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美国专家教孩子学习和生活

发布时间:2021-04-21

教育和美好的生活的读书笔记。

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所以好的家园教育非常重要!教师应当定期开家长会,进行沟通协商,帮助孩子们走出一条精彩的人生之路!那么,家园教育中有哪些是父母必做的功课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美国专家教孩子学习和生活”,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几乎每个为人父母者都有类似的经历;在于孩子的对峙中不知如何是好,先是好言相劝,继而大发雷霆,随后又悔意顿生,向做一切可能的事情来补偿对孩子的伤害。这样的情形循环往复夺走了许多父母和孩子的快乐,也使得孩子持宠生娇。面对这样的困境,日前来沪访问的美国俄勒冈心理学博士朱利安·泰普林在教育报刊总社上海心桥教育机构接受了记者的采访,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理性的对待孩子的物质要求,教会孩子如何抵御广告的不良影响;提高孩子的“玩商”,让孩子学会在学习和玩耍之间取得平衡。泰普林提出的“大脑操”,更可以操练孩子的思维,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受到了美国家庭的欢迎,现在,泰普林也把这种“大脑操”介绍给中国孩子。

中国家长是“溺爱”非“智爱”wWw.YjS21.cOm

年过花甲的朱利安·泰普林是半个“中国通”,从上世纪90年代起开始关注中国孩子以及中国式家庭教育。在国外,泰普林一直看到许多中国留学生,尤其是小留学生非常任性、自我,大把大把地画着家里的钱,却丝毫不懂得珍惜和感恩,还经常逃学,开着名贵跑车带着小女有兜风。这些都引起了泰普林的关注,在对中国的家庭方式进行8年考察后,泰普林得出了答案。“家长们的期望本该是让孩子快乐的,但是,我很遗憾的看到,目前中国的家庭教育还存在不少误区。诸如‘夫为子纲’、‘不打不成才’的心理、‘老子不成器,儿子来圆梦’的补偿心理,在孩子身上盲目投资、攀比的趋众心理,以及视孩子为掌上明珠的溺爱心理,等等。其中,中国家长表现更多得溺爱而不是‘智爱’。”

泰普林把现在中国的独生子女称作“被宠坏的一代”,在谈到中国孩子被溺爱的情况比国外严重时,他解释说:“这也许与中国传统的家庭生活有关,在美国,孩子从18岁起就可以离开父母独立生活,所有学习、生活和交友等都有自己独自处理,孩子跟家庭的联系没有中国那么密切。其次,美国家长都非常重视对孩子进行吃苦耐劳的锻炼,让孩子参与劳动,为家里承担一定得义务,从而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但在中国,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是家里的宝贝,家长常常有这样得想法:‘宝贝,我们爱你,我们不能让你受一点委屈,从小就要让你过上幸福安逸的生活。’这是一个十分危险的想法。”泰普林强调,要改变中国孩子身上存在的一些问题,要从改变父母的溺爱开始。

提高“玩商”,平衡游戏和学习

在许多父母看来,如果孩子玩心太重,必然会影响学业,而学业又是和学习成绩联系在一起的,于是,这些爱玩的孩子就被父母们定为“淘孩子”甚至是“坏孩子”。泰普林指出,孩子应该有孩子的天地,游戏更是激发孩子潜能的极佳手段。孩子会将木棍当成马骑,将纸飞机当火箭,正是这些在成年人看来十分幼稚甚至可笑的行为,构成了孩子创造力的源泉和动力。“除了‘智商’和‘情商’外,孩子还应该学会玩,精通‘玩商’。”

如何提高孩子的“玩商”呢?泰普林说,家长的引导和鼓励很重要,尤其是家长提供给孩子一个轻松的环境。比如说,孩子不小心将牛奶倒在地上,如果家长能说“倒出这么好看的图案,不玩太可惜了,我们用牛奶画画吧”,那么孩子对玩就有了积极的想法,但如果家长说“才拖好的地板又弄脏了,这孩子真讨厌”,那么孩子肯定就会有挫折感,也不能尽情享受玩的乐趣了。“由于玩的观念不同,玩的环境不同,孩子的‘玩商’也大不相同。我建议家长,不要让玩变成孩子的奢侈品。”

泰普林表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终生的老师。聪明的父母不会给孩子戴上“紧箍咒”,更不会对孩子采取“残酷教育、无情打击”,而是让他丰衣足食的基础上,再给他理智的爱、健康的感情、知识的让分以及优秀的品德与教养。家庭教育是一门既高深又简单的学问。说它高深,是因为它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尤其要把孩子培养成才,需要父母付出太多的心血;说它简单,是因为只要心中有爱和教育良方,每个父母都可以做的很好,都可以发掘孩子身上独一无二的天赋和价值,最终价他们引向成材。

“大脑操”,培养孩子思维能力

在对中国孩子的调查中,泰普林表示,中国孩子普遍缺乏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所以针对这一问题,泰普林抛出了自己的独门秘笈:“大脑操”。泰普林表示,家长们要教会孩子经常思考这三个问题:这是一种解决方法,还有其他的方法吗?如果那样做会有什么样的情况出现?如果那样做,对方会有怎样的感受?这三个问题可以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

