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戴尔父亲教子的教育启示

发布时间:2021-04-20

幼儿园父亲节的活动方案。

家园共育讲究的是快乐专递,开心学习!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需要互相包容,帮助孩子们走出一条精彩的人生之路!那么,怎么充分利用家庭与校园之间的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戴尔父亲教子的教育启示”,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戴尔还在幼小的时候,就喜欢摆弄各种玩具。父亲为他买回的小汽车、小飞机等玩具,他玩不了多久就拆得七零八落。对此,父亲没有批评指责他,而是鼓励他拆散玩具后要弄清玩具的构造与机械原理。戴尔稍大一些后,父亲就常把他带到电脑操作室或修理处让他观看和动手维修电脑,培养他对电脑的浓厚兴趣。到戴尔14岁时,父亲就为他买了一台电脑。戴尔为了全面了解电脑组装和运行原理,将新买的电脑全部解体,反复仔细琢磨后再组装好。

后来,在父亲的帮助和支持下,戴尔不断地购买电脑零部件,改装成新的功能更强大的电脑。在初中毕业时,戴尔已能十分熟练地改装电脑了,并且以低价购进零件,再把升级后的电脑卖出去。如此不断地动手实践,到18岁高中毕业时,戴尔就创办了自己的“戴尔电脑公司”。

不仅如此,戴尔的父亲还要求戴尔经常参加其他社会实践活动。在戴尔13岁时,父亲就鼓励他参加集邮活动。为了购买邮票,父亲就鼓励他利用假期与同伴去餐馆打工,让他亲身体验赚钱的不易;还让他参加集邮拍卖会,使他亲眼看到拍卖人赚到大笔钱。这样到了15岁,戴尔就进行了他的第一次生意冒险:通过刊登“戴尔集邮社”广告,拍卖邮票,结果获得成功。同时父亲还要戴尔利用暑假推销《休斯顿邮报》,并要求他从推销过程中寻找窍门。经过一段时间后,戴尔发现,刚结婚和刚搬进新房的人几乎都订阅邮报。于是,戴尔就通过“结婚登记处”和“银行贷款处”找到这两种人的名单和地址,并向他们推销,结果订户大增,他也因此获得了不菲的收入。

较早地深入社会、注重实践,是戴尔成功的决定性条件,并且使他成功的时间比同龄人整整提前了十年。而这关键是得益于父亲的正确引导和良好教育。

反观我国目前的家庭教育,许多家长往往忽视孩子的社会实践活动,不重视对孩子动手能力的培养,甚至认为孩子参加课外活动会影响学习成绩,对孩子的全部教育工作就是配合学校进行书本知识的灌输,让孩子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记忆现成的知识,训练孩子的解题技巧和应试能力,致使孩子对于动手制作和其他社会实践活动失去兴趣,结果使很多孩子高分低能,模仿能力强,创造能力差。其实,将来的人类社会是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为了让孩子适应将来的社会需要,我们每一个为人父母者都应从戴尔父亲教子之道中获得启示,转变教子观念,重视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使孩子成长为既有丰富知识,又有实际操作能力的综合型人才。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家长教子经验——关于教育


教育孩子的方式有很多,每个父母的心态不同,环境不同,成长经历不同,所以对孩子的要求和教育也不同,作为我个人而言,我们这一代,既为人父母也为人子女,所以我觉得首先我们要做好子女才能做好父母。

百善孝为先,我想作为子女最基本的就是要孝顺,不然孩子以后就是你的翻版,所以以身作责很重要,比如,我们在吃饭的时候,把好吃的东西或父母喜欢吃的东西留给父母吃,把好吃的夹到父母的碗里;给父母买衣服;父母累的时候,偶尔给父母按摩,揉揉肩捶捶背等等,这些看似每个人都会做的事情,有时候也要讲究技巧,比如给父母按摩的时候让孩子一起来参与,并告诉她们一些简单的道理:奶奶很辛苦,帮我们做了这么多的事情,一定孝顺奶奶哦,以后长大了要帮奶奶做什么呢?呵呵,然后她们就会把平时你为父母做的事情说出来,以后她们也要这么做!这就是细节吧

关于学习,现在孩子还小,更多的是兴趣,她喜欢什么让她自己去发挥,其实有时候喜欢“捣乱”也是一种聪明的体现,比如她喜欢把玩具和其他的一些物品拆散,也是需要花脑筋的,只要不造成什么大的影响,基本让她随便发挥,这是她对物品的研究和一种爱好!

