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美国:让孩子把学中文当乐趣

发布时间:2021-04-20

孩子上幼儿园学什么。

教师与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应当是积极的,而不是选择压抑孩子!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需要互相包容,实现家园相互配合,同步教育,促进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那么,家园教育工作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美国:让孩子把学中文当乐趣”,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怎样能让孩子坚持学中文?面对不爱讲中文、不爱上中文学校、做中文作业很痛苦的孩子,很多华人家长都有这样的疑问。美国麻州一所名为沙龙的中文学校日前举行开放日时,邀请两位资深老师陈银珠和朱伟忆与家长们分享经验。她们从家长和中文教师的不同视角,介绍了自己的双重体会。

陈银珠对中华历史文化情有独钟,女儿五、六岁时就让她们听中文历史故事,并学习中国舞蹈武术等,也一直坚持带她们上中文学校。两个女儿黄心韵、黄天韵,从小就参加中文演讲比赛并一直获奖,而且多才多艺,非常热爱中华文化艺术,擅长武术、民族乐器和舞蹈。今年,大女儿心韵曾在其高中组织中国之夜文艺演出,发挥自己的中文和艺术特长,向主流社会宣传中华文化。陈银珠的体会是,家长要为孩子创造环境,让子女们耳濡目染为自己的华裔背景骄傲,他们才肯于传承祖国文化。

朱伟忆建议家长们,要根据孩子年龄特点有步骤地教他们中文,遵循听说读写循序渐进的规则。华人家长一定要发挥自己的母语优势,在家和孩子多说中文,不能仅依靠周末中文学校的一、两个小时。

朱伟忆以自己孩子学中文的过程为例,指出10岁以下的孩子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家长需要坚持子女学习中文。她的女儿从小一直上中文学校,从年幼时的被动,到上高中后主动,并对多元语言文化产生兴趣,如今孩子大学毕业,能掌握英法中日四种语言。

从中文教师角度来讲,也在公立学校教中文的朱伟忆认为,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对中文和中国文化的兴趣。要根据学生年龄和特点来设计教学方案,过分强调认写字和死记硬背的传统教学方式已经落伍。

陈银珠也提倡趣味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中文演讲表达能力。她认为在业余的中文学校,不必过分严格地用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而要透过灵活生动的形式让孩子们掌握中文的实用方法。YjS21.coM

说起家长与学校老师的配合,她们都指出,家长对孩子的期待高低不同,孩子程度不一,老师只能根据多数学生的水平来教学。家长应该理解并配合学校和老师,如果孩子的中文较差,家长需要多辅导。而如果孩子的中文已经比较拔尖,则不必让他们再花太多精力,能够保持就好。

她们告诫家长,要让孩子把学中文当作乐趣而不是苦差事。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要动脑筋琢磨如何吸引孩子爱上中华文化,他们才肯主动学中文。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幼儿教育:最重要是把孩子当孩子


导读:我国幼儿教育的最大失误,就是没有把孩子当孩子。很多大教育家的共同观点,就是人生的各个时期,它自身就是有价值的,尤其是幼儿时期,它本身是有价值的,不能把它仅仅看作是为长大成人做准备。

有人向我提问:现代教育最重要的环节是什么?这当然是个见仁见智的事情,而且可能重要的环节不止一个。针对中国的情况,我强调两点:

一是爱,对孩子的爱,这是孩子身心健康生长的最重要的一点,从小就要让他得到真正的爱,当然这个爱应该是有品位的,有格调的,有质量的,不是那种溺爱,不是仅仅在物质上满足他,而是你真正要给他创造一个良好的精神环境,父母要舍得花精力在孩子身上。现在很多父母对孩子确实是很爱的,很小的时候就为他们准备将来物质的基础,真的,只要有小孩,父母赚钱都是为了孩子的,我觉得光有这一点是不够的,有时候甚至没有这一点也没关系,这不是最重要的东西。最重要的东西是让他们从小得到你的关爱,你花时间去陪他们,关注他们的智力的生长,情感的发展,要花心血,与其花很多时间为他们赚钱,还不如把那个时间拨一部分出来,陪着孩子。因为现在我发现很多家长是不陪孩子的,家庭条件好一点的就把孩子交给保姆了,我觉得这样的孩子其实是可怜的。

二是自由,孩子要有一个比较自由的环境。你说中国的孩子为什么不愿意上幼儿园呢?一上幼儿园就哭,畏惧幼儿园的孩子很多,我觉得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觉得在幼儿园里不自由。像西方的一些幼儿园,孩子在那里,给你一个范围,你爱玩什么就玩什么,但是中国的幼儿园,基本上都是集体活动,一起玩同样的游戏,一起吃饭,一起睡午觉。孩子是最难以忍受没有个人自由的生活的,他是好动的,而且他不断地有新的念头,但是这些东西在幼儿园是不允许的,他怎么会喜欢幼儿园呢。所以,在中国来说,特别重要的是真的给他一个自由的环境。

我觉得,我国幼儿教育的最大失误,就是没有把孩子当孩子,对孩子的教育里面,最重要的原则,即法国哲学家卢梭说过的,“教育孩子最重要的一点是把孩子当孩子”。其实这个是很多大教育家的共同观点,就是人生的各个时期,它自身就是有价值的,尤其是幼儿时期,它本身是有价值的,不能把它仅仅看作是为长大成人做准备,这是最错误的。现在我们中国的幼儿教育是完完全全抹杀了孩子时期本身的价值,完完全全把幼儿时期看作了为将来做准备,而且按照这个目标去规划幼儿期的教育,让他们学很多东西,所谓的“不要让他们输在起跑线上”,从孩子时期开始,要找好的幼儿园,好的小学,所谓好的小学就是最后能够进入重点中学的小学,完全是为了将来能考上大学,从幼儿时期就做准备了,而考上大学又是为了就业,就是为了将来的完全没有把握的一种前途,把孩子现在的全部时间都用在这上面,我觉得这是现在最大的问题。

