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尊重幼儿参与活动的权力

发布时间:2021-04-20

家长参与幼儿园工作总结。

俗话说,做什么事都要有计划和准备。在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的学习中,常常会提前准备一些资料。资料是作用于人类社会实践的一种可供参考的材料。资料对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那么,关于幼师资料你了解哪些内容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尊重幼儿参与活动的权力”,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导读:教师应有一颗母亲般的爱子之心,理解每个孩子的情感和需求,给予每个孩子参与活动的权力和机会,帮助每个孩子投入到活动中去,协助他们成功。

幼儿园每年都要组织一些庆祝性的节目,使幼儿在轻松的娱乐活动中受到教育,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激发起积极向上的精神。随着幼教事业的发展,各地幼儿节目庆祝活动规模日益扩大,不仅幼儿园举办活动,有些地区还组织幼儿文艺汇演等大型活动,在客观上起到了扩大幼教宣传的积极作用。但是,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如忽视了幼儿的承受力和兴趣,片面地追求节目质量,导致孩子身心受到伤害。为了全体幼儿身心健康,设身处地地站在幼儿的位置上,分析和理解他们的思想和行动。为使节目庆祝活动切实成为促进幼儿身体健康和谐发展的有效手段,就必须要保证幼儿身心愉快地投入其中。幼儿园的演出,主要目的应是让幼儿自愉,使幼儿在愉快的情绪中接受教育。因此,幼儿园演出的节目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欣赏特点和表演能力。幼儿表演节目应是一种愉快的自我情感的抒发,小演员、小观众都有应“乐在其中”,这正好是发挥教育功能的契机。所以,幼儿演出的文艺节目不必过于追求新异高雅,只要内容健康,孩子喜欢,就可上演。

变少数“尖子”表演为全体幼儿同乐。面向全体幼儿,这是幼儿园教育的一项重要原则,为了使所有的幼儿都获得身心的愉悦,必须保证每个孩子能真正参加到活动中,而不仅仅是坐着观看,文艺演出会上每个幼儿应既是观众,又是演员。有的教师为保证节目“质量”,只让少数能歌善舞的孩子表演。有时为了选演员,把孩子挑来挑去,一会儿要,一会儿又换掉不要,甚至当着孩子的面说些贬低孩子的话,这样会大大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会给孩子的心灵产生极大的失落感,这种感觉孩子虽然无法表达,但在它的心灵深处却产生意想不到的不良后果,会对幼儿的一生发展有深刻影响,令人深思……

幼儿尽管在心理和思想上都不成熟,但他们的自尊心往往很强,总希望别人能注意到他们的存在,希望从老师那里得到更多的关心和希望。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每个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帮助他们选择合适的参赛项目,可以是比赛性的,也可以是表演性的或游戏性的等等,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发挥特长的机会。教师还应该对那些怯懦孤僻的孩子特别关心、鼓励、帮助他们获得成功。每一次的成功,无论是精神上或是智力上幼儿都会受到极大的鼓舞,这将激发产生无穷的自我教育的动力,从而形成各种优秀品质,终生受益。

节目演出内容都应是平时活动教育的综合与提炼,幼儿平时所学的歌曲、舞蹈、儿歌、体操、故事表演、各种体育游戏等等,都可作为文艺演出会上的主要节目。从某种意义上讲,节目庆祝活动应是日常教育工作的检阅。

教师应有一颗母亲般的爱子之心,理解每个孩子的情感和需求,给予每个孩子参与活动的权力和机会,帮助每个孩子投入到活动中去,协助他们成功。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小编推荐

宣传栏:吸引家长参与课程活动的窗口


幼儿园的宣传栏作为宣传教育工作的窗口,具有传递教育理念、促进家园沟通的作用。然而以往宣传栏的布置往往由教师包办,内容也仅限于“月教育重点介绍”、“家教文摘推荐”等方面。这种由教师单向输出教育信息的宣传模式无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也阻碍了家园之间的沟通,使宣传栏的作用大大降低。

在促进家园合作、支持幼儿发展的理念指引下,我们对宣传栏的创设和利用进行了新的探索,创造性地将班级课程的动向展示在宣传栏中,鼓励家长参与交流和互动,从而获得科学的教育理念,了解班级课程进程及幼儿发展状况,并逐步成为班级课程的支持者、参与者与合作者,协助教师有效推动幼儿的发展。