“这是一种解决方法,还有其他解决方法吗?”家长应该鼓励孩子随时用这样得问题问自己,因为对他的回答,可以引导孩子灵活思考,并使孩子的思维富于创造性。泰普林说,很遗憾,大部分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常常会放弃再多问孩子一个问题的机会。记住,让孩子不要停下思维,“再想想,还有其他的办法吗”,说出这句话只需要你几秒钟时间,但这句话可能力与孩子的一生。

“如果那样做,会有什么样的情况出现?”这个问题可以帮助孩子在做计划时,能与想到最终的结果,并以此指导当前的行动。孩子经常问自己这个问题,也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和危险发生。冲动的孩子往往是由于不顾及后果、莽撞行事,而使自己陷入困境的。逐步训练孩子让成行动前思考后果的习惯,那么,这个孩子相对于其他孩子来说就更会有预见性,他能看到事态的发展方向,更有远见也当然更具有竞争力。

“如果那样做,对方会有什么样的感受?”无论孩子还是成人,如果无视于他人的情感和利益,社会交往就会出现问题,严重的甚至可能因侵犯他人利益而犯罪。相反,如果能够顾及别人的情感和利益,善于与人相处,孩子就能够成为任何一个团队的优秀成员,或者成为一个团队的优秀领导者。思考“别人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别人会有怎样的感受”,可以帮助孩子认识到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一位的以自我为中心,会有碍自己的发展。

在广告诱惑前学会自我保护

泰普林还向记者公布了他研究了6年的一个解决孩子问题的“药方”,即通过TSP系统解决难题——让孩子学会思考(think)、学习(study)和自我保护(protect)——从而帮助孩子成功。而“自我保护”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家长要帮助孩子抵制广告的物质诱惑。“你得学会让孩子在复杂的信息面前辨别方向,这时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的第一步,而抵制某些广告的不良影响,应该是现代社会保护孩子的一大课题。保护孩子排斥来自娱乐界、广告上的某些心理学、性观念上的伎俩,告诉他们:这不是真正的生活。在孩子们了解到这是心理诱惑后,就完全可以抵制诱惑了。”

关于家长在孩子成长中的困惑,以及家长与孩子沟通障碍等问题,泰普林则以一位长者的睿智告诉年轻的家长,一位的责骂甚至体罚于事无补,多调查、想办法才是上上之策。“我家的孩子不爱学习,不接受家长的批评”,这是让众多家长头痛的问题。泰普林开出了让孩子建立目标的“药方”,提出让孩子在早期就看到关于自己未来的多种可能性,“比如让孩子了解外交官是怎么回事,司机是如何工作的......让孩子看到将来自己也可以进行多种选择。当孩子有了目标后,不用家长费心督促,他们自己就会主动地为实现目标而学习。”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美国财商专家:孩子应知的16件经济生活小事


不少家长朋友会纠结:一方面,零花钱的归属权一定是孩子自己,另一方面又担心孩子不会合理规划和使用钱。

财商专家们列出的一份清单——“孩子应知的16件经济生活小事”,对应3-18岁四个年龄段的孩子,共提出52个实用建议,可视为家长引导孩子规划零花钱的实用指南,非常值得收藏和分享给有同样困惑的朋友。

3-5岁

第一件事:你需要用钱来买东西。

活动1:认清每一个硬币以及它们的价值;

活动2:跟孩子讨论一下哪些东西是不需要花费的,比如和朋友一起玩耍;

活动3:解释清楚一些需要付费的东西,比如雪糕、汽油或者衣服。

第二件事:你通过工作来赚钱。

活动4:给孩子讲解你的工作内容;

活动5:走访你周边的邻居或者小镇并指出在工作的人们(比如公车司机、警察);

活动6:给孩子解释为什么人们要开创自己的事业(比如衣服商店、餐馆和一些企业);

活动7:鼓励你的孩子去思考,如何通过设立一个卖柠檬水或者饼干的小摊位来赚钱。

第三件事:你可以在买东西之前先等一等。

活动8:当你的孩子正在排队准备荡秋千或者正期待着她美好假期的到来时,告诉她,有些时候,我们想要的东西,都是需要等待的;

活动9:找三个罐子或者瓶子,分别贴上标签,一个是储蓄用的,一个是开销用的,一个是分享用的;

活动10:建议你的孩子将一部分得回来的钱存到“储蓄罐”里,这样他就可以在存够钱的时候买一个他想要的玩具。

第四件事:“你想要”和“你需要”是有区别的。

活动11:当你在外面购物时,给孩子指出哪些是必需品(比如食物和衣物),然后问一下你的孩子有哪些东西是他想要的但是不是必要的;

活动12:跟你的孩子聊一下家里平常是怎么样决定,要买哪些东西和不买哪些东西。问一下孩子觉得哪个更重要:买饼干或者新鲜的水果?买苏打水还是牛奶?

活动13:画一个圆圈,将它分成几个部分:食物、房租或者房贷、衣物以及可买可不买的东西,让孩子知道可以支付的钱是有限的。

6-10岁

第五件事:关于如何使用你的钱,你需要做一些决定。

活动14:让孩子参与到你的一些小决策中。例如,在杂货店,给你的孩子解释为什么你选择这个货品而不是其他的货品;

活动15:给孩子两块钱,让他挑选自己想要买的水果;

活动16:和孩子一起出去购物时,大声地问一下自己:“我是不是真的需要这件物品?我可不可以向别人借来而不需要花钱买?在别的地方买会不会比较便宜?”

