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不要盲目地去干涉孩子的活动
发布时间:2021-04-20 送孩子去公立幼儿园 送孩子去私立幼儿园 带孩子去幼儿园工作总结我们时常会看到这样一幕,孩子们之间时不时地发生起“战争”:不是你抢我玩具我不高兴了,还是故意的挑逗,再或者是不小心的触碰,都可以引起一场不小的风波,自然而然最着急的还是老师。
上好课后,户外活动时间到了,我带孩子们进行户外活动。我拿来了许多的小塑圈给孩子们自由探索玩法。由于这些塑圈能发出铃铃的声音,孩子们特别喜欢,孩子自然而然玩的兴致也比较高了,在玩的过程中,我突然听到凡凡的哭声,赶紧走过去,只见他哭得稀里哗啦,看着样子真叫人心疼,旁边站着满脸愁容的涛涛。我正想着要去问发生了什么事情的候,突然成成跑过来告诉我杰杰的小塑圈被晓雯抢掉了,我的天哪,怎么一件事情还没来得及处理又来一件,闻声过去只见杰杰争和晓雯死命地抢着一个红颜色的小塑圈
,我没多想赶紧先冲过去把他们两个给分开,以免发生意外。然后开始盘问他们两个小家伙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但心里还老惦记着涛涛和凡凡的事情,真是有点两头大的感觉,但不管怎样,还是先解决完这件事情吧。而等把杰杰和晓雯的事情处理好后,正要去解决凡凡他们的事情了,此时发现涛涛和凡凡好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过,已经玩得十分开心了,原来两人已经和平解决了问题。
针对这件事情,我考虑了很多,我想孩子们之间出现了矛盾,作为我们教师,多数时候第一反应都是去介入孩子的活动之中,问清起因查明原因,似乎是一贯的方式。但其实更多的时候,教师不要盲目地去干涉孩子的活动,如果孩子们只见发生了矛盾与冲突,依据教师的判断,我们要学会在一旁默默地关注孩子的矛盾冲突,看事态发展,欣赏孩子自己独特的解决方法。如果孩子实在无法处理了,教师再从中用是适当的语言或者行为去引导与调节。
所以当孩子之间发生矛盾冲突时,我们给孩子一些时间去处理,发展他们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扩展阅读
不要束缚孩子的举动
在幼儿园里,由于孩子太多,不管老师再细心,有时也难免照顾不过来。于是,在孩子午睡时,我一般就要求孩子脱外衣、外裤、鞋子睡觉。袜子不要求脱,因为好多孩子脱了都容易弄掉,到起床时,往往让老师到处的帮他们找,有时甚至只找到一只,既麻烦、又很费力。但是这个学期,我们班插来了一个叫昊雨的小朋友。他聪明、可爱、讲卫生,生活习惯好,自理能力也比较强。由于他是新来的,在昨天午睡时,我有心的留意了他,发现他午睡的习惯特别好,他先是脱下自己的鞋子,整齐的摆在床前,然后爬上床,开始有续的脱下外衣、外裤、小袜子,再将小袜子装进外裤兜里,并将衣裤整理好放在床头。起床时,我见他首先从裤兜里掏出小袜子穿上,然后再穿衣裤,动作是那样的麻利、熟练。看了昊雨小朋友的表现,我觉得这种习惯很好,我当时就想,如果我们班上的孩子都能象他一样,该多好啊!既锻炼了自理能力、又卫生。于是就在今天午睡时,我当着全班幼儿表扬了他,没想到好多幼儿都照他的样做了,见次情形,我对孩子们说:以后你们想脱小袜子睡觉可以,但脱下后一定要把它放好,保证一起床就能找到自己的小袜子,好吗?孩子们都齐声说:好、好……看来,孩子良好的习惯是需要慢慢培养的,做为老师的、不要随便束缚孩子的举动。
不要把孩子的教育推给老师
最近报载,有父母将不听管教的孩子送去“魔鬼训练营”,隔天却接到孩子被拳打脚踢而意外死亡的消息。
即便此前孩子再不听话,再让父母操心,那一刻,接到消息的父母亲肯定是痛心疾首、追悔莫及,如果时光倒转,相信他们绝不会再将教育的责任假手他人。
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然而,总有一些父母对自己的言传身教缺乏耐心和信心,觉得自己没有能力教育好孩子。于是,老师们常会听到家长这样的话:“我孩子很不听话,我们都没有办法管他,他会听老师的话,请老师多操心。”
且不论一个班级四五十个孩子,每个孩子都如此托付老师“多操心”,老师能否操心得过来,就是孩子本身也不愿意老师越俎代庖,代为履行父母的职责和义务。
曾有一个孩子,学习成绩还好,父母做生意忙得不可开交,就把他寄到老师家里。起初孩子小,听话,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开始叛逆,他要回家,父母却不允许,觉得自己的教育水平绝对比不上老师,而且也没时间和精力去管教孩子。于是,孩子继续留在老师家里,他用各种方法反抗老师:逃学、绝食,甚至与老师对骂……当父母亲无可奈何地把他从老师那里领回家,他再也回不到以前那种好学上进的状态了。