下面以科学活动为例,介绍我们的实践探索。

一、展现课程内容,传递教育理念

以往,班级的课程内容一般都展现在墙饰中。然而,我们发现家长往往不能及时关注和了解墙饰中的内容,这阻碍了家长的信息接收。为此,我们改变宣传策略,发挥宣传栏的功能,将相关课程内容的展示由室内墙饰转移到室外宣传栏中。通过阅读宣传栏,家长能够更清楚地了解我们的教育进程,从而更好地配合我们一同促进幼儿的发展。

如,在关于“种子”的主题活动中,“搜集种子”是主题开展的首要任务。我们将搜集种子的任务交给幼儿,让他们在家长的协助下完成。同时,我们及时利用宣传栏向家长传递我们的课程理念。首先,我们开辟了“请您关注”栏目,以文字的形式向家长宣传,让家长明白“幼儿搜集种子的过程是获得经验的过程”。同时,向家长澄清了“协助幼儿共同搜集种子”与“包办代替准备种子”之间的差别,让家长理解“搜集种子”这一活动的教育价值。其次,我们以“友情提示”的方式提醒家长的活动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这样的宣传使家长在进一步理解我们工作的同时,更加明晰自己的教育职责,也更加理解自己与幼儿共同参与活动的价值,并意识到协助幼儿共同搜集种子的行为也是一个教育的过程。

二、寻找互动话题,吸引家长参与

1.呈现“幼儿的问题”,激发家长参与的兴趣

在课程展开过程中,幼儿常常会提出许多成人意想不到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代表了幼儿的经验和发展水平,体现了幼儿在课程中的思考与收获,而且对于引发幼儿进一步探究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由于教学活动时间有限,教师很难逐一解答每个幼儿的疑问。同时,幼儿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探究确实需要延伸到日常生活之中。这时,宣传栏便发挥了作用。

一方面,家长对于幼儿的问题很感兴趣,而通过这些问题,家长能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和课程内容;另一方面,家长也能帮助幼儿解答疑问,支持他们不断探索。这些问题正是良好的互动话题,能激发家长主动参与的热情。

如在“观察豆子生长”的过程中,幼儿提出了许多有趣的问题:“为什么水里的豆子先褪皮,而土里的后褪皮?”“为什么水里的豆子发芽快,而土里的发芽慢?”“为什么红豆的茎是绿的,而绿豆的茎却是红的?”我们在引导幼儿积极讨论的同时鼓励他们将这些问题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出来,并由教师配上简单的文字说明。然后,我们将幼儿的问题逐一呈现在班级的宣传栏里,吸引家长在接送孩子时驻足观看。这些问题果然引起了家长的关注。家长在感叹幼儿敏锐观察力的同时,也发出由衷的赞叹:没想到孩子们的问题那么多,更没想

到自己的孩子也能提出这么有意思的问题!

通过呈现幼儿的问题,家长更清楚地了解了自己孩子的能力与想法,看到了这些问题对幼儿发展的价值,继而产生了参与的热情。

2.改进、调整宣传策略,鼓励和支持家长参与

①允许家长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参与

幼儿的问题有些可以直接解答,有些需要查询书籍资料。为了解答幼儿疑问,我们在宣传栏中以“求助信”的方式向家长发出邀请,期望知道答案的家长来园与幼儿直接对话和互动。结果我们发现没有家长作出应答。我们对此进行了反思,认为“来园上课”对家长来说有一定的心理负担。于是,我们及时调整策略,将“求助信”内容修改为“家长可以来园上课,也可用写纸条等方式解答幼儿的问题”。这一举措立刻得到了家长的积极响应。第二天,许多家长纷纷将自己的解答贴在相应的问题后面。

通过这一事件,我深深感到只有尊重家长的选择,允许家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参与我们的教育活动,才能真正得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②及时给予家长反馈,肯定家长的参与行为

当家长积极参与解答幼儿的问题时,我们及时在宣传栏里贴出“感谢信”,并为所有参与的家长贴上“五角星”。这一反馈方式使幼儿与家长受到了极大的激励与鼓舞,使家长的参与热情进一步升温。许多幼儿把自己和同伴的问题带回家,与家长继续探讨,家长也通过与幼儿的交流进一步了解班级的活动动向。他们不仅关注自己孩子的提问,也会积极思考其他孩子的问题并参与解答。我们对家长的积极参与都给予充分的肯定。

