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丹麦:父母总把孩子“置之不理”

发布时间:2021-04-23

感恩父母活动总结。

教师与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应当是积极的,而不是选择压抑孩子!家长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时注意孩子学习情况,帮助孩子在学习的乐趣中不断成长!那么,家长可以在哪些方面帮助到教师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丹麦:父母总把孩子“置之不理”》,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丹麦是欧洲的发达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高福利国家之一。丹麦社会安宁稳定,百姓生活无后顾之忧,是世界上犯罪率最低的国家之一。

在丹麦,父母总是把孩子“置之不理”。孩子很小的时候,换尿布可以很简单,妈妈把这种工作交给爸爸,自己则不管也不问。父母可以把孩子放在院子里的草坪上晒太阳,自己则在屋子里呆着,偶尔会看一下窗外孩子还在不在。如果忘记孩子还在外面玩,自己又去干别的事情了,往往最后是孩子自己回来或者由警察送回来。

在丹麦,当孩子两岁的时候就得自己做很多事情了,比如孩子想拿冰箱里的饮料喝,爸爸妈妈往往不会帮他们从冰箱里拿,而是让孩子自己去取。在父母看来,两岁的孩子做这些事情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如果父母帮孩子做了,反而是不可想象的。

而且,丹麦的父母很放心让孩子从小就到外面去玩,甚至带着孩子去外面玩而忘记带孩子回家他们也不会太担心,在这个国家生活是如此安全,趁机让孩子从小就学会独立思考、解决问题难道不是很好的机会吗?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面对“熊”孩子,我们不妨学学丹麦警察


娃娃玩“子弹飞”,药店频频受伤,工作人员是苦不堪言。如今小肇事者被抓并被扭送到了学校,校长表示会通知家长。接下来这些“熊孩子”会得到什么惩罚?很有可能是老师的严厉批评,乃至被要求写检讨,家长的大声呵斥,乃至送上“竹片子炒肉”。这难道就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吗?

有这样一个让人备感温馨的小故事,一位丹麦警察在巡逻时看到一辆自行车飞驰而来,警察测速后,发现车速居然接近汽车的速度。警察驾车追上了这辆自行车并拦了下来,骑车人是一名中学生,说自己要迟到了,不得不骑飞车。警察要求孩子留下了学校和姓名,并叮嘱他先去上学,路上慢点骑。不久后,那个孩子的学校收到一封自行车俱乐部的来信。信中说,欢迎那个叫斯卡斯代尔的孩子参加他们的俱乐部,信中还夹寄着一张警察测定的车速。几年后,丹麦出了位奥运会自行车赛冠军,他正是斯卡斯代尔。

一次温情惩罚造就了一个冠军,改变了一个孩子的命运,这耐人寻味。咱们的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在处罚“熊孩子”时,能否学学那位丹麦警察的做法呢?平心而论,孩子投掷玻璃片、铁皮等不仅会损害人家的财物,也不安全,大人确实应该教育。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孩子这么做是出于对网络游戏的迷恋,主观上并无太大恶意,而爱玩也是孩子的天性,大人如果只是严厉斥责,或许反倒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收不到好的效果。

因此在这一问题上,老师和家长在进行必要的教育,告诉孩子这么做的危害性,让他们明白其中的道理后也可以考虑进行必要的疏导。孩子们不是爱玩“让子弹飞一会”嘛,那不妨搞一个校园版游戏。如在校园内举办擂台赛,组织爱玩这一游戏的孩子们比试一番,看谁用沙包打气球或靶子更准,优胜者有奖励,并邀请家长现场加油。孩子玩得痛快,还会再在校外用玻璃片、铁皮乱砸东西吗?