须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的不良习惯是日积月累的,老师不是神仙,有自己的局限性,没有扭转乾坤的灵丹妙药,父母原本想要减轻自己的负担,结果只能带来更多的源源不断的烦恼。
为了遗憾不再出现,为了惨剧不再发生,为人父母,就不要把自己应尽的责任以金钱的形式转托他人了。
教育随笔:老师不要过多的要求孩子
老师不要过多的要求孩子
我所带班里的汤妹妹,是个漂亮文静的女孩。记得小班刚来幼儿园时,她是所有新生中哭的时间最久的一个,性格比较内向。现在读了中班,不哭了,而且上课时还能积极动脑举手发言,下了课也能和几个要好的小朋友一起玩,和老师说说话,进步不少。可是就是一样,不愿做早操,宁愿手里拿着器械但就是这么站着。几位老师不知为这做了多少思想工作,但仍不见效果。后来,我们也便达成了默契,不再强求,怕引起她另外的不良反应。但是没想到,这个星期三当我带着孩子们下楼做操时,惊喜地发现在不知不觉中汤妹妹拿着花样操的器械竟然和大家一起做了起来。我和俞老师用目光交流着,我们假装没发现,怕她害羞又不肯做了,只是用余光一直注意着。
早操结束后,当她和其他小朋友一样高高兴兴把器械放下后,我才上去拥抱了她,表扬她今天的进步。她马上变得很羞涩,但眼里流露出的是无比的快乐与喜悦。我们并且约好,以后她每天都会跟着大家一起做操。果然,以后的几天她的确做到了。
这件事再次使我明白,教育需要“顺其自然”,这样可以使教育变得容易,而且又符合自然规律。年龄和阅历往往是束缚想象力的绳索,而浪漫的童心才是充溢着想象力的。因此,为了保护我们的孩子,请不要过多的要求他们,更不要对其强求。保持童心,让人生展示生命最丰富的活力!
不同的孩子需要不同的教育
经常在一些杂志或网络上看到一些教育家们的成功教育案例,看到教育家们的介绍后,自己才有了更多的感悟,这种方法自己就怎么没想到呢?自己当时碰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怎么就不注意这个情况呢?仔细想想自己这几年的工作中对孩子点点滴滴的教育,有喜有忧。其实教育孩子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老师的教育要得到孩子们的理解,特别是有的的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主见,有时候虽然嘴巴上接受了老师的“批评”,可是内心却不理解,认为自己有自己的道理。孩子们在幼儿园里把老师当成了妈妈,我们不但要给予孩子们生活上的爱,还要给予孩子们学习上的爱,只有爱孩子了,孩子才会从心底里接受老师。平时要多与孩子心灵上的沟通,让孩子感觉老师就是自己的好朋友,什么话都要说给好朋友听,有的时候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多考虑,才会更主动地去接近老师。老师要把握好一些教育的机会,孩子们往往通过实际的案例后才会从中感悟到。老师还要多进行赏识教育,每个孩子都有虚荣心,都喜欢受到表扬和鼓励,有了追求才会有动力。总之,老师把要握好每次教育机会,对不同情况、不同性格的孩子进行不同的教育,让所有的孩子都从内心接受老师的教育,理解老师。
我要做能干的孩子
午睡时间到了,孩子们上好厕所后都陆陆续续地找到了自己的小床,开始脱衣服睡觉了。我们班级的几位老师也忙着帮那些脱衣服有困难的小朋友。这时,耳边传来了一阵哭声,我循声望去,班里的航航小朋友站在自己的小床上哭,我着急地问他为什么哭?只见他擦了擦眼泪说到:“我不会脱毛衣”。当时我正在帮忙另一位小朋友脱衣服,于是故意大声说到:“不会脱自己想办法呀!你也可以找旁边的小朋友帮忙啊!”旁边的几位小朋友听到我的话后,都上前帮忙脱毛衣,他们拉呀拽呀,最后终于把衣服给脱下来了,刘连庆开心地笑了。我想这正好是个好的教育契机,就教育小朋友遇到困难先自己想办法解决,如果自己解决不了,可以找老师或者小朋友帮忙,不要碰到困难就哭,这样你就永远长不大,不能干。孩子们听后都说:“自己要长大,做个能干的宝宝”。
通过这个小小的细节,可以让孩子们知道相互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合作,懂得人都需要帮助,需要关爱。
不要宠坏的孩子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小心不要溺爱,下面几点建议,帮助家长不要宠坏了孩子。
一、设定简单明了的规矩
