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美国父母如何教孩子认识社会

发布时间:2021-04-29

美教说课稿幼儿园。

经验时常告诉我们,做事要提前做好准备。幼儿园教师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都会提前准备很多资料。资料一般指生产、生活中阅读,学习,参考必需的东西。资料对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那么,想必你在找可以用得到的幼师资料吧?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美国父母如何教孩子认识社会”,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美国父母不溺爱儿女,从小就注重培养他们独立生存的能力,他们认为孩子越能独立处理问题就越安全。

认识社会

认识家庭住址及父母的姓名、单位。

父母在孩子开始懂事时就有意识地教他们识别自己家庭周围的环境,以及父母的姓名和单位等;通过这样日常的培养,孩子走失找不到家的可能性就小多了,并且增加了孩子应付外界环境的自信心,使其遇事不致惊慌失措。另外,家长还会教孩子一些在马路上行走的常识。

认识药品及了解用药常识

家庭中通常都存有一定数量的药品备急,父母会把一些常用药品拿出来教孩子辨认,使其逐渐了解药品名称、用途及用法,这样既让孩子增长了知识,又降低了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另外在带孩子去医院看病的时候,还顺便教孩子认识医院,以便解除孩子对医生的恐惧感,学会配合治病,或在发生意外时能自己到医院求助。

认识常用小工具及安全使用方法

父母不会因为怕危险就不让孩子接触工具,他们的做法是帮助孩子了解安全地使用工具。在使用这些工具时,父母会顺便告诉孩子这些工具的名称及安全使用的方法。还会给孩子提供一些比较安全的小工具,诸如餐刀、不带尖的剪刀、小型的锤子钳子等。让孩子边玩边学,既熟悉了各种工具的种类和功能,又在使用的过程中发展了孩子的动作技巧。

避免被坏人伤害

父母教孩子避免被坏人伤害的主要方式是告诉他们一定不要接受陌生人的礼物,不要到陌生人家中去,也不请陌生人到自己家里来。女孩则不要让父母以外的人抚摸自己的身体,碰到存心不良的人纠缠时,要赶快跑到人多的地方或去告诉警察,还可大声呼救或跑到附近居民家。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扩展阅读

外国大人怎样教孩子“认识自己”


记得我在德国时,房东的孩子给我看他的一篇作文,他的愿望是将来当个马戏团小丑。这如果让中国的老师或父母看来大概会认为是胸无大志,孺子不可教也!但是他的老师则在作文后面真诚地表示:祝你将来成为一个把欢笑带给全世界的人。这对我很有启发:如果做父母的习惯于把别人的愿望当成自己的愿望,把物质的富足作为所有祈求的思维方式去教育灌输给孩子,那么孩子就难以“认识自己”。

每个人在孩提时代,总是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憧憬。然而,至今却有不少外国教育者对大多数中国孩子要当科学家、老板或明星的理想感到不解。他们认为,科学家、老板或明星这样的职业距离孩子其实非常遥远,孩子们更应该接受或喜欢上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直观的职业才对。

孩子对认识自己的最初体验,其实就是面对自己的愿望开始。我想,培养孩子“认识自己”,就要让她着眼于现实。

我崇尚三毛拾荒愿望的真实卑微与日后生命丰盈不朽的因果。所以,我看着女儿每天被德国的幼儿园放养,也没有太多的心焦。虽然和国内的孩子相比,她的识字和加减法要落后了一大截。当国内很多同龄孩子都怀有远大崇高的理想时,她的最大愿望却是“等长大后,可以像妈妈一样在厨房烧菜”,或者“像爸爸那样,给别人拍照片”。但是我们做父母的并没有打击孩子的这些细小的热情,只是告诉她,无论做什么,都要努力做好。

我认为,无论有怎样的理想,只要是内心自然发生的真实愿望,才是最积极的,而各种知识只有附着在真实愿望上才会有意义。

世间百态:看各国父母是怎么惩罚自己孩子


新西兰:把孩子当成人随他意愿,教他学会承担责任约束自己

新西兰 Bernny 儿子2岁半,女儿半岁

在新西兰,打孩子是一种违法行为,因此,父母一般都不会体罚孩子。如果儿子在公共场所闹腾,只要不影响到别人,Bernny一般都会采取冷处理的方式对待孩子,比如随他闹去。如果影响到别人,Bernny会将孩子抱走,将他放在一个比较开阔而安静的地方,让他继续闹,直到他闹够。Bernny认为,孩子闹是为了吸引父母的注意或者通过这种方式来达到他的某些目的。