这样疏堵结合,尊重孩子的天性,相信孩子不仅能改掉坏毛病,还能从中收获快乐,更加幸福地成长,没准还能从中挖掘几个射击、射箭项目的好苗子。

父母必读:孩子问题,父母制造。


很多时候,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制造”的,你光盯着孩子的问题犯愁,却不去反省自己如何“制造”了这些问题,即使能一时能把某个问题压下去,也是治标不治本,因为问题的根源在你身上,而不是在孩子身上,不改变自己的内在,孩子的问题是不可能真正消除的。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因为……

一、孩子的问题是父母内在焦虑的投射

每一个当了父母的成人,都难免对自己的成长心存这样那样的缺憾,孩子出生后,很容易本能地把对自己的不满投射到孩子身上,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性格内向的家长看到孩子不敢登台表演更容易着急,一个从小就容易受欺负的家长对孩子的忍气吞声更加敏感。

因为父母心里总是心存这样那样的焦虑,自然禁不住在所关注的方面对心爱的孩子“明察秋毫”,不知不觉就带着问题的眼光去看孩子了,带着问题的眼光看孩子,看到的当然都是问题,因为我们的注意力在问题上,就决定了一些不是问题的行为无意中被选择性过滤了,其实我们关注到的问题行为,只是自己内心焦虑的投射而已!如果不能觉察内心的这种否定性投射,强大自己内心的力量,那么,教育办法再多,孩子的问题还是源源不断地往外涌现的!

二、孩子的问题源于家长内心的恐惧

“问题”孩子的背后,往往是一个内心充满恐惧、对这个世界没有安全感的父母,因为对掌控局面缺乏信心,这样的父母往往希望能控制一切,看不得孩子偏离自己意志的地方,结果就很容易发生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管不住孩子,因为孩子的身心发展自有其规律,他的成长是跟着成熟的节奏来的,而不是跟着父母的期望来的,一旦内心恐惧的父母发现孩子不按自己的要求来,就乱了分寸,觉得孩子出问题了。

另一种情况是孩子被管的服服帖帖,看似应该合乎父母意愿了,其实却不然,因为孩子是在父母的管束和控制下成长的,长成的只能是父母设计出来的样子,但因为父母本身是有问题的,孩子也不可能绝对完美无缺,总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出来。所以,如果父母本身心存恐惧,控制欲强,那么无论孩子怎么成长,总会被父母发现问题的。

三、你关注什么,孩子就拿什么问题来控制你

有个家长跟我交流孩子便秘的问题,谈到孩子近几年都被便秘困扰的现状,非常抓狂,控制不住地担心,问我该怎么办?朋友对这个事件更具体的描述让我想起女儿桐桐便秘的经历,因为我的女儿桐桐小时候就深受便秘困扰,她的大便一度成为我们全家的心头大患,每次大便我们都要全家出动连哄带骗,平时只要听说吃什么对通便有好处,我们都会拿来尝试,中医西医都看过,结果却不甚理想,可以说我们越用心,小家伙的大便越糟糕,直到折腾的我们失去了治疗的信心,不得不放弃各种精心安排的医疗食疗,谁知就在我们不再去管这个问题之后,小家伙的便秘不知不觉地好了。

结合跟其他家长交流的一些体会,这段经历让我意识到,育儿过程中,父母越是关注什么,孩子就越容易在哪里出问题,因为父母的关注点是孩子控制家长最好的切口!父母在极其关注什么的时候,弱小的孩子也会慢慢发现,原来只要在父母关注的方面稍稍出点问题,就可以让自己变得强大起来,强大到可以跟爸爸妈妈抗衡了,不加利用这点才怪呢!所以,不必奇怪家长越是关注孩子的吃饭问题,孩子的吃饭越成问题,越是关注孩子的成绩,孩子的成绩越容易让人抓狂。我把这个道理讲给那位家长,她恍然大悟:“以前我是弱化,怕给她增加压力,上学后我转为提醒,慢慢的发展为恐吓,因她爱吃,又变成恐吓加诱惑,最近我对这事快扛不住了,常在她说要拉又拉不出来时,向她发火!看来我错了,应回到最初!”

四、过分的关注是一种压力,让孩子因焦虑而失常

有一个听起来可能有点惨痛的例子,却是一个好友家的真实情况。这个朋友,因为担心培养不出成功的孩子,从小非常关注孩子的学习,关注到几近严苛的地步,孩子即使考个99分,也会被责骂,为了给孩子一个尽量优越的读书环境,从小到大,都是托人让孩子上最好的学校,高压之下,孩子也的确非常争气,直到高中之前,一直在班里的佼佼者,可是上了高中之后,当朋友因为希望孩子出国留学给他换了一个高中的预备班时,压力之下,孩子突然出了问题-----严重焦虑,不敢抬头看人,总觉得别人看不起他,总是低着头,神情呆滞,跟他讲话他也没大反应,不得不休学。孩子休学这段时间,爱儿心切的朋友才意识到到问题的严重性,四处求治,在一次家庭系统排列治疗课上,孩子终于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如果低着头更快乐的话,还是低着头的好。”显然,孩子的躯体化症状就是对学习压力的逃避!

