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丹麦孩子的独立从两岁开始

发布时间:2021-04-23

两岁半读幼儿园合适吗。

校园是孩子的第二个家,孩子的教育工作离不开这两个大家庭!教师要同家长多交流沟通,帮助孩子们走出一条精彩的人生之路!那么,家长需要做的工作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丹麦孩子的独立从两岁开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但自从女儿爱丽丝出世后,他对这个国家的一些观念产生了看法。

他觉得丹麦的父母并不爱他们的子女,至少亚丽不爱他们的女儿。这不只是在为爱丽丝换尿布时,她总是指使他去那么简单,她对孩子的不管不顾,有时甚至让麦克怀疑自己与亚丽之间的爱情和婚姻。

爱丽丝两岁多时,要喝饮料,麦克认为,正在厨房准备晚餐的亚丽能为爱丽丝解决这个问题,就鼓励她去找妈妈。过了一会儿,爱丽丝跌跌撞撞地走回来:“爸爸,冰箱门打不开,帮我,等不及了。”冰箱门打不开?麦克愣住了,自己刚才还从冰箱里取了饮料呢!他走进厨房,为爱丽丝取了饮料。“亚丽,冰箱门没坏。”麦克对还在忙碌着的亚丽说。“我知道。”亚丽并没有回头。“那么,为什么不为爱丽丝取饮料呢?”麦克觉得很奇怪。“她想喝饮料,可以自己取啊。”亚丽认为这很正常。天啊,麦克抱头呻吟:“可是,她才是个两岁的孩子啊。”

更让麦克感到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在那年夏天。

麦克那天回家,推开房门,竟然没见到爱丽丝的身影。他大声喊了几声亚丽,也没听到回答。房间里的灯关着,冷冷清清。

一定是亚丽带爱丽丝去超市或者去散步了,麦克放心地为自己倒了杯水,舒舒服服地靠进沙发,看起了报纸。

也不知过了多久,房门开了。麦克惊讶地发现,门口只站着亚丽。“爱丽丝呢?”麦克大声问亚丽。“她……”亚丽皱着眉头想了半天,忽然跑了出去。原来,今天午后的阳光很好,亚丽带爱丽丝出去玩。爱丽丝玩累了,就躺在草坪上睡着了。亚丽本想抱她回去,后来一想,邻居们的孩子经常在草地上睡,都认为这是培养孩子独立的一个必要方法,而且从没出什么问题;再说,从自家的窗户也能看到草坪,更不用担心了,就独自回了家。开始时,她还到窗口去看看孩子在不在,后来干脆把这事忘了。傍晚时,一个姐妹给她打电话,要她去看自己刚买的晚礼服,她就开着车出了门……

两个人跑到草坪,哪里还有爱丽丝的影子。

麦克气坏了,第一次向亚丽吼了起来。亚丽也哭了。她不是因为孩子丢了,而是因为麦克的态度:“我们这里许多家长都是这样做的,你根本不必担心。你的态度说明,我在你心里并不重要……”麦克不理她,想打电话报警,门铃忽然响了,站在门外的是警察和爱丽丝。

原来,爱丽丝睡醒后,既没感到害怕也没哭,而是自己找起了回家的路。一位警察发现了她,给她吃过晚饭,想方设法把她送了回来。

警察并没有留下什么“下次小心点”的警告,转身就走了。麦克目瞪口呆:“就这么算了吗?”“这有什么奇怪,附近哪个孩子没被警察送过?”亚丽说。爱丽丝更是一点没有恐惧,笑嘻嘻地一个劲向麦克说她离家时的所见所闻……

从那以后,麦克改变了看法:他也放心让爱丽丝到外面玩耍了,有两次,也忘了带她回家—既然孩子在这个国家生活是如此安全,趁机让她从小就学会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实在是再好不过。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宝宝独立从独睡开始


你家的宝宝是独睡的吗?或许大部分的年轻父母会给出否定的答案。太多的不放心让父母们将宝宝袒护在自己身边,直到孩子渐渐长大,才意识到让他们独睡的困难。其实,只要方式得当,独睡的宝宝将会获得更加健康独立的成长空间。

独睡更利于宝宝健康

在西方,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睡在自己的房间,即使夜间哭闹,也只会得到父母短暂的安慰,他们认为这样对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大有裨益。受这种观念的影响,许多父母也开始尝试让宝宝独睡,但也有不少人认为,孩子还小,需要时时刻刻的关注与照料,独睡不利于父母掌握宝宝的睡眠情况,究竟应该如何做才好呢?