教师真诚的感激使家长感到这样的交流互动既不是作秀,也不是推卸教育责任,而是通过家长的积极参与,把幼儿的探究延伸到日常生活中,激发幼儿的求知欲,从而推动幼儿的发展。

通过宣传栏的交流与互动,更多家长参与班级课程活动。他们不仅了解孩子在幼儿园学些什么,还了解孩子学得怎样。家长从原先不了解班级的教学活动到理解教师组织活动的目的与意义;从原先不了解幼儿园课程与幼儿发展的关系到肯定课程在推动幼儿发展方面的价值;从原先被动参与班级活动到主动加入,并以支持者、合作者的身份与教师、幼儿共同交流、互动,支持幼儿的发展。在这种良性循环中:家长与孩子互动的话题增多了,与教师的交流沟通密切了。宣传栏作为幼儿园与家庭沟通的窗口,不再流于形式,而是真正成为家园互动、对话的平台。

案例:尊重孩子,更要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


2001年9月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就像一面镜子,时刻在提醒着我们,如何才能做好新世纪合格的幼儿教师。

在《新纲要》中,有很大部分涉及到了教育评价的内容,这使我想起了上海市教研室周老师曾讲到的一个小故事。在一次小班活动中,两名幼儿互相争执,在争吵中矮个的幼儿吃了点亏,顺势便倒在地上大哭起来,但此时在一旁的班主任并没有马上去安慰孩子。事后,周老师向班主任询问了这件事情,班主任的回答很令人意外,她说:“孩子哭是孩子所特有的年龄特征,与其马上去安慰孩子,还不如让孩子哭够了之后再想一想今后如何避免出现此类情况更好,作为老师只要有正确的引导就可以了。”

这位老师的回答真是让我大开眼界。确实幼儿之间的争吵、纠纷是幼儿人际交往中的矛盾表现,在争吵甚至打闹中,幼儿便有了观察和分析的机会,有了学习与他人交往的机会,并在观察学习过程中掌握了与同伴相处的技巧,如果此时的老师只主观的采取制止或安慰的做法,很可能会让孩子失去一次锻炼的机会,大大抹煞了孩子主观能动性的发展。

其实,带过小班的老师这样的体会肯定会更多些。如:刚入园的幼儿由于的年龄小,语言能力、交往能力都很弱,因此喜欢某一位同伴时常常会咬一口或打一下,此时较多的老师往往会采取训斥的办法,同样也忽略孩子的年龄特征,而这种做法是与《新纲要》所提倡的原则相违背的,作为老师首先要关心尊重孩子,而尊重孩子更要尊重孩子的年龄特征。试想,孩子的小嘴巴还不会说,当然最直接与同伴交往的方式便只有咬一口或打一下了,所以在评价孩子的行为时,老师一定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他,要把孩子的年龄特点放在首位,关注发展的特点与倾向,避免用划一的标准去看待每一个孩子,承让和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差异。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要想让每一位孩子长大成材,我们每一位幼儿教师一定要在活动中时刻以《新纲要》为镜子对照自己的行为,尊重每一个孩子的年龄特点,让每一个年龄段的孩子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案例:教师的参与不可少


中班的孩子喜欢观察,但没有坚持性。因此,连续性观察往往半途而废,没有结果。如何引导孩子们做连续性观察并获得成功呢?我想用和孩子们一起做观察记录的方法试一试,因为孩子们在和老师一起做事情的时候兴趣是最高的。

我找来绿豆和芸豆来做“比一比谁先发芽”的试验。在把绿豆、芸豆分别泡在小盘子里的同时,我和孩子们一起设计了一张记录表:用小绿点表示绿豆,用棕色的椭圆形表示芸豆,在绿豆和芸豆的下边分别画出一周五天的记录空格立在自然角中。我鼓励孩子们看看它们有没有变化,怎样变化,谁先发现它们的变化,谁就来做观察记录。

