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为什么有的孩子特别依恋大人?

发布时间:2021-04-03

幼儿园为什么不放寒暑假。

我们的教育是与孩子做朋友,鼓励学习鼓励思考!不管是幼师还是家长,都应该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和孩子做朋友,放低姿态,互相尊重,彼此包容!那么,家园教育工作中存在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为什么有的孩子特别依恋大人?”,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常有家长说,孩子一遇到困难就哭,比如玩积木、拧瓶盖什么的,只要是弄不好,就会大发脾气,开始大哭。这样的反应绝大部分的孩子都有,由于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很多日常小事如穿衣、提鞋、玩积木等,对于孩子都是巨大的困难和挑战。大多数孩子碰到困难的时候都会哭,这时候他们的内心感受是:觉得自己无法做好这件事情,有种无力感。他们在为自己的心有余而力不足气愤、发泄。只要孩子在哭的时候没有停止尝试,这就是很好的,这比不哭但不愿再做半点尝试而直接放弃要好。

这时,大人要做的是安慰他,告诉他做不好是因为他还是个小孩子,力气不够,手还不够灵巧,等他多多练习就会的。孩子慢慢会明白他做不到不是因为自己不够好,只要多多练习和时间够长的话,他最终能成功。

我曾经在这方面失误过。周周1岁8个月的时候,自己穿鞋,一只已经穿好了,另一只穿了很久却怎么也穿不进去,她小脸憋得通红大哭起来。我走过去说:“妈妈告诉你怎么穿。”便帮她把鞋穿上了,这一下她哭得更厉害了,“不要妈妈穿,自己穿。”边哭边使劲把鞋蹭了出来。我意识到自己这样处理不对,不应该帮她穿鞋。我真诚地向她道歉,并退到一旁静静地等,看她怎么解决。她还是哭,一边哭一边使劲儿穿鞋,穿了好一阵,终于穿上了,她大喊:“我穿好了!”破涕为笑,眼眶里还噙着泪水,小脸儿却笑得像绽放的小花!笑意里充满得意、自豪和满足。

孩子只有利用自己的力量克服困难,成功地做好某件事,才会获得自信心。如果孩子没有要求,别人自作聪明的帮助只会让他觉得挫败。很多家长意识不到这一点,他们都会像我当初一样,在孩子做不好某件事情的时候,不假思索地上前帮助,或是干脆替孩子做了。不仅家长,就连老师也有这方面的失误。

一位网友曾经给我留言询问过类似的问题:

今天王雨涵去早教中心上课的时候,幽幽老师拿出七八张大图片。有太阳、金星、天王星、地球、月球等。首先老师说出每张图片的名称,之后叫每个小朋友指出相应的图片(锻炼宝宝的记忆力)。叫到王雨涵的时候,老师让指出地球,雨涵找了一会儿没有找到。老师给予了提示后并等待了一会儿,可雨涵还是没有找到。后来,老师直接拿起来告诉雨涵说:“这个是地球啊。你来摸摸它。”等雨涵回到我身边的时候,我发现她撇着小嘴就要哭出来了,不过硬憋着没让眼泪掉下来。我抱起了宝宝安慰了一小会儿。过了一会儿,她又像以前一样和老师一起走红线、一起玩游戏了。也有其他宝宝没有找到相应的图片,不过那些宝宝没觉得怎么样,一样笑哈哈的。为什么我的宝宝会有这种反应呢?难道是她的自尊心太强,或是因为我在生活中无形地给她什么影响了?

这个事例其实和周周穿鞋的事例一样,尽管老师给她时间了,但还是不够,因为孩子在意的是“寻找”的过程,她需要经过自己的努力寻找找到目标,而非老师直接告诉她。老师这么做,在她看来就是对她的否定,那一刻她的心中充满了挫败感,所以她才会哭泣。

这位家长问得好,为何别的宝宝碰到同样的情形没觉得怎样,一样笑哈哈的呢?其实在最初的时候,每个孩子遇到困难时,都有一种强烈的内心需求:想通过自己的力量去思考、探索、克服,哪怕这个过程历尽千辛万苦。所以孩子碰到成人在提供不必要的帮助时,他们会反抗会哭泣,雨涵和周周就是这样。但是如果成人长期给予孩子不必要的帮助,孩子就会依赖于成人的帮助,不去尝试、不去探索,更不去自己思考了,遇到困难直接找大人求助,自己不会解决。这种情形才是令人担忧的。

有一位旅居德国的中国妈妈曾经问我:“孩子总是不愿意去尝试新事物,不知是何原因?譬如骑单车,骑两下不会骑,他就不骑了;拧水龙头,拧一下拧不开,他就不拧了。”我问她:“是不是你提供的帮助和指导太多了?”她说以前是这样的,比如孩子玩沙,她会帮助他想出各种玩法,其实刚开始孩子玩沙的时候还有很多自己的玩法,但是到后来,如果妈妈不说,孩子就不知道该怎么玩了。这个孩子就是由于妈妈的帮助过多,已经依赖于妈妈的帮助,不去尝试了。

有些成人意识到了不必要帮助的弊端,但是有时候克制不住帮助孩子的冲动,尤其是看到孩子做某些事情完成得很糟糕或是让我们胆战心惊的时候,就会情不自禁地对孩子施以援手。比如当孩子笨拙地提起裤子,裤子没有整理好的时候,妈妈会情不自禁地想帮孩子把裤子整理好;又比如孩子颤颤巍巍跨小水沟似乎又跨不过去的时候,家长忍不住一把把孩子提起来,帮他跨过去。这样其实破坏了孩子独立完成一件事情的完整性,给孩子传递的信息是:孩子什么都不会做,什么都做不到,要在大人的帮助下才会成功。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小孩子特别依恋母亲怎么办