专家指出,大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较高,与父母同睡时,宝宝会因大脑供氧不足而睡眠不稳、半夜惊醒,如果长期睡在这种环境中,会影响到宝宝的新陈代谢和大脑发育。另外,成人的活动范围大,极有可能在无意中对宝宝造成伤害,而且极易将携带的病菌传染给抵抗力较弱的宝宝。从长远来看,与父母同睡的宝宝更容易有依赖感,日后必须独睡时也更加困难。而从小适应独睡的宝宝相对就拥有更健康的睡眠环境。

宝宝独睡要循序渐进

何时应该让宝宝独睡,并没有明确的标准,但有的父母因为心疼而错过了培养宝宝独睡的最佳时期,有的又由于过分坚决而挫伤了宝宝的安全感,这些都是要尤为注意的。育儿专家建议,3-5岁是培养宝宝独睡的最佳年龄,这个阶段宝宝已经懂得表达自己的感受,有了一定的自我意识,独睡更加有利于他们独立品格的形成。

在3岁之前,父母就应该开始为孩子独睡做好铺垫。1岁以下的宝宝可与父母同房不同床,当孩子长大一些,自立能力渐强,睡得相对安稳时,就可以考虑为宝宝单独准备一个卧室了。从“独床”到独睡,宝宝经过了一段时间的适应,也更容易接受。

优质环境伴宝宝独睡

想要轻松搞定孩子的独睡问题,父母们还要在宝宝独睡前做好各项工作,确保孩子在舒适轻松的氛围中安然入睡。

宝宝的房间最好用柔和的色彩装点,让宝宝感受到安静与温暖,室内温度适宜,保持空气畅通。在小床上放上宝宝熟悉的玩具,让他有亲切感而更加放松。睡前至少1小时,不要让宝宝有大量、兴奋的活动,播放一些柔和的轻音乐或催眠曲,让宝宝自己选择临睡前要看的书或要讲的故事。入睡前应将灯光调暗,待宝宝睡着后再关灯。在宝宝独睡的最初阶段,父母要在夜间多去检查孩子有没有蹬被子、睡姿如何等。

最后,对宝宝的心理影响也至关重要。要让宝宝意识到独睡是自己长大的标志、勇敢的象征;宝宝抗拒独睡时不要急于求成,耐心舒解孩子的孤寂、恐惧情绪;当宝宝做得好时,更要及时表扬鼓励,以强化他们的独立心理和行为。

如何顺利度过“叛逆的两岁”


问题:自己的宝宝从出生到现在一直非常的乖,不吵不闹。让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可是从19个月之后,孩子突然变得非常不听话。一开始可能表现为我要求他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他变得习惯拒绝。然后,越来越变本加厉,让他做一些很简单的事情都会乱发脾气,大哭大闹,甚至还会用小拳头来打我。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宝宝会一直这样不听话吗?我应该怎么做?

专家建议:其实不仅是国内的父母,就是在国外,几乎所有的父母都曾或者都会面临这样的状况,这对孩子来说是个必经的阶段,我们称这个阶段为“叛逆的两岁(TerribleTwo)”,持续阶段通常是在1岁半到3岁之前。

通常当宝宝进入19个月之后,他的“自我意识”会逐渐增强,他渐渐会懂得说“不”,开始有自己的想法——这是宝宝的成长特质。比如说之前宝宝“抓奶瓶”简单地“想去抓奶瓶”的话;那现在他抓奶瓶是因为他“想喝牛奶”,他的目的性更为明确,他慢慢意识到自己“想做什么”,“不想做什么”。举个例子,妈妈想要宝宝去睡觉,宝宝不愿意去睡觉,他想喝牛奶,但他无法找到一个合适的方法让妈妈了解自己的想法,因为这个阶段的宝宝,其语言发育还不成熟,无法调动很多词汇(通常宝宝能够运用得词汇在20字左右)来表达自己的需求,所以他的外在表现就只能是哭闹。结果妈妈就觉得很奇怪,因为她不知道为什么宝宝这样不听话。其实根本原因是孩子内在的需求没有被满足的缘故。那么作为父母应该如何来应对这样的问题呢?首先,父母要表明自己的态度,让宝宝知道:你的哭闹我能够理解,我不否定你的感觉,但我希望你能找到更好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其次,家长要鼓励宝宝通过其他途径,比如说肢体语言,比方学习宝宝手语(BabySigns),把自己的想法完整地、准确地表达出来。和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这样的话,宝宝觉得自己的需要是能够被满足的,就不会再无理的宣泄自己的情绪。当然,这个阶段的宝宝在情感发育方面还不够完善,不能有效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父母也要给与充分的理解。

