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培养合群宝宝,始于出生一刻

发布时间:2021-04-07 宝宝入园第一天寄语 宝宝入园 宝宝班教育笔记

从小培养孩子平和地与人相处和体贴别人的情操,是父母送给孩子这一生最佳的瑰宝。

情商(EQ)发展始于出生一刻

多年前,在一场幼教研习会中,曾经观赏了一盘录像带,其中有一段镜头是这样的:

一位呱呱坠地的婴儿,在脐带未被剪断前,从医护人员手中抱给妈妈,妈妈口中开始以怀胎时的称呼叫他,并抱着他靠近胸部。当妈妈叫他时,他突然停止哭声,眼神为之一亮,缓缓地转动着头,搜寻声音的来源,面部的肌肉压力也顿时消失。

其平和、安全的感觉与母子交会的真情,让我激动地流下了眼泪。这就是新生儿在初到人世,找到的“参照点”,即胎儿时期的记忆。

这样的短期经验,对经过生产危机,来到茫茫世界的新生儿来说,就如同吃了一颗定心丸似的,他的感受是:我在这里是安全的,而这样的感受是建立他对人信赖的第一步。

社会化敏感期从坐月子开始

在研读与教育相关的课程、书籍与实际教学生活中,我常常会停下来赞叹老祖宗的“智慧”。就以中国人的坐月子来说,有很多的规矩,比如:

1.除了至亲,如孩子的父亲、祖母、外婆外,其他亲人最好不要进“月内房”,以免孩子受惊吓。

2.“月内房”灯光不宜太亮。

3.在“月内房”内,不可大声说话。

我仔细去想这些规矩,深深地体会到,这和人类发展学中所说的,新生儿前6-8周的生活属“共生期”,是不谋而合的。其生长的环境是胎儿期和婴儿期的衔接期,因此环境上必须和子宫的环境类似,不宜太亮。而这个时期,固定的照顾者和适时回应新生儿的生理需求,是其发展“基本信赖”的关键时刻。因此,最好是父母和婴儿三人共同以爱的方式度过这个时期,因为这个“基本信赖”,是将来孩子能和父母以外的人建立良性互动的基石。

如果坐月子期间,孩子的生活充满混乱与不和谐,换句话说,他得不到适当的照顾,则孩子接受到的讯息是:“人的世界是无情的。”如此,在他幼小的心灵中,慢慢地对周遭世界产生怀疑,最后发展出不信任,这样的结果将进入他的潜意识,是成为他日后不能合群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在这段期间,父母亲和婴儿的生活应该是——

1.从生活中找出婴儿的作息节奏,比如:进食和排泄的规律性。

2.从哭声中理解孩子的需求,是肚子饿了?还是尿布湿了?并给予正确与恒定的语言回应和生理需求的回应,让孩子生理与心理同时获得满足,如此一来,信任心就在其中滋长。一个人若无法在婴儿期学习信任他人,则终其一生就可能无法和人群快乐地相处。

3.固定的照顾者,特别是父母的照顾能帮助他成为一个有自信心的孩子。一个有信心的孩子才会感知别人的存在,也才能适当地在别人面前展现自己,体贴别人。

4.及时回应婴儿的需求,能够带给孩子一个很重要的讯息是:我的讯息可以引起别人的注意,并因此获得开心,我是一个具有沟通能力的人。这样的因果关系是增加婴儿对社会化产生浓厚兴趣的催化剂。

幼儿园生活是孩子社会化经验演练的最佳环境

远足是孩子的最爱,因为其中的乐事之一,是可以携带自己喜欢吃的零食;而在远足活动中,可观察到孩子的社会化行为。

通常小班的幼儿是独自享受自己所带的食物,而中班的孩子则会说:“我请你吃糖,你和我做朋友好吗?”大班的孩子则会很大方地拿出食物请客,而且会有差别待遇,也就是自己的好朋友会多给一些。

3岁以前的孩子几乎完全以自我为中心,因为他们的任务是建构自己各项身体机能,使自己成为独立的个体——可以自己穿衣、吃饭、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当孩子发展到这个阶段,蒙特梭利博士说:“他们就像一个充满信心的英雄。”具备这样能力的小孩,再也不愿被关在家中,因为他意识到自己需要同伴,而且重视同伴的存在,并且有所依赖。

