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音乐浴”是儿童大脑的营养品

发布时间:2021-04-06

儿童营养美食。

家庭有家庭的好处,学校有学校的妙处,两者结合,可以让教育更有意义!家长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我们的陪伴,有时候陪伴才是最有意义的教育!那么,教师可以在哪些方面与家长配合教育孩子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音乐浴”是儿童大脑的营养品”,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人们知道婴幼儿必须进行三浴——日光浴、水浴和空气浴,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但新的教育理念却提出“四浴”,即增加一个“音乐浴”,科学实践证明,音乐在早期教育中对婴幼儿智力的开发有着特殊的作用,是儿童大脑极好的精神营养品。

据专家介绍:音乐能调节大脑功能,提高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和想像能力,常听音乐不仅能帮助孩子增强和恢复记忆力,还可陶冶其美好心灵,培养高尚情操,给人以鼓舞和力量。

日本幼儿开发协会的母亲们曾做做试验:当她们的孩子出生时,其容貌和神态与普通婴儿无异,然而在他们听了四个月的莫扎特小夜曲之后,其表情和动作比别的孩子显得活泼些,眼睛特别亮,很有神,因而显得容貌也漂亮些。

专家认为,经常进行音乐熏陶的婴幼儿会有以下特点:总是笑眯眯,不怕生人,提早说话,脸蛋秀丽可爱,眼神聪慧明亮,左右脑综合发展,长大以后IQ(智商)高、EQ(情商)好,CQ(创造性)强。日本幼儿教育协会的追踪调查也表明,从婴儿起开始接受并喜欢音乐的孩子,长大了在品行上很少有劣迹,他们会变得更善良,道德上更纯洁。

对婴幼儿进行音乐训练,应贯穿在日常生活中,如唤醒小儿,可以选用较为轻快、活泼的音乐,播放时音量从小慢慢放大,待小儿醒来后,音乐可继续一段时间再停止播放;给婴儿乳哺时,可辅之以悠扬的音乐,这样能激起小儿的食欲;引导小儿入睡,可选用徐缓的《摇篮曲》,音量要逐渐放小,待小儿入睡后,再徐徐消失。上述音乐的选用和编排,应当相对固定,以便让宝宝形成有规律的条件反射,倘若婴儿在无病痛啼哭时,不妨试着用音乐安慰他,此时可按音乐的旋律和节奏摇晃。

值得注意的是,对孩子进行“音乐浴”时,一定不可用爵士乐、流行的摇滚乐,而应该选用欧美名曲及古典音乐,并且整个音量应小于成年人适宜的音量。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儿童不是生产艺术品的工具


儿童不是生产艺术品的工具精致、美观、规整、整洁,几乎成了儿童美术作品的唯一的标准了。如果一件作品没有达到这样的要求基本上是被PS掉的,唯一的命运就是进垃圾桶,更别提贴在墙上展览了。

这样的标准在绝大多数幼儿园里盛行,学校用儿童的美术作品装饰校园环境,但有很多儿童作品在完成的过程中就已经按照老师设计好的目标一步步成型,最后如果对结果不满意老师还要在作品上添加几笔加以润色,最后挂在墙上以供人欣赏。我们成了孩子绘画过程中的指挥员,监督员,成了孩子作品的检验员,孩子就像是被我们安排在生产绘画艺术品的生产线上的“工人”,按照一定的模式来“生产”作品。

可儿童不是生产艺术品的工具,美术作品也不是能够像工厂里流水作业那样按一定要求去完成的。

那挂在墙上的作品是很精致但精致到几乎僵化,美观、完整到让人不敢相信那是出自孩童之手。有的时候看一副儿童作品精致、规整,但一看年龄“3岁或者4岁”,再看画面怎么也不敢相信,不得不对自己产生几分怀疑,难道是我教学水平不够?还是我们身边有许多的“绘画小神童”?

我们经常会听到老师或家长要求孩子作品画面要干净、整洁,不能乱涂乱画,身上也不能弄脏……。在这些要求下,孩子的作品就像商品一样被包装了起来,画面千篇一律的精致、美观、规整、整洁,我们很难看到画这副作品的作者是何许人物,他可能具有某方面的个性,他当时是什么样的情绪,他经历过怎样一个思维创作的过程和行为探索。

在成人的需求下,在不了解儿童成长需要的成人要求下,孩子们的作品只是用来满足虚荣心的,只是用来装饰教室的,而孩子的内在的精神胚芽被压制,孩子的成长需求被藐视,好奇心被破坏,创造力被扼杀,心智成长被延误,因为他们只被我们教会了怎样让作品变的更漂亮,让更多的人喜欢,让更多的人为之“感叹”“赞美”。而绘画真正的作用及对孩子塑造人格的价值不为人们领悟!孩子信手涂鸦的作品被看成毫无价值,甚至很多老师家长还为之羞愧,感觉自己的孩子笨、蠢、没有艺术细胞,将来不能成大器!孩子的作品就如商品一样,为了满足他人的欣赏标准而存在,孩子本身也只是为了满足他人的需要而存在。

文章写到这里突然想起我们常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保护儿童”!我不禁想保护儿童什么呢?我们应该要怎样保护我们的儿童呢?儿童到底需要怎样的保护呢?什么程度的保护才对孩子身心发展有益?——这些问题留给大家思考吧。

孩子的大脑发育高峰是四五岁


孩子的大脑发育高峰是四五岁

有经验的家长都知道,教孩子学东西最重要的就是重复。可四岁半的洋洋最近却做了件让妈妈大吃一惊的事:前一个晚上只教了一遍的新歌,他居然第二天就有板有眼地唱起来了。

对此,北京工业大学人文学院高级儿童心理咨询师鲁杰解释说,四五岁的孩子正处于大脑发育的第一次高峰,所以洋洋能听一遍歌就会唱,说明他高速发育的大脑对音乐有着特殊的敏感性,因而能在短时间内记住,并实现再现和重复。

