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聆听专家声音 打开美丽思路

发布时间:2021-04-07 声音幼儿园说课稿 声音教案幼儿园 幼儿园美丽的树林说课稿

2008年9月——我们聆听了浙江省特级教师朱敬东老师的《用审美的视角发现生活》专题讲座后,我用相机寻找生活中的美;和孩子一起感受“棒棒糖”的甜美;用智慧的双手表现美;两人同行研一堂生活化美术教学活动;家园联动开展创意游戏制作,并进行游戏展示……围绕“生活”我们在美术领域发现着、探索着、感悟着,同时,我们也困惑着,如何让源自生活的美,与孩子之间的平台,更显它的价值?

2009年10月全体教师开展了生活化美术教案设计,从老师的教案中,我们看到了很多生活元素充实到了我们的课堂教学设计中;看到了同一题材不同的教案设计;看到了他人成功经验的借鉴与创新……教师在思考

,我们也听到了声音,需要专家老师的指导。

11月2日中午,我们又一次和朱老师相约,对26份教案设计中的部分进行点评。朱老师以《为了看见生活的美丽》为题先和大家做了一个整体的交流。从生活气息、生活理念、特点呈现、反思评价四大方面,就本次教案设计的内容选择、材料发现、教学情境、教学过程、评价过程的生活化等方面进行了梳理,也提炼出了属于本次教案设计的一些特点,整体性研究、个性化设计、同课异构的体现、关注教学示范等,同时就如何关注孩子、关注美术、关注生活本质三个方面进行了交流讨论。经过朱老师的梳理与提炼,让我们看到了教学研讨活动的价值提升了,感觉到了我们的付出原来是那么有意义。我们行知园的生活化理念的贯彻,已经深深扎根进了我们老师的思想中,落实到了我们的美术课堂中。

接下来,朱老师对于每一个教案的细致、经典、到位的点评,更是让每一位聆听的老师领悟到了很多平时自己发现但解决不了的问题原来可以这么解决;课堂中一些我们感觉到对于孩子太难的要求,其实不然,关键在于教师观念的改变,语言的引导。聆听中,在朱老师的引导下,老师们介绍了自己的教案设计意图,表达自己的困惑……渐渐的有被动的引导,变为老师主动的提问与交流探讨,这样的氛围真好,真正解决着老师面临的问题,同时,在交流中,大家也都互相学习着、并不断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办法。由于时间关系,朱老师来不及把所有的教学活动都点评完。但是,我们都觉得期待着朱老师下次的继续。老师们都说:朱老师这样的点评真好,我们就是需要这样的指导……

一个半小时的聆听,在慧眼发现的基础上,我们的思路正被悄悄打开,我们的观念正牵引出困惑,我们的眼中、心中豁然开朗,那份“美丽”更加艳丽。接下来,老师在朱老师的点评下,修改教案,进入课堂实践。生活与美丽的约会将在老师与孩子们的课堂中演绎更多精彩!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扩展阅读

精神大餐 智慧盛宴————聆听窗外声音


距上次去幼儿园已有一年半的时间了,当时幼儿园孩子的聪明伶俐,老师们的精彩课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次的“嘉兴市幼儿园探索性学习专题研讨活动”又在此举行,这次活动又将带给我怎样的惊喜与收获?令我期待万分。

一、精神大餐

上午九点十分,活动准时开始。首先是简短而又隆重的开幕式。接着就是三个教学活动的观摩,三位老师利用自身独特的教学风格,呈现了三个精彩的教学活动,使我们全体老师享受了一次精神大餐。

1、海盐实验幼儿园,张凯波老师执教的大班美术活动《小小波洛克》。波洛克的滴撒绘画方式对习惯于纸笔作画的大班幼儿来说是一种艺术表现方式的拓展。活动中

,教师从波洛克的作品入手,在对作品的观察解读中让幼儿了解滴撒法,并引导幼儿自主选择工具进行滴撒法作画,让幼儿自主发现、自主探索滴撒法的要领和重点。活动后,教师借助对幼儿作品的欣赏与点评,梳理幼儿的实践经验,使幼儿对这种自由奔放、无定形的抽象画风格,有更深入地体验,为幼儿今后用滴撒法来表现作品提供经验支持。