关于行为,小孩对什么都好奇,但是她不会分辨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常常喜欢把别人的或者学校的东西带回家据为己有,类似这样的行为的话一定很慎重并且很严肃的告诉她这种行为的后果,需要她立即改正,比如,她如果把学校的东西带回来了,我会告诉她这是学校的东西,是大家的不是你个人的,需要把东西还回去,不然就是小偷了,老师和同学知道了都不喜欢你,以后长大了还会被警察抓走的哦!大人的态度决定了孩子的行为,这个事情可不能马虎,说到了就一定做到,你需要配合她一起把东西还回去,并且只要让老师知道就行了,不能让她当着其他同学的面承认自己的错误,这会让她心里有压力或者有阴影的!

用心发现,肯定自己的孩子,当她完成一件你交个她的任务或者发现她做得比较好的事情时,一定要表扬她,然后问问她这个事情你是怎么完成的呢?这个主要是让她能够体验和回味成功的感觉,父母是关注她和关心她的。当然了,孩子的优点其实很多很多,做父母的一定要常常用心去观察孩子的行为,你会发现她真的很神奇,常常会出乎我们大人意料,用心发现她的优点,肯定她的优点,日积月累,你会发现孩子是朝着你肯定的方向去发展的!

关于批评,是人都会犯错误,更何况是个孩子,她常常捣乱,常常给我们增添很多麻烦:打烂杯子、搞脏衣服、贪玩、不小心弄疼你等等,这个时候孩子本来就很内疚很害怕了,如果我们大人再狠狠的骂她或者揍她,这样无疑会给她幼小的心灵增加压力和恐惧,长此以往可能会形成一种比较消极的性格和心理!试想,我们是否也常常或者曾经犯过类似的错误呢,包容和理解加引导,我想是最合适的了,告诉她以后小心点注意点就够了,毕竟她也不是故意的!

我们都很爱自己的孩子,都把孩子当成宝贝,但是我的原则是:爱,但不溺爱;包容,但不纵容;欣赏,但不重赏;健康的身体和心灵才是最重要的!让她有一个属于她的童年,让她有属于她的快乐,让她发挥她的优点。。。。。。小三班潘李秀园家长

隔代教育身边故事的启示


隔代教育,确实减轻了年轻父母身上的负担,弥补了他们育儿经验的不足。老人带孩子,父母可以毫无后顾之忧地参与社会工作,这对年轻父母来说如同雪中送炭。但老人带孩子,也可能出现种种弊端。请看看下面的例子,也许会对你有所启示:

身边故事1

刘伟特别淘气,在爷爷面前更是如此。晚饭的时候,刘伟爸拿起碗到厨房盛饭,走过刘伟身边时,刘伟瞅准时机,一伸腿,把爸爸绊倒在地,爸爸手里的饭碗也飞了出去。刘伟爸火了,追着要打刘伟,刘伟转身溜进了爷爷房间。刘伟爸忍着疼追进房间,一抬头,自己的爸爸横在面前,挡住了去路:“干什么?不许打孩子!”老爷子板着脸。刘伟爸无奈地说:“爸,他伸腿绊我!这孩子学坏了,我必须揍他一顿。”老爷子不以为然地笑了笑,说:“你这么大的人了,这都躲不开,笨不笨?好了!吃你的饭去。”刘伟在爷爷背后偷笑。

警钟:不少隔辈人看不得孩子被批评、训斥,更别说挨打了。我们不提倡打孩子,但是适度的批评和约束不可少,然而在老人的干涉下,父母往往难以管束孩子。受到过分宽容和保护的孩子,更容易因此养成顽劣、冷漠的性格,缺乏爱心,不懂体贴,任意胡为,不守规则。

身边故事2

小增的爸妈都是农村考出来的大学生,小增出生后,两人由于工作忙,无暇照顾小增,就把小增送回了老家。小增的爷爷对孙子倍加呵护,常常带他到树林里的小河边玩。小增手里拿着根小棍,攉拢水,玩玩泥,爷爷坐在一旁看着,心满意足。回家时,爷爷会把小增背在背上,一路摇回去。小增没有上过幼儿园,小学也是在老家上的。小增的爷爷陪伴了小增12年,在小增上初中前去世了。于是小增的爸妈把小增接回到身边,结果发现儿子和自己的心理距离很远——和爸妈不亲,冷漠,不主动和爸妈沟通。