第六件事:决定购买之前先货比三家。

活动17:跟你的孩子一起挑选一个玩具,并在多家实体店或者网络上寻找,对比各家店铺的价格;

活动18:使用优惠券或者折扣卡,并让你的孩子知道你省下了多少钱;

活动19:当孩子帮忙剪或者打印优惠券时,考虑一下将节省下来的一部分钱交给他保存。

第七件事:在网上登记个人信息是很危险的,甚至会付出高昂的代价。

活动20:留意一下你孩子浏览了哪些网站;

活动21:挑选出一些合适的网站,将不合适的网站用“ParentalControl(家长监控)”功能屏蔽掉;

活动22:告诉孩子,当他使用电脑时,永远不要将个人信息告诉别人,比如生日、地址、电话号码或者学校名称等,并将此定为规矩;

活动23:孩子在网上购买任何东西之前都必须得到你的允许。

第八件事:将你的钱存在储蓄账户里可以保障它的安全并且得到利息。

活动24:带孩子去附近的一家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或者信用合作社;

活动25:咨询一下一个储蓄账户的利息率是多少;

活动26:和孩子一起讨论,储蓄账户里的钱是怎么被银行保管的。如果这家银行停业了,孩子将会拿回他的钱;

活动27:给你的孩子开一个储蓄账户。

11-13岁

第九件事:每得到一块钱,应该存下至少一毛钱。

活动28:鼓励你的孩子将收入的10%存起来;

活动29:让孩子设立一个目标,允许他买想买的东西,并让他努力朝着目标工作赚钱;

活动30:不断强化孩子的储蓄习惯,每年都要带着孩子去两、三次银行,将钱存起来,而且每次都要看一下比上一次来多了多少钱;

活动31:考虑一下制作一个“匹配方案”,他每存起一块钱,就给他25分。

第十件事:在线输入个人信息是有风险的,因为有人会盗走它。

活动32:跟孩子一起讨论网上输入信息的危险性;

活动33:解释为什么小偷可以用社会保障的号码或者其他个人信息来登录你的信用卡,并创一个假的文件;

活动34:给孩子分析一下那些网上“免费提供”的东西(比如电话铃声、游戏),其实都是欺骗客户,让用户在不知情的状况下收取费用;

活动35:告诉孩子,绝对不要回复陌生人发来的邮件或者点击那些突然弹出来的广告,并将这件事定为规矩。

第十一件事:尽早将钱存入银行,你的钱将因复利而涨得越多更快。

活动36:复利是指在每经过一个计息期后,都要将所生的利息加入本金里,以计算下期的利息。

活动37:如果孩子将100块从14岁开始就存入银行,假设每年可以得到5%的增长,那么他将在65岁的时候得到23,000块。但是,如果他35岁才开始存钱,那么他65岁的时候只能得到7000块。

活动38:和孩子讨论一下他可以存多少钱。他什么时候会放弃继续存钱?这样做是否值得?

第十二件事:使用信用卡就像贷款一样,如果你不能每个月都将账单还清,你将会被收取利息,甚至欠下比你的账单还贵的钱债。

活动39:和孩子探讨,为什么不应该使用信用卡去买你没有足够现金去支付的东西;

活动40:与孩子一起上网查看信用卡可以提供的好处有哪些,并将其与银行提供的利息作比较;

活动41:跟孩子聊一下为什么信用卡在网上购物时是很有用、很方便的。

14-18岁

第十三件事:比较各所大学的好处时,将学校所需的费用列进考虑范围内。

活动42:让孩子知道上过大学的人一般薪酬是没上过大学的人的两倍;

活动43:讨论一下你每年可以为你孩子的大学交多少学杂费用;

第十四件事:你应该避免使用信用卡去购买现金不足以支付的东西。

活动44:和你的孩子一起填收支表;

活动45:跟孩子一起探讨为什么有一个收支记录表可以帮助他避免使用信用卡;

活动46:将这条规则带回家:当你决定要用信用卡时,必须保证每个月的还款日要还清那一期的款项;否则,你会被收取高额的利息费;

第十五件事:你的第一张薪酬支票其实比上面显示的数目少,因为这些钱是需要缴税的。

活动47:给孩子讲一下总额工资(扣减前的数目)和净额工资(实际拿回家的数目)的区别;

活动48:给孩子解释一下为什么要纳多少税是建立在你赚多少工资的基础上的(2012年,赚8,700块或者以下的单身者每年需要上缴10%的税;赚8,700-35,350块的单身者则需要上缴15%的税)

活动49:和孩子一起讨论税收的作用,包括学校、道路维修费和老人的医疗帮助费用。

活动50:当你孩子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之后,帮助他制订一个自动储蓄计划,好让他每份收入的10%都将直接存进储蓄账户里。

第十六件事:一把你的钱存储和投资在Roth IRA(罗斯个人退休账户)是个不错的选择。

活动51:如果你的孩子有一份工作了,鼓励他开一个Roth IRA账户(个人退休金账户);

活动52:使用“72法则”来预测多少年以后你存的钱会翻倍。举个例子,如果你开的账户可以赚8%的利息,你将在9年后获得翻倍的钱(72除以8等于9)。

专家:家教>学校教育


众所周知,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而“家庭教育”正是指以家庭亲缘关系为主要维系基础,看护人与幼儿之间形成以互动为核心内容的亲子关系。