如果孩子看到自己的闹腾没有效果,他自然会选择放弃。

有段时间,老大总喜欢往花园的鱼池里扔鹅卵石,并且屡教不改。Bernny会对儿子说:“你看看,你把小鱼砸痛了,把水池弄乱了。水池不漂亮了吧?”然后Bernny会要求儿子把水池里的石头捡出来。有的时候,儿子可能也会耍赖,不肯去捡石头。如果儿子耍赖,Bernny一般不会强迫他去,他会自己下去把石头捡出来给儿子看。如果正好碰上儿子闹着要跟爸爸玩,Bernny就会借机对儿子施行教育:“你看看,你把石头扔进水池了,现在我要去捡石头,没有时间陪你玩。”这时候,儿子会体验到他不良行为的后果。于是,他会明白,他真的不能把石头扔进水池。

Bernny认为,孩子并非我们想像的那么不懂事,他只是控制能力差一点而已,因此,Bernny主张父母把孩子当成人看,从孩子小的时候起就教他学会承担责任,学着约束自己。

日本:不要当众批评孩子,给他留下尊严

日本 TsukuBa 儿子2岁半

对日本家庭来说,父亲是绝对的权威。正是因为习惯了服从,所以日本人才成为最守纪律、最富于集体主义精神的民族。如果孩子犯了错误,日本父母会采取各种措施惩罚孩子。比如取消孩子外出玩的计划,甚至让孩子饿上一顿,或者进行适度的体罚等等。

但是,如果孩子在公共场所犯错,父母一般不会当众处罚孩子。

TsukuBa像大多数的日本父母一样,她认为在公共场所处罚孩子是不符合礼仪规范的行为,而且也会损害孩子的自尊。因此,她会在回家之后再对孩子的表现进行点评,或者给孩子一些惩罚。

英国:也许惩罚能够让孩子获得更多

英国 Echo 女儿5岁半 儿子2岁

英国父母基本是爱孩子的典范。他们对孩子的爱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又绝对不溺爱孩子。英国人的绅士风度对孩子进行着潜移默化的教育,因此孩子一般也会比较绅士,很少在父母面前撒泼。每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英国父母也会采取一些惩罚措施。但是他们的惩罚十分耐人寻味。

Echo描述了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女儿4岁那天,Echo给她买回一只会学多种小动物叫声的特别漂亮的玩具小闹钟。小女孩对那只小闹钟爱不释手,为闹明白闹钟“肚子”里的秘密,她将闹钟拆了个稀巴烂。无法妙手回春的女儿急得大哭起来。Echo平静地对女儿说:“你把闹钟弄坏了,你可以自己把它修好。如果需要帮助,你可以找妈妈。”小女孩真的动手开始“修理”小闹钟。虽然最终她没有把她的小闹钟修理好,但是整个修闹钟的过程给了她不少很特别的体验与锻炼,并从中学到很多知识,同时也让她明白了,她必须对她所有的行为负责任的道理。

美国:惩罚教育从小做起

美国 Holly 女儿3岁半

美国父母十分关注孩子个性、创造性、独立性与心理健康等问题,因此,对美国父母来说,惩罚是一件需要慎重对待的事情。一般从孩子一出生开始,父母就会考虑如何惩罚孩子以及怎样掌握惩罚的“度”的问题。当女儿几个月的时候,Holly就开始对她进行惩罚教育了。

某一天,女儿咬了Holly。Holly对女儿说:“哦,你把妈妈咬痛了。”与此同时,Holly将女儿放进她的婴儿床,并离开她一会儿以示惩罚。

Holly对小宝贝的惩罚总是善意的,并且她在惩罚孩子的时候也会尽力让孩子体会到她深厚的爱意。美国人从来不打骂孩子,因为他们认为打骂会损害孩子的自尊。

每次女儿有比较过分的举动,Holly都会以很严肃地眼神看着女儿,大多数时候,乖巧的女儿立刻就会明白妈妈的意思,并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检点。当然女儿也有不乖巧的时候,如果她的错误比较严重,Holly会采取一些措施对女儿进行惩罚,比如取消周末女儿最喜爱的活动等等。