3岁半的小因,刚开学时因为连续感冒,妈妈为了健康着想,让她在家休息,过了一个月才入学。一向喜欢上学的小因突然变得不开心,有一天,小因心情不错,妈妈就问她:“小因为什么最近不喜欢去学校呢?”小因说:“妈妈,你记得我有两个好朋友吗?”妈妈很快回答:“是啊!我记得是小宜和小萍啊!”小因说:“他们现在都到楼上的教室了!”妈妈总算找到答案,原来小因是因为朋友不在同一个班级的关系,才会拒绝上学。

了解这情形后,妈妈和小因沟通并建议她:“你想找这两位同学时,告诉老师后就可上楼。”同时也引导两位好朋友邀请她上楼去,并在户外活动时间,提醒她可以找两位同学一起玩。如此,小因再也不排斥上学。

有一天,一向思路清晰,学习能力均衡正向发展的小珍突然大哭起来,并无助地叫在学校服务的妈妈:“妈妈!君君不跟我好!”(学校规定老师的孩子在学校必须称呼自己的妈妈为老师,一则为让孩子公私分明,再则不让其他孩子因而见景伤情),因为小珍的妈妈正忙着准备午餐,所以我就抱着她问:“君君不是你最好的朋友吗?”小珍哭着说:“是啊!可是今天小岑请她吃软糖,然后她就听小岑的话,对我说不跟我好!”我一边安抚她,一边思考这个问题。

由这些例子,可以感知这个时期的孩子,很积极地想要和同伴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从发展上来说,4岁左右的孩子,已开始觉得需要交朋友,所以有的小孩会因为不知如何和别人相处,觉得自己没有朋友而不想上学。有的会因为是家中惟一的宠儿,凡事不会和人分享,说话的语气、用词较霸气,所以无法成为小团体中的一员,因此产生拒绝上学的现象。有的更会因为想和自己喜欢的同学一起玩,结果被拒绝,而觉得伤心、无趣,不想上学。

这个阶段的孩子,也常会要求父母让他带东西到学校请小朋友吃;有时也会早早向父母恳求在学校过生日,为的是要请朋友吃蛋糕,或其他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实现受同学重视的感觉。

我们常常笑谈孩子第一个想交的朋友是“酒肉朋友”,因为只要孩子拿一大包食物,分给一位同学,大家都会奔走相告,他立刻会听到“××我和你做朋友!”“××我是你的好朋友对不对?”一下子他就成为最有人缘的人。

当孩子出现这样的行为时,我们并不极力反对,但会在适当的时机告诉他们如何交朋友,特别是当孩子之间有冲突时,更是引导他如何学习交朋友的好时机。

另外,这个时期的孩子,常会为了获得同伴的青睐,而渐渐修正自己的粗暴行为。所以成人如何引导孩子,从与人冲突的事例中,学习适当表达自己、尊重别人,成为一个合群的人,是在幼儿阶段就必须开始的。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父母培养让你家宝宝性格更合群


有很多妈妈发现自己的宝宝不合群,很难和其他小朋友在一块玩、学习、做游戏,经常单独活动,妈妈都觉得这样很不好,但却不知道怎么办?其实,幼儿性格培养不是很难的问题,要培养孩子合群的性格,父母应该主动进行教育,而不应该等到孩子不合群后才被动进行纠正。

父母要抽时间与宝宝交谈

爸妈应该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主动来培养其合群的性格:

1、父母要挤出时间亲近孩子,每天有一定的时间跟孩子在一起交谈。

节假日带孩子去公园或亲朋好友家走走,积极创造条件让孩子与小伙伴一起玩耍。开始时父母可陪伴在旁边与他们一起做游戏,当熟悉之后可以让他们自己玩。每次游戏后父母都应该比较夸张地表扬孩子玩得好、玩得有趣,使孩子在玩乐中感受到小伙伴的可爱以及集体的欢快。

2、父母要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

父母可以交给孩子一些单独一个人难以完成的任务,鼓励孩子与别人合作完成,或向父母求援完成,增加他与别人交往的机会,教孩子懂得一个人的力量很小,有些事情办不到,而大家一起做事情就好办了。