2、平湖实验幼儿园,全惠丹老师执教的大班阅读活动《当狐狸和兔子互道晚安》。全老师是一位年轻、漂亮的老师,有着自身独特的魅力。她那角色化的讲述始终能吸引幼儿,使幼儿仔细观察、大胆述说。活动中,老师以猜猜演演、听听说说、看看说说、游戏等方式为幼儿理解画面内容提供了自主观察与探索的空间,引导幼儿捕捉画面细节,大胆想象、表达自己的观察和观点,体会面对危险时智慧和勇气的重要。整个活动老师只是选取了前半部分内容,突出兔子的智慧,可结果如何还是个谜,这给幼儿留下了悬念和猜测故事的空间,激发他们进一步阅读的愿望,为下一课时埋下了伏笔。

3、嘉兴市第二幼儿园,汪莉娜老师执教的大班语言活动《老鼠嫁女》。活动中,汪老师洒脱的性格,灵活的应变能力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活动一开始,老师就让幼儿讨论:什么叫神气?很好的激发了孩子的思维,使孩子们在相互讨论中得出多种答案,满足幼儿的求知欲。接着,老师采用让幼儿做出判断的提问,把问题和学习的机会一起交给孩子,并为他们主动获取新经验提供了一个发展空间。通过提问、操作,在引领孩子多角度地探究和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使幼儿得出答案和方法,满足了幼儿的求知欲,从而获得经验与扩展成果。收到启发幼儿思考,开拓幼儿思路,发展联想的效果。最后,老师以“假如老鼠爸爸一开始不找太阳,找大树,那比它更神气的是谁?”这样一个问题结束,使活动有了一个很好的延伸,也是一个很能激发幼儿想象的问题。

二、智慧盛宴

下午是上海市特级教师徐则民老师对上午的三个活动进行互动式点评。徐老师以“整个活动你对孩子解决了哪些问题?”“本次活动你想解决哪几个问题?”“你的重点、难点在哪里?”等提问的方式,指引着每个执教的老师反思自己的课堂;反思自己环节设计的有效性;反思自己在活动中的各种表现,从而找出不足之处,讨论如何才能使探索性学习更有效的方法。专家的点评,使上课的老师对自己的课堂有了更深入的解析,对我们聆听的老师也是收获非浅。本次点评,真是一个智慧的盛宴。

除了以上活动,下午还有一个大班的科学活动《装装乐》的观摩和徐则民老师对探索性学习的学术报告。本次报告,徐老师都是以一些亲身经历的案例进行解说与讲述,让我们看到和知道了游戏中的探索性学习和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探索性学习,真是受益非浅啊!坐在矮矮的凳子上聆听一整天的活动是辛苦地,但收获了许多新知识

听听孩子的声音


今天下午上美术课,为了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没有画范画,只是示范了几个做早操的基本动作,对于我们大(1)班的孩子们来说,看动作作画还是头一回,但是孩子们还是很感兴趣。

我讲解后,孩子们就忙开了,大家都很认真,边说边画,就在这时,有个孩子大声叫了起来:“老师,你看!”他指着旁边的一个小朋友的画面说:“你看他画的乱七八糟,脸上画的都是黑色的。

”我急忙走过去,真是糟透了,人物的面部画满了密密麻麻的黑色小点点。

而且他还在画,边画边说:“点,点,点,点……”我很生气,大声说:“点!点!点!点什么点?老师不是说不准在脸上乱画的吗?你刚才在干什么?为什么不好好听老师上课?”一连串的发问,孩子有点招架不住了。

仰着头,怯怯的看着我,小声的说:“老师,我没有乱画,我画的是我舅妈,这是我舅妈脸上的雀斑。

”我一下子呆了,心里的懊悔无法用语言形容,我愣了几秒钟,蹲下来摸着孩子的头,连忙道歉:“真对不起,是俞老师错了,你画的很好,观察的也很仔细,老师真为你感到高兴。

”我只凭自己的主观意识就认定孩子错了,竟然没有问问孩子为什么这样画,是多么大的一个失误啊!如果我能蹲下来听听孩子怎么说,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我差点就扼杀了这个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想想真是后怕。

这是个很大的教训,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注重孩子的想法,多蹲下去听他们说说。

静心聆听


我们常常教育孩子,要认真聆听。我们注重培养孩子倾听他人的好习惯,却忽略了自己是否做到了认真聆听孩子的想法。教师,在很多时候,容易不耐烦,容易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到孩子的身上,却不自知。若不是发生这件事,我很难意识到自己不是个好听众。