美国的幼儿园、学校也会对孩子的不良行为进行惩罚。他们的惩罚方式是:让犯了错误的孩子一个人到某个角落单独呆上几分钟。当孩子意识到他所犯的错误带给了自己麻烦之后,老师就会抓住时机对孩子进行教育,让孩子明白自己究竟错在哪里。如果孩子过分顽劣,幼儿园或学校则会同家长联系,让家长一起参与来改造孩子。严重的甚至会请家长把孩子领回家教育好了再送回幼儿园或者学校。

加拿大:惩罚孩子要掌握尺度

加拿大 Paul 儿子2岁半

加拿大也是个不主张体罚孩子的国度。以往时常有家长因为体罚孩子而被警察带走的事情发生。不过最新的加拿大法律规定对2-12岁的孩子可以适度地进行体罚。体罚孩子的程度可重可轻,问题是这个度很难掌握。如果孩子不懂事,在幼儿园向老师告发父母打骂的话,有关部门就会立刻介入。情节严重的,父母甚至会丧失抚养权。Paul的一个朋友就曾经历过这样的事情,虽然最后有惊无险,但毕竟已经在警察局有了案底。

Paul认为惩罚孩子应该制定一个长远目标,并围绕这个长远目标来进行。首先,他会给儿子定一些必须遵守的规矩,让儿子明白自己的底线究竟在哪里,一旦越过这个底线,他就会受到惩罚。前不久,Paul经历了一件让他十分难堪的事情。

那天他们在一家餐厅吃饭。儿子Johnny一坐下就开始玩他的刀叉,并故意将刀叉扔到地上。Paul不动声色从地上捡起刀叉,将刀叉放在原来的位置,并坚定地对Johnny说“No”,但是Johnny继续拿起刀叉往餐桌下扔,并大声而生气地喊叫起来。Paul平静而坚定地将Johnny手中的刀叉拿走,从椅子上站起来,抱着Johnny到了外面。Paul将Johnny抱进自家的汽车,严肃地对Johnny说:“Johnnie,你把刀叉扔在地上,影响了其他人。我告诉过你不能这样做。因为我爱你,所以我希望你学会服从。现在我要让你明白我说‘不’究竟什么意思。”Paul在Johnnie的小屁股上以适当的力度拍了五六下。受了惩罚的Johnnie安静下来,并立刻明白Paul并没有跟他闹着玩的意思。

震惊中国父母的外国孩子餐桌教育,值得反思


作为有传统美德的中国,现在孩子教育成这样,到底是谁之过?

饭桌上的中国孩子

中国的父母在饭桌上的表现如同服务员,如果家中有老人,那么老人更像是“海底捞火锅店”的服务员,我们曾经看过许多这样的场景:老人用颤抖的双手捧着碗端到桌上,一遍又一遍呼唤着孩子吃饭;父母端着碗追赶着孩子;父母一遍又一遍地在饭桌上督促孩子多吃。然而,中国孩子鲜有感恩的表情,有的更多的是不耐烦,觉得这些得到的是应该的。中国孩子对这些已经认为理所当然甚至是麻木不仁。

饭桌上的韩国孩子

韩国的父母在饭桌上的表现像是长者。在家中年纪最小的孩子,每次吃饭前,都要忙忙碌碌地按从老及幼的顺序给屋内的人盛饭端饭添饭,完毕,还得目不斜视,正襟危坐,恭恭敬敬地对饭桌上的长辈们说:“谢谢你们给了我这么一顿丰盛的饭菜!”韩国的孩子吃饭时是一种感恩的表情。

饭桌上的美国孩子

美国的父母在饭桌上的表现像是朋友。在孩子能拿得动勺子时,父母就不会再给孩子喂饭。孩子喜欢吃什么,美国父母只是提出建议,至于最终孩子是喜欢是肉还是吃蔬菜,美国父母是从来不管的,孩子吃多少饭,父母更不愿意再管。因为在美国的眼里,孩子已经开始可以为自己负责了,他自己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结果,美国的孩子吃饭时表现的是一种独立的品格。

小编并不认为中国孩子应当如韩国或美国孩子那样的吃饭,而我想说的是,我们千万不要忽视饭桌等生活行为上的教化。

韩国的家庭在饭桌上是在通过氛围来教化孩子,让孩子不知不觉中懂得感恩;美国的家庭在饭桌也是通过习惯来教化孩子,让孩子不知不觉中学会独立和承担责任。

而中国许多家庭在饭桌上缺乏的是对孩子的“教化”。我们在饭桌上只是关注孩子是否吃饱吃好。恰恰是这种没有教化的“教化”,正在传送给孩子是一种错误的信号:因为你是孩子,所以我们必须无条件为你服务。结果,孩子认为家长这样做是天经地义的。

但我们却忽视本可以告诉孩子的:我们给你的爱是让你知道,你要学会回报他人,学会爱他人。结果,在这种没有教化的“教化”下的孩子,当他们长大后,他们除了认为你父母应该做的之外,满眼都是父母的错:自己没有找到好工作,是父母的错;自己没有房子住,是父母的错;自己没有找到媳妇,是父母的错……他们长大后想起来的都是种种父母的不是。当他长大后,对父母颐指气使时,我们应该怨的是他,还是怨我们不够智慧的教育呢?