3、让孩子学会交朋友。

心理健康的孩子都有自己要好的朋友,在孩子与小朋友的交往中,父母要教育孩子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互相信赖,彼此尊重,以培养孩子团结合作的精神。对于爱捣乱、爱逞能、惹是生非的孩子,父母要纠正他们的行为,慢慢地孩子就会融入集体之中。

4、鼓励孩子参加各种活动。

体育是一种直接与人正面接触和竞争的群体活动,不论是棋类还是球类,不论是田赛还是径赛,它总是要有两个以上的人参与才有意义。更重要的是,体育活动不但需要智慧和力量,而且需要胆量。这胆量,正是人际交往所必需的一种要素。鼓励孩子经常参加各种体育活动,既有利于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有利于培养兴趣,也有利于提高交际能力。孩子一旦爱上体育,就会主动寻找对手,这种寻找,就是交际;合适的对手,往往就是友谊的伙伴。

5、利用节假日与孩子一起走出家门外出旅游、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可以增长见识,陶冶性情,也可以培养兴趣、开放胸襟。

旅游是一种开放性活动,交际也是开放性的,两者是相通的。交际需要坦露自己,需要主动和热情,一个沉默寡言、性格内向,不爱活动、自我封闭的人,怎么会有很强的交际能力呢?在旅游中,有的要买车票、住旅馆、进饭店、购门票,假如父母有意识地要孩子去做这些事,那么,孩子就可以直接接触到一些新的对象,了解新的交际内容,旅游结束,见识广了、谈资多了,这又给以后的交际增加了话题。

6、有意识地让孩子独自做客待客。

到同学或邻居家去串门,到亲戚家去做客,让孩子独自去,这都是缎炼孩子交际能力的机会。串门做客,需要寒暄和问候,也需要交谈和有关礼物的收送。与父母一道去,孩子是附带的,不用应付,没有压力,应酬的主角是父母;让孩子一个人去,自己成了主角,与对方的一切接触都得由自己来应酬,这无疑把孩子推到了前线,促使其考虑如何交际。家里来了客人,有时不妨让孩子去接待,特别是与孩子年龄相仿的客人或朋友,父母千万不要包办代替。

7、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说话能力。

有人说,口语是社会生活的入场券,这话是很有道理的。交际能力的核心是说话能力,因为交际的最直接形式是说,不会说,说不好,怎么交际?会说,说得巧,答得妙,其交际成功的可能性自然就大。父母可时常出些模棱两可的辩论题与孩子辩辩;也可故意提出一些不正确或片面的观点,让孩子据理反驳;对孩子平时话语中的差错,父母也可作必要的挑剔,帮助其认识。平时,也要鼓励孩子参加演讲赛,鼓励孩子上课或开会时积极发言。

8、对于能力低下的孩子,父母和老师更要特别注意。

要特意为其安排交往的环境,需要手把手地教他和其他小朋友交流的方法,用什么样的动作来参加活动,千万不能因他“不会”或“不懂”而将其弃之一边。

摩比思维馆提醒您:宝宝不合群,爸妈就要主动“出招”了:鼓励宝宝交朋友、参与各种活动,有意识地让宝宝去与人交谈,培养宝宝的合作能力。父母的悉心教育一定能换来合群宝宝。

培养聪明宝宝要点一


当父母的,有谁不希望宝宝健康聪明呢?可除了平日里的悉心照顾,家长们就对怎样帮宝宝开发智力束手无策了。其实,想要宝宝聪明可以从身边的很多小事做起,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要点一:多对孩子说话

语言的早期教育对孩子很重要。从婴儿诞生起,你就要对他多说说话,这对孩子的情感、智力、脑功能的发育都有好处。

首先,让宝宝听不同的声调、语气,对耳膜是一种良性刺激,对孩子来说也是适应和熟悉的过程。此外,爸爸妈妈对着孩子说话时的表情、眼神和动作也是对宝宝的视觉刺激,可以让宝宝慢慢学会对情境的领悟,能让孩子领会大人的爱,产生安全感。

对宝宝说话时,眼睛要注视着宝宝。可说的内容很多,你和宝宝正在做什么、看到什么就讲什么给宝宝听。例如,你可以把宝宝身边物品的名称一一教给他“宝宝看,这是花,是红颜色的花”;也可以亲亲宝宝,告诉他“爸爸妈妈好爱你”。