要改变这种状况的话,一个是要改变现在的教育制度,尤其是单一的高考决定终身这样的制度,这样一个客观的逼迫在那里,很多家长就只能朝这个方向走。但是另一方面,家长自己要清醒,不要做这个体制的合谋者,你的最大任务是保护孩子的童年,让他有一个快乐的童年,我觉得这是家长最重要的使命。从政府方面,应该考虑很多公民提出的一个建议,就是应该把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范畴里。现在确实是,幼儿教育对家长们来说,是一个不堪承受的负担,应该说是整个教育里面最昂贵的教育,包括比较好的公立幼儿园,包括大量的民办幼儿园,因为现在幼儿园的编制从公立的来说,根本是供不应求,很多家长只能把孩子送到民办幼儿园,但是民办幼儿园收费非常高。幼儿教育又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它实在太重要了。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都要自己负担的话,很多家长送不起,实际上幼儿教育这块可能就是缺失的,或者说实际上是没有幼儿园资质的幼儿园,就是临时凑起来的幼儿园,里面的老师其实是完全没有当老师资格的,等于是你把孩子放到那里就是了,根本谈不上教育,这种情况比比皆是。我觉得或者是把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范围,或者是国家出钱办很多价格比较低廉的、公正、公道的幼儿园,来解决这样的一个困难。

育儿观念:莫把孩子争取权利当任性


育儿观念:莫把孩子争取权利当任性

今天早上起床后,奇爸和我说昨天晚上没睡好觉。想着可能是由于他最近工作压力大所致,为逗他开心我便让他说出晚上最想吃的东东,并承诺一定会竭尽全力的来满足他,呵呵。反正我在减肥期呢,只负责为他做好就行了,我又不用吃,哈。。。。于是,正在吃早餐的他抬头扫了我一眼回答道:“想念汤饭了。”哈,瞧这爷们也就这点爱好了,走南闯北的还是忘不掉***的饮食习惯呀。他说出想吃汤饭的想法也是在我的预料之中滴,知夫莫若妻呀。汤饭是***的叫法,按东北叫法就是面片汤而已。做起来很简单,俺还是没有问题的说。

我便又借机“嘲笑”他:“嗯,想吃汤饭没问题的,小意思了。只是求你下回换道大餐点一点,也好成全我做美厨娘的愿望!我答应你了,晚上下班回来一定让你吃到你最最想念的正宗的***汤饭!”

在我俩热火朝天地一起研究晚饭做什么的时候呢,可是完全的忽略了奇奇小朋友的哟,结果呀结果,正在卫生间解决问题的奇奇听到可就不愿意了,大声地参与进来:“妈妈,我不喜欢吃汤饭。我想吃汤圆或饺子!”因为我正在忙着收拾家务,便想也没想的回应了他一句:“今天晚上吃的就按爸爸喜欢的做了,做汤饭。”唉,没想到,小朋友在卫生间里就极力反对起来,一直到出来也没闲住嘴的在解释他如何如何地不想吃汤饭,如何如何地就是想吃饺子。

到最后,来到我面前的他竟然抹起了眼泪。我一看,情绪不对呀。便停止了忙活,蹲下半个身子,正视着他说:“宝贝儿,你伤心了哈。来,妈妈给你擦擦眼泪吧。”他就好象受了多大的委屈似的,我一安慰更哭出声来了。边安慰他我边赶紧快速地进行了一下反省:是不是因为我只征求了奇爸的意见而没有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有了被忽视的感觉。或者是,他觉得没有得到尊重吧,觉得没有享受到这个喜欢吃啥就做啥的权利?这下问题可变得严重了,那可需要好好开导他。

我便用温和地语气问他:“儿子,你想晚上吃汤圆或饺子,是吗?”他一听马上睁开刚才闭着哭的小眼睛,抬头看着我回答道:“是的,妈妈。”我说:“可以的儿子。不过,家里没有汤圆了,如果想吃还需要特意到超市去买才行,妈妈今天白天非常忙,没有时间去超市。等你周末休息时我们一起去超市,把汤圆买回来,再做来吃,可以吗?还有,晚上吃汤圆不好消化,所以等我们买回来,把它当成早餐吃,可以吗?”奇奇继续说:“那吃饺子呢?”我认真的回答他道:“妈妈知道奇奇想吃饺子了,也记住了这是奇奇最近最想吃到的东西。这周等爸爸休息时我们一起包饺子吃,好吗?因为妈妈一个人包饺子太慢了,人多做起来快。妈妈答应你了就一定会做到。”奇奇点了点头,哭声终于慢慢地平息下来了。没有再说什么话,不过看得出来,他已经接受了这个还算合理的安排,听进去了我的全部解释。不一会儿便又满脸阳光的做起了上幼儿园的准备。

也许我们经常挂在嘴上说要尊重孩子,但在有的时候可能还是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吧。并没有给予孩子真正的民主,有的权利也没有做到真正的平等。在家庭中,需要我们正视孩子的发言权,尊重孩子的喜好。孩子有时的哭闹要分清是任性还是在争取权利,了解孩子心底的声音,给小人儿以真正的平等,才会让他的心里更平衡也更健康。另外,也有可能每个孩子的情况不一样,奇奇就属于那种感情比较细腻的小孩儿,O型血的摩蝎座,伤不起呀,伤不起,哈。。。。