警钟:孩子的心完全系在隔辈人身上,本应该建立在父母身上的深厚感情就淡漠了,因为隔辈人无意间夺走了子女对父母的亲情。其实这是符合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正常的孩子2岁前没有归属感,2岁后才有,并且越来越强烈,谁与孩子最亲近,孩子的归属感就会落在谁的身上。这个例子告诉我们,父母不管多忙,都要尽可能多和孩子接触,把孩子扔给隔辈人,最后可能还会把麻烦留给自己。

身边故事3

蒙蒙是个7岁的男孩,上小学一年级。他做事磨蹭,动作缓慢。初入学时,老师一说话他就紧皱眉头,一副听不明白的样子,嘴里还不停地嘀咕着:“说的什么呀?急死我啦!”并不时把小拳头攥得紧紧地。上课写作业慢,做课间操也是最后一个走出教室。体育老师反映“他就连齐步走都比别人慢半拍。”在家里,他的爸爸妈妈也对这一点非常不满意。

警钟:蒙蒙的缺点就是隔辈人无微不至的照料所致。蒙蒙的爷爷就这一个孙子,姥姥家也只有这么一个外孙,可以说他是集“三千宠爱于一身”的宝贝。传统的观念使蒙蒙的长辈对他格外疼爱,倍加呵护,事事代劳,使他得不到任何锻炼机会。而且,老人的身体在一天天衰老,动作、思维越来越慢,孩子与老人相处久了,活动节奏也跟着变得缓慢。

有些老人怕孩子出问题,磕了、摔了不能向儿女交待,为了不出意外,严格控制孩子的行动,不让孩子跑、跳,结果束缚了孩子的手脚,延缓了孩子的发育,甚至阻碍了孩子的认知。

身边故事4

小玉也是在隔辈人照料下长大的孩子。一天,午餐时间到,老师对全班同学说:“请同学们把课桌上的东西都收起来,准备吃饭。”同学们都收拾起来,唯独小玉一动不动。老师把小玉叫到身边,问她:“刚才老师说的话你听见了吗?”小玉回答:“听见了。”老师接着问:“那你为什么不按要求做呢?”“这不是对我说的。”小玉从心里拒绝听老师的话。

老师只好重新对她提出要求:“那现在老师要你和同学一样把桌上的东西收起来

英国教育方式给我们的启示


大家都知道,英国出绅士,有风度的民风和他们实行的教育方式是分不开的。英国人普遍认为,对孩子的溺爱和娇宠是孩子独立性格形成的最大障碍。要使孩子在日后能适应社会的需要,独立地去生活、工作,必须从小就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和自我克制,知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如果孩子日后不能像其他人一样适应社会,作为父母就没能尽到教育的职责。

道德不靠教导

英国中小学校里的道德教育不叫道德教育,而称“个人的社会健康教育”,或称“社会化过程”。目的是让他们懂得平常做人的基本道理,如何自律以融入社会,成为社会的一分子。核心道德观念有四:尊重生命、公平、诚实、守信。

英国人还有个观念,即“道德是被感染的,而不是被教导的”。它体现在英国中小学的道德教育里,那就是不要求孩子们去死记硬背道德准则,但是,要求孩子们从心灵深处、从日常生活中懂得和理解伦理道德。

小孩不是白纸

我们小时候背毛主席语录:“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后来,大家以为小孩子也跟白纸一样,大人教什么,小孩子将来就长成什么样子。一位英国朋友说,西方人过去也有“白纸”论。认为小孩子都是“TABULARASA”(即空白状态),但现在科学研究已经证明,孩子来到这个世上,先天就已经部分地继承了父母的脾气、性格等心理基因,因此,“白纸论”是把事情过分简单化的观点。

诚实不是孤立的品德

英国学校一般不设专门的道德教育课,但开设包括佛教和道教在内的各种世界主要宗教信仰课供选修。这门课被认为是对孩子品德和良知培养十分重要的一门课。

不仅如此,多数英国学校每周都组织班级讨论,选取一些学校里或者社会上发生的事情,让孩子们发表看法,共同讨论,自己去领悟和判断对错与是非。集体游戏也是一种重要方式,让孩子懂得顾及与体谅别人,懂得如何与同伴合作。英国学校还普遍鼓励孩子饲养小动物,组织学生到敬老院陪老人聊天、为慈善组织募捐及参加其他公益或环保活动,培养孩子的爱心和社会交往能力。在英国教育工作者看来,诚实不是一种孤立的品德,而是与自重和尊重别人,与对生命和大自然的爱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花钱“培养”孩子顽皮