第一天一早,松松来到幼儿园就直奔自然角,拉过泡豆豆的小盘子仔细地看起来。不一会儿,松松兴奋地告诉我:“老师,小豆豆变了!快看小绿豆的绿皮破了,上边还有个小白点。”听他这么一说,我和其他小朋友赶紧围过来仔细地观察,还真的有三四个小绿豆破了皮儿,上边的小白点是绿豆发的芽儿。但是我没有直接告诉孩子,而想听一听他们的说法,了解一下他们有没有关于种子发芽的经验。这时,乐乐问:“那个小白点是什么呀,是小芽芽吗?”明明说:“不像,妈妈买来的绿豆芽可比它长。”“那是什么呀?”“我也不知道。哎,你看芸豆怎么起了好多皱纹呀,真难看。”“是水泡的吧,像个老头,嘻嘻……”孩子们捂着嘴笑了起来。为了鼓励孩子们的发现,特别是第一位发现者——松松,我让他把小绿豆的变化画在记录表中,让明明把芸豆的变化也记录在表中,用他们明白的符号做记录,然后,请他们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为了直接肯定他们的行为,鼓励其坚持连续性观察并激起大家的观察兴趣,我则把他们的话记录在与之相对应的符号下面,帮助其表达得更清楚。从此,每天都会有四五位小朋友热心地关注着绿豆、芸豆的变化过程,争着做记录,结果原定五天的观察记录表格已远远不够使用。干是,我们又增加了一张表格,让更多的孩子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连续性观察活动当中。

由此可以看出,要培养孩子某种兴趣并能够将这种兴趣保持下去,老师的积极参与对孩子们来说是最佳的鼓励方式;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的表现与展示的机会,是孩子们拥有成功感受、增强自信的最佳途径;同时成功与自信又会促进孩子自主发展并保持对某一事物的兴趣性,使之不断探索再获成功,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案例:尊重


在一个半月的辅助保育工作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孩子的权利得到尊重。

过去,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不要说给孩子的权利了,就连大人的权利也没有得到尊重啊!

"养不教,父之过";"教法"嘛,打是疼,骂是爱。结果呢,"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现在想想,这些真是封建的余孽,害人不浅。那时候,我们听到美国子女起诉父母虐待罪的时候,简直像在听天书一样,大惑不解。后来出来留学,听到儿童权利保护条约,听到日本是世界上第四十几个签约国,而中国是第一百多个签约国时,才开始了认真的反省。

我打工所在的松江保育院小班,共有22个孩子,四个专职的老师,加上我,共五个大人。在日本,只有东京地区,一个大人平均负责五个孩子,其他地区条件要差很多。这四个老师中,两个是幼儿园师范毕业的,相当于我们的大专水平,两个是大学毕业的。她们对自己的学历并不以为然,对自己的工作倒是蛮自豪的,她们认为坐办公室工作的那些女事务员很"可怜"。

从第一天起,我就发现有个叫金子的小朋友有点儿怪。他对周围的反应很奇特,动作也不协调,不过和其他小朋友倒还玩得来。一问才知道,小金子得过脑炎,医生说要像对待普通孩子那样对他,这样可以尽快帮他恢复正常。看似漫不经心的保育活动中,充满教师的苦心。吃饭时,他的身旁一定有个"奶妈"。他自己吃饭喝汤时,如果没有洒出来,就会得到鼓励;玩累了,一定有个"侍卫"背着,免得摔跤。他很容易摔跤,其他小朋友习惯性地给他当"拐杖"。在那厚厚的保育记录里,记下的是生命的搏斗以及友谊和尊严。

还有一个叫铃木的小男孩,超胖超高。130公分高,30公斤重。他的心理年龄却只有三岁。当他躺在地上乱哭乱喊时,我真想走开,但是我的四个同伴无论是谁,总有办法使他安静下来。直到现在,身材瘦小的虎野老师背着人高马大的铃木君的样子,还不时地在我的眼前晃动。

像金子、铃木这样的小孩的情况,我们或叫"弱智",或叫"畸形",而日本语中的汉字我认为这起码体现了一种市民社会里人与人的互相尊重。,叫作"身体障害者"。我们叫"瞎子"、"盲人",日本以前也这样叫过,现在他们叫"眼睛不自由的人"。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我们叫"老头儿"、"老太",他们叫"高龄者",也有的叫"银发族"。这种称谓的细微差异是十分耐人寻味的。难道你不认为语言的变迁反映了一种社会的进步和价值观的升华吗?!我认为这起码体现了一种市民社会里人与人的互相尊重。

尊重宝宝的隐私


导读:“童言无忌”一直是人们赞美孩子天真无邪的品性的,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口无遮掩,这是一种缺乏隐私保护意识的典型表现,不仅损害个人形象,而且容易侵害他人权益,故此,大人不仅要从小培养孩子保护隐私的意识,还要学会保护孩子的隐私……

幼儿的隐私有哪些?

