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专家:家教>学校教育

发布时间:2021-09-03

小班家教。

家庭有家庭的好处,学校有学校的妙处,两者结合,可以让教育更有意义!教师在一定情况下要进行家访,了解情况,用心教育孩子是每一个家长与教师的责任与使命!那么,家长可以配合教师做哪些工作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专家:家教>学校教育”,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众所周知,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而“家庭教育”正是指以家庭亲缘关系为主要维系基础,看护人与幼儿之间形成以互动为核心内容的亲子关系。

最近,安徽省教育厅发出“禁书令”,要求各级各类幼儿园一律不得使用幼儿教材、课本,以及以操作材料、手工材料等任何名义出版的变相教材,严禁“小学化”教学,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纵观议论的焦点,大多集中在“幼儿小学化教学是否合理”、“幼儿减负能否应对应试教育”的问题上。不少家长担心这样的“禁书令”实施以后,直接影响“幼小衔接”,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上。可是许多家长不曾想到,这样的一纸禁书令,正是幼儿教育向家庭教育回归的良机,如何进行幼儿家庭早期教育,才是摆在家长面前的真正难题。

幼儿家庭早期教育的回归

众所周知,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而“家庭教育”正是指以家庭亲缘关系为主要维系基础,看护人与幼儿之间形成以互动为核心内容的亲子关系。它强调早教不仅仅是教师向孩子传播知识与方法的单向度的传授方式,更是家长和孩子之间交互的、对话的、生活化的、感性的教育方式,强调父母、孩子在平等的情感沟通的基础上双方互动,正是基于此种特性,自二十世纪末开始,美国、日本和我国台湾等地已经将家庭亲子教育看做幼儿教育的重中之重。然而目前我国幼儿的教育方式大多是家长将孩子送去幼儿园,将全部的教育责任交付给教育机构,忽略了家长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禁书令的颁布,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幼儿教育机构丧失了既有的服务依托,很难继续满足家长们的需求,而家长也将逐步地意识到在幼儿教育中自身的重要性。因此,禁书令的颁布,间接地促使我国的幼儿教育向‘家庭’回归,对家庭教育具有积极的推动意义。

家庭教育类产品的现状

但是,当真的把学龄前孩子的教育抛给家长的时候,家长们却又不知所措。该如何为选择适合的家庭早教图书?该如何同孩子沟通?该如何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这些就需要向专业的机构或者书籍来进行学习。

就拿目前的家庭早教丛书来说,主要分为以下几种:妈妈科普型——主要针对培养家长的育儿技能,吃穿拉喝撒面面俱到,例如《实用育儿百科》《养1至3岁的宝宝的100个锦囊》之类。第二种就是孩子自娱自乐型——家长给孩子买各种他们感兴趣的图书或者DVD,让孩子自己学、自己看。还有就是强调亲子共读、适龄型图书——如《布奇乐乐园》,这类图书是比较适合在家庭教育中充当辅助教材的。因为适龄的内容设置让并不是很专业的家长也能实时的掌握孩子的发展状况,从而避免了教育与成长不相符的问题。而且在内容设置上,强调亲子共读,不仅能使孩子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学习知识,也能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适龄化是家庭教育产品发展趋势

适龄化在幼儿市场中并不是新鲜的词汇,幼儿的奶粉、玩具、尿片、奶瓶等等,都是需要根据年龄来进行更新换代。可是家长们在精心维护宝宝的“硬件设施”的时候,却忽略了宝宝在学习知识时,同样需要适龄化。

人的发展是持续毕生,既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同时在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又会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每个年龄段都有各自的心理发展任务和社会性,比如从出生到2岁的孩子主要面对的问题是如何发展对自己、对他人、对环境的信任感,他们需要在学习坐、站立、走路、吃东西等动作的同时学习信任自己、信赖他人,他们需要感受到被关爱;而2岁到6岁的孩子则需要发展自我意识和自主态度,在这个年龄段孩子在加强语言和行动能力的同时需要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学会如何与别的孩子一起游戏,学会分享和建立友谊,建立更高层次的信任等等。

这些心理的变化,都可以通过图书里的故事、音乐、小游戏等呈现出来,让孩子再潜移默化中得到最适合的教育。如在《布奇乐乐园》中就利用书籍中呈现的色彩、图画,以及为孩子设计的一些动手抽拉、粘贴等设计,来进一步同幼儿建立沟通。采用阅读的方法,通过故事、儿歌的语调来渐渐的排泄孩子压抑的情绪。

安徽省教育厅发布的禁书令已经执行了几个月了,且不论其功与过,但是由“禁书令”引发的大家对幼儿家庭教育的关注和思考却是很及时的。现在确实有太多家长把孩子的教育寄托于幼儿园、早教机构,而忘记了家庭才是孩子最好的课堂,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家庭教育是远远先于学校教育的


宝贝朱琳炜在幼儿园已经度过了她正式入学的第一个学期,这个时候,她刚满两周岁。期末到了,鉴于老师对我们的信任以及朱琳炜小朋友在BB班的表现,让我做一些分享。其实,养育孩子我们还是有很多的不解与困惑,许多家长也比我们更有经验,所以在此就厚着脸皮聊聊就好。