由此可见,很多时候,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关注出来的,对这些问题的关注,又源于父母内心的焦虑和恐惧,所以,改变孩子的“问题”行为,最根本的不是学习具体的操作办法,而是自己父母的改变,家长自己的内心强大了,才不会在孩子身上投射太多的恐惧,亦无需通过控制孩子来获得掌控局面的安全感,看到的“问题”,自然就少了很多。所以,一个明智的父母,应该是一个善于觉察、自省的父母,能够及时觉察到自己内心的恐惧,并想办法疗愈自己,也只有先把自己修养的强大,正能量才会自然溢出,让孩子得到滋养。

丹麦幼儿教育的制度设计与实践


丹麦幼儿教育的制度设计与实践

丹麦政府颁布法令,将“学前班”教育列入强制性教育范畴,规定所有适龄儿童均必须接受学前班教育。六岁幼儿教育是丹麦幼儿教育的最后一年,也是连接小学教育最关键的一年,在学前教育体系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丹麦六岁幼儿教育的制度设计与实践

在丹麦,从地方各郡到各幼教机构的管理者和普通教师均具有高度的自主权,政府除对机构设置和数量有较为严格的控制外,具体教学活动的安排均由各幼教机构自行设定。

(一)教学目标

让儿童熟悉和适应学校环境,通过游戏与相互合作培养幼儿的群体意识、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适应学校生活做准备是丹麦幼儿教育的基本宗旨。丹麦政府倡导每个幼儿都享有同等受教育的权利,在组织学习与生活方面均以尊重幼儿的人格、发展他们的天性为准则。在丹麦,没有固定性或模式化的幼儿教育教学目标和实施细则,所有教学活动均在社会事务部颁布的《社会服务法案》(SocialServices Act)指导纲领下进行,六岁幼儿教育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必须以关注所有幼儿的身心发展需要为宗旨,其教学活动设计始终依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第二,所有幼教机构都将致力于培养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和形成其独立人格作为教育目标,使幼儿能够与周围环境进行良好的融合与沟通,促使幼儿在科学的活动设计中获得身心全面发展;第三,所有六岁幼儿的教育机构都必须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其教学活动安排要考虑到与小学教育的自然衔接,为幼儿顺利进入小学阶段的教育做好准备。由于丹麦的幼教机构没有国家强制的具体教学目标的限制,因此幼儿教师可以自主地选择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使幼儿能够在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下成长,他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得到极大的尊重。

(二)课程设置

目前,丹麦的幼儿园和学前班都没有固定的课程标准,各郡教育主管部门仅为六岁幼儿教育机构提供基本的课程框架。框架内容主要包括:幼儿社会能力发展、情绪发展、体能发展、语言发展(包含交流、语音意识、早期阅读和写作)、计算、科学、美术和环境适应能力的提高等。各个幼教机构的教师均可以在较为宽泛的框架内制定课程计划。随着社会的发展,丹麦政府也将性教育纳入到六岁幼儿教育中来,并将六岁定为儿童接受性教育的起点。尽管在制度和政策上,丹麦政府反对让 “学习”成为幼儿的负担和任务,但是也强调六岁教育对于衔接小学教育的重要性。主张在六岁幼儿教育过程中,要做好文化上、体能上及制度上的准备,特别为幼儿提供一种牢固的并对其具有重要支持作用的学习和发展环境。在这样环境里,幼儿能够获得自信,承担相应的责任,能够与其他儿童、成人进行良好的接触,培养幼儿的社会性。同时,教师也通过各种活动和专门课程对学生社会技能、积极的人生态度及良好的学习探究性格进行培养。无论是教育管理者,还是教师,均十分重视将六岁幼儿教育与六岁前幼儿的教育加以区别,与那种完全以游戏为基础的环境教学截然分开,根据幼儿发展的特征创设新的课程。

