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是往上爬,落是往下落
发布时间:2021-04-20 什么是教育笔记 幸福是什么教案 幼儿园教案是怎么写周五上午北大徐老师来听我班的半日活动,在教学活动开始前,谢老师带孩子们玩说相反的游戏,游戏进行了一会儿,雷杰饶有兴趣地说:“我来出个词吧,‘落’”。这可有点难倒了大家,有的说“掉”,有的说“飞”。经谢老师的动作提示,大家七嘴八舌,这时奔奔说“猴子”但并没有引起我们的关注。
事后,徐老师提醒我们,这样的孩子思维跟别人是不一样的,得多关注,当时应该问问他为什么是猴子?奔奔在班里属于比较稚嫩的一员,语言表达能力非常有限,很多生活上的习惯也不是很好,上课也经常游离在教学之外,经常调皮捣蛋。虽说老师要对所有孩子一视同仁,但说心里话我们对于他一直是不太喜欢的。Yjs21.com
经过徐老师的一番提醒
,我心里开始比较自责,越是这样的孩子,越要关注才对啊!于是下午起床后,我把奔奔拉到一边,问他为什么“落”的反义词是猴子,他说:“因为电视里面的猴子会爬树”。于是我帮他总结:“原来猴子是往上爬,“落”是往下落,所以是反义词,奔奔你真聪明,张老师都没想到呢”!
傍晚奶奶来接奔奔了,没想到奔奔一下子冲到门口又蹦又跳地跟奶奶说:“奶奶,张老师今天夸我真聪明”!一刹那,我反而感到羞愧,在心里跟奔奔说:“对不起,张老师给你的关注太少了,但从今天起张老师愿意每天听听你的想法。”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编辑推荐
让孩子学会交往
这天,我刚把积木发完。文文就跑来寻求帮助:“老师,宇飞抢我的积木了!”我来到宇飞面前问道:“宇飞,你抢文文的积木了吗?”“我又还给她了。”宇飞胆怯的说。“以后不能抢小朋友的积木,知道吗?”“知道了。”
我刚想走开,继而觉得不妥,于是我蹲下身来,搂住宇飞的肩膀,问道:“能不能告诉老师,为什么要拿别人的积木?你自己不是有吗?”“我少了一个车轮。”宇飞不高兴的说。我看了看他手中的作品,果然,很漂亮的一辆小汽车,只缺一个车轮。于是,我做出很神秘的样子对他说:“老师教你一个办法,你照老师的办法去做,一定会得到一个车轮!”宇飞饶有兴致的把耳朵凑过来。听了我的“秘诀”,他就高兴的点点头,来到文文面前说:“文文,我的小汽车少了一个车轮,你能借给我用用吗?我用完了会还给你的!”文文看了看他手中的小汽车,爽快的答应了。
这件事使我想到,教师们在处理各种事情时,仅仅充当一个公正的老师是不够的,而利用一切机会教孩子与人交往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爱,一如既往
中午吃饭的时候,小朋友们告诉我:菲菲拉裤子了。我赶紧给他换上干净的裤子,并把脏裤子给清洗干净了。放学时,顺便告诉了他妈妈事情的经过,他妈妈什么也没说就走了。
第二天,菲菲的爸爸来送他,见到我们的第一句话就是:作为老师首先要看好孩子。我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他说:“孩子滑滑梯伤成这样,你们也不知道。”说着,他掀起孩子的衣服给我们看,原来孩子的腰上有很多伤,我仔细一看,像是过敏引起的。我说:“这几天特别冷,我们没带孩子滑滑梯,再说,穿着这么厚的棉袄也不可能划成这样,背上、腰上、耳朵上都有,我看这伤像是过敏引起的。”可菲菲的爸爸却说:“孩子说就是老师领着滑滑梯碰的。”然后我又问菲菲:“这是滑滑梯伤的吗?”菲菲却说:“嗯,是放学时奶奶带我滑滑梯碰的。”“你奶奶知道吗?”“知道。”我无话可说,不管是碰伤还是过敏,事情已经很明显了,可菲菲的爸爸就是不走,还在那里一个劲的说:“不管是谁看孩子,反正是在你们幼儿园……”我不想与他争论什么,所以我什么也不说,看见我不说话,菲菲爸爸也就走了,随后,我就带孩子去了卫生室,医生说孩子身上的伤就是因为过敏引起的。
我知道,面对这样的家长,说再多也没用!我对待菲菲还是一如既往,我相信只要我有足够的耐心,对孩子投入更多的爱,这样的家长会越来越少!