1.身体缺陷。如平足、色盲、矮小、过胖、过瘦、眼小、脸丑等生理或身体上的缺陷,尽管是“明摆”着的,但如果大人时不时提及也会使孩子失意。即便说的是很久之前的事,如出生时瘦得皮包骨或样子像难看的“小老头”,也会让孩子不快。

2.某些心理疾患。对于自己正罹患或曾经罹患过的诸如孤独症、抑郁症、多动症等与心理有关的疾患,幼儿往往更为敏感。如果大人们经常挂在嘴边,自然不利于疾病的康复。即便疾病已痊愈,当着孩子的面常常提及也等于是“揭短”,同样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3.曾经的过失。一些在大人看来微不足道的“曾经的过失”,也会使得某些孩子长期耿耿于怀,只要有人提起,他们便会有“被揭伤疤”之痛。这些“曾经的过失”可能包括:某次游戏得了最后一名、某次表演砸了锅、某次郊游出了洋相,甚至小时候爱哭等等。

4.被体罚的经历。被打、被骂、被罚站等体罚往往是孩子“没齿难忘”的痛苦经历,因为不仅皮肉受了苦,心灵也可能受到创伤。即使孩子目前已很少遭到体罚,但在旁人面前频频提及过去的“受辱史”,仍然会使他陷入极度尴尬之中难以自拔。

5.某些“丢人的毛病”。幼儿往往对诸如尿床之类的“毛病”十分敏感,因为他们觉得这些缺陷会使自己在同伴面前“丢面子”。所以无论是家长,还是幼儿园教师,都不应在小伙伴们面前提及,更不宜嘲笑、挖苦。

6.独处的小天地。幼儿们往往十分看重自己独处的小天地,并将其视为自家的“私人领地”。如果家长常常未经孩子同意在其“领地”里“检查”一番,在孩子看来也是对自己“隐私”的公然侵犯。

7.保存的“私房钱”。尽管幼儿不懂得理财,但如果家长经常对孩子保存的“私房钱”做“结算”,甚至占为己有,孩子会感到自己的隐私没有受到大人的尊重和保护。

8.家庭变故。比如爸爸妈妈离婚、父母有外遇、失去亲人、父母犯罪入狱、爸爸好赌等事情都让孩子感到无地自容。

案例

晚饭后,妈妈问5岁的丽丽:“你爱妈妈多一点,还是爱爸爸多一点?”,丽丽直接说:“我爱爸爸多一点!”爸爸一听可乐了,立即问道:“你是真的爱爸爸多一点吗?”谁知,丽丽竟不高兴地说:“你们再问,两个都不喜欢!”爸妈听后先是一愣,然后大笑起来,而丽丽红着脸,默不作声……

其实,这是家庭中常常出现的情景,殊不知,这无意侵犯了幼儿的隐私。

如何保护幼儿的隐私?

珠海帮达心理机构资深心理咨询师梁兰敏认为,幼儿跟同伴与众不同的地方都可以认为是其隐私的范畴,不是大人想当然的隐私,大人觉得无所谓的事情在幼儿的心里却是一个天大的秘密。保护孩子的隐私就是尊重和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如果隐私长期被人侵犯,因表达能力有限,其愤怒和委屈的情绪长期压抑心底后,转入潜意识,容易产生自卑感,性格变得内向,不利于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相对入园后的孩子而言,年龄越小伤害越大。

如何保护幼儿的隐私?她认为,一、提高保护幼儿隐私的意识。大人们心中的“隐私”和孩子心中的“隐私”大相径庭,换句话说就是成人和孩子对“隐私”的“划分”可能大有出入,大人要清楚哪些事情是幼儿的隐私及其幼儿家庭变故,不能随便跟人家说,不随意点评,更不能随便扣帽子、贴标签。如果是教师,不得传播或泄露孩子个人隐私。

二、如果不慎泄露了孩子的隐私,孩子也颇感难堪后,大人就要注意了。比如大人需要老师配合而改正孩子的缺点(隐私包括缺点),那请大人都别当孩子的面谈论孩子的事情,除非是赞扬。我们换位思考:如果我们在单位犯错误,领导当着同事的面说你的缺点,你的感觉又会如何呢?