我们小时候,父母总是以某个孩子从来不出去乱跑为榜样来教育我们。可是在英国,孩子们永远顽皮或者说父母是花钱培养他们顽皮。每个周末都有活动,不是到某个朋友家吃饭(往往是全家一起去,父母辈的聊天,孩子辈的玩耍),就是有某个小朋友的生日派对,或者是去游泳、踢球。总之,差不多就是父母和孩子的互动日,很少呆在家里看电视之类的。

英国的家庭教育

鼓励孩子自己进餐。孩子长到一周岁至一周岁半时,开始喜欢自己用汤匙喝汤吃菜。绝大多数英国家长认为,孩子想自己进食,标志着一种对“人格独立”的向往,完全应给予积极鼓励。

杜绝偏食、挑食。英国人普遍认为,一个人偏食、挑食的坏习惯多是幼儿时期家长迁就造成的,因而他们特别重视幼儿时期的偏食、挑食情况,如幼儿一个劲儿地只吃某种菜而对其他菜不屑一顾时,家长往往会把此菜收起来。他们还认为,餐桌上对孩子的迁就,不仅会影响孩子摄入全面、充分的营养,而且会使孩子养成任性、自私、难以自控等人见人厌的性格。

原来,英国家庭素有“把餐桌当成课堂”的传统,从孩子上餐桌起,家长就开始对其进行有形或无形的“进餐教育”了。

美国儿童教育的一些启示


美国是世界上幼儿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在教育理念上强调以儿童为中心。 在幼儿教育中,主要通过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以及充分开发、利用家庭和社区的教育资源,对儿童进行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具有不同于别国的幼儿教育特色。 美国的教育注重过程和能力的培养,尤其是注重对孩子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

一、强调个体,崇尚自由 美国的教育属于个人中心型,重视个性,突出个人,注重个体的自由选择。在美国人眼里,儿童是主动的,富有创造性的,自我实现是儿童自身的自然发展过程,成人只需提供有利条件即可。美国人比较重视儿童自我意识的自然发展,多鼓励儿童自由且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美国的成人力图使儿童发现自己的存在、自己的能力。

在美国的幼儿园中,集体活动很少,教师总是根据孩子不同的个性与能力安排活动,鼓励儿童自己选择喜欢的游戏和活动。教师还鼓励孩子在一段不长的时间里从事多项活动,让儿童自由发挥、自由创造,以期培养儿童的灵活性,创造性。比如画画,老师不注重儿童画的内容、形式和技巧,而让孩子自由发挥,自由想象,所以美国的孩子经常画得满身、满脸都是颜料。在家里,墙上、门上、地板上也到处都有他们的杰作,虽然这些'作品'很粗糙,大人们也常常不知为何物,但爸爸妈妈一定不会生气,更不会阻挠和禁止,而是笑嘻嘻地看着孩子表演,让他们尽情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美国人喜欢孩子富有孩子气,儿童活泼好动不仅被认为正常而且被视作一大优点。美国的幼儿园是创造环境使儿童在此能真正作为孩子,幼儿园活泼有生气,孩子们吃饭的时候不仅随便说话甚至打闹。午休的时候,在不影响他人的前提下,美国的幼儿园是允许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所以美国人总觉得中国的幼儿园太死板,没生气,幼儿根本不像孩子;中国的儿童总是给人谦虚,规矩,小心翼翼的感觉,而美国小孩则自信,勇敢,具有很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尊重儿童,肯定儿童 在美国的幼儿教育中,大人们认为孩子应该获得和成年人一样的平等和尊重。如孩子可以直呼长辈姓名,同样,大人们也会非常尊重地称呼孩子为先生或者小姐,通过这些简单的细节让孩子们感觉到这种平等。另外,在外出做客时,如果主人拿出东西给孩子吃,大人也不会像中国父母那样替孩子决定"要"还是"不要",更不会在孩子表示想吃的时候加以呵斥,一切都让孩子自己做主。在开展各类游戏活动时,教师十分尊重儿童对游戏材料的取舍和操作的方式,注意为儿童创设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保护儿童游戏的积极性,赞赏儿童的不同观点和各种想法,不仅全盘接受,而且还夸奖他们想象合理,设计奇特。 在美国,父母从来不会吝啬对孩子的赞美,孩子只要取得一点点成绩,父母就会大加赞扬。美国父母对孩子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很棒!"而且这种赞美还会落实到实处,他们对孩子的任何一项"创作"都予以极大的肯定和赞扬,给孩子最大的自信。 孩子们在受到赞扬之后,则对于自己的名誉就愈看重,因而会更小心地去维护自己的名誉,保持别人对自己的好评。