这件事发生在周一的上午,小朋友们都穿好了园服,排好了队伍,准备升旗。唯独,然然不紧不慢的溜达。然然平时就是慢悠悠,跟不上节奏的孩子。别的孩子叠被子,他开始穿衣服。别的孩子洗手喝水,他还在叠被子。等所有的小朋友吃完水果要活动,他才开始喝水了。队伍出发了,他落在了后面。我赶紧过去找他。然然说,我不走,我要换衣服。我告诉然然,你看小朋友都穿着园服出去了,大家都穿的一样啊!基于我对他的了解,他脾气很犟,不换衣服他一定不会出去的。看着队伍已经没了踪影,我一边很着急,也很生气,我心里想他一定是觉得穿着自己的大棉袄很帅气,很时尚。我一边给他换衣服,一边没好气的说为什么非要穿你的大棉袄,你是不是觉得你的衣服很帅气?然然说,不是,因为穿这个出去我会冷,我怕冷。听完这句话,我的火变成了懊恼。看着他穿上棉袄,高高兴兴出去的样子,我觉得很惭愧。如果,一开始我不是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误解然然,我就不会生气。如果,我知道孩子仅仅是因为生理需要怕冷才换衣服,我又怎么可能火大。

这件事发生后,我想了很多。这绝不是我第一次用自己的思维断定孩子的想法,只不过以前未曾发觉。在教育中,我们过分强调了孩子要学会倾听别人的想法,却忽略了孩子要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与孩子的相处中,我们太自以为是了,认为我们认为的孩子就是孩子本身,不知不觉中思维变得定势,视觉变得狭窄,在心里为每个孩子贴上了固有的标签。正是因为这样,教师宁可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理解孩子,也不给孩子一个说话解释的机会。静心倾听,这是我对自己提出的要求,也是我的教育格言。

幼教随笔:坐在平等的位置聆听孩子的声音


换一换位置,站在孩子的位置聆听孩子的声音或许会受到不一样的效果。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是个一直讨论的话题,怎样蹲下来呢?不是在位置上站在和孩子相同的高度,而是拉近与孩子之间的距离,感受到孩子的想法,探触孩子的世界。

在进餐前,我组织幼儿听录音故事。没过多久,后面的孩子就坐不住了。有的嘻嘻哈哈,有的窃窃私语。稍稍维持秩序,情况有所改变,但过不了两分钟.他们又开始热闹起来了。这时,我特别恼火,不明白为什么这么好听的配乐故事孩子们却不喜欢听,不明白为什么孩子们坐在一块儿总有说不完的话。为了让孩子们安静下来听故事,我决定教育一下几个比较“闹”的孩子,以起警示作用。我环视了一下,看见较远的那组孩子居然手拉手说说笑笑的,我便径直朝他们走了过去。当我走近时,孩子们的笑脸凝固了,呈现在我面前的是一张张惶恐、胆怯的脸.一副准备受罚的表情。突然,我很想知道孩子们究竟在玩什么玩得那么开心,便什么话都没说,在那组找了个空位子坐下来。一坐下来.我就明白了其中的缘由,原来我班的录音机有点小问题,播放时声音很轻,以至于坐在后面的孩子根本听不清楚录音机里讲的是什么,于是他们干脆自己玩起来了。了解了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我释然了。向孩子道歉之后,我轻轻的放大录音机的声音,随后又坐到孩子的位置,听一听声音是否合适,问一问旁边的小朋友,这样能听到吗?回答是肯定的。

这一事件给了我很多启发。一方面,孩子的“出格”行为是有原因的,如果教师仅凭主观判断,往往会误解孩子。第二、老师或许会出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还要鼓励孩子们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换一换位置,站在孩子的位置聆听孩子的声音或许会受到不一样的效果。

教育随笔:倾听油菜花开的声音


仲春时节,油菜花开,遍地金黄,泥土的清香和菜花的香味弥漫于乡间小路、河畔旁、庭前屋后……在这样的季节,我们将教室搬到了田野,和孩子们一起倾听大自然中油菜花开的声音。美不胜收的油菜田,让我们今年的春天别样多彩。

在野外情境课堂开始前,我给自己提了一个问题:作为教师的我们带领孩子观赏油菜花,与家长带领孩子有什么区别?教师带领孩子去观赏属于教学活动,那就应该有目的、有计划,要促进孩子的发展。因此,外出之前我们进行了实地备课,最终确定了“赏油菜花——进油菜田——问油菜花——编油菜花童话”的教学流程,希望孩子们通过观察、想象、活动等方式领悟油菜花的魅力,热爱大自然。