最近,安徽省教育厅发出“禁书令”,要求各级各类幼儿园一律不得使用幼儿教材、课本,以及以操作材料、手工材料等任何名义出版的变相教材,严禁“小学化”教学,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纵观议论的焦点,大多集中在“幼儿小学化教学是否合理”、“幼儿减负能否应对应试教育”的问题上。不少家长担心这样的“禁书令”实施以后,直接影响“幼小衔接”,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上。可是许多家长不曾想到,这样的一纸禁书令,正是幼儿教育向家庭教育回归的良机,如何进行幼儿家庭早期教育,才是摆在家长面前的真正难题。

幼儿家庭早期教育的回归

众所周知,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而“家庭教育”正是指以家庭亲缘关系为主要维系基础,看护人与幼儿之间形成以互动为核心内容的亲子关系。它强调早教不仅仅是教师向孩子传播知识与方法的单向度的传授方式,更是家长和孩子之间交互的、对话的、生活化的、感性的教育方式,强调父母、孩子在平等的情感沟通的基础上双方互动,正是基于此种特性,自二十世纪末开始,美国、日本和我国台湾等地已经将家庭亲子教育看做幼儿教育的重中之重。然而目前我国幼儿的教育方式大多是家长将孩子送去幼儿园,将全部的教育责任交付给教育机构,忽略了家长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禁书令的颁布,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幼儿教育机构丧失了既有的服务依托,很难继续满足家长们的需求,而家长也将逐步地意识到在幼儿教育中自身的重要性。因此,禁书令的颁布,间接地促使我国的幼儿教育向‘家庭’回归,对家庭教育具有积极的推动意义。

家庭教育类产品的现状

但是,当真的把学龄前孩子的教育抛给家长的时候,家长们却又不知所措。该如何为选择适合的家庭早教图书?该如何同孩子沟通?该如何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这些就需要向专业的机构或者书籍来进行学习。

就拿目前的家庭早教丛书来说,主要分为以下几种:妈妈科普型——主要针对培养家长的育儿技能,吃穿拉喝撒面面俱到,例如《实用育儿百科》《养1至3岁的宝宝的100个锦囊》之类。第二种就是孩子自娱自乐型——家长给孩子买各种他们感兴趣的图书或者DVD,让孩子自己学、自己看。还有就是强调亲子共读、适龄型图书——如《布奇乐乐园》,这类图书是比较适合在家庭教育中充当辅助教材的。因为适龄的内容设置让并不是很专业的家长也能实时的掌握孩子的发展状况,从而避免了教育与成长不相符的问题。而且在内容设置上,强调亲子共读,不仅能使孩子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学习知识,也能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适龄化是家庭教育产品发展趋势

适龄化在幼儿市场中并不是新鲜的词汇,幼儿的奶粉、玩具、尿片、奶瓶等等,都是需要根据年龄来进行更新换代。可是家长们在精心维护宝宝的“硬件设施”的时候,却忽略了宝宝在学习知识时,同样需要适龄化。

人的发展是持续毕生,既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同时在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又会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每个年龄段都有各自的心理发展任务和社会性,比如从出生到2岁的孩子主要面对的问题是如何发展对自己、对他人、对环境的信任感,他们需要在学习坐、站立、走路、吃东西等动作的同时学习信任自己、信赖他人,他们需要感受到被关爱;而2岁到6岁的孩子则需要发展自我意识和自主态度,在这个年龄段孩子在加强语言和行动能力的同时需要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学会如何与别的孩子一起游戏,学会分享和建立友谊,建立更高层次的信任等等。

这些心理的变化,都可以通过图书里的故事、音乐、小游戏等呈现出来,让孩子再潜移默化中得到最适合的教育。如在《布奇乐乐园》中就利用书籍中呈现的色彩、图画,以及为孩子设计的一些动手抽拉、粘贴等设计,来进一步同幼儿建立沟通。采用阅读的方法,通过故事、儿歌的语调来渐渐的排泄孩子压抑的情绪。

安徽省教育厅发布的禁书令已经执行了几个月了,且不论其功与过,但是由“禁书令”引发的大家对幼儿家庭教育的关注和思考却是很及时的。现在确实有太多家长把孩子的教育寄托于幼儿园、早教机构,而忘记了家庭才是孩子最好的课堂,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专家教你真正读懂男孩子


男孩和女孩是如此不同,养育他们也需要不同的规则和技巧。你要好好把握噢!你可能觉得男孩总是很调皮,总是给你惹麻烦。有时他还很固执,不听你的话。其实,有些行为恰恰因为他是男孩。让我们读懂我们的男孩子,然后你要做到:

·多拥抱你的男孩

误区:刚刚出生一个多月的小男孩已经开始东张西望了,但他很少专注妈妈,他大概不需要妈妈抱他。

事实:男孩需要更多的拥抱。1岁半之前,怎么宠爱你的儿子都是不过分的。他看你眼睛的时间少,看起来好像更少依赖你,而且容易被别的事物所吸引。比起你的脸,他更喜欢看那些移动的物体。但实际上,男孩大脑成长得比女孩慢,所以他们的情感比女孩更加脆弱,他们需要更多的关怀。他的肌肤需要通过触摸得到满足,获得足够的安全感,他更想让你带着他四处走,所以多抱抱他吧。