鲁杰认为,从开发孩子智力的角度说,四五岁的年龄是家长们尤其应该关注的。用对方法,掌握好早教的度,将会让孩子获益无穷。

耐心解释“为什么”。随着大脑的变化,孩子急需扩大知识面,他们会经常追问父母“这是为什么”。碰到这种情况,父母要尽量用儿童的语言和思考方法耐心解释,不能太复杂。孩子在汲取知识的同时,记忆力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培养简单推理能力。可以带孩子到大自然中,让他们对动植物进行细节观察,并提出问题。比如:“小鸟为什么会在天上飞?”“小树为什么只长在地上?”回家后,对照书中的图画,给他们讲故事,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

练手指的精细动作。十指连大脑,所以大脑的发育,离不开手指活动的促进。这段时间,家长可尝试让孩子做些简单的手工,比如折纸飞机、叠衣服,甚至只是鼓励他们双手互搓,都对大脑发育有利。

丰富游戏内容。四五岁的孩子对各种动作、姿势都充满好奇。家长要多和孩子做游戏,并通过游戏,让孩子学会攀、爬、抛等动作。在此过程中,他们会觉得兴奋,这种反应能直接刺激大脑神经,对孩子的观察、反应、判断能力大有帮助。

不过,鲁杰提醒,家长不要过早让孩子学一些复杂的知识和动作,比如写字、背诵生僻词句等,否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不利。

-

苏彦捷:大脑发育与儿童教育


苏彦捷女士: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心理学会秘书长教育部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

苏彦捷:大家下午好。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大脑发育与儿童教育。事先跟大家说明,不是说告诉大家大脑发育有一些什么样东西,我们可以利用到早期教育当中,更多是希望大家知道,其实很多的知识,关于脑的知识我们了解还是非常有限,很多人比较习惯,因为很多的新的都是说起来比较时髦,深奥,直接运用到教育实践当中,比如说右脑开发的问题。我觉得这个可能是一种误导,我们是讲一些大脑发育知识,可能给我们一些启发,但是我希望大家有这样一个概念,不是一个完全可以直接套用到教育当中去,希望我们有很多的经验和对孩子的一种了解,慢慢的实践,哪些东西可能对我们的教育有帮助,这是我事先说明的。

我们知道人类发展从三个领域来讨论,一个就是关于体能发展,一个认知发展,一个社会性发展。体能发展很大一块是大脑发展,我们知道我们教育可能很多都会提到关于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内容,我们讲很多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同伴的交往,以及媒体的一些影响。很多都会关注到这种认知发展或者社会性发展对他一些影响,它的可能有限的一些作用。这些影响和作用有一个很重要的基础应该是脑。

因为我们心理和行为物质基础就是脑,就是我们大脑的这种功能,帮助我们完成了很多心理的能力的实现,帮助我们的行为表现。

我们简单来回顾一下这种发育的过程。我们我们的生命是从受精卵开始,在输卵管结合哪一天起,我们脑开始发育,这个过程是非常神奇的,看看这个生命多么不容易,那么小一个东西,慢慢的变成我们现在这么大一个人物,可以做很多的事情,但是那个过程是非常神奇的,我们看一下。从细胞的分裂成为胚泡,然后各个这个器官出来,然后开始有一些人形,我们神经系统,大家可以看一下,六十天大概两个月的时候,我们这种脑开始有一些活动了,有一些反射的行为,这个物质基础开始起作用了,这是各个发育阶段的胚胎的样子。到我们四十个星期,我们说每天他的反射活动,行为规律都跟脑子的节律活动是有关系的。我们有很多的这种表现,做父母的可能最熟悉的过程。到八九月份的时候,我们可能有很多的情绪表现出来,这是人类的特别明确的人际关系的开始了。慢慢的我们学会走路,我们有很多认知的发展,社会性的发展,我们的认同,一直到我们成熟了。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回到脑,这个脑的发育,刚才我们说在两个月时候已经有脑的活动,发展过程当中,从它受精卵开始脑开始发育,第一个月发生什么?在神经的外胚层成为一个神经管,就变成神经系统,看起来神奇。一个神经的管型头部发育成我们的脑,脊髓大家了解的少一些,主要是跟我们信息的输入和我们运动信息的输出直接关系,脑可能更高级一些认识,我们脑发育在出生前开始,我们是三个脑泡,然后我们继续的分化。后脑发育成我们的脑干的部分,还有我们小脑,这是第二个月,我们脑继续的分化,从三个脑到五个脑,然后其他的一些细致的结构。后面我们很多的功能都跟这些结构联系在一起。因为这部分可能比较生,我们大概看一下,了解一下,因为我们讲到我们孩子,为什么那样去表现?直接跟我们脑的活动是联系在一起的。

这是一个在我们怀孕这一段时间里面脑的变化的过程,慢慢开始是各个脑部的成熟,慢慢的神经细胞的大量的增殖,发展是非常快速,在我们颅腔当中就出现很多的皱褶。

我们刚才说过了,在这个发展过程当中,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一个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它的大量的增殖和神经元之间的联系突出大量的增加,导致我们脑体积量的变化,整个的数量上的变化,其实是远远超出我们的需求的,那么后面就会有一些程序性的标榜,用不着可能剪掉了,把最精华的东西留下来。

还有一个我们说的髓鞘形成了,髓鞘慢慢形成以后,方向性辨别了一个很清晰的道理,所以髓鞘最后形成大概要在学前,我们为什么要七岁上学,这个时候能够完成一些控制的这样一些工作。也是有脑的基础的。

刚才说到在神经元大量的增殖,神经元之间联系大量的增加,跟我们环境直接联系在一起,我们从出生到两岁时候,神经系统联系变的越来越复杂,突出这种轴处的分杈也越来越多,这是一个很明显的。这张图也是看到我们这样一个联系增加,在后面根据你的经验,他的变化,就是说它会有一个精简过程,我们原来数量是很多的,慢慢有一个精简的过程。

现在有一个专业杂志研究题目是”越简单越好“,从我们出生到青少年发展变化是有一个从少往多,再由一个由多往少,这样一个过程。刚才我们说这个修剪过程直接和我们环境是有关系的,小孩子在适应过程中总是用到一些东西就会保留下来,用不到的东西可能修剪掉了。

