区域开始了愉快的活动。唯独佳泽小朋友在自己的座位上不动,当我看他时,他的小眼睛直直的看着我好像有话要说,因为当时还在处理餐后卫生,我就顺口说了一声:“怎么了,吃好了到娃娃...

2021-04-20 阅读全文

读懂孩子的“无理取闹” 为什么有些孩子老是和父母作对?其实,在父母眼中孩子们所表现的各种问题,多是他们无法处理自己的情绪所致,所以,帮助孩子进行EQ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文梅子冷图资料 或许,你从来没...

2020-11-26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 1、巩固看数拨珠。 2、学习9以内直加直减,并逐步过渡到心算。 3、培养幼儿对珠心算的兴趣,发展幼儿的智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大算盘...

2019-12-23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