我们通常用“一半大人,一半孩子来形容”这个年龄阶段的宝宝。所以国外有的专家把“叛逆的两岁”叫做“第一个青春期(TheFirstAdolescence)”。一方面要像对待大人一样,学会去理解和尊重宝宝的需求,另一方面要学会从孩子的角度来给与宝宝更多的鼓励和支持。引导宝宝学会通过运用一定的方式方法来解决问题,满足需求。

两岁:天使到魔鬼的关键


朋友送了一套育儿书,我迫不及待地挑出两岁这个部分,抢在女儿入睡后、自己入睡前的宝贵空隙里迅速看完。

女儿目前正是两岁,书中的描述是个“由天使跨入魔鬼的关键”,因为他们即将变得自我中心,易怒,冷漠。

我和老公额手相庆:我家女儿目前完全没有这样的症状,正是牙牙学语,每天笑容满面,喜欢在我们身旁磨蹭跳舞,是全家的开心果,可爱的小天使!发自内心地大大赞美了女儿一番,我俩合上书,心满意足安心睡去。

两岁:天使到魔鬼的关键期

没想到,就从我们睡醒的隔天开始,竟然风云突变。

这天早上,她突然拒绝洗澡。牢牢抓住爸爸的衣领,怎么也不肯进到澡盆里。

我们百思不得其解:从她出生后,洗澡一直都是她每天最喜欢的活动之一!我量量她的体温,敲敲她的肚子,确定她没有不舒服,也确定她只是纯粹拒绝洗澡。

我按照书上写的,不去勉强她,把洗澡时间改到晚上,但心里已经开始有不祥的预感。

果然,接下来她开始拒绝的事越来越多,以前随意把她搂在怀里亲亲的举动已成奢望,她总是满脸通红用力挣脱我们的怀抱,嘴里喊叫着“去、去”;她宁可毫无目的地在客厅晃来晃去,也不肯安静地躺在我的臂弯里。

对照以前那个腻在我们身上的小可爱,我和老公突然有种“女大不中留”的伤感—虽然,她才只有两岁。

除了被动地拒绝外,她还开始主动“戏耍”我们。

有一天和她玩时,我的手机不小心摔到地上,“啊呀!”我发出一声惊呼。从此,“妈妈”就变成了“啊呀”。

“乖女儿,叫妈妈—”“啊呀!”“嗯,看清楚,我是谁?”“啊呀!”“我是妈妈,叫妈妈!”“啊呀!啊呀!啊呀!”看着我着急的模样,她的小脸上有着无限得意。

她也开始懂得使一些小小的诡计。每当老公在书房忙时,我总得把她带到她的房间,一起玩游戏;当她吵着要“找爸爸”时,我总是设法用新鲜玩具来转移她的注意力。以前多奏效,但现在不行了,她会突然停下来,口中嚷着“水水,水水—”然后比出喝水的样子,我傻乎乎地起身找杯子倒水的当儿,她一溜烟便蹿进书房找爸爸了。

我简直不敢相信,这就是不久前那个惟妈妈是从的小天使,她大声说“No”,意志坚定,不甘再只当一个被动的追随者。因为她,我的周末假日变得精疲力竭,比上班还累。

“老一辈总是说,不要大声称赞小孩,否则马上就不灵了,看来我们过去是赞美她太多了。”精疲力竭之余,我甚至开始迷信起来。

“不会啊,我觉得她即使不听话,还是很可爱,只是从听话的小天使,变成一个不听话的小天使而已。”老公全力维护着他的宝贝女儿。

丈夫是对的。那晚临睡前我俯身在女儿恬静的小脸上亲吻时,她终于叫了一声“妈妈”,虽然不是良心发现,而只是为了交换我手中的奶嘴,但她的声音却还是那么好听,让我整天的疲倦消失无踪:未来的路还有好长好长,我可不能那么快就累!想想她两年来带给我们的欢愉与满足,想想她以后还将带给我们的骄傲和欣慰,妈妈爸爸所愿意付出的,又岂止是精疲力竭而已!