我们在这个里面会有一个不同的发育的时间表,就是我们脑的不同的部分,在不同时候发展出来的,这跟我们孩子的能力的发育时间表应该是相应的。我们可以简单的看一下,这张图示意,从这个出生一个月到十二个月,我们最开始发展比较快的一些感觉的区域,在我们脑的区域当中一些感觉,比如说视觉、听觉,我们看和听的这些地方是很早开始发育出来的。

然后慢慢的到了我们说语言的区域,语言包括我们接受性,听懂一些东西,还有产出性的我讲一些东西。再后来是额叶,前额叶的发育,直接跟我们孩子表现出来的能力时间表是相应的。

这张图是示意我们脑活动,刚才我们说到两个月的时候,我们已经开始有脑的活动,在这个活动过程当中它的模式发生一些变化,你可以看到,就是那个蓝的这样一个图是管我们视觉和感觉的,这个黄的曲线涉及到听觉和表情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儿童心理能力的这样一个发育,其实是和脑子的发展是相应的,它是有一个对应关系的。

我们知道在这个过程当中,肯定环境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这个环境的影响,我们知道丰富的环境会促进这个脑的发育,当然它进一步来引起我们的心理发展,不良的环境,可能影响这种脑的发育,反过来也会影响我们心理能力和这种行为的发展,在这个里头,我们可以看到从孕育的时候就是这样的一个规律。你可以看到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它的影响是在前十六个星期,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这个时期上午那个丁老师提到很多影响因素,在这个时候我们中枢神经系统发育过程当中,比如说神经管是否能够闭合,如果缺叶酸可能这种闭合出现问题。神经系统发育的过程。到后面孕育的过程主要是对心理能力发展,可能影响更大一些。

这个我们叫做胎儿酒精综合症,如果母亲酗酒,生出来的小孩从表现上就会有一些变化,他的心理发育迟滞这些表现都是突出的,这些对他的神经系统,他的影响,导致我们心理能力和行为影响。对于教育的启发,我们说的最开始提供这种安全环境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讲到注重出生前的保育,避免有毒的环境,我们原来提到烟酒,现在也提烟酒,现在还提到关于铅的问题,汽车的废气的污染,对小孩子的影响发育,随之影响他以后的行为的变化,比如说多动,心理发育的迟滞都会有关系的。

在生长环境当中,不仅包括生理这样一些环境,影响的环境,还包括社会情绪的环境,就是我们说的心态。说起来这个胎教到底有没有作用,听音乐到底有没有作用,如果有作用也是对于母亲的心态的一个调整,而对于小孩子的一个作用,而不是说真正的那个音乐的声音,或者是他的那种直接作用,因为胎儿在母亲的子宫当中隔的东西太多,基本上很难听到那些东西,最多可能是一个韵律的东西。在发育过程当中还有一个概念就是我们叫做关键期或者敏感期的概念,关键期最早心理学家用这个关键期认为我们的发展,脑的发育可能在某一个特定的时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错过这个时间就不能够再正常发展下去,或者说不能够正常的发育出来,后来在发展过程当中,大家认识到这个过程不是那么绝对,就是敏感期的概念,如果他在发育过程当中,你给他施加比较合适的环境,可能是最好这样一个发展状态,但是如果过了这一段时间就是慢一些。

我们知道敏感期这个时间段可能没有那么绝对,到后面可能有一定的弥补,但是这个弥补可能需要更大的力气或者更多的这样一些投入,这是从关键期到敏感期这个概念。

我们看到这里面有很多的敏感期这样一些例子,比如说关于依恋,在形成这样一个亲自依恋时期在一岁左右还是很关键的,如果个时候没有建立很好的亲自联系,之后不是说不能建立,但是可能困难一些,而且这种建立的联系的强度,可能也会受到影响。我们说到语言的发展,这个可能在敏感期更明显一些,他理解一些语言,两到三岁的时候,在这之前可能这个时间段是比较明确的。而言语表达稍微时间长一些,就是他的学习时间,而运动发展也会有这样一些敏感期的变化。

我们知道这样一种变化跟我们前面提到的脑的不同的区域发展是连在一起,我们知道这样一些知识,需要把握这种时机,你给他相应的一些投入或者影响,可能是很重要的,当然过了这个时间段,我们也不能放弃,你可能需要更多的力气,但是也需要一定的弥补的。这是关于关键期和敏感期一个发育的概念。

另外一个就是在脑发育过程当中,我们有一个可塑性的概念,其实也跟这个敏感期的概念差不多,在他对环境最敏感那段时间过后,也不是说完全不会受到环境影响,这样一种影响给我们带来一种希望,就是说我们可以由于这种环境的变化或者说我们环境的这样一个设计,可能会对我们的脑的发育,以至于心理能力和行为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一个是感觉经验的变化,一个是认知经验的一个变化。我们先来看感觉经验。这个图示意,如果我们在发育过程当中,我们把两只眼睛,一只眼睛藏住,不让它看东西,你可以看到脑当中的原基发育的很少,当然这边的视觉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这是从感觉经验角度看。另外一个,这个是一个分布环境,其实跟感觉经验相应联系在一起,如果你养在环境特别丰富条件下,又有这个滑梯、玩具,它这种突出的联系就会很多,如果是那种比较单调的环境,它的突出联系就会减少的。它发育过程可以看到非常的明显。

认知经验,我们它学习的这样一些经验,丰富的环境和丰富的学习经验,会影响大脑的发育,他学习或者是丰富的环境,可能使它的皮层跟高级功能相应的区域,它的区域可能变厚,突出的联系也会增加很多,而且血流量也会增加,这样就会影响脑的发育,当然相应影响它心理能力的发展。