养成教育真的很重要。为什么中国父母这么累,其实大都是当父母的自己给自己添加的枷锁。跟大家分享另外一篇文章,同样也是谈论的这个话题,或许可以给大家更多的警醒。

美国孩子的餐桌教育

第一次在美国朋友家就餐,我惊呆了。朋友家一岁半的孩子,自己坐在餐椅上,从头到尾,自己吃完。尽管他拿勺子的动作还很笨拙,但是他不慌不忙的,一勺一勺地吃得很认真。掉在桌子上的饭粒,他很自然地用手捡起来吃掉。吃完时,他一边把围嘴解下来,一边说:“我吃完了!”父母把他抱下餐椅,他端起碗,把碗里的剩饭倒进垃圾桶,再踮着脚尖把碗放进洗碗池。一切都是那么熟练和自然,一看就知道,他很早就养成了这个习惯。

在美国,餐桌教育是育儿内容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相比于中国人把喂饱孩子放在首位,他们更重视“吃饱”以外的其他事情,比如:孩子能主动吃饭并享受吃饭的过程,能遵守就餐过程中的礼仪,学会在餐前餐后布置与收拾餐桌并学会接待客人等等。

美国孩子从会拿勺子起就开始自己吃饭,尽管他们会弄得满身、满地都是饭粒,但是通过几个月的训练,他们的手脑达到平衡,可以稳当地把勺子放入嘴中。孩子自己决定吃多少,因为,吃饭是自己的事情,只有主动去吃饭,才会真正享受吃饭的乐趣。而且到点吃饭,逾时不候,如果孩子当时因为玩耍而不肯吃饭,那是真的要饿肚子的。

这一点对于中国父母来说会觉得不可思议:怎么能让孩子饿着?看见孩子饿得直哭,父母肯定会很心疼,马上给孩子做饭去。但是也因此,几乎每个中国孩子都明白,我现在不吃也不要紧,反正家里的厨房24小时为我开着,我饿了自然会有人给我东西吃。他们没有主动进食的概念,也不会遵守严格的用餐时间,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父母常常抱怨孩子不爱吃饭的原因。

大多数美国孩子从两岁起开始学习用餐礼仪,吃饭细嚼慢咽,不能发出声音,刀叉不能敲盘子,就算是不小心发出声响,也必须跟在坐的所有人说“对不起”。在餐桌上照顾别人的感受,是美国孩子很重要的一课,除了不影响到他人就餐,还要考虑到他人的感受,因为喜欢某道菜而放肆吃,这是不被允许的。大一点的孩子,还会帮助父母做一些餐前准备,餐后收拾,减轻父母负担的同时让孩子有一种家庭参与感,学到一些接待客人的餐桌礼仪。

对于美国人来说,餐桌不仅仅是教育孩子的地方,更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的最温馨场所。美国父母非常重视与孩子的就餐时光,无论平常百姓还是国家总统,都会把和家人的团聚看成是比任何事情都更重要的事情。下班回家后,每个人都急匆匆地往家赶,为的就是一家人能早日围坐在餐桌旁,享受一顿愉快的晚餐。

可能我们很多父母都没意识到,一家人一起准备,一起享用,一起交谈,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我们很少把要和家人吃饭当成拒绝应酬的原因,相反,应酬是不回家吃饭最理所当然的理由。

中国人的早餐内容丰富,却很少家人一起享用。我们经常在早餐摊上吃,或者把早餐打包带走。即使在家里吃,也经常是孩子吃饭,妈妈忙着收拾书包。于是,美好的早餐时光就这样被匆忙消耗掉了。