(三)教学模式

在六岁幼儿教学方面,丹麦主要采取“活动计划”(Activity Pla璐)方式,即巧妙地将各种算术和识字等方面的知识嵌入到各种游戏活动中,因此,在绝大多数的六岁幼儿课程中,没有单独的算术或识字课程。例如,在进行数字硬币游戏时,教师会让幼儿剪出两枚1克朗纸硬币去同其他幼儿交换一枚2克朗纸硬币;或者让他们用l枚lO克朗纸硬币去交换10枚1克朗纸硬币。通过类似游戏,幼儿对数量换算更容易接受,记忆也更为深刻。此外,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也是六岁幼儿教学中的重要特色。在算术活动中,口头计算占据整个课程的绝大部分;在识字课程中,教师让幼儿通过对字词的识别找到相应的图案,不会让他们去记录自己的所看和所做。在整个六岁幼儿的教学活动中,丹麦与英国等国家将幼儿分为若干学习和活动小组的做法不同,他们更强调整班教学。在学习和活动过程中,孩子们可以在桌边,也可以在墙角,通过班级嘈杂和多样的声音来锻炼幼儿的听说能力和抗干扰能力,在整班教学中,儿童也更易形成集体观念。此外,师生交谈是丹麦六岁幼儿教育不可或缺的教学方式。在午餐或课余时间,不同年龄的幼儿与教师坐在一起进行谈话,教师通过谈话了解每位幼儿的不同特征,教师也有意地通过谈话活动来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及社会交往能力。

(四)学习评价

丹麦没有明确针对六岁幼儿的学习评价标准,幼教机构里教师对幼儿的学习评价工作内容主要是以面向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自尊心和独立人格的形成为主,并以幼儿自我学习评价为辅,不断加强教师与幼儿间的有效沟通。丹麦幼教机构十分重视家长对幼儿的学习评价结果,经常举行与家长的见面会,教师通过对幼儿能力表现的记录,与家长进行一对一的深度交流。教师为更好地尊重儿童,不会在家长和儿童面前将儿童进行相互比较。通过单独交流,教师能够更有效地全面了解幼儿的情况及家长的要求和意见,也更好地保护了儿童的隐私。幼儿家长也会积极参与到幼儿学习评价活动中来,并将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向教师和幼教机构领导进行反馈,同时,他们也给予教育者更大的信任和尊重。他们认为六岁幼儿教育应该是社会化的,或促进其社会化能力发展的,希望孩子能够感受到来幼教机构获得的“学习的兴趣”和“成长的乐趣”,以培养他们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与人交往的能力。

(五)教师角色

丹麦的幼儿教育师资队伍主要由幼儿教师、学前班教师和保育人员组成,他们在人职前,必须接受一定时段的课程培训,并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和较强的实践能力。长期以来,丹麦形成了十分开放的幼教管理文化。幼儿园园长或其他幼教机构负责人,对幼儿教师均给予极高的尊重和信任感,给予教师充分的教学自由。园长或校长主要负责整个教育机构的财务管理、教师工作部署、教师职业发展及与家长进行沟通等事务,他们对教师的教学不进行严格的控制或监督,只是以谈话或询问方式向教师了解教学进展情况及相关问题,通过获取对幼儿有利的教育信息,在教师研讨会上进行讨论。在教师配备上,在幼儿园或学前班,六岁幼儿教育的班级一般配备两名教师,其中一位教师负责组织教学活动,而另一位负责对幼儿的日常管理和保育工作。这些教师均来自专门的幼教培训学院,在这里他们要经过系统的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卫生学、生物学、文学艺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以及教育交往和沟通能力的培养等方面的课程学习和训练,他们到幼教机构上岗前必须持有专门资格证书。

丹麦六岁幼儿教育的主要特征

丹麦政府重视幼儿教育权利的实现,不断加强幼儿独立意识与合作意识的培养,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促进六岁幼儿教育向社会化方向过渡。经过长期的教育积累和实践,丹麦六岁幼儿教育形成了鲜明的国家特色。