快3岁的冬冬依恋妈妈。妈妈不在身边的时候,就哭闹不止,幼儿园的阿姨、家里的保姆怎么哄也哄不住。有一天,妈妈尝试着编了一个故事讲给冬冬听,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故事是这么讲的:“有一个小朋友,妈妈给他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冬冬。可是,这个小朋友给自己换了一个名字,叫跟——屁——虫,小名叫虫虫。因为他总是像一条小虫子跟在妈妈的屁股后面。他到幼儿园,班上的同学就问他:“你就是虫虫同学吧。”冬冬想:班上小朋友的名字都挺好听的,虫虫这个名字多难听呀,以后妈妈不在的时候,我再也不哭了。于是,这个朋友就又变成妈妈的好冬冬了。爱听故事是小孩的天性,在他们心目中

,虚构的情节也是真实的生活,而且对故事的内容深信不疑,尤其是把他变成故事中的主角时,他对自己在其中的表现就格外关注,如果大家对主角的表现满意,他就会高兴和喜欢,并在实际生活中体现主角的行为倾向;如果大家对主角的表现不满意,他就反感就害怕,并在实际生活中避免主角的行为倾向。这种说话方式在运用过程中有极大的灵活性和有效性。

为什么孩子拖拉?


拖拉磨蹭的原因

首先,我们要详细了解一下造成拖拉的原因有哪些,或许你家孩子做事磨蹭的原因不止一个——

1、父母包办代替

这个是最常见的原因了,父母帮孩子做的太多,为孩子安排的太过周详,孩子失去了主观思考的能力和行动力。

当我们要求孩子“快些做”的时候,他却并不知道要做些什么。是不是挺悲哀的?

2、习惯已养成

孩子小的时候自控力确实会差一些,有些家长就容易监督、催促和帮助。慢慢的,孩子的独立性就会变差,习惯于依赖父母的督促。

3、没有承受过结果

不知道拖拉的后果,或者没有真的体验过拖拉后的问题延续,就是没有触及到孩子的切身利益,并且,一般到最后家长总还是会给孩子“擦屁股”。孩子肯定意识不到拖拉磨蹭是个问题需要改正。

4、榜样效应

父母自己是否拖拉,对孩子的影响极大,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却没有做到时,就别怪孩子了。

5、没有时间观念

年龄小的孩子由于生理心理的不成熟,他们普遍缺少对时间的认知,对自己的能力估计也不足,不知道怎样利用时间。比如,让孩子做一篇阅读理解,孩子会觉得需要半小时,但事实上10分钟左右就能完成,抵触、认知都会影响孩子的时间观念。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对于拖拉磨蹭,通常问题最多的是8岁左右的孩子,也最让人闹心,他们正进入人生第二个叛逆期。

这个时期,孩子正在上小学,获得了更多的生活经验,学会了更多的文化知识。他们认为,自己已经长大,对父母的耳提面命很反感,经常和父母对着干。

所以,当孩子出现拖拉的情况时,家长应该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01 就事论事,不展开,不比较

很多妈妈们习惯“见微知著”、“举一反三”,比如孩子吃饭磨蹭了,妈妈就不单单会教育孩子吃饭的事,有时还会吧早上起床磨蹭、晚上写作业拖拉的事情全部拿出来说一遍……这样展开问题,一定会让孩子反感。

所以,当孩子在某一件事上拖拉了,就指出他这一个问题好了,“不需把战火延伸到其他战场”。

孩子需要被肯定,被夸奖,不喜欢被比较,尤其是别人家的孩子。“你看那XXX,人家一放学就把作业写完了……”这类的话家长就别说了。

可以公平的讨论,指出问题,制定方案,把孩子当成成年人来对待,给予孩子一定的信任、空间,也要给自己一个信念,相信自己的孩子可以完成。

02 需要尊重孩子的选择

试着让孩子自己承担一定结果,不要盲目帮孩子决定。尊重你们讨论后制定的方案,严格执行,温柔而坚定。

温柔——不管孩子犯了怎样的错误,当然,你可能会生气,但请尽量不带有情绪,和孩子平静的阐述事实就好了,毕竟谁也不愿意挨骂。

坚定——严格执行计划,不能因为各种原因而改变,说好的奖励与惩罚也一并实行。

习惯培养是个艰难的战役,在建立的过程中,家长要善于使用夸奖,这是比怒吼、惩罚更要实用的“武器”。那我们“夸奖”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是为了让孩子能够保留好的行为,形成习惯,对于这一点,千万别吝啬。

需要注意的是,夸奖不能太过于形式,一定要指出孩子做的哪件事比较好、为什么好、如果接着做会有什么样更好的事情发生……

03 时间概念

时间是个抽象的概念,一般要等到三四年级的孩子才能有相对正确的认知,在这之前能,我们就要想办法让孩子了解时间的概念——用具体内容和事物去表示代替抽象的时间让孩子直观了解到时间的多少。

比如:

一分钟 = 尿个泡的时间

刷个牙 = 一首歌的时间

洗个澡 = 一集动画片的时间

除此以外,还可以买一些例如沙漏、计时器等辅助计时道具,用倒计时和轮次来加强时间与次数的概念。

帮助孩子加深对时间的认识就一定别说“就一会儿”“一下下”“快一点”这类模糊时间的词语。

最后,想要强调的一点是,想要孩子摆脱磨蹭,不断催促一点帮助都没有。

快点吧、这个吧、那个吧……如果家长总是不断地进行着信息重复,就成了无效信息,左耳进右耳出。孩子只会越催越磨蹭。

所以,当孩子拖拉磨蹭时,该怎么做告诉他一次就好,最多再解释一遍,说清楚的事情,还是做不好的话,那就让他自己承担后果吧。

为什么有的中国孩子到国外会变了一个人


最近,在美国见到了不少老朋友,都是这两年陆续搬过来的,目的是为了孩子上学。对于一个家庭来说,这样做的成本很高。一方面是家庭支出剧增,另一方面是夫妻处于事实上的两地分居状态。但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值得,原因是孩子比以前健康开心了。为什么同样一个孩子,在中国和美国上学的结果是如此不同甚至截然相反呢?我试图从美国人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教育。

从教育者角度来看,美国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或优秀的社会公民,是一种公民教育。所有的公立学校的目标都是为了提高本州人民的文明素质,而私立学校的目标是培养未来的领袖,当然更加重视对学生的公民教育。

首先是非常强调沟通。老师经常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想法真实准确公开地表达出来,而不是憋在心里不说。因此,大多数美国学生比较直接和阳光。另外,学校会通过各种聚会、活动和组织提供平台,创造学生和其他人沟通交流的机会。老师也会通过各种途径训练学生如何准确地表达自己,同时,如何正确地理解他人。

其次是允许学生犯错。美国人认为,任何人都会犯错,即使是圣人也会如此。在美国人看来,重要的不是不犯错,而是对待错误的态度,要勇敢地承认错误,对错误造成的后果承担责任,对因为自己的错误而受到伤害的人真诚地道歉——道歉是美国文化中非常重要的方面。做到了这些,一个人即使犯了再大的错误,自己也会坦然面对,至少不会心里不安——当然,还是要尽可能避免犯错误。面对人们犯错之后的精神压力,美国社会提供了两项重要机制予以帮助:一项是宗教忏悔,另一项机制是心理治疗。

第三,尽最大可能发现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和优势,为他(她)提供针对性的教育,不断提升他(她)的自信心。

一个朋友的孩子从小不但学习成绩不好,几乎就没有让人觉得好的地方。因为体型太胖,他的脾气也变得极为暴躁,和所有人都无法相处。特别是刚到美国的时候,因为语言不通,情况更加严重。就在家长和孩子都快要绝望的时候,有一天,学校的音乐老师找到孩子,对他说,我感觉你的音域可能很宽,你来跟我学歌剧怎么样?慢慢地,孩子喜欢上了歌剧,因为他发现,在唱歌的时候他可以用他自己的方式感受世界。特别是当夜幕降临他站在舞台中心引吭高歌时,他可以把他所有的情绪都淋漓尽致地发泄出来。更重要的是,唱歌剧的过程让他找到了自信。他想,歌剧我都能唱好,其他的事情为什么就做不好呢?结果先是英语很快变好,接着其他文化课的成绩也随之上升了。当他有一天对爸爸说自己的理想是去纽约的茱莉亚音乐学院(TheJuilliardSchool)上大学时,我的朋友简直惊呆了,那是全世界最顶尖的专业音乐院校啊!他从来没有奢望过自己的孩子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

其实,像这样一个在国内学校看起来一无是处到了国外却仿佛变了一个人的孩子大有人在。实际上,这就是教育的价值和魅力所在:它使绝望的人变得拥有希望,使人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从受教育者的角度来看,许多美国人受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发现自我,使自己最终成为应该成为的那个人。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他(她)们非常重视自我的感受,自己和自己比较,今天是不是比昨天有了更多的进步。老师也鼓励学生这样做。

一个朋友的女儿在学校里做的几乎每一件事,都会受到表扬,以至于孩子自己都感到不好意思,经常困惑地问爸爸:“我真的有那么棒吗?”——在国内,她从来没有受到过老师的表扬,因为学习成绩不好。但美国人的确是这样认为的,只要你做的比上一次好,就是“GoodJob!”(好样的)他们并不虚伪。在美国学校,特别是在幼儿园和小学,学校从来不会让学生和家长有任何机会去做相互间的比较,每一个孩子都是在个人意义上最棒的一个。这是美国学生甚至美国人普遍具有强烈的自信心的重要原因。

美国是世界上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人口又不多,因此在教育问题上就比较从容。相比之下,中国的资源,特别是各类优质资源有限,再加上人口数量实在过于庞大,必然在教育问题上比较紧张,更加强调竞争性。因此,许多看起来在美国实行效果良好的教育制度,中国却根本实现不了。问题的关键在于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差额太大,我们投入不起。

从这个角度看,仅仅改革高考招生制度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让我们的教育变得更加多样化,更富有弹性和适应性,能够尽可能地满足各类不同人群对于教育的需求——而不是只有成功者——这样也许我们就可以不用再漂洋过海,把孩子送到异国他乡接受教育了。

孩子为什么发脾气


孩子为什么发脾气有没有人敢说自己从来没有发过脾气,相信肯定没有,无论是多美完美,多美儒雅的人,他也一定是有脾气的,既然大人都会发脾气,孩子当然也不例外,但是因为孩子的弱小和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所以可能大人对于发脾气的孩子更多的是无奈和不解。甚至搞不清楚孩子为什么要发脾气,我也遇到过这样的孩子,在商店满地打滚着一个东西,或者是大哭着不肯跟父母走。