·理解男孩的冒险行为

误区:男孩调皮捣蛋。带他出去玩,他总是喜欢做一些危险动作,比如登高、从高处往下跳。妈妈们因为担心他的安全而制止他们的行为。

事实:中国人传统上一直要求孩子要静,总是想办法约束孩子的行动。其实,你应该时时刻刻想到,我们的小男孩是远古时期的小猎人,他们需要广阔的空间和自由的行动,他们依靠运动和攀爬来健康地发育他们的大脑。妈妈爸爸们不要束缚他。你需要在不干涉他的前提下尽量保护他的安全,并且相信他天生的空间判断能力。同时,鼓励你的小猎人多参加体育运动,多在户外奔跑活动,各种感官综合的经验带给他的是更健康的发展。

·让男孩走进集体

误区:现在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出于爱护和安全考虑,很多妈妈不喜欢让小朋友到家里来玩,也不愿意让孩子到外面去玩。

事实:男孩天生是群居动物,他们生性成群,在群体中学会社交、学会爱、学会生活、学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并找到自己的归属。如果男孩在孩提时代没有学会处理团体中的关系,缺少团体意识,将来就不懂得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也不可能和别人保持融洽的关系。他们寻找的是能让自己放松、能给他任务、能让他感到自豪的集体。家长应该适当鼓励他们参与积极竞争的活动,比如体育活动,让他们从中找到自己是谁。家长也可以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让他在有挑战、感兴趣的氛围中学到能力、技巧和责任感。

·理解男孩的固执

误区:一个2岁的小男孩一直想登上一个高高的童话城堡。但他太小了。妈妈告诉他你现在还不能玩这个。但男孩好像没听见,还在看城堡。妈妈硬拉着孩子离开。

事实:做不到的事情,一定要去尝试,这是睾丸素的作用。从襁褓期开始,男孩就不像女孩那样心安理得地接受挫折,也不喜欢接受他人的帮助。通常他明明知道自己力所不能及,感情上却不能够很快地接受,他还是要坚持不断地尝试。男孩子对自己情绪的处理,比女孩子缓慢许多。这时,妈妈应该相信我们的小猎人对自己的判断能力,并且给他足够的时间调整自己的心态。他接受事实后,会自己离开的。而你硬把他拉走、或者强迫他接受你对他的帮助,才会使他产生真正的挫折感。

·知道他的听力不如你

误区:你说了好几遍,他也没听见。你觉得他是故意的不听你的话,所以你很生气。

事实:他就是没听见。男孩的听力不如女孩好,特别是在他们非常专注地干一件事情的时候,根本听不到第二种声音。

这时,你不要呵斥他,你越呵斥,他越排斥这种陌生的噪音。你应该走过去、蹲下来,看着他的眼睛,抓住他的手,对他温和地讲话,让他同时有视觉、触觉和听觉的刺激,他才会从其他事情上把注意力转到你身上。

·体谅男孩的特殊表达方式

误区:对你不满意,或者自己的心情不好,他就摔门、砸东西、喊叫、甚至敲墙。于是你训斥他,展开一场嗓门儿的比赛。

事实:由于体内睾丸素的作用,男孩比女孩更容易愤怒,更需要发泄,侵略、冒险和竞争是男孩的天性。男孩是用身体来表达他的情感的。他不会像女孩一样,能用语言表达出“我生气了”“我很难过”等情绪,即使表示对你的爱,他可能也只是拉拉你的衣角。有时男孩在非常高兴的时候也摔东西,这都是睾丸素的作用,是这个小男子汉成长中的正常行为。2-5岁男孩会越来越多地显露自己的个性,这时,孩子容易发火,爸爸妈妈不要压制他的反抗,否则可能会破坏他一生的性格。你应该告诉他什么是更好的表达方式,他有能力、有责任也有时间去调整自己。同时给他发泄的机会,允许他喊叫,甚至指定一样东西比如沙发或者沙袋等,让他捶打。

·给男孩优秀的男性偶像

误区:男孩的世界里总是有很多女人,妈妈、姥姥、奶奶、保育员、幼儿园老师等。这些女人会给孩子最好的照顾,他还需要什么?

事实:在人生的不同阶段,男孩总是要在身边寻找一位男性作为榜样来效仿。在过去,家庭中的男性成员往往充当这个角色。如今独生子女家庭,多数男孩缺少叔叔、舅舅这样的男性亲属。男性榜样有可能是家庭的朋友或者孩子的老师。当男孩说“我喜欢某位男性”或“***很不错”等话语时,父母就需考察此人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否可以认同。因为男孩子已经把他作为了榜样。

·帮助男孩表现自己的同情心

误区:小猫咪病了,邻家小女孩不断地抚摸着小猫咪,表现出无限的同情。儿子却冷眼旁观,表示男孩生性冷酷。

事实:男孩同样有同情心,只是现实社会严重抑制了他们的同情心。男孩很少像女孩那样用语言和倾听来表达自己的关切,他们更注重自己能够为对方做些什么具体的事情、给予对方切实的帮助。当你情绪不好或者身体欠佳的时候,女儿也许会陪伴着你,给你说些甜蜜的话语,儿子却会用实际行动表达他对你的关爱。也许他会笨手笨脚地给你倒一杯水,也许他会积极地收拾好自己的玩具,表示他不用妈妈操心。了解男孩的这一特点,也有助于我们理解自己家庭中的成年男性,比如父亲和丈夫。下一次你期待鲜花的时候,爱人却给你买来烤鸭,也许你会少一些怨气,多一分感激。