孩子两岁就上幼儿园好吗?


俏妞目前2岁半了,因为是下半年出生的缘故,所以正式入幼儿园应该是明年秋季。前几日遇到小区的几个妈妈,聊天的时候才知道,居然小区已经有十来个和俏妞一般大甚至更小的孩子报名了幼儿园的”小小班“,所谓“小小班”也就是没到达规定年龄提前入园的早托班。早托班的孩子基本都在3岁以下,甚至有些才一岁左右。一直以来,中国妈妈的早教观念已经是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对待孩子的教育方面都巴不得拿出“赶英超美”的雄心壮志来,什么都要提前。有些妈妈也许并没那么心急,可免不了会受到周围人的影响,生怕被别人甩在后面,迫于环境压力也不得不加入了“早教”大军。在很多人都在鼓吹把孩子早早送入幼儿园或者早教机构锻炼的大环境下,俏妈也许要泼泼冷水了,下面转载的这篇文章来自太平洋亲子网,觉得说的还是有些道理的,大家不妨看看,兴许能够激发你不同角度的思考。全文如下:为了满足妈妈们的需要,不少幼儿园已经开始招收小年龄段(3岁以下)的宝贝入园。小年龄段宝贝入园一方面满足了妈妈们工作的需要,另一方面妈咪的心常常被揪得紧紧的:宝贝那么小,他在幼儿园会遭遇些什么呢?他能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吗?到底这么小送到幼儿园里,对孩子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一、太早入托孩子更富有攻击性澳大利亚儿童教育专家在《养育孩子:三岁以下应该进幼儿园吗?》一书中指出,越来越多的证据在支持他的理论——那些很早就脱离父母到幼儿园的孩子更容易发展攻击性性格、反社会行为以及其他的心理问题,这样的孩子在日后会遭遇人际关系问题,不容易与人建立密切的关系。英国儿童问题权威人士也发出了同样的警告。他们经过多年研究发现,由父母养育的孩子比在幼儿园、由保姆照顾或交给亲戚照顾的孩子在各方面表现得都更为优秀,他们在生理、心理和智力方面都好于其他对照组的孩子。牛津大学的教授对1200名孩子进行了跟踪研究,结果发现,从小被放在托儿所里的孩子在青少年时期更富有“攻击性”。另有两项研究也发现同样的结果,那就是在托儿所的时间越长越容易发展“反社会行为”和“暴力行为”。过早上幼儿园会严重影响幼儿的大脑发育、情感发展、社会行为、认知能力培养,另外他们的身体发育也迟缓,神经萎缩,脑发育异常,这些都是与没能得到一对一家庭关怀有关,所以专家建议应该让幼小的孩子在温暖安全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而不是过早地将他们幼儿园。二、幼儿园还是等孩子3岁后再送陈女士的孩子曾是小小班的孩子。因为找不到合适的保姆,她将两岁的儿子送到了幼儿园,而孩子在小小班的一年时间里,就是她们一家与疾病搏斗的一年。班上只要有一个孩子感冒,她家的孩子就会被传染,冬天她和老公常常顶风冒雪在深更半夜打的带孩子去看急诊,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孩子在上小小班时还感染了手口足病,所幸不严重。陈女士粗略统计了一下,因为疾病、天气恶劣等原因女儿实际上只上了半年小小班;而治病花去了七千多元。如果家里有人带孩子,建议三周岁再上幼儿园。因为两周岁的孩子自身的抵抗力是最弱的,而幼儿园是一个公共场所,再好的幼儿园也不会像家里一对一的照顾那么好。年龄越小的孩子与父母的分离焦虑越强烈,这种情绪会影响孩子的进食,进而会影响孩子的抵抗力,就特别容易生病。从孩子的健康考虑还是三岁比较好点。三、最好的老师也不能代替妈妈小虎的妈妈说:我儿子2岁多了,,因为一家人都宠着他一个,现在孩子的自理能力非常差,于是我坚持把他送进了幼儿园,把孩子送进幼儿园并不是想学多少知识,而是想让他学会和别人相处,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我们的社会中,情商的发展绝对比智商重要。像是道德、基本常识啊、如何找朋友玩啊、跟朋友生气了又怎么办,她认为与人相处的技巧比文化知识来的重要。这些都只有在幼儿园里才能学得到。两岁半以下的孩子就该受到妈妈一对一的关爱,父母共同养育是最理想的方式。如果要想让幼儿的大脑健康发育,就需要对其进行爱的刺激,父母与孩子的交互作用是最好的刺激,家庭与朋友的关爱对孩子发育来说是最安全的选择,而幼儿园中缺乏的就是这种影响,即使请保姆在家看孩子也不如妈妈亲自照顾好,更何况多数人没有足够的运气找到理想的保姆。孩子不仅需要固定的人员养育,更需要专注的关心,一对一养育更能够满足婴儿的需求。而幼儿园里的老师一般是一个人照顾数个孩子,她无法同时满足这些孩子的需要:喝奶、撒尿、游戏、呵护等。不要认为婴儿不懂事,他们的要求得不到回应和满足时会让他们产生一种孤独感,表现为烦躁哭闹,长期的影响则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发展,迫使一些孩子发展攻击性性格,这是情感缺失造成的后果。