不要把孩子学习英语当科目来学


晓华写在前面:这篇文章,来自一位英文老师——胡老师。他在教学中实践自然习得,效果显著。这篇文章中,他结合自己教学生的经验,把心得体会来和大家分享,让大家避开误区,少走弯路,更高效地带娃学习英语。

大家好,我是胡志林,英语专业毕业,现在是一名英语培训老师,教龄六年。三年多前,开始以“自然习得”理论为基础,来开展教学,效果明显。

我的改变主要来自两方面:

第一:在我自己学英语的路上,由不流利、不地道,到与母语者自如交流,以及专业领域话题;

第二:在教学上,由深陷应试,无所适从,到突破传统误区、成功引导很多学生获得英语高能、高分。

我的教学之路

三年多前,我开始尝试用“母语习得方式”教小孩。一开始只是做家教,后来,到我这里学习的孩子越来越多,在学生家长们的鼓励下,自然而然办起了班。

作为儿童自然习得的新手,我很幸运接触了一些语言学家和英语习得类书籍。关于英语自然习得的书很多,其中,尤其是“晓华亲子英语”平台,对我教学帮助最大。分享的方法,专业又接地气,易于操作。

在这里,我也看到很多妈妈的经验分享。类似不会说三句英语的Sara妈妈,说自己带娃启蒙的过程是瞎猫碰上了死耗子,但整体上符合了自然习得。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我慢慢看了相关书籍后,也知道怎样可以做得更好了。

我发现英语启蒙阶段,父母的理念和引导方式,比自身英语水平如何重要太多,老师只有在家长理解和支持下,才能发挥最大效果。毕竟,父母和孩子相处时间最长,父母也是最能影响孩子的人。

不要把英语当科目来学

英语启蒙阶段,其实就是学说话,学说话的前提是有效地的听。

有人觉得一周上一两次英语课就够了,在家里什么也不管,觉得效果好不好是英语老师一个人的事。其实语言学习不是这样的。

试想一个中国的孩子,一周听说一个半小时就够了,其他时间堵上耳朵堵上嘴,能学会说中国话? 没有大量听,说起来就不自然,等于堵上了耳朵和嘴。就像天生聋子的人,嘴巴根本没问题,但却是又聋又哑。

算一下,按照大部分孩子的培训班英文学习,一周两次课,一般也就2小时买这里面能去说的时间,又得打个折扣。即便全程都是有效的听说,那么算起来:

一个月12小时

一年144小时

三年才432小时

想想1-2岁的中国小孩花了多少时间听周围的人讲汉语呢? 除了睡觉就是听,一年少说也有3000小时!

所以,为什么学生中每天坚持听的孩子,语感都好?并且,口语也是最棒的一批人。因为,一定要有大量时间浸泡在声音中。

有人觉得没时间听,这个真的就是不懂利用零碎时间了。其实学英语初级阶段就是大量输入,这个基本可以随时随地。

事实证明,只要利用时间听了的,并听懂的,效果都很好。

只上课听,课下不听的,一年接触英语时间是144个小时,三年只有432小时。

上课后还每天听30分钟的,一年接触英语时间是326.5小时,三年就是979.5小时。

你不听,三年就432小时。别人每天多听了30分钟,三年就是979.5小时。

其实,一天再忙,家长们平均能利用的时间,也基本不会少于一小时。一定要好好利用起来

看(让孩子把话说完)有感


儿子上网学习不好,成绩落下。女儿什么都要品牌。给哪个家长都会生气。孩子的心里虽说我们当父母的最知道,但我们做父母的往往以严教欺压孩子的心里。跟本不等孩子说完火早发出来了。当我看到(让孩子把话说完)这书中另一个情景,那个小朋友手里只有两个苹果,妈妈很渴,妈妈问孩子给不给妈妈吃,孩子把两个苹果都咬一口,那位妈妈耐心的问孩子为什么那样做,孩子说他先看看哪个甜给妈妈吃。我看完很感动,那么小的孩子,他的心里是我们想象不到的。有时候孩子想的很好,被我们误会是错误的行为。以此伤害了孩子。有一次,晚上我让儿子去把电褥子开高档位置好把被窝暖和,儿子高高兴兴的去做了。开完后,他就在客厅玩自己的玩具,我在收拾家。过了一会,我看钟八点半了,我说儿子该上床睡觉了,他兴高采烈的去上了床,我刚进被窝觉的很热很热,我噌的一出口大叫,你为什么把电褥子开高档位置,当儿子说不是你让他弄的吗?我突然想起,哦,是我让他开的。于是我很内疚的对儿子说:“对不起,妈妈错了。”儿子说:“没关系.”看完这篇文章我深切的知道孩子的心里是需要我们做父母的耐心的听他们的心声才不能让孩子受到伤害。父母不该意味的去欺压孩子,把孩子想说的话给掠夺了。希望我的儿子能理解妈妈偶尔的严厉。

英国教育:把餐桌当课堂


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国家在家庭教育方面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主性、动手能力、创造能力以及意志力等,其经验值得借鉴。

塑造孩子独立性的美国

在美国的教育理念中,提倡在逆境中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塑造孩子的独立性。在美国,几个月的孩子就要独自喝水喝奶,1岁多的孩子基本是自己吃饭,2-3岁便已独居一室。在大街上很少能看到抱着孩子的美国人,他们主张孩子要尽早地独立行走。如果孩子不小心摔倒了,他的母亲竟然会一声不吭地等在那里,而孩子也习以为常地、一声不响地爬起来继续赶路。