你可以这样想:如果你把话说死,不留下重新解释的空间,就可以避免以后的争论。好好琢磨琢磨下面两句话的区别:“哦,好吧,你可以吃一块饼干。”(这给你的孩子留下了无穷的希望,也许要第二块也没问题哦!)和“你可以吃一块饼干,不过,不能再要第二块。就这样。”
二、不管怎样都要坚持这些规矩
规矩就是规矩。我们都有过这样的时候:我们对孩子说不能再吃第二块饼干,可是之后又会劝告自己其实没必要这么苛刻。这里的窍门是眼光要放长远。也许这一次吃第二块饼干确实没什么问题,可是你真的想要每次你设定了一个规矩之后就来反悔吗?如果你第一次反悔,可能以后都会反悔。
三、不要对孩子的乞求让步
这很好理解——一旦你这样做了,就等于是告诉你的孩子乞求这招儿好使,不是吗?比如,孩子不听话,哭着要孩子,很多家长心一软,就把玩具给孩子了。时间长了,孩子就知道不满足他的需求时,他就会用哭的方式来得到家长的让步。
四、让你的孩子说服你
如果你的孩子想要某样东西,而你还没想好要不要随他,那就让他给出充分的理由来吧。他想看喜欢的电视节目?如果他说他的作业都做完了,钢琴也练完了,你就完全可以放心地答应他嘛。
五、要求孩子做完家务活儿以后才可以玩
什么家务活儿都不会干,对你的孩子来说没有一点儿好处。有研究表明,能把家务做好并有责任感,有助于孩子具备应对挫折的能力。
六、不要害怕让孩子失望
我们都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伤心难过,不过,有句话说得好:“你不可能总是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而且也有研究表明:学会接受失望,会让你的孩子受益匪浅,他在今后的人生中会更懂得如何应对心理压力。
七、让孩子为自己想要的东西努力争取
很多专家都认为,如果想要的东西得到太容易,孩子们就会被宠坏,因为这会让他们认为自己得到的一切都是应该的。如果你的孩子想要一辆新自行车,你就可以建立一套表现好的奖励机制,让他自己一点儿一点儿地挣。
爱无止境,这样做对吗?当然不对!如果您想自己的孩子有教养,建议您为孩子制定一些基本的规则,让孩子学会遵守规则,约束自己的行为,知道怎样做是对的,哪些行为又是不受家长欢迎的。
不要随便束缚孩子的举动
在幼儿园里,由于孩子太多,不管老师再细心,有时也难免照顾不过来。于是,在孩子午睡时,我一般就要求孩子脱外衣、外裤、鞋子睡觉。袜子不要求脱,因为好多孩子脱了都容易弄掉,到起床时,往往让老师到处的帮他们找,有时甚至只找到一只,既麻烦、又很费力。但是这个学期,我们班插来了一个叫樊凡的小朋友。他聪明、可爱、讲卫生,生活习惯好,自理能力也比较强。由于他是新来的,在昨天午睡时,我有心的留意了他,发现他午睡的习惯特别好,他先是脱下自己的鞋子,整齐的摆在床前,然后爬上床,开始有续的脱下外衣、外裤、小袜子,再将小袜子装进外裤兜里,并将衣裤整理好放在床头。起床时,我见他首先从裤兜里掏出小袜子穿上,然后再穿衣裤,动作是那样的麻利、熟练。看了昊雨小朋友的表现,我觉得这种习惯很好,我当时就想,如果我们班上的孩子都能象他一样,该多好啊!既锻炼了自理能力、又卫生。于是就在今天午睡时,我当着全班幼儿表扬了他,没想到好多幼儿都照他的样做了,见次情形,我对孩子们说:以后你们想脱小袜子睡觉可以,但脱下后一定要把它放好,保证一起床就能找到自己的小袜子,好吗?孩子们都齐声说:好、好……看来,孩子良好的习惯是需要慢慢培养的,做为老师的、不要随便束缚孩子的举动。
请不要过多的要求孩子
我所带班里的汤妹妹,是个漂亮文静的女孩。记得小班刚来幼儿园时,她是所有新生中哭的时间最久的一个,性格比较内向。现在读了中班,不哭了,而且上课时还能积极动脑举手发言,下了课也能和几个要好的小朋友一起玩,和老师说说话,进步不少。可是就是一样,不愿做早操,宁愿手里拿着器械但就是这么站着。几位老师不知为这做了多少思想工作,但仍不见效果。后来,我们也便达成了默契,不再强求,怕引起她另外的不良反应。但是没想到,这个星期三当我带着孩子们下楼做操时,惊喜地发现在不知不觉中汤妹妹拿着花样操的器械竟然和大家一起做了起来。我和俞老师用目光交流着,我们假装没发现,怕她害羞又不肯做了,只是用余光一直注意着。
早操结束后,当她和其他小朋友一样高高兴兴把器械放下后,我才上去拥抱了她,表扬她今天的进步。她马上变得很羞涩,但眼里流露出的是无比的快乐与喜悦。我们并且约好,以后她每天都会跟着大家一起做操。果然,以后的几天她的确做到了。
这件事再次使我明白,教育需要“顺其自然”,这样可以使教育变得容易,而且又符合自然规律。年龄和阅历往往是束缚想象力的绳索,而浪漫的童心才是充溢着想象力的。因此,为了保护我们的孩子,请不要过多的要求他们,更不要对其强求。保持童心,让人生展示生命最丰富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