美国国家儿童健康和人类发育研究所的研究人指出:婴幼儿的发育具有特殊性,他们不仅需要持续地关心,更需要协调一致地关心,这意味着与他们交流的人相对是固定的,孩子太早送去幼儿园以后由于一天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幼儿园度过的,如果由于幼儿园老师是不固定的,经常换来换去,比如老师生病、休假以及培训等,心智还不成熟的孩子是无法适应的。即使人员相对固定,她们也要轮班照顾孩子,所以在孩子心理成长和发育的关键期,父母的坚持照育是很重要的。美国最新一项研究发现,无论托儿所有多好,那些较早或较久待在托儿所的儿童在整个小学时期更容易出现攻击性行为,而且更不听话,这是有关儿童护理的迄今为止最全面的一个研究所得出的结论。研究人员推测,托儿所缺少有经验的育儿老师,老师们缺少时间解决孩子争玩具、争活动场地等问题都是影响因素。该研究成果由美国国家儿童卫生及人类发展研究院作出,其研究报告发表在医学月刊《儿童发展》上。这一针对1364名儿童、历时十多年的儿童护理方面的研究,比较了儿童从出生一个月大到四岁半所接受的护理的规模、类型和质量,并研究了直到儿童11岁前其情感和语言的发展。接受调查的小学教师们称,那些待在托儿所时间较长的孩子即便在11岁时,也会出现“容易打群架”、“爱争吵”等问题。四、入园太早淡了亲情乐乐妈妈都是在职场打拼的年轻父母,俩口子的工作又忙,无奈之下他们让两岁四个月的孩子上了幼儿园小班,而且还是全托。刚开始孩子非常不情愿去,每次去都哭得很厉害,从早上起床情绪就不好,为此还影响早上的食欲。孩子适应幼儿园之后反而对班上的保育员产生了依赖,回家后与父母亲热一阵之后就自已呆在电视机前看动画片,与爸爸妈妈讲话明显少了很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小班孩子的入园年龄应满3周岁。父母提早送孩子入园的想法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工作繁忙;二是认为自己不会带,早入托就能使孩子早点受教育,其实这种想法是比较偏颇的。首先从孩子的心理发展来说,幼儿在3岁之前仍处在亲子依恋阶段,最好以家庭抚养为主;离开父母、家庭的时间不宜太长。6个月-2岁是孩子与父母的特殊情感连接阶段,直到2岁左右孩子与同龄人主动性社交才开始萌芽,2岁半左右孩子逻辑和秩序感才逐渐建立,方能有效进行组织性互动和生活。由于婴幼儿阶段是早期依恋感发展的最佳时期,过早入园会导致孩子由于心智发展不够成熟,语言发展有局限性,不懂调节情绪等问题导致孩子产生强烈的心理负担变的不愿意主动社交和表达,缺乏安全感,这对孩子今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进入高层次情感发展都会产生影响。所以适龄性的行为和教育对孩子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不要因为家长的一已之见而成为阻碍孩子长期发展的绊脚石。五、三岁前上托儿所易致情感问题在英国,剑桥大学著名心理学教授兰姆近日公布的另一研究结果回应了美国国家儿童卫生及人类发展研究院的上述研究。兰姆通过研究发现,早早送孩子上托儿所可能导致其长期出现情感问题。兰姆指出,孩子在三岁之前就被送到托儿所,长大后更容易有不良行为,处理压力的能力更低。去年,兰姆教授和同事在3000名幼儿中展开了研究,结果发现,入托前9个月儿童体内的应激激素——皮质醇的水平是未入托的同龄孩子的两倍。而且,上托儿所的幼儿年龄越小,压力值就越大。澳大利亚儿童教育专家、著名的临床医学家史蒂夫·比杜尔夫就提出警告说,把年龄不足三岁的孩子交给托儿所会增加损害他们正常心理发育的危险。超前入托对孩子带来的危害是无法弥补的,因此,建议家长们最好在孩子达到规定的年龄再让孩子入园,以免人为地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设置不必要的障碍。俏妈说:当然,我写这篇文章的初衷并不是想说明提前入园就百害无益,有些孩子加入大集体环境中后确实会改变很多,比如之前胆小不爱说话,而上了幼儿园以后变得活泼开朗了,说话也更加利索了。我只是想提醒各位宝爸宝妈,孩子到底什么时候入园,还是要多根据孩子自身的情况来决定,多注意分析孩子的心理变化和需求。俏妈个人的建议是,最好在入园前先明确这样几点:1、你的孩子会表达吗?这里说的表达是会说“我喜欢什么”“我想要×××”……;2、你的孩子大小便能够自理了吗,或者说在大小便前懂得告诉老师吗?3、你的孩子自己会吃饭吗,穿衣脱袜会不会?如果这些都不会,建议还是先别着急送幼儿园。另外,孩子入园前最好有一段时间的过渡期,比如我们可以陪孩子多去一些亲子班适应适应,看看孩子的表现,然后陪伴孩子参与亲子班游戏的时间逐渐减少,慢慢过渡到让孩子独自在群体中学习游戏。千万别不管三七二一,即使孩子不乐意去幼儿园还强行让孩子去适应,甚至认为时间长了肯定就好了,这样只会给孩子增加不安全感和对去幼儿园的焦虑情绪,久而久之负面影响可想而知。