美国的父母主张教孩子从小就做家务,并把每周要做的家务劳动内容张贴出来。他们也常将某一特定任务指定孩子去干,规定其完成任务的期限;轮换着做各种活儿,目的是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去做没有兴趣或最容易干的工作。按时检查孩子完成工作的情况,使孩子因自己的劳动得到肯定而产生完成任务的成就感。

在美国,即使是家里很阔绰的大学生,也不愿伸手向他们的父母要钱花,而是坚持一面上学,一面“打短工”。因为他们觉得去劳动挣钱并不丢人,总比完全依赖父母供养要好。一位18岁时就被父亲鼓励离家“出走”的女大学生说,她父亲的观点是,“对一个年轻人来说,最重要的事情有两件:一是受教育、二是要有独立性”。

美国人在家庭教育中,对孩子的鼓励多于保护,对孩子引导多于灌输。他们要求孩子全面发展,而不是拘泥于书本上的知识。另外,家长语言的作用也是美国父母在教育子女过程中极其注重的环节,他们从不使用刺激、嘲讽甚至侮辱、漫骂的语言,多以安慰、理解、鼓励的话语对待孩子。

把餐桌当课堂的英国

英国家庭素有“把餐桌当成课堂”的传统。从孩子上餐桌的第一天起,家长们就会对其进行有形或无形的“进步教育”了。绝大多数英国家长认为,幼儿想自己进食,标志着一种对“人格独立”的向往,完全应予以积极鼓励。英国人普遍认为,偏食、挑食的坏习惯多是幼儿时期家长的迁就造成的。他们还认定,餐桌上对孩子的“惯”,不仅会影响孩子摄入全面的营养,而且还会诱使孩子养成任性、自私的性格。幼儿在长到1周岁至1周岁半时,往往开始喜欢自己用汤匙吃菜。3岁以上的孩子如进餐时不慎弄脏了桌面,家长会教其向旁人道歉,并立即找来抹布令其自行清理。英国家长认为,此举一可帮助幼儿学会关心旁人,二可帮助他们养成礼貌待人的习惯。在不少富裕的家庭里,5岁左右的孩子都不是饭来张口的少爷小姐,而乐干做一些在餐前摆好餐具、餐后清洗餐具等力所能及的杂事。这样,一方面可以减轻家长家务劳动的负担,一方面也让孩子有一种参与感,对孩子健康成长同样具有正面意义。

英国家长还教育孩子从小知道哪些是可以再生制造的“环保餐具”,哪些塑料袋可能成为污染环境的“永久垃圾”。外出郊游,他们会在家长的指导下自制饮料,并且在制造过程中还尽量不掺入可能污染环境的化学色素等化学添加剂。此外也尽量少买易拉罐等现成食品,并注意节约用电用水,因为他们经常被告知,滥用资源即意味着对环境的侵害。此外,如果孩子做某件事情失败了,英国人的观念不是索性不让孩子去做或干脆由家长包办了,而是为其再提供一次机会。比如让孩子洗碗将衣服浸湿了,就指导孩子再来一次,教会他避免失败的方法。

注重全面培养的日本

在日本,为达到全面教育的目的,强调对孩子进行“四重”教育。

一是重礼仪、孝亲教育。日本孩子的文明礼仪行为已成为一种习惯,孩子离家回家都有一套礼仪规矩。为培养孩子的体贴、感动之心,父亲和母亲将自己的生活态度贯穿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进行影响。比如,母亲做好了饭没告诉孩子吃,孩子是不能自己先吃的,孩子在吃饭前,必先说一声“那就不客气了”。另外,“不给别人添麻烦”是日本父母对孩子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使孩子从小就养成自己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

二是重忍耐、挫折教育。在日本,人们信奉这样的理念:只有让儿童经受一定的以忍耐为内容的身心训练,而不是满足他们的各种要求,才能培养儿童克服困难的能力,形成坚韧和顽强的品质。为了形成儿童坚韧和顽强的品质,日本人非常重视对儿童进行忍耐的教育,并且将其与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在日本,人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孩子在没有成人带领的情况下,面对艰苦的自然环境,安营扎寨,寻觅野果,捡拾柴草,寻找水源,克服重重困难,进行自救活动。日本家长让孩子冬季也穿短装,洗冷水澡,目的是培养孩子的耐寒能力和意志力。日本家长把这看作是一个经受挫折的训练,是让孩子具备接受挫折的经历,也是人能否正确履行其生活职责的必备条件。这些看上去的一件件小事实际上都是在潜移默化地打磨孩子的意志力。

三是重自立、自信教育。乘火车、轮船旅游时,常常发现跟随父母旅游的日本孩子不论年龄大小,每个人身上都无一例外地背着一个小小背包。背包里装的都是些他们自己的生活用品。为什么要他们自己背呢?日本孩子的父母说:“这是他们自己的东西,应该由他们自己来背。”哪怕是象征性的,这对于养成孩子自理、自立、自主的意识和能力,是非常有好处的。

日本教育孩子的名言是: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赐予的,其他一切都要通过劳动获得。许多日本学生在课余时间,都要在校外参加劳动挣钱。日本教育学家认为,在家庭教育中,学生做家务劳动是学生应尽的义务,如果孩子干活要付钱的话,这就是对家庭关系的扭曲,有的家长因孩子学习成绩好而赏钱,这无疑是一种贿赂。日本的家长认为在物质条件过分优越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大多缺乏毅力。因此,他们还注重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吃苦能力。