让孩子从小就生活在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中,这样就会培养出一个语言丰富的孩子。

更多:

培养聪明宝宝要点一 培养聪明宝宝要点二 培养聪明宝宝要点三 培养聪明宝宝要点四 培养聪明宝宝要点五 培养聪明宝宝要点六 培养聪明宝宝要点七 培养聪明宝宝要点八

宝宝的逻辑思维能力要从小开始培养


宝宝的逻辑思维能力不是天生的,父母要从小注意培养宝宝在这方面的能力。对于宝宝来说,培养

逻辑思维能力的好方法莫过于做游戏和日常生活实践。

宝宝很小的时候就可通过游戏提高他的逻辑思维能力。如在宝宝4个月的时候,可在他的一只脚上拴一个铃铛,当宝宝无意识地踢腿时,铃铛会响,通过多次试探,宝宝会将自己的动作与声音联系起来,从而有意识地踢动。在整个游戏过程中,培养了宝宝的逻辑思维能力。

日常生活和实际活动是宝宝思维发展的源泉。看看下面这位母亲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宝宝开发思维的。

妈妈的经验

我是这样引导宝宝从玩水的活动中增长智慧的:一盆水,此外是火柴杆、积木、竹筷、铁钉、曲别针、塑料盖、玻璃球……让宝宝自己去玩,宝宝将各种东西放进水盆,有的浮在水面上,有的沉到水底,宝宝在玩耍中发现,木质的、塑料的都是轻的,于是作出凡是轻的东西都能浮在水面上的肯定判断。重的东西都沉在水底,铁钉是重的,玻璃球是重的,所以铁钉、玻璃球沉在水底,宝宝轻松地作出了正确的推理。当爸爸拿出一只空铁盒问宝宝:“这只铁盒会沉还是会浮?”宝宝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沉”。可当盒子放进水中,却高高地浮在水面上,宝宝在摆弄盒子时发现盒子是空的,空盒子尽管是铁的,也能浮起来。

让宝宝练习按照各种标准进行归类

学习分类法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东西根据某些相同点将其归为一类,如根据颜色、形状、用途等。在归类过程中宝宝会注意力集中,认真思考物品之间的关系,从而增强其观察能力。

生活中的归类游戏

取红色、黄色、白色等不同颜色的小球各若干。父母任意取出一种颜色的小球,让宝宝取颜色相同的小球进行配对。当家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宝宝时,还可以进行“看谁拿得对和快”的游戏。也可以准备一些颜色相同,但形状不同的物体,让宝宝分类、配对,以训练宝宝对图形的观察和判断能力。

父母还可以准备一副扑克牌,让宝宝按花色形状分成几堆,如按方块和红心等。随后,可以让宝宝按红色和黑色分类,最后可按数字分类。

培养宝宝想象力


一宝宝的想象特征

1-2岁想象萌芽,如:将椅子当(想象成)汽车开,将木棒当马骑等。

3-4岁想象的内容是自己不熟悉的或没经历过的,但是现实中有过的,如:办家家,角色扮演(老师、学生)等,这种年龄的小孩想象还处于初级阶段,他不可能想象出现实中从未有过的事物形象,心理学将这种想象称之为再造想象。

5-6岁创造性想象萌芽,如:拼凑和泥塑模型,操作七巧板等可发展人的观察力,空间想象力,知觉组织能力等。

二发展宝宝想象的4大妙招

1、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发展孩子的表象

想象是在孩子大量的生活经验基础上积累起来的。别人说“苹果”,你的头脑中会浮现出一个“苹果”的具体形象,这个形象就是表象。正是依靠表象的积累,孩子的想象才逐渐发展起来。我们要帮助孩子积累的生活经验正是帮助孩子在头脑中建立表象的过程,孩子表象的积累越多,就越容易将相关的表象联系起来,这也就是想象发展的过程。在学前阶段,我们鼓励家长经常要带孩子走向大自然,与社会接触,目的就是让孩子有机会丰富生活经验,在头脑中留下更多的表象,为想象的发展打下基础。

