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日本妈妈实施蒙台梭利教育

发布时间:2021-04-23 蒙氏教育笔记 小乌鸦爱妈妈音乐教案 幼儿园教案妈妈

日本大部分还是妈妈负责家庭教育的比较多,现在中国有很多年轻的父母们在育儿的过程中,纷纷以西方或者是日本人的方法为蓝本,仿效其中。日本人强调孩子的意志,他们通过生活的细节锻炼孩子的意志,从小培养他们具有坚强的韧性,并且十分注重孩子的体能。

日本妈妈实施蒙台梭利教育

在我尚未做好心理准备,意识到成为母亲“是一件责任十分重大的使命”时,已经从逍遥自在、凡事只为自己着想的小姐步入了母亲的行列。时至今日,我仍心有余悸,而且,随着书籍阅读愈多而感受愈深。由于了解蒙台梭利教育,我学会自我反省不断地成长,对此,我表示真挚的谢意。

我送长子上幼儿园,在那儿聆听羽子老师的演讲我才初次知道蒙台梭利教育。

“这真是一个好教育。”当时我深深地感动,同时也为自己因无知而任意地抚养孩子而感到惭愧。虽然我有意进一步了解其内容,但是没有机会而失之交臂。

幸运的是,后来我又将次子、三子送入实施蒙台梭利教育的龟田天主教幼儿园。“这实在是太好了。”我始终如此认为。在此处,见不到同龄保育的现象,静温、安详,室内洋溢着教师的温馨。待我回到家后细细体会才认识到“这才是儿童的真正面貌”。于是,我豁然开朗了,这不仅限于幼儿园,即使在家庭中亦大有可为。

只要在家中观察儿童,便可发现儿童总想做些什么事情似的。这大概是所谓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吧。因而必须加以重视并给予协助。由于儿童对于看到的东西都会感兴趣,因而必须为他准备一个良好的环境。儿童会将物品放回同一个地方,也会将相同性质的物品摆在一起,习惯大小不同的东西,就会按照大小的顺序摆放整齐。由于上述的现象,我意识到,儿童是十分地“喜好井然有序的习惯”。

另外,可能因人而异,三子大致是在两岁半时对数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想:“啊,这大概就是敏感期了吧。”这个孩子的目光总是注视哥哥摆在桌上第一卷到第二十卷的图鉴,他对书面上的数字最在意。似乎从这个时候开始只有数字才能引起他的注意。我们外出时,他便开始念车牌号码。有时看起来好像在很认真地读书一般,但是他却只翻看书页上的数字。由于他对数字过于执着,造成我的不安,然而,到了三岁半左右,兴趣又转移到平假名。在两个月之间完全学会了。虽然儿童的敏感期有着显著的区别,做母亲的难道不必要拥有直观来了解孩子现在的兴趣是什么,他的需求是什么吗?我期望有所积极地发展。我常提醒自己:由于自己感觉迟缓,因而观察力仍属不足……

我认为,在有些家庭中,仍应使儿童掌握基本的生活习惯。是否先要学会能够处理自己身边的事情之后才能开始学习各种事物呢?平冢老师说:“要从两岁开始让孩子分担一些家务事,将他视为家族的一员。家庭中有人过生日时要让每一个人都拿自己的零用钱为他购买礼物。这种行动将会带给他人喜悦。”我认为这是至关重要的。在每日的生活中都会产生各式各样的事情。究竟儿童应否自由地发展或让他承担任性的后果?对此,我时常感到百惑不解。以我自己的能力是无法顺利地胜任抚育儿童的工作,因而只有努力加强幼儿园、社会及家庭之间的相互协助。除此之外,别无他途了。

“世界创造于母亲的膝上”。正如蒙台梭利所言,由此我深深感受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并坚定了必须要进一步学习的决心。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蒙台梭利|食物准备工作示范:切胡萝卜


How to Present Cutting Carrots

如何展示切胡萝卜

BY: BETH HOLLEY

Material/ 材料:

小托盘

小案板

蔬菜削皮器

切菜器

小碗或小盘子

装胡萝卜屑的碗

防滑餐垫

儿童尺寸的围裙

洗好的的胡萝卜

Purpose/ 目的:

Direct/直接目的: 手腕的灵活力,加强手的力量,

Indirect/间接目的: 增强孩子的独立性及专注能力,步骤的进行也能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点心的分享也能促进孩子的社交礼仪。

Age/ 年龄: 32个月以上

Presentation/ 步骤:

1. 为孩子介绍这项工作,并请孩子把工作放到桌子上;

2. 邀请孩子穿上小围裙;

3. 铺开餐垫,把小案板放在餐垫上;

4. 把所有的材料从托盘中拿出来,摆放如下:

5. 将托盘放置于餐垫的右上角;

6.演示给胡萝卜削皮:左手紧紧握住胡萝卜,右手握住削皮器快速向下刮去胡萝卜皮,根据需要旋转胡萝卜,完成后,翻转胡萝卜并削去胡萝卜的另一端;

7. 将胡萝卜皮放进装胡萝卜屑的碗里;

8.将削好的胡萝卜放在案板的中心;

9.展示切胡萝卜的波浪形刀:左手紧紧握住胡萝卜,右手紧紧握住波浪刀的手柄并用力向下切成胡萝卜片;

10.切几片后,邀请孩子来切;

11. 切完后,把胡萝卜片放入盘子中;

12. 清洗使用过的材料,

13. 让孩子邀请其他小朋友分享食物。

Points of Interest/ 兴趣点:

1. 在切的过程中转动胡萝卜;

2. 是否有足够的力量切胡萝卜。

Note/ 注意:

1. 再切胡萝卜的过程中是否会切到手;

2.菜板应直接在防滑餐垫的顶部,有些菜板表面光滑,在切的过程中可能会导致滑倒摔伤孩子;

3. 如果孩子的专注力不够完成削皮与切割的过程,可以选其中一项让孩子完成。

蒙特梭利:把握孩子九大敏感期


敏感期是自然赋予幼儿的生命助力,如何运用这股有效动力,帮助孩子完美成长,正是成人的职责。八个月大的东东,喜欢在地上爬行,但他老爱捡拾地上的小东西,往嘴里放。妈妈十分担心,只好打他的手心,威吓他不行。

王家上个月搬家後,两岁的宝宝却是一进屋子就啼哭不止,不论妈妈如何哄骗都无法安抚。

上述的现象,是否在您养儿育女的过程中似曾相见?可惜许多父母不是没有发觉,便是觉而不察,亦或觉而不知如何进一步帮助孩子。以致错失了幼儿期独有的生命力。

何谓敏感期?

孩子从呱呱落地後到会走路。说话、吃饭、写字……,孩子一切从无开始,是如何完成这件"看似不可能的任务"?以适应这个复杂的世界。

那是因为自然赋予正在发育成长中的生命特有的力量。蒙特梭利指出助长幼儿发展的主要动力有二:一是敏感力,一是吸收性心智。其中的敏感力是指一个"人"或其他有知觉的生物个体,在生命的发展过程中,会对外在环境的某些刺激,产生特别敏锐的感受力,以至影响其心智的运作或生理的反应,而出现特殊的好恶或感受,这种力量的强弱,我们称之为"敏感力"。

当敏感力产生时,孩子的内心会有一股无法遏止的动力,驱使孩子对他所感兴趣的特定事物,产生尝试或学习的狂热,直到满足内在需求或敏感力减弱,这股动力才会消逝。蒙特梭利称这段时期为"敏感期",有些教育家则称为学习的关键期或教育的关键期。

敏感期一词是荷兰生物学家德·弗里在研究动物成长时,首先使用的名词。后来,蒙特梭利在长期与儿童的相处中,发现儿童的成长也会产生同样的现象,因而提出了敏感期的原理,并将它运用在幼儿教育上,对提升幼儿的智力有极卓越的贡献。

掌握九大敏感期

根据蒙特梭利对婴幼儿敏感期的观察与研究,可以归纳出下列九种:

·语言敏感期(0至6岁)

婴儿开始注视大人说话的嘴形,并发出牙牙学语声时,就开始了他的语言敏感期。学习语言对成人来说是件困难的工程,但幼儿能容易的学会母语,正因为幼儿具有自然所赋予的语言敏感力。因此,若孩子在两岁左右还迟迟不开口说话时,应带孩子至医院检查是否有先天障碍。