两岁起父母该教孩子识别男女


孩子对性别的认识从出生就开始了。父母要通过良好的教养方式来帮孩子了解自己的性别,建立正确的性别意识,防止性别认知的错乱和混淆。女孩就是女孩,日常生活中,父母应该按照女孩的性别来教育和培养,让她们穿裙子,玩布娃娃,重视培养女孩的优雅气质和仪表之美。

孩子对性别的认识从出生就开始了。在襁褓中,宝宝就在感受母亲的温柔软语和父亲的宽大臂膀。但那时,他们对性别的认知和探索是自发的,是一种生命的本能,直到2.5~3岁,多数孩子才真正知道自己是男生还是女生。父母要通过良好的教养方式来帮孩子了解自己的性别,建立正确的性别意识,防止性别认知的错乱和混淆。

男孩篇

不要阻止男孩对身体的探索。两三岁的男孩会对自己和他人的身体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许多男孩喜欢摸“小鸡鸡”,有时他们也会要求摸妈妈的乳房,跟妈妈一起洗澡。面对这些情况,父母表现出来的态度越坦然,越有利于孩子接收正确的信息。

男孩在洗澡后或起床时摸生殖器,父母完全可以视而不见,但要告诉他,生殖器是隐私部位,不可以在公众场合摸,同时给他穿上闭裆裤以减少这样的行为。妈妈完全可以跟4岁内的儿子一起洗澡,帮助他认识女性的身体特征。如果妈妈对此感到不安,也可通过图画书满足孩子的需求。

多包容男孩的调皮。男孩天性好动、容易冲动、喜欢对抗,在养育过程中应该注意男孩女孩的天然差异。如果男孩从小生活在一个相对女性化的环境中,教养者希望他们事事像女孩那样顺从、安静,势必影响男孩个性的张扬,性格也会变得胆小、退缩。