2、给孩子提供适合的环境,激发孩子想象的欲望

除了带孩子外出,在家中也要给孩子一个良好的环境,踊帮助孩子想象力的发展。给孩子合适的图书,和孩子一起分一享故事描述的情景,和孩子一起想象情节的变化,鼓励孩子想一想结局怎样,都是帮助孩子想象发展的好办法。读故事书时,改变一下读的方法,读一读,停一停,想一想,给孩子一个吸收和连接已有经验的时间。此外,和孩子一起游戏也是置鼓励孩子想象的大好时机,女孩子爱玩的“扮家家”,男孩子爱玩的搭积木,都是孩子想象力发展的机会。不只是提供玩具,还要和孩子一起玩,在游戏的过程中和孩子一起想象,“你今天给娃娃做什么饭呀?…‘我们上次去动物园,你还记得吗?我们给大象搭一个家吧?”……

3、给孩予轻松的氛围,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象

孩子将想的说出来也是一个过程,他不但是将生活经验梳理的过程,也是将经验在头脑中组织、整理后表达的过程。我们墨鼓励孩子大胆地想,还要鼓励孩子大胆地说,像前面提到的例子中,孩子想的就当成真的说出来时,我们不能简单地一句“瞎说”就将孩子打发掉,而是应该仔细地问问孩子到底是怎么回事,是想的,还是真的,帮助孩子分清哪些是想象,哪些是真寞?对孩子提出的问题尽量地鼓励他:“你想想为什么?”“你想会是什么样呢?”

4、鼓励孩子大胆想象,引导孩子合理地幻想

幻想是想象的一个更高的层次,是一种合理的想象,在学前期和小学初期,孩子的幻想也是在从远离现实的幻想到接近现实的幻想发展的过程。如孩子喜欢“奥运会”吉祥物,就进而幻想,开奥运会的时候,我怎样与奥运会吉祥物见面?这就是一个合理的想象,也就是幻想的过程。还可以引导孩子想象一下未来的交通会是什么样,未来的环境会是什么样?合理的幻想正是创造的开始,也是想象的一个最高境界。

小议宝宝生活习惯的培养


小议宝宝生活习惯的培养

生活习惯的培养是一种积累,是孩子成长的展示。由于这个过程是很长久的,所以决定了我们采用的方法也一定是根据不同时期而变化的。

我们对童童的生活习惯培养也没有很特别的方法,效果也谈不上好与坏。但是根据她的几个时期我可以分别介绍一下。

1、小婴儿:应该说小婴儿就谈生活习惯好像很早。确实我那时也没有这个意识,她哭了我就抱,饿了就喝奶,很多时候看着她饿得嗷嗷哭,早把医院里学到的那套知识忘记了:定时定量。所以导致我家童童老大了还半夜要喝奶,影响孩子自己的睡眠,也让我们大人累心。所以如果有重来,这点生活习惯一定要把握好。

2、1岁~2岁:这段时间她长大很多,更可爱了。由于我上班无人照顾,于是孩子交给老一辈抚养。隔代宠,真的不假。我爸妈对童童的关爱让我也感到了一些不妥。宝宝不用说话,爷爷奶奶就知道了意图,一个眼神、一个哭泣就能表达。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无微不至的照顾,童童的小心思里也知道开口好像不是那么必要,她一直到2周岁才开口说话。至于生活习惯,我的感觉是全自动配套,独立自主太少,我也有点于心不忍,不够坚持。

3、2岁~3岁:这个阶段她开始有了书上说的叛逆期,很多时候都要自己动手了。她不要大人为她准备的,自己找到的才是好的。于是我开始引导她,举个例子:“童童,你长大了,愿意自己挑玩具玩了,挑的时候当心别把玩具洒一地,一个一个挑好吗?”一开始她不听我的,把玩具箱子网地上一倒,自己坐下玩一个换一个。后来我和她说了多次,几次还提高音量、加重语气,会察言观色的她开始发现了妈妈对她到玩具的事情不满意。于是事情开始转变,我和她的几次拉锯战,最后我胜利了。耐心看来是培养叛逆期宝宝的重点。

4、3岁~4岁:她上幼儿园托班了,说实在的很庆幸。能上到托班就是幸运,把她送进托班也是正确的。进了集体环境,对她的生活习惯培养有了很大的帮助。她开始很自觉的整理东西、吃下的垃圾扔垃圾桶、看电视坐坐好等等……虽然有时候不老实,但是经过我的小小提醒,她也能马上改正。这个时期我对她最多的教育就是:约定。看电视,可以,约好看多久;吃糖,可以,吃晚饭就行;讲故事,可以,你能帮我把其他书整理好吗?……就是这样,到现在我们母女2人还喜欢用这个方法来解决一些事情:)