四是重创造、创新教育。另外,日本的有志之士要求教育革除“应试教学”的弊端,向培养“创造型”人才方向发展。日本家庭教育也开始越来越重视对孩子创新人格的培养,重视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冒险情神,鼓励孩子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鼓励孩子有独立的想法、看法。家长经常带孩子到科技馆去参观,鼓励孩子到社区图书馆去看书,借阅图书,玩各种创造性游戏,发展孩子的想象力。重视对孩子动手能力的培养,给孩子买来组装玩具,鼓励孩子从不同的角度组装各种各样的模型,培养该子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

鼓励与大人争辩的德国

德国鼓励孩子与大人争辩。德国人以为,两代人之间的争辩,对于下一代来说,是走向成人之路的重要一步。因此,他们鼓励孩子就某件事与父母争辩,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争辩使孩子觉得父母讲正义、讲道理,他会打心眼里更加爱你、依赖你、尊重你。你要孩子做的事,他通过争辩弄明白了,会心悦诚服地去做。你有难题,孩子参与争辩,也能在不经意间启发你。德国的法律也提倡拼弃传统的家长权威,兼顾青少年不断增长的自立能力与独立愿望。“兼顾”并不指盲目顺从孩子的意愿,而是尽量使孩子成为“积极的受教育者”。家长不是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而是与他们通过协商,明白事情的道理,以最终得到他们的同意。另外,家长要认真考虑孩子不同的或相反的意见,“用理性取得共识”。

德国人比较注重从情感上关心孩子,使他们从小就感受到爱;德国人还注重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他们不希望给孩子施加压力。他们很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但决不会把分数看得比孩子和能力更重要。当孩子成绩不好或是有不良行为时,他们会很认真地和孩子探讨其原因,积极从孩子的观点去思考问题,而不会用极端的方式去对待孩子。

德国人还注重孩子能动性和自觉性的培养,比如孩子不会做的作业,父母就会鼓励他们自己动脑筋去寻找答案,而决不会轻易将答案告诉他们。

德国的教育家把家庭的教育氛围看成是未成年孩子成长过程中十分重要的方面,尤其强调了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一生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甚至可以决定孩子的一生。足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

让孩子在幼儿园找到新的乐趣


作为家长每天送孩子上幼儿园,经常看到有的孩子在去幼儿园的路上愁眉不展、哭哭啼啼,在幼儿园门口大哭大叫、满地打滚。家长则是一筹莫展,或是高声训斥、连打带骂,或是死拉硬拽往门里拖。这既给孩子幼小的心灵留下深深的创伤,也给周围的孩子也带来负面的影响,使他们视幼儿园如洪水猛兽——在睡梦中惊醒,在上幼儿园途中恐惧,进园门时耍赖。

现我以一个幼儿家长的身份,把我们的体会(经验和教训)拿出来与家长共享。

1.平时多给幼儿灌输“小朋友都要上幼儿园”和“幼儿园老师和蔼可亲”的思想,千万别恐吓孩子:“你再闹我送你去幼儿园就不接你了。”“再哭,把你交给老师教训你。”多鼓励孩子:“今天和那个小朋友一起玩啦?”“看你们老师多好呀,教什么歌谣了?”“你去和小朋友们一起玩吧!”让孩子在幼儿园找到新的乐趣,尽快形成新的小伙伴群体。

2.把上幼儿园的路变成一条快乐的路,方法有:

◆刚开始幼儿坚决不去时可采取迂回路线的方法,减缓路途紧张;

◆转移注意力,如给他指认周围环境的景物,讲故事,唱歌,说歌谣,背唐诗、学英语单词等;

◆进幼儿园大门,给他讲墙上的宣传画、安全图标识、看当天的食谱等,既新鲜有趣,又学得新知识,分散了孩子紧张的注意力;

◆引导孩子感觉上幼儿园是高兴的事,变“要我上为我要上”,如常问他:“今天老师讲什么故事呀?”“和小朋友比赛谁先到幼儿园?”“你问老师好了吗?”等等,及时肯定和表扬其每一点进步。

美国宝宝半岁开始学外语


美国BB半岁开始学外语

本报综合报道在美国,掀起了一股婴儿学外语的潮流。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从西边的加利福尼亚州到东边的康涅狄格州,不到1岁甚至不满半岁的婴儿们坐在大人的腿上,任由他们不断地在耳边说着意大利语、法语、西班牙语,甚至是汉语。

不管是不是真的能听懂,这些还没学会说话的婴儿也开始学外语了:要么是由几对父母自发地组织“学习小组”互相教授,要么是被送到专门的儿童语言中心学习。

有科学研究显示,在出生以后的6个月里,婴儿就已经可以听到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的声音。而当婴儿长到6~10个月大时,他们的大脑就已经开始“删除”那些不经常听到的语言数据了。

本报综合报道纽约早已出现了专门提供此项业务的儿童语言中心。在这些语言中心里,连路都还不会走的孩子们围成一圈坐着,玩玩具,旁边则是大人为他们创造的“外语环境”。

对于年轻母亲凯伦·奥尔布莱特来说,带着自己2岁的女儿卡罗林去参加法语和汉语课程似乎是再自然不过了。对于为何选择这两种外语,奥尔布莱特解释说,自己说英语,保姆说西班牙语,因此卡罗林“已经懂得西班牙语和英语了”。