三、注重儿童的独立 在美国的公共场合,你经常可以目睹这样的场面:一个孩子摔倒了,在地上哇哇大哭,站在不远的妈妈却并不着急,不慌不忙,她们不会像中国的父母那样走上前把宝贝扶起来,然后抱着他边给他擦眼泪边哄他,有时甚至还要说一些比较夸张的话做一些虚假的动作,美国的父母是平静地看着孩子自己爬起来。 与中国的幼儿教育相比,美国幼儿教育更重视幼儿独立个性的培养。在美国,孩子被认为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挫折,父母不可能永远陪伴在孩子身边照顾他们,因此美国人就非常注重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品格,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

四、重视儿童纵向发展 美国的教育注重过程和能力的培养,尤其是注重对孩子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他们认为一切重在参与,孩子在各项活动中学到的知识,体验到的感受以及发展的能力是最重要的。

美国的幼儿教师尽量避免对孩子进行评价,既不表扬也不批评,因为他们知道批评了你的孩子会刺激他,表扬了你的孩子会刺激到别的孩子。所以在美国的幼儿园没有什么分数表或成绩单,但是会有一个学习报告。主要用意在于让家长知道孩子在幼儿园里的学习进展,看看哪些方面需要加强,哪些方面是上小学后需要注意的。

五、幼儿园的多元教育 多元文化教育起源于美国,是美国现代教育的一种基本理念。在美国的幼儿园,儿童都来自不同的国家、民族, 所以美国幼教界强调儿童不仅应学习自己的传统文化同时还要接受其他文化。在课程设计上, 美国幼教界认为多元文化教育的课程对象是所有儿童, 课程应考虑每个儿童的兴趣和经验, 反映每个儿童的家庭背景和语言文化。 课程内容不是以某种文化为中心, 而是包容各种文化, 并以主题活动的形式出现。若干小主题活动构成一个完整的主题系统, 每个主题系统都会涉及不同国家、种族的自然地理、人文景观和传统文化, 并引导儿童在认识这些不同文化的过程中达到相互理解、接纳和尊重的目标。

小故事对家庭教育的重要启示


小故事对家庭教育的重要启示

故事一:

不要轻易给予孩子,那是不尊重孩子。卢旺达的贫寒场面可能对于一般人只能想象,中国的义工下了卡车以后,看到一位瘦骨嶙峋,衣不蔽体的黑人男孩朝他们跑来,那个男孩很少看到这样的大卡车。顿时,义工动了怜悯之心,转身就去拿了车上的物品向小男孩走去。

“干什么?”美国义工大声呵斥“放下!”

中国义工愣住了。他不知道这是怎么了,我们不是要来做慈善工作吗?

美国义工朝小男孩俯下身子,“你好,我们从很远的地方来,车上有很多东西,你能帮我们搬下来吗?我们会付报酬的。”

小男孩迟疑在原地,这时又有不少孩子跑来,美国义工又对他们说了一遍相同的话。有个孩子就尝试从车上往下搬了一桶饼干。

美国义工拿起一床棉被和一桶饼干递给他,说:“非常感谢你,这是奖励你的,其他人愿意一起帮忙吗?”

其他孩子也都劲头十足一拥而上,没多久就卸货完毕,义工给每个孩子一份救济物品。

这时又来了一个孩子,看到卡车上已经没有货物可以帮忙搬了,觉得十分失望。

美国义工对他说:“你看,大家都干累了,你可以为我们唱首歌吗?你的歌声会让我们快乐!”