·帮助男孩认识他们的英雄主义

误区:4岁的儿子做什么事情都喜欢首当其冲。这孩子太莽撞了。

事实:这是男孩一种本能的反应。男孩通过“自我牺牲”来发现“我是谁”和自己的“个人力量”。他们在共同奋斗中和谐友谊,可以为了理想献身。所以家长要告诉他们冒险和使命的衡量标准,并给他们安排一些诸如“倒垃圾”的小任务,告诉他这些小任务也可以让家人很舒服。衣食无忧、万事不用自己操心的男孩只能学到很少的冒险精神,缺乏使命感。父母要鼓励男孩去发现自我价值并实现它。在鼓励中,告诉他最有意义的是实现价值的过程,而不是最后的结果。

·教男孩学会自律

误区:邻家小妹妹刚走进房间,儿子就挥起手中的“金箍棒”打过去。不懂礼貌的孩子应该狠狠教训他。

事实:男孩有很强的进攻性,父母应该教育我们的孩子懂得自己的价值,了解一种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我们可以通过教男孩懂得价值观、道德观实现他的自律。电视节目、好的故事都可以告诉他什么行为是好的。

家长怎么教孩子学习


一、引导孩子自主掌控、自我投入

1、对他从小当做独立的人对待,谈话时尊重孩子的感受,承认孩子有很多和家长不同的特点,他有自己独特的喜好。

2、给孩子机会去安排自己的事情,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比如休闲时间做什么,愿意玩哪类游戏,按自己的设计布置房间。自理、家务、购物等,都是锻炼自我管理的好机会。他的一切是自己安排的,取得的成绩和失败是他自己的,他得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3、学校课业方面尽量让他自主。他可以决定先做哪样作业,在书店选择自己觉得喜欢的书,自己安排考前复习方式。

4、利用兴趣班等课外学习,让孩子练习管理自己的学习。过程中,他会犯错、忘记事情、方法不对,这些都鼓励他去感受、总结反思、调整。课外学习是锻炼自主学习能力的非常好的机会,可以更明显地体会出不同方法的作用。

5、让孩子自主安排时间。比如几点起床,几点休息,几点做作业等,不要摧孩子,越摧越坏事。

6、对于孩子不太擅长、喜欢的科目,带领他多投入,感受进步的乐趣。有时,多投入,甚至可以把这个科目变成他最喜欢的一科!

7、鼓励孩子发现每个老师的优点。有时孩子不主动学习某一科,是因为孩子不喜欢那科的老师,我们家长就要引导孩子去发现老师的优点:有的老师幽默,有的老师严谨,有的老师雷厉风行……看到并欣赏每个老师的优点,帮孩子和老师增进连接,孩子或许会因此更加喜欢某个科目,更有机会发现这个科目的迷人之处。其实,发现别人的优点,这是我们本来在教养中就该有的,不在于对方是否是老师。

二、引导孩子自主学习课外知识

1、扩大知识面,多涉猎,多尝试各种学习。这会更能让孩子认为,学习是为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上学只是我学习的一种途径,不是全部。

2、鼓励孩子对教材上课堂上讲到的内容,进行扩展。不论这是否是大纲以内的、考试范围内的内容。比如,科学课,老师在课堂上讲了人体方面知识,课下,孩子可以去搜索关于这个主题的更多知识。家长经常鼓励并带领孩子这样做,会帮他把关注点放在掌握知识或技能上,而不是只关注考什么、得出什么成绩。

3、拓宽知识来源渠道。孩子从不同来源获得信息,在头脑中逐步形成对世界的认知。他从学校课堂学到一些,在课外书里看到一些,在旅游途中见识到一些,在和家长聊天中又了解到一些。如果孩子获取信息的渠道太单一,各种知识信息得不到印证,逐渐会变成无意义的信息,会被抹掉。

4、注重课外学习。课外所接触到的知识广度,常是让孩子们真正拉开差距的因素。课外学习的重要性常被家长和老师们忽视。单是学校里所教授的内容,远远难以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也很难为他以后的学习建立全面的知识结构。

三、正确对待学习中的错误和失败

1、错误和失败,这是学习过程中必然会有的。有错,是常态;没有,说明任务太简单,或学生没有大胆尝试。只要努力去学,错误和失败会越来越少。

2、错误和失败,不说明你笨。错误和失败有多种因素在起作用。正因为有多种因素……各种因素中,有一些是孩子和家长甚至老师都不一定能改变的。不要让孩子在学习之初,因为一时的错误、成绩,而认为自己很笨,或者某科不擅长。那往往会成为影响他一生的错误的信念。

事实上,人们智商上的差异,与努力、态度、动机、方法策略、自控等方面的差异比起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每个人都可以是成功的学习者!

3、要主动及时地改正错误。每一科都要准备一个错题本,特别是薄弱的科目,这个问题我要另一篇文章《怎样利用错题本来提高学习成绩》说地很清楚了,这里不再多说。

四、尽量减少外界因素的影响

手机要不扣或少扣!游戏要不玩或少玩!漫画要不看或少看!网络要不上或少上!小说要不读或少读!这几条太重要了!!!