这么小的孩子,哪里那么多脾气呢,要想知道孩子为什么发脾气,我们不应该只关注表面现象,我们要透过孩子发脾气来了解孩子发脾气的缘由,来参透他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我们需要时刻记住,孩子无法用词语和口头方式告诉你他的烦恼和不快,而情绪和行为采石他们的语言,为了倾听他们,我们必须学会破解这种语言。

而这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的新书《孩子爱发脾气,父母怎么办》将给我们打开一道参透孩子的大门。

这本书就孩子发脾气的11种潜在原因及解决办法进行了阐述。非常实用,如果你家也有个爱发脾气的孩子,那么真的有必要拿来读读。

就在我读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正好也赶上家里三岁的孩子在我发脾气,因为老家有事情,我带着三岁多刚上幼儿园八天的孩子回了东北老家一周,回来后,重新上幼儿园的第二天,小妞就表现出不肯再去上幼儿园,而且在吃饭提到幼儿园就开始发脾气,弄得本来就没啥耐心的老公也发开了脾气,我们夫妻还闹得不痛快,但是我敏感的意识到,本来喜欢上幼儿园的朵朵忽然表现出不想去,甚至提到就哭泣,就发脾气,肯定是因为在幼儿园发生了什么不开心的事情,不然不会无缘无故的闹。于是,我耐心问她是不是老师批评她了,还是有小朋友欺负她了,还是没睡觉,在都得到否定的回答后,我知道我是不能得到答案了。只有求助老师,但是因为已经较晚了,不方便跟老师联系,于是在第二天也就是今天奶奶送朵朵去幼儿园的时候向老师咨询了昨天的情况,得知,小妞中午不想睡觉,在床上滚来滚去,翻跟头,最后掉下了床,哭了。在了解到这一讯息后,我对女儿昨晚的脾气有了了解,小妞是因为对于摔下床这一事实,对于幼儿园产生了一些印象,所以才会抗拒去幼儿园。在了解到这一讯息后,我就可以有针对的进行疏导。如果当时我不是敏感的意识到原因,而是只是看到他表面的脾气,就没办法让小妞尽快适应幼儿园。

而这种去根据脾气背后来解决脾气的办法,在这本书第一章就有了介绍。

这本书主要从“我不是捣蛋鬼,我只是一个需要帮助的孩子;我因为变化和转变发脾气;我拍的过敏症影响我的感觉和行为;我不喜欢规则;我是一个坐不住的人(多动症);我在学校控制不住自己;我对任何事都担忧;我可能又抑郁症;好像人人都比我学得快;可我喜欢比我小的孩子玩;我的袜子穿的不对劲;我累了”等等方面进行了阐述,非常实用的一本书。这本书在京东,当当,卓越上都有出售,可能也会有部分电子版,感兴趣的家长可以去购买,或者去阅读。相信会给你带来不小的收获,其实,我觉得对大人也同样的有效。

为什么孩子做什么都很拖拉


常常听家长埋怨孩子没有时间观念,不懂得抓紧时间,那么,我们仔细推敲一下,怎样才算有时间观念呢?我们自己有吗?就我的观察,有一部分人的时

间管理的确很到位,但也有许多人的时间观念是模糊的。你也许不同意这种说法,那么,不妨问问自己:昨天一整天是怎么安排的?是否有清晰的计划?这些安排是

否合理?每件事情分别花了多少时间?对自己的时间安排能精确到什么程度?

如果我们自己都不善于管理时间,那么,也只能空洞地说教孩子,于是,“抓紧时间”就成了最正确的废话。孩子困惑的,往往是怎样才能“抓紧”?就算善于管理时间的人,怎样将自己的方法教给孩子,也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难题。

查一下“时间观念”的概念,按照三分法来分,可分为自然时间、人文时间和心理时间。人文时间的核心是历史时间,与我们的讨论关系不大,在此略

过。而自然时间的核心是钟表时间,是客观的;心理时间的核心则是体验时间,是主观的。自然时间和心理时间并非总是重合,爱因斯坦那个著名的笑话恰好说明了

这一点:如果你在一个漂亮的姑娘身旁坐一个小时,你只觉得坐了片刻;反之,你如果坐在一个热火炉上,片刻就像一小时。在孩子身上,也是如此:如果让孩子看

喜欢的动画片,两小时都不嫌多;如果让他做不喜欢的作业,半小时都度日如年。

自然时间和心理时间的冲突,相信很多人都体验过。回忆我的小学和初中阶段,二者的冲突是那样的激烈——上课时,时间像个蜗牛;走神时,时光却快

如闪电。回过神来,总是懊悔不已。那时候,心中很困惑,也很苦恼,却解释不了这个矛盾。现在终于明白了,我们的心理时间像个自由散漫的孩子,跟着感觉走,

在喜欢、高兴、愉悦的时刻,它过得飞快;在排斥、沮丧和烦恼的时刻,却漫长得要死。

如此说来,我们所谓的培养时间观念,教孩子学会时间管理,至少包括两个方面,即培养对自然时间和心理时间的感觉。关于怎样培养,我来说说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首先,改变心理时间。

通常,人们在做喜欢的事情的时候,心理时间过得最快,内心感觉也最愉悦。人物传记中常常有这样的情节:许多天才人物,像玩儿一样,就达到了一般

人难以企及的高度。我们羡慕这些人,既享受了过程,又收获了结果。他们为什么能二者兼得呢?除了天赋和勤奋等因素以外,兴趣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当一个人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时候,内心的阻力是最小的,甚至接近于零,这时心理时间自然是很快的,在我们眼里千难万难的事情,在他们看来,却是小菜一碟。孩子也一