(一)以教育平等为基础的自然教育

丹麦政府倡导幼儿不分年龄、种族和家庭出身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在具体实践中,教育管理者和教师充分尊重幼儿的隐私和意见。在六岁幼儿教育开展中,丹麦政府十分注重少数族裔幼儿的教育情况,特别对于其社会交往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给予更多关注。他们认为,无论是少数族裔还是普通幼儿,都是丹麦不可缺少的一员,教育应面向全体国民。因此,包括六岁幼儿教育在内的整个幼儿教育应以平等为基础。

(二)以自我独立为导向的快乐教育

加强对幼儿社会生存能力和独立意识的培养是丹麦六岁幼儿教育区别于其它阶段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从六岁开始着重培养幼儿的阅读素养、数学素养及科学素养,并根据社会不断变化的需求做出相应调整,最终使每个幼儿成为能够独立生活的个体。在注重培养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同时,丹麦教育机构反对向幼儿施予大量的“程式化学习”任务,而主张让幼儿以愉快的心态去学习和体验,反对由成绩和别人比较带来的压力。

(三)以学会交往为主体的社会化教育

在丹麦幼教机构中,普遍采用混龄编班,通过儿童之间的相互合作,最终使幼儿之间弱化相互间的年龄界限。教育机构鼓励年幼儿童、年长儿童与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在附设于小学的学前班,将六岁幼儿的教室与一年级相邻,通过相互交流和共同组织游戏,让他们提前适应小学环境,加强人际交往能力。同时,在班级座位排列上,没有固定模式,每周或每月进行轮换,扩大不同幼儿之间的交流机会。建立以学会交往为主体的社会化教育,受到了丹麦教育部门、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普遍重视,他们认为六岁幼儿教育的社会化培养是该阶段教育实施的最重要特征,也是实现幼儿能力全面发展的基础。

父母怎样教育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大家都知道早教的重要性,有些孩子相当顽皮,那么家长如何培养孩子习惯,如何教育儿童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呢?

孩子如何教育,有以下几个要点:

1、称赞法。

儿童教育专家过去坚持认为,在儿童教育方面不存在过分表扬的说法。如果你三岁的孩子向你展示了一幅他手绘的图画,你完全可以给他打个满分,告诉他这幅画简直棒极了。如果这幅画并不是他最出色的一张,你至少可以找出某个角度说一些鼓励的话:这种蓝色选择的非常好。

这样孩子听完会有一种动力和表现欲望。他会想下次表现的更加好。

2、批评会扼杀孩子的自信心。

儿童教育专家过去认为,批评会打击孩子培养起来的自信心。他们总是告诉父母:“如果你找不出任何鼓励的话,你最好就什么也别说。”曾在幼年时期受过父母严厉斥责的人,在为人父母后更愿意接受这样的建议。但是最新的研究结果发现,伤人自尊的批评与充满爱心的实话之间存在巨大差别。

新方法:用诚恳、关心的态度告诉孩子实情。

如果五岁的孩子把他写给奶奶的致谢信交给你看,你发现信上的字非常潦草,你不应该只说:“这是什么呀?拿回去重写一遍。”你可以委婉地告诉他:“这上面的字不是你写的最好看的字。我见过你写的更漂亮的字。为什么不写一张更漂亮的呢?”通过实事求是的评价,你可以赢得孩子对你的信任。用委婉的方式表达出实际情况能够鼓励孩子在做事时尽更大的努力。

3、传统方法:让孩子自己做选择,增强他们的自我意识。

这一传统教育理念的根据是:当你让孩子自己讲述他生活中发生的点点滴滴时,他会为自己独立做决定而感到信心备增。这并非完全正确,因为这样做容易使孩子得意忘形。许多父母现在不得不耐心聆听孩子细数身边发生的每一件琐事

父母如何教育孩子


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使得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想法越来越强烈。很多家长认为从小不让他学些特长,那么以后一定没有前途。就是因为家长的这种期望和想法,剥夺了孩子周末的休息时间,而不得不去面临父母为她所安排的一切。其实,这对孩子并没有好处,现在他们还小,不会表达一些真实想法,到大点,他们就会出现厌学、叛逆等一些不良现象。