一株油菜花比不上一朵玫瑰,然而大片的油菜花却往往因为集体的力量被大家记住,甚至被爱上。于是,我决定先带领孩子们远望油菜花,领略大片油菜花的壮丽景象。我领着孩子们来到事先选择好的观察位置——桥中央,眺望河对岸的油菜田,孩子们一下子被大片的金黄色深深地吸引了。大自然真是一位好老师,让书中的词语有了形象,有了色彩,有了生命,沁入儿童的心田。孩子们自然而然地理解了“一簇簇,一丛丛”,知道了什么叫“数不胜数”。在这样的情境中,孩子们的想象力和表达力被激活了:“太阳公公真是阔气,洒下了大把的金币。”“是哪位画家不小心,泼洒出这么多的金黄?”一阵风吹来,孩子们争先恐后道:“老师,快看,多像金色的海洋里涌起金色的波浪啊!”“真像一片金黄色的云朵降落在田野啊”……

成片的油菜花、满眼的金黄色,激起了孩子们的观察热情,循着这股热情,我忙带领他们来到事先选定的第二个观察地点,引导他们走近细看每一株油菜花。一朵朵金黄的油菜花簇拥枝头,各有各的姿态,有的油菜花瓣全都展开了,露出灿烂的笑脸,“我发现共有四片花瓣”“这四片花瓣成了蜜蜂、蝴蝶的舞台”“对,那金黄的花蕊是话筒”……观察,为孩子们的想象提供了感性的素材。孩子们就这样争先恐后地说着、互相启发着。我继续期待地问道:“你们还发现了什么姿态?”孩子们仔细端详着眼前的油菜花说:“有的油菜花还没有开放,像等待发射的子弹。”“含苞待放的花苞像一个沉睡的宝宝,正在悄悄地长大。”“你们看,还有的油菜花已经谢了,结出了像月牙一样的豆荚”……在生动的情境中,孩子们兴致高涨,眼前的情景、脑海的经验和词汇建立起直接的联系,孩子们变得乐于表达。

这时,几只飞舞的蝶、辛勤采蜜的蜂引发了孩子们的一阵喧闹。调皮的男生已经按捺不住,开始四处追赶;胆小的女生惊叫着躲开,生怕被蜜蜂蛰到;还有的孩子俯下身子,陶醉于花香……看来,孩子们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到油菜地里走走了!于是,我说:“孩子们,带上你们的风车,扎上你们的头巾,做个小花农,到油菜田里与油菜花来个亲密接触吧!”他们在一片欢呼声中散开了。

半小时后,鼻尖上闪着亮晶晶汗珠的孩子们回到了我身边,我拉着小朋友的手,在油菜地旁围坐下来。“刚刚你们都做了些什么?”话音刚落,小朋友们都忙举起手,争先恐后地分享:“我俯下身子,倾听油菜花和蜜蜂的细语。”多美啊!多细致的观察啊!我不禁暗暗赞叹。“我在油菜地里奔跑,油菜花很调皮,伸出一条腿,绊了我一跤。”“我也在油菜地里奔跑,油菜花亲吻我的衣服,给我留下了春天的印痕。”“油菜花太香了,我把头埋进花粉里,让鼻尖沾满花粉,希望蜜蜂到我鼻子上来采蜜。”“老师,油菜花的蜜很甜,我尝了好几口呢!”如果没有亲身体验,哪有这充满童趣的表达啊。

孩子们在情境中观察、活动着,对油菜花的情感不断升腾。趁着孩子们的这股热情,我挑选了一个小女孩,将手中的几朵油菜花夹在她的头上,这样,一个“油菜花姑娘”在孩子们惊异的目光中诞生了。“你有什么问题想问问油菜花姑娘吗?”孩子们好奇地问:“油菜花姑娘,你为什么那么灿烂?”“你为什么在春天的时候才开放”……孩子们的问题五花八门,真可谓“神思飞扬”。“你们可以尝试着猜猜这些问题的答案,还可以编个童话故事解答这些问题。”听了我的建议,小朋友们异常兴奋、跃跃欲试,我让小朋友5人一组,选择一个问题编童话故事。