语言能力影响孩子的表达能力,因此,父母应经常和孩子说话、讲故事,或多用"反问"的方式,加强孩子的表达能力,为日後的人际关系奠定良好基础。

·秩序敏感期(2至4岁)

孩子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认识事物、熟悉环境。一旦他所熟悉的环境消失,就会令他无所适从。蒙特梭利在观察中,发现孩子会因无法适应环境而害怕、哭泣,甚至大发脾气。因而确定"对秩序的要求"是幼儿极为明显的一种敏感力。

幼儿的秩序敏感力常表现在对顺序性、生活习惯、所有物的要求上,蒙特梭利认为如果成人未能提供一个有序的环境,孩子便"没有一个基础以建立起对各种关系的知觉。"当孩子从环境里逐步建立起内在秩序时,智能也因而逐步建构。

·感官敏感期(0至6岁)

孩子从出生起,就会籍著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感官来熟悉环境、了解事物。三岁前,孩子透过潜意识的"吸收性心智"吸收周遭事物。三一六岁则更能具体的透过感官分析、判断环境里的事物。因此蒙特梭利设计了许多感官教具,比如。听觉筒、触觉板等,以敏锐孩子的感官、引导孩子自己产生智慧。

您也可以在家中准备多样的感官教材,或在生活中随机引导孩子运用五官,感受周遭事物。尤其当孩子充满探索欲望时,只要是不具危检性或不侵犯他人他物时,应尽可能满足孩子的需求。

·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1.5至4岁)

忙碌的大人常会忽略周遭环境中的微小事物,但是孩子却常能捕捉到个中的奥秘。因此,如果您的孩子对泥土里的小昆虫或您衣服上的细小图案产生兴趣,正是您培养孩子具有钜细靡遗、综理密微习性的好时机。

·动作敏感期(0至6岁)

两岁的孩子已经会走路,最是活泼好动的时期,父母应充分让孩子运动,使其肢体动作正确、熟练,并帮助左、右脑均衡发展。除了大肌肉的训练外,蒙特梭利则更强调小肌肉的练习,亦即手眼协调的细微动作教育,不仅能养成良好的动作习惯,也能帮助智力的发展。

·社会规范敏感期(2.5至6岁)

两岁半的孩子逐渐脱离以自我为中心,而对结交朋友、群体活动有明显倾向。这时,父母应与孩子建立明确的生活规范、日常礼节,使其日后能遵守社会规范,拥有自律的生活。

·书写敏感期(3.5至4.5岁)

·阅读敏感期(4.5至5.5岁)

孩子的书写与阅读能力虽然较迟,但如果孩子在语言、感官、肢体动作等敏感期内,得到了充足的学习,其书写、阅读能力便会自然产生。此时,父母可多选择读物,布置一个书香的居家环境,即能使孩子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人。

·文化敏感期(6至9岁)

蒙特梭利指出幼儿对文化学习的兴趣,萌芽於三岁:但到了六一九岁则出现想探究事物的强烈需求,因此,这时期"孩子的心智就像一块肥沃的田地,准备接受大量的文化播种。"成人可在此时提供丰富的文化资讯,以本土文化为基础,延展至关怀世界的大胸怀。

·敏感期的教养重点敏感期是自然赋予幼儿的生命助力,如果敏感期的内在需求受到妨碍而无法发展时,就会丧失学习的最佳时机,日后若想再学习此项事物,不仅要付出更大的心力和时间,成果亦不彰。而如何运用这股动力,帮助孩子更完美的成长,正是成人的职责。以下几点建议,可以帮助父母及时把握孩子的敏感期:

①尊重孩子为有能力的个体

孩子是具有能力的天生学习者,他们会循著自然的成长法则,不断使自己成长为"更有能力"的个体,这是父母首要改变的观念。

②细心观察敏感期的出现

每个孩子的敏感期出现时间并不相同,因此成人必须以客观的态度,细心观察孩子的内在需求和个别特质。

③布置丰富的学习环境

当成人观察到孩子的某项敏感期出现时,应尽力为孩子准备一个满足他成长需求的环境。

④鼓励孩子自由探索、勇敢尝试

当孩子获得了尊重与信赖后,就会在环境中自由探索、尝试。

⑤适时协助而不干预

当孩子热衷於有兴趣的事物时,大人"应放手让孩子自己做",避免干预。不过,并非要丢下孩子,完全不管,而是适时予以协助、指导。

·心灵的火焰蒙特梭利形容"经历敏感期的小孩,其无助身体正受到一种神圣命令的指挥,其小小心灵也受到鼓舞。"敏感期不仅是幼儿学习的关键期,也影响其心灵、人格的发展。因此,成人应尊重自然赋予儿童的行为与动作,并提供必要的帮助,以免错失一生仅有一次的特别生命力。