我想,对于孩子,所有的家长出发点都是一样的,就是我们爱他们,我们都希望当一名好家长,好爸妈。以这个为出发点,谈谈几点个人看法

①关于帮助

在教育小朋友的问题上,我经常做一些换位思考,比如,当我很多事情还不能自理的时候,我希望我的爸爸妈妈能够给我什么样的帮助

,是不是帮我做完了,还要说我一下?或者只是协助我仅仅是做完这个事情,又或者只要提醒我我一下而已,并且不做过多的啰嗦,如你懂了吗?你明白了吗?要这样做不要那样做!因为完成事情的方法有千百种,也许我们的做法是最简单的,但也许是孩子觉得最难理解的事情。探索是解决问题的最好的方法,这么小的孩子,我们为什么一定要要求他们做的时间与效率呢。当然,有时候我自己也很着急,着急要孩子把事情做完,但是回头我就后悔了,因为我们急着让他做,孩子传递着我们的焦虑他们也很焦虑,有时即使很快做完自己也觉得很不耐烦。所以,作为父母,请放慢我们的脚步,与孩子一起成长。

②关于独立

在我与朱琳炜小朋友相处的过程中,我一直把她当成是一个大孩子,遇到问题会寻求她的意见,再和她分享我心里的感受,再问她要怎么做,有时明明知道她的那个决定是错的,我也会和她说,那我们试试吧?她每次就会屁颠屁颠的说好,做完以后,我再和她说试试妈妈办法如何,这是她就会很乐意接受我们的做法,而不会觉得我们的专制和不讲道理。当我们不把她当成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看待的时候,她不知觉也就变成了一个小大人。

③关于选择

现在的小朋友很多都有自己的想法,可是因为小又说不出来,又不愿意让你安排。或者是你让她停下自己手中的事情,让她听你的,她通常又不愿意。这个时候,有可能他就突然很生气,或者恼火,然后不听我们的,我们心情也很不好,还觉得作为家长的我们自己的孩子都不听自己的,很没有面子,这时选择题就显得非常重要了。蹲下来,看着她,告诉他,现在要做什么了,她面临的有两个选择,一个是继续做她先前的事情,然后结果是什么,另外一个是和我们去做什么,结果是什么,当然后者的结果肯定是要么看得见或者他们又想要的。其实,他们很容易听我们的。

④关于学习

说是学习,在这里我不是完全要讲这一点,只是我不懂得要用什么词来形容。这个时候的孩子每天是最幸福的,吃喝玩乐,样样不缺,但是每一样,他们都需要经过学习,那什么是学习?我觉得学习就是一个不断犯错误的过程,对于他们,学习其实也是一种快乐。带朱琳炜小朋友的过程中,她只要自己想学了,想做了,一般我都会放手。弄脏衣服了,有什么关系?吃得乱七八糟了,有什么关系?倒水的时候水洒了一地,有什么关系?摔倒了?那就哭一下,然后自己爬起来就好啦……只要在安全许可的范围内,我都看着她放手去做,当然有时得跟着,有时,还要给他们点爱的鼓励,或者拥抱。有时LG也会说没见过这样的妈,这么纵容她,可是,我真是觉得那些都真的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慢慢成长了,她不断一点一点的进步,做到她之前做不到的事情,她内心的满足感是我们替她们做再多完美事情也代替不了的呀。而且,我觉得,很多事情过后,孩子会对你非常的信任,而且也会对自己充满信心。这种信任或者信心,在孩子清澈的眼睛中,我们都仿佛能读得出来孩子回馈给我们的爱。

当然,朱琳炜小朋友也不是每件事情我都带的很顺心

亲子关系比学校教育更重要


如果你只是把全部的认知教给孩子,这并不能说明是教育孩子爱孩子的最好方式,只有孩子自己才知道,什么对他是最好的。看见孩子的前提,是看见自己,父母是孩子一切问题的根源,爱与自由是唯一的答案。

“我们自己想象孩子应该是什么样,然后再想象出对付孩子的办法”,这是非常可怕的育儿观。那么,什么是正确的育儿观呢?那就是——亲子关系比教育方法更重要!

大家都听过“性格决定命运”,那什么决定性格呢?

从心理学的角度说,我们童年遭遇的亲子关系会内化到孩子的心里成为内在的关系模式,这一整套内在的关系模式就形成了我们的性格,决定了我们的命运。

母婴依恋关系奠定了孩子的生命底色。童年的关系模式,与我们今天的事业、婚恋、亲子关系,有着丝丝入扣的对应。这么说好像人生是决定论,实际上亲子关系决定的是我们人生的起点!

我们先说说孩子的“存在感”。存在必须在关系中才能产生。如果婴儿对妈妈笑,妈妈没有反应,婴儿就傻掉了。他会想,“我存在吗,妈妈存在吗,这个世界怎么了?”如果婴儿的各种反应得不到妈妈的回应,那婴儿会活在一个感觉里,就是整个世界都是支离破碎的。

那么,通常的回应有哪几种,并分别有哪些后果呢?

第一种,就是重复对方话语中跟情感有关的词。

比如说宝宝跟你说,“妈妈,这个小狗好可爱啊!”那妈妈可以回应说“妈妈看到了,真可爱!”这就是重复他说的话。

重复对方表达出来的情绪或者你感受到的情绪,去确认它,彼此都会很幸福。

第二种,是无关反应。

比如一个小孩子说“妈妈,我刚才看见了一只狗,好可爱的!”。有的妈妈会说:“你作业写了没?”。

如果孩子在最初和妈妈的沟通中,经常得到无关反应,那么,长大后,他就会感觉到跟别人沟通是一种很愚蠢的事情,于是变得冷漠。当然,他也可能会非常聪明,在自闭在自己的世界中的时候,思路很清晰,但他觉得跟别人聊天是很无聊的事情。

第三种,是情感逆转。

“妈妈,这个小狗好可爱啊。”“报纸上刚报导一个人因为狂犬病死了!”等等类似这种反情感的话,它们会让孩子感到愤怒。当我们成年之后,我们不会记得这个愤怒的,但这个愤怒一直藏在心理,后来就会通过情感逆转表达出来。

第四种,就是不想回应。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做过一些恶梦,比如自己掉坑里了,或者是遇到其他的危险,就会呼喊“妈妈”,但是妈妈没有回应。这让孩子会感觉“要死了,妈都不会来救我”。

如果你想暂时自己存在于自己的世界中,不愿意回应孩子,你可以跟孩子说,“我知道你想跟妈妈互动,你的要求很好,但由于妈妈自己的原因,妈妈想自己待一会,这不是你的错。半个小时后妈妈再陪伴你好吗?”