对于这种结果,从动物来的这种结果,在人身上我们也看到,这个研究是做脑活动的一个研究,一些音乐工作者,发现十二岁之前学这个弦乐的工作者和同年龄的人群比较,不同的指头在我们脑的运动区域占的多少和活动的幅度是不一样的,这是和经验联系在一起。在这个发育过程当中,还会看到在脑两侧分工,它和我们的发育的经验和环境有什么关系?应该说和我们教育实践都会有什么样一种联系,我们知道两个大脑半球管得东西是有区分的。这个过程,大家可以看到,因为我们左利手和右利手和大脑分工是有联系的。这个过程这样一些知识被很多的教育工作者,用在研究当中说,用在早期教育实践当中,必须来这种左右脑的教学,特别在我们国家有一段时间开发右脑,甚至有人为了开发右脑用左手。我们说这个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我们的这种建议是,有这种半球分工,可能你早期教育不应该只停留在语言和逻辑方面,从小学写字,从小背东西学数学,可能有很多的其他的方面,比如说音乐、美术。但是我们知道脑是整体的,左右半球分工在正常情况下很难体会到的。如果是正常的两半球的信息是随时传递的,所以脑是一个整体。

这里面其实有很多了,我们说的适合发展的教育,要了解这种脑的发展情况和脑发育的一个功能,刚才提到了一个关于现代的网络或者是电子的这样一些设备,这方面的这种影响,其实对于脑的变化,刚才我说到一个手机,说到可能和我们原来传统信息传递方式不一样环境当中,孩子的发展有一些不同的表现。有的研究提出来编程的精力,小孩很小时候做计算机工作,可以帮他提高监控他认识过程的这样一些能力,使用电脑的儿童和我们传统方式不一样,现在还有很多的家长特别忙给孩子买点读机,当然在一定程度说可能解脱了我们家长的劳动,我们不用天天重复一个故事,但是互动性差一些。

从教育实践角度来说,虽然现在这种新的技术的发展,可能带给孩子一些全新的体验,但是我们说传统的东西,如果不加以弥补,可能在那个方面的东西可能忽略了,也许可能影响我们传统的一些途径,带给孩子的一些好处。这是对一些新的技术的发展带来一些东西。另外我们提到说在这种发展过程当中,因为它出去有一些虚拟的这样一些东西,代替了它实际生活当中的合作或者同伴的交往,会影响到它的这种社会学习和情感把握的形成,所以我们讲的在合作学习的这样一个环境,提供这种条件下或者环境的学习过程当中,应该是可以帮助他刺激脑中大脑情感网络的这样一些突出的形成,帮助他人际交往正常的发展起来。

再简单提一下,在脑发育过程当中,其实我们不同脑区,根据你能力去分配给你多少地方来干这件事情,在感觉中枢和运动中枢是特别明显的,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就是一个示意图,在我们感觉区域和运动区域,感觉特别精细的那个部分,比如说嘴、大手指占的区域比较多,而躯干四肢占的其余比较少,这样如果把这个占的区域还原成一个人就是这样一个怪人。那种精细的部分占的区域比较多,这个时候我们其实小孩子比较依赖这方面的东西,很少的小孩会通过嘴获取很多的信息,这样我们可能给他这样充分的条件,让他特别善意的,特别精密,特别精细的这样一些区域,帮助他获取很多的信息,帮助他脑的发育,也帮他相应能力的发展。

语言学习刚才我们提到一些,家长其实特别关注在实践当中经常提到家长问,我们什么时候学外语,在研究过程当中发现,如果很早时候学习第二语言,我们的第二语言和第一语言就会用同样一个脑的一个语言中枢。如果你晚一些学习,会占据两侧跟语言有关系的中枢。其实这种因果关系是很难建立起来的,但是我们知道这里面是有两个启发,一个是说在它占用一个脑区可能跟你的发展,跟你用本族语言是同样的,但是它也会影响你第一语言的发展,这是一个权衡。我们讲的从脑的发展角度来看的。

当然这里面到底是怎么样?最开始提到我们只是提供一些相关知识,真正的到教育实践还需要很长时间的摸索。

这个是设计一个跟记忆有关的脑区,这是非常多的,如果我们教育实践过程当中,可能我们要运用多种的形式或者各种记忆策略,比如说跟视觉有关系,听觉、运动、情绪都有关系,一定会有利于他的信息的储存。这个就是跟刚才那个脑的功能的特点联系在一起的。

这些示意图就你让小孩记东西,你可以给他多个支撑,比如说视觉一些东西,还有运动的一些东西。高级的认知功能和我们前额叶的发展联系在一起,这里面的这种发展就是我们对于我们加工过程的一个监控。这种监控是和多种智力发展联系在一起。这个里面有的人就会用说把你这个多元智力结合起来,所你这个地方弱就补这个地方,这个地方强就发挥这个地方,这个地方我们学术界也是有争论,在我们这方面研究的结果还是非常有限的,很难提到,为什么会有争论?就是大家结果不一致,在我们不能掌握这种特别完善的这种因果关系之前,我们还是建议说为儿童提供全面的智力模式这样一种方式来发展和教育。这样一种策略可能是比较合适的。

关于现在大家争论的奥数或者是数学思维的一些教育,在国外它会提叫新数学,和旧数学强调运算法则和数字计算,反映的东西是不一样的,新数学反映是思维的能力,旧数学主要是记忆的,这两方面在我们脑区是一个网络,问题解决过程中是需要有一个记忆信息作为支撑的。刚才提到那么多说脑的发育可能给我们一些什么样启发,不管知识什么样,运用知识人是最重要的,需要我们早期教育工作者,或者我们家长了解相应的一些知识,这是我们要提到我们需要有一定知识的教育工作者,我们也需要这些早期教育工作者,能够了解这样一些知识,能够去实践这样一些知识,可能去摸索相应的,对不同孩子的管理。因为我们孩子是不一样的,有个体差异,这方面是比较重要的。不管这个过程是什么样子的,这个意识是最重要的,这是前提。

总结一下脑的发育和儿童教育的联系,有几条我们需要注意的。

一个是生命早期是非常关键,还有一个学习过程和我们自然发育,生理发育过程是不能分离。环境肯定会影响到大脑的生理发育。不同儿童的发展时间进程差异很大。

所以说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大脑可能是由每一个个体它创造的个性化的东西,在教育实践当中,这种个性化的东西一定要体现出来,否则可能会有一些误导的地方,知识是在那里,是死的,但是运用起来是活的,到底运用怎么样,可能需要我们每一个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实践当中,进一步完善,进一步摸索的,今天我今天跟大家的交流,谢谢。