新泽西州的一对印度裔夫妇认为,应该鼓励照顾孩子的保姆用自己的母语对孩子说话。这对夫妇认为,如果保姆的母语是汉语,那么女儿阿纳卡在流利和语法正确的汉语环境中长大,远比在磕巴、破碎的英语环境中长大更有好处。跟这对夫妇想法一致的父母还有很多,他们都认为这是把一项不利条件变成了额外收获。

美国媒体报道称,汉语普通话并不是一种容易掌握的语言。美国外交学院认为,学习汉语要比学习法语多花4倍的时间。这些被送去学汉语的婴孩们(有些甚至只有6个月大)可谓是“赢在了起跑线上”。各种各样的儿童语言中心的涌现,再加上美国高中语言课程出现越来越多的跳级生,都证明了婴幼儿学外语的趋势已经在美国流行了起来。

此外,普通父母开始了解孩子们如何迅速地吸收新语言的原理。

据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巴纳德语言获取和发展实验室的专家安·森哈斯介绍,

目前,已经有数个研究通过不同的方式证明,在孩子年幼时教授他们一门新的语言效果更好。研究者还没搞清楚这个现象是出于生物学还是社会学的原因,但是大多数在青春期以前就学会一门外语的孩子对该门外语的掌握程度堪比以该语为母语的人。

纽约儿童语言中心的负责人弗朗索瓦·提伯德已经为年幼的孩子们开发出了一套语言学习的语音软件。他表示,让那些还没有学会说话的婴儿听这套软件,效果更好。他解释说:“理解能力(的发育)远远早于说话能力,而说又早于读和写。这就是你学会自己的母语的步骤。”

在提伯德开设的课程上,从来不设任何翻译,因为向孩子翻译外语内容会让他们感到混淆,“我们只需要持续使用希望他们学会的单词”。

专家称学外语要趁早

本报综合报道《时代》杂志日前报道,美国马里兰大学教授德凯泽说,人一过6岁,毫不费力地掌握一门新语言的能力就开始下降。其中的原因尚不清楚。但一些研究人类大脑的专家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中的神经纤维覆盖了一层由脂肪和蛋白质构成的保护膜。这种保护膜一方面加快了信号经过大脑的速度,同时也限制了产生新连接的能力。

此前,伦敦大学神经系统学家安德烈亚·梅凯利和他的同事曾经发现,在那些会讲两种语言的人的大脑中,负责语言的部分存在比只会讲一种语言的人更多的灰质,而且这些人学语言越早,他们大脑中的灰质越多。大脑中灰质的量与他们掌握外语的熟练程度是相关的。

在研究中,梅凯利和他的同事们选取了英语为母语、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相仿的80多人作为研究对象。这些人中25人只会讲英语,25人在5岁前就开始学习外语,另外33人在年龄稍大时才开始学外语。结果他们发现,与只掌握一种语言的人和在10到15岁之间才开始学习外语的人相比,那些有双语能力的人的大脑中,左半球低位顶叶前极皮层的灰质更多。梅凯利说:“只要看看他们大脑中灰质的量,我就能说出他们掌握外语的熟练程度。”

掌握多语言更聪明?

本报综合报道有些父母担心,如果早早地让孩子接触多门外语,孩子学习母语的难度会增加,也会感到混乱。不过,已经有科学理论声称,人类的大脑在生命早期天生就可以掌握多种语言,现在大多数人只能使用一种语言事实上是一种进化异常。

还没有读高中的亚力山德拉表示,自己在还没记事的时候,就已经被父母送去了一个儿童语言中心。现在,亚力山德拉能讲流利的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和英语,而且正在学习汉语、葡萄牙语和拉丁语。已经有专家发现,大多熟练掌握多种语言的孩子在高中标准测验中的表现通常比那些只掌握一门语言的同学好。

而原因也不难理解。例如,你看到一个苹果,就会联想到“苹果”这个词。如果你只会一种语言,你会将苹果这个物体和“苹果”这一个词联系在一起。但是,如果你懂得3种语言,懂得“苹果”在3种语言中的不同表达,那么这些词对你而言更像是一些符号,就像代数中常见的未知数符号“X”一样。

还有科学家表示,那么多工程师和计算机科学家在软件开发方面做出了突破性工作,可能就是因为他们能熟练运用计算机符号和语言,就像诗人能将字词组合成诗歌一样。

为什么让我的孩子在美国念书


之前读了一篇分享文章,一对跨国夫妇认真分析为什么要让自己的孩子回中国念书。很多观点有一定参考性也有一定真实性,提到很多经济原因,也能理解。美国加州硅谷的生活费确实很高,国内的教育费用确实较低。但是我还是忍不住要写一篇文章说说我看到的美国高中以及这里的教育制度,以及等我有了孩子,为什么我一定会让他在美国念高中。

扫盲:美国高中什么样?

我之前的工作地点是旧金山市区的一所私立高中,学校招收了几十个国际学生,许多孩子都来自中国。之前的一年,我在旧金山湾区的一所公立高中工作。从公立到私立,论教育质量与环境,私立学校都更胜不止一点点,当然价钱也不是一般蓝领家庭能够负担得起。

美国政府提供免费的公立教育,学生只要有初中的毕业证书就可以就近入学,不需要任何成绩。但是由于学校没有权利选择学生(个别“磁石学校”除外,比如旧金山的LowellHighSchool),因此学校的质量完全取决于学区的好坏。

私立学校由学生自己申请,然后提交高中升学考试的成绩。私校一年的学费大约在1.5-3万美金之间,寄宿学校则更贵,一般在4-6万美金之间。家庭经济条件差一点的孩子,也可以申请私校的助学金,如果成绩非常顶尖甚至都能够将学费全部免掉。更多的公立与私立的区别可以再写一整篇,所以我还是直切主题,说一说我感觉的中美高中教育的区别以及各自的优劣势。

中国高中=机械重复的作业+无休无止的考试!