如果我们能够正确地回应孩子,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价值观,感觉自己是被尊重的,那么亲子关系自然就和谐了。亲子关系好了,孩子才愿意听父母的话,父母才能将自己的价值观传达给孩子,从而对孩子施加影响。当亲子关系不好的时候,任何巧妙的方法也是无效的。所以说,亲子关系比教育方法更重要。

怎样培养幼儿的健康人格(家教专家)


家庭育儿接受启蒙的地方,在这里幼嬉戏斗玩。孩子的健康性格,不仅关系到儿童身体的正确发育,而且,决定着儿童今后的人生走向。如何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保证其性格健康发展呢?以下几点愿与各位父母共飨。

一、民主、和谐不可少

家庭环境,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方式对孩子健康性格发展作用是巨大的。民主、和谐的家庭气氛有助于儿童生活态度积极、主动,他们能自觉地参与到家庭活动中。

父母之间的互相爱护、关心、体谅;父母对长辈的体贴、尊重、照顾;父母对孩子严爱适度,有要求,有疼爱,能够使孩子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

,形成自尊、自信、自主、自控、亲切、责任感等积极情感。

然而,如果生活在充满不和睦、不健康的家庭环境中,如家庭成员关系不和,经常吵架,不关心孩子。在这种环境生活的孩子缺乏安全感,对人不信任,有的甚至会有攻击性行为或暴力倾向。

父母首先要做到自己有健康性格,才能去影响孩子。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现代社会中,家长不仅要努力地为生活而忙碌、工作,回家之后还要面对活泼、好问、好动的孩子,这里请家长无论如何也要打起精神随时随地做幼儿的表率,以耐心的态度引导他们,不要以粗暴缺乏耐心的态度对待他们,让孩子在自由、宽松、平等的家庭氛围中尽情表现自己。

二、尊重孩子是基石

孩子虽小,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他自己的愿望、兴趣和爱好。家长要慢慢学会洞察幼儿的内心世界,常用商量、引导、激励的语气和孩子交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

万不可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也不能因为孩子小,认为随意斥责或辱骂孩子无关紧要。更不要嘲弄、讽刺孩子。

现在,孩子的学习、生活条件好了,但是他们的心理压力、学习负担却重了,究其原因就是成人经常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要求孩子要达到自己规定的目标,而且常用命令、指责的语气对待孩子,这些都不利于儿童个性健康成长。对孩子的一点一滴的进步,父母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加其自信心,保护自尊心。三、培养孩子生活独立是法宝

现阶段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吃、喝、玩的条件都是家中最好的。但是由于家长把握不了尺度造成过度保护,认为孩子只要专心学习就行了,其它的事都由家长包办代替,导致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根本没有生活自理能力。

如果让孩子在生活上完全依赖成人,不仅直接影响孩子的健康,也不利于孩子劳动习惯和文明行为的形成。

四、幼儿活泼开朗和爱心交际能力不能乏

交往能力对人的一生是很重要的,现在的孩子没有兄弟姐妹,是家庭的中心。因此容易养成任性,自我为中心等缺点,也不擅长于与同伴交往,作为父母要多带孩子和其他小朋友接触、交往、多观察、少干涉,让他在逐渐的交往中学会适应、积累经验、学会交往。

活泼开朗的性格对于孩子的一生都是有利的,孩子在学习、生活中会遇到一些挫折。这时,父母不应用指责、批评的语言,而是多用鼓励的口吻引导他们,让他们始终保持活泼、开朗。

特别对于孩子爱玩、好动的天性,不要一味地去压抑,要让孩子保持天真、活泼的天性,留有一个快乐、无忧的童年。

孩子健康性格的培养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家长长期坚持才能过到。

专家教你真正读懂男孩子


男孩和女孩是如此不同,养育他们也需要不同的规则和技巧。你要好好把握噢!你可能觉得男孩总是很调皮,总是给你惹麻烦。有时他还很固执,不听你的话。其实,有些行为恰恰因为他是男孩。让我们读懂我们的男孩子,然后你要做到:

·多拥抱你的男孩

误区:刚刚出生一个多月的小男孩已经开始东张西望了,但他很少专注妈妈,他大概不需要妈妈抱他。

事实:男孩需要更多的拥抱。1岁半之前,怎么宠爱你的儿子都是不过分的。他看你眼睛的时间少,看起来好像更少依赖你,而且容易被别的事物所吸引。比起你的脸,他更喜欢看那些移动的物体。但实际上,男孩大脑成长得比女孩慢,所以他们的情感比女孩更加脆弱,他们需要更多的关怀。他的肌肤需要通过触摸得到满足,获得足够的安全感,他更想让你带着他四处走,所以多抱抱他吧。