孩子唱了首当地的歌,义工照样也给了他一份物品:“谢谢,你的歌声很美妙。”

中国义工看着这些若有所思。

晚上,美国义工对他说:“对不起,我为早上的态度向你道歉,我不该那么大声对你说话。但你知道吗?这里的孩子陷在贫穷里,不是他们的过错,可如果因为你轻而易举就把东西给他们,让他们以为贫穷可以成为不劳而获的谋生手段,因而更加贫穷,这就是你的错!”

这天,来自中国的义工度过了不寻常的一天。义工把东西给孩子,可要求他们以劳动获取。

【启示】

很多家长一定想过同一个问题——“我家孩子不会独立思考怎么办?”

往往很多家长,根本没有给孩子独立思考的机会,也没有引导孩子独立去思考了。

其实,家庭教育也像美国义工给卢旺达的贫穷孩子发救济一样,那些东西即便是免费给他们的,也要让他们通过自己力所能及的劳动得到,而不是轻易的给予。

故事二:“静”下来才会有“结果”

有一个木匠,在自己家的院子里干活,他的生意非常好,每天从早到晚,院子里锯子声和锤子声响成一片,地上堆满了刨花,堆满了锯末。一天晚上,这个木匠站在一个很高的台子上,和徒弟两个人拉大锯,锯一棵大树。拉来拉去,拉来拉去,一不小心,他手上的机械手表表带甩断了,手表就掉了地上的刨花堆里了。

当时手表可是贵重物品。这个木匠赶紧下来找。可是地上刨花太多了,怎么也找不到。当时正是晚上,他的很多徒弟也过来打着灯笼帮他一块儿找,大家伙儿一块儿找来找去,怎么也找不到那小小的一块表。木匠一看,也没办法,算了算了,不找了,锁上门,等明天天亮了再找吧。这个木匠就收拾收拾,准备睡觉了。

过了一会儿,他的小儿子跑了过来:“爸爸,你看你看,我找到手表了!”木匠很奇怪:“我们这么多大人,打着灯笼都找不到一块小小的手表,你怎么能找到的呢?”

小孩说:“你们都走了,我一个人就在院子玩。没人干活了,这院子里静下来了。我忽然听到嘀嗒、嘀嗒、嘀嗒的声音,我顺着声音找过去,一扒拉就找到手表了。”

【启示】

一些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着急功近利的浮躁、没有方向的追寻......

这些现象在一些家长中越来越突出,形成一股可怕的社会风气。家长们要知道,每一个小孩都是种子,只是每个人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绚丽绽放;而有的花,却需要漫长的等待。不要紧盯别人的花,不要觉得别人家的永远都是好,相信花有自己的花期,细心呵护,看着他一点点地成长,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也许你的种子永远不开花,因为他是一棵参天大树。教育孩子一定要心静,就像找手表的那个孩子,会动“脑筋”,只有“静”下来才能得到了想要的“结果”。

故事三:

万物都有自己的季节,错过便不再有。一位印度传教士辛格,在印度加尔各答的丛林中,发现两个狼哺育的女孩。大的女孩约8岁,小的1岁半左右。据推测,她们是在半岁左右时被母狼带到洞里去的。

辛格给她们起了名字,大的叫卡玛拉、小的叫阿玛拉。当她们被领进孤儿院时,一切生活习惯都同野兽一样,不会用双脚站立,只能用四肢走路。她们害怕日光,在太阳下,眼睛只开一条窄缝,而且,不断地眨眼。她们习惯在黑夜里看东西。她们经常白天睡觉,一到晚上则活泼起来。她们完全不懂语言,也不发出人类的音节。她们两人经常动物似地卷伏在一起,不愿与他人接近。她们不会用手拿东西,吃起东西来真的是狼吞虎咽,喝水也和狼一样用舌头舔。

她们被领进孤儿院后,辛格夫妇异常爱护她们,耐心抚养和教育她们。小的阿玛拉的发展比大的卡玛拉的发展快些。进了孤儿院两个月后,当她渴时,她开始会说“bhoo(水,孟加拉语)”,并且较早对别的孩子的活动表现兴趣。遗憾的是,阿玛拉进院不到一年,便死了。卡玛拉用了25个月才开始说第一个词“ma”,4年后一共只学会了6个字,7年后增加到45个字,并曾说出用3个字组成的句子。进院后16个多月卡玛拉才会用膝盖走路,2年8个月才会用两脚站起来,5年多才会用两脚走路,但快跑时又会用四肢爬行。卡玛拉一直活到17岁。但她直到死还没真正学会说话,智力只相当于三四岁的孩子。