性别角色的形成机制主要靠模仿,所以父亲对于男孩的成长尤为重要。父亲一方面要抽出更多的时间陪伴他们成长,另一方面也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阳刚、坚强、有责任有担当的男性榜样。

女孩篇

坦诚与女孩交流性别差异。相较于男孩,女孩更愿意用语言与父母交流,表达他们的需求和困惑,比如女孩通常会对“我为什么没有‘小鸡鸡’”、“爸爸为什么没有‘咪咪’”这类话题感兴趣。面对这样的提问,简单地用“你是女孩,没有‘小鸡鸡’,爸爸是男生,没有‘咪咪’”回答并不好。父母可以告诉她,“女孩也有‘小鸡鸡’,只是跟男孩长得不一样”、“爸爸也有‘咪咪’,只不过比妈妈的小”,这样的回答既客观又传达了两性平等的观念,不容易让孩子感觉到身体有缺失,产生自卑心理。

别把女孩养成“假小子”。父母一般比较介意男孩像女孩子一样害羞、腼腆,而女孩举手投足像个男孩子倒会得到父母的首肯,父母甚至愿意给女孩剪短头发、穿上男孩的衣服,有的父母还会直接叫女儿“儿子”。这种模糊的态度很容易使女孩产生性别认同上的混乱,阻碍女孩性别意识的正常形成与发展。女孩就是女孩,日常生活中,父母应该按照女孩的性别来教育和培养,让她们穿裙子,玩布娃娃,重视培养女孩的优雅气质和仪表之美。

童年是给人生的性别色彩铺底色的阶段,底色铺好了,成年后便不容易出现性别认同障碍。这一方面需要父母真心接纳孩子的性别,不要跨性别教养。另一方面要意识到男孩女孩的性格也需要互补,男孩在一段时间会喜欢照顾洋娃娃,女孩在一段时间喜欢爬树、冒险,这些并非坏事,可以帮他们弥补性格的缺失。

对付两岁妞撒泼的坏习惯


对付两岁妞撒泼的坏习惯**的撒拨是越来越频繁,这不星期天带着她去店里,这家伙突然想起要吃海苔,我说少等一下妈妈去给你买,就这都不愿意了,当场就躺到了店门口的地上,拉也拉不起来,嘴里啊拉啊拉的闹着,却不见一滴眼泪,当时那叫一个气人,说好话,吓唬都不成。

其实**奶就早反映**后来的脾气越来越倔,爱上了撒泼,让我好好管管,可是不到两岁讲道理又不通气,以前吓唬过两次,后来听有经验的妈妈说孩子不能吓唬,会把孩子吓掉魂,也会拉开孩子和大人的距离,吓唬孩子来教训他很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而打她更是行不通,打孩子还会在孩子的心理发育上造成不良影响。

那孩子撒泼要不要管呢,头都大了,以前呢只会装装哭,即使偶尔撒一下说一下就自己起来了,现在呢,遇到什么事她不顺心就开始往地不躺,去地上抱她,抱着抱着就往下坠,身体使劲向下,怎么也拉不起来。更过份的就是现在愈演愈烈,竟然在我面前还撒起泼来,躺在地上不起来,这真是让我头痛。

管吧,不过有的专家提醒说两岁左右的小孩前脑没有发育成熟,前脑是控制情绪和行为的,因此他有时候会无端的发脾气,正常的,等大脑发育完全了,就不会这样了。因此大人最重要的是耐心,你可以不理他,可以转移他的注意力,但千万不要责骂他。

但有经验的妈妈则说宝宝的这种行为是为了引起爸爸、妈妈的注意,让爸爸、妈妈去扶他起来,而不是自己起来。他以为自己闹得越凶,爸爸、妈妈就会越容易心软。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去好言相哄还是批评,对他来说都是一种鼓励,同时也是一种怂恿,不加以制止会愈演愈烈。

找了好多妈妈给支招,妈妈说最有用的办法是:不要理睬他。也不要流露出迁就或怜悯之情,更不必生气,甚至怒吼。很平静地告诉他:“孩子,站起来。”如果她没有反应,就从他身边走开,让他自己在那儿。他看见你不理他,肯定会跟在屁股后跑来的,可以再告诉他一遍:自己站起来。或许经过几轮的反复,她就会明白自己的行为不会让自己达到目的,不会让大人妥协,就会自己站在起来了。