联想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也张开了,想象把他们带到一个神奇而广阔的世界。小朋友们编的故事异彩纷呈,其中一组小朋友跑到我身边说:“老师,我们小组想把故事演出来,可以吗?”“当然可以!”获得允许的孩子们开始了表演。其他小组也不甘示弱,纷纷排练起来。“老师,我们组缺一个油菜花姑娘,可不可以邀请一个女生?”“老师,我们的故事是……”天色渐晚,在再三的呼唤声中,孩子们才依依不舍地从金色朦胧的童话世界走了出来……

通过这次活动我发现:在野外情境课堂中,孩子们是那样的快乐,那样的积极主动。孩子们的观察、思维和想象在其中得到了升华。野外情境唤起孩子多少神奇的想象,又引发他们提出多少个“为什么”,那是活的教材,是再生动不过的课堂。大自然,是世界上最奇妙的书,是孩子们必读的第一本书。带领孩子们走进课文活的源头——大自然吧,那里是得天独厚的课堂。

倾听孩子们的声音


某天早晨,下着雨。所以当晨间操的音乐响起来的时候,我就请小朋友在活动室内做操。做着做着,我开了个小差,结果把动作做错了。耀耀第一个发现我把动作做错了,他马上大声地说:“老师,你做错了!”我一看,是平时调皮的耀耀,便没有搭理他。可谁知另外几个小朋友也接着大声地说:“老师,你做错了!”一时弄得我好尴尬。可转念一想,这不是一个教育的好机会吗。于是操做好后,我对孩子们说:“刚刚你们都说老师把动作做错了,老师确实是做错了,真对不起。可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会做错吗?”孩子们顿时七嘴八舌地猜测着原因,有的说“老师你忘记动作了”;有的说“新的操老师也不会做”……见他们讨论的声音慢慢轻下来了,我微笑着说:“因为刚才在做操的时候老师开小差了,所以把动作做错了。你们在学本领的时候绝不能开小差啊,不然也会出错的。老师保证以后不开小差了……你们也能做到是吗?”“能做到!”孩子们响亮地回答。

作为老师,无论什么时候都要认真倾听孩子们的声音,要知错就改,并寻找合适的教育契机,用自己的言行来教育孩子们。

耐心聆听,平等对待


拜读了《善于与学生沟通》后,感触颇深,我深深感受到教师与学生沟通是一种艺术。

在教师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一下几点:一、善于耐心倾听学生的讲述。

也许学生的讲述是天真的、幼稚的,甚至是错误的,但教师耐心地倾听,能让学生觉得自己得到了老师的器重、认可和尊重,提高学生自信心,达到师生心灵沟通的效果。

因此,教学中不管面对成绩优秀的学生,还是成绩较差的学生,我们都耐心倾听他们的讲述,尊重他们的见解,并给予他们适当的指导和适度的评价,这样的沟通就会有成效。

二、要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不“居高临下”。

教师与学生沟通一定不能摆出师长架子,不可厚此薄彼,而要一视同仁。

要多与学生进行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不要以为教师是在教育学生,是为了学生好,就不注意说话的语气,用生硬的语气与学生交谈,这样使得学生难以接受,也使学生接受到的信息是老师在批评我,老师不喜欢我,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不敢、也一愿意跟老师交谈,这样,与学生的沟通完全无效,反而使学生反感老师。

因此,只有平等地对待学生,及时、准确、和蔼地教育和引导他们,才能达到沟通的效果。


古人云:人之相交,贵在交心。

所以,教师要放下架子,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机会听听学生们的心声,听听他们的想法,注意他们的情感变化,让学生充分显示自己的内心世界,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教师的关爱。


倾听也是一种能力——制造声音


孩子们专注安静看着我,等待我摇起手里的小罐子。声音响起,一些孩子便迫不及待地举起了小手,告诉我他们的猜测,有的说是沙子,有的说是豆,有的说是米……各不相同。当我打开罐子给他们看时,有些小朋友好开心地说猜到了。但更多孩子是惊奇快乐的眼神。

如此重复这一个游戏,孩子们却乐此不疲,每一次他们都用同样的专注来听,来猜,来想看结果。当然每一次不同的结果带给他们的都是快乐。这些结果是:米、沙、豆、棉花,纸片,石头……

活动的目标是借用不同的材料来制造声音,感受制造声音的快乐。就这样的一个简单的目标,而且在活动中有材料,应该是能让孩子们操作起来,玩起来的。但事实不是这样,因为记得第一次上这个活动的时候,我也是充分地准备了很多的材料,让孩子们自己选材料,自己装进罐子摇一摇,听一听。可是在那样一个全班一起行动的环境中,得到的结果就是整个教室都是叮叮咚咚,声音吵得很,孩子们根本不能听到自己罐子里所装的材料发出的声音。那是一次失败的教训。