妈妈们的实战育儿心得


为了能让宝宝健康、快乐地成长,妈妈们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可谓是费尽心思,都希望孩子的身体机能、情绪个性、艺术创造、社会认知等方面的发展能有一个良好的基础,而这些都需要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不断地加以引导。一些家长在育儿过程中发现的经验可能比很多育儿书籍上的更具有指导性,因此记者采访了几位颇有“实战心得”的家长们。

■用音乐开发孩子的智力

母亲:王斌

孩子:杨翰修

孩子年龄:3岁

音乐可以刺激人的左右半脑。所以,王斌一直通过音乐教育和行为能力的培养,来开发孩子右半脑的智力。王斌对于孩子的音乐训练,坚持贯穿在她的日常生活中。通过家里丰富的音乐环境,让她在音乐中获得满足和快乐。一岁以前,让孩子听特别为宝宝设计的音乐碟片,不但可以提升宝宝的语言能力、创造力和记忆力,还能增进宝宝的空间逻辑能力和想像力的发展。另外,柔和的音乐旋律,可以起到安抚和镇定宝宝情绪的作用。

随着她对某几首音乐的熟悉,开始引导孩子随着音乐的节奏即兴发挥,做出一些有趣的动作和表情。这些有趣的音乐活动让孩子对音乐世界有了更多的感性认识。并带领孩子做一些拍手游戏,让他们随心所欲地随着音乐的节奏摇摆舞动。音乐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宝宝开启心灵之门,而且还有助于打造一个愉快、活泼、开朗的宝宝。

■在有原则的基础上给孩子最大自由

母亲:王凌霄

孩子:张艺博

孩子年龄:2岁5个月

孩子都是有脾气的,但是做父母的不能无条件地一再让步。孩子哭过、发泄过后,要让他懂得不是什么事情都必须由着他的性子,任何事情都要有原则和底线。

你能够容忍他的最大限度就是底线。王凌霄解释说,只要在自己的底线范围内,孩子都可以自由行事。孩子三四岁时,对新鲜事物有超强的接受能力。无论是洗衣服还是做饭,孩子都会插一手,虽然会把水洒得满屋子都是,父母不要给孩子脸色看。这个阶段,孩子什么也做不好却什么都好奇,非要自己来,那就让他自己来吧,大人无非多一些打扫的工作而已。随着孩子不断长大,他的自主范围也由自己吃、自己拿、自己走而逐步扩大,比如带孩子去逛商场买衣服,就要求孩子在自己圈定的范围内,可以选择颜色、款式等;去超市购物时在给出的金额范围内,他可以自己挑选喜爱的食品。看电视时,规定不能超过多长时间,在哪个时间段可以看等等。有了这样的原则,孩子就会把它逐渐当成习惯保留。

王凌霄说,孩子很小就懂得试探大人,试探父母的个性和承受力。所以,不能让孩子觉得父母可以无限度地容忍他们,否则他们会毫不客气地一路走下去,最终让父母无路可走。

■好习惯在荣誉中养成

母亲:陈杰

孩子:皮皮

孩子年龄:4岁

很多家长可能有这样的感觉,孩子在幼儿园比在家勤快。虽然孩子因为表现好受到来自家庭内部的表扬,但是事实上,孩子更乐于听到老师对自己的赞赏。究其原因,原来孩子在幼儿园受表扬,而在家里因为没有了对手,就缺乏“上进”。

陈杰很早就开始培养皮皮的劳动习惯。通常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有时候还要求他帮助家里人做事情。比如自己穿衣,给父母拿拖鞋,但也会很明显地感觉到孩子越来越不耐烦做这些事情。虽然会称赞孩子勤劳,甚至有时候会有适当的物质奖励,但是孩子觉得自己做得再好,家里也没有人会以他为榜样,而在一群小朋友中,就能起到“标杆”作用。这种情况下,要适当给予对比,比如向孩子表达:宝宝的某些优点值得妈妈学习等,以此鼓励孩子保持好的习惯。