样,如果对一件事有兴趣,完全沉浸其中,根本意识不到时间的流逝。这再次印证了我们耳熟能详的那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也正是所有的教育学家和心理学

家高度重视培养兴趣的原因。兴趣不但关乎做事的效率,最最重要的,它直接左右了生命的质量。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做自己有兴趣的事情,时间不知不觉过去

了,内心感到充实而愉悦,这样的生命历程自然洋溢着幸福感。相反,如果被迫去做厌恶的事情,心理时间便被人为拉长,做事的过程让人倍感煎熬。经历这样痛苦

的过程,就算最后取得成功,也不算完整的胜利。那么,无论大人还是孩子,改变心理时间最核心的方法,都是培养兴趣。

此外,心理预期也是影响心理时间的重要因素。通常,心理预期与时间的实际变化是相反的。比如,孩子越盼着下课,感觉时间过得越慢。家长也容易陷

入这个误区,越希望看到孩子的快,结果总是发现慢的证据。在上一本书中我曾写过一篇文章《催出来的慢性子》,专门讨论这个问题。越急躁的家长,越容易培养

出慢性子的孩子。其实,孩子没有时间观念、不懂得时间管理,并不全是孩子的错。一方面,这正是孩子需要学习的内容;另一方面,往往是大人的心理状态干扰了

孩子。如果我们想让孩子有合理的时间观念,双方都要降低心理预期,不要太急躁,我们越希望快,心理时间就越慢,这便是“欲速则不达”的道理。而且,心理预

期会干扰我们正常的判断,有的家长给我写信,说孩子做事很慢,问应该怎么办。我问慢到什么程度,家长的描述并不具体,于是,我就让家长完整记录孩子一天做

各项事务所用时间。看到记录,许多家长忽然醒悟,其实孩子并不慢,只是自己太急躁,不知不觉用成年人的速度衡量孩子。由此可见,有很大一部分“没时间观

念”的孩子,是大人不恰当的时间观念“制造”出来的。

情绪也在心理时间中扮演重要角色。孩子面对不喜欢的事,总是会极力转移注意力。这时我们便会认为孩子“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其实,孩

子只是不想把注意力集中在当下的事情上。面对这种状况,家长最容易产生挫败感,并责骂孩子。家长运用说教、责备、打骂、恐吓这些手段,短时间内会有些许效

果,但破坏了孩子的心理时间,增加了心理阻力,只会越催越慢、越慢越催,陷入负面情绪的恶性循环。有些孩子的心理时间已经很慢,比如一让他做作业便度日如

年,这时候,如果继续运用责骂的方法,只会继续拉长孩子的心理时间。我们不妨重新寻找对策,采用正强化的方式,去发现孩子的细微进步,并及时予以肯定。这

个方法也许不会立竿见影,但绝对可以春风化雨,慢慢改变孩子的心理时间。遇到不喜欢做作业的孩子,我们需要一些规则来约束,但最根本的,还是发现学习的乐

趣,增强孩子的成就感和愉悦感。

其次,对自然时间保持觉察。

在生活中,我们很难对每件事情都保持高涨的热情,当我们不那么热爱的时候,就需要对自然时间保持觉察,提高时间的利用效率。我开始认真探索这个

问题,是在考研的时候,我在书中也描述过。当时离考试还有100天,需要看的书,摞在一起有一尺高。在极度焦虑中,我最关心的,是怎样利用好每一分钟。我

想了一个很简单的办法,就是记下每件事情的起始时间,并且记下这一段的工作量,比如“9:03——9:15,看《教育学》,共27页”,一天下来,所有的

时间安排都一目了然,每天晚上,我都分析自己的时间利用情况,找出可以改进的地方,这样循环往复,不断提高,真正对自己的时间实现了数字化管理。我监测

出,最开始看一页书需要3分钟,后来只需要一分钟多一点,这给我带来了巨大的成就感,我始终处于一种兴奋状态,每天和自己的速度赛跑。这个方法,成就了我

人生中最不可思议的一次跨越。现在,我依然每天记录自己做事的起始时间和工作内容。如果哪天不记,就会效率低下,稀里糊涂地过了一天,根本不知道时间浪费

到哪里去了。

在时间管理上,我们不要过度苛责孩子。哪怕是成年人,对日常行为所用时间,往往也缺乏觉察。不信,我们不妨写出自己写一页字、做一顿饭、早起洗漱、整理一次衣柜等生活小事所用的时间。如果写不出,不妨估计一下然后再核对,就会发现,我们的感觉未必准确。

我也常常建议家长用这个方法,悄无声息地帮孩子记录。连续记录一个星期,就会发现很多问题,比如,孩子会高估了自己的速度,或者低估了作业的难

度,或者因为边写边玩耽误了很多时间。这个观察,也会修正我们的判断,孩子的许多问题,不是因为态度不端,而是能力不够。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提示孩子早

点开始做,为难题多留出一些时间,而且,关于提前多长时间,这个记录可以给出一个具体的数字。另外,还可以监测孩子的单项效率,比如通常做一页练习需要多

少时间,最快是多长时间。这样,孩子慢慢就能把握自己的速度了,然后,我们可以把这个时间管理的方法慢慢过渡给孩子,让孩子自己记录,自己分析,这样,便

可逐渐养成高效的习惯。当然,我们希望用这个方法帮助孩子,而不是苛责孩子,所以,我们要允许孩子的速度有快有慢,因为我们自己也是如此。千万不要把这个

记录,当做监工的手段,如果用最高标准要求孩子,总是能找出不足,那样,孩子肯定会苦不堪言。

第三,在疲倦之前休息

有的孩子喜欢一鼓作气,比如,连续两三个小时做作业,中间不休息。这样看起来,似乎非常专注,一口气做完,心里也会有成就感。不过,从用脑卫生的角度来看,我不赞同这样的方法。