记得有次,我问班上一个孩子:“你周末到哪里玩了呀!”她摇着脑袋低声地说:“没有,我周末要学钢琴、画画、跳舞、还要去老师那学毛笔字”。从她眼神里,我能读懂她内心深处其实是非常不愿意的。一个这么小的孩子就是因为父母的功利心、攀比心,使得孩子童年要承受非同龄所承受的学习压力。

每个孩子天性是活泼、好动,他们是从玩的过程中去学会一些本领,而不是所谓的“说教式”、“灌输式”、“代劳型”等模式来教育他们。每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独特之处,都有自己闪光的地方,要如何去挖掘这些潜能,这就要靠父母平时的观察、沟通和细心引导。如果家长盲目的决定孩子的一切,不尊重孩子不与孩子商量,这会造成孩子情绪不稳定、独立自主性不强、没有自信心……

所以家长如果对孩子过高的期望,会带来孩子的无望;过度的保护,会带来孩子的无能;过分的溺爱,带来孩子的无情;过多的干涉,带来孩子的无奈;过多的指责,带来孩子的无措。

父母要如何引导孩子呢?我认为在孩子的培育过程中要做到以下五点:

1、要学会培养孩子快乐而稳定的情绪。应注意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情绪要求,根据需要予以满足;尽可能地陪伴孩子,帮助孩子形成安全的依恋。

2、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性。如何培养幼儿独立性,先是给予孩子活动和玩耍的充分自由空间。在游戏中,只要他在规则之内,没有危险,父母就不要干预、不要过度保护、不要事事代劳,让孩子自己处理自己的事情。同时根据他的年龄,分配一些简单的劳动。如果孩子参与了简单的劳动,得到了点滴的成果,得到了大人的赞许,就会更加乐于独立自主地完成工作和接受任务。3、培养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正确的行为规则。在园里,孩子与孩子之间也就是一个小小的社会,在这个小社会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细小的纷争。比如,在一起玩玩具时,小朋友会出现一些打闹、抢玩具、咬人等不良行为。这时,老师与家长应及时处理,并耐心地告诉孩子打人、咬人、抢玩具等是不对的行为,要让孩子学会以商量口吻与同伴交流,不能一味的批评指责他们。还有些孩子在提出无理要求时,家长不能因为他的哭闹,马上就答应他的要求。因为这样

,会在无形中使孩子知道父母不答应他的要求,只要通过哭闹,父母就一定会答应的。还有在生活中家长应让孩子多观察和参与每日的家务,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

4、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每个孩子都需要大人的夸奖,当孩子开始使用各种方式来吸引大人注意和赞美时,自信心就开始得到发展。父母应肯定他们的成功,帮助他们克服困难,享受过程,而不必为孩子的失败而懊恼,也不必为孩子的领先而欣喜异常,重要的是他们获得了经验,这对孩子建立自信非常重要。

5、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爱好。一个懂得如何教育孩子的家长,他会尊重孩子的想法,以平等的关系进行相互沟通、相互交流,从中了解孩子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在生活中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着重培养。而不是盲目的为孩子报很多特长班,以为只有通过这样才能为孩子将来打好基础。

父母怎样正确教育孩子


1.每天花半个小时和孩子交流。

2.和孩子在家也要使用文明用语,“早上好,请,谢谢,晚安”等等。

3.让孩子养成爱卫生的好习惯。

4.多听听孩子的声音!——用耐心、用爱心、用开心,心是长着眼睛的!

5.不要为了提醒孩子,而总是揭孩子的伤疤。

6.严肃指出孩子的错误!

7.不要总对孩子一本正经,要多和孩子一起欢笑:因为笑声能让孩子更加热爱生活;引导孩子积极、轻松愉快的看待事物。

8.给孩子讲故事,要有耐心,故事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9.不要把当年未曾实现的理想强加在孩子身上,想让孩子去实现。

10.关爱孩子但适当时候适当的惩罚也是需要的,不要护孩子的短。

11.教育并不一定只是讲道理,有时适当可以采取一些强硬的措施。

12.结合孩子的表现,每天思考至少一个关于孩子成长的问题。

13.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培养幼儿高雅的审美情趣,注意引导、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在大自然中加深幼儿的情感体验,是非常有益的。

14.对于幼儿时期的孩子,不要让他们长时间地和自己的父母住在一起,隔代更亲,不利于教育。也许没有科学道理,但绝对适用。

15.注意培养孩子的善心。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16.教会孩子微笑,微笑面对生活的一切,微笑面对人生。

17.对孩子不要乱许愿,承诺的事情想尽一切办法也要兑现。

18.要常换位思考!对孩子的所做、所想等家长应常换位思考,假如我是孩子的话,我将会怎样?