美国儿童教育中的特殊营养——尊重


在美国,尊重孩子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年龄小,需要爱护、关心和培养,而是在于他们从出生起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立的意愿和个性。无论父母还是老师都没有特权去支配或限制他们的行为。特别是孩子,在以后的成长中的大多数情况下师长不能代替他们对客观进行选择,所以要让孩子感到自己是自己的主人。

比如,美国人讲究对孩子说话的口气和方法,孩子同大人讲话不但要认真听,而且有时大人要蹲下来同孩子对话,使孩子感到你在尊重他,并可避免他“低一等”的感觉。孩子吃饭时不能硬逼;孩子做错了事不得横加训斥;要孩子换衣服也不可用命令的口吻,否则,都会给孩子的心理上留下自卑的阴影。家长带孩子外出做客,主人若拿出食物给孩子,美国人则最忌讳提早代替孩子回答“他也不吃”、“他不要”之类的话,也不会在孩子表示出想吃的时候对孩子呵斥。他们认为,孩子想要什么或是想看什么,本身并没有错,因为孩子有这个需要,任何人都没有理由来指责,只能根据情况适时适当地做出解释和说明,以做引导。美国人反对父母在人前教子,更不允许当着人面斥责孩子?“不争气”、“笨蛋”、“没出息”,因为这会深深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父母这样做是一种犯罪。

伟大教育家洛克说过:“父母不宣扬子女的过错,则子女对自己的名誉就越看重,因而会更小心地维护别人对自己的好评。若父母当众宣布他们的过失,使他们无地自容,他们越觉得自己的名誉已受到打击,维护自己名誉的心思也就越淡薄。”有人认为美国父母对孩子的尊重是否太过份了,但事实证明,受到父母良好尊重的孩子同父母大多非常合作,他们待人友善,懂礼貌,同大人谈话没有一点局促感,自我独立意识强。儿重心理学家认为,这些都是孩子们受到应有尊重的良好反应。

三岁前是宝宝大脑潜能开发的关键期


通常人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而从事的学习或记忆,接受某种知识或技能的过程称为教育。而事实上,还有一种学习是不需要自己的意识的,也不必付出艰辛的努力,就如同孩童自然学会母语一样,有专家称为有意识之前的教育,或“潜能教育时期”,实际上,这就是早期的大脑潜能开发时期。

孩子出生时脑发育尚未完成,促其发育完善除全面、足够的营养物质外,从出生第1天开始的信息刺激及循序渐进的功能训练是最重要的条件。生后脑继续发育完善的过程,也就是脑潜能继续储存的过程。如果在胎内或出生前后某些脑细胞受到损伤或破坏,还要通过这些方法促其康复或调动邻近细胞代偿,此可被认为是脑潜能的早期挖掘。

0至3岁是大脑潜能开发关键期

大脑潜能的开发主要依赖早期,儿童大脑发育在6岁时基本完成,其中0至3岁是关键期,因为此时是脑细胞发育最迅速的时期。脑结构的发育完成,脑功能的基本完善均是在学龄前,尤其是3岁前。这个时期就是脑潜能储存及早期挖掘的关键期。随着脑组织的发育,脑的重量也随之增加,3岁时已达到成人的80%。现在研究已经证明:4岁时孩子已发展出大约50%的学习能力,在8岁前会发展出另外的30%。这并不是说在4岁前,孩子已经吸收了相当于成人的50%知识或智慧,而是说在那短短几年里,大脑已经构建了主要的学习途径,摄取了大量的信息,所有以后的学习都将以此为核心而展开、发展。婴儿出世那一刻就已经是“才华横溢”,仅仅两年时间他们就学会了语言,到3岁或4岁,在语言方面就能运用自如了。当然,并不是说孩子错过了关键期就不能进行教育,因为脑细胞神经网络的联系在整个儿童期都很频繁,而且有很多机会促进它。父母在儿童期对孩子的智力开发都会是有效的。

每个孩子一出世,就是一位亟待发展的天才

3岁前婴幼儿的头脑象海绵一样具有极强的吸收能力,大人根本不用担心“给的太多”、“孩子负担过重”之类的问题,需要担心的恰恰是给予的刺激不足,“给的过少”的问题。大脑也遵循用进废退的法则,若能对大脑进行科学的开发和锻炼,正常儿童可以变得更聪明,甚至成为超常儿童。当然,开发大脑不是简单地要孩子识字、做算术,而是要针对孩子大脑发育的特点进行合理而严格的训练。科学家发现,智商的高低其实取决于脑细胞之间所建立的衔接沟通的多寡。当一个人的脑细胞出现大量沟通时,其智商就会比一个脑细胞之间缺乏沟通的人来得高。经过大脑潜能开发的3岁儿童的大脑神经发育甚至可以达到6岁儿童的水平。

如果将大脑比作一台计算机,3岁前所发育的相当于电子计算机的“主机或硬件”部分,3岁后则是其“软件”,即指示机器操作方法的部分。人的头脑接受外来刺激,给予模式化训练后转变成记忆,这种最基本而重要的信息处理结构在3岁前即已形成。到3岁以后,再将以前形成的思维、意愿、创造、情感等高层意识发展为“如何操作”的功能。如果3岁以前所制造的“主机和硬件”本身不好,到了3岁以后再去反复训练“如何运行”就无济于事了。

潜能的开发是无限的,但又是有限的。理论上讲,人的潜能是无限的,这具体反映在每个人都具有优秀的潜能,每个人都殛待发挥自己的潜能,每个人都可以努力使自己的潜能得到发挥。但从实践上说,人的潜能开发却是有限的,具体表现在潜能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即使某种潜能水平相同的人,由于主客观条件不同,有的人开发的好,有的人开发的很差。这无限性与有限性的统一,是潜能的一大特点。

脑潜能概念的提出,不仅是早期教育、早期干预的理论基础,也提高了对早期教育孩子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0至3岁对脑潜能的储存,比以后其他智力、体能投资都更重要。宝宝最初3年所处的环境,实际上塑造了他的大脑。宝宝早期经历的事物越有意义,越富于连续性和趣味性,他的大脑也就塑造得越精妙。

温柔哼唱是宝宝最好的音乐


美好人生从音乐开始——音乐教育专家许卓娅教授谈幼儿音乐启蒙教育

为什么要进行音乐启蒙教育

让孩子生活得更幸福,更有色彩

用音乐来进行儿童的启蒙教育,首先要从观念层面来阐释。因为父母在利用音乐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时,可能会有完全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价值观会导致不同的价值期待,从而导致父母对儿童不同的音乐学习效果产生不同的评价。

对于0-3岁的儿童来说,什么是合理的价值期待呢?