·理解男孩的冒险行为

误区:男孩调皮捣蛋。带他出去玩,他总是喜欢做一些危险动作,比如登高、从高处往下跳。妈妈们因为担心他的安全而制止他们的行为。

事实:中国人传统上一直要求孩子要静,总是想办法约束孩子的行动。其实,你应该时时刻刻想到,我们的小男孩是远古时期的小猎人,他们需要广阔的空间和自由的行动,他们依靠运动和攀爬来健康地发育他们的大脑。妈妈爸爸们不要束缚他。你需要在不干涉他的前提下尽量保护他的安全,并且相信他天生的空间判断能力。同时,鼓励你的小猎人多参加体育运动,多在户外奔跑活动,各种感官综合的经验带给他的是更健康的发展。

·让男孩走进集体

误区:现在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出于爱护和安全考虑,很多妈妈不喜欢让小朋友到家里来玩,也不愿意让孩子到外面去玩。

事实:男孩天生是群居动物,他们生性成群,在群体中学会社交、学会爱、学会生活、学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并找到自己的归属。如果男孩在孩提时代没有学会处理团体中的关系,缺少团体意识,将来就不懂得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也不可能和别人保持融洽的关系。他们寻找的是能让自己放松、能给他任务、能让他感到自豪的集体。家长应该适当鼓励他们参与积极竞争的活动,比如体育活动,让他们从中找到自己是谁。家长也可以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让他在有挑战、感兴趣的氛围中学到能力、技巧和责任感。

·理解男孩的固执

误区:一个2岁的小男孩一直想登上一个高高的童话城堡。但他太小了。妈妈告诉他你现在还不能玩这个。但男孩好像没听见,还在看城堡。妈妈硬拉着孩子离开。

事实:做不到的事情,一定要去尝试,这是睾丸素的作用。从襁褓期开始,男孩就不像女孩那样心安理得地接受挫折,也不喜欢接受他人的帮助。通常他明明知道自己力所不能及,感情上却不能够很快地接受,他还是要坚持不断地尝试。男孩子对自己情绪的处理,比女孩子缓慢许多。这时,妈妈应该相信我们的小猎人对自己的判断能力,并且给他足够的时间调整自己的心态。他接受事实后,会自己离开的。而你硬把他拉走、或者强迫他接受你对他的帮助,才会使他产生真正的挫折感。

·知道他的听力不如你

误区:你说了好几遍,他也没听见。你觉得他是故意的不听你的话,所以你很生气。

事实:他就是没听见。男孩的听力不如女孩好,特别是在他们非常专注地干一件事情的时候,根本听不到第二种声音。

这时,你不要呵斥他,你越呵斥,他越排斥这种陌生的噪音。你应该走过去、蹲下来,看着他的眼睛,抓住他的手,对他温和地讲话,让他同时有视觉、触觉和听觉的刺激,他才会从其他事情上把注意力转到你身上。

·体谅男孩的特殊表达方式

误区:对你不满意,或者自己的心情不好,他就摔门、砸东西、喊叫、甚至敲墙。于是你训斥他,展开一场嗓门儿的比赛。

事实:由于体内睾丸素的作用,男孩比女孩更容易愤怒,更需要发泄,侵略、冒险和竞争是男孩的天性。男孩是用身体来表达他的情感的。他不会像女孩一样,能用语言表达出“我生气了”“我很难过”等情绪,即使表示对你的爱,他可能也只是拉拉你的衣角。有时男孩在非常高兴的时候也摔东西,这都是睾丸素的作用,是这个小男子汉成长中的正常行为。2-5岁男孩会越来越多地显露自己的个性,这时,孩子容易发火,爸爸妈妈不要压制他的反抗,否则可能会破坏他一生的性格。你应该告诉他什么是更好的表达方式,他有能力、有责任也有时间去调整自己。同时给他发泄的机会,允许他喊叫,甚至指定一样东西比如沙发或者沙袋等,让他捶打。

·给男孩优秀的男性偶像

误区:男孩的世界里总是有很多女人,妈妈、姥姥、奶奶、保育员、幼儿园老师等。这些女人会给孩子最好的照顾,他还需要什么?

事实:在人生的不同阶段,男孩总是要在身边寻找一位男性作为榜样来效仿。在过去,家庭中的男性成员往往充当这个角色。如今独生子女家庭,多数男孩缺少叔叔、舅舅这样的男性亲属。男性榜样有可能是家庭的朋友或者孩子的老师。当男孩说“我喜欢某位男性”或“***很不错”等话语时,父母就需考察此人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否可以认同。因为男孩子已经把他作为了榜样。

·帮助男孩表现自己的同情心

误区:小猫咪病了,邻家小女孩不断地抚摸着小猫咪,表现出无限的同情。儿子却冷眼旁观,表示男孩生性冷酷。

事实:男孩同样有同情心,只是现实社会严重抑制了他们的同情心。男孩很少像女孩那样用语言和倾听来表达自己的关切,他们更注重自己能够为对方做些什么具体的事情、给予对方切实的帮助。当你情绪不好或者身体欠佳的时候,女儿也许会陪伴着你,给你说些甜蜜的话语,儿子却会用实际行动表达他对你的关爱。也许他会笨手笨脚地给你倒一杯水,也许他会积极地收拾好自己的玩具,表示他不用妈妈操心。了解男孩的这一特点,也有助于我们理解自己家庭中的成年男性,比如父亲和丈夫。下一次你期待鲜花的时候,爱人却给你买来烤鸭,也许你会少一些怨气,多一分感激。