19.给孩子一定的空间和自由,同时给一定的压力和责任!

20.向孩子说明,他本身已经很可爱了,不用再表现自己。

21.从来不说孩子比别的孩子差。

23.在孩子干的事情中,不断寻找值得赞许的东西。

24.不要吓孩子。以免造成孩子过分胆小、怕事。

25.不要当众批评和嘲笑孩子,以免造成心理畸形,失去自信心等。

26.不要对孩子过分严厉。以免孩子惧怕、害羞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养成面善心恶的性格。

27.不要过分夸奖孩子。以免孩子养成“沽名钓誉”的不良习气。

29.让孩子正确树立心目中的偶像。

父母怎样教育孩子学习


“孩子不用功读书怎么办?”

不少家长整天为这些问题而忧心忡忡。其实,孩子大多是愿意通过学习去了解新的东西的。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些孩子的确会变得讨厌念书、讨厌学习。造成这种情况的因素很多,而由于家庭因素影响所致的却占了大多数。

当孩子讨厌上学念书时,家长应先检讨一下自身有无以下行为:

◎ 容易生气,动不动就打骂孩子;

◎ 从不称赞孩子;

◎ 总是要求孩子考试得第一名或100分;

◎ 不给孩子娱乐的时间,只要孩子一打开电视,他们便会问:“功课做好了没有?为什么看电视?”

◎ 给孩子许多补充练习。除了学校的作业外,孩子还要做爸爸妈妈布置的家庭作业。

除此以外,像父母不和、家庭生活不协调、双亲外出工作等,都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情绪,使他无心念书。

(一)让孩子保持愉快的学习情绪

家长必须了解,孩子心情愉快时会比较喜欢学习,学得更好更起劲,因此家长指导孩子学习时应注意:

1.不要操之过急

家长应了解孩子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孩子共同设计一个可行的学习目标,切忌因操之过急而给孩子造成压力。

2.要保持自己愉快的心情

家长的心情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情绪,因此,在帮助孩子学习时,家长一定要保持心情愉快,这种情绪会让孩子感觉到学习本身就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3.帮助孩子一起解决问题

家长如果发现孩子能力不及的时候,就要想办法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否则会使孩子对学习产生畏惧感

(二)用游戏性的语言对孩子提出要求

许多家长对孩子提出要求时不注意方式,以为只要孩子明白大人的意思就行了。其实,家长对孩子用游戏性或音乐的语言说话是很有鼓励作用的。

有一次,我到一个朋友家做客,见他的孩子玩意正浓。这时,孩子的母亲用微笑的态度,在孩子旁边用儿歌的旋律唱出:“乖孩子,要学琴,叔叔婶婶再会吧!”然后轻轻拉了拉孩子的手。孩子果然愉快地放下手中的玩具,向客人打了招呼,跟着妈妈去房间了。这位母亲用游戏性语言成功地唤起了孩子学习的兴趣。

相反地,如果这位母亲用责骂的语气对孩子说:“学琴的时间到啦,赶快到房间去”,孩子就算是放下手中的玩具,跟妈妈去学琴,也一定学不好!

(三)给孩子恰当的关怀和鼓励

家长应为孩子提供一个属于他自己的环境,并适时地关爱、鼓励孩子,让孩子养成自动自觉的学习态度。

我有一个学生伟强。他家居住面积不大,爸爸就在他的床边放置了一张小桌子,在桌子的左上角安装了一盏灯。每天晚上,全家人吃过晚饭,就会各自干自己的事情:爸爸静静地坐在沙发上读报;妈妈轻轻地做家务;伟强也就会自动走到他自己的书桌前,坐在椅子上做功课。