回忆一下自己的经历,我一直很感激自己能上一所充满人文精神的高中,遇到许多睿智博学的老师,尽管后期学校也迫于升学压力取消了许多课外活动,但是想起当年的课外阅读书目以及高一的社团活动和学生会,还是觉得曾经有过很美好的经历。

当然,除去这些有限的活动,记得更多的是每天无穷无尽的作业以及一轮又一轮的考试。每天9节课从早上到晚,几乎就是机械的重复,目标只有一个,就是要上大学。成就感,自然是有的,但是仅限于考试成绩好的时候。那种某一次考试发挥失常的痛苦常常招致无数个夜晚的辗转难眠,想必任何一个积极进取的非学神或学霸级的普通学子都会在此频频点头。

然而除此之外,我不记得我有任何兴趣爱好,甚至任何可以让我的大脑暂时从学习压力中释放出来的东西。就算是恋爱都处于被遏制的状态,每天躲躲藏藏,本来应该是唯一的快乐,反而带来更多的焦虑与烦恼。回忆高中三年,绝大多数记忆都停留在许多的考试,许多的作业,以至于在偶尔喘息的间隙跑出去疯玩一场,亦或者在晚自习时与同桌小声说话的片段都成了记忆中难以寻觅的奢侈品。

结果是:除了会考试,我什么都不会!

这样的学习模式,从优势来说,这是学习的充实感,知识掌握巩固的连续性,是单纯的学生生活,是全面而扎实的基础教育。但是三年之后,我收获的除了一张大学录取通知书,什么都没有。我没有爱好,没有特长,不参加体育活动,从来没有做过家务,不会任何生活技能。除了会考试,我什么都不会。

我也不知道自己与别人有什么不一样,因为每个人都是走着这样的步骤,没有谁与谁不同。我们都是拿着一样成绩单,算着一样数学题的高中毕业生。

我更不知道将要做什么也不知道自己除了学习还能做什么;却随波逐流地与其他人一样懵懵懂懂地走进大学校门,又不由自主地因为一件叫做“毕业”的事情被“流放”到那个十分陌生的社会大熔炉中去,去接受锻造,接受挑战,既能承受失败,也要不屈不挠,但这一切对于仅擅长纸上谈兵的我们无疑是痛苦而艰难的。

那么对于过来人的我们来说,明知自己的下一代也会面临同样的一份艰难,又为什么不早作打算,让他们尽早做人生规划的主人?

美国高中=精彩纷呈的课余活动+自由自主的选课模式!

10月份在国内参加教育展的时候,许多家长都告诉我,他们的儿子们是如何偷偷跑出去打篮球然后被校长抓回去训话,是如何每天作业写到凌晨一点多钟又在6点起床去上学的。

我常常忍不住以此对比我每天工作的高中:每天2点半放学,学生去打球,去参加社团活动,去剧社,去乐队。自主选择课程,课后也有辅导,但是一般不会超过2个小时。每个月学校还有各种“全民狂欢”,舞会,rally(拉力赛),游行,变装周,学生之间也常常有各种私下的派对,课外活动非常地丰富。

而更让我欣赏的却是允许孩子们自己选修课程的模式。所有学生有一定的主科必须选择,同时对于单独的学科,只有规定的必修内容,其余的内容则列为选修范围。一旦完成了必修内容,剩下的课程就可以都由自己选择重点学习的对象,包括艺术或者音乐类的课程一样都可以作为大学升学的重点课程。偏科没有关系,全科也可以,只要每选的一门课都认真获得好成绩。

因此,我从来不觉得这里的高中对学生来说很容易,相反,它可能比国内的高中更辛苦,因为它对学生提出的是更多的要求。学习方面,这里的课程与国内大同小异,学生有必修的主科以及可以选修的副科。不论主还是副,作业量都很大,每天3-4小时也是必须投入的精力。尤其是一心想要上好大学的学生,从11年级开始往往需要修许多AP,包括经济、心理、环境科学、生理学等等,其难度与深度都远远高于国内能提供的课程,那么晚上熬到12点多也是常事。在这样的学习强度下,学生们也必须要很努力很辛苦地学习,才能取得好成绩。

结果是:除了学习,我还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在美国申请好的大学,学习成绩好只是底线。真正能够进入顶尖名校的孩子,除了有4.0的GPA,往往还同时参加好几个社团,一定是一到两个体育队的成员,大部分在学生会担任要职,周末还要去医院或者救援所做义工,暑期一定不能闲着,背包旅行,长期义工,愿意多学习的学生可以注册名牌大学的暑期课程,足够优秀的学生甚至都可以申请到大学的研究所里面做实习。

这样对学生多元化的要求与期待,始终不断地敦促着孩子们永远朝着全能的方向发展。而这些除了学习以外的忙碌,往往都是孩子们所爱好的事情。也正是因为从小的熏陶,才使得这里的成年人们普遍都有积极向上的个人爱好。不至于同我们一样一离开校园就迷失方向,一下班就无所适从只会上网看电视,放假则成为沙发土豆白白荒废一个又一个周末,身体越来越差,等待退休的时候又仿佛回到了刚毕业时的迷茫,陷入一天又一天的无所事事的焦虑之中。