我们自己都有这样的体会,开始的时候,效率很高,渐渐的,就有了疲惫的感觉,只是强迫自己打起精神,这种硬撑着的状态,效率肯定会大打折扣,而

且,这样也会人为拉长心理时间。考研的时候,我始终保持学习25分钟休息5分钟的节奏,这样频繁地休息,似乎很麻烦,不过,效率非常高。因为学习时间短,

我可以保持高度专注,在疲倦之前休息,内心能始终保持斗志昂扬的状态。对于孩子,我一般建议学习30分钟休息10分钟,如果始终保持这个节奏,孩子不会有

特别疲惫的感觉。古人所谓的“一张一弛,文武之道”,是非常有道理的。

有节奏的休息会让孩子感到有盼头,比如到27分钟的时候孩子可能累了,但一想到还有3分钟,便可自我激励,坚持到底。如果孩子觉得一小时内都没

机会休息,那么,他便会主动拖延,在做事的过程中,用走神、偷懒的方式悄悄给自己“放假”。时间仿佛是有重量的,时间越长,给人的心理压力越大,当超出孩

子的承受能力的时候,在言语和肢体动作方面,就会发生变化,比如自言自语、抓耳挠腮、心不在焉、情绪低落。有的家长在运用这个方法的时候,最开始会出现效

率进一步降低的情况:孩子在30分钟的作业时间内继续偷懒,对10分钟的休息却坚决不放过。有位妈妈面对这样的情况感到很焦虑,问我该怎么办。我劝她继续

坚持,如果孩子偷懒,等一会儿仍然没有改变,就简单提醒一下,比如轻轻敲下桌子,或者默默收走孩子手中的玩具,并不多说什么,也不批评,如果孩子做得好,

则及时肯定。一段时间过后,孩子30分钟内的效率开始大幅度提高。孩子的父母感到很吃惊,从前剑拔弩张都没解决的问题,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消失了。道理很简

单,如果我们主动满足孩子的休息需要,他们就没必要偷偷给自己“放假”了。如此说来,因为孩子作业不认真,便逼着孩子“连轴转”的方式,是非常不明智的,

只会使问题更加严重。

有的孩子喜欢在作业中间问还有几分钟休息,多数家长都会将其理解为心浮气躁、光想着玩。在我看来,浮躁只是其中一种可能,也有可能是孩子想印证

自己某项作业所用时间。所以我总是建议家长,如果孩子问得不是特别频繁(比如2分钟问一次),便告诉孩子,不管孩子问的目的是什么,都将收获一个结果:孩

子对自然时间的感觉越来越准!这不正是我们希望的吗?

孩子为什么“不合群”


经常看到有留言的妈妈说:“我觉得孩子外向活泼更有利于成长,孩子内向腼腆要培养自信。”

还有的妈妈说:“我其实是抱着让孩子多接触一些小朋友的目的参加各种的活动的,我家孩子比较内向不合群,至于能学到什么我不是太在意。”

那么,这些说法究竟有没有道理呢?我们来看看《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苏珊·凯恩的说法。

苏珊·凯恩是“安静革命”公司的创始人之一,也是纽约时报、大西洋日报、华尔街日报的专栏作家。她的书《Quiet:ThePowerofIntrovertsinaWorldThatCan'tStopTalking》(注:中文书名为《安静:内向性格的竞争力》)被翻译成36种语言,她的TED演讲播放次数超过了1000万,被比尔·盖茨列为自己最喜欢的演讲之一。

在没有成为作家之前,苏珊·凯恩是华尔街的一名律师,也为通用汽车公司等知名公司担任咨询顾问。当她意识到一直以来都在回避自己的内向性格,并会下意识地做出违反天性的选择时(比如明明很喜欢在安静舒适的环境中和朋友聊天,却偏要去拥挤吵闹的酒吧),她决定将自己的经历和研究成果写出来。

内向和害羞不一样

“世界上约有1/3-1/2的人是内向性格。”苏珊·凯恩在TED演讲时说,“内向和害羞是不同的。害羞是指害怕外界评价。而内向是指你如何回应外界的刺激,包括社交刺激。外向的人会从大量的外界刺激中获取能量,而内向者却觉得在安静舒缓的环境中更有活力。让天赋最大化的关键就是让自己处于刺激适度的环境中。”

遗憾的是,我们的很多学校都是为外向孩子设计的,现在的孩子经常要完成很多小组任务。“那些喜欢独处或是一个人工作的孩子,却常常被当成局外人或是麻烦。”

而另一方面,家长也不太理解内向的孩子。“家长常常会对内向的孩子说两句话:'出去和其他小朋友玩’或是'你看书太多了’。”作家NancyR.Fenn在采访了无数内向的成人后提到,“有些家长甚至把孩子的书拿走,或取笑他们读书。”

内向的孩子常常只有一两个朋友。父母会觉得需要鼓励孩子多交朋友,于是为孩子安排很多聚会,邀请好几个孩子来家里玩。但其实,内向的孩子对有一两个朋友感到很满足,没有太多朋友并不是不合群的表现。

“不要错把孩子对待新环境的谨慎当成同他人交往的无能。他的畏缩是因为面对新事物或刺激过度,而不是惧怕同他人接触。”苏珊·凯恩说。

那么,我们如何支持、鼓励内向的孩子呢?