父母不能完全用功利的眼光来看待音乐启蒙。早期婴幼儿的音乐启蒙更多地是在生活中,由父母随时随地进行的,其目的不是为了让他掌握一种技术、学问或生存本领,不是儿童或者父母以资炫耀的资本,而是通过音乐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对美的事物的感受能力,利用音乐进行交往的能力,是为了让儿童生活得更幸福,更有色彩。

何时开始音乐启蒙教育

从祖母的祖母开始……

这是匈牙利著名儿童音乐教育家柯达伊先生的一句话。有一次,一位家长问他:“教授先生,您认为我何时开始对孩子进行音乐教育比较合适呢?”柯达伊问:“请问您的孩子现在多大了”,这位家长回答说:“我的孩子就快满六个月了”。柯达伊不无遗憾地对他说:“太晚了,从孩子的祖母的祖母就应该开始音乐教育了。”

柯达伊先生的回答表明,儿童音乐启蒙教育的起点并不是儿童本身,而要追溯到其祖辈的祖辈。

从准备要宝宝开始……

宝宝的音乐启蒙越早越好,如果祖辈没有一定的音乐素养,父母要从准备要一个宝宝的时候起,努力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尤其是胎儿时期,母亲要经常保持一种快乐的心情并经常哼唱一些歌曲给宝宝听。

用什么样的音乐作品进行启蒙

欢快、轻柔

适中的音量

父母的声音

给宝宝听的音乐要选择一些欢快、轻柔的歌曲或乐曲。太热烈、金碧辉煌的不行,描写战争杀戮狂暴的也不行,迪斯科音乐、有很强烈、狂躁、尖锐声音的音乐都不行。

欢快、轻柔的歌曲或乐曲的选择,要从节奏、旋律、歌词方面加以适当的注意。

在播放给宝宝听时,音量要加以控制,不能太大,否则会伤害宝宝娇嫩的听觉系统。

但我还是更推崇父母用人声、用充满爱与想象的声音,通过亲子的身体的有节奏拍打来哼唱给宝宝听。

音乐启蒙怎样进行

哼哼唱唱

拍拍打打

摇摇晃晃

0-3岁的宝宝有很多机会呆在父母的怀抱里。当宝宝完全依赖父母的时候,父母对他哼哼唱唱,同时要颠簸、摇晃、拍打、抚摸宝宝的身体,如手心、脚心、脸蛋、屁股等。伴随着哼唱或者念儿歌,还可讲一些有趣的事情。父母温柔的声音,充满了感情和爱,这是无论哪个父母都能做到的,也是宝宝最好的音乐。

宝宝小的时候以此为主,即使宝宝稍微大一点,还是应该创造很多机会让孩子和父母有一种身体上的亲密接触。只要孩子有机会坐在你身上,父母便可颠簸、摇晃、拍打、抚摸其身体。这些东西都在传达一种爱。宝宝耳朵听到的是一种节奏,身体感觉到的是一种运动,这种节奏和运动本身也是充满爱与想象的。而且这还不单是一种节奏,它还有强弱、起伏、音高、音调韵律的变化。这种摇晃、颠簸对于儿童的抗摇晃、抗颠簸的感觉统合也有很大帮助。现在有的父母把宝宝局限在小床上、小童车里,缺少摇晃和颠簸的刺激,导致一部分孩子感觉统合失衡,这是很得不偿失的事情。

而且,孩子小的时候可能是你主动,宝宝大了一点以后,可以让他主动,让他来拍打你,摇晃你。等到宝宝会走路了以后,可以和他做音乐游戏,边念儿歌边相互追逐,用身体的动作表现音乐的节奏、速度、高低等。Part2爸爸妈妈还应该知道的.

儿童的天性是好学好问


儿童的天性是好学好问的,对周围的事物都感到新鲜有趣,上至云电风雨、日月星辰,下至海洋生物、河流山川,他们什么都想知道并且认为家长什么都知道。于是从会说话起,就不管家长有事没事,缠着提些稀奇古怪或被家长看来根本就不值一提的问题,家长对孩子提出的这些问题一定要正确对待,切莫等闲视之,甚至批评不该提这有时连大人也说不清道不明的问题。

实际上这种好奇好问的天性说到底就是一种渴求知识欲望的“幼芽”,且这株幼芽是十分娇嫩和脆弱的。如果家长能精心保护、耐心教育、科学地为之“施肥浇水”,“除草灭虫”,就会呈现出勃勃生机;如果保护不当,就会使之遭到摧残、甚至被扼杀。

和孩子交朋友,家长与孩子建立和谐、融洽的亲情关系和朋友关系,使孩子敢于在你面前敞开心扉、无拘无束、毫不保留地把内心世界展示出来,然后家长才能真正地透过孩子的表情、眼神、姿态、动作来窥探孩子内心的秘密,知道他想些什么、干些什么以及为什么这样想、这样干、家长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不断培养孩子的创造性。

开阔孩子的视野,激发求知欲,思索始于惊异,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孩子多走走、多看看、多感受变幻莫测的自然风光,五光十色的艺术品,扑朔迷离的社会生活。这样不但可以满足孩子的好奇心,而且可以激发孩子的求知欲。