在家教孩子英语应注意什么


除了学校之外,父母在家也可以自己教导孩子英语,但重点是要引起他的注意,如果单单只是拿个英语字卡贴在沙发或电视等地方却一点也不吸引他也是枉然。不如自制字卡、图卡,但要用鲜艳的颜色及活泼的方式才能引导他。还有,可以先选择他喜欢听的儿歌,因为中文和英语的语音差别很大,要让他先不排斥、先听得进去,再让他学别的。而且唱歌很快就学会了,容易让孩子得到成就感,觉得英语很简单。

一定要了解孩子的发展,如果家长不了解,一直强迫孩子接受,孩子反而会排斥。亲子关系不像师生间的关系,如果教学的成分太高,非但学不好,还会破坏亲子关系。而且家长也不懂教学方法,与其贸然教学,不如跟他玩,例如翻扑克牌、一起玩刊物上的小游戏等。

况且不是每个孩子都有英语天分,有些人就是对语文没兴趣,不能因为觉得这科很重要,就强迫孩子一定要很厉害。家长所能做的,就是尽量提供很多的机会与教材,孩子能不能成功,还需要许多条件的配合,而且要多试几种方法,不是别人说有效,你的孩子不喜欢就责怪孩子,也很可能这套教材现在不适合他,过些时候反而兴趣盎然了。

符合孩子的程度

要选择符合孩子认知程度的教材,程度要适当,太简单会停滞孩子的学习,太难会让他们有挫折感。

选择贴近生活的主题

要选择贴近生活主题的教材,观察孩子的兴趣,投其所好。假设他喜欢车子,就选择有车子的教材;假设喜欢水果,就选择有水果的教材,以此类推,让孩子将生活与英语结合在一起。

选择好玩的教材

要选择好玩的教材,让他能够操作的、幽默的、能够游戏的、压力小及趣味高的,而且记住不要一直把学习当作前提,只要孩子觉得好玩就会学习,没有兴趣当然不想接触。

避免雷同

不要买太大套的书,孩子会很难消化,因为孩子是很善变的,错过了有兴趣的时间,就不想去碰了,家长一下子买很多的书,内容、形式又很相似,孩子容易反感,况且家长钱都花了,一定会急于让孩子看完,小孩一有压力反而就不看了。专家建议家长,尽量买单本的、变化性多,且要配合孩子的兴趣,少量多餐,慢慢的孩子的英语程度就会提高。

主题要鲜明

如果是有声音的话,不要选择背景音乐太复杂的,CD的背景画面也不要太花,这样会抢走了原本要让孩子听或看的重点。

父母如何教孩子学习拍球?


开始有自己的独立意识,3-6岁的孩子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在未接触球之前,他们总以为拍球很容易,能像成人一样自如地拍那么几下。而一旦真正拍起来,就不那么自如了,球总是不听使唤。

那么怎样教孩子拍球呢?

拍球前,成人可用商量的口吻问孩子球应该怎样玩,引起孩子的兴趣。然后再建议与孩子一块玩拍球的游戏。

针对孩子爱模仿的特点,成人可用示范的方法,让孩子懂得如何拍球。正确的姿势是:两脚左右分开,双腿微屈,手指自然分开,屈肘拍球于胸前。要用力拍打球的中间,让球弹起到一定高度后,再拍打一下(用力力求均匀),将以上动作连贯进行,拍的次数越多越好。

由于孩子的注意力易分散,单纯的动作模仿与重复练习,孩子容易疲劳。因此,拍球的形式要多样化。

1、采用“请你接着拍”的游戏。成人拍几下,让孩子再拍几下,轮流拍球。根据孩子拍球的熟练程度,逐渐递增拍球数量。由于成人的加入,肯定会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2、采用比赛的形式。让孩子在竞争中,巩固提高拍球技能。如用“看谁拍得多”的竞赛,培养孩子竞争意识和拼搏精神。

3、采用边念儿歌边拍球的形式,提高孩子拍球的兴趣,保持其注意力,避免孩子处于被动应付状态。

附儿歌:“拍拍拍,拍皮球,

拍得轻,跳得低。

拍得重,跳得高。

圆圆皮球跳呀跳。”

教孩子拍球应注意以下几点:

1、拍球的场地一定要选择在平坦的地方。

2、应循序渐进地教孩子拍球。一般来说,3~4岁的孩子学习单手拍球;4~5岁的孩子学习左右手轮流拍球,边走边拍球;5~6岁的孩子学习变换形式拍球(转个圈拍几个,拍一下单腿跨球一次),加跑边拍球。

3、注意交替轮换玩法。孩子拍一段时间后,适当休息一下,可以用脚踢球,也可拍球与滚球相结合,这样可以提高对拍球的兴趣。

4、孩子掌握每一个动作,总是从不会到会,由生疏到熟练,必须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在大脑皮层建立条件反射。因此,拍球活动一定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美国儿科专家纠正孩子的6个坏习惯


尽管幼儿在学说话阶段的表现令人兴奋,但他们的有些行为却会令父母抓狂,还可能养成一些坏习惯。美国"福克斯新闻网"健康栏目邀请儿科专家总结了一些应对孩子坏习惯的解决方法。

1、发牢骚。美国纽约巴纳德学院幼儿发育中心的主任托哈·克莱因博士说:"幼儿发牢骚是他们表达沮丧或愤怒情绪的一种方式。如果父母对孩子发牢骚表现出强烈的烦躁情绪,或是简单地告诉他别这样做,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克莱因建议,先承认孩子的感受,比如,"妈妈知道,你生气是因为不能玩玩具了",再给他讲道理。