·帮助男孩认识他们的英雄主义

误区:4岁的儿子做什么事情都喜欢首当其冲。这孩子太莽撞了。

事实:这是男孩一种本能的反应。男孩通过“自我牺牲”来发现“我是谁”和自己的“个人力量”。他们在共同奋斗中和谐友谊,可以为了理想献身。所以家长要告诉他们冒险和使命的衡量标准,并给他们安排一些诸如“倒垃圾”的小任务,告诉他这些小任务也可以让家人很舒服。衣食无忧、万事不用自己操心的男孩只能学到很少的冒险精神,缺乏使命感。父母要鼓励男孩去发现自我价值并实现它。在鼓励中,告诉他最有意义的是实现价值的过程,而不是最后的结果。

·教男孩学会自律

误区:邻家小妹妹刚走进房间,儿子就挥起手中的“金箍棒”打过去。不懂礼貌的孩子应该狠狠教训他。

事实:男孩有很强的进攻性,父母应该教育我们的孩子懂得自己的价值,了解一种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我们可以通过教男孩懂得价值观、道德观实现他的自律。电视节目、好的故事都可以告诉他什么行为是好的。

美国专家教孩子学习和生活


几乎每个为人父母者都有类似的经历;在于孩子的对峙中不知如何是好,先是好言相劝,继而大发雷霆,随后又悔意顿生,向做一切可能的事情来补偿对孩子的伤害。这样的情形循环往复夺走了许多父母和孩子的快乐,也使得孩子持宠生娇。面对这样的困境,日前来沪访问的美国俄勒冈心理学博士朱利安·泰普林在教育报刊总社上海心桥教育机构接受了记者的采访,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理性的对待孩子的物质要求,教会孩子如何抵御广告的不良影响;提高孩子的“玩商”,让孩子学会在学习和玩耍之间取得平衡。泰普林提出的“大脑操”,更可以操练孩子的思维,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受到了美国家庭的欢迎,现在,泰普林也把这种“大脑操”介绍给中国孩子。

中国家长是“溺爱”非“智爱”

年过花甲的朱利安·泰普林是半个“中国通”,从上世纪90年代起开始关注中国孩子以及中国式家庭教育。在国外,泰普林一直看到许多中国留学生,尤其是小留学生非常任性、自我,大把大把地画着家里的钱,却丝毫不懂得珍惜和感恩,还经常逃学,开着名贵跑车带着小女有兜风。这些都引起了泰普林的关注,在对中国的家庭方式进行8年考察后,泰普林得出了答案。“家长们的期望本该是让孩子快乐的,但是,我很遗憾的看到,目前中国的家庭教育还存在不少误区。诸如‘夫为子纲’、‘不打不成才’的心理、‘老子不成器,儿子来圆梦’的补偿心理,在孩子身上盲目投资、攀比的趋众心理,以及视孩子为掌上明珠的溺爱心理,等等。其中,中国家长表现更多得溺爱而不是‘智爱’。”

泰普林把现在中国的独生子女称作“被宠坏的一代”,在谈到中国孩子被溺爱的情况比国外严重时,他解释说:“这也许与中国传统的家庭生活有关,在美国,孩子从18岁起就可以离开父母独立生活,所有学习、生活和交友等都有自己独自处理,孩子跟家庭的联系没有中国那么密切。其次,美国家长都非常重视对孩子进行吃苦耐劳的锻炼,让孩子参与劳动,为家里承担一定得义务,从而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但在中国,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是家里的宝贝,家长常常有这样得想法:‘宝贝,我们爱你,我们不能让你受一点委屈,从小就要让你过上幸福安逸的生活。’这是一个十分危险的想法。”泰普林强调,要改变中国孩子身上存在的一些问题,要从改变父母的溺爱开始。

提高“玩商”,平衡游戏和学习

在许多父母看来,如果孩子玩心太重,必然会影响学业,而学业又是和学习成绩联系在一起的,于是,这些爱玩的孩子就被父母们定为“淘孩子”甚至是“坏孩子”。泰普林指出,孩子应该有孩子的天地,游戏更是激发孩子潜能的极佳手段。孩子会将木棍当成马骑,将纸飞机当火箭,正是这些在成年人看来十分幼稚甚至可笑的行为,构成了孩子创造力的源泉和动力。“除了‘智商’和‘情商’外,孩子还应该学会玩,精通‘玩商’。”

如何提高孩子的“玩商”呢?泰普林说,家长的引导和鼓励很重要,尤其是家长提供给孩子一个轻松的环境。比如说,孩子不小心将牛奶倒在地上,如果家长能说“倒出这么好看的图案,不玩太可惜了,我们用牛奶画画吧”,那么孩子对玩就有了积极的想法,但如果家长说“才拖好的地板又弄脏了,这孩子真讨厌”,那么孩子肯定就会有挫折感,也不能尽情享受玩的乐趣了。“由于玩的观念不同,玩的环境不同,孩子的‘玩商’也大不相同。我建议家长,不要让玩变成孩子的奢侈品。”

泰普林表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终生的老师。聪明的父母不会给孩子戴上“紧箍咒”,更不会对孩子采取“残酷教育、无情打击”,而是让他丰衣足食的基础上,再给他理智的爱、健康的感情、知识的让分以及优秀的品德与教养。家庭教育是一门既高深又简单的学问。说它高深,是因为它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尤其要把孩子培养成才,需要父母付出太多的心血;说它简单,是因为只要心中有爱和教育良方,每个父母都可以做的很好,都可以发掘孩子身上独一无二的天赋和价值,最终价他们引向成材。