5、4岁~:如今,她进入小班了,真的开始长大了。不仅能把幼儿园学到的儿歌唱出来,还能按照儿歌的做出来,如洗手儿歌会在她洗手时轻轻哼。晚上睡觉前,她总是自己脱衣服裤子,特别是解纽扣,如果谁帮了她她跟谁急;吃饭要求自己坐小桌子小椅子,饭碗里面总是吃得像镜子,一粒米也没有;我坐在一边看书时,她居然会到一小杯水给我,说给妈妈喝水;周末早上的整理,她也开始加入拖拖地,要知道我没有对她提什么要求;隔壁妹妹来家玩,她会说“姐姐带你玩,你看好了。”;看到马路上有人吐痰,她会转过头看我“这个叔叔怎么把口水吐这里,真恶心”;等等……我觉得现在我该做的就是,自己做好每一件事,让这个小眼睛自己看自己学,就像她在幼儿园学到了反应在生活中一样。

孩子的成长,对家长来说真的是一门大大学问。这几天我也和办公室同事交流着童童的改变,感叹她的长大,欣喜给我的温馨。就像我在小一班论坛留言的那样,我一直觉得“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小小的世界,我们大人要弯下腰,轻轻柔柔的走进去”别过多的干预,在她选择答案的时候有意识得点一下、推一把,宝贝就会找到正确的选择。

千万别小看每个孩子,他们都是值得尊重、保护的!

6招培养宝宝自信


孩子不敢接触生人,甚至在人前紧张到气短、心跳、出汗、头晕、腹泻等是自卑表现。

7岁前的生长环境、教育水平和心理经历及情感体验对成年后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有着重要影响。家长应以朋友的心态与孩子相处,并尽早发掘宝宝的优势,比如创造机会让宝宝参加适合他们的活动,鼓励宝宝动手完成各种事情,尤其是鼓励他们多学会运用各种工具,让宝宝的自信心得到最佳发展。

7岁前心理影响性格

小孩子尤其是小女孩略为害羞算是正常现象,但如果过于怕羞如不敢在他人面前说话、不敢接触生人等,严重者甚至出现在人前时会紧张到出现气短、心跳、出汗、头晕、呕吐、腹泻等生理上的不适应,则是不正常的,很可能是自卑感作怪、缺乏自信的表现。孩子性格的形成与成长环境有很大关系。据报道,一个人健康心理主要取决于7岁前的生长环境、教育水平和心理经历及情感体验,成年之后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大多跟7岁前的不良心理影响或心理伤害造成的阴影有着密切的关联。甚至还有研究发现,7岁前小孩的心理健康水平,尤其是3岁前小孩的心理健康水平,几乎影响着一个人终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孩子羞怯、胆小、内向的性格可能跟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有关:1.家庭教育过于严格,孩子长期压抑在这种紧张的家庭环境中,在各种压力下孩子容易变得敏感、焦虑,甚至恐惧,慢慢地就变得内向、害羞、胆小;2.长辈不恰当的教育方式,比如有些家长对孩子所完成的事从不加以表扬,甚至对孩子完成的结果不满意时,就会暴跳如雷地把孩子骂一顿,或总是将别人孩子的优点拿来跟自己孩子的缺点对比,这些做法容易让孩子变得自卑。

6招帮助培养宝宝自信

1.父母给孩子树立自信的榜样。由于小孩的模仿能力非常强,不仅能模仿身边成人的语言、表情,也会模仿成人的心理感受,所以,与宝宝密切相处的成人的自信与自卑心态也会让孩子不知不觉感受到,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

2.创造平等、轻松、和谐的家庭环境。比如,父母平时多与孩子沟通、多商量,不要动不动就摆出家长的权威,与孩子交谈多用“你怎么看呢”“你认为这样行吗”,这些细节都会让孩子感觉到平等和尊重,培养孩子的自信。

3.为孩子建立安全感。小宝宝在缺乏安全的环境中就会变得焦虑,这将可能影响和阻碍他的语言、行为和思维,让他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父母应多给孩子安全感。