后来徐老师让我去听她上同样的这一个活动,那时的震惊,我至今还记忆犹新,孩子们那样的专注,那样的认真倾听,而且是那样的快乐,整个活动非常有序,静是静,动时动真的是非常棒。那是作为新教师的我执教不出来的一种活动气氛。

看是认真地看,听是仔细地听,说是大胆地说,这些不都是孩子们在幼儿园里所要学的好习惯吗?在后来我再执教这一个活动的时候,我就很注意孩子们是否听到听清楚。所以我会把气氛创设得很神秘,就是为了让他们仔细地听。听出一些东西来,也是一种能力,虽然只是我在用这一些材料,但却是所有的孩子都参与到了活动中,听也是一种参与,在听的过程中,他们习得的是一种方法,一种习惯,当然更是一种快乐。

相关推荐

  • 聆听孩子们的声音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一直对我们幼儿教师的基本要求,怎样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呢?并不是在位置上站在和孩子相同的高度就行了,更重要的是拉近与孩子之间的距离,感受到孩子的想法,探触孩子的世界。 在进餐前,我组...
    2020-11-04 阅读全文
  • [参考]聆听声音作文精选 以下是由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带来的聆听声音作文。相信大家都写过作文吧,写作文可以把自己的思想和想说的话用文字表达出来。一篇好的作文往往具备多个方面的条件。本文内容仅供您的参考!...
    2023-03-10 阅读全文
  • [荐]聆听花的声音作文精选 幼儿教师教育网主题栏目精选:“聆听作文”,敬请访问。读书的时候班主任经常会布置一篇作文,写作文可以刷新我们对一些事物的认知,一篇优秀的作文一定是非常赏心悦目的,你想通过作文表达什么呢?下面,我们为你推荐了聆听花的声音作文,更多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2023-01-16 阅读全文
  • 案例:聆听童声 事例一:一天美工区的孩子们正在画恐龙,我走近一看,发现小语画的恐龙形态各异,非常生动,心想:等下要把他这张画贴到展示区展示,再好好称赞他一番。可当我转了一圈回到美工区时,不禁大吃一惊,小语那张画上的恐...
    2021-06-01 阅读全文
  • [收藏]聆听花的声音作文精选 关于写作文,说起来容易写起来难,写作可以帮我们更好地体验生活日常,优秀的文章中让人触动,写好一篇作文具备哪些东西?以下内容是小编特地整理的“聆听花的声音作文精选”,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让我慢慢聆听你的声音,甜甜的微笑当做回敬。我们的心连在一起,请你陪我去打开记忆的长城,一起回到过去。”聋女孩诺雪...
    2023-06-07 阅读全文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一直对我们幼儿教师的基本要求,怎样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呢?并不是在位置上站在和孩子相同的高度就行了,更重要的是拉近与孩子之间的距离,感受到孩子的想法,探触孩子的世界。 在进餐前,我组...

2020-11-04 阅读全文

以下是由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带来的聆听声音作文。相信大家都写过作文吧,写作文可以把自己的思想和想说的话用文字表达出来。一篇好的作文往往具备多个方面的条件。本文内容仅供您的参考!...

2023-03-10 阅读全文

幼儿教师教育网主题栏目精选:“聆听作文”,敬请访问。读书的时候班主任经常会布置一篇作文,写作文可以刷新我们对一些事物的认知,一篇优秀的作文一定是非常赏心悦目的,你想通过作文表达什么呢?下面,我们为你推荐了聆听花的声音作文,更多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2023-01-16 阅读全文

事例一:一天美工区的孩子们正在画恐龙,我走近一看,发现小语画的恐龙形态各异,非常生动,心想:等下要把他这张画贴到展示区展示,再好好称赞他一番。可当我转了一圈回到美工区时,不禁大吃一惊,小语那张画上的恐...

2021-06-01 阅读全文

关于写作文,说起来容易写起来难,写作可以帮我们更好地体验生活日常,优秀的文章中让人触动,写好一篇作文具备哪些东西?以下内容是小编特地整理的“聆听花的声音作文精选”,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让我慢慢聆听你的声音,甜甜的微笑当做回敬。我们的心连在一起,请你陪我去打开记忆的长城,一起回到过去。”聋女孩诺雪...

2023-06-07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