“大脑操”,培养孩子思维能力

在对中国孩子的调查中,泰普林表示,中国孩子普遍缺乏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所以针对这一问题,泰普林抛出了自己的独门秘笈:“大脑操”。泰普林表示,家长们要教会孩子经常思考这三个问题:这是一种解决方法,还有其他的方法吗?如果那样做会有什么样的情况出现?如果那样做,对方会有怎样的感受?这三个问题可以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

“这是一种解决方法,还有其他解决方法吗?”家长应该鼓励孩子随时用这样得问题问自己,因为对他的回答,可以引导孩子灵活思考,并使孩子的思维富于创造性。泰普林说,很遗憾,大部分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常常会放弃再多问孩子一个问题的机会。记住,让孩子不要停下思维,“再想想,还有其他的办法吗”,说出这句话只需要你几秒钟时间,但这句话可能力与孩子的一生。

“如果那样做,会有什么样的情况出现?”这个问题可以帮助孩子在做计划时,能与想到最终的结果,并以此指导当前的行动。孩子经常问自己这个问题,也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和危险发生。冲动的孩子往往是由于不顾及后果、莽撞行事,而使自己陷入困境的。逐步训练孩子让成行动前思考后果的习惯,那么,这个孩子相对于其他孩子来说就更会有预见性,他能看到事态的发展方向,更有远见也当然更具有竞争力。

“如果那样做,对方会有什么样的感受?”无论孩子还是成人,如果无视于他人的情感和利益,社会交往就会出现问题,严重的甚至可能因侵犯他人利益而犯罪。相反,如果能够顾及别人的情感和利益,善于与人相处,孩子就能够成为任何一个团队的优秀成员,或者成为一个团队的优秀领导者。思考“别人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别人会有怎样的感受”,可以帮助孩子认识到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一位的以自我为中心,会有碍自己的发展。

在广告诱惑前学会自我保护

泰普林还向记者公布了他研究了6年的一个解决孩子问题的“药方”,即通过TSP系统解决难题——让孩子学会思考(think)、学习(study)和自我保护(protect)——从而帮助孩子成功。而“自我保护”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家长要帮助孩子抵制广告的物质诱惑。“你得学会让孩子在复杂的信息面前辨别方向,这时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的第一步,而抵制某些广告的不良影响,应该是现代社会保护孩子的一大课题。保护孩子排斥来自娱乐界、广告上的某些心理学、性观念上的伎俩,告诉他们:这不是真正的生活。在孩子们了解到这是心理诱惑后,就完全可以抵制诱惑了。”

关于家长在孩子成长中的困惑,以及家长与孩子沟通障碍等问题,泰普林则以一位长者的睿智告诉年轻的家长,一位的责骂甚至体罚于事无补,多调查、想办法才是上上之策。“我家的孩子不爱学习,不接受家长的批评”,这是让众多家长头痛的问题。泰普林开出了让孩子建立目标的“药方”,提出让孩子在早期就看到关于自己未来的多种可能性,“比如让孩子了解外交官是怎么回事,司机是如何工作的......让孩子看到将来自己也可以进行多种选择。当孩子有了目标后,不用家长费心督促,他们自己就会主动地为实现目标而学习。”

家校合力,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能齐头并进


为了进一步促进家庭教育的有效性,形成家校合力,促进教育的共同发展。学校特意在第二届科技节的项目中增加了一个亲子互动的比赛——萝卜搭塔。

在比赛中要求有一位家长和两位学生组成一个合作小组,家长负责切萝卜块,学生负责搭塔,在单位时间内,哪组的塔搭的高为胜。

随着裁判老师的一声令下,只见家长们手起刀落,有的把萝卜切成大块,有的把萝卜切成小块;有的切成方形,有的切成条形;有的不管是什么形状,先切成什么是什么……孩子们一个个一手拿切好的萝卜,一手捏细小的牙签,小心谨慎的用牙签把一块块切好的萝卜组合起来。有的两人一起做,有的先各做各的。萝卜塔的底座一会儿都出来了,有三角形的,有正方形的,有长方形的,有多边形的,还有的不知道是什么形状的,走过去一问,才知道是为了稳固,自己扩充了底座的边沿。

有的家长只管自己切萝卜,有的家长一边切,一边还嘱咐孩子注意怎么搭,有的干脆趁工作人员不注意帮着搭上一把……

有的孩子只管自己搭,不看周围的,心无旁骛;有的孩子一边搭,一边还要和身边的小伙伴商量一下,很细心的样子;有的孩子搭了一会儿就走到别的地方看看,侦查一下其他小组的情况,回到小组就大声报告,好像为自己的发现感到很自豪……

旁边的工作人员也忙的不亦乐乎,一会儿计量高度,一会儿提醒时间,一会儿悄悄指点一下,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很多都举着手机拍个不停,为家长和孩子们的作品不时发出一阵惊叹!

随着一声结束的哨声,24组亲子合作的萝卜塔都高高的展示在大家面前,有的塔亭亭玉立,像一个可爱的小姑娘;有的塔高大威武,像个雄赳赳气昂昂的武士;有的塔,哈哈,在摇摇欲坠呢,它的主人在旁边不停地跳脚,叫着别碰啊,别碰啊……最高的萝卜塔达到了一米五十几呢!

在这次“萝卜搭塔——亲子互动”活动中,家长们感受到了孩子们的创意和动手能力,并非像在家里表现出来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公主样子;孩子们也感受到了家长对他们的理解和帮助,在合作中家长对他们的支持与尊重。学校希望在这样的活动中,促进家庭教育的有效性,促进家长和孩子的有效沟通,指导家长与孩子的畅通交流;也希望在这样的活动中,家校合力,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能齐头并进,为孩子的健康全面发展做出有效的举动。

“不做虎妈狼爸”给学校教育带来怎样的挑战?