用表扬唤起孩子的求知欲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经常为孩子提供或创造获得成功的机会。诸如提些简单的题目让孩子思考,安排些力所能及的活动让孩子操作,使孩子从中尝到成功的欢乐。

把孩子引进书的世界,书本是孩子认识、了解世界的又一个重要的窗口,家长在引导孩子通过这个窗口认识世界时,应选择符合孩子兴趣爱好的书,以培养孩子对书本的兴趣。在此过程中,家长千万不可操之过急,否则只能引起孩子对书本的厌恶。

做孩子的榜样,自古以来人们常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对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有意无意地去模仿,因此家长要培养孩子的求知欲,自己必须先做出样子,这是教育孩子的一条捷径。

重复练习是儿童的智力体操


一个3岁的小女孩,安静地坐在房间的角落里玩耍,她的全部精力都集中在一个看似单调的活动中,将一些彩色的玻璃球一颗颗地塞到玻璃瓶中。每当一个玻璃球落下去的时候,就会发出清脆悦耳的撞击声,这样的过程中,小女孩只是面无表情地重复一个动作,将玻璃球一颗颗地放进瓶子。母亲喊了小女孩三次,她都充耳不闻。当瓶子装满之后,小女孩把玻璃球倒出来,然后继续重复这样的动作,直到母亲进来收起瓶子,她才被迫停止游戏。

“妮妮,把瓶子收起来吧,看看妈妈给你买的花裙子。”小女孩被母亲抱起来,不情愿地看了一眼窗台上的玻璃球。但是很快就恢复了活力,精神饱满的样子。其实,母亲只想转移她的注意力,小女孩每天都要重复这个游戏,少则十几次,多则几十次,这种情况让她有些担心,而女儿却似乎对此有用不完的热情和专注。

晚上,小女孩早早地躺在床上,等着母亲给她讲“床头故事”。母亲准备给妮妮讲一个新故事,但是她非要听《金色的房子》。母亲有些吃惊,这个故事女儿已经听了十多遍了,虽然她还不认识几个字,但是已经熟悉到可以背诵了,“红的墙、绿的窗,金色的屋顶亮堂堂……”

妮妮的母亲想:重复一件事情多么枯燥啊,女儿是不是患上“孤独症”了?

对于成人来说,重复操作似乎是一件苦差事,不少人都会充满疑问:“反复做事需要耐力,3岁或5岁的孩子能忍受得住吗?”其实,这种担心完全没有必要,因为儿童本来就喜欢重复地做某一件事,年龄越小越是如此。当他们碰上感兴趣的事,就会没完没了的重复地做这件事。

“重复做事”是儿童的一种自然而然的训练活动,心理学家把它称为幼儿特有的“常同行为”,蒙台梭利将其称为“重复练习”现象,同时,她也通过实践研究得出了儿童重复做事的必然性——为了意志力的形成。

意志力来源于选择有智力目的的活动,需要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即经历专注、兴趣、意志、顺从四个环节。儿童的意志力并非成人所理解的那样,可以通过后天强化训练出来。实际上,儿童的意志力形成是一个天然形成的过程,也是一种天赋的本能,它是儿童自然成长的法则。

蒙台梭利观察到,在意志力形成的第三个环节,即意志的发展,总要经历三个重要的阶段,其中最常见也是首要的阶段便是“重复练习”。

“反复操作是儿童的智力体操。”蒙台梭利用这个比较恰当的比喻说明了重复和智力的关系。儿童在玩耍一样东西时总是重复进行,在读一本书时总是重复听,在操作一样教具时总是重复几十次,这在成人的眼中可能是微不足道的,甚至成人认为这是由于儿童的幼稚而导致的,但是这样的重复却使儿童感受到力量和独立,并使儿童达到极度的满足。实际上,如果儿童能达到重复一种活动的时候,那是因为儿童已经能够相当程度地把自己的注意力控制到一点上。这种状态我们才把他称为注意力集中。这种集中的注意力在重复中,儿童的内心就获得了一种力量。我们把这种力量解释为控制的力量,儿童既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又能控制自身之外的物质世界。

许多父母都不难发现儿童重复练习的现象,要么是在学校,要么是在家里。但是,他们多数会表现出茫然的表情,并不知道这就是孩子意志力形成的第一个阶段。正是基于“重复练习”的起点,儿童才慢慢形成了自制和自觉的能力,为进入第二个阶段打下了基础,即自由地选择自我训练的生活方式。

人们已经意识到手和语言是人类智力的两种外部表现,所以重复地听、说、读、画,以及所有重复性的劳动都是促进心智发展的运动。儿童喜欢用双手去重复做事正是他工作本能的一种表现,他们往往在特定的年龄阶段对一些“基本工作”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可以自主阅读之前,几乎每个孩子都经历过重复听故事的阶段。重复听故事,能使儿童逐渐地掌握故事中的词句,使一些好词好句在记忆中得到反复强化,并积累一定的语言经验,从而使孩子在自编故事时,把那些储存在脑海中的语词语句,迁移运用到新的故事情景中。所以,让孩子重复听故事,不但令孩子获得了有关知识信息,学习了一些语词语句,懂得了相关的道理,此外更重要的一点是为孩子提供了创造性言语表达的素材,开发了孩子的语言潜能。

让儿童为之着迷的“基本工作”还有很多,比如把瓶盖拧下来再盖上;把玩具反复地拆开、重装;打开房门再关上等。类似的重复行为都是儿童的基本行为,不具备任何目的性,它们对儿童来说都具有一种天然的吸引力,也是儿童进行的不够成熟的努力。“重复练习”的行为能够满足儿童特定时期的需求,也更容易让他们获得成就感和独立感。另外,驾轻就熟的工作内容更容易让儿童产生心理上的安全感,这点在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要。

然而,这些看似枯燥、简单、浪费时间的重复练习,却容易使成人与儿童之间发生冲突。成年人的思想中,存在一种根深蒂固的障碍,即“最大效益法则”。当他们看到孩子付出巨大的努力却收效甚微,或者一直在从事浪费时间却毫无收获的劳动时,就会忍不住想去干涉或帮助他们。