在美国,一个普通的计算机硕士,周末可能在动物园从事保护蛇类的工作;一个看上去平平常常的数学老师,却有可能是攀岩高手,钟情各种极限运动;一对从事金融工作的夫妻,到了周末就成了专业潜水教练,免费教中学生潜水技巧……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我越来越开始怀疑从小被灌输的那种除了学习什么都可以放弃的价值观是否正确,那些为了学习而没有任何个人兴趣的日子是否值得。

会生活=努力学习+认真玩耍

我常常想,其实当年念高中的我也愿意去做义工,也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喜欢学历史,喜欢跑跑跳跳。如果当年的我也有像今天我眼前这些学生一样的机会,我也会参加学校啦啦队,也会每周末去教堂整理衣物、帮穷人分盒饭,我也会有许多时间读我喜欢的小说,选更多的历史课,学更多的文学课,不用做那么多的数学题。

我看到我的学生们会很辛苦很辛苦地念书,但是也会在周末的舞会很认真很用力地玩一个晚上;我看到我的学生们为了各种课外活动忙得焦头烂额,但是这些活动却能带给他们巨大的乐趣和深刻的回忆,同时也充当了紧张学习生活的调节剂,而且它们往往会变成伴随一生的爱好和追求。从这些学生的身上,我看到的是更多的笑容,更多对于生活的热爱,以及更多想要为了自己理想努力的动力。这样的孩子,我不知道他们将来会从事怎样的工作,但是他们一定会是快乐的人。

请给孩子一个机会去选择自己想走的路!

等我有了孩子,我不想自私地为他设定一条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老路,因为我已经知道这条路会是什么样子。我宁愿他能有机会去拥有自己的选择,能够发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他的成绩不用非常好,但是在他意识到他可能永远上不了顶尖名校那一天时,他还能很自信地说:“我是一个善良的人,我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我有许多喜欢做的事情,我还是体育队的明星。”

他的青少年生活不用依靠一张成绩单上面的数字来衡量也能过得充满幸福感,并且像这里千千万普通的高中孩子一样,进入一个普通的大学,拥有一个平凡而快乐的未来,永远保持一份属于自己的爱好,那么这样的孩子,无论处于怎样的环境,我相信他也会始终保持一个积极向上的态度,因为他有一个富有的精神世界!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美国:让孩子把学中文当乐趣》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孩子上幼儿园学什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美国小学引进浸入式中文教育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美国小学引进了浸入式中文教育模式,即将中文作为教学语言,让孩子们尽可能地在中文环境中学习,以便更熟练地掌握中文。2000年,接受浸入式中文教育的美国孩子约有5000名,今年这一数字接近...
    2021-04-19 阅读全文
  • 孩子把眼泪当武器怎么办? 导读:对孩子而言,这种哭泣并非表明他们真正受到了伤害,他们其更多的是把眼泪当成对付父母的武器。通过哭,他们可以引起父母的关怀和注意,可以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还可以逃避许多惩罚。 邻居家的女儿丽丽本...
    2021-11-04 阅读全文
  • 让孩子把话说完 刘思佳是从别的园转到我班的一个可爱的孩子,尤其笑起来就更可爱了,可她偏偏不爱说话,问她话时,她只是笑笑或是偶尔用摇头或来回答点头,她给我的印象一直是腼腼腆腆,沉默寡言。近来,时不时地有小朋友来我这“告...
    2020-08-14 阅读全文
  • 幼儿教育:最重要是把孩子当孩子 导读:我国幼儿教育的最大失误,就是没有把孩子当孩子。很多大教育家的共同观点,就是人生的各个时期,它自身就是有价值的,尤其是幼儿时期,它本身是有价值的,不能把它仅仅看作是为长大成人做准备。 有人向我提...
    2021-03-29 阅读全文
  • 让孩子当小老师 让孩子当小老师,其实是一件既有趣又有用的事情。这件事难在一个度,和孩子之间要把握好度,不要让你孩子之间没有了距离,他就会就此放纵自己。更重要的是老师要放下架子,要把自己当成是他的朋友,甚至把自己当作小...
    2021-07-10 阅读全文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美国小学引进了浸入式中文教育模式,即将中文作为教学语言,让孩子们尽可能地在中文环境中学习,以便更熟练地掌握中文。2000年,接受浸入式中文教育的美国孩子约有5000名,今年这一数字接近...

2021-04-19 阅读全文

导读:对孩子而言,这种哭泣并非表明他们真正受到了伤害,他们其更多的是把眼泪当成对付父母的武器。通过哭,他们可以引起父母的关怀和注意,可以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还可以逃避许多惩罚。 邻居家的女儿丽丽本...

2021-11-04 阅读全文

刘思佳是从别的园转到我班的一个可爱的孩子,尤其笑起来就更可爱了,可她偏偏不爱说话,问她话时,她只是笑笑或是偶尔用摇头或来回答点头,她给我的印象一直是腼腼腆腆,沉默寡言。近来,时不时地有小朋友来我这“告...

2020-08-14 阅读全文

导读:我国幼儿教育的最大失误,就是没有把孩子当孩子。很多大教育家的共同观点,就是人生的各个时期,它自身就是有价值的,尤其是幼儿时期,它本身是有价值的,不能把它仅仅看作是为长大成人做准备。 有人向我提...

2021-03-29 阅读全文

让孩子当小老师,其实是一件既有趣又有用的事情。这件事难在一个度,和孩子之间要把握好度,不要让你孩子之间没有了距离,他就会就此放纵自己。更重要的是老师要放下架子,要把自己当成是他的朋友,甚至把自己当作小...

2021-07-10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