美国人的早餐很简单,各种麦片圈圈泡在牛奶里,就是一顿。但是,一家人一定要坐在一起,慢慢享用。尤其是周末的早上,爸爸坐在餐桌旁看报,妈妈给每个人的盘子里放入一个鸡蛋或几片培根,孩子们给每个人的杯子里倒上橙汁,这是很常见的场景。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家人在一起聊天、谈心、说笑,美好的一天就从那一刻开始。

孩子从餐桌上,学习到互相协作的精神,感受到彼此之间的默契,享受吃饭的乐趣,更重要的是,相比起一顿美味精致的早餐,他们更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与父母的沟通,和他们之间那份亲密无间。

我们常说,养育孩子是最考验耐心的一件事。但是,美国人会告诉你,耐心,不是等待的时间,而是等待的状态。他们很小就让孩子自己吃饭,面对满桌满地满身的狼藉,他们能心平气和。他们让违反规矩的孩子饿着肚子,面对孩子的哀求,他们不动声色,他们将工作琐事搁置,期待与享受每一个与孩子在一起的时光,这是一种怎样的淡定与平和。

当我们为了工作匆忙奔走,对于孩子的教育无所适从,急于求成,我们是否可以尝试,先陪着孩子一起在餐桌旁坐下来呢?

美国妈妈如何巧用鼓励


去美国之前,我已经了解到一些美国人在教育方面和我们不同的做法。比如小学生上课不用排排坐,而是围着圆桌团团坐,相互交谈,没有“不许做小动作”这种批评。作业很简单,学了A这个字母,回家从报纸上剪下一个以A打头的字母就算完成,而且老师的评语很少批评,大多是“好”、“漂亮”、“精美”等赞美之词。

年初去到美国,走进美国的家庭,我对他们教育子女的方式有了更真切的感受。

剪坏了床单妈妈不责骂

我在街心公园闲坐,一位老太太领着两个小孩,大的大概2岁,自己蹒跚着到处玩,在小滑梯爬上爬下,小的躺在小推车里,不一会就睡着了,身上只穿着件薄薄的绒衣。我建议她给孩子盖上被子,她摇摇头说:“我就是带他们出来锻炼的。”

美国人很注重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和动手能力。一天,邻居萨丽兴奋地跑来告诉我:“噢,你想不到,卡瑞学会使用剪刀了,还会抹胶水呢!”卡瑞是她两岁的儿子。我过去一看,卡瑞床单、枕套满是窟窿,他的头发也被胶水粘在了一起,面对这些,萨丽首先兴奋于孩子学会了某种小小的技能,而不是痛惜东西损坏而斥责孩子,然后才是耐心地告诉卡瑞应该去剪纸和粘纸。

2岁的孩子自己能洗澡

美国社会对儿童的关照可谓无微不至,这可以从他们为孩子设计的各种玩具、用具中切实感受到。但他们决不替代孩子做事。

通常美国孩子从一岁半开始自己吃饭,一把专用高靠背椅,一个大餐巾,然后孩子爱吃多少就吃多少,吃得少说明他不饿,大人不再管,更不会追着喂。

还是那个2岁的小卡瑞,要洗澡了,妈妈帮他兑好热水、脱了衣服,他自己爬进澡盆,在水里玩了一会儿后就用香皂往身上抹,我问他要不要帮忙,他认真地摇了摇头说:“不用!”抹完香皂,他又用毛巾擦,然后坐下来用水洗净泡沫,爬出澡盆。真难以置信,一个2岁的孩子竟能如此迅速而熟练地洗完澡!

大人蹲下来和孩子说话

走进了美国人的家,最直观的感觉就是轻松、愉快,充满童趣,各式各样的儿童图书和玩具就放在孩子们能拿到的地方,墙上和门上贴满了孩子们的美术作品。给我感触最深的还有一点,就是大人和孩子谈话时永远是蹲下来的。我曾同朋友逑蒂谈起这样的谈话方式。逑蒂说:“在我小的时候,我的父母亲就是这样同我们说话的。我们认为,孩子也是独立的人,只是他们矮一些,所以应该蹲下来同他们说话。”

同孩子脸对脸目光对视着谈话,能让孩子意识到同成人是平等的,有利于培养孩子自信、自尊的人格。美国人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都充分提供了孩子参与和表现的机会,无论结果怎样总是给予认可和赞许。在这样宽松的环境里,不难理解孩子们为什么那么开朗活泼,勇于创新和自信。