适当的时机,爸爸妈妈会走到伟强面前,对他说:“我知道你一定会把功课做好的。你真乖,不用爸妈担心。”在父母默默的鼓励和支持下,伟强养成了自动学习的态度。

(四)帮孩子建立起自信心

家长要指出孩子的优点,让他知道自己的潜能,对自己充满自信心。

我认识一位很成功的人士,他小时候因入学早,各方面表现都不如意,因此很自卑。

有一次他和小朋友在家里玩拍皮球,比其他的小朋友拍得又多又好。他爸爸对他说:“孩子,你真行!你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孩子。你是班里年纪最小的,如果你晚入学一年就好了。不过,我们一起努力,解决问题,你会赶上别人的。”经过那一次,他对自己恢复了信心,知道自己有潜能,开始努力读书了,很快便成为佼佼者。

家园共育《丹麦:父母总把孩子“置之不理”》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感恩父母活动总结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面对“熊”孩子,我们不妨学学丹麦警察 娃娃玩“子弹飞”,药店频频受伤,工作人员是苦不堪言。如今小肇事者被抓并被扭送到了学校,校长表示会通知家长。接下来这些“熊孩子”会得到什么惩罚?很有可能是老师的严厉批评,乃至被要求写检讨,家长的大声呵斥...
    2021-12-06 阅读全文
  • 新年教室布置之漂亮的教室 “哇,我们教室好漂亮啊!”“看,这个花是我和妈妈一起做的!”“这个是我爸爸挂上去的!”“这个是妈妈剪,我贴上去的!”下午从午睡室来到教室后,孩子们指着教室里的挂饰谈论着,满脸的自豪与开心! 这次的新年...
    2021-04-13 阅读全文
  • 不理睬也是一种方法 开学有一个月了,今年刚入园的小班孩子渐渐适应了幼儿园的学习、生活环境,学习和生活开始步入正规。 但是每个班总会有几个特殊的小朋友不能很快融入集体中,有的性格、脾气特殊,有的在饮食上有比较严重的问题。 ...
    2020-11-02 阅读全文
  • 不理人的小丑鱼的故事 1、不理人的小丑鱼的故事 一天,小乌龟找小丑鱼聊天,小乌龟说的兴致勃勃,可小丑鱼睁着大大的眼睛,却不回它的话。 小乌龟停下了话匣子,它生气的说:“嘿!小丑鱼!你为什么不和我说话呀?” 可小丑鱼还是不回...
    2020-12-03 阅读全文
  • 父母必读:孩子问题,父母制造。 很多时候,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制造”的,你光盯着孩子的问题犯愁,却不去反省自己如何“制造”了这些问题,即使能一时能把某个问题压下去,也是治标不治本,因为问题的根源在你身上,而不是在孩子身上,不改变自己...
    2020-12-09 阅读全文

娃娃玩“子弹飞”,药店频频受伤,工作人员是苦不堪言。如今小肇事者被抓并被扭送到了学校,校长表示会通知家长。接下来这些“熊孩子”会得到什么惩罚?很有可能是老师的严厉批评,乃至被要求写检讨,家长的大声呵斥...

2021-12-06 阅读全文

“哇,我们教室好漂亮啊!”“看,这个花是我和妈妈一起做的!”“这个是我爸爸挂上去的!”“这个是妈妈剪,我贴上去的!”下午从午睡室来到教室后,孩子们指着教室里的挂饰谈论着,满脸的自豪与开心! 这次的新年...

2021-04-13 阅读全文

开学有一个月了,今年刚入园的小班孩子渐渐适应了幼儿园的学习、生活环境,学习和生活开始步入正规。 但是每个班总会有几个特殊的小朋友不能很快融入集体中,有的性格、脾气特殊,有的在饮食上有比较严重的问题。 ...

2020-11-02 阅读全文

1、不理人的小丑鱼的故事 一天,小乌龟找小丑鱼聊天,小乌龟说的兴致勃勃,可小丑鱼睁着大大的眼睛,却不回它的话。 小乌龟停下了话匣子,它生气的说:“嘿!小丑鱼!你为什么不和我说话呀?” 可小丑鱼还是不回...

2020-12-03 阅读全文

很多时候,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制造”的,你光盯着孩子的问题犯愁,却不去反省自己如何“制造”了这些问题,即使能一时能把某个问题压下去,也是治标不治本,因为问题的根源在你身上,而不是在孩子身上,不改变自己...

2020-12-09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