2、乱发脾气。幼儿哭闹、踢踹、躺在地上撒泼是正常现象,此时的孩子已完全沉浸在负面情绪里,父母和他们讲不通道理。克莱因建议,父母此时应把孩子带到一个安静的地方,设法让其冷静下来,给他一个温暖的拥抱,让他感觉得到了关爱,然后再就事论事。

3.总是说"不"。当幼儿对你说"不"时,他并不是有意这样做,也不是言行粗鲁。克莱因认为,这是他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我自己会处理好这件事"。克莱因建议,让孩子自己做选择或给他足够的空间,做某件事情前告诉他"爸爸妈妈准备好了,就等你了"、"我们相信你能做好。"

4.攻击性行为。当孩子感到不知所措或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往往会做出攻击性行为。如果孩子正在发怒,父母要适度承认这种情绪,允许他跺脚或打泰迪熊。有时,孩子出现攻击性行为只是想向另一个伙伴打招呼,这时父母应教他如何用挥手或拥抱等正确的方式欢迎新伙伴。如果这种攻击性行为持续较久,孩子可能是用它来吸引注意力,特别是当他受责骂时。父母要在孩子面前树立正确的愤怒发泄行为模式。

5.缺乏耐心。"想要的东西,立刻就要得到",这是幼儿的正常行为。他们的大脑还没发育成熟到"可以等待"的阶段。然而,学会耐心有助于孩子处理挫折及应对今后生活中的挑战。所以,父母不要责备缺乏耐心的孩子。每次孩子有要求时,父母可稍微迟缓些回应,让他慢慢适应等待,学会有耐心。

6.打断大人谈话。如果他总是打断父母的谈话,很可能是他感觉被拒绝的次数太多了。专家认为,目前引起这种现象的罪魁祸首就是手机、电脑等各种电子设备。克莱因建议,父母应控制好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及时解决孩子的需要,多进行亲子互动。有时,眼神接触、拥抱或讲个故事就能解决问题。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美国专家教孩子学习和生活》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和美好的生活的读书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美国财商专家:孩子应知的16件经济生活小事 不少家长朋友会纠结:一方面,零花钱的归属权一定是孩子自己,另一方面又担心孩子不会合理规划和使用钱。 财商专家们列出的一份清单——“孩子应知的16件经济生活小事”,对应3-18岁四个年龄段的孩子,共提出...
    2020-09-29 阅读全文
  • 外国专家这样教孩子学外语 Mary,一位年轻的英国女性,时任北京某幼儿园国际园的副园长,她有自成一套的孩子喜爱的英语教学方法。 “真实”的图书 目前市场上的英语读物品种繁杂,Mary认为有些儿童英语读物不好,全是外星人、怪物、...
    2019-12-16 阅读全文
  • 专家:家教>学校教育 众所周知,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而“家庭教育”正是指以家庭亲缘关系为主要维系基础,看护人与幼儿之间形成以互动为核心内容的亲子关系。 最近,安徽省教育厅发出“禁书令”,要求各级各类幼儿园一律不得使用幼儿...
    2021-09-03 阅读全文
  • 美国父母如何教孩子认识社会 美国父母不溺爱儿女,从小就注重培养他们独立生存的能力,他们认为孩子越能独立处理问题就越安全。 认识社会 认识家庭住址及父母的姓名、单位。 父母在孩子开始懂事时就有意识地教他们识别自己家庭周围的环境,以...
    2021-04-29 阅读全文
  • 专家教你真正读懂男孩子 男孩和女孩是如此不同,养育他们也需要不同的规则和技巧。你要好好把握噢!你可能觉得男孩总是很调皮,总是给你惹麻烦。有时他还很固执,不听你的话。其实,有些行为恰恰因为他是男孩。让我们读懂我们的男孩子,然后...
    2021-04-14 阅读全文

不少家长朋友会纠结:一方面,零花钱的归属权一定是孩子自己,另一方面又担心孩子不会合理规划和使用钱。 财商专家们列出的一份清单——“孩子应知的16件经济生活小事”,对应3-18岁四个年龄段的孩子,共提出...

2020-09-29 阅读全文

Mary,一位年轻的英国女性,时任北京某幼儿园国际园的副园长,她有自成一套的孩子喜爱的英语教学方法。 “真实”的图书 目前市场上的英语读物品种繁杂,Mary认为有些儿童英语读物不好,全是外星人、怪物、...

2019-12-16 阅读全文

众所周知,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而“家庭教育”正是指以家庭亲缘关系为主要维系基础,看护人与幼儿之间形成以互动为核心内容的亲子关系。 最近,安徽省教育厅发出“禁书令”,要求各级各类幼儿园一律不得使用幼儿...

2021-09-03 阅读全文

美国父母不溺爱儿女,从小就注重培养他们独立生存的能力,他们认为孩子越能独立处理问题就越安全。 认识社会 认识家庭住址及父母的姓名、单位。 父母在孩子开始懂事时就有意识地教他们识别自己家庭周围的环境,以...

2021-04-29 阅读全文

男孩和女孩是如此不同,养育他们也需要不同的规则和技巧。你要好好把握噢!你可能觉得男孩总是很调皮,总是给你惹麻烦。有时他还很固执,不听你的话。其实,有些行为恰恰因为他是男孩。让我们读懂我们的男孩子,然后...

2021-04-14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