在成人看来,类似于反复把彩色玻璃球放进瓶子里的游戏是一种琐碎而毫无用处的工作,他们不能理解儿童为何对此那么热衷而痴迷。实际上,成人不理解儿童“重复”行为的根本原因是——行动的节奏。

一位母亲带着孩子去医院探望患病的父亲,老人中风了。当她看到父亲倔强地用颤抖的双手异常缓慢地把水杯举到唇边的时候,那种抖动的动作与父亲昔日行动自如的行为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位母亲因为看到了这种反差,所以十分痛苦。于是,她产生了一种冲动,即帮助父亲喝水。实际上,她想设法用自己的行动节奏去代替老人的节奏,以此缓解心中的不适。但是,当她3岁的儿子充当这个角色的时候,就变得十分耐心,刚好符合老人需要的节奏。但是,一旁的母亲又产生了上面的那种冲动,因为她早已习惯了那种敏感而迅速的节奏。

当儿童在做一些重复的事情时,成人会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这件事,会产生一种干预儿童的欲望。然而,这么做对儿童的心理需求不但毫无帮助,还破坏了他们喜欢做的事情,阻挠了他们自由地行动。

聪明的孩子大脑发育更慢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聪明孩子的大脑要比普通孩子成熟晚。这项研究发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杂志上。

美国国家心理健康学院的科学家对307位年龄在5岁~19岁之间的健康儿童和青少年进行了跟踪研究,按智商将其分成3组,智商在121~145之间的为超级智商,109~120的为高智商,83~108之间的为普通智商。研究人员每两年对他们的大脑进行一次核磁共振成像扫描。

研究发现,超级智商儿童的大脑皮层在6岁时没有普通智商的儿童厚,甚至比后者还要薄。但此后会迅速增厚,在十二三岁时达到顶峰。普通智商的儿童在8岁左右,大脑皮层发育到顶点,此后就开始“走下坡路”。

大脑皮层是覆盖在大脑表层的褶皱灰质外层,在复杂思维中发挥重要作用。皮层越厚,复杂思维能力越好。

这是迄今为止关于大脑的物理特征与智商之间联系的最权威研究。研究领导者菲利普·肖认为,大脑皮层增厚时间越长,高级认知功能就有越充分的时间来发育。

牛津大学实验心理学家帕辛汉姆则认为,天才儿童大脑皮层迅速增厚,可能与环境变化有关。丰富的社交和语言环境,都会让大脑皮层发育加快。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音乐浴”是儿童大脑的营养品》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儿童营养美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如何可以“音乐浴”有助孩子智力开发 我们都知道婴幼儿必须进行三浴———日光浴、水浴和空气浴,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但新的教育理念却提出“四浴”,即增加一个“音乐浴”,科学实践证明,音乐在早期教育中对婴幼儿智力的开发有着特殊的作用,...
    2021-12-22 阅读全文
  • 母爱是婴儿的重要营养 导读:乳儿的“皮肤饥饿”和对母亲的渴望是很强烈的。父母或其他抚育者都应尽量满足孩子对母爱的需要。如刚出生的新生儿不宜捆绑起来单独放在小床里,最好能赤身裸体靠近母亲的胸膛,让新生儿与母亲肌肤接触,而且能...
    2021-08-21 阅读全文
  • 儿童不是生产艺术品的工具 儿童不是生产艺术品的工具精致、美观、规整、整洁,几乎成了儿童美术作品的唯一的标准了。如果一件作品没有达到这样的要求基本上是被PS掉的,唯一的命运就是进垃圾桶,更别提贴在墙上展览了。 这样的标准在绝大多...
    2020-11-13 阅读全文
  • 孩子饮食营养是关键 幼儿胃容量小,进食量少,但所需要的营养素相对地比成人要多,因此,讲究烹调方法,最大限度地保存食物中的营养素,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是很重要的。家长可从下列几点予以注意: 1.蔬菜要先洗后切,水果要吃时再削皮...
    2021-08-14 阅读全文
  • 影响儿童语言潜能发展的大脑分工 在我们继续这一堂解剖课之前,让我们先和我们的大脑玩一玩。闭上双眼,在脑海里想象一个巧克力冰激凌蛋筒。怎么样?“看”到想象中的冰激凌蛋筒了吗?把手指放在头部冰激凌蛋筒出现的位置。 如果你“看”不见蛋筒,...
    2021-12-03 阅读全文

我们都知道婴幼儿必须进行三浴———日光浴、水浴和空气浴,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但新的教育理念却提出“四浴”,即增加一个“音乐浴”,科学实践证明,音乐在早期教育中对婴幼儿智力的开发有着特殊的作用,...

2021-12-22 阅读全文

导读:乳儿的“皮肤饥饿”和对母亲的渴望是很强烈的。父母或其他抚育者都应尽量满足孩子对母爱的需要。如刚出生的新生儿不宜捆绑起来单独放在小床里,最好能赤身裸体靠近母亲的胸膛,让新生儿与母亲肌肤接触,而且能...

2021-08-21 阅读全文

儿童不是生产艺术品的工具精致、美观、规整、整洁,几乎成了儿童美术作品的唯一的标准了。如果一件作品没有达到这样的要求基本上是被PS掉的,唯一的命运就是进垃圾桶,更别提贴在墙上展览了。 这样的标准在绝大多...

2020-11-13 阅读全文

幼儿胃容量小,进食量少,但所需要的营养素相对地比成人要多,因此,讲究烹调方法,最大限度地保存食物中的营养素,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是很重要的。家长可从下列几点予以注意: 1.蔬菜要先洗后切,水果要吃时再削皮...

2021-08-14 阅读全文

在我们继续这一堂解剖课之前,让我们先和我们的大脑玩一玩。闭上双眼,在脑海里想象一个巧克力冰激凌蛋筒。怎么样?“看”到想象中的冰激凌蛋筒了吗?把手指放在头部冰激凌蛋筒出现的位置。 如果你“看”不见蛋筒,...

2021-12-03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