三、培养幼儿隐私意识。“童言无忌”是幼儿没有隐私意识的表现,不过家长们平时应当和孩子多交流,直接向孩子讲明哪些事可以让别人知道,哪些事只能自己或爸爸妈妈知道,将隐私具体化,不要随便议论别人的事情,营造保护别人隐私的氛围及其养成保护隐私的良好习惯。

哪些言行易泄露幼儿隐私

像本文开头的个案,孩子爱谁多一点,其实就是其个人隐私,家长不要追问为宜。值得警惕的是,开玩笑、恶作剧或强迫命令等行为易泄露孩子的隐私,这可能会让他心理上感到受了更大的伤害,尽管对大人而言有时完全是出于无意,也可能从来就没有认识到这些“小事”竟然也会是孩子的“隐私”。如,以嘲笑的口吻说一个3岁的小男孩有了一个“女朋友”可能会使其羞愧难当;强迫孩子在别人面前解开裤子,展示屁股上因顽皮而落下的一块伤疤也会使他无地自容。

记者手记:

请给孩子私域

快到春节了,想念老家,也想起了那位性格有点内向的堂侄子,每次回去我都盘问他的学习情况和期末成绩(打心底说,我是真正关心他的),不过几个月前看到一篇关于大人不要追问孩子成绩的短文时,我就意识到自己犯错误了。回忆起堂侄子每一次的低头和沉默,我现在很内疚,因为他的隐私被我侵犯了。

做这个话题的采访中,我惊讶地发现一些采访对象居然抱怨这个话题很没意思,不知道要说什么,从来没有意识到有这回事,便匆匆地搁下了电话……我想,保护孩子的隐私并非是可有可无的事情,大人连保护幼儿隐私的意识都没有,谈何保护?那么,请从细节做起,给孩子一个独立的私域吧!

小链接: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儿童的隐私、家庭、住宅或通信不受任意或非法干涉,其荣誉和名誉不受非法攻击。”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也对儿童隐私保护有进一步细化。国内已有为治疗儿童性缺陷、遗尿等病设置专门医务室和病房的医院,也出现了在成人试衣间旁单独为儿童设置试衣间的商场,上述做法都是为保护儿童隐私做出的创举。

案例分析:尊重孩子的想法


案例:

阿铭年龄虽小,却是班上的“捣蛋鬼”。这不,大家都在画可爱的樟树,阿铭却把画面弄得乱糟糟。旁边的小朋友告诉我:“老师,他在画鬼,乱七八糟!”我看了一眼,确实很乱,不过阿铭很投入,一边画还一边自言自语呢。我想:这不正是《纲要》提倡的“自由表达表现”吗?只是画面实在太乱了,不过他心里肯定有他的想法。于是我走过去轻轻地问:“阿铭,你肯定在画一个有趣的故事,能告诉我你画的是什么吗?”阿铭脱口而出:“迷宫。”我继续问他:“哦!你这个迷宫好复杂哦,颜色挺漂亮的,怎么走啊?”阿铭摇摇头:“不知道。”我提示他说:“一定要有出口才能玩哦。”阿铭说:“我不会写起点、终点”原来他是不会写字!看来他的确是玩过迷宫,说明他不是在乱画画,只是没按老师的内容画。于是我说:“我教你写吧!”按照他的意思,我在左上角和右下角分别写了“起点”、“终点”,然后对小朋友说:“阿铭不是乱画画,他画的是迷宫。阿铭会教你们玩的。”阿铭神气极了,认真地把作品装在作业袋中。

分析:

虽说画画是孩子们的挚爱,可阿铭画的画却不敢“恭维”,他的绘画水平达不到五岁小朋友的要求,处于涂鸦期的绘画水平,喜欢在自言自语的乱涂乱画中寻找快乐和满足,带有纯粹的游戏性和随意性。但他的语能力和思维水平又达到了五岁孩子的发展要求。因此,当老师问他画的是什么时,他表现出了表达自己意识并企图和成人或伙伴交流思想的意图,并依据自己已有的经验迅速回答了老师的提问。在老师的支持、引导、帮助下,由“乱七八糟”的图画变成了一个饶有趣味的智力游戏图,激发了他的自信心和对绘画的兴趣。

反思:

对这类幼儿,老师要在尊重幼儿的想法以及个性表达的基础上,引导他按照活动要求完成作品。相信有了老师的激励和引导,阿铭一定会在绘画活动中体验成功,享受快乐的。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尊重幼儿参与活动的权力》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幼师资料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家长参与幼儿园工作总结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有计划的组织幼儿参与各类活动 2014年在期待中向我们走来,新的学年带给我们新的希望,对幼儿园的发展我们有更清晰的目标。我们需要坚持“和谐与发展”的主旋律,要关注幼儿园内部的和谐与外部的和谐,要关注幼儿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幼儿园的...
    2020-08-21 阅读全文
  • 活动应人人参与 那一瞬间,就在她转身的一瞬间,我的心灵振颤了一下!我们的舞蹈《数鸭子》排练已经一周了,孩子们都抱着六一节表演的希望在学习着!根据实际情况,我们必须得挑几个孩子参加表演(时间紧凑,而有的孩子动作不协调,...
    2021-12-02 阅读全文
  • 育儿心得:把权力还给孩子 育儿心得:把权力还给孩子 我们小班在开展前几个主题活动时,孩子的主题名基本上都是老师帮忙取的,在生活点名中,孩子经常记不住自己的主题名,需要经过老师的反复提醒,这可急坏了我们老师! 如何让孩子更快,更...
    2020-10-06 阅读全文
  • 让幼儿参与区角活动的记录和评价 区角活动中,教师往往希望全面了解所有幼儿的活动情况,又希望每次能对1~2个区角的活动情况进行深入观察,但面对大班额常感到分身乏术。为此我们想:能否让幼儿通过记录等方式作出自我评价?如可以,哪些内容适...
    2019-12-16 阅读全文
  • 尊重幼儿,等于是尊重自己 我班的陈杨很调皮,中午从不乖乖睡觉。在床上,他的小手总是忙个不停,而且身子总翻来覆去,又到午睡时间了,别的孩子都已经安静地睡着了,只有陈杨还没睡。我走到他床旁边,轻声对他说“陈杨最乖了,快睡吧。”他乖...
    2020-06-18 阅读全文

2014年在期待中向我们走来,新的学年带给我们新的希望,对幼儿园的发展我们有更清晰的目标。我们需要坚持“和谐与发展”的主旋律,要关注幼儿园内部的和谐与外部的和谐,要关注幼儿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幼儿园的...

2020-08-21 阅读全文

那一瞬间,就在她转身的一瞬间,我的心灵振颤了一下!我们的舞蹈《数鸭子》排练已经一周了,孩子们都抱着六一节表演的希望在学习着!根据实际情况,我们必须得挑几个孩子参加表演(时间紧凑,而有的孩子动作不协调,...

2021-12-02 阅读全文

育儿心得:把权力还给孩子 我们小班在开展前几个主题活动时,孩子的主题名基本上都是老师帮忙取的,在生活点名中,孩子经常记不住自己的主题名,需要经过老师的反复提醒,这可急坏了我们老师! 如何让孩子更快,更...

2020-10-06 阅读全文

区角活动中,教师往往希望全面了解所有幼儿的活动情况,又希望每次能对1~2个区角的活动情况进行深入观察,但面对大班额常感到分身乏术。为此我们想:能否让幼儿通过记录等方式作出自我评价?如可以,哪些内容适...

2019-12-16 阅读全文

我班的陈杨很调皮,中午从不乖乖睡觉。在床上,他的小手总是忙个不停,而且身子总翻来覆去,又到午睡时间了,别的孩子都已经安静地睡着了,只有陈杨还没睡。我走到他床旁边,轻声对他说“陈杨最乖了,快睡吧。”他乖...

2020-06-18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