孩子对警察的向往
每个孩子心中都揣着一个梦想,有的想当老师,有的想当医生,但大多数向往的还是警察或解放军,因为他们是那么的威武帅气,他们是那样的正义为人们做好事。
昨天下午,我们幼儿园请来了山东警察学院的大学生,来园与孩子进行互动。他们首先向孩子们展示了队列队形练习。原地方向练习、行进间的走步练习,都令孩子们大开眼界。以前只在电视上看过,这么近距离的观看警察大哥哥姐姐表演,还真是第一次。整齐划一的动作,规范的步伐手臂摆动,博得孩子们的阵阵掌声。接下来的擒拿格斗练习,更令孩子们兴奋不已,警察抓“坏蛋"的表演让孩子们过了瘾。最后,他们还进班向孩子们进行了安全教育。孩子们拉着大哥哥大姐姐的手,问这问那,充满了好奇,充满了向往。大学生们也对幼儿园的一切感到新鲜好奇,重温了儿时的回忆,这次实践活动夜歌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类似的社会实践活动有很多,请进来走出去,让孩子们开拓视野,增长见识,有益无害。通过各种新式,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我们还是要经常开展
教会孩子如何交往
孩子们之间,是不是会发生争抢玩具的现象。
这天,我刚把积木发完。田庆文就跑来寻求帮助:“老师,韩宇飞抢我的积木了!”我来到韩宇飞面前问道:“韩宇飞,你抢田庆文的积木了吗?”“我又还给她了。”韩宇飞胆怯的说。“以后不能抢小朋友的积木,知道吗?”“知道了。”
我刚想走开,继而觉得不妥,于是我蹲下身来,搂住韩宇飞的肩膀,问道:“能不能告诉老师,为什么要拿别人的积木?你自己不是有吗?”“我少了一个车轮。”韩宇飞不高兴的说。我看了看他手中的作品,果然,很漂亮的一辆小汽车,只缺一个车轮。于是,我做出很神秘的样子对他说:“老师教你一个办法,你照老师的办法去做,一定会得到一个车轮!”韩宇飞饶有兴致的把耳朵凑过来。听了我的“秘诀”,他就高兴的点点头,来到田庆文面前说:“田庆文,我的小汽车却一个车轮,你能借给我用用吗?我用完了会还给你的!”田庆文看了看他手中的小汽车,爽快的答应了。
我借此机会在全班小朋友面前表扬了韩宇飞的有礼貌和田庆文的乐于助人,并号召全班小朋友向他俩学习。立刻教室里响起了一片议论声。
这件事使我想到,教师们在处理各种事情时,仅仅充当一个公正的老师是不够的,而利用一切机会教孩子与人交往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与孩子交往要有童心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与孩子交往要有童心”!