而在撒泼的气氛淡化后,孩子也不再打滚时,可以给孩子讲好孩子不应该这么做而应该怎么做之类的道理。使孩子感到父母并不是不喜欢自己,而是不喜欢自己撒泼。这样就可以防止孩子产生情感错觉,把父母看成凶狠的人。久而久之,只要坚持这方法去做,使孩子感到那一套办法既费力又不管用时,就会把这坏习惯改正过来。看来育儿路上我要请教要学习的东西还会更多啊。

喜欢《丹麦孩子的独立从两岁开始》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两岁半读幼儿园合适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两岁孩子为什么容易闹情绪 “我的孩子怎么了?”记者遇到很多年轻父母总是抱怨,为什么昨天还是那个在襁褓中安静入睡的乖宝宝,转眼间到了两岁,不仅会挣脱你的手去做你不让做的事,甚至会开始用他那极其有限的词汇和你顶嘴。恒缘儿童心理专家...
    2022-03-08 阅读全文
  • 宝宝独立从独睡开始 你家的宝宝是独睡的吗?或许大部分的年轻父母会给出否定的答案。太多的不放心让父母们将宝宝袒护在自己身边,直到孩子渐渐长大,才意识到让他们独睡的困难。其实,只要方式得当,独睡的宝宝将会获得更加健康独立的成...
    2021-04-12 阅读全文
  • 两岁小儿懂谦让 开学至今已有一个月了,多孩子经过这段时间集生活的学习,已渐渐喜欢上了幼儿园,老师感到很欣慰。别是活动中的一些懂事的孩子,他们所表现出的谦精神,着实老师感到意。 集活动之后,老师组织小朋友到户玩滑滑梯。...
    2021-11-09 阅读全文
  • 两岁:天使到魔鬼的关键 朋友送了一套育儿书,我迫不及待地挑出两岁这个部分,抢在女儿入睡后、自己入睡前的宝贵空隙里迅速看完。 女儿目前正是两岁,书中的描述是个“由天使跨入魔鬼的关键”,因为他们即将变得自我中心,易怒,冷漠。 我...
    2022-01-26 阅读全文
  • 如何顺利度过“叛逆的两岁” 问题:自己的宝宝从出生到现在一直非常的乖,不吵不闹。让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可是从19个月之后,孩子突然变得非常不听话。一开始可能表现为我要求他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他变得习惯拒绝。然后,越来越变本加厉,...
    2021-04-12 阅读全文

“我的孩子怎么了?”记者遇到很多年轻父母总是抱怨,为什么昨天还是那个在襁褓中安静入睡的乖宝宝,转眼间到了两岁,不仅会挣脱你的手去做你不让做的事,甚至会开始用他那极其有限的词汇和你顶嘴。恒缘儿童心理专家...

2022-03-08 阅读全文

你家的宝宝是独睡的吗?或许大部分的年轻父母会给出否定的答案。太多的不放心让父母们将宝宝袒护在自己身边,直到孩子渐渐长大,才意识到让他们独睡的困难。其实,只要方式得当,独睡的宝宝将会获得更加健康独立的成...

2021-04-12 阅读全文

开学至今已有一个月了,多孩子经过这段时间集生活的学习,已渐渐喜欢上了幼儿园,老师感到很欣慰。别是活动中的一些懂事的孩子,他们所表现出的谦精神,着实老师感到意。 集活动之后,老师组织小朋友到户玩滑滑梯。...

2021-11-09 阅读全文

朋友送了一套育儿书,我迫不及待地挑出两岁这个部分,抢在女儿入睡后、自己入睡前的宝贵空隙里迅速看完。 女儿目前正是两岁,书中的描述是个“由天使跨入魔鬼的关键”,因为他们即将变得自我中心,易怒,冷漠。 我...

2022-01-26 阅读全文

问题:自己的宝宝从出生到现在一直非常的乖,不吵不闹。让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可是从19个月之后,孩子突然变得非常不听话。一开始可能表现为我要求他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他变得习惯拒绝。然后,越来越变本加厉,...

2021-04-12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