在培养独立行事方面,陈杰鼓励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有困难时自己寻求帮助。若碰到不认识的小朋友玩一个很有意思的玩具,皮皮会要求妈妈带他过去看,一般这时,陈杰都鼓励孩子自己和小朋友交流,几次以后,他就会自己处理这类事情了。还有一些事情,他自己搞不定,会发脾气,陈杰就提示他可以怎样做,而具体解决的人还是他自己。

一位日本妈妈的10大家规


一位日本妈妈的10大家规

在日本家庭中,父亲通常只是经济上的支柱,而母亲才是家庭安定的基石。

孩子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和妈妈相处,妈妈的一切行为都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孩子,甚至会决定孩子的人生高度。

定居日本多年的百合女士,就给2个孩子定下了10条家规,非常值得各位妈妈们借鉴。

1.见到人先打招呼,受到别人任何恩惠和帮助,必须口头或者书面表示感谢,

2.做了给别人添麻烦的事情,一定要当场道歉。

3.在公共场合(除了可以放开玩儿的地方),说话音量控制在不让第三个人听到,做事不能随心所欲,从小学会考虑他人感受。

4.不愿意告诉爸爸的事情,可以只告诉妈妈;不愿意告诉妈妈的事情,可以只告诉爸爸。但是不能对两者都不说。

要让孩子知道,爸爸和妈妈都是最亲近、最值得信赖的人,内心的痛苦可以不必独自忍受。

5.诚实是最优良的品格,不许撒谎骗人,失去朋友,家人最宝贵的信任,会让你后悔一生。

6.如果不能避免打架,不许用工具和牙齿,也不许戳眼睛,除此以外可以狠狠的打,而妈妈则希望你能打赢。

当遇到欺凌时,只会礼貌谦让的孩子,会成为固定的受气包。

7.捡到掉在地上的硬币,可以拿回家积攒起来,但是钱包却不能据为己有,拾金不昧是最宝贵的品质之一。

8.别人真诚款待你吃东西,如果你不喜欢的话,可以说“我吃饱了”但是绝对不能说“很难吃”。

任何食物都曾是有生命的,绝对不能想吃就吃,想扔就扔。

9.用不着刻意和别人比较,就像名字、长相各不相同一样,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世界才这样丰富和有趣,人生才这样多彩。

10.当感觉到危险和有必要的时候,任何规矩都不用遵守,因为生命比什么都重要。

在独自遇到坏人和遭遇危险的时候,能够保护你自己的人,就只有你自己。

相关推荐

引言:蒙台梭利教学法是一种全面提升儿童素质,发展儿童潜能的教育方法。她巧妙的利用儿童自身的成长要求,在不损害儿童自由与快乐的前提下实现教育的目的。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存在着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这种生...

2019-12-13 阅读全文

引言:助养孤儿培养孩子有爱心,和孩子一起看比赛激发孩子的集体荣誉感,为孩子创造机会提高各方面的技能……她把这些贴近生活、贴近现实、贴近心灵的经验又传授给听讲的广大母亲,使大家受益匪浅。 由于蒙台梭利教...

2019-12-13 阅读全文

引言:儿童不是成人和教师进行灌注的容器;不是可以任意塑造的蜡或泥;不是可以任意刻划的木块;也不是父母和教师培植的花木或饲养的动物,而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能动的、发展着的活生生的人。 蒙台梭利教育模式对...

2019-12-13 阅读全文

引言:美术在幼儿的活动中意义非同一般,对幼儿身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美术对幼儿的活动是一种实践,需要幼儿全身心的投入。从外界事物的感知、到情感的孕育。创造动机、意象的生成,到最后动手用一定的媒介塑造出...

2019-12-13 阅读全文

引言:在西方的传统意识中,一个人的道德被认为应该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本性,就像康德所说的那样,它与头上的星空是并存的。也正因为如此,西方人已经把对一个人的道德教育视为一个人必须具备的生存原则,那么中国人...

2019-12-13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