幼教的工作对象是稚童,幼师则是比较懂事的大孩子的扮演者。
在与幼儿的交往中,幼师要有一颗童心,才能和幼儿有共同语言。
幼儿园的孩子大都在3--6岁之间,这些孩子,特别是小班的孩子,刚刚离开妈妈的怀抱,还处在“世上只有妈妈好”的认识上,对幼儿园有规律的生活还不习惯、也不适应。
为了让幼儿尽快地把幼儿园当成自己的家,把幼儿教师当最自己的妈妈;首先教师要有一颗童心,既能用心去说话,又让幼儿有亲切感。
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贴近幼儿的需求和愿望,只有这两颗心碰在一起,彼此产生共鸣,工作才好开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性格内向的泓丞来到幼儿园,哭着要找妈妈,一遍遍的央求说:老师,你给我妈妈打电话,让她来接我“。
”好,泓丞不哭,老师去给你妈妈打电话。
我想问你一件事:在家里你最喜欢谁啊?‘我妈妈和奶奶,妈妈每天上班、做饭、洗衣服,所以泓丞喜欢妈妈‘。
那奶奶呢?’她天天哄我玩‘。
好,现在老师也哄你玩。
咱们玩个熊和石头人的游戏好吗“?说完老师拉着他的手做起了游戏。
做完游戏,我看见他的脸上露出了笑容,我的心也放下了。
一次次的童心相印,一次次的收获。
泓丞对幼儿园有了亲切感。
在心里默默的说:泓丞我要让你把幼儿园当成自己的家。
一个个像泓丞这样的孩子,从不愿上幼儿园到催家长早点上幼儿园,每天都在一片清脆则稚嫩的"老师早上好“的喊声中开始,在”老师再见“声中结束一天快乐的生活。
关于“与孩子交往要有童心”的精彩内容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不知道你是否都了解了呢,关注我们了解更多内容!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
教育像鞋子,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走人生之路。鞋匠要想做出合脚的鞋子,就需要充分了解脚的大小、形状,知道脚的需要和感受。同样,教育者只有在研究、懂得孩子的心理路程、精神世界以及成长机制的前提下,才能够设计出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教育要适于孩子,并不是说适于普遍意义上的孩子群体,而是具体到每一个孩子的个体。所以,在芭学园,我们的眼里不是一群孩子,而是每一个孩子。
有个三岁的孩子叫小壮。有一天,班里老师来找我反映问题,说小壮不参加晨圈活动,集体活动时在人群中乱钻乱爬,自由工作(我们将游戏称之为“工作”)时满教室晃悠,吃饭拿餐具时也不能排队等待,总把队伍搅得一片混乱。第二天,我来到小壮的班里,满屋的孩子都在忙碌,的确唯独小壮在转悠,虽然他在转悠的同时也会看别人工作,但入园快一年,只看、不动手玩的状态着实有点让人着急。不过,这类孩子现在并不算太罕见。
老师过来跟我说,小壮妈妈每天送他来园比较晚,等他来到班里,别的孩子已经玩上了,兼之小壮没有习得跟同伴交往的技能,所以老是进不了同伴群体。如果有老师引导着,他能参与工作,可老师一离开,他就放弃。老师们担心这样下去,他会更失去同伴交往的需求,只会依赖成人跟他一起玩。我认为老师说得很有道理,问:“你们打算怎么办?”
主班老师说:“我们每天只引领他一会儿,把其他孩子吸引到他的工作中,我们就离开。同时,当他在群体中发生不当行为时,和他一起讨论建构交往原则,再让他妈妈尽量早点送来园里试试。”听完老师的话,我认为这个方案没什么问题。
十年种树,百年育人,改变一个人的状态不是一两天就能够见效的。幼儿园的那几年中,老师无非就是陪孩子一起渡过这个坎、那个坎。时间就这样过去了,终于有一天,老师们告诉我,小壮最近好多了,能够参与其他孩子的工作——虽然还是自己玩自己的,不能很好地跟同伴合作,但至少有了参与的意思。我一听马上赶到教室,想看看是怎样的情形。
我去时,教室中的孩子都已经各自进入自己的工作世界。小壮到综合区拿了件东西,又跑到娃娃家,弯腰在那里用手搅动着玩具。可娃娃家的其他孩子正沉浸在自己的情景中,没人发现他在做什么。小壮跟娃娃家的孩子说着什么,一看没有人接他的茬,又拿上别的东西跑过去,扔在那些孩子面前。有个女孩一把把他拿来的东西扯开,继续忙自己的。