养育内向孩子的12个小贴士

1、不要只是“接受”孩子的性格,要“珍惜”他的性格。只要在一个比较友好的环境中,内向的孩子通常都非常友善、体贴、专注,是非常好的玩伴。

2、内向孩子的心中隐藏着巨大的热情,父母要注意发现他们的天赋。如果一项天赋得到充分发展,就会让孩子产生强大的信心。传统的课外活动,比如踢足球、学钢琴可能很适合一些孩子,但那些非常规的活动可能更适合内向的孩子,比如写作。纽约有一个创意写作工坊WritopiaLabs,它就为那些安静理智的孩子创造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环境。

3、不要让孩子对自己的性格特点感到羞耻,而应该把那些你最不喜欢孩子的地方看成最特殊的品质。敏感内向,从积极的角度看,也等同于有创意、直觉准、思想深刻。不要企图改变孩子的个性,让他做违背自己意愿的事,在孩子看来,那意味着我们并不爱他。

4、如果你很内向,不要让自己的经历影响孩子。内向性格也许在年少时给你带来了很多困扰,不要杞人忧天地认为同样的事情也会发生在孩子身上。孩子可以独自解决遇到的问题,也会因此茁壮成长。为他独特的性格感到欣喜,相信他能走得更远,就足够了。

5、如果你的孩子不愿意尝试新事物,对陌生人保持警惕,关键的一点是让他慢慢来。不要放任他窝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但也要尊重他的界限。比如,在海滩上,让他以自己的节奏走近海浪,让他知道自己有害怕或怀疑的感受很正常,但也要让他知道没什么可怕的。当他在社交上迈出新的一步,告诉他你赞赏他的努力:“我看到你昨天去和那些不认识的孩子说话了。我知道这样做对你来说很难,我为你骄傲。”当他最终开始享受那些起初不喜欢或害怕的事情时,给他指出来,他会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警惕心。

6、如果你的孩子很“害羞”,不要让他听到你这样评价他。他会觉得自己过于紧张是一个固定的性格特点,而不是能学会控制的一种情感。在我们的社会中,说别人“害羞”就像给人打上了一个烙印。当其他人在孩子面前说他害羞时,要纠正他们:“宝宝只是特别爱研究新环境。”

7、在社交场合,比如其他孩子的生日聚会,到得早一些。让孩子感觉别人加入到他所在的环境中,而不是他突然插入一个已经存在的组织中。如果他对上学感到紧张,提前带他看看自己的教室、认识老师,找找厕所在哪里。

8、让他学会为自己争取利益。当别的孩子拿走了他的玩具,让他很难过,把他带到一边,让他用最大的声音说“住手”。可以把这当成游戏反复练习,但态度要轻松,让孩子知道你了解他的感受。

9、将内向的孩子看做可塑性强的孩子,而不是脆弱的孩子。如果你的孩子“高度敏感”:对灯光、声音、新环境、感情非常敏感,那么恭喜你,你的孩子是个“兰花宝宝”,这是吸引众多心理学家关注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很多孩子像蒲公英一样,在任何环境下都能生长。但是那些高度敏感的孩子就像兰花一样,很容易枯萎。不过,如果他们的童年经历很愉快,将来就会比那些蒲公英孩子表现得更好。伦敦大学的JayBelsky教授说:“兰花孩子的家长应该觉得自己很幸运,他们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最终会让他们看到不同的结果。家长应该将内向的孩子看做可塑性强的孩子,而不是脆弱的孩子。”

10、尊重孩子独自玩耍的愿望。不要痴迷于小组活动,虽然教会孩子与人合作很重要,但内向的孩子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独处,这是他们给自己“充电”的方式。

11、让孩子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人做朋友,决定和朋友花多长时间相处。强求孩子花太多时间与其他孩子交往,逼他参与到过多的社交活动中去,并不会让内向的孩子变得外向,而是会让他疲惫不堪。

12、帮助其他人理解自己的孩子。当你理解孩子以后,其他人不一定也能理解孩子。比如,老师可能会告诉你,你的孩子不太合群,因为他不喜欢和其他孩子一起玩。你应该向他们解释,内向的孩子在自己一个人的时候能发挥更大的优势。

适合内向孩子的活动

与其让孩子违背天性做自己不喜欢的人,不如让他放心地做自己,下面是一些适合内向孩子,且能让他们从中获得乐趣的活动:

集邮、收集硬币、收集蝴蝶标本

去森林等自然环境中

写作(写日记、写诗、写信)

摄影

养宠物

练习乐器

和别人结成笔友

在学校的戏剧表演中做工作人员或其他幕后工作

借助互联网完成的活动

玩有教育意义的互联网游戏

不需要团队或搭档的运动项目,比如长跑、游泳或滑冰

整理和装饰房间

听音乐

独自旅行

参与设计工作或发展艺术、建筑及历史方面的兴趣

整理、维护家庭相册

读书

参加志愿者工作,比如和动物打交道或给残障人士读书。

通过捐助、写信、寄照片来帮助其他孩子

让内向的孩子变成人生赢家的最好方式就是,在你的眼中他一直是赢家。达尔文、爱因斯坦、比尔·盖茨、巴菲特都是内向的人,他们都对世界作出了卓越贡献。将来的某一天,内向的孩子一定会给你带来巨大的惊喜。

孩子为什么会顶嘴?