教育部日前印发《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家长要严格遵循孩子成长规律,因材施教。要求切实消除学校减负、家长增负,不问兴趣、盲目报班现象,不做“虎妈狼爸”。

从之前把女儿“骂”进名校的“虎妈”到如今把孩子“打”进北大的“狼爸”,伴随其社会效应的逐步发酵,俨然已经成为当下严苛父母的代名词。以奉行“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家教理念的“狼爸”萧百佑为例,尽管其下三个孩子相继考入北大,但其高度严苛的家庭教育方式一度引起社会广泛争议。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究竟“棍棒底下出才子”的教育方式是否值得效仿?什么又是成功且科学的家庭教育?教育部《意见》明确规劝家长不做“虎妈狼爸”,显然有着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而这是否意味作为学校一方在家庭教育方面就此可以“高枕无忧”了呢?显然不是!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微而复杂的任务。而作为家庭教育有效补充且相辅相成的学校教育在响应《意见》精神的同时,更要以积极的姿态应对“虎妈狼爸”,扮演好应有的角色。

剖析该《意见》不难发现,其已明确指出了充分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中重要作用的四方面举措,如强化学校家庭教育工作指导;丰富学校指导服务内容;发挥好家长委员会作用;共同办好家长学校。可以说,这些举措从家校合作的角度出发,意在通过学校指导的力量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从而纠正部分家长过度拔苗助长、不顾孩子个性及成长规律的“虎妈狼爸”行为。倘若学校能够全面贯彻、执行,其必然会产生积极的政策效果;但从更深入的角度思考,这就完美地实现了学校与家长教育理念的统一吗?

解答这个问题还要回到“虎妈狼爸”们对孩子教养“缺教少护、重智轻德、重知轻能、重身体健康轻心理健康”等问题的根源,想必除了家长本身对家庭教育的认知不足外,和当下部分学校以学生考试分数为唯一评价标准的办学思路以及社会“唯学历”的人才选拔观念等有关。试问多少家长会乐意在孩子面前伸出“棍棒”?多半还是执着在“上了好小学才能上好中学,上了好中学才能考上好大学,考上好大学才能有好工作”的传统“轨迹式焦虑”里不能自拔!

可以说,当前的家庭教育正被涂抹越发功利化的色彩,而一旦被应试教育绑架,其结果只会增添越来越多的“虎妈狼爸”们。因此,作为学校尤其是办学管理者要积极响应并适时推动整个素质教育改革的步伐,一方面要大力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综合考察学生品行、身心健康、学业成绩,而非被“升学率”等冰冷的数字牵着走;此外,还要充分认识到“虎妈狼爸” 们之所以挤破头送孩子进入好学校与目前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有着密切关联,作为学校应致力于提高办学特色、教学质量,服务基础教育改革大局,打造家长们眼中的“身边好学校”。

从这个角度来说,《意见》显然不只是对家长错误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的纠正、指导,其必将从家庭教育改革以及学校育人机制改革的两个方面进一步推动整个教育的深化改革步伐。而学校一方具备应对“虎妈狼爸”放大招的勇气容易,就看具体的实际行动能否深入下去了!

儿童心理专家教您如何调节孩子情绪


人们发现我是儿童发展心理学家时,他们开玩笑似地问我是否可以告诉他们养育的秘诀。我知道他们多半是在开玩笑,与此同时,他们也在好奇我是否真的有一些特别的知识。

我可以现在就告诉你,我没有什么秘诀,也没有什么家长终极手册(如果有,那就太好了!)但,作为家长,这么多年来研究儿童发展,确实有些东西,我会牢牢抓住不放手的。

这些东西决定了我作为家长的聚焦点,同时也让我平静下来,给了我一种“一切都会好的”的感觉。

而每个家长都会用到一些,对吧?

1. 孩子有很多机会可以赶上

与流行观念不同,儿童的发展并没有一个清晰明确的时间表,或者发生在具体阶段。在某一年龄段看上去是真理的东西可能随着时间而发生变化。

例如,女孩的脑发育要比男孩早,因而俗语说女孩要比男孩成熟得更快。但是男孩终究会赶上来。再比如,早产的婴儿经常会发育滞后,但是很多孩子会在青少年时期赶上他们的同龄人。而且,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我们并不知道这为什么会发生,也不知道它是怎么发生的。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发展道路。

在发育阶段,大脑接受变化、基于经验进行自我调整的次数是很多的。例如,甚至有研究发现敏感和温暖的教养会改变孩子基因的表现性状。一些孩子对他们的环境会极端敏感,包括家长的关心。

“孩子的发展过程中唯一不变的是不断变化。温情、爱、敏感度都会深刻积极地影响孩子的发展。”

2. 凡事不可绝对

想象一下:你正在为一门考试而学习,你非常紧张。你太紧张了,导致你根本无法集中注意力。又或者,马上会有一个重大考验,你一点也不在乎。你一点也不紧张,所以也根本不去学。

通常,我们会觉得压力不是好事。但是,在这个场景中,一点点压力是好事。它可以激发你去学习,但是压力不能太多,太多了你难以集中注意力,压力也不能太小,太小了你不会努力。一些挑战,一点压力,一点点沮丧,甚至一丝丝恼怒——这些最终都是好事。

20秒原则

研究孩子的情绪时,我们大多数研究者会遵从所谓“20秒原则”。如果孩子在哭泣,我们总是会在停止任务前等待20秒(而母亲们,却被告知在任何时间停止任务)。如果我们没有那项准则,我们就会让孩子失去控制情绪的机会,而这正是我们希望孩子能学习到的能力。

对家长来说,也同样如此。如果我们总是冲锋在前,就会让孩子联系情绪调控的机会。20秒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对于一个想让孩子趴在她的肚皮上的母亲来说,简直就是永恒!在肚皮时间开始时,我真的会数到20秒(我也不会每次都数到20)!但是我的儿子因此感受到的一点小小的沮丧激发他稳住自己,而这,正是肚皮时间的目的所在!