看到这些,我被小壮感动了。他在创造自己的方式奋力融人人群,虽然失败,但脸上是成功的表情。入园这么久,我还不曾看到他脸上带着这样的发自内心的愉快神情,也没看到他这样目标明确地在做事。孩子的状况既然好转,说明老师们的方案是有效的。而老师们再说起小壮,脸上也是带着明媚的笑容。从此,小壮的状态越来越好。
有个两岁多的孩子叫小浩,每次洗手的时候都在安静地玩水,而且持续好久。老师观察后发现,小浩其实在用手感受水和肥皂抹在手上产生的滑溜溜的感觉,不是只为了玩水而玩水。正巧赶上夏天的雨后,老师找了个时间,给他穿上防水衣,带他来到院子里的水坑前。小浩先蹲在水坑旁看了看,接着走进去踩水,然后开始玩水坑里的烂泥。老师没有阻止他,而是陪他一起玩泥巴,引导他感受干湿泥巴的不同手感。最后,等老师给他换上干净衣服,小浩的脸上满是安静、满足的神情。
还有个孩子叫小文。每天早上来园后,都要非常认真地扫一会儿院子。我们从来没有阻止他,也没有过度地表扬,因为不想让孩子为了得到表扬而去做事,而忽略了做事本身的意义。所以,当看到扫完院子的他站在院子里,像在欣赏自己的艺术作品一样,老师只是由衷地在一旁感叹:“哇,我看到院子里变得好干净、好舒服啊!”小文会说:“是我扫的。”老师会答:“谢谢你。”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既是我们的教育理念,也是我们的教育行动。在芭学园,老师们用心灵去感受每个孩子,尊重每个孩子作为一个人的独特性;同时,在孩子的先天发展机制下,给予孩子恰当的帮助,协助孩子获得良好的发展,为孩子一生的幸福奠定基础。
中班教育思考:当珠子撒落地上时
游戏活动结束了,孩子们开始迅速地整理自己的活动区。只听哗啦一声,有个小朋友不小心碰掉了一个小筐,筐里装的小积木洒了一地。这时,其他小朋友都已陆续回到座位上,下一个环节的活动马上就要开始了。我刚想责怪他怎么这么不小心,但看见孩子焦急的小脸,我马上意识到孩子这时多么需要帮助,心里多着急呀!想到这儿,对孩子的埋怨立即变成帮助孩子的动机。我边蹲下和孩子一起捡积木,边对其他孩子们说:“大家来帮帮我们好吗?”我的话音刚落,小朋友就纷纷离开座位捡起积木了。
在孩子们捡积木的过程中,我发现大多数小朋友是一粒一粒地捡,张沁妤却先用手将洒落的积木聚拢,再一起抓进小筐里。我忙说:“这个办法好,我得学学!”听了我的话,其他的小朋友都纷纷照着学,有的小朋友还想出了其它又快又省力的方法:有的小朋友将聚拢的积木撮到纸上,再装进小筐;有的小朋友找来一个小盘子,将积木先放入小盘,装满后再倒进筐里。我和孩子们一起装呀、捡呀,完全沉浸在帮助人的兴奋与探索的快乐之中。
地上的积木捡得只剩几粒了。忽然,有个孩子发现在玩具柜下还有几粒,用手怎么也拿不到,怎么办?孩子们你一句,我一句地想了许多办法,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解决眼前的问题,很快积木都捡了起来。
通过这件事,我懂得了,随时将自己的角色转化为幼儿,站在孩子的立场去思考问题,不仅能沟通我和孩子之间的情感,而且可以将“挖掘一日生活的教育价值”“引导幼儿合作,鼓励幼儿探索”逐步变成教师的自觉行动。潘秀琴
教育随笔:教会孩子如何交往
孩子们之间,都会发生争抢玩具的现象。这天,我刚把积木发完。任语轩就跑来寻求帮助:“老师,刘浩哲抢我的积木了!”我来到刘浩哲面前问道:“刘浩哲,你抢任语轩的积木了吗?”“我又还给她了。”刘浩哲胆怯的说。“以后不能抢小朋友的积木,知道吗?”“知道了。”
我刚想走开,继而觉得不妥,于是我蹲下身来,搂住刘浩哲的肩膀,问道:“能不能告诉老师,为什么要拿别人的积木?你自己不是有吗?”“我少了一个车轮。”刘浩哲不高兴的说。我看了看他手中的作品,果然,很漂亮的一辆小汽车,只缺一个车轮。于是,我做出很神秘的样子对他说:“老师教你一个办法,你照老师的办法去做,一定会得到一个车轮!”刘浩哲饶有兴致的把耳朵凑过来。听了我的“秘诀”,他就高兴的点点头,来到任语轩面前说:“任语轩,我的小汽车却一个车轮,你能借给我用用吗?我用完了会还给你的!”任语轩了看他手中的小汽车,爽快的答应了。
我借此机会在全班小朋友面前表扬了刘浩哲的有礼貌和任语轩的乐于助人,并鼓励全班小朋友向他俩学习,立刻教室里响起了一片议论声。
这件事使我想到,教师们在处理各种事情时,仅仅充当一个公正的老师是不够的,而利用一切机会教孩子与人交往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