我们总是希望孩子能够听话,但有时候熊孩子老是爱顶嘴,实在是让人头痛不已,小小孩子怎么会这么不省心!事实上,我们重点应该关注的,并不应该是孩子顶嘴这件“大逆不道”的事,而是应该重点关注,他为什么会顶嘴,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原因吧!1、你给的重复指令过多,太罗嗦,烦!跟孩子传达你的想法与要求时,简单、明了是最重要的,因为孩子的认知系统并不完善,因此在对孩子的语言沟通上,需要照顾到他的理解能力与范围。同时,还要注意,你希望他做的事情,请说一次两次就好,说的次数越多,他就会越烦躁。在他认为,你的重复要求是对他的不信任,是对他的怀疑,也是对他行为的控制。顶嘴就是提醒你,应该相信他会把事情做完并做好。2、你误会了孩子,受冤枉了,当然要说!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站出来给孩子评理,评价孩子所做之事的对错,比如他在学校打人了,我们会批评他,但是他在整个事件中或许也收到了很多的不公平对待,忍无可忍才出手。如果我们没有跟孩子平心静气的了解事情的始末,按照他人的说法批评孩子,那么他就会委屈,被冤枉了还不顶嘴,那么情绪就只能堆积起来。请注意听孩子的表述,理解他当时的情绪,他就会乖巧的听我们接下来给的意见啦。3、表达自我主张,我有想法,就要说出来!有些事情,尤其是涉及到孩子自身的事情上,他会有自己的意见与想法,这个时候,如果我们不听他的独白,一味的让孩子听从我们的要求,就会压制了他的积极性,顶嘴就是追求自我表达与独立自主的权利,请注意调整我们对他的看法,给他长大的机会吧。4、我也需要面子的!“我是你妈!你就得听我的!”,在大街上或者在众人面前,我们指责、要求孩子时,会忽略到他的内心感受,想当然的认为孩子就应该是这样的。但是在孩子的内心,他也是需要面子的,他也是希望在众人面前有个好形象的,这个时候站出来顶嘴也并不为过吧。如果您觉得这是小孩不尊重大人的表现,那就先试着去尊重一下他,看他会不会给你不一样的行为反馈吧。顶嘴并不是什么坏事,别为此而感到孩子不听自己的话,了解了原因之后,我们进行适当的调整,相信在以后相似的场合下,他会是一个温文尔雅的孩子。

家园共育《为什么有的孩子特别依恋大人?》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为什么不放寒暑假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你为什么觉得家庭教育特别难? 我们大家都知道教育不仅存在于各种教育机构和学校中,还存在于对孩子早期能力和心理发展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的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长都十分注重孩子的家庭教育,注重早期孩子的心理和能力发展。甚至花费很多的资金去学...
    2021-02-22 阅读全文
  • 小孩子特别依恋母亲怎么办 快3岁的冬冬依恋妈妈。妈妈不在身边的时候,就哭闹不止,幼儿园的阿姨、家里的保姆怎么哄也哄不住。有一天,妈妈尝试着编了一个故事讲给冬冬听,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故事是这么讲的:“有一个小朋友,妈妈给他取...
    2020-11-03 阅读全文
  • 为什么孩子拖拉? 拖拉磨蹭的原因 首先,我们要详细了解一下造成拖拉的原因有哪些,或许你家孩子做事磨蹭的原因不止一个—— 1、父母包办代替 这个是最常见的原因了,父母帮孩子做的太多,为孩子安排的太过周详,孩子失去了主观思...
    2021-05-08 阅读全文
  • 为什么有的中国孩子到国外会变了一个人 最近,在美国见到了不少老朋友,都是这两年陆续搬过来的,目的是为了孩子上学。对于一个家庭来说,这样做的成本很高。一方面是家庭支出剧增,另一方面是夫妻处于事实上的两地分居状态。但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值得,原因...
    2021-04-23 阅读全文
  • 孩子为什么发脾气 孩子为什么发脾气有没有人敢说自己从来没有发过脾气,相信肯定没有,无论是多美完美,多美儒雅的人,他也一定是有脾气的,既然大人都会发脾气,孩子当然也不例外,但是因为孩子的弱小和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所以可能...
    2020-11-23 阅读全文

我们大家都知道教育不仅存在于各种教育机构和学校中,还存在于对孩子早期能力和心理发展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的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长都十分注重孩子的家庭教育,注重早期孩子的心理和能力发展。甚至花费很多的资金去学...

2021-02-22 阅读全文

快3岁的冬冬依恋妈妈。妈妈不在身边的时候,就哭闹不止,幼儿园的阿姨、家里的保姆怎么哄也哄不住。有一天,妈妈尝试着编了一个故事讲给冬冬听,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故事是这么讲的:“有一个小朋友,妈妈给他取...

2020-11-03 阅读全文

拖拉磨蹭的原因 首先,我们要详细了解一下造成拖拉的原因有哪些,或许你家孩子做事磨蹭的原因不止一个—— 1、父母包办代替 这个是最常见的原因了,父母帮孩子做的太多,为孩子安排的太过周详,孩子失去了主观思...

2021-05-08 阅读全文

最近,在美国见到了不少老朋友,都是这两年陆续搬过来的,目的是为了孩子上学。对于一个家庭来说,这样做的成本很高。一方面是家庭支出剧增,另一方面是夫妻处于事实上的两地分居状态。但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值得,原因...

2021-04-23 阅读全文

孩子为什么发脾气有没有人敢说自己从来没有发过脾气,相信肯定没有,无论是多美完美,多美儒雅的人,他也一定是有脾气的,既然大人都会发脾气,孩子当然也不例外,但是因为孩子的弱小和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所以可能...

2020-11-23 阅读全文