一点小小的沮丧不是坏事,它能点燃孩子的动机和才艺。

“不要让你的孩子免受负面情绪。而要,帮助你的孩子解决挑战和压力。这是一种将陪伴孩子终生的技能。”

3. 自律是早期儿童应该学会的最重要技能

一个善于自律的孩子学校表现更好,更能专注,更善于与他人相处,也更有同情心。作为家长,这也是我们每天和我们的孩子需要面对的东西。愤怒,情绪肆虐,冲动——所有这些表现都是因为孩子不成熟的自律能力。

自律是童年早期最主要的事情是一,不论是行为还是大脑。自律3岁时才能系统化,直到5岁后才能完全成熟。接下来,整个系统会重新系统化,更进一步发展,直至青少年时期。一些研究则认为这一系统的真正成熟到四十岁时才能完成!但是,成熟的基础成型于儿童早期。

“帮助你的孩子调节压力、沮丧或者其他情绪,是为人父母的最重要任务之一。这对你和你的孩子来说是个重大的工作。”

把情绪当作原初的能量,而孩子正在学习如何驾驭那些能量。在正确的层级上,甚至一些负面的情绪也有积极的效果——比如点燃动机。

了解儿童发展和研究可以给予家长实用的帮助。当然,这并不是唯一的道路——我同样也非常相信直觉和自我反思。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专家:家教>学校教育》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小班家教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2022学校教育教学反思总结 光阴如水,按照学校的一贯工作要求,我们现在将这段时间的教育教学工作做一个工作总结,工作总结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自己的不足,吸取经验教训,工作总结一定要以事实和材料为依据,不能凭空捏造,你是否在为写教育教学工作总结而苦恼呢?下面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学校教育教学反思总结”,欢迎阅读,希...
    2022-10-16 阅读全文
  • 优化家庭环境融合学校教育 一、优化家庭环境孩子从生下来就在父母的怀抱里成长,父母不仅给孩子以生理基因优势的遗传,而且给其以人格品质的塑造。在这个成长的历程离不开父母的言传身教,为人父母者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必须从自身日常生活的...
    2020-04-06 阅读全文
  • 家庭教育是远远先于学校教育的 宝贝朱琳炜在幼儿园已经度过了她正式入学的第一个学期,这个时候,她刚满两周岁。期末到了,鉴于老师对我们的信任以及朱琳炜小朋友在BB班的表现,让我做一些分享。其实,养育孩子我们还是有很多的不解与困惑,许多...
    2020-08-31 阅读全文
  • 亲子关系比学校教育更重要 如果你只是把全部的认知教给孩子,这并不能说明是教育孩子爱孩子的最好方式,只有孩子自己才知道,什么对他是最好的。看见孩子的前提,是看见自己,父母是孩子一切问题的根源,爱与自由是唯一的答案。 “我们自己想...
    2021-07-15 阅读全文
  • 适合清明节的学校教育活动方案范例 每个人都会遇到大大小小的活动,我们一般会在开展活动之前准备一份活动方案,活动方案的目的是为了保障活动的顺利开展,按照时间安排,我们是时候进行清明节策划方案的准备了。你觉得清明节活动方案应该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适合清明节的学校教育活动方案范例”,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
    2022-03-10 阅读全文

光阴如水,按照学校的一贯工作要求,我们现在将这段时间的教育教学工作做一个工作总结,工作总结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自己的不足,吸取经验教训,工作总结一定要以事实和材料为依据,不能凭空捏造,你是否在为写教育教学工作总结而苦恼呢?下面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学校教育教学反思总结”,欢迎阅读,希...

2022-10-16 阅读全文

一、优化家庭环境孩子从生下来就在父母的怀抱里成长,父母不仅给孩子以生理基因优势的遗传,而且给其以人格品质的塑造。在这个成长的历程离不开父母的言传身教,为人父母者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必须从自身日常生活的...

2020-04-06 阅读全文

宝贝朱琳炜在幼儿园已经度过了她正式入学的第一个学期,这个时候,她刚满两周岁。期末到了,鉴于老师对我们的信任以及朱琳炜小朋友在BB班的表现,让我做一些分享。其实,养育孩子我们还是有很多的不解与困惑,许多...

2020-08-31 阅读全文

如果你只是把全部的认知教给孩子,这并不能说明是教育孩子爱孩子的最好方式,只有孩子自己才知道,什么对他是最好的。看见孩子的前提,是看见自己,父母是孩子一切问题的根源,爱与自由是唯一的答案。 “我们自己想...

2021-07-15 阅读全文

每个人都会遇到大大小小的活动,我们一般会在开展活动之前准备一份活动方案,活动方案的目的是为了保障活动的顺利开展,按照时间安排,我们是时候进行清明节策划方案的准备了。你觉得清明节活动方案应该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适合清明节的学校教育活动方案范例”,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

2022-03-10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