父母在生活中教孩子学好英语的建议


1、制定目标,轻轻松松学英语。 “隔壁的孩子会读好多英语单词,我要让自己的孩子会更多。”这样制定目标并不切合实际,因为每个孩子天生资质不同,再加上英语在听说读方面的影响,会使不同的孩子在学习成效上有所不同。因此,你可以针对自己的孩子的学习状况,你自身的英语能力和对孩子的期望,制定符合孩子身心发展的目标,让孩子轻轻松松、没有压力地学英语。

2、选择合适的教具和教材。 父母要结合孩子的兴趣,利用一些孩子喜爱的食物、玩具,或是天气、身体等“活教材”来教孩子,并在生活中反复练习。选择与孩子生活有关的单词,并请孩子一起参与制作教具,不失为一种好办法,既能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边学边用。

3、生活中多用英语对话。 如果你的英语水平不错,你可以多用英语与孩子对话。在餐桌上,你可以问他:“One more bowl of rice?”让孩子感受英语的存在,引发他开口说英语。和孩子一起上街时,你可以和孩子比赛,看谁看到更多的英语字母或单词。例如,当你看到停车声的牌子上写了个P,你可以问孩子:“I see p,what do you see?”另外,利用每晚睡前30分钟,挑选一本符合你的孩子英语水平的英语图书与孩子共读,也是一种不错的方法。在你念故事的同时,让孩子指点书上的单词,跟你一起念,或由孩子单独念完英语故事。你还可以与孩子一起讨论故事的内容,改写故事的结尾。

相信《美国父母如何教孩子认识社会》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幼师资料,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美教说课稿幼儿园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美国父母如何与孩子轻松交流 1.倾听他们怎么说,而且须用心地倾听。 2.花时间学会真正理解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3.就像我们当父母的一样,孩子当然也不是完美的,故不妨接纳他们本来的样子吧! 4.常和他们一起度过有意义的时光...
    2021-04-29 阅读全文
  • 美国父母怎样为孩子讲书 有研究表明,孩子从胎儿起就已经开始学习。多给孩子讲书会在多方面为他们的未来产生积极的影响。比如,可养成认真听讲的习惯;培养逻辑思维的作风;提高解决问题的才干;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美国亚特兰大一儿童健康...
    2021-04-19 阅读全文
  • 美国父母从襁褓期开始尊重孩子 美国家庭教育给人印象最深的一点是:从小就尊重孩子,重视给孩子个人自主权,让孩子学会在社会允许的条件下自己做决定,独立地解决自己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孩子从婴儿襁褓时期就跟妈妈分床睡觉,两三岁的幼儿就住自...
    2021-04-25 阅读全文
  • 美国父母和孩子一起敲键盘 美国幼童教育协会(TheNationalAssociationfortheEducationofYoungChildren,简称NAEYC)是一个为0到8岁孩子课程设置卓越标准的组织,它建议孩子开始使...
    2021-04-26 阅读全文
  • 美国父母教育观:孩子必须劳动 我有机会在美国读书一年多,利用这段时间参观了许多的大中小学,参加一些学校的活动,和一些老师、家长了解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事情。 美国人的父母观 在美国,父母对子女是有限责任,父母不会把孩子的事情全部包下...
    2021-04-20 阅读全文

1.倾听他们怎么说,而且须用心地倾听。 2.花时间学会真正理解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3.就像我们当父母的一样,孩子当然也不是完美的,故不妨接纳他们本来的样子吧! 4.常和他们一起度过有意义的时光...

2021-04-29 阅读全文

有研究表明,孩子从胎儿起就已经开始学习。多给孩子讲书会在多方面为他们的未来产生积极的影响。比如,可养成认真听讲的习惯;培养逻辑思维的作风;提高解决问题的才干;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美国亚特兰大一儿童健康...

2021-04-19 阅读全文

美国家庭教育给人印象最深的一点是:从小就尊重孩子,重视给孩子个人自主权,让孩子学会在社会允许的条件下自己做决定,独立地解决自己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孩子从婴儿襁褓时期就跟妈妈分床睡觉,两三岁的幼儿就住自...

2021-04-25 阅读全文

美国幼童教育协会(TheNationalAssociationfortheEducationofYoungChildren,简称NAEYC)是一个为0到8岁孩子课程设置卓越标准的组织,它建议孩子开始使...

2021-04-26 阅读全文

我有机会在美国读书一年多,利用这段时间参观了许多的大中小学,参加一些学校的活动,和一些老师、家长了解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事情。 美国人的父母观 在美国,父母对子女是有限责任,父母不会把孩子的事情全部包下...

2021-04-20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