【启示】

印度两个狼孩从发现到死亡的故事说明——万物都有自己的季节特性,错过这个季节就很补救与改善了。

孩子更是这样,一个孩子是绝对没有两个1岁年龄的。3-12岁就是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的最好季节,这个时期的好习惯养成了就很难改变,如同我们从孩子几个月就教孩子喊“爸爸”、“妈妈”,孩子一旦学会了叫“爸爸”“妈妈”,并长到二三岁,再想让孩子叫别人“爸爸”、“妈妈”孩子是不会同意的,因为孩子已经养成习惯了。如果让孩子在早期把德、智、体等方面的良好习惯养成了,以后的成长就是顺水推舟、水到渠成的事。但是,如果这个时候的家庭教育出了问题,以后对孩子所费的工夫就如逆水行舟,非常困难,有时还会无效。

家园共育《戴尔父亲教子的教育启示》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父亲节的活动方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家长教子经验——关于教育 教育孩子的方式有很多,每个父母的心态不同,环境不同,成长经历不同,所以对孩子的要求和教育也不同,作为我个人而言,我们这一代,既为人父母也为人子女,所以我觉得首先我们要做好子女才能做好父母。 百善孝为先...
    2020-08-08 阅读全文
  • 隔代教育身边故事的启示 隔代教育,确实减轻了年轻父母身上的负担,弥补了他们育儿经验的不足。老人带孩子,父母可以毫无后顾之忧地参与社会工作,这对年轻父母来说如同雪中送炭。但老人带孩子,也可能出现种种弊端。请看看下面的例子,也许...
    2020-10-21 阅读全文
  • 美国孩子教育成长的启示 长期以来,中国孩子接受的是灌输教育,考试中国孩子胜过美国孩子,但美国孩子动手或研究能力往往比中国孩子强。 1.美国孩子是在无忧无虑中长大的 孩子小的时候功课很少,回家主要是以玩为主,到了该上大学之时,...
    2021-11-27 阅读全文
  • 英国教育方式给我们的启示 大家都知道,英国出绅士,有风度的民风和他们实行的教育方式是分不开的。英国人普遍认为,对孩子的溺爱和娇宠是孩子独立性格形成的最大障碍。要使孩子在日后能适应社会的需要,独立地去生活、工作,必须从小就培养他...
    2021-04-05 阅读全文
  • 启示 近几日,我们小班的小朋友高高兴兴地搬进了崭新的活动室,孩子们快乐地像一群小鸟。可我们为了保持墙面、地面、以及桌子的整洁给他们制定了比较严格的规定,不许这样或不许那样,孩子们觉得约束极了。有的嘟起了小嘴...
    2021-10-07 阅读全文

教育孩子的方式有很多,每个父母的心态不同,环境不同,成长经历不同,所以对孩子的要求和教育也不同,作为我个人而言,我们这一代,既为人父母也为人子女,所以我觉得首先我们要做好子女才能做好父母。 百善孝为先...

2020-08-08 阅读全文

隔代教育,确实减轻了年轻父母身上的负担,弥补了他们育儿经验的不足。老人带孩子,父母可以毫无后顾之忧地参与社会工作,这对年轻父母来说如同雪中送炭。但老人带孩子,也可能出现种种弊端。请看看下面的例子,也许...

2020-10-21 阅读全文

长期以来,中国孩子接受的是灌输教育,考试中国孩子胜过美国孩子,但美国孩子动手或研究能力往往比中国孩子强。 1.美国孩子是在无忧无虑中长大的 孩子小的时候功课很少,回家主要是以玩为主,到了该上大学之时,...

2021-11-27 阅读全文

大家都知道,英国出绅士,有风度的民风和他们实行的教育方式是分不开的。英国人普遍认为,对孩子的溺爱和娇宠是孩子独立性格形成的最大障碍。要使孩子在日后能适应社会的需要,独立地去生活、工作,必须从小就培养他...

2021-04-05 阅读全文

近几日,我们小班的小朋友高高兴兴地搬进了崭新的活动室,孩子们快乐地像一群小鸟。可我们为了保持墙面、地面、以及桌子的整洁给他们制定了比较严格的规定,不许这样或不许那样,孩子们觉得约束极了。有的嘟起了小嘴...

2021-10-07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