4.尽早发现宝宝优点,鼓励他参加力所能及的活动。父母应尽早发掘宝宝的优势,创造机会让宝宝参加适合他们的活动,鼓励宝宝动手完成各种事情,那么宝宝的自信心将得到最佳的发展。

5.多给宝宝语言等方面的鼓励,让宝宝在被赏识中建立自信。如经常称赞孩子等。

6.鼓励孩子多交朋友,多参加集体活动。家长一开始可多带孩子在小区转转,看到熟识的人时要教宝宝主动跟人打招呼,鼓励孩子主动和小区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把熟悉的小朋友带回家或到熟悉的孩子家里玩。上学后,要鼓励孩子多主动交朋友、参加集体活动。

相关推荐

  • 教育从宝宝降生的那一刻开始 教育从孩子降生的那一刻开始 ——与罗耀先谈早期教育 ●从婴儿降生的第三天开始教育,就迟了两天 ●早期教育不等于开发智力 ●有益的玩即是学,有趣的学即是玩 ●学和玩要遵循一个共同的法则:让孩子放松,让孩...
    2021-11-18 阅读全文
  • 六招培养出勇士宝宝 导读:当他处于陌生环境的时候,不知道自己应当怎么处理,只会躲在爸妈身后,没有任何行为来保护自己。宝宝认为自己的能力不足以和外在的力量抗衡,只能粘在爸妈身边,期望成人能够保护自己。 窝里横的宝宝,多半生...
    2021-09-07 阅读全文
  • 父母培养让你家宝宝性格更合群 有很多妈妈发现自己的宝宝不合群,很难和其他小朋友在一块玩、学习、做游戏,经常单独活动,妈妈都觉得这样很不好,但却不知道怎么办?其实,幼儿性格培养不是很难的问题,要培养孩子合群的性格,父母应该主动进行教...
    2021-09-01 阅读全文
  • 培养聪明宝宝要点一 当父母的,有谁不希望宝宝健康聪明呢?可除了平日里的悉心照顾,家长们就对怎样帮宝宝开发智力束手无策了。其实,想要宝宝聪明可以从身边的很多小事做起,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要点一:多对孩子说话 语言的早期教育...
    2022-02-10 阅读全文
  • 宝宝的逻辑思维能力要从小开始培养 宝宝的逻辑思维能力不是天生的,父母要从小注意培养宝宝在这方面的能力。对于宝宝来说,培养 逻辑思维能力的好方法莫过于做游戏和日常生活实践。 宝宝很小的时候就可通过游戏提高他的逻辑思维能力。如在宝宝4个月...
    2021-05-01 阅读全文

教育从孩子降生的那一刻开始 ——与罗耀先谈早期教育 ●从婴儿降生的第三天开始教育,就迟了两天 ●早期教育不等于开发智力 ●有益的玩即是学,有趣的学即是玩 ●学和玩要遵循一个共同的法则:让孩子放松,让孩...

2021-11-18 阅读全文

导读:当他处于陌生环境的时候,不知道自己应当怎么处理,只会躲在爸妈身后,没有任何行为来保护自己。宝宝认为自己的能力不足以和外在的力量抗衡,只能粘在爸妈身边,期望成人能够保护自己。 窝里横的宝宝,多半生...

2021-09-07 阅读全文

有很多妈妈发现自己的宝宝不合群,很难和其他小朋友在一块玩、学习、做游戏,经常单独活动,妈妈都觉得这样很不好,但却不知道怎么办?其实,幼儿性格培养不是很难的问题,要培养孩子合群的性格,父母应该主动进行教...

2021-09-01 阅读全文

当父母的,有谁不希望宝宝健康聪明呢?可除了平日里的悉心照顾,家长们就对怎样帮宝宝开发智力束手无策了。其实,想要宝宝聪明可以从身边的很多小事做起,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要点一:多对孩子说话 语言的早期教育...

2022-02-10 阅读全文

宝宝的逻辑思维能力不是天生的,父母要从小注意培养宝宝在这方面的能力。对于宝宝来说,培养 逻辑思维能力的好方法莫过于做游戏和日常生活实践。 宝宝很小的时候就可通过游戏提高他的逻辑思维能力。如在宝宝4个月...

2021-05-01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